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2389A - 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 Google Patents

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2389A
CN102052389A CN2009102071496A CN200910207149A CN102052389A CN 102052389 A CN102052389 A CN 102052389A CN 2009102071496 A CN2009102071496 A CN 2009102071496A CN 200910207149 A CN200910207149 A CN 200910207149A CN 102052389 A CN102052389 A CN 1020523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foration
main body
running shaft
rod
trigge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71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龙
叶建成
廖晋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filed Critical Syncmold Enterpris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2071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23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23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23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该枢纽装置包括:一旋转轴、一固定件、一扭转弹簧、一触发件、一被触发件及一配合件;旋转轴穿过固定件、扭转弹簧、触发件、被触发件及配合件;扭转弹簧的两端固定在固定件及被触发件上;当旋转轴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一特定位置时,固定件及触发件与旋转轴一起转动,而被触发件及配合件为静止,扭转弹簧被扭转;当旋转轴由特定位置继续转动时,触发件的一触发片推动被触发件,使得被触发件、旋转轴、固定件及触发件一起旋转,扭转弹簧不再被扭转。如此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将不会被扭转弹簧的工作角度受限。

Description

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尤指一种用以支撑物体的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背景技术
数字相框或是平板计算机等类型的电子产品,其主体为一具有显示屏幕的壳体,壳体后侧面枢接有一支撑板,以供壳体能够倾斜地摆放,方便使用者观看显示屏幕所显示的内容等。
通常支撑板是借助于一枢纽装置枢接于壳体的后侧面上,而枢纽装置需具有一扭转弹簧,以支撑壳体的重量,让壳体能够保持其倾斜的角度。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M346256的“平面显示器的支撑装置”,即揭示了类似的枢纽装置,及应用此枢纽装置的支撑装置。
然而由于扭转弹簧具有额定的工作角度,超过此工作角度,扭转弹簧会产生塑性变形,无法恢复至原本的状态。因此,支撑板相对壳体旋转的角度不能超过扭转弹簧的工作角度。
上述的缺陷造成大多数的支撑板与壳体的相对旋转角度难以超过45度,更遑论旋转至接近180度,而让支撑板产生其他功用。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可以改善,因此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其提供的旋转角度大于扭转弹簧工作角度,并且不会让扭转弹簧被破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枢纽装置,包括:一旋转轴,其具有一主轴体、一第一杆体及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及该第二杆体分别地凸设于该主轴体的相对两侧面;一固定件,其具有一第一主体、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一固定槽,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主体,该第一固定槽凹设于该第一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一杆体穿过该第一穿孔;一扭转弹簧,该旋转轴的主轴体穿过该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的两末端各为一固定脚,其中一个该固定脚伸入于该固定件的第一固定槽中;一触发件,其具有一第二主体、一第二穿孔及一触发片,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主体,该触发片凸设于该第二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