CN102104936A -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 Google Patents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4936A
CN102104936A CN2009102428802A CN200910242880A CN102104936A CN 102104936 A CN102104936 A CN 102104936A CN 2009102428802 A CN2009102428802 A CN 2009102428802A CN 200910242880 A CN200910242880 A CN 200910242880A CN 102104936 A CN102104936 A CN 102104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control module
stat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n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428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4936B (zh
Inventor
李斌
陈浩
赵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428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0493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02028 priority patent/WO2011072480A1/zh
Priority to US13/515,778 priority patent/US914140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2104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4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4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4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8Suspend and resume; Hibernate and awak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23Failover techniques
    • G06F11/2028Failover techniques eliminating a faulty processor or activating a sp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3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with a single idle spare processing compon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97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maintaining the standby controller/processing unit upda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06Loading of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41Multiboot arrangements, i.e. selecting an operating system to be load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461Saving or restoring of program or task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应用于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便携终端,所述第二系统内设置第二控制模块,包括:当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切换所述第二系统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在系统状态切换时,无需两个系统均处于活动状态,而是通过系统内设置的控制模块可以在非活动状态下传输系统间状态信息,由此降低了便携终端的功耗。

Description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背景技术
混合系统架构终端,以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为例,是在现有仅有一个系统的PC基础上,嵌入其它至少一个系统的PC。不同系统之间可以融合工作,发挥各自优势。现有常见的混合系统架构的PC通常集成了一个主系统(例如,Vista)和一个从系统(例如,Win CE),主系统和从系统之间可以共享键盘、网卡、显示屏、存储设备、Audio等。混合系统架构的PC在工作过程中,主系统和从系统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互间的切换。
现有混合架构PC中,主系统和从系统各有一个系统状态管理软件,该软件在两个系统均处于活动状态时运行,并用于记录两个系统的状态信息,在系统进行状态切换时,状态管理软件通过驱动硬件执行切换操作,使得本系统根据记录的状态信息进行状态变换。但是,当两个系统中的任意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则处于非活动状态的系统由于软件未处于应用状态,而难以记录系统状态信息,必须唤醒处于非活动状态的系统才能执行系统切换。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以解决现有混合系统架构的便携终端在进行系统状态切换时必须唤醒两个系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便携终端,所述第二系统内设置第二控制模块,包括:
当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切换所述第二系统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
当所述第一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所述第二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CPU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从所述第一系统的CPU,或者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所述第二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切换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唤醒所述第二系统,所述第二系统进入活动状态,所述第一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
当所述第一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所述第二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切换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所述第一系统进入活动状态。
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应用程序的状态信息;其中,
所述系统的状态信息包括:声音信息、音量信息;
所述应用程序的状态包括:多媒体的播放进度信息、应用程序的操作状态信息。
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之间进行物理分离的事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进行物理连接的事件,接收到切换开关触发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分离的事件,或者接收到切换开关触发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连接的事件。
一种便携终端,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内设置有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切换所述第二系统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
当所述第一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所述第二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获得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CPU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系统的CPU,或者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
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唤醒所述第二系统,使所述第二系统进入活动状态。
当所述第一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获得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
状态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终端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在第二系统内设置了第二控制模块,当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第二系统通过第二控制模块获得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当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后,根据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切换第二系统到与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在系统状态切换时,无需两个系统均处于活动状态,而是通过系统内设置的控制模块可以在非活动状态下传输系统间状态信息,由此降低了便携终端的功耗;并且,控制模块仅用于在系统非活动状态下传输系统信息,由于系统本身的操作系统无需开启,因此系统信息的传输速度较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五实施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便携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下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中,有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状态切换方法,有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便携终端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其中至少一个系统内设置的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在系统未启动时可以一直开启,用于获取另一个系统的系统状态信息。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图:
步骤101:当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所述第二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CPU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从所述第一系统的CPU,或者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其中,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应用程序的状态信息。具体的,所述系统的状态信息包括:声音信息、音量信息;所述应用程序的状态包括:多媒体的播放进度信息、应用程序的操作状态信息。
