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4444A -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 - Google Patents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4444A
CN102104444A CN2010106101987A CN201010610198A CN102104444A CN 102104444 A CN102104444 A CN 102104444A CN 2010106101987 A CN2010106101987 A CN 2010106101987A CN 201010610198 A CN201010610198 A CN 201010610198A CN 102104444 A CN102104444 A CN 1021044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sequence
matrix
decoding method
code wo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01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发堂
何坚龙
李小文
王丹
王华华
刘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0106101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0444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044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44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在LTE系统中,CQI采用了类Reed-Muller码。其编码矩阵是由经典的一阶Reed-Muler码与掩码序列组成。本发明根据编码矩阵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快速的译码方法。此方法可以对硬比特进行译码,也可以对软比特信息进行译码。大量的仿真数据表明:在高斯信道环境下,此方法在硬比特译码时,性能可以达到理论上性能最优的全搜索算法;软比特译码时,相对于全搜索算法性能可以提高约2.1dB。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快速哈达玛变换,因此,此方法运算效率大大提高,大约是全搜索算法的4倍。

Description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TE技术,具体涉及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的编译码技术。
背景技术:
在LTE系统中系统协议中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采用了里德-穆勒码Reed-Muller码(RM码)的编码方式,但是在协议中并没有给出译码方法。RM码作为一种线性分组码,其最优的译码算法为全搜索算法,但其计算量比较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译码方法。
在LTE物理层协议中,CQI采用了两种类Reed-Muller码编码方法,一种是(32,11)编码,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20,13)编码,如图2所示。其中,CQI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上采用(32,11)编码,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上采用(20,13)编码。Reed-Muller码(RM码)是一类能纠正多个差错的线性分组码。这类码构造简单,结构特性丰富,可以采用软判决或硬件判决算法的方式来进行译码。在LTE系统中的两种RM码的编码矩阵如表1与表2所示。其中,表1表示(32,11)编码矩阵,表2表示(20,13)编码矩阵。CQI在PUSCH与PUCCH上的编码方式分别为。
在PUSCH上的编码方式为:
          (1)
其中,
Figure 333229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输入比特,
Figure 988332DEST_PATH_IMAGE003
表示输出比特,
Figure 321224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编码矩阵,n∈[0…10],i∈[0…31]。从表1中可以看出,M0是全1序列,M1~M5是由交织后的Walsh码组成,M6~M10是五个基本的掩码序列。
表1 (32,11)RM码基序列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20 1 0 1 0 0 0 1 0 0 0 1
21 1 1 0 1 0 0 0 0 0 1 1
22 1 0 0 0 1 0 0 1 1 0 1
23 1 1 1 0 1 0 0 0 1 1 1
24 1 1 1 1 1 0 1 1 1 1 0
25 1 1 0 0 0 1 1 1 0 0 1
26 1 0 1 1 0 1 0 0 1 1 0
27 1 1 1 1 0 1 0 1 1 1 0
28 1 0 1 0 1 1 1 0 1 0 0
29 1 0 1 1 1 1 1 1 1 0 0
30 1 1 1 1 1 1 1 1 1 1 1
31 1 0 0 0 0 0 0 0 0 0 0
在PUCCH上的编码方式为:
Figure 571815DEST_PATH_IMAGE005
    (2)
在公式(2)中,表示输入比特,
Figure 536677DEST_PATH_IMAGE007
表示输出比特,
Figure 673260DEST_PATH_IMAGE008
表示编码矩阵,n∈[0…12],i∈[0…19]。从表2中可以看出,M0是全1序列,M1~M5是由长度为32的Walsh码打掉12个比特而组成,M6~M12是七个基本的掩码序列。
