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5420A -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5420A
CN102075420A CN2010106218628A CN201010621862A CN102075420A CN 102075420 A CN102075420 A CN 102075420A CN 2010106218628 A CN2010106218628 A CN 2010106218628A CN 201010621862 A CN201010621862 A CN 201010621862A CN 102075420 A CN102075420 A CN 102075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r
terminal
routed domain
station location
location mar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18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5420B (zh
Inventor
李玉宏
侯云静
卢美莲
王文东
龚向阳
邹仕洪
时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01062186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75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75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5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5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54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该系统是由核心域CA、由组织域OA构成的路由域RA、路由域路由器(RA Router)与组织域路由器(OA Router),以及位于路由域的映射服务器与各种终端所组成;为简化系统,映射服务器的功能模块分布式设置于路由域内包括RA Router和OA Router的各个路由器内,即使用分布式哈希表组织路由域内的所有RA Router和OA Router存储终端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之间的映射信息;从终端角度看,存储终端的映射信息的路由器又被称为该终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本发明还基于该网络提出完善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在解决路由可扩展问题基础上,支持移动性会话。而且,本发明能与因特网兼容,降低了部署难度。

Description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属于数据传输与IP核心网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大量使用,以及多家乡网络和流量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运营商独立PI(Provider Independent)地址被大量使用,导致默认自由区DFZ(Default-free zone)路由表中的前缀数目呈超线速增长。2010年,因特网的DFZ地址前缀已经达到32万条。PI地址的大量使用与终端移动能力的增强带来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的海量更新,目前BGP平均每天更新约44万次。所以,目前因特网的路由系统存在严重的可扩展性问题。
另外,TCP/IP协议栈是针对静态主机设计的,移动主机在会话过程中的移动将导致为该会话建立的TCP连接的中断,主机必须重新建立TCP连接,会话才能继续,这就严重影响用户的体验。
引发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TCP/IP协议栈中的IP地址具有双重语义:在应用层和传输层的角度,IP地址是终端的唯一性主机标识;在网络层的角度,IP地址是终端的位置标识,即在TCP/IP协议栈中,IP地址存在“变”与“不变”的矛盾。由于静态终端不会发生移动,因此,处于静态的终端之间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不会激发该矛盾,也不会引发上述问题。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终端、多家乡与流量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该矛盾日益激化,从而产生了上述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必需解耦IP地址的双重语义,即分离IP地址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已经有多种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方案被提出,例如LISP、HIP和GLI-split等。但是,这些方案都缺少完善的移动性管理机制。
位置和标识分离协议LISP(Locator and Identifier Separation Protocol)是由思科公司提出的一种基于网络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解决方案,其优点是不需要修改终端,通过增强边缘网络接入核心网的边缘路由器的功能解决路由可扩展问题。LISP逻辑上把IP地址块分为下述两项功能:用于识别使用IP地址的终端,以及用于识别这些终端在什么地方连接到互联网,即终端所在位置。这个区分能够只将核心网中具有汇聚能力的IP地址存储于核心路由器。LISP中数据转发过程是通过封装实现的,在LISP中进入核心网的每个数据包都会在边缘网络的隧道入口路由器ITR(Ingress Tunnel Router)上得到一个新的IP封装,这个IP封装携带有关目的地服务提供商网络的信息,而不是最终用户的IP地址。当这个数据包到达目的地服务提供商时,由隧道出口路由器ETR(Egress Tunnel Router)解除其封装。但是,终端发出的任何数据包都要在边缘路由器经过封装后,才被发送到核心网,增加了带宽消耗。而且,当终端在通信过程中进行跨边缘网络移动时,由于标识的改变,将导致为通信建立的连接中断。
为此,LISP MN(Mobile Node)被提出,LISP MN是指具有轻量级ITR和ETR功能的移动终端,可以将一个LISP MN理解为一个小型的边缘网络。但是,LISP MN的提出使得不需要修改终端不再是LISP的优点,因为部署LISP MN就必需增强终端的功能。由于LISP MN具有ITR和ETR的功能,因此终端具有直接访问映射系统的能力,降低了安全性。为了实现移动终端与传统终端之间进行通信,需要在网络中设置代理ETR PETR(Proxy ETR)功能,增大了部署开销。另外,由于LISP MN方案中移动终端在网络中没有移动性锚点,所以,从移动终端发生移动到通信对端获得移动终端新的IP地址的时间期间,通信对端向移动终端发送的数据包将会丢失。
GLI-split(Global Locator,Local Locator,and Identifier Split)是一种需要修改终端和网络的位置和标识分离的技术方案。其对终端侧的改进是提出垂直地址转换的思想,垂直地址转换功能位于TCP/IP协议栈的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负责将传输层使用的标识地址转换成局部地址或全局地址。它对网络侧的改进是将IP地址分为全局地址、局部地址和标识地址三个空间。其中终端使用标识地址建立通信关联,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在局域网内路由是使用局部地址,当该数据包被发送到核心网时,边缘路由器将该数据包的地址重写为全局地址。由于每个终端都有两个地址信息,所以当通信双方位于不同的GLI域时,需要经过两级映射才能将数据包发往目的终端,因此时延较大。当终端在通信过程中发生跨GLI域切换时,由于需要更新局部映射服务和全局映射服务中存储的信息,也要引入较大的时延。另外,GLI-split的标识符会出现在终端的局部地址和全局地址中,即任何网络实体接收到一个数据包后,都可以从该数据包的地址信息中获取终端的唯一性标识信息,因此GLI-split存在安全性问题。
综上所述,LISP解决了路由可扩展问题,但是,它不能解决终端移动而产生的会话连接中断的问题,虽然LISP MN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移动会话问题,但是需要修改终端,因此失去了LISP不需要修改终端的优点,即增加了LISP实际部署的难度。GLI-split通过地址重写和修改终端协议栈解决了路由可扩展以及移动会话的问题,但是它的两级映射机制引入了较大的切换时延,而且对终端的修改也增加了技术方案的部署难度,另外,当GLI-split终端与传统终端通信时,如果GLI-split终端在通信过程中发生移动,通信仍然会中断。
目前,各国际标准化组织、研究机构已经在研究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新型网络架构或路由机制的设计,而且已经提出多种方案。但是这些方案缺少完善的移动性管理机制,或无法支持移动会话的连续性,或存在切换时延大、丢包率高和具有安全隐患等问题。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使用数量也将逐步上升,使得移动性支持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所以在研究分离IP地址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功能,设计新型网络架构时,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支持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特点上,还需要设计与网络架构兼容的完善的移动性管理机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本发明是先提出一种位置标识与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架构,并在该网络架构下,提出相应的、完善的移动性管理方法。也就是在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架构解决路由可扩展问题的基础上,解决移动性会话的支持问题。而且,本发明能够与因特网兼容,降低了部署难度。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由多个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网络构成的核心域CA(Core Area)、即承担目前因特网骨干网路由和转发功能的核心网络,由多个组织域OA(Organization Area)构成的路由域RA(Routing Area)、即边缘网络,位于边缘网络的多个映射服务器,分别位于路由域与组织域的路由域路由器(RA Router)与组织域路由器(OA Router),以及连接边缘网络的各种终端;其中,
