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32789A -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32789A
CN104532789A CN201410728246.0A CN201410728246A CN104532789A CN 104532789 A CN104532789 A CN 104532789A CN 201410728246 A CN201410728246 A CN 201410728246A CN 104532789 A CN104532789 A CN 104532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
streamside
riverside zone
willow
river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282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鸿志
吴越
左贵彬
左彦东
汪群慧
侯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Priority to CN2014107282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327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4532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32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Revetment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确定了一种近自然方式确定-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通过选择首先通过选择年平均气温4-10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以植被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河滨带作为调研地点,确定相应的河滨带植物种类,确定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河滨带的植物选择按照乔木、灌木、和草木以及水生植物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合种植,各类植物的种植宽度或种植按照一定比例、一定坡度种植在软质河岸是指沙质或淤泥质河岸。将河滨带区域涉及的农田排水引入河滨带,经河滨带净化后入河。对监测结果表明,该河滨带对SS和氮磷的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近自然方式确定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河滨带是指建立在河湖、溪流和沟谷沿岸的各类植被带,包括林带、菜地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属于生物软措施中的一种,适用于水土保持和控制面源污染。河滨带是入湖河流小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河流、湖泊水环境的最后屏障。完整的河滨带及堤岸的生态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入河的低污染水,保护与改善河流水质。
河滨带中很重要是植物的配置,可以在一定的坡度的河滨带的软质河岸上,特别是指沙质或淤泥质河岸,进行种植,相应的坡度为3-5%为宜,依层次立体配置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强化绿化和环境净化功能,局部地区布置草坪,使其形成具备防止水土流失,滞留沉淀、阻滤净化地表径流及低污染水的功能;同时可形成供旅游观光的景观生态带,局部可根据地形扩展成片,进而形成生态林效应,可成为动物的栖息地。
植物在生态护岸中具有举足重轻的地位,是所有类型生态护岸的最关键最必要的生态要素。植物的水文效应和机械效应可以起到抗蚀护岸的作用。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叶对岸坡表层起到覆盖作用,增加地表粗糙率,进而削减有效降雨量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植物根系的加筋作用可以增强土体的稳定性。
植物可以调节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文状况,使植物生长区域的水循环途径发生一定的变化,故而影响岸坡的侵蚀过程。另外植物的枝干和根系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进而增加根系土壤的机械强度,甚至直接加固土壤,起到抗蚀固坡的作用。草本植物根系和灌木植物的根系在一定的强度上控制由水造成的斜坡表面物质的迁移,对表层土体运动有抑制潜能,深根系的乔木和灌木通过影响斜坡水理性质和土力学状况,对提高土壤强度、锚固土层以及降低土壤湿度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对浅层不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另外,植物根系能够影响地表渗透并吸收土壤水分,通过影响土层的水文状况和土壤强度间接地稳定坡面
河滨带的构建是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大多的河滨带构建均强化水泥硬质护坡结合园林绿化的方式,强化防洪和美观功能,忽略了自然河滨带的生态功能,且绿化植物的选择偏重于美观,没能更多的考虑地域和气候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通过自然方式进行河滨带植物的筛选和构建,植物对岸坡表层起到覆盖作用,增加地表粗糙率,进而削减有效降雨量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利用植物根系的加筋作用增强土体的稳定性。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选择年平均气温4-10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选择当地适应北方寒冷地区的植物物种,调研地点为植物物种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的河滨带,确定相应的河滨带植物种类,河滨带的植物选择按照乔木、灌木、草木以及水生植物的顺序在一定坡度的软质河岸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合种植,各类植物的种植宽度或种植比例按一定的比例;且在种植过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生长,形成稳定的河滨带植被结构。
