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2351B -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2351B
CN102102351B CN 200910248556 CN200910248556A CN102102351B CN 102102351 B CN102102351 B CN 102102351B CN 200910248556 CN200910248556 CN 200910248556 CN 200910248556 A CN200910248556 A CN 200910248556A CN 102102351 B CN102102351 B CN 1021023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d
water level
planting
land
shr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2485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2351A (zh
Inventor
孙雨
张粤
苏道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091024855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023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02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23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23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23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北方河漫滩地林的种植模式及其栽植技术,具体为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它是北方河漫滩地林的种植模式及其栽植方法,可以绿化河漫滩地,并且可以减少流水对河漫滩地土壤及石砾的冲蚀的一种方法,所用材料极易获得且造价低廉,可广泛应用于现代河岸河漫滩地的绿化及水土保持工作当中。本发明采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漫滩地的不同水位区进行多种植物组合模式进行种植,可以更好地绿化河漫滩地。采用本发明可以达到绿化河漫滩地、减少滩地土壤及石砾冲蚀的目的,为河岸滩地治理和河岸水土保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现代河岸绿化及水土保持工作当中。

Description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北方河漫滩地林的种植模式及其栽植技术,具体为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背景技术
河漫滩地(flood plain)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它是在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滩地,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地。
目前,河漫滩地的整治、绿化及水土保持的工作中,一般多采用人工砌筑和人工沿岸单一乔木树种造林的简便方法,人工砌筑主要用于机械的防止流水对河岸的冲刷,而沿岸的单一乔木树种造林也存在成活率低,具有生物多样性单一不能形成复层结构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造林成活率低等问题。它是北方河漫滩地林的种植模式及其栽植方法,可以绿化河漫滩地,并且可以减少流水对河漫滩地土壤及石砾的冲蚀的一种方法,所用材料极易获得且造价低廉,可广泛应用于现代河岸河漫滩地的绿化及水土保持工作当中。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所述河漫滩地的第一组种植模式和栽植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第一年春季开化以后的枯水期在河漫滩地的枯水期水位和夏季常水位间播种草本植物东方蓼,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混合播种草本植物蒙古蒿、细杆沙蒿、草地早熟禾的种子,并进行覆草帘、用打扦固定;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上方的区域混合种植乔木植物小叶杨和小青杨的2-5年生苗木;
第二阶段,第一年春季上述草本植物发芽撤除草帘后,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种植灌木植物筐柳2-5年生苗木,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以上间隙种植灌木植物筐柳2-5年生苗木;
第三阶段:第二年春季在夏季常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间隙种植灌木植物兴安胡枝子2-5年生苗木,并对前一年缺失苗木进行补植。
其中:
第一阶段,东方蓼播种量为20-30g/平方米;蒙古蒿、细杆沙蒿和草地早熟禾种子按质量各1/3混合,混合种子播种量为10-20g/平方米;小叶杨和小青杨乔木的种植比例为各50%的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1.5~2米。
第二阶段,筐柳的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
第三阶段,兴安胡枝子的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所述河漫滩地的第二组种植模式和栽植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第一年春季开化以后的枯水期在河漫滩地的枯水期水位和夏季常水位间播种草本植物东方蓼,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混合播种草本植物蒙古蒿、细杆沙蒿、草地早熟禾的种子,并进行覆草帘、用打扦固定;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上方的区域混合种植乔木植物枫杨和榆的2-5年生苗木;
第二阶段,第一年春季上述草本植物发芽撤除草帘后,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种植灌木植物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2-5年生苗木,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以上间隙种植灌木植物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2-5年生苗木;
第三阶段:第二年春季在夏季常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间隙种植灌木植物兴安胡枝子2-5年生苗木,并对前一年缺失苗木进行补植。
其中:
第一阶段,东方蓼播种量为20-30g/平方米;蒙古蒿、细杆沙蒿和草地早熟禾种子按质量各1/3混合,混合种子播种量为10-20g/平方米;枫杨和榆乔木的种植比例为各50%的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1.5~2米。
第二阶段,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的灌木种植比例为各50%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
