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5475A -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5475A
CN102065475A CN2009102227023A CN200910222702A CN102065475A CN 102065475 A CN102065475 A CN 102065475A CN 2009102227023 A CN2009102227023 A CN 2009102227023A CN 200910222702 A CN200910222702 A CN 200910222702A CN 102065475 A CN102065475 A CN 1020654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acro base
home enodeb
load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27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光辉
付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227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6547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5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54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具体包括: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并根据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负载均衡。应用本发明方案,由于宏基站获取了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根据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负载均衡,减轻宏基站自身的负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从而控制宏小区的网络阻塞,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负载均衡是移动通信领域中无线资源管理和网络自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蜂窝网中,如果移动终端(UE)分布不均,某些小区可能业务负载较重,出现业务拥塞的情况,而周围邻小区可能业务负载轻,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从而降低服务质量和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负载均衡问题,第三代合作工程(3GPP)提出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下面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介绍该方法:
图1a和图1b是两个宏小区之间实现负载均衡前后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宏基站A所在的小区为宏小区A,宏基站B所在的小区为宏小区B,宏小区A和宏小区B是两个相邻的小区,区域C是宏小区A和宏小区B重叠覆盖的区域。假设宏基站A负载较重,为UE1~UE5服务,而宏基站B负载较轻,仅为UE6和UE7服务,UE1~UE7都处于激活态,UE5位于宏小区A和宏小区B重叠覆盖的区域C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实现负载均衡,该方法大致为:宏基站A和宏基站B测量本小区的负载;在宏基站A确定自身负载过重时,通过X2接口查询宏基站B的负载情况;宏基站B通过X2接口将自身的负载情况反馈给宏基站A;如果宏基站B负载较轻,则宏基站A将区域C中的UE5切换到宏基站B,由宏基站B为UE5服务。这样,宏基站A为UE1~UE4服务,减轻了负载,而宏基站B为UE5~UE7服务,分担了宏基站A的部分负载。宏小区A和宏小区B实现负载均衡之后的图可以如图1b所示。
上述的现有技术虽然可以实现负载均衡,但宏基站之间的交互只能通过3GPP协议规定的X2接口进行交互,那么其方法只能针对宏基站之间的负载均衡,而不能用于宏基站和其他类型基站之间的负载均衡。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宏基站和其邻小区宏基站的负载都较重,而邻近的其他类型基站如家庭基站负载较轻,就不能按照上述现有技术将宏小区中的一部分移动终端切换到家庭基站所在的小区中。而实际情况是,宏小区覆盖范围内可能存在大量的家庭基站,如果不能将宏小区中的移动终端切换到家庭基站所在的小区中,在某个宏小区和周围宏小区负载都比较重的情况下,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宏小区自身网络拥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可以在某个宏小区和周围宏小区负载都比较重的情况下,解决宏小区自身网络拥塞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并根据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负载均衡。
上述方案中,所述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方法包括:
家庭基站通过广播信道将自身的负载信息广播出去,移动终端根据宏基站的指令从所述广播信道中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并上报给宏基站。
上述方案中,所述负载信息表示家庭基站负载重,或者家庭基站负载轻。
上述方案中,所述负载信息表示家庭基站当前的负载流量。
上述方案中,所述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法包括:
宏基站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向家庭基站转发获取负载信息的请求;家庭基站通过MME向宏基站返回自身的负载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宏基站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
宏基站将移动终端从宏基站所在的小区切换到家庭基站所在的小区中,以实现负载均衡。
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的方法包括:
根据宏基站和家庭基站各自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流量和所述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
上述方案中,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宏基站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网管设备OAM和家庭基站;或者,
宏基站向网管设备OAM发送参数请求消息,网管设备OAM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返回给宏基站,宏基站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家庭基;或者,
宏基站向家庭基站发送参数请求消息,家庭基站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返回给宏基站,宏基站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网管设备OAM。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
宏基站根据自身和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借调的资源,并向家庭基站发送借调资源的请求消息,家庭基站在自身允许的情况下向宏基站返回借调资源响应消息,宏基站根据从家庭基站处借调的资源实现负载均衡。
上述方案中,所述宏基站为增强的节点EnodeB、节点NodeB、或基站收发信台BTS。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宏基站从家庭基站处获取其负载信息,并根据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负载均衡。也就是说,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在宏基站自身和周围宏小区的负载都比较重的情况,利用家庭基站来解决宏小区自身负载而导致的网络拥塞的问题,从而很好地利用了网络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两个宏小区之间实现负载均衡前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消息流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消息流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消息流示意图。
