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3831B - 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3831B
CN102033831B CN201010290394.0A CN201010290394A CN102033831B CN 102033831 B CN102033831 B CN 102033831B CN 201010290394 A CN201010290394 A CN 201010290394A CN 102033831 B CN102033831 B CN 1020338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power
power consumption
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03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3831A (zh
Inventor
牛上伸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33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3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8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266Arrangements to supply power to external peripherals either directly from the computer or under computer control, e.g. supply of power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port, computer controlled power-stri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被配置成可拆卸地与供电装置连接,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过第一输电线被供给电力;第二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被配置成可拆卸地与数据存储装置连接,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过第二输电线供电;数据传送处理单元,数据传送处理单元被配置成进行供电装置和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电力消耗测量单元,电力消耗测量单元被配置成测量通过第一输电线从供电装置供给的电力;和输电能力监视单元,输电能力监视单元被配置成按照电力消耗测量单元测得的电力消耗,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

Description

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访问控制设备控制对可拆卸地与之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
背景技术
控制对可拆卸地与之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的访问控制设备通常向数据存储装置供电,以驱动数据存储装置。于是,访问控制设备的电力消耗随数据存储装置的工作而变化。
这里,访问控制设备的例子包括总线供电式访问控制设备,和自供电式访问控制设备(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86359)。总线供电式访问控制设备利用通过诸如USB和IEEE 1394之类信号电缆与之连接的总线供电装置的供电电流进行工作。自供电式访问控制设备利用诸如AC适配器和辅助电池之类的自备电源进行工作。
仅仅通过连接信号电缆和总线供电装置,设计成在总线供电规范的容许范围内使用的总线供电式访问控制设备就能够工作。于是,总线供电式访问控制设备能够在户外或者难以确保电力的场所中使用,从而与使用AC适配器、辅助电池等的自供电式访问控制设备相比,提供使用场所的更高自由度。
发明内容
不过,在总线供电式访问控制设备的电力消耗和与访问控制设备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的电力消耗的相加值超过总线供电装置的最大供电能力的情况下,会出现下述问题。即,这种情况下,访问控制设备的工作电力不足,导致工作异常,或者保存在数据存储装置中的数据的破损。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存在增加诸如电池之类辅助电源的方法,和把总线供电切换成自供电的方法。不过,这些方法未实现空间节约和简单的配线,限制了安装空间和使用地点的自由度,而这正是总线供电式设备的优点。
的确存在取决于总线供电装置的安装状态,可以供给比规定值更大的电流值的情况。不过,访问控制设备不掌握最大总线供电能力,以致即使在其中访问控制设备在规定值以上的电力消耗下正常工作的环境中,访问控制设备也一直未使用规定值以上的电力。
此外,访问控制设备难以掌握其电力消耗,因为可拆卸地与之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的电力消耗随存储容量、可达到的速度等而变化。从而,在电力消耗超过总线供电极限的情况下,出现不被总线供电装置认识的访问控制设备的缺点,或者数据存储装置的数据被破坏。
理想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访问控制设备能够在可从供电装置供给的电力范围内,安全地进行供电装置和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被配置成可拆卸地与供电装置连接,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过第一输电线被供给电力;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被配置成可拆卸地与数据存储装置连接,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进行数据传输,和通过第二输电线供电;数据传送处理单元,所述数据传送处理单元被配置成进行供电装置和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电力消耗测量单元,所述电力消耗测量单元被配置成测量通过第一输电线从供电装置供给的电力;和输电能力监视单元,所述输电能力监视单元被配置成按照电力消耗测量单元测得的电力消耗,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在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中,数据传送处理单元包括测试数据通信单元,所述测试数据通信单元按照不向数据存储装置供电的方式,在多阶段地改变电力负荷的时候,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向供电装置传送测试数据。此外,在访问控制设备中,输电能力监视单元包括保存取决于电力消耗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测试数据通信单元在最高电力负荷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最大输电电力的存储单元,并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以致数据传送处理单元开始供电装置和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并在电力消耗测量单元测得的电力消耗超过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最大输电电力的时间内,暂时停止对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数据传送处理单元的工作被控制,以开始供电装置和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并在电力消耗测量单元测得的电力消耗超过保存在存储单元中的最大输电电力的时间内,暂时停止对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从而,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最大输电电力控制对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因此,访问控制设备能够在可从供电装置供给的电力范围内稳定工作,从而安全地进行供电装置和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