第三阶段,兴安胡枝子的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
上述第一组模式和第二组模式沿河岸以500米的距离交替种植,两组利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漫滩地的不同水位区进行多种植物组合模式进行种植,实现河漫滩地的绿化。
本发明中,①东方蓼为一年生草本;②蒙古蒿为多年生直立型草本;③细杆沙蒿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或近成半灌木状;④草地早熟禾为多年生草本;⑤小叶杨为落叶乔木;⑥小青杨为落叶乔木;⑦筐柳为落叶灌木;⑧兴安胡枝子为小灌木;⑨枫杨为落叶大乔木;⑩柳叶绣线菊落叶灌木;(11)珍珠梅为灌木;(12)榆为落叶乔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了北方河漫滩地林的种植模式及其栽植方法,利用乔木、灌木和草本在河漫滩地的不同水位区进行种植,以达到绿化河漫滩地的目的。
2、本发明利用小青杨、小叶杨、筐柳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漫滩地的不同水位区按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组合的种植,可广泛应用于现代河岸绿化及水土保持工作当中。
3、本发明在达到绿化河漫滩地的同时,还可以达到减少滩地土壤及石砾冲蚀的目的,为河岸滩地治理和河岸水土保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我国北方河漫滩地水位分布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图。
图中,1枯水期水位;2常水位;3洪水期水位;4河流;5河漫滩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在河流4的两边为河漫滩地5,河流4通常分为三个水位,自下而上分别为枯水期水位1、常水位2和洪水期水位3。
枯水期(Withered water period)亦称枯水季,指流域内地表水流枯竭,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水源的时期,在一年内枯水期历时久暂,随流域自然地理及气象条件而异。本实施例中,我国北方河漫滩地的枯水期一般为11月中旬至清明。
洪水期是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本实施例中,我国北方河漫滩地的洪水期一般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
常水位是在江河、湖泊的某一地点,经过长时期对水位的观测后,得出的在一年或若干年中有50%的水位等于或超过该水位的高程值,称为常水位。本实施例中,我国北方常水位期是5月下旬至7月下旬。
本发明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如下:
(一)第一组种植模式和栽植方法
第一阶段,第一年春季开化以后的枯水期在河漫滩地的枯水期水位和夏季常水位间播种草本植物东方蓼(Polygonum orientale),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混合播种草本植物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细杆沙蒿(Artemisiamacilent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种子,并进行覆草帘、用打扦固定,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上方宽度20-50米(低于20米宽度按实际剩余距离)的区域混合种植乔木植物小叶杨(Populus simonii)和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的2-5年生苗木;
第一阶段的东方蓼播种量为20-30g/平方米(本实施例为25g/平方米);蒙古蒿、细杆沙蒿和草地早熟禾种子按质量各1/3混合,混合种子播种量为10-20g/平方米(本实施例为15g/平方米);小叶杨和小青杨乔木的种植比例为各50%的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1.5~2米(本实施例为1.5米)。
第二阶段,第一年春季上述草本植物发芽撤除草帘后,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种植灌木植物筐柳(Salix linearistipularis)2-5年生苗木,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以上间隙种植灌木植物筐柳2-5年生苗木;
第二阶段灌木植物筐柳的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本实施例为0.5米)。
第三阶段:第二年春季在夏季常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间隙种植灌木植物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2-5年生苗木,并对前一年缺失苗木进行补植;
第三阶段兴安胡枝子的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本实施例为0.5米)。
本发明中,筐柳和兴安胡枝子起到互补作用,可适应北方不同地区的生长需要。
(二)第二组种植模式和栽植方法
乔木树种的小叶杨和小青杨更改为乔木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和榆(Ulmus pumila Linn)2-5年生苗木;灌木树种的筐柳更改为灌木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和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Reqel)Maxim)2-5年生苗木;其它草本植物和兴安胡枝子栽植方法不变。
第二组中,枫杨和榆的乔木种植比例为各50%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1.5~2米(本实施例为1.5米);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的灌木种植比例为各50%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本实施例为0.5米)。
第二组中,以“枫杨和榆”代替“小叶杨和小青杨”,也是适于河漫滩地栽植的树种,枫杨和榆的树枝生长形式和根系的分布均与小叶杨和小青杨有所不同,加入后可提高造林的生物多样性及成林的稳定性,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
第二组中,以“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代替筐柳,也是适于河漫滩地栽植的树种,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的树枝生长形式和根系的分布均与筐柳有所不同,加入后可提高造林的生物多样性及成林的稳定性,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防止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
本发明中,上述第一组模式和第二组模式可以沿河岸以500米的距离交替种植,两组利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漫滩地的不同水位区进行多种植物组合模式进行种植,可以更好地绿化河漫滩地。

Claims (8)