步骤102: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其中,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之间进行物理分离的事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进行物理连接的事件,接收到切换开关触发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分离的事件,或者接收到切换开关触发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连接的事件。
步骤103:根据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第二控制模块切换第二系统到与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结束当前流程。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所述第二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唤醒所述第二系统,所述第二系统进入活动状态,所述第一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所述第二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所述第一系统进入活动状态。
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实施例通常应用在具有混合系统的移动终端内,该混合系统也称为Hybrid系统。这种移动终端包括一个主系统和一个辅系统,两个系统共用统一的硬件平台。其中,主系统内的控制模块称为EC(嵌入式控制器),辅系统内的控制模块称为MCU(程序控制器)。EC和MCU具有单独的处理功能,可以进行简单的逻辑处理能力,而无需其相应的操作系统处于启动状态,EC和MCU的功耗较低,在移动终端硬件加电的情况下无论主系统或者辅系统是否启动,EC和MCU都会处于活动状态,以保持系统的状态切换。在EC和MCU之间可以设置I2C通路,用于传输系统状态信息,特别对于具有混合系统的笔记本的应用,当两个系统中的一个处于非活动状态时,且辅系统所在的显示屏部分和主系统所在的主机部分之间物理分离或连接时,可以根据EC和MCU之间传输的状态信息进行系统切换,而无需两个系统都处于唤醒状态。为了清楚地描述本发明,下面各个实施例均基于上述具体应用进行描述。
参见图2,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示出了主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辅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的系统状态切换过程:
步骤201:主系统处于活动状态,辅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
其中,非活动状态可以具体为休眠状态、待机状态、或者关机状态等。
步骤202:主系统状态改变时,主系统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向辅系统的MCU发送主系统的状态信息。
主系统状态改变指主系统要从活动状态进入非活动状态,此时由于主系统仍然处于活动状态,因此主系统的CPU和EC均开启,而辅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因此辅系统仅有MCU开启。此时,主系统可以由其CPU将系统状态信息发送给EC,再由EC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向辅系统的MCU发送主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由MCU直接从EC处获取主系统的状态信息。
另外,除了步骤202记载的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传输状态信息外,也可以在MCU与主系统的CPU之间开设通路,主系统由其CPU直接将状态信息发送到MCU,或者由MCU直接到主系统的CPU处获取该状态信息。
步骤203:MCU记录主系统的状态信息后,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其中,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可以具体为:所述主系统和所述辅系统之间进行物理分离的事件,主系统和辅系统之间进行物理连接的事件,接收到切换开关触发的主系统和辅系统之间分离的事件,或者接收到切换开关触发的主系统和辅系统之间连接的事件。
步骤204:MCU根据获得的主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主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
步骤205:MCU判断辅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
步骤206:MCU判断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
步骤207:MCU将辅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唤醒,辅系统进入活动状态,主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结束当前流程。
参见图3,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三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示出了主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且辅系统处于活动状态时的系统状态切换过程:
步骤301:主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辅系统处于活动状态。
步骤302:主系统状态改变时,主系统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向辅系统的MCU发送主系统的状态信息。
主系统状态改变指主系统要从非活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此时由于主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因此主系统的仅EC开启,而辅系统处于活动状态,因此辅系统的CPU和MCU均开启。此时,主系统由其EC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向辅系统的MCU发送主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由MCU直接从EC处获取主系统的状态信息。
另外,除了步骤302记载的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传输状态信息外,也可以在EC与辅系统的CPU之间开设通路,主系统由其EC直接将状态信息发送到辅系统的CPU,或者由辅系统的CPU直接到主系统的EC处获取该状态信息。
步骤303:MCU记录主系统的状态信息后,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步骤304:MCU根据获得的主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主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
步骤305:MCU判断辅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
步骤306:MCU判断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
步骤307:MCU控制辅系统从活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主系统进入活动状态,结束当前流程。
参见图4,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四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示出了辅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主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的系统状态切换过程:
步骤401:辅系统处于活动状态,主辅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
步骤402:辅系统状态改变时,辅系统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向主系统的EC发送主系统的状态信息。
辅系统状态改变指辅系统要从活动状态进入非活动状态,此时由于辅系统仍然处于活动状态,因此辅系统的CPU和MCU均开启,而主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因此主系统仅有EC开启。此时,辅系统可以由其CPU将系统状态信息发送给MCU,再由MCU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向主系统的EC发送辅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由EC直接从MCU处获取辅系统的状态信息。
另外,除了步骤402记载的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传输状态信息外,也可以在EC与辅系统的CPU之间开设通路,辅系统由其CPU直接将状态信息发送到EC,或者由EC直接到辅系统的CPU处获取该状态信息。
步骤403:EC记录辅系统的状态信息后,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步骤404:EC根据获得的辅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辅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
步骤405:EC判断主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
步骤406:EC判断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
步骤407:EC将主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唤醒,主系统进入活动状态,辅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结束当前流程。
参见图5,为本发明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第五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示出了辅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且主系统处于活动状态时的系统状态切换过程:
步骤501:辅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主系统处于活动状态。
步骤502:辅系统状态改变时,辅系统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向主系统的EC发送辅系统的状态信息。
辅系统状态改变指辅系统要从非活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此时由于辅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因此辅系统的仅MCU开启,而主系统处于活动状态,因此主系统的CPU和EC均开启。此时,辅系统由其MCU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向主系统的EC发送辅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由EC直接从MCU处获取辅系统的状态信息。
另外,除了步骤502记载的通过EC与MCU之间的I2C通路传输状态信息外,也可以在MCU与主系统的CPU之间开设通路,辅系统由其MCU直接将状态信息发送到主系统的CPU,或者由主系统的CPU直接到辅系统的MCU处获取该状态信息。
步骤503:EC记录辅系统的状态信息后,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步骤504:EC根据获得的辅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辅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
步骤505:EC判断主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
步骤506:EC判断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
步骤507:EC控制辅系统从活动状态进入活动状态,主系统进入活动状态,结束当前流程。
与本申请系统状态切换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便携终端的实施例。
参见图6,为本申请便携终端的实施例框图。
该便携终端包括:第一系统610和第二系统620,所述第二系统620内设置有第二控制模块630。其中,第二控制模块630包括:
获得单元631,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610和第二系统620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获得所述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