表2 (20,13)RM码基序列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Mi,11 Mi,12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1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 1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在LTE系统中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CQI译码方法,为全搜索算法,其计算量比较大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快速的译码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LTE系统中CQI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对经过判决的双极性码字或软比特信息进行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后的接收码字r对基本掩码序列经过交织处理,并线性组合产生掩码矢量,掩码矢量分别与获得解交织后的接收码字r相乘消除掩码,得到双极性消除掩码的接收序列rc,在接收端用双极性序列消除掩码的接收序列rc与Hadamard矩阵进行FHT变换得到相关值矩阵;存储比较模块在相关值矩阵中找出绝对值最大的值,记下该最大值的行号与列号,行号对应的二进制为信道质量指示的第2~6比特,列号对应的二进制为信道质量指示的第7~11比特,判决单元根据绝对值最大值的符号对CQI的第1比特进行译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FHT变换计算量小,能实现快速编译码,提高了信道增益。
附图说明
图 1  (32,11)RM编码器结构图;
图 2  (20,13)RM编码器结构图;
图 3A  (32,11)RM译码器结构图;
图 3B  (20,13)RM译码器结构图;
图 4 性能比较示意图;
图 5 本发明译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具体描述。下面给出基于FHT的译码方法,此方法可以对硬比特信息进行译码,也可以对软比特信息进行译码。但是在对硬比特信息进行译码时,要将硬比特信息{0,1}映射为{+1,-1}方可译码。在对软比特信息进行译码时,对信道输出值或软解调信息直接进行译码。下面给出信道质量指示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的译码方法。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比特译码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
Step1: 信道均衡后,对经过判决的双极性码字或软比特信息进行交织处理;
Step2: 对k基本掩码序列经过交织处理,进行线性组合,生成
Figure 342139DEST_PATH_IMAGE009
个掩码矢量,利用该掩码矢量对接收码字进行消除掩码,得到
Figure 771721DEST_PATH_IMAGE009
个长度为32的双极性消除掩码的序列。
Step3: 在接收端用得到的双极性消除掩码的序列与32阶的哈达玛Hadamard矩阵进行快速哈达玛换FHT(Fast Hadamard Tran sformation),得到的相关值矩阵。
Step4: 从相关值矩阵中找出绝对值最大值,确定其行号R和列号C,从而这个最大值的行号R对应的二进制码即为CQI译码输出的第2~6比特,列号C对应的二进制形式即为CQI译码输出的第
Figure 76112DEST_PATH_IMAGE011
比特。
Step5: 判断绝对值最大值的符号对第1比特进行译码输出,即,当符号为正时译为0,为负时译为1。组合第四步 Step4 得到的译码输出比特,得到全部的译码一码输出数据。
实施例一:在PUSCH上的译码算法:
在PUSCH上的(32,11)(11是编码输入信息比特的长度,32是编码输出比特长度)RM译码器结构如图3A所示,其译码过程为:硬判决时,对接收到的码字b i 进行简单的判决处理,建立哈达玛Hadamard矩阵,即:大于0判为1,否则,判为-1,组成由1与-1构成的Hadamard矩阵,对Hadamard矩阵进行快速哈达玛变换FHT处理。
如采用软判决,直接将接收到的码字b i 进行后续的交织处理,同时也对掩码序列进行交织处理,发送端的编码矩阵M由标准的一阶RM码与掩码序列交织之后组成,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双极性码字b i 进行相反交织处理,同样,对编码矩阵6~10行的M 6 ~M 10 (协议规定)的五个基本掩码序列也经过相反的交织处理获得基本掩码矢量。
交织处理后的码字与交织后的掩码矢量分别相乘消除掩码,再分别做快速哈达玛变换FHT,掩码M 1 ~M 5 是交织之后的Walsh码,它们的组合正好是32阶Hadamard矩阵的32个行向量;最后进行比较与选择,找出最大相关值,即得到相应的译码信息。
以下详细描述采用硬与软判决译码的步骤:
Step1: 对经过判决的双极性码字或软比特信息进行解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之后的数据。对经过判决(硬判决)之后的双极性码字或软比特信息要进行交织处理,即:输入码字
Figure 599497DEST_PATH_IMAGE012
经过交织处理变换为:
Figure 465559DEST_PATH_IMAGE013
。只有经过这样的交织之后才能正确的FHT。
Step2: 对标准给出的编码矩阵M中五个基本掩码序列经过交织处理,进行线性组合,生成大小为
Figure 644868DEST_PATH_IMAGE014
子空间的掩码矢量。五个基本的掩码序列通过线性组合产生32个掩码矢量,掩码矢量分别与经过处理的双极性接收码字相乘消除掩码,得到32个长度为32的双极性序列。
Step3: 在接收端用上一步得到的双极性序列与32阶的Hadamard矩阵进行FHT,得到32*32的相关值矩阵。