1.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漫滩地的种植模式和栽植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第一年春季开化以后的枯水期在河漫滩地的枯水期水位和夏季常水位间播种草本植物东方蓼,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混合播种草本植物蒙古蒿、细杆沙蒿、草地早熟禾的种子,并进行覆草帘、用打扦固定;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上方的区域混合种植乔木植物小叶杨和小青杨的2-5年生苗木;
第二阶段,第一年春季上述草本植物发芽撤除草帘后,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种植灌木植物筐柳2-5年生苗木,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以上间隙种植灌木植物筐柳2-5年生苗木;
第三阶段:第二年春季在夏季常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间隙种植灌木植物兴安胡枝子2-5年生苗木,并对前一年缺失苗木进行补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东方蓼播种量为20-30g/平方米;蒙古蒿、细杆沙蒿和草地早熟禾种子按质量各1/3混合,混合种子播种量为10-20g/平方米;小叶杨和小青杨乔木的种植比例为各50%的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1.5~2米。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筐柳的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段,兴安胡枝子的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
5.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漫滩地的种植模式和栽植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第一年春季开化以后的枯水期在河漫滩地的枯水期水位和夏季常水位间播种草本植物东方蓼,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混合播种草本植物蒙古蒿、细杆沙蒿、草地早熟禾的种子,并进行覆草帘、用打扦固定;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上方的区域混合种植乔木植物枫杨和榆的2-5年生苗木;
第二阶段,第一年春季上述草本植物发芽撤除草帘后,在夏季常水位和洪水期水位间种植灌木植物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2-5年生苗木,同时在洪水期水位以上间隙种植灌木植物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2-5年生苗木;
第三阶段:第二年春季在夏季常水位与洪水期水位之间的间隙种植灌木植物兴安胡枝子2-5年生苗木,并对前一年缺失苗木进行补植。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东方蓼播种量为20-30g/平方米;蒙古蒿、细杆沙蒿和草地早熟禾种子按质量各1/3混合,混合种子播种量为10-20g/平方米;枫杨和榆乔木的种植比例为各50%的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1.5~2米。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柳叶绣线菊和珍珠梅的灌木种植比例为各50%混合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段,兴安胡枝子的种植株行距均为0.5~1米。
CN 200910248556 2009-12-18 2009-12-18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23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48556 CN102102351B (zh) 2009-12-18 2009-12-18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48556 CN102102351B (zh) 2009-12-18 2009-12-18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2351A CN102102351A (zh) 2011-06-22
CN102102351B true CN102102351B (zh) 2012-12-19

Family

ID=44155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4855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2351B (zh) 2009-12-18 2009-12-18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023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9473B (zh) * 2014-11-06 2017-01-25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寒区河滨洪泛带湿地植被的栽种方法
CN105133540B (zh) * 2015-07-29 2017-04-26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小型河流挖砂迹地的修复方法
CN105660157A (zh) * 2016-03-16 2016-06-15 蚌埠韵莲苑景观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水莲陆地栽培的方法
CN107347567A (zh) * 2017-08-25 2017-11-17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南川柳修复库区消落带和河岸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2351A (zh)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nner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vegetation of three Louisiana swamp sites with different flooding regimes
CN103314763B (zh) 一种退化高原湖泊湿地微改造植被恢复方法
Kalliola et al. New site formation and colonizing vegetation in primary succession on the western Amazon floodplains
Hughes The influence of flooding regimes on forest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in the Tana River floodplain, Kenya
CN102812843B (zh) 滨海地区重盐碱地段道路防护林综合配套营建技术
CN107347410A (zh) 一种大堤型湖滨带多生境立体植被构建方法
CN104472176A (zh) 山地河流河岸植被生态恢复的构建方法
CN101962947A (zh) 一种迹地型退化湿地恢复方法
CN103081689B (zh) 一种水滨硬质化护坡的植被恢复方法
CN102499003A (zh) 一种干旱半干旱区荒山坡地植被恢复方法
Ostendorp et al. Disturbance and rehabilitation of lakeside Phragmites reeds following an extreme flood in Lake Constance (Germany)
CN103526717A (zh) 一种滨江游赏型湿地恢复模式结构
CN113615469B (zh) 一种基于林泽生境的库尾消落带湿地修复方法
CN104532789A (zh)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CN102102351B (zh)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Mathieson et al. Investigations of New England marine algae II: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distribution and zonation of seaweeds in the Great Bay Estuary System and the adjacent open coast of New Hampshire
CN107858992A (zh) 一种阻控面源污染的近自然河岸缓冲带
CN106605469A (zh) 一种滨海吹填地生态修复绿化方法
CN207672511U (zh) 一种阻控面源污染的近自然河岸缓冲带
Leuschner et al. Woody vegetation of floodplains and swamps
Barkman Plant communities and synecology of bogs and heath pools in the Netherlands
WO2023174331A1 (zh) 一种水库消落带
CN208121719U (zh) 一种参与水调蓄和水处理的综合种养系统
CN107711257A (zh) 一种江河堤岸防洪植被的构建方法
Shi A case study of Minqin Oasis in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