附图说明
图1图解说明其中构造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的数据传送系统的整体结构;
图2是解释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进行的具体数据传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解释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进行的具体数据传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4A-4D是解释数据传送处理的操作例子的时间图;
图5A和5B是解释在正常完成主机装置和可拆卸介质之间的数据传送的情况下,借助其校正输电能力的校正处理的时间图;
图6A和6B是解释在未正常完成主机装置和可拆卸介质之间的数据传送的情况下,借助其校正输电能力的校正处理的时间图;
图7A-7D是解释数据传送处理的现有技术例子的时间图;
图8是解释其中在防止电力负荷超过最大输电能力的时候,以尽可能高的速度实现数据传送的处理的示图;以及
图9A和9B是解释其中在防止电力负荷超过最大输电能力的时候,以尽可能高的速度实现数据传送的处理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应明白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说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产生各种修改和变更。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是控制对可拆卸地与所述设备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的设备。例如,这种访问控制设备被应用为图1中所示的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并被构造成在进行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的数据传送系统100中使用。按照下述顺序进行说明。
1.整体结构
2.数据传送处理
3.操作例子
<1.整体结构>
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对应于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可拆卸地与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连接。
主机装置2是通过能够供给总线电力的通信接口电缆2a,比如USB和IEEE1394,可拆卸地与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连接的供电装置。主机装置2通过通信接口电缆2a向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供给总线电力,以便使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工作。此外,主机装置2通过通信接口电缆2a相对于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传送和接收数据。
可拆卸介质3是诸如可拆卸硬盘驱动器、微驱动器或存储卡之类的可拆卸数据存储装置。可拆卸介质3通过能够供电的通信接口3a与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连接。可拆卸介质3通过从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接收供电而工作。此外,可拆卸介质3的存储区被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访问,从而可拆卸介质3通过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相对于主机装置2传送和接收数据。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数据传送系统100中,下面集中说明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的具体结构和工作。
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包括与主机装置2连接的主机装置连接单元11,和与可拆卸介质3连接的可拆卸介质连接单元12。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还包括进行数据传送的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测量电力消耗的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和响应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的测量结果,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的工作的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
主机装置连接单元11通过通信接口电缆2a可拆卸地与主机装置2连接。具体地说,主机装置连接单元11通过设置在通信接口电缆2a中的数据传输线21相对于主机装置2传送和接收数据。此外,通过设置在通信接口电缆2a中的输电线22,和后面说明的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从主机装置2向主机装置连接单元11供给总线电力。
可拆卸介质连接单元12通过通信接口3a可拆卸地与可拆卸介质3连接。具体地说,可拆卸介质连接单元12包括通信接口单元121和介质电力控制单元122。通信接口单元121通过设置在通信接口3a中的数据传输线31相对于可拆卸介质3传送和接收数据。介质电力控制单元122按照来自后面说明的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的控制命令,通过设置在通信接口3a中的输电线32向可拆卸介质3供给总线电力。
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进行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具体地说,当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通过主机装置连接单元11从主机装置2收到关于可拆卸介质3的数据写入命令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进行把从主机装置连接单元11传来的数据传送给可拆卸介质3的处理。当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通过主机装置连接单元11从主机装置2收到关于可拆卸介质3的数据读取命令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进行把从可拆卸介质3读出的数据传送给主机装置2的处理。
此外,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包括按照来自后面说明的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的控制命令,进行与主机装置2的测试通信的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利用虚拟数据作为测试数据与主机装置2进行通信,同时按照不向可拆卸介质3提供任何电力的方式多阶段地改变电力负荷,如后详细所述。
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与设置在通信接口电缆2a中的输电线22连接,并把从主机装置2供给的电力提供给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的每个单元。这里,从主机装置2供给的电力按照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和可拆卸介质3的工作状态而变化,以致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测量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消耗的电力和可拆卸介质3消耗的电力的相加值。随后,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向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通知由此测得的消耗电力。
