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7398B - 场致发光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场致发光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7398B
CN102037398B CN2009801168609A CN200980116860A CN102037398B CN 102037398 B CN102037398 B CN 102037398B CN 2009801168609 A CN2009801168609 A CN 2009801168609A CN 200980116860 A CN200980116860 A CN 200980116860A CN 102037398 B CN102037398 B CN 1020373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quid crystal
restraining barrier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68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7398A (zh
Inventor
Y·赵
C·M·埃文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lik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lik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likon Ltd filed Critical Pelik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73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3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73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73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场致发光显示器,该场致发光显示器包括界定要显示信息的掩膜和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该掩膜包括可切换以限定要显示的信息的物理稳定的液晶层(13),该液晶层(13)安装在背光装置的EL层(16)的前面。至少一对电极(12、20),所述电极(12、20)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EL层(16)和LC层(13)两者的电场。阻挡层(15)设置在LC层(13)和EL层(16)之间,用来约束液晶从LC层(13)迁移至EL层(16)。

Description

场致发光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场致发光显示器,更具体地涉及场致发光/液晶混合式显示器。
背景技术
某些材料是场致发光的——也就是当跨过这些材料形成电场时,它们射出光线并因此发光。第一类已知的场致发光材料是例如硫化锌的无机微粒物质,而更近发现的场致微粒包括已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数个小分子有机发射体和被称为发光聚合物(LEP)的一些塑料——人造有机聚合物质。仍然在使用掺杂和密封形式的无机微粒,尤其是当混合入粘合剂并作为相对厚层施加于衬底表面时;LEP可用作粘合混合料中的微粒材料,或者因其本身的一些优势而用作相对薄的连续膜。
该场致发光效果已用于显示器的构造。在一些类型的显示器中,提供场致发光(EL)材料——在上下文中统称为磷——以形成可透过掩膜看到的背光,所述掩模定义显示器要显示的任意字符。在其它形式中,显示器配有成形的电极,以能选择地激活EL材料的各个小面积。这些显示器具有许多应用,例如简单的数字时间和日期显示器(用于钟或表)、移动电话显示器、家用设备(例如洗碗机或洗衣机)的控制面板以及手持遥控器(用于电视机、录像机或DVD播放机、数字机顶盒、立体声或组合音像或类似的娱乐设备)。
国际专利申请WO 2005/0121878记载了一种具有液晶(LC)掩膜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混合式显示器),它可在各个面积内在“导通”/透明(由此背光装置可透过它而发光)和“切断”/不透明(由此背光装置的光被阻挡)之间进行切换。LC掩膜和EL背光装置形成为一个整体单元,其中两个组成(LC掩膜和EL背光装置)使用共用电极工作——形成EL背光装置作为直接安装在液晶材料层的后面或背面上的场致发光材料层。
要理解,使LC材料处于物理稳定形式而不是处于其名称隐含的普通“液态的”运动形式是必要的。
发明人已发现,由散布在聚合物母体(粘合剂)中的特性常见为向列型或胆甾型的液晶微滴构成的聚合物散布液晶(PDLC)膜适用于这种混合式显示器的LC膜。
通过将二色颜料引入到PDLC中,能强烈地吸收和散射无功态,同时有功态是透明度与低吸收性的组合。已知这类PDLC为NCAP(被俘获的向列曲线准直相),且发明人已发现NCAP型PDLC尤为适用于混合式显示器中的LC材料。尤其,NCAP PDLC使颜料向粘合剂的扩散减至最小,并因此不会损害可获得的对比度。
可使用乳化方法,或使用数种相分离技术中的一种来构造这些膜。乳化方法使用机械剪切来使经染色的液晶有机油散布入由水溶性聚合物构成的水性基介质,例如聚乙烯醇(PVA),用以形成聚合物母体。
可通过数种方法来实现显示器的形成。WO 2005/0121878披露了一种方法,其中在施加下一层或多个集合层之前,在必要时使用可随后干燥、定型或固化的合适浆料,透过限定显示器的每个层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掩膜,将多个层中的每个层丝网印刷到位(与通常喷镀在衬底上的ITO前电极隔开)。
发明人已发现,使用以PVA作为粘合剂的NCAP PDLC材料是无法令人满意的,由于即使PVA是提供非常稳定的乳液的极好的粘合剂,然而它容易从大气环境中吸水,这接着会通过依存于水的泄漏电流而损害PDLC的电光性能。因此,将PVA作为LC层中的粘合剂制造的显示器的环境稳定性很差,这可能导致缺陷,例如显示器的斑点。
