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3095B - 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3095B
CN102083095B CN200910247183.6A CN200910247183A CN102083095B CN 102083095 B CN102083095 B CN 102083095B CN 200910247183 A CN200910247183 A CN 200910247183A CN 102083095 B CN102083095 B CN 1020830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femto cell
package
identification code
m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471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3095A (zh
Inventor
纪博文
林靖伦
林钰翔
林威志
何智祥
许亨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09102471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30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3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0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3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30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该微型基站用于一网络系统,该通信方法用于该微型基站。一移动装置无线连接至该微型基站。该微型基站包含一储存单元、一网络封包监听单元及一处理单元。该网络封包监听单元监听该移动装置的一封包。该处理单元自该封包内撷取该移动装置的一识别码,将该识别码记录于该储存单元,以及根据该识别码,建立该移动装置的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下行区域服务流。该微型基站及通讯方法所建立的该上形区域服务流及该下行区域服务流用以传输局域网络内的数据。

Description

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更详细地说,本发明的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是针对局域网络内的移动装置建立局域网络内的专属的服务流,藉此提高局域网络内的移动装置的传输效能。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在室内使用无线移动通讯网络往往会遇到收讯不良、传输速率过慢等问题。虽然市面上提供多种使用不同网络接口(例如无线高传真(WirelessFidelity;Wi-Fi)及高速封包存取(High Speed Packet Access;HSPA))的通信设备以解决前述问题,但却增加了用户的成本。
公元2007年成立的毫微微蜂巢式基站论坛(Femto Forum),则提出微型基站即微型接入点(Femto Access Point;FAP)以彻底解决室内无线移动通讯网络的各种问题。微型基站为低功率的基站,且其前端使用有执照的无线频段,故用户的设备不用进行任何的变更。对营运商而言,通过微型基站能够在室内环境提供更好的无线网络覆盖率。至于微型基站的后端,则是通过现有的有线网络技术连接到营运商的网络,例如通过数字用户回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调制解调器或是通过缆线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以方便营运商提供更好的网络管理服务。
图1系描绘一采用微型基站架构的现有的网络系统1。网络系统1包含一微型基站115、一调制解调器117、一安全网关器(Scurity Gateway)121以及一微型网关器(Femto Gateway)123。调制解调器117可为任何一种可连接至家用宽频网络119的调制解调器,例如数字用户回路调制解调器或缆线调制解调器。微型基站115通过调制解调器117及家用宽频网络119连接至安全网关器121。安全网关器121再连接至微型网关器123,进而连接至网际网络125。家用宽频网络119与微型基站115可属不同的营运商,换言之,由微型基站115传送的数据可能会经过其它的营运商。有鉴于此,微型基站115与安全网关器121之间必须建立一安全信道,以达到数据传送的安全性。微型网关器123则是负责建立第一移动装置111及第二移动装置113的数据流,并且作为内部网络对外部网络的网关器。
一第一移动装置111及一第二移动装置113皆通过微型网关器123连接至网际网络125。假设第一移动装置111要传送数据至第二移动装置113,则必须先通过微型基站115、调制解调器117、家用宽频网络119及安全网关器121将数据传送至微型网关器123,再由微型网关器123通过安全网关器121、家用宽频网络119、调制解调器117及微型基站115将数据传送至第二移动装置113。
前述传送方法有以下三个缺点:首先,数据的传送速度会被家用宽频网络119所限制。由于现今家用宽频网络119的频宽约为10Mbps左右,普遍仍低于广域网络系统(例如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以下简称WiMAX))所能提供的频宽,所以用户所能享受到的频宽就被家用宽频网络119所限制。其次,由于数据的传送是通过许多网络服务业者(Internet ServiceProvider;ISP)所提供的网络及其网络设备,因此会造成较高的延迟现象(Latency)及信号抖动(Jitter)。再者,由于用户的私人数据必须暴露于所属的网络服务业者所提供的网络下,大幅提升了数据外泄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对一采用微型基站架构的网络系统而言,当其服务的移动装置欲进行局域网络内的数据传输时,如何提高移动装置所能使用的频宽,同时增加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仍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一网络系统的一微型基站(Femto AccessPoint;FAP)。一第一移动装置无线连接至该微型基站。该微型基站包含一储存单元、一网络封包监听单元及一处理单元。该网络封包监听单元监听(sniffer)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封包。该处理单元自该第一封包内撷取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识别码,将该第一识别码记录于该储存单元,以及根据该第一识别码,建立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
若有一第二移动装置亦连接至该微型基站,该微型基站亦采用类似的方式建立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之后,若该第一移动装置欲传送一第三封包至该第二移动装置,该第一移动装置便通过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三封包至该微型基站,该微型基站再以该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三封包至该第二移动装置。类似的,若该第二移动装置欲传送一第四封包至该第一移动装置,该第二移动装置便通过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四封包至该微型基站,该微型基站再以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四封包至该第一移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一网络系统的一微型基站的通讯方法。一第一移动装置无线连接至该微型基站。该通讯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令该微型基站监听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封包;(b)令该微型基站自该第一封包内撷取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识别码;(c)令该微型基站记录该第一识别码;以及(d)令该微型基站根据该第一识别码,建立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