图6a和图6b是宏基站和家庭基站之间实现负载均衡前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为了更好地解决宏小区负载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在宏基站和家庭基站之间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如图2所示。其中,在步骤201中,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在步骤202中,宏基站根据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负载均衡。
上述步骤201,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至少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由移动终端通过广播信道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再上报给宏基站。第二,宏基站通过3GPP协议规定的S1接口从家庭基站获取负载信息。
针对上述的第一种方法,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家庭基站通过广播信道将自身的负载信息广播出去,移动终端根据宏基站的指令从所述广播信道中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并上报给宏基站,宏基站根据移动终端的上报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
实际实施本发明时,由于家庭基站在实际中需要通过广播信道发送系统信息块1(System Information Type1,SIB1),只要在SIB1中新设置一个表示家庭基站负载信息的消息单元,家庭基站就可以将自身当前的负载信息添加到SIB1新设置的消息单元中广播出去。那么,移动终端在从SIB1中读取小区全球地址、封闭用户组等信息时,就可以从SIB1中读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当然,家庭基站也可以不通过SIB1广播自身的负载信息,不管是附加携带在其他任何信息中或专门设计的承载信息中,只要通过广播信息发出去即可。
另外,如果需要将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携带在SIB1新设置的消息单元中广播出去,可以在SIB1中新设置一个消息单元,并定义该消息单元为占1个比特的布尔量。这样,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用1个比特来表示,比如“1”表示家庭基站负载重,“0”表示家庭基站负载轻。当然,如果需要了解家庭基站更加详细的负载情况,SIB1新设置的消息单元也可以为多个比特,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也就利用多个比特来表示,比如具体表示家庭基站当前的负载流量。
针对上述第二种方法,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宏基站通过S1接口并由MME向家庭基站转发获取负载信息的请求;家庭基站通过S1接口并由MME向宏基站返回自身的负载信息。其中,S1接口是3GPP协议规定的宏基站和MME之间,以及MME和家庭基站之间的接口。与上述第一种方法相同,宏基站获取的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是1个比特表示的简单的信息,也可以是多个比特表示的比较详细的信息,具体由方案实现时确定。
当然,上面仅列举了负载信息表示的实例,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将家庭基站负载重或者负载轻的负载信息上报给宏基站即可。另外,不管是采用上述哪种方法获取家庭基站负载信息的,宏基站都可以利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负载的均衡:第一种,宏基站根据自身和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确定切换的移动终端,将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从宏基站所在的小区切换到家庭基站所在的小区中,以实现负载均衡。其中,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的方法具体包括:根据宏基站和家庭基站各自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流量和所述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第二种,不将移动终端切换到家庭基站中,而是从家庭基站中借调资源来实现负载均衡。具体可以为:宏基站根据自身和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借调的资源,并向家庭基站发送借调资源的请求消息,家庭基站在自身允许的情况下向返回借调资源响应消息,宏基站根据从家庭基站处借调的资源实现负载均衡。
其中,对于第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来说,如果宏基站获取的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为1个比特表示的简单的负载信息,比如“1”表示负载重,“0”表示负载轻,那么,宏基站可以事先与家庭基站协商一个原则,比如:家庭基站负载流量不超过最大承载流量的50%时,表示家庭基站负载轻;相应的,家庭基站负载流量超过最大承载流量的50%时,表示家庭基站负载重。这样,宏基站在获取家庭基站负载信息为“1”时,可以将家庭基站当前的负载流量估计为其已超过最大承载流量的50%,不再承接新的流量,宏基站可以不再将负载流量转移到该家庭基站中。如果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负载信息为“0”,则可以将家庭基站当前的负载流量估计为其最大承载流量的50%,比如,家庭基站的最大承载流量为100M,宏基站根据负载信息“0”可以估计家庭基站当前的负载流量为50M,还可以承接50M的负载流量。本发明在切换移动终端时,就是将移动终端切换到这种负载比较轻的家庭基站中。当然,如果宏基站获取的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为多个比特表示的比较详细的负载流量,就可以直接将其作为家庭基站当前的负载流量。确定家庭基站当前的负载流量之后,宏基站根据自身当前的负载流量就可以很容易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比如,宏基站能承受的最大负载流量为500M,当前的负载流量为450M,而家庭基站目前还可以增加100M的负载,那么,宏基站就可以根据事先设置的策略将0~100M的负载流量转移到该家庭基站中。
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之后,本发明方案也可以像现有技术一样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比如,按照移动终端检测到的家庭基站的信号强度将移动终端进行排序,从检测出信号强度最大的开始选择移动终端,如果选择出的各个移动终端自身当前的流量之和到达所述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时,停止选择移动终端,并将选择出的移动终端作为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比如: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为100M,按照检测到的家庭基站信号强度进行排序的移动终端为UE1、UE2、UE3...UE10,其中,UE1当前流量为50M,UE2当前流量为20M,UE3当前流量为15M,UE4当前流量为10M,UE5当前流量为5M......那么,宏基站从UE1开始选择,在确定前5个UE的当前流量之和为100M时,就停止选择,并将UE1~UE5作为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
另外,在确定需要转移的移动终端之后,也可以像现有技术一样,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运营管理维护(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设备和家庭基站。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OAM和家庭基站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同步,以备后续使用。这里所述的切换公式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切换公式,比如:Mn+Ocn-Hyt>Ms+Ocs+Offset,其中,Mn为家庭基站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Ms是宏基站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Ocn为家庭基站所在小区信号强度的偏移量,Ocs为宏基站所在小区信号强度的偏移量,Hys为迟滞值,offset是家庭基站所在小区信号强度和宏基站所在小区信号强度差值的门限值。Mn和Ms可以由移动终端检测并上报给宏基站,而Ocn、Ocs、Hys、offset则是可以调整的切换参数。通过调整这些或其中部分切换参数可以使需要转移的移动终端符合切换公式的条件,即符合切换公式条件的移动终端将被转移。当然,切换公式还可以是现有技术其他公式,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后,也可以采用与现有技术相似的方法实现真正的切换。比如,宏基站将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通知给家庭基站,家庭基站为切换的移动终端分配资源并反馈给宏基站,宏基站释放已经被切换的移动终端。