二穿孔;一被触发件,其具有一第三主体、一第三穿孔、一收容槽、一第一卡接部及一第二固定槽,该第三穿孔贯穿该第三主体,该收容槽及该第二固定槽凹设于该第三主体的一侧面上,该第一卡接部设置于该第三主体的另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三穿孔,该触发件较该被触发件接近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该触发件的触发片伸入于该收容槽中,该扭转弹簧的剩下一个该固定脚伸入于该第二固定槽中;以及一配合件,其具有一第四主体、一第四穿孔及一第二卡接部,该第四穿孔贯穿该第四主体,该第二卡接部设置于该第四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四穿孔,该被触发件较该配合件接近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该第二卡接部与该被触发件的第一卡接部可分离地接合;其中该旋转轴相对于该被触发件及该配合件转动时,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与该旋转轴一起转动,该扭转弹簧被扭转;该旋转轴、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转动至一特定位置时,该触发件的触发片接触该被触发件;该旋转轴、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由该特定位置继续旋转时,该触发片推动该被触发件,该被触发件的第一卡接部与该配合件的第二卡接部分离,使得该被触发件、该旋转轴、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一起相对于该配合件旋转。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支撑模块,包括:一枢纽装置,其包括:一旋转轴,其具有一主轴体、一第一杆体及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及该第二杆体分别地凸设于该主轴体的相对两侧面;一固定件,其具有一第一主体、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一固定槽,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主体,该第一固定槽凹设于该第一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一杆体穿过该第一穿孔;一扭转弹簧,该旋转轴的主轴体穿过该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的两末端各为一固定脚,其中一个该固定脚伸入于该固定件的第一固定槽中;一触发件,其具有一第二主体、一第二穿孔及一触发片,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主体,该触发片凸设于该第二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二穿孔;一被触发件,其具有一第三主体、一第三穿孔、一收容槽、一第一卡接部及一第二固定槽,该第三穿孔贯穿该第三主体,该收容槽及该第二固定槽凹设于该第三主体的一侧面上,该第一卡接部设置于该第三主体的另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三穿孔,该触发件较该被触发件接近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该触发件的触发片伸入于该收容槽中,该扭转弹簧的剩下一个该固定脚伸入于该第二固定槽中;及一配合件,其具有一第四主体、一第四穿孔及一第二卡接部,该第四穿孔贯穿该第四主体,该第二卡接部设置于该第四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四穿孔,该被触发件较该配合件接近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该第二卡接部与该被触发件的第一卡接部可分离地接合;以及一壳体,其连接于该旋转轴;以及一支撑板,其连接于该配合件。
由此,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旋转轴旋转超过特定位置时,被触发件会开始跟着旋转轴转动,让扭转弹簧跟着旋转轴一起转动,不再被扭转。如此旋转轴的旋转角度将不会被扭转弹簧的工作角度受限。
因此该枢纽装置作为壳体与支撑板的枢接媒介时,壳体与支撑板的相对旋转角度可超过扭转弹簧的工作角度,让支撑板可相对壳体旋转至180度左右。如此支撑板除了可支撑壳体的重量外,当其旋转180度左右时,更可作为提把而供使用者抓取,或是作为挂勾而悬挂于墙面上。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支撑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作动示意图。
【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
1枢纽装置
11旋转轴
111主轴体
112第一杆体
113第二杆体
12固定件
121第一主体
122第一穿孔
123第一固定槽
13扭转弹簧
131固定脚
14触发件
141第二主体
142第二穿孔
143触发片
15被触发件
151第三主体
152第三穿孔
153收容槽
1531壁面
154第二固定槽
155第一卡接部
16配合件
161第四主体
162第四穿孔