路由域路由器,负责连接路由域和核心域,收集路由域内所有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到核心域,接收核心域发送来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发送到特定的组织域路由器;
组织域路由器,用于收集其所负责的组织域内的各个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给路由域路由器,以及接收路由域路由器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给特定终端;
映射服务器,用于存储各个终端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终端的主机标识之间的映射信息,当位于各个路由域的终端之间通过各自OA Router进行通信时,位于不同路由域内的多个不同映射服务器分别负责完成查询终端的映射信息;为简化系统结构而不再部署新设备,该映射服务器的功能模块是分布式设置于路由域内包括RARouter和OARouter的各个路由器内,即使用分布式哈希表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组织路由域内的所有RA Router和OA Router存储终端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之间的映射信息;从终端的角度看,存储终端的映射信息的路由器又被称为该终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Router-Mapping)。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本发明网络系统的移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执行移动管理时,终端、路由器与映射路由器之间的交互过程包括下列操作步骤:
(1)终端注册:终端首次接入网络系统时,向网络进行注册,获取标识并在映射路由器Router-M中存储终端的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终端的主机标识的映射信息;
(2)位置更新和相应的切换控制:分为域内位置更新与域间位置更新;由于终端移动而导致终端的位置标识发生改变时,相关路由器之间实现交互,更新映射路由器Router-M中存储的终端的映射信息;终端在与通信对端的通信过程中发生移动时,为了保持会话还要在位置更新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切换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及其创新所在是:提出一种新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体系架构,并提出与该网络架构相适应的一种基于动态家乡代理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而且,本发明网络架构能够与传统网络实现互连互通,通过增强传统路由器功能来解决通信双方通信过程中发生移动时产生的三角路由问题,采用了通过使用DHT协议组织RA域中的路由器存储终端映射信息,定义新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而且主机标识具有一定的路由能力,终端只能“看到”主机标识,从而无需修改终端协议栈,以及RA域中的路由器具有目的地址重写功能,从而不需要修改现有数据包结构等多种技术措施,本发明支持组播,不需要对组播协议做任何修改,也支持流移动性。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点是:本发明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使用DHT协议组织RA域中的路由器存储终端映射信息,不需要在网络中部署新的实体存储终端的映射信息;新定义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与IPv6地址格式相同,终端只能“看到”主机标识,不需要修改终端协议栈。位于本发明网络系统中的终端与传统终端通信时,二者之间发送的数据包不需要通过代理实体的处理。因此该网络系统能够与现有因特网互连互通,降低了部署难度,容易实现。
本发明还提出了与该网络系统架构相适应的完善的移动性管理机制:其通信会话的建立是基于终端主机标识,有效地支持了会话移动性;主机通过局部标识符与OA Router交互,即主机使用的路由信息不会进入到全局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因此,减少核心路由器中的存储条目,有效缓解核心路由表的急剧扩张问题。通信过程中,网络代替终端查询映射服务器,避免终端位置信息暴露给其它终端,终端隐私受到保护。通信过程中,接入路由器只对数据包进行目的地址重写,无需重新封装数据包,这样不会引入新的负载,有效利用带宽;同时加快数据传输速率,避免更多的时延和由此引起的丢包问题。此外,本发明的网络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支持组播和流移动性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采用的主机标识格式和位置标识格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移动性管理方法中的注册过程时序图。
图5是本发明网络系统移动性管理方法的域内位置新过程时序图。
图6是本发明网络系统移动性管理方法的域间位置更新过程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介绍本发明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架构。
该网络系统被划分为核心域CA(Core Area)和路由域RA(Routing Area),其中核心域CA即承担目前因特网骨干网路由和转发功能的核心网络,由多个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网络ISPs组成。路由域RA为边缘网络,由多个组织域OA(Organization Area)组成。系统还包括:位于边缘网络的多个映射服务器,分别位于路由域与组织域的路由域路由器(RA Router)与组织域路由器(OARouter),以及连接边缘网络的各种终端。
路由域路由器的功能是连接路由域和核心域,收集路由域内所有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到核心域,接收核心域发送过来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发送到特定的组织域路由器。组织域路由器的功能是收集其所负责的组织域内的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给路由域路由器,以及接收路由域路由器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给特定终端。路由域的划分有多种,例如按照地理位置、行政系统、行业管理或者其他方法划分。组织域的划分取决于其所在路由域内的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一个或多个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构成一个组织域。
映射服务器用于存储各个终端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终端的主机标识之间的映射信息。当位于各个路由域的终端之间通过各自OA Router进行通信时,位于不同路由域内的多个不同映射服务器分别负责完成查询终端的映射信息。为简化系统结构而不再部署新设备,本发明映射服务器的功能模块是分布式设置于路由域内包括RARouter和OARouter的各个路由器内,即使用分布式哈希表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组织路由域内的所有RA Router和OA Router存储终端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之间的映射信息。从终端的角度看,存储终端的映射信息的路由器又被称为该终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Router-Mapping);也就是终端第一次在网络系统注册时,该终端连接的OA Router就将该终端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OA Router的位置标识之间的映射信息存储在RA域内的路由器中。
为了实现良好的鲁棒性,同一个路由域内的RA Router和OA Router之间运行现有的分布式哈希表DHT协议来管理通过该路由域内的OA Router在网络系统进行注册的终端的映射信息(参见图1中的虚线椭圆)。目前可用的任何一种DHT协议都可以用于组织路由域内的路由器。
使用DHT协议管理终端映射信息的方法是:终端在一个路由域内第一次注册后,其映射信息就被存储在该第一次注册所在路由域内的某个路由器、即该终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Router-M的选择与具体的存储过程取决于该路由域所使用的DHT协议;outer-M可能是RA内的某个OA Router,也可能是RARouter。终端注册成功后,无论终端在该RA内移动或在不同的RA之间移动,其映射信息始终存储于该Router-M中。