英国专利申请No.0625114.4提出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其中PDLC层包括UV可固化聚氨酯。具有这种PDLC层的显示器可增加的环境稳定性和提高的电光表现。
已发现该混合式显示器当暴露于例如50或60℃的升高温度时具有PDLC层淡化。这种淡化已被辨认为显示器反射率的增加,尤其是在显示器的不发光区中。这种反射率增加使显示器的发光区和不发光区之间的对比度下降,并因此降低了显示器的清晰度。
已发现印刷在PDLC上的磷层的印刷质量低于印刷在ITO层上的磷层的印刷质量。
调查已表明,淡化不是因用来对液晶染色的染料劣化而造成的,而是由染料和液晶通过EL层离开PDLC层迁移至用作显示器后侧的保护层的绝缘层造成的。该绝缘层因染料的迁移而变得有颜色。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已用来表示已在85℃下老化了大约18小时的试验灯的绝缘层中的液晶的存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场致发光显示器,该场致发光显示器包括:限定所显示信息的掩膜;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所述掩膜包括可切换以限定要显示的信息的物理稳定的液晶层,该液晶层安装在背光装置的EL层的前面;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EL层和LC层的电场以及在LC层和EL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约束液晶从LC层迁移至EL层。
阻挡层减少或甚至阻止液晶从液晶层迁移至EL层,减少或甚至消除显示器的淡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这里提供一种制造显示器的方法,包括:形成限定要显示信息的掩膜,该掩膜包括物理稳定的液晶层;形成阻挡层;形成背光装置的EL层,液晶层安装在EL层前面;并形成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EL层和LC层的电场,其中所述阻挡层约束液晶从液晶层至EL层的迁移。
要理解,本文中出现“前面”表示显示器所观看的那一侧。
液晶层处于物理稳定形式而不是其常见的液晶运动形式,例如,液晶可以是密封在聚合物母体中的液晶囊,例如聚合物散布的液晶(PDLC)或聚合物稳定的液晶(PSLC)。
形成背光装置的层可直接印刷在阻挡层上。替代地,EL背光层可形成在与LC层和阻挡层分离(即与之远离)的单元处,然后将其附连于阻挡层的后侧。
阻挡层可配置成限制从LC层迁移至掩膜后面的各层的液晶以使显示器不发生由预定标准下的液晶迁移造成的显著淡化。要理解,术语“显著淡化”在本文中表示裸眼可察觉的显示器对比度变化。
阻挡层可配置成限制液晶从LC层迁移至掩膜后面的各层,从而当将显示器加热至85度长达18个小时时,显示器的发光区和不发光区之间的对比度实质上没有什么变化,并且优选情形是无论怎样都没有变化。
EL材料背光装置可包括在场致发光材料层后面的绝缘层。
阻挡层可包括液晶在其中具有低可溶性的材料。由于LC层中的液晶微粒无法溶解在阻挡层中,因此减小甚至消除了液晶通过阻挡层至EL背光装置的迁移。
阻挡层可包括一种材料,在这种材料中液晶具有比液晶在磷中的可溶性更低的可溶性。具体地说,阻挡层可包括液晶在其中具有足够低的可溶性的材料,因此LC层后面的各层不会由于液晶在预定标准下的迁移而发生显著的淡化,例如,当在设定温度下加热显示器长达设定时间(例如在85℃下加热18小时)时,不会由于液晶迁移而使LC层后面的各层显著淡化。
可溶性可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每溶剂量可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阻挡层可包括一种材料,在其中液晶在室温和大气压下具有基本为零且优选为零的溶解性。
阻挡层可包括亲水层,尤其是亲水聚合物。聚合物可以是,例如,聚乙烯醇的水溶性聚合物、乙烯醇共聚物、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凝胶及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酸树脂及其聚合物以及聚丙烯酸及其衍生聚合物。替代地,聚合物可以是乳液和/或悬浮液中携带的非水溶性聚合物,例如聚亚安酯、聚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及其衍生的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脂类及其衍生的共聚物以及聚甲基丙烯酸及其衍生的共聚物。
在另一实施例中,聚合物可以是疏水性共聚物,例如聚偏二氟乙烯、聚酰胺、聚硅氧烷、聚乙烯酯。
优选地,聚合物是聚乙烯醇(PVA)或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聚乙烯醇共聚物。优选地,乙烯醇或乙烯醇共聚物具有在72%和99%之间的水解度。当聚合物是乙烯乙烯醇聚合物时,水解度可以在75%和99%之间,和/或乙烯含量可小于51%。乙烯含量可以在5%和51%之间。已发现PVA和乙烯醇共聚物适于用作阻挡层,由于液晶在这种材料中具有低的可溶性且这种材料具有按要求发挥作用的要求水平的亲水性。
此外,阻挡层可包括液晶在其中具有低水解性的聚合物以及又一聚合物以提高阻挡层与LC层和/或EL层的粘合性。
当亲水性阻挡层吸水时,其导电性增强(其电阻率下降),因此显示器的电气特性可与没有阻挡层的显示器相似。例如,完全晾干的亲水性聚合物层可具有大约1010Ωcm的电阻率,相反,当从环境中吸水之后,其电阻率可下降至106或甚至105Ωcm。如此,亲水性阻挡层的引入对显示器的电气特性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但阻挡层用来防止液晶的迁移。
液晶层的聚合物母体可以是水基的、无单体可辐射固化的氨基甲酸乙酯寡聚物悬浮液、丙烯酸官能聚氨酯悬浮液和丙烯酸聚氨酯乳液。在最优选的实施例中,聚合物母体是UV固化的聚合物母体,例如UV固化的脂族聚氨酯树脂,例如由DSM Neoresin以商号
Figure BPA00001254404100051