163第二卡接部
164连接片
165斜槽
17弹片
171圆孔
18结合座
181座体
182第五穿孔
19第一结合板
191第一立板
192第一横板
193第六穿孔
194连接槽
20第二结合板
201第二立板
202第二横板
203第七穿孔
21第一保持件
211第五主体
212第八穿孔
213凹洞
22第二保持件
221第六主体
222第九穿孔
223凸点
2壳体
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枢纽装置,该枢纽装置所提供的旋转角度大于扭转弹簧的工作角度,且不会让扭转弹簧被破坏。因此本发明的枢纽装置用作枢接支撑板时,可让支撑板产生额外的功能。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枢纽装置1包括元件如下:一旋转轴11、一固定件12、一扭转弹簧13、一触发件14、一被触发件15、一配合件16及多数个弹片17。每一个元件的详细结构分别介绍如下,而文中所讲述到的各方向(上下前后左右),只是用来表示枢纽装置1的各种元件及元件的结构特征的相对方向,并不是局限枢纽装置1实际的使用方位。先以枢纽装置1的初始状态说明的。
旋转轴11具有一主轴体111、一第一杆体112及一第二杆体113。第一杆体112及第二杆体113分别地凸设于主轴体111的相对两侧面,也就是左侧面及右侧面。主轴体111、第一杆体112及第二杆体113大致为一圆柱,主轴体111的直径大于第一杆体112的直径及第二杆体113的直径,第一杆体112与第二杆体113的直径相同。第一杆体112与第二杆体113分别具有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
固定件12具有一第一主体121、一第一穿孔122及一第一固定槽123。第一主体121大致为一圆板,而第一穿孔122贯穿第一主体121,第一穿孔122为一种异型孔(非圆孔),其形状及尺寸与第一杆体112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及尺寸相同。第一固定槽123凹设于第一主体121的左侧面,并且可选择地贯穿至右侧面,例如本实施例所示。
组装时,固定件12的第一穿孔122被旋转轴11的第一杆体112穿过,并且固定件12的第一主体的121的左侧面抵靠在主轴体111的右侧面。
扭转弹簧13大致为圆柱状,中间具有一通道,而两末端各为一固定脚131。组装时,旋转轴11的主轴体111穿过该扭转弹簧13,右边的固定脚131伸入至固定件12的第一固定槽123中,第一固定槽123的宽度略大于固定脚131的宽度。此外由于第一固定槽123为一贯穿槽,固定脚131可穿过第一固定槽123。而剩下一个固定脚131则伸入后述的被触发件15的第二固定槽154。
触发件14具有一第二主体141、一第二穿孔142及一触发片143。第二主体141类似第一主体121,也大致为一圆板。第二穿孔142贯穿第二主体141,第二穿孔142也为一种异型孔,其形状及尺寸与第二杆体113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及尺寸相同。而触发片143凸设于该第二主体141的左侧面,并朝向左方延伸。
组装时,触发件14的第二穿孔142被旋转轴11的第二杆体113穿过,而第二主体141与主轴体111之间设有该些弹片17。
被触发件15具有一第三主体151、一第三穿孔152、一收容槽153、一第二固定槽154及二第一卡接部155。第三主体151大致为一圆柱,第三穿孔152贯穿第三主体151,第三穿孔152为一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旋转轴11的第二杆体113的直径。收容槽153凹设于第三主体151的右侧面,收容槽153为一弧形槽。
第二固定槽154凹设于第三主体151的右侧面,并且可选择地进一步贯穿至左侧面,例如本实施例所示。二个第一卡接部155设置于该第三主体151的左侧面,并且彼此相距180度。更详细地说,第一卡接部155为一圆弧状的卡块,凸设于第三主体151的左侧面。
组装时,被触发件15的第三穿孔152被旋转轴11的第二杆体113穿过,并且位于触发件14的第二主体141的左方。触发件14的触发片143伸入于被触发件15的收容槽153中,而扭转弹簧13的剩下一个(左边的)的固定脚131则伸入于第二固定槽154中。第二固定槽154的宽度略大于固定脚131的宽度,且由于第二固定槽154为一贯穿槽,固定脚131可穿过第二固定槽154。
如此只要固定件12与被触发件15相对地转动,扭转弹簧13即会被扭转而储存力量。
配合件16具有一第四主体161、一第四穿孔162及二第二卡接部163。第四主体161大致为一圆板,第四穿孔162贯穿第四主体161,第四穿孔162为一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旋转轴11的第二杆体113的直径。二个第二卡接部163设置于该第四主体161的右侧面,并且彼此相距180度,与第一卡接部155的位置相对应。更详细地说,第二卡接部163为一卡槽,凹设于第四主体161的右侧面,并且可选择地进一步贯穿至左侧面(图未示)。
组装时,配合件16的第四穿孔162被旋转轴11的第二杆体113穿过,并且位于被触发件15的第三主体151的左方。第二卡接部163与被触发件15的第一卡接部155互相配合、卡接,也就是第一卡接部155伸入至第二卡接部163内,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让第一卡接部155与第二卡接部163分离。
该些弹片17的数量为四个,每一个弹片17各具有一圆孔171,圆孔17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旋转轴11的第二杆体113的直径。组装时,弹片17的圆孔171被旋转轴11的第二杆体113穿过,并且位于触发件14的第二主体141与旋转轴11的主轴体111之间。