若有一第二移动装置亦连接至该微型基站,该通讯方法亦采用类似的方式建立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之后,若该第一移动装置欲传送一第三封包至该第二移动装置,该第一移动装置便通过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三封包至该微型基站,该微型基站再以该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三封包至该第二移动装置。类似的,若该第二移动装置欲传送一第四封包至该第一移动装置,该第二移动装置便通过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四封包至该微型基站,该微型基站再以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四封包至该第一移动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基站及通讯方法,除了为其局域网络范围内的移动装置建立广域网络服务流之外,还建立了局域网络服务流(亦即前述的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藉此,当一移动装置欲传送数据至同一局域网络内的其它移动装置时,微型基站及移动装置便使用局域网络服务流。当一移动装置欲传送数据至非局域网络内的其它装置时,微型基站及移动装置便使用广域网络服务流。通过区分广域网络服务流及局域网络服务流,局域网络内的数据传输不需先传送至微型网关器再加以回传,因此将不受限于广域网络的频宽限制,可充分享受局域网络内的频宽。另外,由于局域网络内的数据传输皆发生于局域网络内,因此也不会占用广域网络的频宽。因此本发明的微型基站及通讯方法解决了现有微型基站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附图说明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此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态样,其中:
图1描绘一采用微型基站技术的现有的无线网络系统;
图2A是描绘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B是描绘第一实施例的微型基站的示意图;
图2C是描绘网络系统2符合WiMAX标准时的部分信号传递示意图;
图3A是描绘本发明的通讯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图3B是描绘本发明的通讯方法的部分流程图;以及
图3C是描绘本发明的通讯方法的部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基站即微型接入点(Femto Access Point)及其通讯方法会对其所服务的移动装置建立属于局域网络内的服务流(Service Flow),因此,微型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装置间若要传输数据时,即可通过局域网络内的服务流进行传输。如此一来,移动装置进行局域网络的数据传输时,不仅能利用更多的频宽,也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下的实施例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发明无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且附图中各元件间的尺寸关系仅为求容易了解,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为一网络系统2,其架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A。网络系统2包含一微型基站215、一调制解调器217、一安全网关器221、一微型网关器223及一动态主机组态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以下称DHCP)服务器225。调制解调器217可为任何一种可连接至家用宽频网络219的调制解调器,例如数字用户回路调制解调器或缆线调制解调器。微型基站215通过调制解调器217及家用宽频网络219连接至安全网关器221。安全网关器221再连接至微型网关器223,进而连接至网际网络及其内的DHCP服务器225。通过网络系统2的架构,任何移动装置(例如第一移动装置211及第二移动装置213)与微型基站215连接后,即可取得广域网络(Wide Area Network;WAN)的服务。由前述可知,本发明的微型基站215具有现有微型基站115所具有的功效,故现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部分。以下将详述本发明的微型基站215于网络系统2内所另外提供的运作及功能。
请同时参阅图2B,其是描绘微型基站215的示意图。微型基站215包含一储存单元215a、一网络封包监听单元215b、一处理单元215c及一收发单元215d。第一移动装置211无线连接至微型基站215,以通过微型基站215取得广域网络的服务。网络封包监听单元215b监听(sniffer)第一移动装置211的一第一封包201,此第一封包201为由第一移动装置211所传送或所接收的封包。网络封包监听单元215b监听此第一封包201后,处理单元215c自第一封包201内撷取第一移动装置211的第一识别码201a,并将第一识别码201a记录于储存单元215a。需说明的是,第一移动装置211的第一识别码201a为能用以跟其它移动装置作出区隔的识别码。举例而言,第一识别码201a可为第一移动装置211的网际网络地址(IP address)或网络实体卡地址(MAC address)。通过记录第一识别码201a,微型基站215得以知晓第一移动装置211位于其所界定的局域网络范围内。
接着,处理单元215c再根据第一识别码201a,建立第一移动装置211的一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处理单元215c还将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b及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c记录于储存单元215a内。另外,收发单元215d会将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b及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c传送至第一移动装置211。第一移动装置211因此得以知晓微型基站215所界定的局域网络范围内有哪些移动装置,以及其所使用的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b及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c。之后,当第一移动装置211欲传送数据至其它位于微型基站215的局域网络范围内的移动装置时,便可通过第一上行局域网络服务流加以传送;当微型基站215欲传送其局域网络范围内的数据予第一移动装置211时,则是通过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