参见图2和图3,分别介绍本发明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终端的主机标识与位置标识及其格式。其中,主机标识是终端或路由器的静态不变与全球唯一的标识信息,主机标识位长128比特,包括两个字段:路由域标识(RA ID)和主机标识(Host ID),前者是终端的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获得的前缀信息,位长为n比特;后者是终端的全球唯一的永久性信息,其生成方法是借鉴主机标识协议HIP生成主机标识标签HIT的方法,但只截取哈希值中的(128-n)比特,也可以采取其他生成方法。
从网络角度看,网络中任何一个RARouter或OARouter根据终端的主机标识,都能判断该终端的映射信息存储于哪个RA域并从中获取终端的位置标识。
从终端角度看,主机标识是TCP/IP协议栈中的IP地址,终端通过DNS解析获得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并使用通信双方的主机标识建立TCP连接;当传输层的数据到达TCP/IP协议栈的IP协议层时,IP协议层使用通信双方的主机标识封装传输层数据,因此终端发出的数据包的IP包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通信双方的主机标识,终端根据其内部配置的缺省路由,将其发送的所有数据包直接转发给该终端连接的OA Router。
位置标识是随终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动态路由标识信息,位置标识是位长128比特的IPv6地址,包括三个字段:路由域标识(RAID)、组织域标识(OAID)和局部位置标识(Local locator),其中,位长为64比特的RAID和OAID字段是终端连接的OARouter的前缀,该前缀由OARouter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分配给该OA Router;位长为64比特的Local locator是由OA Router分配给终端、且只在OA Router覆盖范围内有效的局部地址,其功能是负责终端和OA Router之间的交互,终端接入到OA Router时,OA Router为其分配一个在OA范围内唯一的Local locator。
从终端角度看,终端只能“看到”整个位置标识中的Local locator,位置标识中的RA和OA字段为全0。当终端连接的OA Router通过DHT过程向其所在路由域内的某个映射路由器存储终端映射信息时,该OA Router需要完善位置标识,将位置标识中的RA和OA字段都填写OA Router的前缀信息,而RAID和OAID字段不为0的位置标识具有全局路由能力。Local locator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终端和OA Router之间的交互,例如,OA Router可以通过向Local locator发送广播消息,判断终端是否已经离开OA Router的覆盖范围。
终端发出的数据包的IP包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通信双方的主机标识,当数据包到达终端接入的OARouter时,该OARouter先根据数据包目的IP地址字段中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查找本地缓存,如果查找到与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相关记录,则使用查找到的位置标识重写目的IP地址字段的值,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出去;如果没有查找到相关记录,则通过DHT查找过程获得与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该OA Router根据通信对端主机标识的RA字段的值与该OA Router的主机标识的RA字段的值相同,判断通信对端的Router-M和该OA Router位于同一路由域,则该OA Router直接触发其所在路由域的DHT查找过程,获得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如果上述两个字段的值不同,说明通信对端的Router-M与该OA Router位于不同的路由域内,则该OA Router向其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发送查找消息;该RA Router接收到查找消息后,根据消息中携带的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判断该通信对端的Router-M位于哪个路由域内,再将查找消息转发给该通信对端的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当通信对端的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接收到查找消息后,就触发其所在路由域的DHT查找过程;在查找到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后,其向发起查找过程的RA Router返回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发起查找过程的RA Router接收到该位置标识后,再将该位置标识转发给OA Router;当获得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后,OA Router使用该位置标识重写IP包头的目的IP地址字段,然后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经过网络路由到达通信对端接入的OA Router,由该目的OA Router接收数据包后,先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重写回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然后将数据包转发给通信对端。
终端发生移动后,该终端新连接的OA Router负责更新映射路由器中该终端的映射信息,因终端的主机标识的RA字段是存储该终端映射信息的映射路由器所在的路由域的入口信息,即映射路由器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的前缀信息,因此该终端新连接的OA Router能够根据其主机标识找到存储该终端映射信息的映射路由器的入口,然后更新该终端的映射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本发明网络系统的移动管理方法。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网络系统执行移动管理时,终端、路由器与映射路由器之间的交互过程中的两个操作步骤:
步骤1,终端注册:注册是终端首次接入网络系统时,进行注册而获取标识并在Router-M中存储终端的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终端的主机标识的映射信息的过程。该步骤1包括下列操作内容(参见图4):
(11)每个路由域中的OA Router不断向外广播消息,消息参数为该OARouter的主机标识;终端进入到该OA Router覆盖范围内,就能接收到该广播消息并保存其中的主机标识参数,再根据该OA Router的主机标识自行生成自身的主机标识;且终端的主机标识一旦生成后,无论其以后移动到何处,该主机标识都不会改变;然后,终端根据广播消息的源IP地址配置缺省路由,在发送数据包时,终端就根据该缺省路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当前与其连接的OARouter;
(12)终端向OA Router发送注册请求Register,该请求参数为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
(13)OA Router接收到该终端的Register后,为该终端分配一个Locallocator,并在本地缓存中记录信息<ID,Local locator>。
(14)因终端首次在系统中注册,故OA Router还要在Router-M中注册该终端的主机标识、终端的位置标识和该OA Router的位置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操作过程取决于该路由域OA Router使用的DHT协议:
OA Router对终端的主机标识进行哈希,得到一个关键字;再执行DHT协议的插入Put操作,将终端的位置标识记为global locator,存储于本路由域范围内的某个路由器中,该路由器即为终端的Router-M;当Router-M接收到插入Put消息(该消息参数为<key,global locator>,其中,key是OA Router将终端的ID作为参数进行哈希得到的关键字值。global locator是其为终端分配的全球可路由地址)时,Router-M存储映射信息:终端的位置标识与主机标识,以及该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然后其向OA Router返回插入确认Put ACK;
(15)OA Router接收到存储终端映射信息的Router-M的插入确认Put ACK。
(16)OA Router向终端返回一个注册请求响应Register ACK,表明注册成功。
步骤2,位置更新和相应的切换控制:位置更新是因终端的移动而导致终端的位置标识发生改变时,相关路由器之间实现交互并更新Router-M中存储的终端的映射信息的过程。位置更新分为两种:域内位置更新与域间位置更新。切换控制是终端在会话过程中发生移动时,为了保持会话而执行的相应操作,本发明移动管理是在位置更新过程中实现切换控制。
域内位置更新是终端在存储其映射信息的路由域内的不同组织域之间移动、或是从其他路由域移动到存储终端映射信息的路由域,终端的位置标识发生改变,导致对其映射路由器中存储的该终端的映射信息进行更新的过程。