自然形态的河滨带与人工修建的河滨带相比,由于植物的丰富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虽然没有进行水泥的护坡和相关的土工工程,但由于植物根系对土壤的机械效应,使得近自然的河滨带受水利冲击的能力也较强,而且它克服了人工工程中由于施工导致植物种植面积减小,对污染截留效果减弱的缺点。
河滨带的植物选择按照水生植物、草木、灌木和乔木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合种植,各类植物的种植宽度或种植比例依次为1:5:3:2。
所述的水生植物是指:睡莲、荇菜、菖蒲、香蒲、水葱、菰、黑三棱、芦苇、莎草、蓼、水芹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草木植物是指:稗草、兴安毛莲菜、黄花水金凤、三棱草、乌苏里苔草、小叶樟、马兰、毛百合、千屈菜、落新妇、老山芹、广布野豌豆、蝙蝠葛、东北天南星、小叶芹、野大豆、鸡爪芹、合叶草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灌木是指:柳叶绣线菊、茶条槭、乌苏里鼠李、暴马丁香、忍冬、大黄柳、杞柳、粉枝柳、白河柳、红瑞木、珍珠梅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乔木是指:核桃楸、毛赤杨、水曲柳、花曲柳、榆树、白桦、核桃楸、旱柳、山丁子、稠李、蒿柳、卷边柳、细柱柳、春榆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的河滨带是指河流的软质河岸,主要为沙质或淤泥质河岸,相应的坡度为3-5%。进行河滨带植物构建的时候,不要求按照绿化的标准进行规定行距和株距的种植,而是根据植物生长的要求进行随机的植物的种植,按照水生生物、草本、灌木和乔木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种植,然后经过2-4年的营造,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方法不同于景观的做法,不需要人工过多的养护,而且植物多样性的稳定性优于人工种植物物种的方法。
该方法构建的河滨带具有良好的污染物截留的效果,将河滨带区域涉及的农田排水引入河滨带,经河滨带净化后入河。对监测结果表明,该河滨带对SS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对氮磷养分去除超过30%,证明本方法是有效减低径流污染物的如何量,减低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选择的物种调研的地点为年平均气温4-10度北方寒冷地区,特别是牡丹江市的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河滨带,该处生物种类丰富,且为天然生长的物种,适宜于北方寒冷气候,越冬性能良好。这些物种经过多年的生长,适应了河滨带的环境,逐渐在物种的种类和分布上具有了自己的特色。因此本发明在充分调研当地物种的基础上,筛选耐污、生长繁殖能力强的土著物种,且按使用目标筛选出河滨带构建物种;其次在乔木、灌木物种的选择上,必须选择冠幅大、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物种,起到防治河流附近水土流失的作用;另外在景区的或临路的可以适当选择观赏性强的树种。
实施例1
选择乔木的种类为核桃楸、毛赤杨、水曲柳,确定灌木的种类为柳叶绣线菊、茶条槭、乌苏里鼠李,确定草本的植物包括稗草、兴安毛莲菜、黄花水金凤。确定水生植物的种类为睡莲、菖蒲,河滨带的植物种植按照水生植物、草木、灌木和乔木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合种植,各类植物的种植宽度或种植比例依次为1:5:3:2。种植的坡度为3%,种植的河滨带长度为25米,其对污染物的截留效果表明,将河滨带区域涉及的农田排水引入河滨带,经河滨带净化后入河。对监测结果表明,该河滨带对SS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对氮磷养分去除为32%和35%。证明本方法是有效减低径流污染物的如何量,减低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实施例2
确定乔木的种类为榆树、白桦、稠李、旱柳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灌木种类为杞柳、粉枝柳、白河柳、红瑞木的一种或其组合,草本植物为小叶樟、马兰、千屈菜、落新妇、毛百合、老山芹、广布野豌豆的一种或其组合,水生植物为水葱、菰、黑三棱、芦苇的一种或其组合,河滨带的植物种植按照水生植物、草木、灌木和乔木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合种植,各类植物的种植宽度或种植比例依次为1:5:3:2,种植的坡度为4%,种植的护岸为淤泥质软护坡,种植的河滨带长度为25米,其对污染物的截留效果表明,将河滨带区域涉及的农田排水引入河滨带,经河滨带净化后入河。对监测结果表明,该河滨带对SS的去除率达到86%,对氮磷养分去除为33%和32%。证明本方法是有效减低径流污染物的如何量,减低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实施例3
选择乔木的种类为核桃楸、细柱柳、春榆山丁子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选择灌木为柳叶绣线菊、白河柳、珍珠梅、忍冬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草本植物稗草、小叶芹、野大豆、鸡爪芹、合叶草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水生植物为睡莲、香蒲、莎草、蓼、水芹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河滨带的植物种植按照水生植物、草木、灌木和乔木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合种植,各类植物的种植宽度或种植比例依次为1:5:3:2,种植的坡度为5%,种植的护岸为沙质软护坡,种植的河滨带长度为25米,其对污染物的截留效果表明,将河滨带区域涉及的农田排水引入河滨带,经河滨带净化后入河。对监测结果表明,该河滨带对SS的去除率达到85%,对氮磷养分去除为35%和34%。证明本方法是有效减低径流污染物的如何量,减低地表水环境污染负荷。

Claims (8)