上述为枢纽装置1的各元件本身及组装关系的说明,以下说明枢纽装置1的各元件作动关系。
请参阅图4,首先旋转轴11由初始状态旋转时,固定件12因为第一穿孔122与第一杆体112的关系,而能跟旋转轴11同步地转动。同理触发件14因为第二穿孔142与第二杆体113的关系,也能跟旋转轴11同步地转动。但是被触发件15的第三穿孔152及配合件16的第四穿孔162与第一杆体112及第二杆体113都不具有一致的截面,所以被触发件15及配合件16不会随着旋转轴11转动。
换句话说,旋转轴11、固定件12及触发件14三者同步地相对被触发件15及配合件16转动,且转动的同时,扭转弹簧13会被扭转。
请参阅图5,旋转轴11、固定件12及触发件14转动至一特定位置时,触发件14的触发片143会接触到被触发件15,也就是会碰到收容槽153的一壁面1531。
请参阅图6及图7,旋转轴11、固定件12及触发件14由特定位置继续转动时,触发片143推动被触发件15,使得被触发件15的第一卡接部155与配合件16的第二卡接部163分离。被触发件15不再被配合件16扣住,而能跟旋转轴11、固定件12及触发件14一起相对于配合件16旋转,扭转弹簧13不再继续被扭转。因此旋转轴11由特定位置继续转动时,扭转弹簧13不会因为过度扭转而被破坏。
如果要让被触发件15再度被配合件16扣住时,则将旋转轴11反转,直到被触发件15的第一卡接部155与配合件16的第二卡接部163对齐,然后因为弹片17的关系第一卡接部155会被推入至第二卡接部163。
上述所提及的被触发件15的第一卡接部155也可以为一卡槽(图未示),而相对应地,配合件16的第二卡接部163为一卡块(图未示)。这样依然可使第二卡接部163与第一卡接部155互相配合、卡接,让被触发件15被配合件16扣住。
上述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1的较佳实施例,而该枢纽装置1可应用于任何产品上。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以及配合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另提出一种支撑模块的一较佳实施例,其使用了上述的枢纽装置1。该支撑模块包括:上述的枢纽装置1、一壳体2及一支撑板3。壳体2连接于枢纽装置1的旋转轴11,与旋转轴11一起连动(旋转)。支撑板3连接于配合件16,与配合件16一起连动,而不与旋转轴11连动,如此壳体2可透过枢纽装置1而相对支撑板3旋转。
该支撑模块可应用于各种产品上,以一电子产品“数字相框”为例来说明,数位相框的壳体即为支撑模块的壳体2,壳体2的表面或内部可另外设置数字相框的其他元件(图未示),例如电路板、背光模块等。
枢纽装置1为了方便连接壳体2及支撑板3,枢纽装置1更包括些元件:一结合座18、一第一结合板19、一第二结合板20、一第一保持件21及一第二保持件22。其中结合座18用以连接壳体2,让壳体2可与旋转轴11一起连动;第一结合板19及第二结合板20用以连接支撑板3,让支撑板3可与配合件16一起连动。以下先说明结合座18、第一结合板19、第二结合板20、第一保持件21及第二保持件22的结构特征及组装关系,组装关系则以初始状态为主。
结合座18具有一座体181及一第五穿孔182,座体181大致为一L型块体,而第五穿孔182贯穿座体181。第五穿孔182的形状及尺寸与旋转轴11的第一杆体112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及尺寸相同,因此结合座18可与旋转轴11一起旋转。
组装时,结合座18的第五穿孔182被旋转轴11的第一杆体112穿过,并且结合座18位于固定片12的右方。结合座18与固定片12之间设置有第二结合板20、第一保持件21及第二保持件22。
第一结合板19具有一第一立板191、一第一横板192、一第六穿孔193及二连接槽194。第一立板191设置于第一横板192的前侧面,第六穿孔193贯穿第一立板191,第六穿孔193为一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旋转轴11的第二杆体113的直径。连接槽194则凹设于第一立板191的右侧面,并且进一步贯穿至左侧面。
组装时,第一结合板19的第六穿孔193被第二杆体113穿过,并且第一结合板19位于配合件16的第四主体161的左方。为了让第一结合板19被配合件16扣住,配合件16另具有二连接片164,连接片164凸设于第四主体161的左侧面上。连接片164的位置与连接槽194的位置相对应。因此组装时,连接片164伸入至连接槽194中,使得第一结合板19被配合件16扣住。
第二结合板20类似第一结合板19,具有一第二立板201、一第二横板202及一第七穿孔203。第二立板201设置于第二横板202的前侧面,第七穿孔203贯穿第二立板201,第七穿孔203为一圆孔,且直径大于或等于旋转轴11的第一杆体112的直径。
组装时,第二结合板20的第七穿孔203被第一杆体112穿过,并且第二结合板20位于固定片12的右方及结合座18的左方。第二横板202的后侧面则接触于第一横板192的前侧面,并且借助于螺栓等固定手段将第二横板202与第一横板192互相固定。
第一保持件21具有一第五主体211、一第八穿孔212及二凹洞213。第八穿孔212贯穿第五主体211,第八穿孔212的形状及尺寸与旋转轴11的第一杆体112的径向截面的形状及尺寸相同。凹洞213贯穿第五主体211,凹洞213为一圆孔。
组装时,第一保持件21的第八穿孔212被旋转轴11的第一杆体112穿过,第一保持件21位于第结合座18的左方,并且固定于该结合座18上。
