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0522B -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0522B
CN104780522B CN201510195782.3A CN201510195782A CN104780522B CN 104780522 B CN104780522 B CN 104780522B CN 201510195782 A CN201510195782 A CN 201510195782A CN 104780522 B CN104780522 B CN 1047805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loc
xtr
eid
n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957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0522A (zh
Inventor
王刚
陈晓曙
唐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1957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805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805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05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05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05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当终端在标识承载接入网内进行移动时,其会在新接入子网的XTR上进行注册,对MS上相应的EID‑RLOC映射信息进行更新,并同时对记录在之前所接入子网的XTR上的终端位置状态进行更新或删除,使得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发送给该移动终端的数据包能够准确地重新路由定向,且向该移动目的终端发送数据的源终端所接入子网的XTR,能据此完成其内部的对应该移动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缓存信息的及时更新,从而实现对标识承载接入网中终端移动性的支持。该方法只需对数据包进行一次封装,通过映射更新消除了三角路由,大大减少了发送给移动终端数据的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
背景技术
TCP/IP协议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协议,TCP/IP网络具有实现简单、部署方便、通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务、金融、国防、交通等各个行业。但IP地址天生具有身份和位置的双重属性,如在网络层中,IP地址作为终端的位置标识,用来进行数据包的路由和寻址;而在应用层中,IP地址又要作为终端的身份标识,用来进行建立通信连接,所以TCP/IP协议在安全性、移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缺点,为此互联网研究工作组提出了基于标识承载的标识网技术来试图解决当前IP网络存在的问题。
标识网技术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基于终端和基于网络边缘两类。前者的典型代表为HIP协议和SHIM6协议,其中HIP协议虽然很好的实现了对终端移动性的支持,但由于这类协议需要修改现有终端的TCP/IP协议栈,存在与现有网络设备兼容性差的问题,因此难以大规模部署。基于网络边缘的解决方案无需修改现有终端的TCP/IP协议栈,可以很方便的与现有网络和终端实现互联互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这类协议在对终端移动性的支持方面始终存在不足。如典型的LISP协议本身并不支持终端的移动性,其改进后的协议LISP_MN虽然可以很好的支持终端的移动性,但在整个通信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映射服务器的查找和两次数据封装,并需要对现有终端协议栈进行修改,既增加了数据的传输时延,又不利于与现有网络和设备兼容。其它基于网络边缘的标识网解决方案也都存在着类似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属于基于网络边缘的标识网技术方案,通过在标识承载接入网的边缘路由器增加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引入带终端位置状态的移动终端注册更新及映射机制,保证了对移动终端路由寻址的连续性,在不改变现有终端协议栈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终端移动性的支持。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该标识承载接入网的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业务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XTR和MS,XTR跨接在子网和IP核心网之间,XTR连接IP核心网的端口使用RLOC,XTR连接子网的端口使用EID,MS位于IP核心网内,MS使用RLOC;所述业务设备包括终端,业务设备位于子网内,业务设备使用EID;边缘路由器简称XTR,映射服务器简称MS,标识承载接入子网简称子网,传统IP地址简称RLOC(routinglocator,路由标识),终端标识简称EID(end-identifier,终端标识),业务客户端和业务服务器统称终端;
所述EID具有地理区域性质的层次性结构,某一地理区域的一个子网内的所有归属终端具有相同的EID前缀;所述XTR的RLOC与终端的EID有映射关系,XTR的RLOC是该XTR所连接子网中的所有终端在IP核心网中使用的全网路由地址;与终端具有相同EID前缀的XTR称为该终端的家乡边缘路由器HOME-XTR,该XTR所连接的子网称为该终端的家乡网络,终端移动过程中当前正在接入的子网的XTR称为该终端的当前边缘路由器NOW-XTR,终端移动过程中在NOW-XTR之前所接入的子网的XTR称为该终端的前属边缘路由器PRE-XTR;HOME-XTR、NOW-XTR、PRE-XTR的RLOC在与终端EID的映射关系中分别被称为Home-RLOC、Now-RLOC和Pre-RLOC;
所述XTR中存有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记录了在该XTR中驻留过的终端的位置状态信息,每一表项内容包括终端EID、终端Now-RLOC;所述XTR中存有EID-RLOC映射缓存表,记录了该XTR使用过的EID-RLOC映射条目,每一表项内容包括终端EID、终端Home-RLOC、终端Now-RLOC、终端Pre-RLOC和表项生存时间TTL,TTL在所属映射条目每次发生更新时置为初始值,然后按设定规则改变,当改变为另一设定值时,XTR会将该映射条目删除;所述MS中存有EID-RLOC映射表,存储了其所管理的子网内所有终端的EID-RLOC映射条目,每一表项内容包括终端EID、终端Home-RLOC、终端Now-RLOC、终端Pre-RLOC,表项初次建立时的Pre-RLOC设为与Now-RLOC一致;