接收单元632,用于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切换单元63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切换所述第二系统620到与所述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系统610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所述第二系统620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获得单元63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图6中未示出):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610的CPU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或者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610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系统610的CPU,或者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
相应的,切换单元633可以包括(图6中未示出):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610当前处于活动状态;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唤醒所述第二系统620,使所述第二系统620进入活动状态。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系统610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所述第二系统620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获得单元63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图6中未示出):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610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
相应的,切换单元633可以包括(图6中未示出):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610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610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状态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系统620进入非活动状态。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便携终端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在第二系统内设置了第二控制模块,当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第二系统通过第二控制模块获得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当第二控制模块接收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后,根据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切换第二系统到与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在系统状态切换时,无需两个系统均处于活动状态,而是通过系统内设置的控制模块可以在非活动状态下传输系统间状态信息,由此降低了便携终端的功耗;并且,控制模块仅用于在系统非活动状态下传输系统信息,由于系统本身的操作系统无需开启,因此系统信息的传输速度较快。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并且设备和终端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对应的方法实施例的相关部分可以相互参照,重复部分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应用于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内设置第二控制模块,包括:
当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第二控制模块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切换所述第二系统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所述第二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CPU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从所述第一系统的CPU,或者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切换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唤醒所述第二系统,所述第二系统进入活动状态,所述第一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系统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切换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包括: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所述第一系统进入活动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应用程序的状态信息;其中,
所述系统的状态信息包括:声音信息、音量信息;
所述应用程序的状态包括:多媒体的播放进度信息、应用程序的操作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包括:
所述第一系统和所述第二系统之间进行物理分离的事件,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进行物理连接的事件,接收到切换开关触发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分离的事件,或者接收到切换开关触发的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之间连接的事件。
8.一种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系统内设置有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和第二系统中的至少一个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获得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系统状态切换事件;
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切换所述第二系统到与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且所述第二系统处于非活动状态时,所述获得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系统的CPU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或者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系统的CPU,或者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活动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
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唤醒所述第二系统,使所述第二系统进入活动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从非活动状态切换到活动状态,所述第二系统处于活动状态时,所述获得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下述单元:
接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模块时,接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的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获取所述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便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获得的第一系统的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系统当前处于非活动状态;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系统状态切换事件对应的切换逻辑为从活动状态切换到非活动状态;
状态切换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系统进入非活动状态。
CN200910242880.2A 2009-12-18 2009-12-18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Active CN102104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2880.2A CN102104936B (zh) 2009-12-18 2009-12-18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PCT/CN2010/002028 WO2011072480A1 (zh) 2009-12-18 2010-12-13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US13/515,778 US9141401B2 (en) 2009-12-18 2010-12-13 Method for switching system state and portab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2880.2A CN102104936B (zh) 2009-12-18 2009-12-18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4936A true CN102104936A (zh) 2011-06-22
CN102104936B CN102104936B (zh) 2014-11-05

Family

ID=44157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42880.2A Active CN102104936B (zh) 2009-12-18 2009-12-18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41401B2 (zh)
CN (1) CN102104936B (zh)
WO (1) WO2011072480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13246A (zh) * 2011-11-29 2012-04-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切换共享应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2152202A1 (zh) * 2011-05-10 2012-1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CN103425520A (zh) * 2012-05-21 2013-1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事件响应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870296A (zh) * 2012-12-13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设备的识别方法和设备