第二保持件22具有一第六主体221、一第九穿孔222及二凸点223。第六主体221的形状类似第一保持件21的第五主体211形状,第九穿孔222贯穿第六主体221。而凸点223凸设于第六主体221的右侧面。
组装时,第二保持件22的第九穿孔222被旋转轴11的第一杆体112穿过,第二保持件22位于第二结合板20的第二立板201的右方,并且固定于该第二立板201上。
上述结合座18及第一保持件21可随着旋转轴11一起旋转,而第一结合板19、第二结合板20及第二保持件22不会。也就是说结合座18及第一保持件21可相对第一结合板19、第二结合板20及第二保持件22旋转,且当旋转至大约180度时,第二保持件22的凸点223进入至第一保持件22的凹洞213。
该枢纽装置1与壳体2及支撑板3组装时,枢纽装置1的结合座18的座体181固定在壳体2上,然后支撑板3固定在第二结合板20的第二横板202上,固定的手段可为螺接、卡接等常用的方式。如此,壳体2可与旋转轴11一起连动,支撑板3可与配合件16一起连动,进而让支撑板3可相对壳体2旋转,并且支撑板3可相对壳体2旋转大约180度。
接着说明使用者如何使用此具有枢纽装置1的支撑模块。
请参阅图11,并配合参阅图4,一开始支撑板3与壳体2之间夹角的角度约为20度。使用者可将壳体2放置在一平面上,支撑板3会支撑住壳体2,让壳体2保持固定的倾斜角度。接着使用者操作支撑板3相对于壳体2转动,让支撑板3与壳体2之间夹角渐渐增加,壳体2的倾斜角度也会变大。
此时枢纽装置1的结合座18随之相对于第一结合板19及第二结合板20转动。结合座18会带动旋转轴11、固定片12、触发件14及第一保持件21相对于被触发件15、配合件16及第二保持件22旋转,使得扭转弹簧13被扭转。
请参阅图12,并配合参阅图5,当支撑板3与壳体2之间夹角增加至大约120度时,触发件14的触发片143接触到被触发件15的收容槽153。此时扭转弹簧13仍被扭转,支撑板3依然可以支撑住壳体2,让壳体2保持倾斜。换句话说,支撑板3与壳体2之间夹角在20度至120度时,壳体2都能保持倾斜。
请参阅图13,并配合参阅图6及图7,当使用者使用者不继续使用数字相框而欲将其收纳时,使用者操作支撑板3相对于壳体2转动超过120度,让枢纽装置1的触发片143开始推动被触发件15。被触发件15将脱离配合件16,不被配合件16扣住。被触发件15因此可跟随着旋转轴11转动,扭转弹簧13不再被扭转。
请参阅图14,使用者继续让支撑板3相对壳体2转动至大约180度,并稍微使点力让第二保持件22的凸点223进入至第一保持件21的凹洞213。之后支撑板3会保持朝向上方,不会因为自身的重量而往下旋转。
如果想要将数字相框再度倾斜置于平面上,则支撑板3需从180向下翻转至20度左右,让枢纽装置1的被触发件15再度被配合件16扣住。
请参阅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1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枢纽装置1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配合件16更具有至少一个斜槽165。斜槽165的数目与第一卡接部155的数目相同,斜槽165凹设于第四主体161的右侧面,与第二卡接部163周向地交错排列。
请参阅图16及图17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枢纽装置1的使用方式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类似,触发件14由特定位置继续转动时,被触发件15的第一卡接部155与配合件16的第二卡接部163也会互相分离。
但不同的是,第一卡接部155会接着进入斜槽165中,在斜槽165之中移动。如此,配合件16往弹片17移动(右方)的距离变小,弹片17被压缩变形的量因此也变小,对于弹片17的使用寿命而言,有优良的帮助。
另外,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枢纽装置1也能应用于如图8所示的支撑模块中。
以上为本发明的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故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特此声明。

Claims (10)

1.一种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旋转轴,其具有一主轴体、一第一杆体及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及该第二杆体分别地凸设于该主轴体的相对两侧面;
一固定件,其具有一第一主体、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一固定槽,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主体,该第一固定槽凹设于该第一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一杆体穿过该第一穿孔;
一扭转弹簧,该旋转轴的主轴体穿过该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的两末端各为一固定脚,其中一个该固定脚伸入于该固定件的第一固定槽中;
一触发件,其具有一第二主体、一第二穿孔及一触发片,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主体,该触发片凸设于该第二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二穿孔;