该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终端注册
(11)XTR向所连接的子网周期性广播自己的EID,将该EID记为XTR-EID,子网内终端接收到XTR-EID后将其与自己的默认网关地址进行比对,若不同则可以判断该终端接入到了新的子网中,进入步骤(12);
(12)终端将自己的默认网关地址更新为所接收到的XTR-EID,并向该XTR发送终端XTR注册信息,进入步骤(13);
(13)XTR接收到终端XTR注册信息后,在其内部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增加或更新该终端的表项,并根据表项内容发送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给MS,进入步骤(14);
(14)MS接收到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后,在其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增加或更新对应该终端的表项,并根据表项内容发送终端位置状态更新控制信息给相应的XTR;
步骤二:终端数据包路由
(21)XTR接收到所连接子网内的终端发来的数据包时,若发现数据包中的目的终端就在本子网内则直接转发,否则检查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有无目的终端EID的表项,若无则将数据包缓存,进入步骤(22),否则进入步骤(23);将该XTR称为源终端XTR;
(22)源终端XTR向MS发送目的终端EID的映射查询消息,MS收到后在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表中查找,并将查找到的映射条目信息返回给源终端XTR,源终端XTR收到后将该映射条目信息添加在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进入步骤(23);
(23)源终端XTR查询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将对应目的终端EID的映射条目信息中的Now-RLOC作为目的地址,对数据包进行IP隧道封装后向IP核心网发送,进入步骤(24);
(24)拥有Now-RLOC的XTR收到IP隧道数据包后,首先根据其内部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检查目的终端是否在本地子网内,若在则将数据包解封后发往目的终端;若已离开本地子网,则该XTR变成了目的终端的PRE-XTR,拥有其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目的终端EID表项里的RLOC的XTR则是目的终端的NOW-XTR,进入步骤(25);
(25)目的终端的PRE-XTR将数据包重新进行IP隧道封装发送给目的终端的NOW-XTR,重新封装的数据包中源地址保持不变,目的地址改为Now-XTR的RLOC,同时PRE-XTR发送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更新信息给源终端XTR,进入步骤(26);
(26)源终端XTR收到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更新信息后,将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目的终端EID的映射条目进行更新。
具体的,所述步骤(12)中,终端向XTR发送的终端XTR注册信息包括终端EID。
具体的,所述步骤(13)中,XTR在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增加或更新表项时,若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没有该终端的表项时则进行增加,若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有该终端的表项时则进行更新,填入表项中的终端Now-RLOC即为该XTR的RLOC。
具体的,所述步骤(13)中,XTR向MS发送的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包括终端EID和终端Now-RLOC。
具体的,所述步骤(14)中,MS在其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增加或更新表项时,当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没有该终端的表项时进行增加,当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有该终端的表项时则进行更新;增加时是将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填入对应终端EID表项中的Now-RLOC和Pre-RLOC;更新时是将对应终端EID表项中的Pre-RLOC替换为原该表项中的Now-RLOC,表项中的Now-RLOC替换为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
具体的,所述步骤(14)中,MS发送给XTR的终端位置状态更新控制信息的内容包括终端EID、终端Now-RLOC和消息种类;消息种类有更新和删除两种;当MS中对应终端EID的EID-RLOC映射表项为初次建立时,MS不向任何XTR发送终端位置状态更新控制信息;当MS中对应终端EID的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的Now-RLOC和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不同时,MS向拥有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Home-RLOC和Now-RLOC的XTR发送更新控制消息,消息中的终端Now-RLOC为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对应XTR收到后将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终端EID表项里的Now-RLOC更新为收到的更新控制信息中的Now-RLOC;若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的Pre-RLOC与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的Home-RLOC、与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的NOW-RLOC、与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都不相同时,则MS向拥有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Pre-RLOC的XTR发送删除控制信息,对应XTR收到后将其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终端EID的表项删除。