Step4: 在相关值矩阵中找出绝对值最大值,记下该绝对值最大值的行号R与列号C,从而这个最大值的行号C对应的二进制形式即为译码的第2~6比特;最大值的列号C对应的二进制形式即为译码的第7~11比特。
Step5: 由于M 0为全1序列,它对相关值矩阵的影响是改变矩阵中所有值的符号。因此,判断绝对值最大值的符号对第1比特进行译码。即,当符号为正时译为0,为负时译为1。组合第四步得到的后10个译码比特,得到全部11位译码数据,完成PUSCH上CQI数据的译码。
实施例二:在PUCCH上的(20,13)RM译码器结构如图3B所示(虚线表示硬判决),其译码过程为:
硬判决时,接收到的码字b i 进行简单的判决处理,与在PUSCH上的(32,11) RM译码器硬判决类似。如采用软判决,直接将接收到的码字b i 进行后续的交织处理(同(32,11)RM译码);然后高位添零不齐打孔数据(使长度变为32),获得的编码矩阵M是由(32,11)RM编码序列去掉一部分比特并且增加两列掩码序列而成。
为了进行FHT,需要输入序列长度为2的幂次,而(20,13)RM译码器的输入为长度20双极性序列,所以在进行交织处理之前,先将编码序列长度扩展到32,即在序列高位添加12个0补齐打孔数据;再进行与(32,11)RM译码一样的交织处理,同时也对掩码序列进行交织处理;交织处理后的码字与交织后的掩码矢量分别相乘消除掩码,再分别进行FHT变换消除掩码的序列,得到相关矩阵,最后对相关矩阵进行比较与选择,找出最大相关值,即得到相应的译码信息。
具体步骤如下:
Step1: 经过判决(硬判决)之后双极性码字或软比特信息要进行交织处理,即:输入码字(
Figure 857675DEST_PATH_IMAGE015
)变换为:
Figure 438829DEST_PATH_IMAGE016
 ( 其中高位添加了12个0,使得长度变为32)得到解交织后的接收码字。
Step2: 对七个基本掩码序列经过交织处理,进行线性组合,生成大小为
Figure 210213DEST_PATH_IMAGE017
子空间的掩码矢量,即产生128个掩码矢量。掩码矢量分别与经过处理的双极性接收码字相乘消除掩码,得到128个长度为32的双极性消除掩码的序列。
Step3: 在接收端用得到的双极性消除掩码序列与32阶的哈达玛Hadamard矩阵进行快速哈达玛换FHT(Fast Hadamard Tran sformation),得到128*32的相关值矩阵。
Step4: 从相关值矩阵中找出绝对值最大值,从而这个最大值的行号R对应的二进制形式即为CQI译码输出的第2~6比特,列号C对应的二进制形式即为CQI译码输出的第7~13比特。
Step5: 判断绝对值最大值的符号对第1比特进行译码,即,当符号为正时译为0,为负时译为1。组合第四步得到的后12个译码比特,得到全部11位CQI的译码数据。
图4是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WGN)下的仿真结果,横坐标表示信噪比(SNR),纵坐标表示误码率(BER)。信噪比从0取到8,对每个信噪比随机取了10万块数据进行测试,使得可信度高。从图4中容易看出,在同等情况下,基于快速哈达玛变换的硬判决算法性能(虚线)与全搜索算法(虚线)相同,但前者的运算效率大约是后者的4倍。基于快速哈达玛变换的软判决算法性能(实线)明显优于基于快速哈达玛变换的硬判决算法性能与全搜索算法,并且随着SNR的增加差距越来越大,其运算效率大约也是全搜索算法的4倍。从图也可以看出,软判决算法相对于硬判决提高了约2dB的增益。图4中,带x符号的虚线表示基于FHT算法的(32,11)RM硬判决译码性能曲线,带圆圈符号的实线表示基于FHT算法的(32,11)RM软判决译码性能曲线,带正方形的虚线表示全搜索算法的(32,11)RM译码性能曲线,带下三角形符号的虚线表示基于FHT算法的(20,13)RM硬判决译码性能曲线,带星形符号的实线表示基于FHT算法的(20,13)RM软判决译码性能曲线,带上三角形符号的虚线表示全搜索算法的(20,13)RM译码性能曲线,带左三角形符号的虚线表示基于FHT算法的(32,13)RM硬判决译码性能曲线,带右三角形符号的实线表示基于FHT算法的(32,13)RM软判决译码性能曲线。
另外,在线性分组码,一个重要的参数是码的最小码距,它决定了该码的误差校正能力。(32,11)RM码的最小码距
Figure 876818DEST_PATH_IMAGE018
,(20,13) RM码最小码距
Figure 893316DEST_PATH_IMAGE019
,(32,13) RM码最小码距
Figure 328976DEST_PATH_IMAGE020
。从图4中,容易看出(32,11)RM译码性能曲线(误码率)比(20,13) RM译码的低(相同BER的情况下,前者提高了约4dB的增益),这是因为(20,13) RM码的编码矩阵是(32,13)RM码的编码矩阵打孔得到。通过文献[1]中编码增益公式的计算,(32,11)RM码相对于(32,13)RM码可以提高不大于1dB的编码增益,从图4中可以看出(32,11)RM码相对于(32,13)RM码提高了0.7dB左右,与理论相符。另外在文献[12]讲述了在PUCCH上CQI为了得到编码输出长度20,必须对(32,13)RM码的编码矩阵进行打孔,即打掉12个比特,这样将损失一部分编码增益。从图4中可以看出,(20,13) RM码相对于(32,13)RM码损失了约3dB的编码增益。从而(32,11)RM码相对于(20,13) RM码有了高达约4dB的编码增益。

Claims (8)

1.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CQI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经过判决的双极性码字或软比特信息进行交织处理,获得解交织后的接收码字r对基本掩码序列经过交织处理,并线性组合产生基本掩码矢量,分别与获得解交织后的接收码字r相乘消除掩码,得到接收序列rc,在接收端用接收序列rc与Hadamard矩阵进行FHT变换得到相关值矩阵;存储比较模块在相关值矩阵中找出绝对值最大的值,记下该最大值的行号与列号,行号对应的二进制数值为CQI的第2~6比特,列号对应的二进制数值为CQI的第7~11比特,判决单元根据绝对值最大值的符号对CQI的第1比特进行译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决包括硬判决和软判决,硬判决时,对接收到的码字进行判决,大于0判为1,否则判为-1,组成由1与-1构成的Hadamard矩阵,对Hadamard矩阵进行快速哈达玛变换FHT处理;如采用软判决,直接将接收到的码字进行交织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CQI在PUSCH上的编码方式为:                                                ,n∈[0…10],i∈[0…31];在PUCCH上的编码方式为:
Figure 276450DEST_PATH_IMAGE003
,n∈[0…12],i∈[0…19],其中,
Figure 355568DEST_PATH_IMAGE004
表示输入比特,
Figure 109897DEST_PATH_IMAGE005
表示输出比特,
Figure 909226DEST_PATH_IMAGE006
表示编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掩码矢量对接收码字进行消除掩码,得到长度为32的双极性消除掩码的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USCH上,发送端的编码矩阵M由标准的一阶RM码与掩码序列交织之后组成,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双极性码字b i 进行相反交织处理,对编码矩阵6~10行的M 6 ~M 10 的五个基本掩码序列也经过相反的交织处理获得基本掩码矢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PUCCH上,在进行交织处理之前,先将编码序列长度扩展到32,即在序列高位添加12个0补齐打孔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编码矩阵M中五个基本掩码序列经过交织处理并线性组合,产生32个掩码矢量,分别与双极性接收码字相乘消除掩码,得到长度为32的双极性序列,双极性序列与32阶的Hadamard矩阵进行FHT变换,得到32*32的相关值矩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速编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七个基本掩码序列经过交织处理并线性组合,产生128个掩码矢量,分别与双极性接收码字相乘消除掩码,得到128个长度为32的双极性消除掩码的序列;用双极性消除掩码序列与32阶的哈达玛Hadamard矩阵进行快速哈达玛换FHT,得到128*32的相关值矩阵。
CN2010106101987A 2010-12-29 2010-12-29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 Pending CN1021044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01987A CN102104444A (zh) 2010-12-29 2010-12-29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101987A CN102104444A (zh) 2010-12-29 2010-12-29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4444A true CN102104444A (zh) 2011-06-22

Family

ID=4415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01987A Pending CN102104444A (zh) 2010-12-29 2010-12-29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0444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0617A (zh) * 2011-11-14 2012-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叠rm码的译码方法及系统
WO2014173133A1 (zh) * 2013-04-27 2014-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CN105099609A (zh) * 2014-05-15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判决译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027068A (zh) * 2015-03-25 2016-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信道的harq速率兼容的极性码
CN109075803A (zh) * 2016-07-27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打孔、缩短和扩展的极化码编码
CN111342846A (zh) * 2018-12-19 2020-06-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译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06218A (zh) * 2023-06-25 2023-07-28 杭州世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环境下用户数据交互式计算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发堂等: "LTE系统中Reed-Muller码的编译码算法",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0617B (zh) * 2011-11-14 2014-08-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叠rm码的译码方法及系统
CN102420617A (zh) * 2011-11-14 2012-04-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交叠rm码的译码方法及系统