R440、R440、R445、R401和R501提供的。然而,相信母体可包括其它薄膜成形的UV固化聚合物,例如UV固化聚氨酯悬浮液(业内已知为UV-PUD)、丙烯酸悬浮液、硅树脂及其混合物。可由包含非常低水平的共溶剂和优选地无共溶剂的含水溶液或乳液来形成母体树脂。
优选地,聚合物母体基本无PVA。术语“基本无PVA”表示聚合物母体包括小于5%的PVA,优选地小于1%的PVA,最优选地没有PVA。
多种不同的组成材料可用来形成囊的外壳。可用作外壳的一对组成材料的一个例子是多功能异氰酸酯(例如由Bayer销售的Desmodur N3200)以及例如乙二胺的二胺。这种反应可通过例如DABCO的叔胺催化。
要注意,液晶可以是这类材料的主要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包括向列型和胆甾型或手性向列型——通常来说,对于液晶基材料,要求是允许在可透光的场“导通”状态和比“导通”状态透光性较低的基场“断开”状态之间的无偏振高对比度电光切换操作。
优选地,液晶包含染料。在一种配置中,液晶包括高达6%重量的染料,优选为二色性染料。在优选配置中,液晶中的染料水平为3-5%重量。染料附着于液晶分子,并当跨过液晶没有施加电场时,起到发晦涩光的作用,但是当施加电场时,染料分子对齐以允许光透过。随着染料附着于液晶,阻挡层限制液晶和染料两者向液晶层后面的各层的迁移。可将LC掩膜和EL背光装置构造为一个实体。因此,这意味着LC掩膜粘附于EL背光装置或夹在显示器各层之间因而无法相对于背光装置移动。
背光装置从前至后包括:
被称为衬底的电绝缘透明前层,一般由玻璃或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塑料制成。
第一导电薄膜,例如由铟锡氧化物(ITO)的材料制成,它形成背光装置的一个电极——前电极;
场致发光(EL)层(一般是粘合剂母体中的磷微粒);
电绝缘材料层——通常是具有50左右的相对高的介电常数(相对电介率)的陶瓷(在例如本发明的一些场合中,该层最理想地是具有显著光反射,同时其它层较佳地具有低反射率);以及
形成在电绝缘层的后表面上的导电薄膜,该导电薄膜形成构成背光装置的第二电极——后电极——的第二电极导电薄膜。
本发明的显示器可包括设置在衬底整个后表面上的单个(前)电极以及设置在反射性电绝缘层的后表面上的经布图的(后)电极,该(后)电极限定液晶层和场致发光层两者可选择以“导通”或“切断”的面积。然而,可作为代替地对其前电极布图并具有单个“整面”后电极。此外,可对两电极均予以布图——如果显示器将要作为众多极小面积可随意发光以允许通过选择哪些面积发亮而哪些区域保持黑暗而简单地实现所显示图像的任何形状和尺寸的母体装置就需要这样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减小场致发光显示器的淡化的方法,该场致发光显示器包括:限定所显示信息的掩膜;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所述掩膜包括安装在背光装置的EL层的前面的一层物理稳定的液晶;以及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EL层和LC层的电场,该方法包括在LC层和EL层之间提供约束液晶从LC层向EL层迁移的阻挡层。
该方法包括:鉴定一种材料,当这种材料用作阻挡层时,限制液晶从LC层至LC层后面的各层的迁移,以使显示器不发生由液晶迁移造成的显著淡化;并使用所鉴定的材料作为阻挡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确定适于用作场致发光显示器中的阻挡层的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分层结构,该分层结构含安装在试验层前面的物理稳定液晶(LC)层以及在LC层和试验层之间与有可能成为阻挡层的材料的材料层;使该分层结构加热至预定温度达预定长的时间;检查试验层的液晶迁移;并基于是否存在液晶迁移而确定这种材料是否适于用作阻挡层。该分层结构可包括:具有限定所显示信息的掩膜和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的显示器,该掩膜包括安装在背光装置的EL层前面的物理稳定液晶(LC)层;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EL层和LC层的电场;以及一材料层,该材料层具有可能作为在LC层和安装在EL后面的试验层之间的阻挡层的材料。
试验层可以是液晶可溶解于其中的材料并且可以是绝缘体。
如果试验层中的液晶没有任何可见的标志,则这种材料可认为适用于作为阻挡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制造场致发光显示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形成限定要显示的信息的掩膜,该掩膜包括一层物理稳定的液晶;形成阻挡层;形成背光装置的EL层,其中LC层被安装在EL层前面;并形成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中产生跨过EL层和LC层的电场,其中阻挡层由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确定为适于用作阻挡层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这里提供一种场致发光显示器,该场致发光显示器包括:限定所显示信息的掩膜;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所述掩膜包括可切换以限定要显示的信息的物理稳定的液晶层,该液晶层安装在背光装置的EL层的前面;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EL层和LC层的电场;以及在掩模和EL层之间的阻挡层,其中所述阻挡层由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确定为适于用作阻挡层的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仅为示例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器的横截面;
图2示出图1显示器的平面图;以及
图3是示出作为阻挡层的不同材料的适用性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图1所示的本发明显示器的实施例的结构从前至后可以视为:
相对厚的保护性电绝缘透明前层(11、衬底);