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具有下述结构,以便按照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测得的电力消耗,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的工作。即,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包括输电能力寄存器151和比较单元152。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保存在电力负荷最高的状态下,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最大输电电力。比较单元152比较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测得的电力消耗和最大输电电力。
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开始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并根据比较单元152的比较结果,在电力消耗超过最大输电电力的时期内暂时停止对可拆卸介质3的访问。
具有上述结构的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根据通过测试通信处理获得的最大输电电力,控制对可拆卸介质3的访问。借助这样的处理,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在能够从主机装置2供给的电力范围内稳定工作,并且能够安全地进行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
<2.数据传送处理>
下面参考图2,说明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进行的具体数据传送处理。这里,假定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借助从设置在通信接口电缆2a中的输电线22供给的电力工作。此外,假定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处于不向通过通信接口3a与之连接的可拆卸介质3提供任何电力的状态。
在步骤S11,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把从主机装置2供给的电力设置为可通过数据传输线21传递的规定值,从而建立主机装置2和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之间的连接。这里,可传递的规定值是表示为了保持遵循预定通信规范的通信而最低限度许可的总线电力的值。随后,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进行与主机装置2的测试通信。
在步骤S12,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利用虚拟数据进行与主机装置2的测试通信。
在步骤S13,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确定在与主机装置2的虚拟数据的数据通信中是否发生错误。当未发生通信错误时,过程进入步骤S14。当发生通信错误时,过程进入步骤S15。
在步骤S14,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把主机装置2的输电能力电力增大10%,并把增大后的电力值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作为表示最大输电电力的信息。具体地说,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用在与主机装置2的测试通信中使用的测试数据增大通信负荷,以便增大来自主机装置2的输电能力值。随后,过程返回步骤S12。
在步骤S15,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确定主机装置2的当前输电能力值是否小于在步骤S11中设置的规定值。这里,当输电能力值小于规定值时,过程进入步骤S16。当输电能力值不小于规定值时,过程进入步骤S17。
在步骤S16,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停止与主机装置2的通信,结束处理过程。
在步骤S17,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向可拆卸介质3供电,以便驱动可拆卸介质3,并开始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随后,过程进入步骤S18。
在步骤S18,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确定在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中是否发生通信错误。当未发生通信错误时,过程返回步骤S12。当发生通信错误时,过程进入步骤S19。
在步骤S19,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暂停数据传送处理。此外,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把主机装置2的输电能力电力降低10%,把降低后的电力值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作为表示最大输电电力的信息。此外,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暂停数据传送,并进行测试通信处理。随后,过程进入步骤S20。
在步骤S20,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利用虚拟数据,进行与主机装置2的测试通信。随后,过程进入步骤S21。
在步骤S21,测试通信处理单元131确定在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通信中是否发生通信错误。当发生通信错误时,过程返回步骤S19。当未发生通信错误时,过程返回步骤S15。
下面参考图3,具体说明按照步骤S17的处理。
在步骤S31,可拆卸介质连接单元12反复确定可拆卸介质3是否被连接,直到确认连接为止。之后,过程进入步骤S32。
在步骤S32,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请求可拆卸介质3进行与从主机装置2接收的访问请求对应的数据传送。随后,过程进入步骤S33。
在步骤S33,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确定是否完成数量与从主机装置2传来的请求数据的数目对应的数据传送。当完成数据传送时,结束传送处理。当未完成数据传送时,过程进入步骤S34。
在步骤S34,可拆卸介质连接单元12确定可拆卸介质3是否被连接。当连接被确认时,过程进入步骤S35。当连接未被确认时,结束传送处理。
在步骤S35,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进行一个分组的数据传送,所述一个分组是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最小传输数据单元。之后,过程进入步骤S36。
在步骤S36,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借助其比较单元152,比较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测量的电力消耗和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的最大输电电力。随后,当电力消耗未超过最大输电能力时,过程返回步骤S33。当电力消耗超过最大输电能力时,过程进入步骤S37。
在步骤S37,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暂时停止数据传送处理,以便降低电力负荷。之后,过程进入步骤S38。
在步骤S38,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借助其比较单元152,比较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测量的电力消耗和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的最大输电电力。之后,重复该步骤,直到电力消耗降到最大输电能力之下为止,随后当电力消耗未超过最大输电能力时,过程进入步骤S39。
