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3731A - 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3731A
CN102033731A CN2010102156124A CN201010215612A CN102033731A CN 102033731 A CN102033731 A CN 102033731A CN 2010102156124 A CN2010102156124 A CN 2010102156124A CN 201010215612 A CN201010215612 A CN 201010215612A CN 102033731 A CN102033731 A CN 102033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frequency
mentioned
voice
frequency apparatus
speech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156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3731B (zh
Inventor
久保木浩
薄叶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3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3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3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2Interface to dedicated audio devices, e.g. audio drivers, interface to CODEC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在与期待高音质而外设的外部音频设备之间进行的语音数据的收发中,经过OS也能抑制语音信号的处理延迟。本发明涉及在搭载了通用OS的计算机上安装语音通信程序的语音通信装置。外部音频设备具有扬声器及麦克风,发音输出远端通话者的语音并捕捉近端通话者的语音。发挥语音通信程序的一个功能设有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在外设有外部音频设备时,该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使与相对置的语音通信装置收发的语音数据,不经过通用OS中语音数据的处理路径,而是只通过通用OS与外部音频设备收发语音数据。

Description

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例如涉及可应用于在将市场上出售的个人计算机用作电话终端(软件电话,soft phone)时的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个人计算机上搭载软件电话用应用程序,将个人计算机作为电话终端使用。例如,在安装外部装置的个人计算机的连接器(例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的连接器)上,连接具有头戴或手持等麦克风及扬声器的语音输入输出装置,操作人员利用该外部语音输入输出装置进行通话。另外例如,将处理音响信号的音响装置用作上述外部语音输入输出装置从而享受高音质的语音通信。
以往,个人计算机与上述外部语音输入输出装置之间的语音信号的收发是通过如下的2个要点进行的,即,使用安装于个人计算机上OS(操作系统)的标准音频接口进行语音的输入输出。
(1)市场上出售的个人计算机多半搭载有内装声音设备(模拟输入输出),由于预安装了与OS对应的驱动器因此多数用户使用该驱动器。并且,重视音质的一部分用户还另行使用USB头戴送受话器等外部语音输入输出装置(外部设备),然而由于是直接利用了驱动器、包含PnP(即插即用)动作的OS的标准组件,其结果经由与内装设备相同的语音路径进行了语音的输入输出。
(2)为了音量调整、用于生成声频的文件的再生、实现混频功能等以及与其他应用程序共存,而利用OS所备有的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设计接口)来实现。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适配器装置,其介于电话网和个人计算机之间,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来减轻在连接有头戴送受话器等的个人计算机中的处理,从而可抑制处理延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36756号公报
但是,使用OS标准安装的语音输入输出接口、驱动器时,由于以与音乐再生等其他应用程序的共存作为前提,因而虽然通用性高,但另一方面要经由很多有可能成为过多的辅助操作的软件处理等,其结果成为发生延迟的原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出有考虑了一部分延迟的接口(例如ASIO(Audio Streaming Input Output,音频流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但其专用于音乐再生及演奏而没有考虑到双向实时通信。
并且,越是新的OS,由过多的辅助操作引起的延迟趋势越强,尽管包含CPU的硬件性能大幅度提高,但存在比以往大幅度地增大延迟的情况。
所发生的延迟本身有多种,同时起动的应用程序在起动时依赖于后台处理在延迟急剧增减的情况下,例如对回波消除器等的动作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较多。
由于发生很多如上所述的问题,因此成为开展语音通信服务时较大的障碍,从而是软件电话的使用范围受限。
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旨在降低延迟,但需要作为专用装置的适配器装置,因此难说是能够适用于多数用户的解决方法。