WO2014173133A1 (zh) * 2013-04-27 2014-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性码的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CN105099609B (zh) * 2014-05-15 2018-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判决译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99609A (zh) * 2014-05-15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软判决译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027068B (zh) * 2015-03-25 2020-10-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信道的harq速率兼容的极性码
CN106027068A (zh) * 2015-03-25 2016-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信道的harq速率兼容的极性码
CN109075803A (zh) * 2016-07-27 2018-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打孔、缩短和扩展的极化码编码
US10784992B2 (en) 2016-07-27 2020-09-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executing encoding
CN109075803B (zh) * 2016-07-27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打孔、缩短和扩展的极化码编码
CN111342846A (zh) * 2018-12-19 2020-06-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译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42846B (zh) * 2018-12-19 2023-10-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译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06218A (zh) * 2023-06-25 2023-07-28 杭州世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环境下用户数据交互式计算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CN116506218B (zh) * 2023-06-25 2023-08-29 杭州世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云环境下用户数据交互式计算隐私保护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4444A (zh) Lte系统中信道质量指示的快速编译码方法
CN106230489B (zh) 适用于任意高阶调制的极化码编码调制方法
CN107395324B (zh) 一种基于qup方法的低译码复杂度速率匹配极化码传输方法
An et al. Keep the bursts and ditch the interleavers
WO2015124107A1 (zh) Ldpc码字的交织映射方法及解交织解映射方法
CN1154236C (zh) 纠错编码型的数字传输方法
CN108494719B (zh) 一种星座映射方法和解映射方法
CN102694624B (zh) 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09518B (zh) 用于降低错误性能的级联Spinal码构建方法
CN102355341A (zh) 一种长期演进系统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网络编码方法
CN110233698B (zh) 极化码的编码及译码方法、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介质
CN110061803B (zh) 一种低复杂度的极化码比特交织编码调制方法
CN101262307B (zh) 一种含有星座图旋转调制方式的串行级联编译码系统
CN102904667A (zh) 一种用于lte中pbch解码的咬尾卷积码译码方法
CN100364236C (zh) 一种空时编码方法及相应的发射方法、发射机、通信系统
CN103516465A (zh) 编码调制和解调译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067676B (zh) 极化码高阶调制系统中一种新颖的比特映射方法
CN103220007B (zh) 一种自适应调整子码不可靠位数的tpc迭代译码算法
CN102832954B (zh) 一种基于软信息平均最小值的Turbo码译码迭代停止方法
CN104468022A (zh) 一种传输格式组合的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3659994B (zh) 一种低复杂度的卷积码随机交织关系的估计方法
CN113660064B (zh) 一种适用于电力线通信系统的基于多数据包的联合二维交织编码方法
Tian et al. Joint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decoding for bit-interleaved polar coded modulation
CN107196733B (zh) 一种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11181572B (zh) Ldpc码字的交织映射方法及解交织解映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