于第一移动装置211无线连接至微型基站215后,第二移动装置213无线连接至微型基站215,以通过微型基站215取得广域网络的服务。同样的,网络封包监听单元215b监听第二移动装置213的一第二封包202,此第二封包202为由第二移动装置213所传送或所接收的封包。网络封包监听单元215b监听此第二封包202后,处理单元215c自第二封包202内撷取第二移动装置213的第二识别码202a,并将第二识别码202a记录于储存单元215a。第二移动装置213的第二识别码202a亦为能用以跟其它移动装置作出区隔的识别码。举例而言,第二识别码202a可为第二移动装置211的网际网络地址或网络实体卡地址。通过记录第二识别码202a,微型基站215得以知晓第二移动装置213位于其所界定的局域网络范围内。
接着,处理单元215c再根据第二识别码202a,建立第二移动装置213的一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处理单元215c更将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2b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2c记录于储存单元215a内。类似的,收发单元215d会将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2b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2c传送至第二移动装置213。第二移动装置213因此得以知晓微型基站215所界定的局域网络范围内有哪些移动装置,以及其所使用的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2b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2c。之后,当第二移动装置213欲传送数据至其它位于微型基站215的局域网络范围内的移动装置时,便可通过第二上行局域网络服务流加以传送;当微型基站215欲传送其局域网络范围内的数据予第二移动装置213时,则是通过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
另外,处理单元215c亦根据第二识别码202a,变更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并将变更后的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c记录于储存单元215a内。收发单元215d则将变更后的第一上型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c传送至第一移动装置211。如此一来,第一移动装置211便得以知晓第二移动装置213已加入微型基站215所界定的局域网络范围内。
以下进一步说明微型基站215建立了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后,微型基站215的局域网络内的数据传输方式。第一种情形为第二移动装置213欲传送一第三封包至第一移动装置211。由于第二移动装置213知晓第一移动装置211位于微型基站215的局域网络范围内,故第二移动装置213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传送此第三封包203a。微型基站215的收发单元215d则接收第二移动装置213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传来的第三封包203a。由于此第三封包203a系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传送,因此微型基站215知晓此第三封包203a属于其局域网络范围内的封包。处理单元215c进一步判断此第三封包203a载有第一识别码201a,因此得知此第三封包203a的目的地为第一移动装置211。接着,收发单元215d便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第三封包203b至第一移动装置211。
第二种情形为第一移动装置211欲传送一第四封包至第二移动装置213。由于第一移动装置211先前自微型基站215接收了变更后的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c,因此第一移动装置211知晓第二移动装置213已加入微型基站215所界定的局域网络范围内。于是,第一移动装置211便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传送此第四封包204a。微型基站215的收发单元215d则接收第一移动装置211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所传来的第四封包204a。由于此第四封包204a系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传送,因此微型基站215知晓此第四封包204a属于其局域网络范围内的封包。处理单元215c进一步判断此第四封包204a载有第二识别码202a,因此得知此第四封包204a的目的地为第二移动装置213。接着,收发单元215d便以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第四封包204b至第二移动装置213。
假设处理单元215c判断第一移动装置211与微型基站215断线,处理单元215c则会根据第一识别码201a,删除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并更新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处理单元215c会删除储存单元215a内所储存的第一识别码201a、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b及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1c,且储存更新后的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2b。收发单元215d则会将更新后的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的设定信息202b传送至第二移动装置212,使第二移动装置212知晓第一移动装置211已离开微型基站215的局域网络范围内。
接着请参阅图2C,其是描绘当网络系统2符合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以下简称WiMAX)标准时的部分信号传递示意图。具体而言,图2C所描绘的数据流所对应的时间起始点,为微型基站215建立第一移动装置211的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后,但第二移动装置213尚未进入微型基站215的局域网络范围内之时。
当第二移动装置213欲通过微型基站215连接至WiMAX广域网络时,第二移动装置与微型网关器223间会进行初始化流程241。具体而言,初始化流程241系通过WiMAX标准中的RNG、SBC、MS Pre-Attachment(R6-F)、EAP、REG、MS Attachment(R6-F)、DP Registration(R6-F)及DSA来完成,此为熟悉WiMAX标准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内容,故不赘言。
接着,第二移动装置213为了取得网际网络地址,传送一DHCP探索(DHCPDiscover)信号242至DHCP服务器225。DHCP服务器225因应此DHCP探索信号242,传送一DHCP提供(DHCP Offer)信号243至第二移动装置213。第二移动装置213再传送一DHCP请求(DHCP Request)信号244至DHCP服务器225。随后,DHCP服务器225传送一DHCP响应(DHCP ACK)信号245回第二移动装置213,此DHCP响应信号245载有DHCP服务器225指定给第二移动装置213的网际网络地址。由于第二移动装置213与DHCP服务器225间所传递的DHCP探索信号242、DHCP提供信号243、DHCP请求信号244及DHCP响应信号245为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轻易知悉的技术,故不赘言。前述的第二封包202可为此处所述的DHCP响应信号245。当DHCP服务器225所传送的DHCP响应信号245(即第二封包202)经过微型服务器215时,网络封包监听单元215b监听到此DHCP响应信号245(即第二封包202)后,处理单元215c便撷取此DHCP响应信号245(即第二封包202)内的网际网络地址作为第二移动装置213的第二识别码202a。