因此,期望出现即使插装OS也能抑制语音信号的处理延迟的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语音通信装置,其是在搭载了通用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中安装语音通信程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1)能外设于上述计算机的第一音频设备,其具有扬声器及麦克风,发音输出远端通话者的语音并捕捉近端通话者的语音;(2)发挥上述语音通信程序的一个功能而设置的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在外设有上述第一音频设备时,该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使与相对置的语音通信装置之间收发的语音数据,不经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中语音数据的处理路径,而是只通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与上述第一音频设备之间收发语音数据。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语音通信程序,安装在外设有第一音频设备且搭载有通用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而构成语音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具有扬声器及麦克风,发音输出远端通话者的语音并捕捉近端通话者的语音,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发挥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的功能,该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在外设有上述第一音频设备时,使与相对置的语音通信装置之间收发的语音数据不经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中语音数据的处理路径,而是只通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与上述第一音频设备之间收发语音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在与期待高音质而外设的外部音频设备之间进行的语音数据的收发中不经过OS也能抑制语音信号的处理延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语音通信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语音通信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附图标号的说明:1、1A...语音通信装置;2、2A...个人计算机;3...专用USB音频设备(低延迟USB音频设备);4...标准USB音频设备;10、50...扬声器;11、51...麦克风;12、52...USB控制器;13、53...模拟/数字相互转换部(ADC/DAC);14、54...接口部(I/F);20...VoIP引擎;21...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2...呼叫控制部;23...编解码部;24...语音控制部;25...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低延迟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6...声频数据输出部;26A...标准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7...使用设备确定部;30、30A...OS;31...专用设备驱动器;32...USB驱动器;33、60...音频控制部;34...内装设备驱动器;40、44...USB控制器;41...内装扬声器;42...内装麦克风;43...内装音频驱动器;61...设备驱动器;62...USB驱动器;70...音频应用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将本发明的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应用于将市场上出售的个人计算机作为电话终端(软件手机)使用时的第一实施方式。
(A-1)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语音通信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
在图1中,第一实施方式的语音通信装置1主要包括个人计算机2和与该个人计算机2连接的专用USB音频设备3。
专用USB音频设备3是采用了USB接口的具有语音(以及音响)输入输出功能的设备,可以内装扬声器10及麦克风11,并且也可以外设扬声器10及麦克风11。
专用USB音频设备3与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普通的音频设备(例如采用AC97CODEC、HD-Audio等的音频设备)比较时,功能上的不同点在于:与个人计算机2侧进行的语音数据的收发,为OS30不能识别出其是语音数据的数据的收发。专用USB音频设备3例如以与USB存储器和个人计算机2之间进行的数据收发相同的方式,与个人计算机2侧收发语音数据。
专用USB音频设备3包括:USB控制器12,其控制并执行与个人计算机2的传输;模拟/数字相互转换部(ADC/DAC)13,其将麦克风11捕捉到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语音数据,并且将从个人计算机2赋予的数字语音数据转换成模拟语音信号;以及扬声器10与麦克风11之间的接口部(I/F)14。USB控制器12用于以OS30不能识别为语音数据的方式来传输语音数据。
例如,如后文所述,作为专用USB设备3,利用普通的USB音频设备(例如采用AC97CODEC、HD-Audio等的音频设备),通过OS30侧的识别处理,发挥作为专用USB音频设备3的功能。
个人计算机2作为与电话通信相关的部分,包括VoIP(Voice overIP,网络电话)引擎20、OS30、USB控制器40、内装扬声器41、内装麦克风42和内装音频设备43。VoIP引擎20及OS30是作为软件的部分,但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包含执行上述软件的CPU等而标记为VoIP引擎20及OS30。
VoIP引擎20主要包括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呼叫控制部22、编解码部23、语音控制部24、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和声频数据输出部26。
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用于对未图示的通信部接收的来自电话网的数据包进行分解。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当接收数据包为呼叫控制数据包时,将分解而得到的呼叫控制数据赋予呼叫控制部22,并且当接收数据包为语音数据包时,将分解而得到的编码语音数据赋予编解码部23。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用于组装包含从呼叫控制部22赋予的呼叫控制数据、从编解码部23赋予的编码语音数据的数据包,并从未图示的通信部发送给电话网。