1.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通过选择年平均气温4-10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域作为调查对象,选择当地适应北方寒冷地区的植物物种,调研地点为植物物种丰富的自然保护区的河滨带,确定相应的河滨带植物种类,河滨带的植物选择按照乔木、灌木、和草木以及水生植物的顺序在一定坡度的软质河岸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合种植,各类植物的种植宽度或种植比例按一定的比例;且在种植过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生长,形成稳定的河滨带植被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乔木的种类为核桃楸、毛赤杨、水曲柳、花曲柳、榆树、白桦、稠李、旱柳、蒿柳、卷边柳、细柱柳、春榆山丁子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灌木是指:柳叶绣线菊、茶条槭、乌苏里鼠李、暴马丁香、杞柳、粉枝柳、白河柳、大黄柳、红瑞木、珍珠梅、忍冬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木植物是指:稗草、兴安毛莲菜、黄花水金凤、三棱草、乌苏里苔草、小叶樟、马兰、千屈菜、落新妇、毛百合、老山芹、广布野豌豆、蝙蝠葛、东北天南星、小叶芹、野大豆、鸡爪芹、合叶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植物是指:睡莲、荇菜、菖蒲、香蒲、水葱、菰、黑三棱、芦苇、莎草、蓼、水芹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河滨带的植物选择按照水生植物、草木、灌木和乔木的顺序进行单纯种植或混合种植,各类植物的种植宽度或种植比例依次为1:5:3: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植物的护岸为沙质或淤泥质河岸,相应的坡度为3-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的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河滨带植物构建的时候,不要求按照绿化的标准进行规定行距和株距的种植,而是根据植物生长的要求进行随机的植物的种植,按照水生生物、草本、灌木和乔木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种植,然后经过2-4年的营造,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稳定的生态系统。
CN201410728246.0A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Pending CN104532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8246.0A CN104532789A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28246.0A CN104532789A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32789A true CN104532789A (zh) 2015-04-22

Family

ID=52848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28246.0A Pending CN104532789A (zh) 2014-12-04 2014-12-04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3278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861A (zh) * 2015-05-22 2015-08-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杞柳矮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方法
CN104986859A (zh) * 2015-05-27 2015-10-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保护和美化北方城市景观水体的草本植被过滤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9397A (zh) * 2015-12-01 2016-04-2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河流侵蚀岸河柳护岸-生物栖息地的构建方法
CN107858992A (zh) * 2017-12-26 2018-03-30 郑州大学 一种阻控面源污染的近自然河岸缓冲带
CN109089578A (zh) * 2018-08-28 2018-12-28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高粉枝柳无性繁殖成活率的方法
CN110089383A (zh) * 2019-04-30 2019-08-0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生态护坡方法
CN114830984A (zh) * 2022-04-07 2022-08-02 东莞植物园 一种水系溪边迁地保育种植秋海棠属植物及管理调控的方法
CN114885728A (zh) * 2022-04-13 2022-08-1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源污染控制的河滨带植被缓冲带构建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6475A (ja) * 1994-08-23 1996-03-05 Toko Kensetsu Kk 自然環境の再生方法
CN101790933A (zh) * 2010-02-05 2010-08-04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利用乔灌草垂直配置构建三峡水库消涨带植被的方法
CN101967810A (zh) * 2010-10-09 2011-02-09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
CN102067770A (zh) * 2009-11-20 2011-05-25 复旦大学 一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提高植物多样性的绿化方法
CN102674553A (zh) * 2012-05-08 2012-09-19 山东潍坊东盛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湿地水生植物的选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6475A (ja) * 1994-08-23 1996-03-05 Toko Kensetsu Kk 自然環境の再生方法
CN102067770A (zh) * 2009-11-20 2011-05-25 复旦大学 一种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提高植物多样性的绿化方法
CN101790933A (zh) * 2010-02-05 2010-08-04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利用乔灌草垂直配置构建三峡水库消涨带植被的方法
CN101967810A (zh) * 2010-10-09 2011-02-09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迎风面湖滨带自组织生态修复方法