为了建立第二移动装置213的广域网络服务流,微型网关器223传送一广域网络服务请求信号246至微型基站215。微型基站215再传送一广域网络服务响应信号247至微型网关器223,最后微型网关器223再传送一广域网络服务响应信号248至微型基站215。由于图2C描绘网络系统2符合WiMAX标准时的应用情境,因此,广域网络服务请求信号246为WiMAX标准中的DP Registration Request(R6-F),广域网络服务响应信号247为WiMAX标准中的DP Registration Response(R6-F)且广域网络服务响应信号248为WiMAX标准中的DP Registration ACK(R6-F)。该等WiMAX标准所界定的信号为熟悉WiMAX标准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内容,故不赘言。
接着说明当网络系统2符合WiMAX标准时,微型基站215建立第二移动装置213的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的方式。具体而言,微型基站215的处理单元215c是以WiMAX标准的动态增加服务(Dynamic Service Addition;以下简称DSA)流程249,建立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另外,由于第一移动装置211已于微型基站215的局域网络范围内,因此处理单元215c另以WiMAX标准的动态服务变更(Dynamic Service Change;以下简称DSC)流程250变更第一移动装置211的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
须说明的是,由于版面的限制,图2C仅描绘有关第二移动装置213的信号传递。事实上,第一移动装置211欲通过微型基站215上网时,网络系统2亦采相同的运作方式,故不重复叙述。另外,虽然图2C是以网络系统2为WiMAX无线通讯系统作为说明,于其它实施态样中,网络系统亦可为一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或一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
图3A、图3B及图3C是描绘本发明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的通讯方法用于一网络系统的一微型基站,例如第一实施例的网络系统2及微型基站215。
当一第一移动装置无线连接至微型基站时,此通讯方法执行步骤301,建立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广域网络服务流。接着执行步骤303令微型基站监听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封包。然后执行步骤305,令微型基站自第一封包内撷取第一移动装置的第一识别码。此通讯方法之后执行步骤307,令微型基站记录第一识别码。此通讯方法另执行步骤309,令微型基站根据第一识别码,建立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
当一第二移动装置无线连接至微型基站时,此通讯方法执行步骤311,建立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广域网络服务流。接着执行步骤313令微型基站监听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封包。然后执行步骤315,令微型基站自第二封包内撷取第二移动装置的第二识别码。此通讯方法之后执行步骤317,令微型基站记录第二识别码。此通讯方法另执行步骤319,令微型基站根据第二识别码,建立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另一方面,此通讯方法还执行步骤321,令微型基站根据第二识别码,变更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
之后,此通讯方法执行步骤323,令微型基站接收第一移动装置所传送的一第三封包。接着,执行步骤325,判断第三封包是否由区域服务流所传送(例如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若结果为否,表示第三封包是由第一广域网络服务流所传送,此时通讯方法执行步骤331,令微型基站以第一广域网络服务流传送第三封包。若步骤325的结果为第三封包是由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所传送,此通讯方法接着执行步骤327,令微型基站判断该第三封包载有该第二识别码。最后,执行步骤329,令微型基站以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第三封包至第二移动装置。需说明的是,此通讯方法执行完步骤301至步骤321后,若是自第二移动装置接收其它的封包,此通讯方法处理的方式与步骤325至步骤331类似,故不赘言。
此通讯方法定期执行步骤333,令微型基站判断第一移动装置与微型基站断线。此时,此通讯方法会删除或变更有关第一移动装置的设定。具体而言,此通讯方法执行步骤335,令微型基站根据第一识别码,删除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之后再执行步骤337,令微型基站根据第一识别码,更新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最后,此通讯方法执行步骤339,令微型基站删除第一识别码。
除了前述的步骤外,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亦能执行第一实施例的所有操作及功能。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本发明的通讯方法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以执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不赘述。
本发明专利说明书内第一封包、第二封包及第三封包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仅用以阐述第一封包、第二封包、第三封包及第四封包为不同封包而已。同样的,第一移动装置及第二移动装置的「第一」及「第二」仅用以阐述第一移动装置及第二移动装置为不同移动装置而已。同理可推至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的「第一」及「第二」。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基站及通讯方法,除了为其局域网络范围内的移动装置建立广域网络服务流之外,还建立了局域网络服务流(亦即前述的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藉此,当一移动装置欲传送数据至同一局域网络内的其它移动装置时,微型基站及移动装置便使用局域网络服务流。当一移动装置欲传送数据至非局域网络内的其它装置时,微型基站及移动装置便使用广域网络服务流。通过区分广域网络服务流及局域网络服务流,局域网络内的数据传输不需先传送至微型网关器再加以回传,因此将不受限于广域网络的频宽限制,可充分享受局域网络内的频宽。另外,由于局域网络内的数据传输皆发生于局域网络内,因此也不会占用广域网络的频宽。因此本发明的微型基站及通讯方法解决了现有微型基站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用于一网络系统的一微型基站,一第一移动装置及一第二移动装置无线连接至该微型基站,该微型基站包含:
一储存单元;
一网络封包监听单元,监听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封包及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封包;