具体的,所述步骤(22)中,源终端XTR向MS发送的目的终端EID映射查询消息的内容,包括目的终端EID。
具体的,所述步骤(25)中,发送给源终端XTR的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更新信息包括目的终端的Now-RLOC。
具体的,所述步骤(26)中,源终端XTR对其本地EID-RLOC映射缓存表的更新,是将映射缓存表中对应目的终端EID表项中的Pre-RLOC替换为原该表项中的Now-RLOC,表项中的Now-RLOC替换为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具有实现简单、容易部署的优点,具体如下:1、当终端在网络中未发生移动时,终端间的数据通信机制与LISP协议类似;2、通过引入带终端位置状态的注册更新及映射机制,保证了对标识网中移动终端路由寻址的连续性;3、本方法不需要对终端协议栈进行修改,对现有网络具有很好的兼容性,易于部署;4、通信过程中只需对数据包进行一次封装,并通过映射更新消除了三角路由,大大减少移动终端数据的传输时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标识承载接入网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XTR中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的表项结构示意图;
图3为XTR中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的表项结构示意图;
图4为MS中的EID-RLOC映射表的表项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的终端移动注册及通信数据包路由重定向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图中MS为网络中的映射服务器;MN1、MN2为移动终端,两者的终端标识地址分别为EID1和EID2,家乡子网分别为标识接入子网Site A和Site B;XTR1、XTR 2、XTR 3、XTR 4、XTR 5分别为标识接入子网Site A、Site B、Site C、Site D、Site E的边缘路由器,对应的RLOC地址分别是RLOC1、RLOC2、RLOC3、RLOC43、RLOC5,对应的EID地址分别为XTR-EID1、XTR-EID 2、XTR-EID 3、XTR-EID 4、XTR-EID 5。结合本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时过程。
步骤一:MN1、MN2初次接入网络后,首先需要向所接入的XTR和MS发送注册信息,假设两者分别在家乡子网接入,则在XTR1、XTR2和MS中关于两者的映射状态分别为:
●XTR1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1表项:(EID1——RLOC1);
●XTR2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
●MS的EID-RLOC映射表中对应EID1表项:(EID1——RLOC1,RLOC1,RLOC1);
●MS的EID-RLOC映射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RLOC2,RLOC2)。
步骤二:MN1与MN2发生初次通信时,由于各自所接入的XTR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尚没有对方的EID-RLOC映射条目,所以会向MS发送查询消息。两者完成通信后,XTR1和XTR2中关于两者的映射状态分别为:
●XTR1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RLOC2,RLOC2)(略去表项中的TTL,下同);
●XTR2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EID1表项:(EID1——RLOC1,RLOC1,RLOC1)。
步骤三:当MN2移动进入Site C时,会发生如下的移动注册流程:
(1)MN2收到XTR3广播的XTR-EID 3;
(2)MN2发现XTR-EID 3与自己的默认网关地址XTR-EID 2不一致,判断出自己发生了移动,于是将XTR-EID 3作为自己的默认网关地址,并向XTR 3发送终端XTR注册信息;
(3)XTR 3收到MN2的终端XTR注册信息后,在其内部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增加MN2的表项,并发送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给MS;
(4)MS接收到XTR3发来的关于MN2的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后,将其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对应MN2的表项进行更新,并发送终端位置状态表更新控制信息给XTR 2。
上述移动注册流程完成后,MS、XTR2、XTR3中的映射状态分别发生如下变化:
●XTR2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3);
●XTR3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3);
●MS的EID-RLOC映射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RLOC3,RLOC2)。
步骤四:当MN1与MN2继续通信,MN1发往MN2的数据包到达XTR1时,若XTR1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EID2的表项已失效,则XTR1会向MS发送查询信息,数据包随后根据返回的映射查询结果信息,被直接封装发送到MN2当前接入的XTR3;若对应EID2的表项未失效,则XTR1会根据表项内容将数据包封装发送到XTR2,XTR2检查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发现MN2已经移动到Site C,则XTR2将数据包重新封装后转发至XTR3,并向XTR1发送EID-RLOC映射更新消息,XTR1完成相应更新后的映射状态为:
●XTR1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RLOC3,RLOC2)。
此后,在MN2没有移动接入到新的子网之前,MN1发往MN2的数据包都会根据XTR1中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表项,直接封装发送到XTR3。
上述步骤三和步骤四的终端移动注册及通信数据包路由重定向过程示意图可见图5。
步骤五:当MN2再次发生移动进入Site D时,会继续引发如前所述发终端移动注册流程。移动注册完成后,MS、XTR2、XTR3、XTR4中的映射状态分别发生如下变化:
●XTR2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4);