CN102674553A (zh) * 2012-05-08 2012-09-19 山东潍坊东盛园艺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湿地水生植物的选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宝平等: "我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技术体系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SWCC》, 31 January 2014 (2014-01-31)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8861A (zh) * 2015-05-22 2015-08-19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杞柳矮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方法
CN104838861B (zh) * 2015-05-22 2017-05-3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杞柳矮林生物质能源林培育方法
CN104986859A (zh) * 2015-05-27 2015-10-2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保护和美化北方城市景观水体的草本植被过滤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9397A (zh) * 2015-12-01 2016-04-2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河流侵蚀岸河柳护岸-生物栖息地的构建方法
CN107858992A (zh) * 2017-12-26 2018-03-30 郑州大学 一种阻控面源污染的近自然河岸缓冲带
CN109089578A (zh) * 2018-08-28 2018-12-28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高粉枝柳无性繁殖成活率的方法
CN109089578B (zh) * 2018-08-28 2020-06-19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提高粉枝柳无性繁殖成活率的方法
CN110089383A (zh) * 2019-04-30 2019-08-0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一种生态护坡方法
CN114830984A (zh) * 2022-04-07 2022-08-02 东莞植物园 一种水系溪边迁地保育种植秋海棠属植物及管理调控的方法
CN114830984B (zh) * 2022-04-07 2024-04-12 东莞植物园 一种水系溪边迁地保育种植秋海棠属植物及管理调控的方法
CN114885728A (zh) * 2022-04-13 2022-08-12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源污染控制的河滨带植被缓冲带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32789A (zh) 一种适宜北方寒冷地区河滨带植物结构的构建方法
Ben-Zhi et al.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bamboo fores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García-Ruiz et al. Hydrological and erosive consequences of farmland abandonment in Europ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A review
CN105776736B (zh) 一种低山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
Conard The plant associations of central Long Island. A study in descriptive plant sociology
CN102227987B (zh) 红树植物的淡水种植方法
CN1981568A (zh) 滨海盐渍土绿化技术
Masing et al. Mires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CN1981570A (zh) 盐渍土绿化技术
CN101858068A (zh) 一种人工湖全开放式植物护岸方法
CN107858992A (zh) 一种阻控面源污染的近自然河岸缓冲带
Priosambodo et al.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mangrove in Tamo Rocky Cliff Beach Majene (West Sulawesi, Indonesia)
Leuschner et al. Woody vegetation of floodplains and swamps
CN102102351B (zh) 一种河漫滩地的绿化方法
Tang et al. Farmer’s adaptive strategies on land competition between societal outcomes and agroecosystem conservation in the purple-soiled hilly region, southwestern China
Leuschner et al. Vegetation of freshwater habitats
CN114223450B (zh) 海陆交错带生态修复方法
Illangasinghe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f Forests in Sri Lnaka
Jafari et al. Wind Erosion Biological Control
Mezgebe Indigenous talents of Konso people to cope with climate change susceptibility, Ethiopia
Sarmah Forests of Karnataka-A Panaromic View
Casanova et al. Macroalgae, charophytes and bryophytes
Lupu et al. The phenomenon of drought and it's effects within Romania
Detmers An Ecological Study of Buckeye L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Phytogeography of Ohio
Breckle et al. Part F: ZB III: Zonobiome of Hot Deserts or Subtropical Arid Clim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