在衬底11的后表面上,非常薄的透明导电膜(12)构成显示器的前电极;
通过散布到支承聚合物母体(15)(PDLC层)中而物理性质变得稳定的LC材料(14)的相对薄层(13)覆盖前电极12的后表面;
直接形成在并覆盖液晶层(13)的后表面的相对薄的PVA阻挡层(10),该阻挡层(10)约束液晶从PDLC层(13)向层(16、19、20)直至LC层后侧的迁移;
散布在支承母体(18)中的场致发光/磷材料(17)的相对薄层;
在磷层(16)后表面上的由相对高介电常数材料形成的相对薄的光反射电绝缘层(19)(在附图中,该层表示为磷层(16)的无缝延伸)以及
设置在反射性电绝缘层(19)的后表面上的、形成显示器后电极的导电膜(20)。
前电极和后电极一起限定液晶层和场致发光层的离散面积,能选择这些面积以切换成“导通”或“断开”。如此,LC层界定掩膜,该掩膜限定所要显示的信息和EL层,背光装置以点亮由掩膜限定的面积。
另外,可以保护膜(这里未示出)来覆盖背部电极层。电绝缘层的介电常数可以在50左右。
以GB 0625114.4中描述的方式形成显示器的PDLC层(13),其液晶囊密封在UV固化的聚氨酯母体中。
要理解术语“相对厚”表示在30-300微米范围内的厚度。此外,要理解术语“相对薄”表示50微米或以下的厚度。在优选实施例中,相对厚的层在大约100微米左右而相对薄的层在25微米或以下。
图2是可能出现在显示器上的信息类型的例子。
通过将一层稀释的聚合物溶液涂覆在如GB 0625114.4中描述的那样制备的PDLC样本上,将作为阻挡层的数种材料进行评价。在该层晾干后,在稀释的聚合物溶液层的后侧上印刷EL灯构造。然后通过将显示器放置在保持85℃长达大约18-24小时的烤炉中老化,此时检查液晶/染料迁移的可见标志。具有每种材料的阻挡层的第二显示器在相同的老化过程前后具有电光特征。
图3示出这些试验的结果。如图3所示,从试验的材料得出,根据显示器要求的电光特性,可确定Celvol 205PVA尤其适合用作阻挡层,而具有9∶1混合比的Celvol 205/EAA也适用。
准备使用PVA作为阻挡层而制备的其它试验显示器样本(Mowiol23-88),并在驱动的同时经受在65℃/90%RH受热湿老化测试。可以发现,显示器在此试验之后性能只是略有下降。这是令人吃惊的,由于之前已发现使用例如PVA的亲水性聚合物作为PDLC层的聚合物母体会导致糟糕的环境稳定性。设想如果其它材料,尤其是其它亲水性聚合物,可适用作阻挡层。相信也可通过以前述方式对材料进行试验而确定这些合适材料。阻挡层的材料的适用性将取决于显示器要求的性能。因此,在试验期间,可根据要求的性能而改变对显示器加热达到的温度和对显示器加热的持续时间。确定为适用作阻挡层的材料则可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显示器。
预计合适的材料将会是液晶在其中具有低可溶性的材料。
在一些阻挡层中,引入聚合物以提高阻挡层与IC层和/或EL层的粘合性也使有利的。
要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使用分离电极来驱动背光装置和掩膜。
要理解无需对整个显示器进行印刷以试验作为阻挡层的材料的适用性,然而可通过将一层试验材料印刷在PDLC层和例如液晶在其中可溶的绝缘体的试验层之间,并在得到的分层结构上执行前述加热试验来作出这种判断。如果液晶已通过这层材料迁移至试验层,则认为该材料不适合用作阻挡层。

Claims (27)

1.一种场致发光显示器,包括:
限定所显示信息的掩模;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所述掩模包括可切换以限定要显示的信息的物理稳定的液晶(LC)层,该液晶层安装在所述背光装置的场致发光层的前面;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所述场致发光层和所述液晶层的电场;以及在所述液晶层和所述场致发光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限制液晶从所述液晶层向所述场致发光层迁移,并且所述阻挡层包括亲水性材料。
2.一种制造显示器的方法,包括:形成限定要显示的信息的掩模,所述掩模包括物理稳定的液晶(LC)层;形成阻挡层;形成背光装置的场致发光层,所述液晶层安装在所述场致发光层前面;并形成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所述场致发光层和所述液晶层的电场,其中所述阻挡层限制液晶从所述液晶层向所述场致发光层迁移,并且所述阻挡层包括亲水性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挡层上直接印刷形成所述背光装置的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场致发光背光装置的层作为与所述液晶层和所述阻挡层分离的单元,并随后将所述单元附着于所述阻挡层的后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如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被设置成直接形成在并覆盖所述液晶层的后表面,以限制液晶从所述液晶层向所述液晶层后面的各层迁移,从而当使所述显示器加热至85度超过18小时的时候,在所述显示器的被照亮区域和不被照亮区域之间实质上没有对比度变化。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场致发光背光装置包括在所述场致发光层后面的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包括液晶在其中具有低可溶性的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包括液晶在其中的可溶性低于液晶在磷中的可溶性的材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包括液晶在其中具有足够低的可溶性的材料,从而当使所述显示器加热至85度超过18小时的时候,在所述显示器的被照亮区域和不被照亮区域之间实质上没有对比度变化。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包括液晶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具有基本为零的可溶性的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包括液晶在室温和大气压力下具有零可溶性的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材料是聚合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包括聚乙烯醇(PVA)或聚乙烯醇共聚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共聚物包括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包括低于51%的乙烯。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和聚乙烯醇共聚物具有在72%和99%之间的水解度。