一处理单元,自该第一封包内撷取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识别码,将该第一识别码记录于该储存单元,根据该第一识别码,建立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自该第二封包内撷取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识别码,将该第二识别码记录于该储存单元,根据该第二识别码,建立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以及根据该第二识别码,变更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以及
一收发单元,接收该第二移动装置以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所传送的一第三封包,且接收该第一移动装置以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所传送的一第四封包;
其中,该处理单元还判断该第三封包载有该第一识别码,该收发单元还以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三封包至该第一移动装置,该处理单元还判断该第四封包载有该第二识别码,该收发单元还以该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四封包至该第二移动装置,该处理单元还判断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微型基站断线,该处理单元还根据该第一识别码,删除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该处理单元还根据该第一识别码,更新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且该处理单元还于更新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后,删除该储存单元所记录的该第一识别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该网络系统是符合全球互通微波存取标准,该处理单元是以WiMAX标准的一动态增加服务流程,建立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该处理单元是以该DSA流程建立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该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该处理单元是以WiMAX标准的一动态服务变更流程变更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移动装置及该第二移动装置是各自通过该微型基站连接至一动态主机组态协议服务器,该第一封包及该第二封包是由该DHCP服务器分别传送给该第一移动装置及该第二移动装置,该第一识别码及该第二识别码是该DHCP服务器分别指定给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网际网络地址及指定给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网际网络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基站,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封包为一DHCP响应信号。
5.一种用于一网络系统的一微型基站的通讯方法,一第一移动装置及一第二移动装置无线连接至该微型基站,该通讯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令该微型基站监听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封包;
(b)令该微型基站自该第一封包内撷取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识别码;
(c)令该微型基站记录该第一识别码;
(d)令该微型基站根据该第一识别码,建立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
(e)令该微型基站监听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封包;
(f)令该微型基站自该第二封包内撷取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识别码;
(g)令该微型基站记录该第二识别码;
(h)令该微型基站根据该第二识别码,建立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一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
(i)令该微型基站根据该第二识别码,变更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
(j)令该微型基站接收该第二移动装置以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所传送的一第三封包;
(k)令该微型基站判断该第三封包载有该第一识别码;
(l)令该微型基站以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三封包至该第一移动装置;
(m)令该微型基站接收该第一移动装置以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所传送的一第四封包;
(n)令该微型基站判断该第四封包载有该第二识别码;
(o)令该微型基站以该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传送该第四封包至该第二移动装置;
(p)令该微型基站判断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微型基站断线;
(q)令该微型基站根据该第一识别码,删除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
(r)令该微型基站根据该第一识别码,更新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以及
(s)令该微型基站删除该第一识别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络系统是符合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标准,该步骤(d)是令该微型基站以WiMAX标准的一DSA流程,建立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及该第一下行区域服务流,该步骤(h)是令该微型基站以该DSA流程建立该第二上行区域服务流及该第二下行区域服务流,该步骤(i)系令该微型基站以WiMAX标准的一DSC流程变更该第一上行区域服务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移动装置及该第二移动装置是各自通过该微型基站连接至一动态主机组态协议服务器,该第一封包及该第二封包是由该DHCP服务器分别传送给该第一移动装置及该第二移动装置,该第一识别码及该第二识别码是该DHCP服务器分别指定给该第一移动装置的一网际网络地址及指定给该第二移动装置的一网际网络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封包为一DHCP响应信号。
CN200910247183.6A 2009-11-27 2009-11-27 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 Active CN102083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7183.6A CN102083095B (zh) 2009-11-27 2009-11-27 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47183.6A CN102083095B (zh) 2009-11-27 2009-11-27 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3095A CN102083095A (zh) 2011-06-01