在步骤S39,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重新开始数据传送处理。随后,过程返回步骤S33。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的工作,以便在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测得的电力消耗超过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的最大输电电力的时期内,暂时停止对可拆卸介质3的访问。从而,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根据最大输电电力,控制对可拆卸介质3的访问,以致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能够在主机装置2可供给的电力范围内稳定工作,从而安全地进行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
<3.操作例子>
作为上述数据传送处理的一个操作例子,参考图4A-4D,说明就确认按照USB规范连接的装置的连接状态的命令而论的状态被用作虚拟数据的这种测试通信处理。这里,图4A是表示从通信接口电缆2a中的输电线22供给的电力的时间图。图4B是表示通信接口电缆2a的数据传输线21的通信状态的时间图。图4C是表示从通信接口3a的输电线32供给的电力的时间图。图4D是表示通信接口3a的数据传输线31的通信状态的时间图。
首先,从图4A中的时间t0到时间t1,在作为从主机装置2供给的电力的规定值的2.5W电力负荷的条件下,按照步骤S11-S13进行虚拟数据通信,以便确认相当于2.5W的输电能力工作是正常的。
随后,从图4A中的时间t1到时间t2,在相当于2.75W(它是2.5W的110%)的电力负荷的条件下,按照步骤S12-S14进行虚拟数据通信,以便确认正常工作。
随后,从图4A中的时间t2到时间t3,在相当于3.00W(它是2.5W的120%)的电力负荷的条件下,按照步骤S12-S14进行虚拟数据通信,以便确认正常工作。
随后,从图4A中的时间t3到时间t4,在相当于3.25W(它是2.5W的130%)的电力负荷的条件下,按照步骤S12-S14进行虚拟数据通信,以便确认正常工作。
这里,在利用虚拟数据的测试通信在图4A中的时间t4被异常结束的情况下,主机装置2的输电能力不满足相当于3.25W的输电能力。因此,输电能力值的上限被确定为3.00W,并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例如,在测试通信在相当于2.5W(规定值)的输电能力被异常终止的情况下,按照步骤S16,确定主机装置2的输电能力不满足规定值,或者具有较小的供电能力余量。
下面,参考图5A-6B,说明在开始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之后的具体处理。这里,图5A和6A是表示从通信接口电缆2a中的输电线22供给的电力的时间图。图5B和6B是表示通信接口电缆2a的数据传输线21的通信状态的时间图。
参考图5A和5B,说明在正常完成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的情况下,校正输电能力的校正处理。
由于最大输电能力随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的工作环境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进行这样的校正处理。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借助这样的校正处理,在不存在数据传送请求的时间内,或者在数据传送之后发生错误的时候,重新检测输电能力的上限。从而,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能够响应工作状态,准确地更新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的最大输电能力。
假定从图5A中的时间t20到时间t21进行按照步骤S17的处理,并且在相当于3.0W的输电能力下正常完成数据传送。
从图5A中的时间t22到时间t23,在相当于3.25W(它是2.5W的130%)的电力负荷下,按照步骤S12-S14进行虚拟数据通信,以便确认正常工作。这里,在假定数据传送被正常完成的条件下,说明下述工作。
从图5A中的时间t24到时间t25,在相当于3.50W(它是2.5W的140%)的电力负荷下,按照步骤S12-S14进行虚拟数据通信,以便确认正常工作。这里,当利用虚拟数据的测试通信被异常终止时,主机装置2的输电能力不满足相当于3.50W的输电能力。于是,输电能力值的上限被确定为3.25W,并被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
从图5A中的时间t26到时间t27,以相当于能够正常完成传送处理的3.25W的电力负荷,按照步骤S17进行数据传送。
下面参考图6A和6B,说明在未正常完成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的情况下,校正输电能力的校正处理。
假定从图6A中的时间t30到时间t31进行按照步骤S17的处理,并且在相当于3.25W的电力负荷下未正常完成数据传送。
从图6A中的时间t32到时间t33,在相当于3.0W(它是2.5W的120%)的电力负荷下,按照步骤S19-S21进行虚拟数据通信,以致确认正常工作。
从图6A中的时间t34到时间t35,以相当于能够正常完成传送处理的3.0W的电力负荷,按照步骤S17进行数据传送。
根据上述处理,显然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能够关于很可能因电力不足而被异常终止的对可拆卸介质3的数据通信请求实现出错响应。
相反,参考图7A-7D,说明现有技术的数据传送处理。这里,图7A是表示从主机装置供给的电力的时间图。图7B是表示主机装置和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的时间图。图7C是表示提供给可拆卸介质的电力的时间图。图7D是表示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和可拆卸介质之间的通信状态的时间图。
在现有技术的数据传送处理中,假定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在图7A的时间t10,接收从主机装置供给的电力,随后在时间t11开始对可拆卸介质的供电。之后,在现有技术的数据传送处理中,在时间t12开始利用真实数据的数据传送。不过,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不掌握主机装置的输电能力。于是,当在最高数据传送速度下增大电力负荷时,电力不足引起故障,从而导致数据破坏。
根据与现有技术例子的比较,显然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能够避免因故障导致的数据破坏。
此外,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按照步骤S33-S39进行传送处理,从而控制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速度,从而在防止电力消耗超过最大输电电力的同时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
图8-9B图解说明其中在防止电力消耗超过相当于被设置为最大输电能力的3.25W的电力负荷的时候,以尽可能高的速度实现数据传送的处理的操作例子。
首先,假定在图8和9A中所示的时间t40,按照步骤S32从主机装置2发出关于可拆卸介质3的64KB的传送命令。随后,从图8和9A中所示的时间t41到时间tn,按照步骤S35-S39,在其中512字节被设置为1个分组的每个数据传送中,比较电力消耗和3.25W的最大输电能力。
此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在按照来自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的控制命令进行数据传送的暂时停止和重启的时候,进行其中电力消耗不超过3.25W的输电能力的数据通信。
例如,在传送1个分组之后,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立即利用其比较单元152,比较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测得的电力消耗和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的最大输电能力3.25W。