呼叫控制部22用于执行在接收发送时确立通化路线或在切断时切断通话路径等的呼叫控制。其中,在图1中虽然省略,然而在呼叫控制部22中,经由OS30赋予由键盘等检测到的操作信号等。呼叫控制部22用于通过此时的呼叫控制阶段而在需要发音输出预定的声频(例如振铃音)时,读取内部存储的声频数据,并赋予声频数据输出部25。
编解码部23用于将接收到的编码语音数据解码并经由语音控制部24赋予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将从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经由语音控制部24而赋予的语音数据解码,并将编码语音数据赋予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
语音控制部24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设在VoIP引擎20内,以避免语音数据经由OS30内的音频控制部33。语音控制部24用于对语音数据实施音量调整、文件再生及录音、混频等处理。
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用于经由OS30而与专用USB音频设备3之间收发语音数据。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与专用USB音频设备3进行的语音数据的收发中,以专用USB音频设备3不能识别出语音数据的方式进行收发,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以能与这种普通的数据进行同样的收发的方式对语音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在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和专用USB音频设备3的USB控制器12之间,以插入有语音数据(PCM语音数据)的USB数据包的方式收发语音数据,从而不使OS30识别出语音数据。
声频数据输出部26用于将从呼叫控制部22赋予的声频数据以基于OS30的标准接口的形式赋予OS30。
USB控制器40与专用USB音频设备3的USB控制器12相对置,用于执行数据的USB传输。
内装扬声器41以及内装麦克风42是个人计算机2内装的扬声器、麦克风,在发挥作为电话终端的功能时,仅担当声频的发音动作程度的功能。内装音频设备43用于将内装麦克风41捕捉的模拟语音信号转换成数字语音数据,并且将从OS30赋予的数字语音数据转换成模拟语音信号,并且收发与内装扬声器41、内装麦克风42的信号。
作为OS30,例如可适用现有的通用OS(例如,WINDOWS(注册商标)、LINUX、MAC OS等)。
OS30从作为电话终端(软件电话)的功能看来,具有专用设备驱动器31、USB驱动器32、音频控制部33、内装设备驱动器34。专用设备驱动器31及USB驱动器32用于语音数据的收发,音频控制部33及内装设备驱动器34用于声频报告。
专用设备驱动器31用于在连接有专用USB音频设备3时,不通过标准音频接口而是作为专用接口来实现数据的接收发送。专用设备驱动器31(以及USB驱动器32)透明(transparent)地执行VoIP引擎20及专用USB音频设备3之间的数据(语音数据)传输。即,不作任何处理,而仅使VoIP引擎20及专用USB音频设备3之间的传输数据(例如插入了语音数据的USB数据包)通过。专用设备驱动器31虽然用于实现与例如USB音频设备用驱动器(Windows的情况下为USBAUDIO.SYS)同等的功能,但不应对语音处理等传输以外的处理。
USB驱动器32用于驱动USB控制器40与专用USB音频设备3的USB控制器12之间的USB传输。并且,USB驱动器32用于识别插入USB连接器的设备为专用USB音频设备3。
在市场上出售的USB音频设备中、作为识别为专用设备(专用USB音频设备3)而不是标准音频设备的产品的ID信息(例如厂商ID、产品ID等)中,预先重写用于使PnP功能动作所需的USB驱动器32内的设备信息(例如,Windows的情况下为“INF文件”等)。在设备插入到USB连接器,USB驱动器32识别出所插入的设备的ID信息为专用USB音频设备3的ID信息时,专用设备驱动器31才变得有效。
当适用以上方法时,不对通用的USB音频设备施加特别的变更、改造等就能识别出为专用音频设备3并使其起动。
音频控制部33是OS30所具有的标准的音频控制部,用于实施音量调整、文件再生及录音、混频等处理。
内装设备驱动器34用于驱动容纳有内装扬声器41及内装麦克风42的内装音频设备43。
(A-2)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
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语音通信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该语音通信装置1为发送侧或接收侧时,当要连接呼叫时,执行呼叫控制部22用于确立呼叫的顺序。
在该呼叫控制的任一阶段,当需要发音输出声频时,呼叫控制部22将相应的声频数据赋予声频数据输出部26。此时,声频数据输出部26,将声频数据与表示其为音响数据的信息一起赋予OS30。由此,在OS30中,作为对音响数据、语音数据的标准接口的音频控制部33和内装设备驱动器34发挥功能而实施处理,然后将声频数据赋予内装音频设备43,并被转换成模拟信号从内装扬声器41发音输出。
如上所述,在呼叫控制阶段,处理延迟几乎不成问题的声频利用OS30的标准接口而进行发音输出。
当通过呼叫控制部22的呼叫控制来确立与对象装置的呼叫时,两个装置的通话者(远端通话者和近端通话者)进行通话。
包含来自对象装置的远端通话者的语音信息的语音数据包,被赋予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并被分解而取出编码语音数据,该编码语音数据被编解码部23解码而再生语音数据。该语音数据通过语音控制部24实施了音量调整等处理后,被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转换成直接通过OS30的方式(例如USB数据包)的传输数据后赋予OS30。在OS30中,专用设备驱动器31以及USB驱动器32,使这样输入的传输数据直接通过,然后从USB控制器40赋予专用USB音频设备3的USB控制器12。在USB控制器12中,解除传输方式(例如USB数据包)而恢复成语音数据。该语音数据通过模拟/数字相互转换部13转换成模拟语音信号后,经由接口部14赋予扬声器10而进行发音输出。