参见图5,介绍域内位置更新时,各个路由器之间交互的具体过程与时序:终端在与通信对端CN(Correspondent Node)通信过程中发生域内移动时,除了需要更新Router-M中存储的终端的映射信息之外,还要对通信对端连接的OARouter中存储的该终端的映射信息进行更新,即终端在与通信对端CN通信过程中,终端从OA1Router的覆盖范围移动到OA2Router的覆盖范围,且OA2Router与终端的Router-M位于同一个路由域,域内位置更新过程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21)终端移动到OA2Router的覆盖范围后,就接收到其广播消息;
(22)终端接收到该广播消息后,因消息的参数发生改变,终端判定其已经移动到了新的OA Router覆盖范围,则该终端向该新的OA Router发送Register消息,消息参数为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H;
(23)当OA2Router接收到Register消息后,根据消息参数中的ID-H的RA字段和该Router的位置标识中的RA字段相同,判定该终端是域内移动;OA2Router触发其所在路由域的DHT更新过程,将终端的Router-M中存储的该终端的位置标识更新为其为终端分配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H-new;
(24)终端的Router-M接收到OA2Router发送的更新请求消息后,该Router-M在本地缓存中查找到该终端的包括终端的主机标识,终端接入的OA2Router的位置标识与终端的位置标识的映射信息,根据映射信息中记录的该终端接入的OA2Router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OA1 Router,向OA1Router发送转发请求Forward消息,请求该OA1Router将接收到的发送给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H的数据包全部转发给消息参数中该终端的新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H-new;
(25)OA1Router接收到上述消息后,先缓存该信息<ID-H,global-locator-H-new>,当OA1Router接收到发送给ID-H的数据包时,将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修改为global-locator-H-new,再转发到网络;同时,该OA1Router负责向通信对端CN的OA2Router发送Transfer消息,该消息参数为ID-H和global-locator-new-H,请求OA2Router将其接收到的发送给ID-H的数据包全部转发给消息参数中的global-locator-H-new。
路由域间位置更新是指因终端在没有存储终端映射信息的各个路由域之间移动,或终端从存储其映射信息的路由域移动到其他的路由域内,而引起映射路由器的更新操作过程。
参见图6,介绍域间位置更新时,各个路由器之间交互的具体过程与时序:终端在与通信对端CN通信过程中发生移动时,除了需要更新Router-M中存储的终端的映射信息之外,还要对通信对端连接的OA Router中存储的该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的更新操作;即当终端与通信对端CN通信过程中,从第1个路由域的OA1 Router移动到第2个路由域的OA2Router,且OA2Router与存储该终端的映射信息的Router-M位于不同的RA域内。路由域间的位置更新过程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2A)终端移动到OA2Router的覆盖范围时,接收到其广播消息;
(2B)终端接收到广播消息后,因消息的参数发生变化,终端判定其已经移动到了新的OA Router覆盖范围,则该终端向OA2Router发送Register消息,消息参数为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H;
(2C)当OA2Router接收到Register消息后,根据消息参数中ID-H的RA字段和该OA Router的位置标识的RA字段不同,判定该终端是域间移动;OA2Router不能触发其他路由域的DHT更新操作,所以OA2Router向其路由域的RARouter发送update消息,消息参数为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H及OA2Router为其分配的新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H-new;
(2D)第2个路由域的RA Router接收到update消息后,根据消息参数中的ID-H的RA字段,判断该终端Router-M所在的路由域,然后向该路由域的RA Router转发update消息,并在消息中增加一个参数:OA2Router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OA2-Router;
(2E)当RA Router接收到update消息后,对消息参数中的ID-H进行哈希,得到一个关键字,然后触发本域内的DHT更新操作,即向本域内存储该终端映射信息的Router-M发送更新消息;
(2F)当Router-M接收到更新消息时,就在本地记录中查找到与该终端的相关信息,再向OA1Router发送Forward消息,请求OA1Router将其接收到的发送给ID-H的数据包转发到其global-locator-H-new;然后,Router-M将该终端的位置标识更新为global-locator-H-new,同时记录新的OA2Router的位置标识;
(2G)OA1Router接收到上述消息后,缓存信息<ID-H,global-locator-H-new>,当OA1Router接收到发送给ID-H的数据包时就将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修改为global-locator-H-new,再转发到网络;同时,OA1Router负责向通信对端的OA2Router发送转移请求Transfer消息,请求该Router将其接收到的发送给ID-H的数据包全部转发给消息参数中的global-locator-H-new。
对上述图5与图6的域内位置更新和域间位置更新的时序图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仅在于,触发映射路由器的网元不同:域内位置更新是由OA2Router触发;域间位置更新则由存储终端的位置信息的RA域的RARouter触发。
本发明网络中的各个终端之间通信的数据传输过程分为发送、路由、以及数据接收与目的地址重写三个过程,具体介绍如下:
(一)发送过程的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1)DNS解析:终端通过DNS解析获得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记为ID,终端将其看做是通信对端的IP地址。由于本发明定义的主机标识与IP地址等长,所以从应用程序角度看,主机标识和IP地址相同,因此本发明不需要对应用程序做任何修改。
(2)数据封装:终端发出数据包的IP包头中的源IP地址为终端的主机标识,目的IP地址步骤(1)中获得的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
(3)数据发送:终端根据其配置的缺省路由将数据包发送给其连接的OARouter,记为OA-Router-S。
(二)路由过程是数据包到达网络后,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处理的过程。由于网络将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路由数据包,所以当OA-Router-S接收到数据包后,需要使用通信对端的全球可路由IP地址,即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重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字段。路由过程的详细操作步骤如下:
(1)OA-Router-S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字段中的信息,即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查找本地缓存。根据查找结果的不同,OA-Router-S的操作可分为下述两种情况:没有查找到相关记录时,顺序执行步骤(2)操作;否则,跳转执行步骤(3)的操作;
(2)查询映射路由器Router-M:OA-Router-S通过访问Router-M获得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OA-Router-S根据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中的路由域标识(RAID)字段与其主机标识的RAID字段是否相同判断通信对端的Router-M是否与其位于同一路由域。
根据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的不同存储位置,OA-Router-S的具体操作分为下述两种:
(a)相同,即通信对端的Router-M位于其所在路由域内,OA-Router-S直接触发本域内的DHT查找过程,获得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同时,OA-Router-S也会在自己的缓存表中存储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与位置标识的映射关系;
(b)不同,即通信对端的Router-M位于其他路由域内,由于OA Router不具有访问其他路由域内的映射路由的能力,OA-Router-S需要向其所在路由域内的RA Router(记为RA-Router-S),发送查询消息。具体查询过程为:
①OA-Router-S向RA-Router-S发送查询消息,消息参数为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
②RA-Router-S接收到查询消息后,根据主机标识的RAID字段判断通信对端的Router-M所在的路由域,然后向该路由域的RARouter(记为RA-Router-M)转发查询消息;
③RA-Router-M接收到查询消息后,触发本域内的DHT查找过程,获得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后,RA-Router-M向RA-Router-S返回查找结果,RA-Router-S将查询结果进一步返回给OA-Router-S;