应用本发明方案,由于宏基站获取了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可以根据自身和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从而将一部分移动终端从自身的小区中转移到家庭基站所在的小区中,减轻宏基站自身的负载;或者,利用从家庭基站借调的资源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从而控制宏小区的网络阻塞,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方案,下面用三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假设宏基站采用上述第一种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法,并采用第一种即切换移动终端的方法来实现负载均衡。家庭基站在SBI1中新设置了一个消息单元表示其负载信息,新设置的消息单元占1个比特,“1”表示负载重,“0”表示负载轻。本实施例中,新设置的SIB1可以如下表示:
Figure B2009102227023D0000081
其中,“load-Indication”就是本实施例新设置的消息单元,并定义其为布尔量。本实施例中,家庭基站不断地检测自身的负载情况,将当前的负载信息添加到SIB1新设置的消息单元中,并通过广播信道发送出去。
图3是本实施例的消息流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
步骤301:宏基站测量自身的负载,在测量到自身负载超过事先设置的门限值时,执行步骤302,否则返回本步骤执行。
本步骤中,如果宏基站发现自身负载过重,才触发以下的负载均衡流程,即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实现负载均衡,否则,继续测量自身当前的负载。
步骤302:宏基站指令移动终端从家庭基站的广播信道中读取SIB1。
本步骤中,宏基站可以利用现有的测量配置消息来指令移动终端从家庭基站的广播信道中读取SIB1,至于测量配置消息的具体使用情况可以参见3GPP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303:移动终端根据宏基站的指令,从家庭基站的广播信道中读取SIB1,并从SIB1中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
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不但可以从SIB1中读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还可以读取小区全球地址、封闭用户组等其他信息,至于小区全球地址、封闭用户组等其他信息的用途可以参见3GPP协议。
步骤304:移动终端将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上报给宏基站,宏基站根据移动终端的上报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
步骤305:宏基站根据自身负载和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并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
本步骤的方法与上述介绍如何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重复。
步骤306:宏基站调整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
步骤307:宏基站将确定出的移动终端从自身小区切换到家庭基站所在小区中。
步骤308:宏基站将调整的切换参数通知给家庭基站。
步骤309:宏基站将调整的切换参数通知给OAM。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由于移动终端通过家庭基站的广播信道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并上报给宏基站,在宏基站和家庭基站之间建立了传输负载信息的通道,该通道无需经过网络中其他实体,也就无需占用其他网络实体的流量,避免网络尤其是核心网的拥塞问题。另外,本实施例在SIB1中新设置的消息单元仅占1个比特,不但开销非常小,而且在移动终端读取小区全球地址和封闭用户组等其他信息时,可以很方便地读取负载信息,也可以通过上报消息很迅速的上报给宏基站,无需增加新消息或设置新流程,便于与现有技术兼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假设宏基站采用上述第二种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法,并采用第一种即切换移动终端的方法来实现负载均衡。。图4是本实施例的消息流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包括:
步骤401:宏基站测量自身的负载,在测量到自身负载超过事先设置的门限值时,执行步骤302,否则返回本步骤执行。
本步骤与实施例一的步骤30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2~403:宏基站通过S1接口将负载请求消息发送给MME,MME通过S1接口将负载请求消息转发给家庭基站。
步骤404~405:家庭基站将自身的负载信息通过S1接口返回给MME,MME通过S1接口将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返回给宏基站。
本实施例中,宏基站、MME和家庭基站之间都是通过S1接口发送信息,至于S1接口的详细情况可以参见3GPP协议,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6:宏基站根据自身负载和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并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
本步骤与实施一的步骤305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7:宏基站调整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
本步骤与实施一的步骤306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8:宏基站将确定出的移动终端从自身小区切换到家庭基站所在小区中。
本步骤与实施一的步骤307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09:宏基站将调整的切换参数通知给家庭基站。
本步骤与实施一的步骤308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410:宏基站将调整的切换参数通知给OAM。
本步骤与实施一的步骤309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应用本实施例方案,由于宏基站通过S1接口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的,同样也实现了在宏基站和家庭基站之间建立传输负载信息的通道,而且S1接口是3GPP协议中规定的标准接口,可以很容易推广本发明方案。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假设宏基站采用上述第一种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法,并采用第二种即借调资源的方法来实现负载均衡。。图5是本实施例的消息流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包括:
步骤501~步骤504与实施例一中的步骤301~步骤3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05:宏基站根据自身和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借调的资源。这里所述的资源是指用于为承载移动终端所需的全部资源,比如:频率、码字等资源。
步骤506:宏基站向家庭基站发送借调资源的请求消息。
步骤507:家庭基站在自身允许的情况下向宏基站返回借调资源响应消息。
步骤508:宏基站根据从家庭基站处借调的资源实现负载均衡。这里,由于宏基站从家庭基站处借调了资源,可以为更多的移动终端服务,从而实现负载的均衡。
本实施例是采用第一种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第二种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法,具体实现可以参见实施例二,此处不再赘述。