另一方面,近端通话者的语音被麦克风11捕捉并经由接口部14而赋予模拟/数字相互转换部13,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语音数据)。USB控制器12将该语音数据转换成直接通过OS30的方式(例如USB数据包)的传输数据而赋予个人计算机2。在个人计算机2中,由USB控制器40接收该传输数据,但由于是来自专用USB音频设备3的传输数据,因而在专用设备驱动器31及USB音频设备32的控制下,不解除传输方式而赋予USB驱动器32。该传输数据直接通过USB驱动器32和专用设备驱动器31而赋予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解除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例如USB数据包)而恢复成语音数据后赋予语音控制部24。语音控制部24对语音数据实施必要的语音处理后(包括不进行语音处理的情况)赋予编解码部23。语音数据被编解码部23编码,再通过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组装成数据包并发送给电话网。
(A-3)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准备专用的接收发送接口(主要为逻辑构成),对使用OS标准搭载的音频设备的媒体处理(例如声频处理)使用通用接口,并且仅使要求实时性的语音数据经由专用路径,因而能够将接收发送语音数据时的延迟不通过OS的语音处理结构的量抑制到最低限度。并且,由于通过IP网因而能够接收发送宽带语音数据,但OS中的语音处理如不能以宽带应对,则不能实现高音质。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语音数据通过OS,因而通过与应用外部的专用USB音频设备3相互结合发挥作用从而能够实现高音质。
即,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几乎实时地以高音质实现以VoIP为前提的双向媒体流的接收发送。
(B)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将本发明的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应用于将市场上出售的个人计算机作为电话终端(软件手机)利用时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语音通信装置的功能性结构的框图,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相同及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及对应的标号。
在图2中,搭载第二实施方式的语音通信装置1A的个人计算机2A具有多个(在图2中表示2个)USB连接器,在所述USB连接器上可连接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和标准USB音频设备4。图2表示连接有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和标准USB音频设备4的状态。
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专用USB音频设备相同,仅变更了命名。标准USB音频设备4为现有的普通的USB音频设备。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和标准USB音频设备4在OS30A中所利用的要素不同。标准USB音频设备4容纳扬声器50及麦克风51,并且具有USB控制器52、模拟/数字相互转换部(ADC/DAC)53和接口部(I/F)54。
在图2中表示如下状态: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的USB控制器12,在连接时与个人计算机2的USB控制器40相对置,标准USB音频设备4的USB控制器42在连接时与个人计算机2的USB控制器44相对置。
其中,在图2中省略了内装扬声器41、内装麦克风42、内装音频设备43的图示。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OS30A除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专用设备驱动器31及USB驱动器32以外,还具有与标准USB音频设备4之间传输语音或音响数据时发挥功能的音频控制部60、设备驱动器61以及USB驱动器62。在这里,音频控制部6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音频控制部33相同。OS30A还具有连接设备管理部63。连接设备管理部63用于管理在某个USB连接器上连接有什么样的USB设备。
第二实施方式的VoIP引擎20A具有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呼叫控制部22、编解码部23、语音控制部24、低延迟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标准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6A和使用设备确定部27。
标准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6A是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声频数据输出部26而设置的,用于与由OS30A内的音频控制部60、设备驱动器61以及USB驱动器62构成的处理系统之间接收发送语音数据(包含声频数据)。换言之,在连接有标准USB音频设备4时有效。
使用设备确定部27根据OS30A的连接设备管理部63的管理信息等来确定所使用的设备。
使用设备确定部27,在确立呼叫过程中或切断过程中的呼叫控制阶段中需要进行声频的发音输出时,如连接有标准USB音频设备4则确定为使用标准USB音频设备4,如未连接标准USB音频设备4则确定为使用内装扬声器41。
使用设备确定部27,在通话阶段,如连接有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此时,标准USB音频设备4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确定为使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作为语音输入输出设备。并且,使用设备确定部27,在通话阶段,当未连接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而连接有标准USB音频设备4时,确定为使用标准USB音频设备4作为语音的输入输出设备。另外,使用设备确定部27,在通话阶段,在既未连接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也未连接标准USB音频设备4时,确定为使用内装扬声器41及内装麦克风42作为语音的输入输出设备。
使用设备确定部27,在使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作为通话语音的输入输出设备时,有效地发挥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编解码部23、语音控制部24以及低延迟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的处理系统的功能,在使用标准USB音频设备4作为语音的输入输出设备时,有效地发挥数据包组装分解部21、编解码部23以及标准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6A的处理系统的功能。