④OA-Router-S缓存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与位置标识的映射关系。
(3)地址重写与数据转发:OA-Router-S通过查找映射路由器获得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后,使用该位置标识重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后,OA-Router-S根据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中的RAID字段与其位置标识的RAID字段是否相同,判断通信双方是否位于同一路由域内,分别执行下述两种操作:
(a)相同:说明通信双方位于同一路由域内,OA-Router-S直接将数据包转发给通信对端所连接的OA Router,记录为OA-Router-D。
(b)不同:OA-Router-S将目的IP地址重写后的数据包转发给RA-Router-S,再由RA-Router-S转发到核心网络。
(三)数据接收与目的地址重写过程执行下述操作内容:
OA-Router-D接收到数据包时,先根据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字段,即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查找本地存储的<主机标识,位置标识>映射关系,获取通信终端的主机标识,再使用查找到的主机标识重写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字段,然后将数据包转发给通信对端。
本发明网络系统能够与传统网络实现互通:当终端位于传统网络内,通信对端位于RA域时,终端发出的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终端的全球可路由地址,目的地址为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当终端接入的传统路由器接收到终端发出的数据包时,虽然传统路由器无法改写目的地址,但因为本发明定义的主机标识具有一定的路由功能,因此数据包还是能够在核心网中路由,最终被路由到通信对端的Router-M所在的路由域的RARouter,记为RA-Router-M。
通信对端的RA-Router-M接收到数据包后,发现目的地址是主机标识,于是通过域内DHT查找获得该主机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并使用查找到的位置标识改写目的IP地址,再将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OA Router,OA Router进行相应处理后,将数据包转发给通信对端。
逆向通信过程时,OA Router发现目的地址是一个传统的全球可路由IP地址,就不对目的地址进行改写,直接转发数据包。
如果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对端移动到另一个路由域中,为保持会话的连续性,传统网络发过来的数据包首先到达通信对端移动前所在的路由域,再由该域中的RA Router转发到新域的RA Router(该位置更新的过程详见域间位置更新过程),从而实现与传统终端通信的会话连续性。
根据通信对端移动到的接入网络是另一个路由域还是传统网络,切换控制过程分为下述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通信对端移动到新的路由域:这时数据要经过通信对端移动前连接的OA Router的转发才能到达新的OA Router,即存在三角路由问题,为解决这种情况,本发明对传统路由器的功能进行扩展,使得传统路由器能够存储终端的主机标识和全球可路由地址的映射关系,改写后续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发送或接收转发消息。新的路由域的OA Router向传统路由器发送转发消息,传统路由器知道通信对端是位于路由域的终端,于是记录下该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与位置标识,接收到后续发起终端发送来的数据包时,通过目的地址中存储的主机标识查找到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改写目的地址为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
第二种是通信对端移动到一个传统网络:通信对端使用传统的MIPv6协议进行移动性管理。通信对端发送绑定更新消息给终端,消息中携带通信对端新的IP地址,然后终端使用该新的IP地址作为数据包的IP包头的目的地址,这样数据包经过网络的路由被发送到通信对端。同时,通信对端也会给其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发送绑定更新消息,RA Router接收到该绑定更新消息后,触发域内的DHT更新过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对网络和终端改动最小的情况下实现了与现有网络的互连互通,降低了方案的部署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包括:由多个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网络构成的核心域CA、即承担目前因特网骨干网路由和转发功能的核心网络,由多个组织域OA构成的路由域RA、即边缘网络,位于边缘网络的多个映射服务器,分别位于路由域与组织域的路由域路由器(RA Router)与组织域路由器(OA Router),以及连接边缘网络的各种终端;其中,
路由域路由器,负责连接路由域和核心域,收集路由域内所有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到核心域,接收核心域发送来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发送到特定的组织域路由器;
组织域路由器,用于收集其所负责的组织域内的各个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给路由域路由器,以及接收路由域路由器发出的数据包并将这些数据包转发给特定终端;
映射服务器,用于存储各个终端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终端的主机标识之间的映射信息,当位于各个路由域的终端之间通过各自OA Router进行通信时,位于不同路由域内的多个不同映射服务器分别负责完成查询终端的映射信息;为简化系统结构而不再部署新设备,该映射服务器的功能模块是分布式设置于路由域内包括RA Router和OA Router的各个路由器内,即使用分布式哈希表DHT组织路由域内的所有RA Router和OA Router存储终端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之间的映射信息;从终端的角度看,存储终端的映射信息的路由器又被称为该终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域的划分是按照地理位置、行政系统、行业管理或者其他方法,组织域的划分取决于其所在路由域内的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一个或多个组织机构或企事业单位构成一个组织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为实现良好的鲁棒性,同一个路由域内的RA Router和OA Router之间通过运行现有的某种分布式哈希表DHT协议来管理通过该路由域内的OA Router在网络系统进行注册的终端的映射信息;当终端在一个路由域内注册后,路由域内存储该终端映射信息的路由器是该终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Router-M的选择取决于该路由域所使用的DHT协议,确定Router-M后,无论终端在该RA内移动或在不同的RA之间移动,其映射信息始终存储于该Router-M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标识是终端或路由器的静态不变与全球唯一的标识信息,主机标识位长128比特,包括路由域标识(RA ID)和主机标识(Host ID)两个字段,前者是终端的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从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获得的前缀,位长为n比特;后者是终端的全球唯一的永久性信息,其生成方法是借鉴主机标识协议HIP生成主机标识标签HIT的方法,但只截取哈希值中的(128-n)比特;
从网络角度看,网络中任何一个RA Router或OA Router根据终端的主机标识,都能判断该终端的映射信息存储于哪个路由域并从中获取终端的位置标识;
从终端角度看,主机标识是TCP/IP协议栈中的IP地址,终端通过DNS解析获得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并使用通信双方的主机标识建立TCP连接;当传输层的数据到达TCP/IP协议栈的IP协议层时,IP协议层使用通信双方的主机标识封装传输层数据,因此终端发出的数据包的IP包头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是通信双方的主机标识,终端根据终端内配置的缺省路由,将其发送的所有数据包直接转发给终端连接的OA Router;
所述位置标识是随终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的、动态路由标识信息,位置标识是位长128比特的IFv6地址,包括三个字段:路由域标识RAID、组织域标识OAID和局部位置标识(Local locator),其中,位长为64比特的RAID和OAID字段是终端连接的OA Router的前缀,该前缀由OA Router所在路由域的RARouter分配给该OA Router;位长为64比特的Local locator是由OA Router分配给终端、且只在OA Router覆盖范围内有效的局部地址,其功能是负责终端和OA Router之间的交互,终端接入到OA Router时,OA Router为其分配一个在OA范围内唯一的Local locator;