CN102083095B true CN102083095B (zh) 2014-01-15

Family

ID=4408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47183.6A Active CN102083095B (zh) 2009-11-27 2009-11-27 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30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29846B2 (en) * 2002-05-14 2009-05-05 Thomson Licensing Video receiver architecture for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networks
JP4480412B2 (ja) * 2004-02-06 2010-06-16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無線lan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lan通信プログラム
JP4606071B2 (ja) * 2004-06-15 2011-01-05 株式会社バッファロー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無線lan接続方法、無線lan接続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および無線lanシステム
EP1863194A4 (en) * 2005-03-18 2011-04-27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MEANS FOR TRANSPORTING PASSENGERS AND FREIGHT
JP5050849B2 (ja) * 2005-06-07 2012-10-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リモートアクセスシステム及びそのipアドレス割当方法
CN101009631A (zh) * 2006-01-24 200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QoS控制方法和系统
JP2007208595A (ja) * 2006-02-01 2007-08-16 Fujitsu Ltd 位置情報管理機能を有する大規模・広域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7944868B2 (en) * 2006-12-04 2011-05-17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pow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8929360B2 (en) * 2006-12-07 2015-01-0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s, methods, media, and means for hiding network topology
CN101567877B (zh) * 2008-04-25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参数授权的方法、数据通道功能实体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3095A (zh) 201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4840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9554301B2 (en) Shunt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network joint transmission, and access network element
CN107432047B (zh) 在基站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存储介质、基站和cpe
US909490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on of topology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JP2019520727A (ja) 中継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KR100933365B1 (ko) 액세스 네트워크의 자원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BR112013030072B1 (pt) Sistema de transmissão convergente, nó de descarregamento e convergência de dados e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US20220338142A1 (en) Sess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user plane apparatus, and access mobile management apparatus
US1020613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shunting
CN202285423U (zh) 智能机顶盒
JP5541037B2 (ja) フェムトセルアクセスポイント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パケットデータオフロード機能制御方法
US9794852B2 (en) Routing an IP session over WLAN
US831519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media access control header to reduce a header overhead
WO2010088834A1 (zh) 基于Wi-Fi和WiMAX的双模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7219205A1 (zh) 基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083095B (zh) 微型基站及其通讯方法
CN110601893B (zh)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和装置
TWI528762B (zh) 基地台的封包路由方法、封包路由裝置及封包路由轉換系統
DE102010052539A1 (de)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upgrading an airlink in a wireless system
CN102742316B (zh)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5035790A (ja) 接続前情報要求を送信可能な無線端末との接続を制御する中継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WO2014000611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99407A (zh) 一种自动接入网络系统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306620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TWI397279B (zh) 微型基地台及其通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