当在比较结果中,电力消耗小于3.25W时,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传送新的分组数据,而不暂时停止传送,随后利用上面提及的比较单元152进行比较处理。
另一方面,当功率消耗超过3.25W时,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暂时停止分组数据传送,以降低电力负荷,从而降低整个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的电力消耗。之后,当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确认在暂时停止期间,电力消耗为3.00W或者更小(它比3.25W低一级)时,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控制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重新启动新的分组数据的传送处理。之后,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立即继续进行类似的比较处理。
在图9A中,电力消耗大约持续1μ秒的时间超过最大输电能力。不过,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通常包括诸如电容器之类的充电电路,以致即使在临时供电不足的情况下,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也能够使其工作保持稳定,并且能够转变成临时停止的工作。
通过重复上述工作,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能够按照输电能力寄存器151的上限,进行数据传送。
这里,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预先使电力消耗和能够持续传送的分组数之间的关系参数化,并把参数保存在其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因此,输电能力监视单元15能够定期生成暂停时段,从而控制数据传送中的电力消耗。
此外,尽管在上述处理中,当电力消耗将要超过3.25W时传送处理被暂时停止,不过如下所述,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可在三个独立范围控制其工作。
例如,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设置小于3.00W的“第一范围”,从3.00W到小于3.25W的“第二范围”,和3.25W以上的“第三范围”。随后,就第一范围来说,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借助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以较大的传送大小单元进行数据传送。就第二范围来说,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借助数据传送处理单元13以细分的传送大小进行数据传送,以便降低平均电力消耗。此外,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在非传送周期中进行节电工作。就第三范围来说,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暂停数据传送,之后进行在主机装置2一侧的总线供电中断工作,以便通过数据传输线21对主机装置2进行出错通知。
如上所述,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控制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速度,以致防止电力消耗测量单元14测得的电力消耗超过保存在输电能力寄存器151中的最大输电电力。从而,可拆卸介质控制设备1控制主机装置2和可拆卸介质3之间的数据传送速度,从而能够在防止电力消耗超过最大输电电力的时候,高速进行数据传送。
本申请包含与在2009年9月2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09-222844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该申请的整个内容在此引为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产生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更,只要它们在附加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被配置成可拆卸地与主机装置连接,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第一输电线被供给电力;
第二连接单元,被配置成可拆卸地与所述数据存储装置连接,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进行数据传输,并通过第二输电线供电;
数据传送处理单元,被配置成进行所述主机装置和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
电力消耗测量单元,被配置成测量通过所述笫一输电线从所述主机装置供给的电力;以及
输电能力监视单元,被配置成按照由所述电力消耗测量单元测得的电力消耗来控制所述数据传送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数据传送处理单元包括测试数据通信单元,所述测试数据通信单元按照不向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供电的方式,多阶段地改变电力负荷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向所述主机装置传送测试数据,以及
所述输电能力监视单元包括响应所述电力消耗测量单元的测量结果而保存所述测试数据通信单元在最高电力负荷下能够进行数据传输的最大输电电力的存储单元,并控制所述数据传送处理单元,以使所述数据传送处理单元开始所述主机装置和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并在所述电力消耗测量单元测得的电力消耗超过保存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最大输电电力的时段内,暂时停止对所述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其中所述输电能力监视单元允许所述数据传送处理单元控制所述主机装置和所述数据存储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送速度,以使防止由所述电力消耗测量单元测得的电力消耗超过保存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最大输电电力。
CN201010290394.0A 2009-09-28 2010-09-20 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3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2844 2009-09-28
JP2009222844A JP2011070547A (ja) 2009-09-28 2009-09-28 データ記憶装置のアクセス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831A CN102033831A (zh) 2011-04-27
CN102033831B true CN102033831B (zh) 2014-03-19

Family

ID=43781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039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3831B (zh) 2009-09-28 2010-09-20 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23809B2 (zh)
JP (1) JP2011070547A (zh)
CN (1) CN1020338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19543B2 (en) * 2012-07-11 2015-12-2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onitoring optical decay in fiber connectivity systems