从终端角度看,终端只能“看到”整个位置标识中的Local locator,位置标识中的RA和OA字段为全0;当终端连接的OA Router通过DHT过程向其所在路由域内的某个映射路由器存储终端映射信息时,该OARouter需要完善位置标识,将位置标识中的RA和OA字段都填写OA Router的前缀信息,而RAID和OAID字段不为0的位置标识具有全局路由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终端发出的数据包的IP包头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通信双方的主机标识,当数据包到达终端接入的OA Router时,该OA Router先根据数据包目的IP地址字段中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查找本地缓存,如果查找到与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相关记录,则使用查找到的位置标识重写目的IP地址字段的值,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出去;如果没有查找到相关记录,则通过DHT查找过程获得与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对应的位置标识:该OA Router根据通信对端主机标识的RA字段的值与该OA Router的主机标识的RA字段的值相同,判断通信对端的Router-M和该OA Router位于同一路由域,则该OA Router直接触发其所在路由域的DHT查找过程,获得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如果上述两个字段的值不同,说明通信对端的Router-M与该OARouter位于不同的路由域内,则该OA Router向其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发送查找消息;该RA Router接收到查找消息后,根据消息中携带的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判断该通信对端的Router-M位于哪个路由域内,再将查找消息转发给该通信对端的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当通信对端的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接收到查找消息后,就触发其所在路由域的DHT查找过程;在查找到通信对端的映射信息后,其向发起查找过程的RARouter返回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发起查找过程的RA Router接收到该位置标识后,再将该位置标识转发给OA Router;当获得通信对端的位置标识后,OA Router使用该位置标识重写IP包头的目的IP地址字段,然后发送数据包,该数据包经过网络路由到达通信对端接入的OA Router,由该目的OA Router接收数据包后,先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重写回通信对端的主机标识,然后将数据包转发给通信对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发生移动后,该终端新连接的OA Router负责更新映射路由器中该终端的映射信息,因终端的主机标识的RA字段是存储该终端映射信息的映射路由器所在的路由域的入口信息,即映射路由器Router-M所在路由域的RA Router的前缀信息,因此该终端新连接的OA Router能够根据其主机标识找到存储该终端映射信息的映射路由器的入口,然后更新该终端的映射信息。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的移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系统执行移动管理时,终端、路由器与映射路由器之间的交互过程包括下列操作步骤:
(1)终端注册:终端首次接入网络系统时,向网络进行注册,获取标识并在映射路由器Router-M中存储终端的位置标识、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和终端的主机标识的映射信息;
(2)位置更新和相应的切换控制:分为域内位置更新与域间位置更新;由于终端移动而导致终端的位置标识发生改变时,相关路由器之间实现交互,更新映射路由器Router-M中存储的终端的映射信息;终端在与通信对端的通信过程中发生移动时,为了保持会话还要在位置更新过程中完成相应的切换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11)每个路由域中的OA Router不断向外广播消息,消息参数为该OARouter的主机标识;终端进入到该OARouter覆盖范围内,就能接收到该广播消息并保存其中的参数,再根据该OA Router的主机标识自行生成自身的主机标识;且终端的主机标识一旦生成后,无论其以后移动到何处,该主机标识都不会改变;然后,终端根据广播消息的源IP地址配置缺省路由,在发送数据包时,终端就根据该缺省路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给当前与其连接的OA Router;
(12)终端向OA Router发送注册请求Register,该请求参数为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
(13)OA Router接收到该终端的Register后,为该终端分配一个Locallocator,并在本地缓存中记录信息<ID,Local locator>;
(14)因终端是首次在系统中注册,所以OA Router还要在Router-M中注册该终端的主机标识、终端的位置标识和该OA Router的位置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操作过程取决于该路由域OA Router使用的DHT协议:OA Router对终端的主机标识进行哈希,得到一个关键字;执行DHT协议的插入Put操作,将终端的位置标识记为global locator,存储于本路由域范围内的某个路由器中,该路由器即为终端的Router-M;当Router-M接收到插入Put消息时,Router-M存储映射信息:终端的位置标识与主机标识,以及该终端当前连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然后其向OA Router返回插入相应Put ACK;
(15)OA Router接收到存储终端映射信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的插入确认PutACK;
(16)OA Router向终端返回一个表明注册成功的注册请求响应RegisterACK。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域内位置更新是指终端在存储其映射信息的路由域内的不同组织域之间移动、或是从其他路由域移动到存储终端映射信息的路由域,终端的位置标识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对其映射路由器中存储的该终端的映射信息进行更新的过程;该终端在与通信对端CN通信过程中发生移动时,还要对通信对端连接的OA Router中存储的该终端的映射信息进行更新,即终端在与通信对端CN通信过程中,终端从第1个OA Router的覆盖范围移动到第2个OA Router的覆盖范围,且第2个OA Router与终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位于同一个路由域,域内位置更新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21)终端移动到第2个OA Router覆盖范围时,接收到该OA Router的广播消息;
(22)终端接收到该广播消息后,因消息的参数发生改变,终端判定其已经移动到了新的OA Router覆盖范围,则该终端向该新的OA Router发送注册请求Register消息,消息参数为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H;
(23)当第2个OA Router接收到Register消息后,根据消息参数中的ID-H的RA字段和该Router的位置标识中的RA字段相同,判定该终端是域内移动;第2个OARouter触发其所在路由域的DHT更新过程,将终端的Router-M中存储的该终端的位置标识更新为其为终端分配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H-new;
(24)终端的Router-M接收到第2个OA Router发送的更新请求消息后,该Router-M在本地缓存中查找到该终端的包括终端的主机标识,终端接入的OARouter的位置标识与终端的位置标识的映射信息,根据映射信息中记录的该终端接入的OA Router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OA1Router,向第1个OA Router发送转发请求Forward消息,请求该OA Router将接收到的发送给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H的数据包全部转发给消息参数中该终端的新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H-new;
(25)第1个OA Router接收到上述消息后,先缓存该信息<ID-H,global-locator-H-new>,当该OA Router接收到发送给ID-H的数据包时,将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修改为global-locator-H-new,再转发到网络;同时,该OA Router负责向通信对端CN的OA Router发送转移请求Transfer消息,该消息参数为ID-H和global-locator-new-H,请求该OA Router将其接收到的发送给ID-H的数据包全部转发给消息参数中的global-locator-H-new。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域间位置更新是指因终端在没有存储终端映射信息的各个路由域之间移动,或终端从存储其映射信息的路由域移动到其他的路由域内,而引起映射路由器的更新操作;该终端在与通信对端CN通信过程中发生移动时,还要对通信对端连接的OA Router中存储的该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的更新操作;即当终端与通信对端CN通信过程中,从第1个路由域的第1个OA Router移动到第2个路由域的第2个OARouter,且第2个OA Router与存储该终端的映射信息的映射路由器Router-M位于不同的RA域内;路由域间位置更新过程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2A)终端移动到第2个OA Router的覆盖范围时,接收到该第2个OARouter的广播消息;