CN103931167A (zh) * 2011-10-06 2014-07-16 金容振 用于提供额外呼叫处理业务的终端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4391678A (zh) * 2014-05-20 2015-03-04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服务器及其方法、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98307A (zh) * 2014-12-19 2015-05-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系统确定方法、系统确定装置与终端
CN105607728A (zh) * 2012-02-10 2016-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WO2019119438A1 (zh) * 2017-12-22 2019-06-27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系统屏幕锁定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32021A (zh) * 2021-02-24 2021-06-25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切换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2063B (zh) * 2010-12-15 2014-11-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系统状态控制方法及便携终端
KR20150011593A (ko) 2013-07-23 2015-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말 장치의 전력소모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EP3553659B1 (en) * 2015-02-24 2022-1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operating system device, notif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66473A1 (fr) * 2004-12-24 2006-06-29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e de commutation de systemes d'exploitation d'ordinateur
CN1797332A (zh) * 2004-12-29 2006-07-05 南京易思克网络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实现计算设备多操作系统启动的方法
US20070055860A1 (en) * 2005-09-07 2007-03-08 Szu-Chung Wang Method of fast booting for computer multimedia playing from standby mod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72419B1 (en) * 1997-09-12 2004-08-03 Hitachi, Ltd. Multi OS configuration system having an interrupt process program executes independently of operation of the multi OS
GB0226874D0 (en) * 2002-11-18 2002-12-24 Advanced Risc Mach Ltd Switching between secure and non-secure processing modes
US7424601B2 (en) * 2004-07-07 2008-09-09 Yongyong Xu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unning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in a single mobile device
JP4585463B2 (ja) * 2006-02-15 2010-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仮想計算機システムを機能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US8046570B2 (en) * 2007-02-06 2011-10-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Supporting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in media devices
US8286195B2 (en) * 2007-10-31 2012-10-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hardware across two or more simultaneously running operating systems
US8370614B2 (en) * 2009-10-29 2013-02-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Booting a compute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66473A1 (fr) * 2004-12-24 2006-06-29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e de commutation de systemes d'exploitation d'ordinateur
CN1797332A (zh) * 2004-12-29 2006-07-05 南京易思克网络安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实现计算设备多操作系统启动的方法
US20070055860A1 (en) * 2005-09-07 2007-03-08 Szu-Chung Wang Method of fast booting for computer multimedia playing from standby mode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52202A1 (zh) * 2011-05-10 2012-1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US10007316B2 (en) 2011-05-10 2018-06-26 Lenovo (Beijing) Limited Sta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03931167A (zh) * 2011-10-06 2014-07-16 金容振 用于提供额外呼叫处理业务的终端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3931167B (zh) * 2011-10-06 2015-12-02 金容振 用于提供额外呼叫处理业务的终端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02413246A (zh) * 2011-11-29 2012-04-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切换共享应用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607728A (zh) * 2012-02-10 2016-05-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CN105607728B (zh) * 2012-02-10 2019-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CN103425520A (zh) * 2012-05-21 2013-12-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事件响应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3870296A (zh) * 2012-12-13 2014-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设备的识别方法和设备
CN103870296B (zh) * 2012-12-13 2019-02-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输入设备的识别方法和设备
CN104391678A (zh) * 2014-05-20 2015-03-04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服务器及其方法、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98307A (zh) * 2014-12-19 2015-05-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系统确定方法、系统确定装置与终端
CN104598307B (zh) * 2014-12-19 2018-12-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系统确定方法、系统确定装置与终端
WO2019119438A1 (zh) * 2017-12-22 2019-06-27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系统屏幕锁定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032021A (zh) * 2021-02-24 2021-06-25 广州虎牙科技有限公司 系统切换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60084A1 (en) 2012-10-11
WO2011072480A1 (zh) 2011-06-23
US9141401B2 (en) 2015-09-22
CN102104936B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4936B (zh) 系统状态切换方法及便携终端
CN103782272B (zh) 在异构核之间切换任务
CN102033850B (zh) 便携终端及其控制方法、便携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78538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in a computer system under low power consumption mode
US8447893B2 (en) USB peripheral device comprising limited function USB host controller
CN101494602B (zh) 一种通信设备的节能方法和装置
CN101893926B (zh) 控制双处理器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2778943B (zh)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EP2938137B1 (e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access module
CN102567238A (zh) 接口切换控制方法、便携终端、便携移动设备及输入设备
CN107295166B (zh) 一种双系统移动终端的启动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104345869B (zh) 安全数字输入输出装置、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847043B (zh) 共用存储设备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1685338B (zh) 一种节省笔记本电脑的系统资源的方法和笔记本电脑
CN110971855A (zh) 基于USB Type-C接口的DVR系统及方法
JP2015170292A (ja) 半導体装置
US9652254B2 (en) System st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03105920A (zh) 节能系统以及节能方法
CN104462010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状态控制方法
CN105376637A (zh) 一种共享蓝牙硬件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51831B (zh) 支持主从设备互换的移动存储器和主从设备互换方法
CN100416531C (zh) 多功能通用串行总线无线桥接装置及系统装置
CN112860144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246342B (zh) 电子设备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CN103425520A (zh) 事件响应方法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