不管采用上述哪种实施例,都可以达到宏基站与家庭基站之间实现负载均衡的目的。比如,图6a和图6b是采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之后,宏基站与家庭基站之间实现负载均衡前后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宏基站A所在的小区为宏小区A,其覆盖范围内包括有家庭基站B,家庭基站所在的小区为小区B,宏小区A覆盖了家庭基站所在小区B,区域C是宏小区A和家庭基站所在小区B的边缘区域。假设宏基站A负载较重,为UE1~UE5服务,而家庭基站B负载较轻,仅为UE6和UE7服务,UE1~UE7都处于激活态,UE5位于区域C中。如果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假设宏基站A将区域C中的UE5切换到家庭基站B,由家庭基站B为UE5服务。这样,宏基站A为UE1~UE4服务,减轻了负载,而家庭基站B为UE5~UE7服务,分担了宏基站A的部分负载。宏小区A和家庭基站B所在小区实现负载均衡之后的示意图可参见图6b。当然,如果采用借调资源的方式来实现负载的均衡,区域C中的UE5并不会切换到家庭基站B中,而是仍然由借调了资源的宏基站A为其服务,即:宏基站A仍然为UE1~UE5服务,家庭基站B也仍然为UE6和UE7服务。
另外,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都是在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后,由宏基站自身确定调整切换参数。实际应用中,由于可以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同步给OAM和家庭基站,那么,在下一次切换参数需要调整时,还可以由OAM或家庭基站来确定调整参数。比如:如果由OAM来确定调整参数,在宏基站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后,宏基站向OAM发送参数请求消息,OAM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返回给宏基站,宏基站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家庭基站。如果由家庭基站确定调整参数,在宏基站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后,宏基站向家庭基站发送参数请求消息,家庭基站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返回给宏基站,宏基站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网管设备OAM。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宏基站为可以为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的增强节点基站(EnodeB,enhanced node Base-station),可以为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中的节点基站(NodeB,Node Base-station),还可以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系统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TS,Base TransceiverStation)。
总之,本发明提出一种在宏基站和家庭基站之间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宏基站可以将自身一部分移动终端自身所在小区中转移到家庭基站所在的小区中,减轻宏基站自身的负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或者宏基站从家庭基站中借调资源,减轻宏基站自身的负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进而控制了宏小区的网络阻塞,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并根据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负载均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方法包括:
家庭基站通过广播信道将自身的负载信息广播出去,移动终端根据宏基站的指令从所述广播信道中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并上报给宏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信息表示家庭基站负载重,或者家庭基站负载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信息表示家庭基站当前的负载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宏基站获取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的方法包括:
宏基站通过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向家庭基站转发获取负载信息的请求;家庭基站通过MME向宏基站返回自身的负载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宏基站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
宏基站将移动终端从宏基站所在的小区切换到家庭基站所在的小区中,以实现负载均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的方法包括:
根据宏基站和家庭基站各自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根据移动终端当前的流量和所述需要转移的负载流量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之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宏基站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运营管理维护(OAM)设备和家庭基站;或者,
宏基站向OAM设备发送参数请求消息,OAM设备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返回给宏基站,宏基站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家庭基;或者,
宏基站向家庭基站发送参数请求消息,家庭基站根据确定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调整现有切换公式中的切换参数,使需要切换的移动终端满足切换公式,并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返回给宏基站,宏基站将调整后的切换参数通知给OAM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进行负载均衡的方法包括:
宏基站根据自身和家庭基站的负载信息确定需要借调的资源,并向家庭基站发送借调资源的请求消息,家庭基站在自身允许的情况下向宏基站返回借调资源响应消息,宏基站根据从家庭基站处借调的资源实现负载均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宏基站为增强节点基站(EnodeB)、节点基站(NodeB)或基站收发信台(BTS)。
CN2009102227023A 2009-11-12 2009-11-12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Pending CN1020654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27023A CN102065475A (zh) 2009-11-12 2009-11-12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227023A CN102065475A (zh) 2009-11-12 2009-11-12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5475A true CN102065475A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0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227023A Pending CN102065475A (zh) 2009-11-12 2009-11-12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65475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8260A (zh) * 2010-08-20 2012-03-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3078834A2 (zh) * 2011-11-29 2013-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载波业务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29783A (zh) * 2013-01-12 2014-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4486799A (zh) * 2014-12-22 2015-04-01 厦门大学 基于x2接口用户分流与资源借调的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WO2015103759A1 (en) * 2014-01-09 2015-07-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994585A (zh) * 2015-06-30 2015-10-21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x2接口的资源协调方法