在这里,在标准USB音频设备4的连接状态下,VoIP引擎20A以外的音频应用程序70(例如播放背景音乐的软件)发挥功能时,利用标准USB音频设备4。此时,如标准USB音频设备4未用作通话语音的输入输出设备,则来自音频应用程序70的音响数据或语音数据从标准USB音频设备4发音输出,另一方面,如标准USB音频设备4被用作通话语音的输入输出设备,则通话语音数据和来自音频应用程序70的音响数据或语音数据被音频控制部60合成,并从标准USB音频设备4发音输出。
使用设备确定部27例如在与OS30A之间进行语音数据接收发送时,与打开的各设备对应地切换(或选择)OS30A的API(Linux的情况下为系统调用),以使对标准USB音频设备4的控制中使用标准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6A(PCM接收发送用API),而对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使用低延迟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25(USB设备控制用API)。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使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作为通话语音的输入输出设备时,可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以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状态对应的最佳方式接收发送通话语音。
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可同时使用VoIP引擎20A和其他音频应用程序70。
(C)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根据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以及标准USB音频设备4的连接状态确定通话语音的输入输出中使用的设备的情况,但除了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以及标准USB音频设备4的连接状态以外,还可以根据VoIP引擎20A以外的其他应用程序(例如比VoIP引擎20A上位应用层的应用程序)的指令,来确定用于通话语音的输入输出的设备。
并且,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其也可成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举出如下所述的例子。预先准备可用于VoIP引擎20A的USB音频设备的清单,将虽然与个人计算机2A连接但未记载于该清单的USB音频设备处理为未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不利用OS具有的音频控制部而通过在VoIP引擎中设置语音控制部进行补偿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补偿。例如在专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具有音量调整功能时,可以从VoIP引擎向专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发出音量调整指令来调整音量。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专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不能作为标准USB音频设备4而利用的情况,但也可以利用既能用作专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又能用作标准USB音频设备4的USB音频设备。例如可以是一个USB音频设备具有多个ID信息,用户通过设定用开关,能够设定将该USB音频设备用作专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还是用作标准USB音频设备4。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专用设备驱动器31用于进行传输数据的透明的接收发送,但也可以在安装专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时发挥附加功能。例如在专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中在VoIP引擎20的控制下预先写入用户信息等进行存储,并在安装专用(低延迟)USB音频设备3时,取出所存储的用户信息进行用户认证。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近年来最广泛使用的通用PC接口、即USB的情况,但也可以应用Firewire(IEEE.1394)、Bluetooth、PC卡(PCMCIA、卡BUS)、PCI等其他通用接口。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搭载OS的计算机(信息处理装置)为个人计算机的情况,但只要是搭载了通用OS的装置就能适用本发明。例如,可以也可以在所谓的上网本、移动电脑上适用本发明,而不仅是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并且,例如也可以对多媒体互联网设备(MID)、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MPC)等适用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语音通信装置,其是在搭载了通用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中,安装语音通信程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外设于上述计算机的第一音频设备,其具有扬声器及麦克风,发音输出远端通话者的语音,并捕捉近端通话者的语音;和
发挥上述语音通信程序的一个功能而设置的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在外设有上述第一音频设备时,该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使与相对置的语音通信装置之间收发的语音数据,不经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中语音数据的处理路径,而是只通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与上述第一音频设备之间收发语音数据。