17.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12-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层包括其它聚合物以提高所述阻挡层对所述液晶层和/或所述场致发光层的附着度。
18.如权利要求1和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的聚合物母体是水基的、无单体可辐射固化的氨基甲酸乙酯寡聚物悬浮液、丙烯酸官能聚氨酯悬浮液和丙烯酸聚氨酯乳液中的任何一种。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母体是UV可固化聚合物母体。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母体是UV可固化脂族聚氨酯树脂。
21.如权利要求1和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场致发光显示器或权利要求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母体包括小于5%的PVA。
22.一种减小场致发光显示器的淡化的方法,所述淡化是指裸眼可察觉的显示器对比度变化,所述场致发光显示器包括:限定所要显示的信息的掩模;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所述掩模包括安装在所述背光装置的所述场致发光层的前面的物理稳定的液晶(LC)层;以及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所述场致发光层和所述液晶层的电场,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液晶层和所述场致发光层之间提供限制液晶从所述液晶层向所述场致发光层迁移的阻挡层,并且所述阻挡层包括亲水性材料。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识别材料,当这种材料用作阻挡层以直接形成在并覆盖所述液晶层的后表面时限制液晶从所述液晶层向所述液晶层后面的各层迁移,以使所述显示器不发生由液晶迁移造成的显著淡化;并使用所识别出的材料作为所述阻挡层。
24.一种确定适于用作场致发光显示器中的阻挡层的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分层结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安装在试验层前面的物理稳定的液晶(LC)层以及在所述液晶层和所述试验层之间有可能成为所述阻挡层的材料层;使所述分层结构加热至预定温度达预定的时间长度;检查所述试验层的液晶迁移;以及基于不存在液晶迁移而确定这种材料适于用作阻挡层,该阻挡层用于限制液晶从所述液晶层向所述试验层的迁移,其中所述阻挡层包括亲水性材料。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结构包括:具有限定所要显示的信息的掩模和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的显示器,所述掩模包括安装在所述背光装置的场致发光层前面的物理稳定的液晶(LC)层;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所述场致发光层和所述液晶层两者的电场;以及在所述液晶层和安装在所述场致发光层后面的试验层之间的、有可能成为所述阻挡层的材料的材料层。
26.一种制造场致发光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限定要显示的信息的掩模,所述掩模包括物理稳定的液晶(LC)层;形成阻挡层;形成背光装置的场致发光层,其中所述液晶层被安装在所述场致发光层前面;并形成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中产生跨过所述场致发光层和所述液晶层两者的电场,其中所述阻挡层由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识别为适于用作阻挡层的亲水性材料制成。
27.一种场致发光显示器,所述场致发光显示器包括:限定所要显示的信息的掩模;场致发光(EL)背光装置,所述掩模包括可切换以限定要显示的信息的物理稳定的液晶(LC)层,所述液晶层安装在所述背光装置的
场致发光层的前面;至少一对电极,所述电极配置成在使用时产生跨过所述场致发光层和所述液晶层两者的电场;以及在所述掩模与所述场致发光层之间的阻挡层,其中所述阻挡层由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识别为适于用作阻挡层的亲水性材料制成。
CN2009801168609A 2008-03-29 2009-03-27 场致发光显示器 Active CN1020373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0805751.5A GB0805751D0 (en) 2008-03-29 2008-03-29 Electoluminescent displays
GB0805751.5 2008-03-29
PCT/GB2009/000835 WO2009122153A2 (en) 2008-03-29 2009-03-27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7398A CN102037398A (zh) 2011-04-27
CN102037398B true CN102037398B (zh) 2013-08-28

Family