CN104572511A (zh) * 2013-10-14 2015-04-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混合架构的存储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CN104598339B (zh) * 2013-10-30 2017-09-29 北京航天斯达新技术装备公司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测量系统供配电等效器
CN108780336B (zh) * 2016-03-25 2022-04-0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经由数据和功率连接的数据传输
CN108804290B (zh) * 2018-06-13 2022-03-18 姜锋 一种用于移动存储设备信息传输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9347B1 (en) * 2002-09-27 2006-06-27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speed of a USB device based on available power
CN1823319A (zh) * 2003-08-28 2006-08-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主机装置、设备以及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021822A (zh) * 2007-03-13 2007-08-22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外围设备和其模式侦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4873B2 (ja) * 1997-12-17 2008-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US6715071B2 (en) * 1998-06-26 2004-03-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having devices connected via communication lines
JP2001075682A (ja) * 1999-09-01 2001-03-23 Canon Inc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KR100371181B1 (ko) * 2000-11-28 2003-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기기의 절전방법
JP3742367B2 (ja) 2002-08-23 2006-02-01 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Usbデバイス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310697B2 (en) * 2004-11-01 2007-12-1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USB power source
US7698490B2 (en) * 2005-12-21 2010-04-13 Nvidia Corporation Passive USB power configuration switch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9347B1 (en) * 2002-09-27 2006-06-27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apting speed of a USB device based on available power
CN1823319A (zh) * 2003-08-28 2006-08-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主机装置、设备以及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021822A (zh) * 2007-03-13 2007-08-22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Usb外围设备和其模式侦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831A (zh) 2011-04-27
US20110078471A1 (en) 2011-03-31
US8423809B2 (en) 2013-04-16
JP2011070547A (ja) 201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3831B (zh) 数据存储装置的访问控制设备
US7346790B1 (en) Remote power cycling of peripheral data storage system
US6662301B1 (en)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 its control method, image pickup device, storage medium, computer system, and computer
CN101566870B (zh)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10614017B1 (en) USB extension device with dual power supply, and dual power supply method
KR20120096864A (ko) 모바일 디바이스의 무선 충전
EP0680632A1 (en)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mputer device interconnection bus
EP2717533A1 (en) Method, network card and hard disk card for accessing to shut-down hard disk
CN112565483A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地址分配、掉线重连的方法
CN101071329A (zh) 多核处理器的电源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11324503B (zh) 机框管理装置、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20087278A1 (en) Method of calculating capacity of intelligent battery, intelligent batter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09800A (zh) 光收发模块、光传输装置以及光传输方法
CN101561790B (zh) 一种主控机与从机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210983218U (zh) 一种pcie板卡供电盘柜装置
KR20140002254A (ko) 피엘씨 통신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CN110688263A (zh) 基于fpga的硬盘自动切换装置及应用方法
CN111506332B (zh) 可被远程控制的数据储存装置及远程控制系统
CN105446912A (zh) 一种cpu通过hsic总线接口控制wifi模块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69439A (zh) 数据传输系统
CN104460923A (zh) 一种智能电池管理方法及上位机、便携式移动设备
JP2007316782A (ja) 電源連動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ホストコンピュータ、ストレージ装置、ホストコンピュータの電源連動制御方法、ストレージ装置の電源連動制御方法。
CN114899932B (zh) 一种嵌入式控制设备用主备用电源系统及切换方法
TWI759714B (zh) 可被遠端控制的資料儲存裝置及遠端控制系統
CN104102457B (zh) 一种多路数据高速转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