2.一种语音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能外设于上述计算机的第二音频设备,其具有扬声器及麦克风,发音输出远端通话者的语音,并捕捉近端通话者的语音;
发挥上述语音通信程序的一个功能而设置的第二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在以外设有上述第二音频设备为条件的情况下,该第二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使与相对置的语音通信装置之间收发的语音数据,经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中语音数据的处理路径,而与上述第二音频设备之间收发语音数据;和
发挥上述语音通信程序的一个功能而设置的选择部,在收发语音数据时,使上述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和上述第二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中的一方有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部,在外设有上述第一音频设备时,使上述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有效,在未外设上述第一音频设备而外设有上述第二音频设备时,使上述第二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语音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部根据在阶层上位于上述语音通信程序的上位的上位程序的指示,使上述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或上述第二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的一方有效。
5.一种语音通信程序,安装在外设有第一音频设备且搭载有通用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而构成语音通信装置,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具有扬声器及麦克风,发音输出远端通话者的语音并捕捉近端通话者的语音,其特征在于,
使计算机发挥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的功能,
在外设有上述第一音频设备时,上述第一语音数据输入输出部,使与相对置的语音通信装置之间收发的语音数据,不经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中语音数据的处理路径,而是只通过上述通用操作系统与上述第一音频设备之间收发语音数据。
CN201010215612.4A 2009-09-28 2010-06-24 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 Active CN102033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2664A JP5321390B2 (ja) 2009-09-28 2009-09-28 音声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22664 2009-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3731A true CN102033731A (zh) 2011-04-27
CN102033731B CN102033731B (zh) 2015-02-11

Family

ID=43780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15612.4A Active CN102033731B (zh) 2009-09-28 2010-06-24 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98235B2 (zh)
JP (1) JP5321390B2 (zh)
CN (1) CN102033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1220B1 (ko) * 2012-02-16 2018-01-2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휴대 단말기의 VoIP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US10332523B2 (en) * 2016-11-18 2019-06-25 Google Llc Virtual assistant identification of nearby computing devic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4194A (ja) * 2003-03-06 2004-09-3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データ変換方法
CN101035170A (zh) * 2006-03-09 2007-09-12 林春云 基于usb接口的语音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1194496A (zh) * 2005-06-30 2008-06-04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语音处理外围装置以及ip电话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251497A (en) * 1996-02-09 1997-08-28 I-Link Worldwide, Inc. Voice internet transmission system
JP3708268B2 (ja) * 1997-01-22 2005-10-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ネットフォンサーバ装置及びインターネットを利用した通話システム
US6118780A (en) * 1997-03-17 2000-09-1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real time user selection of voice and/or data paths in the network