CN105191396A (zh) * 2013-06-28 2015-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5814950A (zh) * 2013-12-05 2016-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节能方法及设备
CN110545221A (zh) * 2018-05-28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相关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1213365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群的数据处理方法、基站、基站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8260A (zh) * 2010-08-20 2012-03-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移动负载均衡实现方法和装置
WO2013078834A2 (zh) * 2011-11-29 2013-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载波业务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078834A3 (zh) * 2011-11-29 2013-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载波业务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29783B (zh) * 2013-01-12 2017-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3929783A (zh) * 2013-01-12 2014-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5191396A (zh) * 2013-06-28 2015-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5814950A (zh) * 2013-12-05 2016-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节能方法及设备
CN105814950B (zh) * 2013-12-05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异构网络节能方法及设备
WO2015103759A1 (en) * 2014-01-09 2015-07-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486799A (zh) * 2014-12-22 2015-04-01 厦门大学 基于x2接口用户分流与资源借调的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4486799B (zh) * 2014-12-22 2018-12-18 厦门大学 基于x2接口用户分流与资源借调的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04994585A (zh) * 2015-06-30 2015-10-21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x2接口的资源协调方法
CN110545221A (zh) * 2018-05-28 2019-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相关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1213365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群的数据处理方法、基站、基站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5475A (zh)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CN102474784B (zh) Rat间重选/切换参数优化
US9226204B2 (en) Cell type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neighbor base stations
KR101587434B1 (ko) 부하에 기초한 핸드오버 관리
JP6824178B2 (ja) 特定セル確率負荷分散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11917470B2 (en) Provision of instructions related to measurements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on a signal from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40248914A1 (en)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thod
CN102387563A (zh) 机器类型通讯设备的业务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及系统
US20160183154A1 (en) Communication units,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ethods therefor
EP3149996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load balancing
CN101854684A (zh) 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基于切换类型的优化切换参数的方法
CN104469852A (zh) 建立本地分流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57970A (zh) 一种小区间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3139856A (zh) 一种小区切换判决方法及相关设备
JP5423889B2 (ja) 基地局、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基地局の呼受付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797614B (zh) 无线基站、移动站、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的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2009212847A (ja) 基地局、移動通信端末および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1272398B2 (en) Decentralized base station load balancing and power
CN102065501A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和设备
Yang et al. Mobility prediction and load balancing based adaptive handovers for LTE systems
Hoang et al. Cell selection schemes for femtocell-to-femtocell handover deploying mobility prediction and downlink capacity monitoring in cognitive femtocell networks
CN104219656A (zh) 机器类型通讯设备的业务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02026212B (zh) Femto小区的邻区配置方法和设备
KR101571564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JP2015523823A (ja) 端末選択方法、及び自己組織化ネットワークに基づくシステム、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エンティテ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