ID=39386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68609A Active CN102037398B (zh) 2008-03-29 2009-03-27 场致发光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04975B2 (zh)
EP (1) EP2279449B1 (zh)
KR (1) KR20110000746A (zh)
CN (1) CN102037398B (zh)
GB (1) GB0805751D0 (zh)
WO (1) WO200912215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625114D0 (en) * 2006-12-16 2007-01-24 Pelikon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WO2013142319A1 (en) * 2012-03-21 2013-09-26 Mflex Uk Limited Transflective display with color shift reduction
US11175544B2 (en) 2017-03-07 2021-11-16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Stretchable electrooptical and mechanooptical devices comprising a liquid crystal cell disposed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ionic conducting gel layer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1234A (en) * 1990-10-29 1992-06-09 Honeywell Incorporated Dichro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gral electroluminescent backlighting
WO2002031589A1 (en) * 2000-10-12 2002-04-18 Durel Corporation El lamp with heater electrode
CN1403856A (zh) * 2001-09-06 2003-03-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和驱动方法
WO2003083523A2 (en) * 2002-03-27 2003-10-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Switchable electro-optical laminates
EP1380879A1 (en) * 2002-07-11 2004-01-14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Display unit
EP1731949A1 (en) * 2004-03-31 2006-12-13 NEC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1002136A (zh) * 2004-06-11 2007-07-18 佩利康有限公司 场致发光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5686A (ja) * 1989-08-17 1991-03-29 Alps Electric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H08104874A (ja) * 1994-10-06 1996-04-23 Fujitsu Ltd 液晶材料、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530459A (ja) * 2000-04-05 2003-10-14 カリフォルニア 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 オブ テクノロジー 液晶の配向状態および安定性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ポリマー
US20020113753A1 (en) * 2000-12-18 2002-08-22 Alan Sullivan 3D display devices with transient light scattering shutters
US6627273B2 (en) * 2001-03-13 2003-09-30 Cryovac, Inc. Lidstock laminate
FR2827397B1 (fr) * 2001-07-12 2003-09-19 Saint Gobain Dispositif electrocommandable a proprietes optiques variables ou systeme holographique, thermotrope ou a particules en suspension
US7248235B2 (en) * 2001-09-14 2007-07-2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JP4285935B2 (ja) * 2002-03-06 2009-06-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晶ゲル組成物とそれを用いた表示媒体及び表示装置並びに表示体
US20050129875A1 (en) * 2003-12-15 2005-06-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Aligned liquid crystal layer containing onium salts and process for increasing the tilt
EP1693698A1 (en) * 2005-02-16 2006-08-23 SONY DEUTSCHLAND GmbH A method for forming a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 cell, a cell formed by such method and uses of such cell