一被触发件,其具有一第三主体、一第三穿孔、一收容槽、一第一卡接部及一第二固定槽,该第三穿孔贯穿该第三主体,该收容槽及该第二固定槽凹设于该第三主体的一侧面上,该第一卡接部设置于该第三主体的另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三穿孔,该触发件较该被触发件接近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该触发件的触发片伸入于该收容槽中,该扭转弹簧的剩下一个该固定脚伸入于该第二固定槽中;以及
一配合件,其具有一第四主体、一第四穿孔及一第二卡接部,该第四穿孔贯穿该第四主体,该第二卡接部设置于该第四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四穿孔,该被触发件较该配合件接近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该第二卡接部与该被触发件的第一卡接部可分离地接合;
其中该旋转轴相对于该被触发件及该配合件转动时,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与该旋转轴一起转动,该扭转弹簧被扭转;该旋转轴、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转动至一特定位置时,该触发件的触发片接触该被触发件;该旋转轴、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由该特定位置继续旋转时,该触发片推动该被触发件,该被触发件的第一卡接部与该配合件的第二卡接部分离,使得该被触发件、该旋转轴、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一起相对于该配合件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被触发件的第一卡接部为一卡块,该配合件的第二卡接部为一卡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被触发件的第一卡接部为一卡槽,该配合件的第二卡接部为一卡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数个弹片,该些弹片各具有一圆孔,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些弹片的圆孔,该些弹片位于该触发件的第二主体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结合座,该结合座具有一座体及一第五穿孔,该第五穿孔贯穿该座体,该旋转轴的第一杆体穿过该第五穿孔;该旋转轴、该固定件及该触发件转动时,该结合座一起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结合板,该第一结合板具有一第一立板、一第一横板及一第六穿孔,该第一立板设置于该第一横板的一侧面,该第六穿孔贯穿该第一立板,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六穿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板具有一连接槽,该连接槽凹设于该第一立板的一侧面上;该配合件具有一连接片,该连接片凸设于该第四主体的另一侧面上;该连接片伸入至该连接槽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结合板,该第二结合板具有一第二立板、一第二横板及一第七穿孔,该第二立板设置于该第二横板的一侧面,该第七穿孔贯穿该第二立板,该旋转轴的第一杆体穿过该第七穿孔;该第二立板位于该结合座与该固定件之间,该第二横板接触于该第一横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枢纽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保持件及一第二保持件,该第一保持件具有一第五主体、一第八穿孔及一凹洞,该第八穿孔及该凹洞贯穿该第五主体,该旋转轴的第一杆体穿过该第八穿孔,该第一保持件位于该第二结合板与该结合座之间,该第一保持件固定于该结合座上;该第二保持件具有一第六主体、一第九穿孔及一凸点,该第九穿孔贯穿该第六主体,该凸点凸设于该第六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一杆体穿过该第九穿孔,该第二保持件位于该第二结合板与该第一保持件之间,该第二保持件固定于该第二结合板上;该旋转轴、该固定件、该触发件及该被触发件由该特定位置转动至另一特定位置时,该凸点位于该凹洞中。
10.一种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枢纽装置,其包括:
一旋转轴,其具有一主轴体、一第一杆体及一第二杆体,该第一杆体及该第二杆体分别地凸设于该主轴体的相对两侧面;一固定件,其具有一第一主体、一第一穿孔及一第一固定槽,该第一穿孔贯穿该第一主体,该第一固定槽凹设于该第一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一杆体穿过该第一穿孔;
一扭转弹簧,该旋转轴的主轴体穿过该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的两末端各为一固定脚,其中一个该固定脚伸入于该固定件的第一固定槽中;
一触发件,其具有一第二主体、一第二穿孔及一触发片,该第二穿孔贯穿该第二主体,该触发片凸设于该第二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二穿孔;