●XTR3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4);
●XTR4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4);
●MS的EID-RLOC映射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RLOC4,RLOC3)。
步骤六:当MN1与MN2继续通信,MN1发往MN2的数据包到达XTR1时,若XTR1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EID2的表项未失效(已失效的情况不再赘述),则XTR1会根据表项内容将数据包封装发送到XTR3,XTR3检查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发现MN2已经移动到Site D,则XTR3将数据包重新封装后转发至XTR4,并向XTR1发送EID-RLOC映射更新消息,XTR1完成相应更新的映射状态为:
●XTR1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RLOC4,RLOC3)。
此后,在MN2没有移动接入到新的子网之前,MN1发往MN2的数据包都会根据XTR1中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表项,直接封装发送到XTR4。
上述步骤五和步骤六的终端移动注册及通信数据包路由重定向过程示意图与图5类似,不再赘述。
步骤七:当MN2再次发生移动进入Site E时,会继续引发如前所述发终端移动注册流程。移动注册完成后,MS、XTR2、XTR3、XTR4、XTR5中的映射状态分别发生如下变化:
●XTR2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5);
●XTR3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被删除;
●XTR4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5);
●XTR5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5);
●MS的EID-RLOC映射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RLOC5,RLOC4)。
步骤八:当MN1与MN2继续通信,MN1发往MN2的数据包到达XTR1时,若XTR1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EID2的表项未失效(已失效的情况不再赘述),则XTR1会根据表项内容将数据包封装发送到XTR4,XTR4检查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发现MN2已经移动到Site E,则XTR4将数据包重新封装后转发至XTR5,并向XTR1发送EID-RLOC映射更新消息,XTR1完成相应更新的映射状态为:
●XTR1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EID2表项:(EID2——RLOC2,RLOC5,RLOC4)。
此后,在MN2没有移动接入到新的子网之前,MN1发往MN2的数据包都会根据XTR1中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表项,直接封装发送到XTR5。
上述步骤五和步骤六的终端移动注册及通信数据包路由重定向过程示意图与图5类似,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中只介绍了MN2移动时,其移动注册和MN1发送给MN2数据的路由重定向过程,若MN1也同时移动,则MN1移动注册和MN2发送给MN1数据的路由重定向过程与之类似,更可推广至网络中有更多标识承载接入子网以及多个终端同时移动及相互通信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标识承载接入网的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设备和业务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包括XTR和MS,XTR跨接在子网和IP核心网之间,XTR连接IP核心网的端口使用RLOC,XTR连接子网的端口使用EID,MS位于IP核心网内,MS使用RLOC;所述业务设备包括终端,业务设备位于子网内,业务设备使用EID;边缘路由器简称XTR,映射服务器简称MS,标识承载接入子网简称子网,传统IP地址简称RLOC,终端标识简称EID,业务客户端和业务服务器统称终端;
所述EID具有地理区域性质的层次性结构,某一地理区域的一个子网内的所有归属终端具有相同的EID前缀;所述XTR的RLOC与终端的EID有映射关系,XTR的RLOC是该XTR所连接子网中的所有终端在IP核心网中使用的全网路由地址;与终端具有相同EID前缀的XTR称为该终端的家乡边缘路由器HOME-XTR,该XTR所连接的子网称为该终端的家乡网络,终端移动过程中当前正在接入的子网的XTR称为该终端的当前边缘路由器NOW-XTR,终端移动过程中在NOW-XTR之前所接入的子网的XTR称为该终端的前属边缘路由器PRE-XTR;HOME-XTR、NOW-XTR、PRE-XTR的RLOC在与终端EID的映射关系中分别被称为Home-RLOC、Now-RLOC和Pre-RLOC;
所述XTR中存有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记录了在该XTR中驻留过的终端的位置状态信息,每一表项内容包括终端EID、终端Now-RLOC;所述XTR中存有EID-RLOC映射缓存表,记录了该XTR使用过的EID-RLOC映射条目,每一表项内容包括终端EID、终端Home-RLOC、终端Now-RLOC、终端Pre-RLOC和表项生存时间TTL,TTL在所属映射条目每次发生更新时置为初始值,然后按设定规则改变,当改变为另一设定值时,XTR会将该映射条目删除;所述MS中存有EID-RLOC映射表,存储了其所管理的子网内所有终端的EID-RLOC映射条目,每一表项内容包括终端EID、终端Home-RLOC、终端Now-RLOC、终端Pre-RLOC,表项初次建立时的Pre-RLOC设为与Now-RLOC一致;
该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终端注册
(11)XTR向所连接的子网周期性广播自己的EID,将该EID记为XTR-EID,子网内终端接收到XTR-EID后将其与自己的默认网关地址进行比对,若不同则可以判断该终端接入到了新的子网中,进入步骤(12);
(12)终端将自己的默认网关地址更新为所接收到的XTR-EID,并向该XTR发送终端XTR注册信息,进入步骤(13);
(13)XTR接收到终端XTR注册信息后,在其内部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增加或更新该终端的表项,并根据表项内容发送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给MS,进入步骤(14);