US6424647B1 (en) * 1997-08-13 2002-07-23 Mediaring.Com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a phone call connection over an internet connection
US6337858B1 (en) * 1997-10-10 2002-01-0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riginating voice calls from a data network
US6215784B1 (en) * 1997-12-24 2001-04-1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voice call completion using information retrieved from an open application on a computing machine
US6345047B1 (en) * 1998-06-12 2002-02-05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Computer telephony adapter and method
US6253249B1 (en) * 1998-08-31 2001-06-2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s for bridging data and telephone networks
US6621893B2 (en) * 2001-01-30 2003-09-16 Intel Corporation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adapter
US7567549B2 (en) * 2003-04-30 2009-07-28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 adapter
JP3990687B2 (ja) * 2004-07-01 2007-10-17 日立情報通信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端末
JP2006166203A (ja) * 2004-12-09 2006-06-2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通話制御装置及び通話制御方法
JP2006330552A (ja) * 2005-05-30 2006-12-07 Seiko Epson Corp 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補助デバイス
US20070025338A1 (en) * 2005-07-26 2007-02-01 Smartlink Ltd.. Software-based solutions for telephone network bridging
JP2007219711A (ja) * 2006-02-15 2007-08-30 Silex Technology Inc リモートデバイ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74194A (ja) * 2003-03-06 2004-09-3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データ変換方法
CN101194496A (zh) * 2005-06-30 2008-06-04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语音处理外围装置以及ip电话系统
CN101035170A (zh) * 2006-03-09 2007-09-12 林春云 基于usb接口的语音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98235B2 (en) 2015-08-04
JP2011071875A (ja) 2011-04-07
JP5321390B2 (ja) 2013-10-23
US20110075823A1 (en) 2011-03-31
CN102033731B (zh) 2015-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29561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bluetooth headphone
CN102301336B (zh) 动态地为装置提供音频处理能力
CN101079265B (zh) 一种语音信号处理系统
CN101286770B (zh) 自动配置蓝牙a2dp传输音频编码格式的方法和系统
CN102227917A (zh) 无线耳机处的同时多源音频输出
CN105653237B (zh)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音频播放控制系统和终端
CN101449320A (zh) 借助非呼叫状态中的移动通信设备来减小噪声
CN106953961A (zh) 一种双麦克风的手机语音应用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3260124A (zh) 移动终端的音频测试方法及其测试系统
CN102063908A (zh) 一种pc和手机之间进行音频数据传输的方法
CN201323575Y (zh) 蓝牙耳机
CN102033731B (zh) 语音通信装置及程序
CN102413216A (zh) 实现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语音通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17141A (zh) 一种评估语音质量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462914A (zh) 一种提升耳机体验的方法
CN103873711A (zh) 基于voip话机的虚拟usb声卡创建方法
CN111246331A (zh) 一种无线全景声混音耳机
CN207198837U (zh) Usb声卡
CN101931680A (zh) 一种蓝牙系统
CN113992965A (zh) 一种低延迟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100228367A1 (en) Data card for a computer system and related computer system
CN208691520U (zh) Wifi音箱
CN106210978A (zh) 一种声控麦克风
CN2935683Y (zh) 具有通信、娱乐功能的智能耳机
CN208444294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