GB0625114D0 (en) * 2006-12-16 2007-01-24 Pelikon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JP2008249896A (ja) * 2007-03-29 2008-10-16 Fujifilm Corp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1234A (en) * 1990-10-29 1992-06-09 Honeywell Incorporated Dichro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gral electroluminescent backlighting
WO2002031589A1 (en) * 2000-10-12 2002-04-18 Durel Corporation El lamp with heater electrode
CN1403856A (zh) * 2001-09-06 2003-03-19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和驱动方法
WO2003083523A2 (en) * 2002-03-27 2003-10-09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Switchable electro-optical laminates
EP1380879A1 (en) * 2002-07-11 2004-01-14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Display unit
EP1731949A1 (en) * 2004-03-31 2006-12-13 NEC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1002136A (zh) * 2004-06-11 2007-07-18 佩利康有限公司 场致发光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0805751D0 (en) 2008-04-30
EP2279449B1 (en) 2017-11-08
US20110234084A1 (en) 2011-09-29
EP2279449A2 (en) 2011-02-02
US8704975B2 (en) 2014-04-22
WO2009122153A2 (en) 2009-10-08
KR20110000746A (ko) 2011-01-05
WO2009122153A3 (en) 2010-02-18
CN102037398A (zh) 2011-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1857B (zh) 電泳介質
CN106816100B (zh) 柔性基板的制造方法和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4583853B (zh) 用于生产电光显示器的工艺
CN102751312B (zh) 一种oled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854575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CN102187747A (zh) 聚合物导电供体和转移方法
CN102402093A (zh) 电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50084952A (ko) 전환가능한 투명 디스플레이
JP5018046B2 (ja) 粒子分散層を含む積層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光変調素子
US11402719B2 (en) Retroreflective electro-optic displays
CN102305981A (zh) 场致发光显示器
JP2009272285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
CN102037398B (zh) 场致发光显示器
CN106992139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1681579B (zh) 显示装置
NL2016789B1 (en) Improved electrophoretic device
US20090273737A1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s
US20240027836A1 (en) Light control sheet, light control device,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ight control sheet
US20230194914A1 (en) Multi-layer device comprising a repair layer having conductive a hydrogel film or beads
CN101726904B (zh) 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JP2023086844A (ja) 識別マーカを備えている電気光学デバイス
US20220252954A1 (en) Applications of electro-optic displays
JP7383825B2 (ja) 電気光学デバイスのための輸送可能光透過性電極フィルム
US11740530B2 (en) Electro-optic media including oppositely charged particles and variable transmission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2112908A (zh) 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