(14)MS接收到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后,在其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增加或更新对应该终端的表项,并根据表项内容发送终端位置状态更新控制信息给相应的XTR;
步骤二:终端数据包路由
(21)XTR接收到所连接子网内的终端发来的数据包时,若发现数据包中的目的终端就在本子网内则直接转发,否则检查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有无目的终端EID的表项,若无则将数据包缓存,进入步骤(22),否则进入步骤(23);将该XTR称为源终端XTR;
(22)源终端XTR向MS发送目的终端EID的映射查询消息,MS收到后在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表中查找,并将查找到的映射条目信息返回给源终端XTR,源终端XTR收到后将该映射条目信息添加在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进入步骤(23);
(23)源终端XTR查询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将对应目的终端EID的映射条目信息中的Now-RLOC作为目的地址,对数据包进行IP隧道封装后向IP核心网发送,进入步骤(24);
(24)拥有Now-RLOC的XTR收到IP隧道数据包后,首先根据其内部的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检查目的终端是否在本地子网内,若在则将数据包解封后发往目的终端;若已离开本地子网,则该XTR变成了目的终端的PRE-XTR,拥有其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目的终端EID表项里的RLOC的XTR则是目的终端的NOW-XTR,进入步骤(25);
(25)目的终端的PRE-XTR将数据包重新进行IP隧道封装发送给目的终端的NOW-XTR,重新封装的数据包中源地址保持不变,目的地址改为Now-XTR的RLOC,同时PRE-XTR发送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更新信息给源终端XTR,进入步骤(26);
(26)源终端XTR收到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更新信息后,将其内部的EID-RLOC映射缓存表中对应目的终端EID的映射条目进行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中,终端向XTR发送的终端XTR注册信息包括终端EI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XTR在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增加或更新表项时,若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没有该终端的表项时则进行增加,若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有该终端的表项时则进行更新,填入表项中的终端Now-RLOC即为该XTR的RLO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中,XTR向MS发送的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包括终端EID和终端Now-RLO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MS在其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增加或更新表项时,当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没有该终端的表项时进行增加,当内部EID-RLOC映射表中有该终端的表项时则进行更新;增加时是将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填入对应终端EID表项中的Now-RLOC和Pre-RLOC;更新时是将对应终端EID表项中的Pre-RLOC替换为原该表项中的Now-RLOC,表项中的Now-RLOC替换为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4)中,MS发送给XTR的终端位置状态更新控制信息的内容包括终端EID、终端Now-RLOC和消息种类;消息种类有更新和删除两种;当MS中对应终端EID的EID-RLOC映射表项为初次建立时,MS不向任何XTR发送终端位置状态更新控制信息;当MS中对应终端EID的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的Now-RLOC和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不同时,MS向拥有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Home-RLOC和Now-RLOC的XTR发送更新控制消息,消息中的终端Now-RLOC为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对应XTR收到后将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终端EID表项里的Now-RLOC更新为收到的更新控制信息中的Now-RLOC;若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的Pre-RLOC与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的Home-RLOC、与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的NOW-RLOC、与终端MS注册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都不相同时,则MS向拥有原EID-RLOC映射表项中Pre-RLOC的XTR发送删除控制信息,对应XTR收到后将其本地终端位置状态表中对应终端EID的表项删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中,源终端XTR向MS发送的目的终端EID映射查询消息的内容,包括目的终端EI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5)中,发送给源终端XTR的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更新信息包括目的终端的Now-RLOC。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6)中,源终端XTR对其本地EID-RLOC映射缓存表的更新,是将映射缓存表中对应目的终端EID表项中的Pre-RLOC替换为原该表项中的Now-RLOC,表项中的Now-RLOC替换为目的终端EID-RLOC映射更新信息中的Now-RLOC。