一被触发件,其具有一第三主体、一第三穿孔、一收容槽、一第一卡接部及一第二固定槽,该第三穿孔贯穿该第三主体,该收容槽及该第二固定槽凹设于该第三主体的一侧面上,该第一卡接部设置于该第三主体的另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三穿孔,该触发件较该被触发件接近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该触发件的触发片伸入于该收容槽中,该扭转弹簧的剩下一个该固定脚伸入于该第二固定槽中;及
一配合件,其具有一第四主体、一第四穿孔及一第二卡接部,该第四穿孔贯穿该第四主体,该第二卡接部设置于该第四主体的一侧面,该旋转轴的第二杆体穿过该第四穿孔,该被触发件较该配合件接近于该旋转轴的主轴体,该第二卡接部与该被触发件的第一卡接部可分离地接合;以及
一壳体,其连接于该旋转轴;以及
一支撑板,其连接于该配合件。
CN2009102071496A 2009-10-27 2009-10-27 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Pending CN1020523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71496A CN102052389A (zh) 2009-10-27 2009-10-27 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71496A CN102052389A (zh) 2009-10-27 2009-10-27 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2389A true CN102052389A (zh) 2011-05-11

Family

ID=43957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71496A Pending CN102052389A (zh) 2009-10-27 2009-10-27 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238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7140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架
CN108021187A (zh) * 2016-11-03 2018-05-1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模块及组装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7140A (zh) * 2015-05-15 2017-01-04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支架
CN108021187A (zh) * 2016-11-03 2018-05-1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模块及组装方法
TWI642856B (zh) * 2016-11-03 2018-12-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樞軸模組及組裝方法
US10392843B2 (en) 2016-11-03 2019-08-27 Wistron Corporation Hinge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CN108021187B (zh) * 2016-11-03 2020-06-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枢轴模块及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9881B (zh) 屏幕扩展架、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CN101625009B (zh) 铰链结构
CN2757509Y (zh) 散热器扣合装置
CN101725622B (zh) 铰链结构
CN101739084A (zh) 电子装置
CN204904165U (zh) 机箱组装结构
CN102052389A (zh) 枢纽装置及支撑模块
CN101907122A (zh) 铰链及使用该铰链的显示装置
CN103123518A (zh) 可增设屏幕的电脑
CN101398993A (zh) 一种便携式画廊架
CN1360167A (zh) 三轴向枢轴结构
CN201351673Y (zh) 枢纽器
CN102760385A (zh) 显示器
CN107168462A (zh) 电子设备及连接装置
CN203477052U (zh) 可360度旋转的转轴
CN201013734Y (zh) 具有多摩擦介面的枢钮器
CN216479772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平板电脑支架
CN207586805U (zh) 一种便于计算机显示器与底盘固定装置
CN202851621U (zh) 具有补强功能的枢纽器结构
CN2898915Y (zh) 扩展卡的固定装置
CN201288761Y (zh) 铰链限位结构
CN204541239U (zh) 易于组拆的电动桌脚架
CN201000961Y (zh) 电性连接座
CN202203622U (zh) 可降低晃动的支撑架结构
KR200406989Y1 (ko) 평판형 모니터용 접이식 스탠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