(2B)终端接收到该广播消息后,因消息的参数发生变化,终端判定其已经移动到了新的OA Router覆盖范围,则该终端向第2个OA Router发送注册请求Register消息,消息参数为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H;
(2C)当第2个OA Router接收到Register消息后,根据消息参数中ID-H的RA字段和该OARouter的位置标识的RA字段不同,判定该终端是域间移动;第2个OARouter不能触发其他路由域的DHT更新操作,所以第2个OARouter向第2个路由域的RARouter发送更新请求update消息,消息参数为该终端的主机标识ID-H及第2个OA Router为其分配的新的位置标识global-locator-H-new;
(2D)第2个路由域的RA Router接收到update消息后,根据消息参数中的ID-H的RA字段,判断该终端Router-M所在的路由域,然后向该路由域的RA Router转发update消息,并在消息中增加一个参数:第2个OA Router的位置标识、即global-locator-OA2-Router;
(2E)当RA Router接收到update消息后,对消息参数中的ID-H进行哈希,得到一个关键字,然后触发本域内的DHT更新操作,即向本域内存储该终端映射信息的Router-M发送更新消息;
(2F)当Router-M接收到更新消息时,就在本地记录中查找到与该终端的相关信息,然后向第1个OA Router发送转发请求Forward消息,请求第1个OA Router将其接收到的发送给ID-H的数据包转发到其global-locator-H-new;然后,Router-M将该终端的位置标识更新为global-locator-H-new,同时记录新的第2个OA Router的位置标识;
(2G)第1个OA Router接收到上述消息后,缓存信息<ID-H,global-locator-H-new>,当第1个OA Router接收到发送给ID-H的数据包时就将数据包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修改为global-locator-H-new,再转发到网络;同时,第1个OA Router负责向通信对端的OA Router发送转移请求Transfer消息,请求该Router将其接收到的发送给ID-H的数据包全部转发给消息参数中的global-locator-H-new。
CN201010621862.8A 2010-12-27 2010-12-27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5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1862.8A CN102075420B (zh) 2010-12-27 2010-12-27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1862.8A CN102075420B (zh) 2010-12-27 2010-12-27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5420A true CN102075420A (zh) 2011-05-25
CN102075420B CN102075420B (zh) 2013-05-01

Family

ID=44033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186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5420B (zh) 2010-12-27 2010-12-27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75420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8728A (zh) * 2011-09-20 2012-03-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路由协议的自动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授权服务器
CN10295762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和身份标识分离的通信网络系统及其设备
CN103095580A (zh) * 2011-10-27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查询方法、策略服务器、位置服务器及系统
CN103096299A (zh) * 2011-11-01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节点动态获取位置标识的方法及lisp网络
WO2013083034A1 (zh) * 2011-12-09 2013-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触发更新移动节点映射信息的方法、ms和mn
CN103166856A (zh) * 2011-12-19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891316A (zh) * 2012-09-2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会话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80522A (zh) * 2015-04-23 2015-07-15 东南大学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CN106059928A (zh) * 2016-05-31 2016-10-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主机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3166856B (zh) * 2011-12-19 2016-12-1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051595B (zh) * 2011-10-13 2017-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网中映射表项的整合方法及装置
CN102868599B (zh) * 2011-07-08 2017-06-30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身份与位置分离协议移动节点及移动控制方法、移动节点
CN107896249A (zh) * 2017-11-16 2018-04-10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跨网络区域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8702A (zh) * 2021-01-07 2021-05-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卫星物联网移动终端的映射表项缓存更新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414A (zh) * 2007-01-11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组播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350807A (zh) * 2007-07-20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地址空间移动网络架构、主机信息注册及数据发送方法
CN101425919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机标识标签的生成、分配方法和设备、网络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2414A (zh) * 2007-01-11 2008-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组播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1350807A (zh) * 2007-07-20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地址空间移动网络架构、主机信息注册及数据发送方法
CN101425919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主机标识标签的生成、分配方法和设备、网络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8599B (zh) * 2011-07-08 2017-06-30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身份与位置分离协议移动节点及移动控制方法、移动节点
CN102957621A (zh) * 2011-08-31 2013-03-06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位置和身份标识分离的通信网络系统及其设备
CN102368728A (zh) * 2011-09-20 2012-03-0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路由协议的自动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授权服务器