CN201510195782.3A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Active CN1047805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5782.3A CN104780522B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5782.3A CN104780522B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0522A CN104780522A (zh) 2015-07-15
CN104780522B true CN104780522B (zh) 2018-04-24

Family

ID=53621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5782.3A Active CN104780522B (zh) 2015-04-23 2015-04-23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805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91799B (zh) * 2015-07-28 2018-12-25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ms服务器的快速恢复方法和设备
CN106793061B (zh) * 2016-11-30 2019-07-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lisp的子网快速移动切换方法
CN112788702B (zh) * 2021-01-07 2022-07-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卫星物联网移动终端的映射表项缓存更新方法
CN115426685A (zh) * 2022-08-31 2022-12-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g边缘计算流量的访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420A (zh) * 2010-12-27 2011-05-2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CN102572720A (zh) * 2010-12-24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映射路由表使用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68599A (zh) * 2011-07-08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与位置分离协议移动节点及移动控制方法、移动节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2720A (zh) * 2010-12-24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映射路由表使用效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02075420A (zh) * 2010-12-27 2011-05-2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位置标识和主机标识分离的系统及其移动性管理方法
CN102868599A (zh) * 2011-07-08 2013-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与位置分离协议移动节点及移动控制方法、移动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0522A (zh)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9920B (zh) 数据源移动的处理方法、转发报文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1240708B1 (ko) 6LoWPAN기반의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디바이스의 이동성을 지원하는 방법
CN102025591B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774889B (zh) 用于IPv6移动节点穿越IPv4网络的布置
CN104780522B (zh) 一种lisp标识承载接入网支持终端移动接入的方法
CN104052666B (zh) 实现主机路由可达的方法和装置
CN101127758B (zh) 移动节点的ip地址获取方法与获取系统
CN103167464B (zh) 触发更新移动节点映射信息的方法、ms和mn
CN102868599B (zh) 身份与位置分离协议移动节点及移动控制方法、移动节点
CN102025658B (zh) 身份标识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KR20050044387A (ko) IPv6 용 이동 라우터 지원
CN102123182B (zh) 一种基于ipv6地址的主机身份标识与位置标识分离的方法
CN105591907B (zh) 一种路由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2739502B (zh) 一种实现网络标识转换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088390A (zh) 用户移动性的实现方法
CN108063717A (zh) 信息为中心网络icn中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91440A (zh) 防止虚拟机vm迁移引起的流量中断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36490A (zh) 基于VXLAN和OpenFlow的虚拟家庭网络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3685007B (zh) 一种边缘设备报文转发时的mac学习方法及边缘设备
Novaczki et al. Micromobility support in HIP: survey and extension of host identity protocol
CN103108056B (zh) 一种实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设备及方法
CN103095581B (zh) 分离终端身份位置标识的系统、方法和服务路由器
CN103167463B (zh) 更新报文的处理方法及系统、映射服务器和移动节点
DE60311547T2 (de) Hierarchisches Paketfunkkommunikationsnetz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dafür
CN102957605B (zh) 一种切换实现方法、系统和源出口隧道路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