CN102368728B (zh) * 2011-09-20 2014-06-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路由协议的自动配置方法及路由设备、授权服务器
CN103051595B (zh) * 2011-10-13 2017-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网中映射表项的整合方法及装置
CN103095580A (zh) * 2011-10-27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信息查询方法、策略服务器、位置服务器及系统
US9380020B2 (en) 2011-11-01 2016-06-28 Zt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obile node to dynamically acquire location identifier, and LISP network
CN103096299A (zh) * 2011-11-01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节点动态获取位置标识的方法及lisp网络
WO2013064049A1 (zh) * 2011-11-01 2013-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节点动态获取位置标识的方法及lisp网络
CN103096299B (zh) * 2011-11-01 2017-09-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节点动态获取位置标识的方法及lisp网络
CN103167464A (zh) * 2011-12-09 2013-06-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触发更新移动节点映射信息的方法、ms和mn
WO2013083034A1 (zh) * 2011-12-09 2013-06-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触发更新移动节点映射信息的方法、ms和mn
CN103167464B (zh) * 2011-12-09 2018-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触发更新移动节点映射信息的方法、ms和mn
CN103166856A (zh) * 2011-12-19 2013-06-1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166856B (zh) * 2011-12-19 2016-12-14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3891316A (zh) * 2012-09-21 2014-06-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会话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891316B (zh) * 2012-09-21 201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会话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780522A (zh) * 2015-04-23 2015-07-15 东南大学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CN104780522B (zh) * 2015-04-23 2018-04-24 东南大学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CN106059928A (zh) * 2016-05-31 2016-10-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主机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6059928B (zh) * 2016-05-31 2021-03-0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主机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07896249A (zh) * 2017-11-16 2018-04-10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跨网络区域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896249B (zh) * 2017-11-16 2020-08-04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跨网络区域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8702A (zh) * 2021-01-07 2021-05-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卫星物联网移动终端的映射表项缓存更新方法
CN112788702B (zh) * 2021-01-07 2022-07-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卫星物联网移动终端的映射表项缓存更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5420B (zh) 201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5420B (zh)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US6167513A (en) Mobile computing scheme using encryption and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based on mobile computer location and network operating policy
US7551632B2 (en) Arrangement for traversing an IPv4 network by IPv6 mobile routers
KR100930269B1 (ko) 이동성 관리에서 vpn 지원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25702B (zh) 基于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架构的网络及其骨干网和网元
US2004014842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n internet protocol (IP) version independent mo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Gladisch et al. Survey on mobility and multihoming in future internet
KR101381701B1 (ko) 데이터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시스템 및 접속 서비스 노드
CN102123182B (zh) 一种基于ipv6地址的主机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分离的方法
CN102098349A (zh) 地址映射方法及接入业务节点
US20030021253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from server of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to mobile node
US20140223541A1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of mobile vpn
CN102088448B (zh) Ip报文的发送方法及边界隧道路由器
EP1849274A1 (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between at least two private networks
CN101237410B (zh) 一种实现移动节点在IPv4/v6混合网络中的通信方法
US200901477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obility of node using layer 2/layer 3 addresses
WO2020118571A1 (zh) 一种以内容中心网络为隧道传输ip数据分组的方法及系统
Sousa et al. Multihom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N117440500B (zh) 基于终端的面向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移动网络通信方法
KR100637931B1 (ko) 분산 포워딩 구조 라우터에서의 듀얼 스택 전환메커니즘을 위한 IPv4 주소 풀 관리방법
CN103166856B (zh) 一种基于lisp协议的动态移动性管理方法及系统
KR20030007260A (ko) Mpls vpn에서 이동 서비스 제공 방안
Matos et al. Location privacy extensions for the host identity protocol
Bhagwat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Mobile Hosts within the Internet
Li et al. A Mobility Management Solution Based on ID/Locator Sepa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1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