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7772B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7772B
CN102027772B CN200980117122.6A CN200980117122A CN102027772B CN 102027772 B CN102027772 B CN 102027772B CN 200980117122 A CN200980117122 A CN 200980117122A CN 102027772 B CN102027772 B CN 1020277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arq
base station
relay station
mobile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71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7772A (zh
Inventor
H·张
P·朱
W·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el Networks Ltd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e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pple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3863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34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277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77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77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77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30Network data restoration; Network data reliability; Network data fault toler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分布式自动重复请求(ARQ)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站互连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以及一个或多个移动站。为基站和中继站之间的第一连接执行第一ARQ过程。为中继站和移动站之间的第二连接执行单独的第二ARQ过程。以此方式,不是在基站和中继站之间具有端对端ARQ,而是提供分布式ARQ过程。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本申请要求于2008年3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1/036,828的权益,该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由此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分布式自动重复请求(ARQ)。
背景技术
中继站是用于互连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基站和移动站的设备。通过使用中继站,基站可以覆盖基站原本不可接入的区域,诸如购物中心的内部。自动重复请求(ARQ)是用于通过不可靠连接来获得可靠数据传输的误差控制过程。ARQ过程被期望用于具有基站和中继站两者的无线通信网络。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提供分布式自动重复请求(ARQ)的系统和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中继站互连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以及一个或多个移动站。为基站和中继站之间的第一连接执行第一ARQ过程。为中继站和移动站之间的第二连接执行单独的第二ARQ过程。以此方式,不是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具有端对端ARQ,而是提供分布式ARQ过程。
另外,本文公开了用于在从中继站到目标站的切换期间维持ARQ连续性的系统和方法。一般而言,当移动站发起从提供分布式ARQ的中继站到目标站的切换时,中继站针对中继站和移动站之间的ARQ使能(ARQ enabled)连接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目标站。更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目标站是服务于中继站的基站,则中继站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然后,通过使用ARQ上下文信息,使得基站能够继续进行针对到移动站的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目标站是由基站服务的第二中继站,则中继站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然后,如果第二中继站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或者以其他方式使得其能够提供分布式ARQ,则基站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第二中继站。通过使用ARQ上下文信息,于是使得第二中继站能够继续进行针对与移动站的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如果第二中继站不是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或者以其他方式使得其能够提供分布式ARQ,则使得基站能够经由第二中继站以端对端而不是分布式方式继续进行针对与移动站的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目标站是第二基站,则中继站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该基站。然后,基站经由回程网络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第二基站。然后,通过使用ARQ上下文信息,使得第二基站能够继续进行针对与移动站的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目标站是第二基站的中继站,则中继站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其进而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第二基站。然后,如果第二中继站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或者以其他方式使得其能够提供分布式ARQ,则第二基站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第二中继站。通过使用ARQ上下文信息,于是使得第二中继站能够继续进行针对与移动站的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如果第二中继站不是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或者以其他方式使得其能够提供分布式ARQ,则使得第二基站能够经由第二中继站以端对端而不是分布式方式继续进行针对与移动站的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
在阅读与附图相关联的以下详细描述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明白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实现其附加方面。
附图说明
被并入并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若干方面,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基站、中继站和多个移动站的无线通信网络的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站的操作的端对端模式;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站的操作的分布式模式;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当中继站以分布式模式操作时基站、中继站和移动站的示例性协议栈;
图5A和5B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当发生移动站从中继站到与中继站相关联的基站的切换时从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的中继站转发自动重复请求(ARQ)上下文信息;
图6A到6C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当发生移动站从中继站到与相同基站相关联的另一中继站的切换时从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的中继站转发ARQ上下文;
图7A和7B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当发生移动站从中继站到不同基站的切换时从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的中继站转发ARQ上下文信息;
图8A到8C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当发生移动站从中继站到与不同基站相关联的另一中继站的切换时从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的中继站转发ARQ上下文信息;
图9是图1的基站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图10是图1的中继站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以及
图11是图1的移动站之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阐述的实施例表示为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发明所需的必要信息并且示出实践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在按照附图阅读了以下描述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的概念并且将意识到本文未具体提出的这些概念的应用。应当理解,这些概念和应用落入本公开内容和附图的范围内。
图1示出无线通信网络10的示例性拓扑。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网络10根据IEEE 802.16j标准或者高级长期演进(LTE)标准进行操作。然而,本文讨论的实施例可以被用于任何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并且不限于IEEE 802.16j标准或者高级LTE标准。如示出的,无线通信网络10包括基站(BS)12、多个中继站(RS)14-1和14-2、以及多个移动站(MS)16-1到16-5。基站12一般被实施在固定位置。基站12操作为诸如位于基站12的无线覆盖区域18内的移动站16-1之类的移动站以及诸如位于中继站14-1和14-2的无线覆盖区域20和22内的移动站16-2到16-5之类的移动站的无线接入点。
中继站14-1和14-2均可以是固定中继站(即,具有固定位置的中继站)或者移动中继站(即,具有变化位置的中继站)。例如,中继站14-1可以是被实施在购物中心的固定中继站以便给诸如位于购物中心内的移动站16-2和16-3之类的移动站提供无线接入,并且中继站14-2可以是被实施在公交上的移动中继站以便给位于公交内的移动站16-4和16-5之类的移动站提供无线接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中继站14-1和14-2中的每一个可以以端对端模式(其在本文中也可以被称为中继站模式)或者分布式模式(其在本文中也可以被称为基站模式)操作。中继站14-1和14-2的操作模式可以在网络进入期间进行配置。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中继站14-1和14-2可以具有单一操作模式,其可以是端对端模式或分布式模式,其中中继站14-1和14-2中的至少一个是分布式模式中继站。注意,下面详细讨论端对端和分布式模式的细节。
移动站16-1到16-5均可以是具有用于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10的无线接口的用户设备。例如,移动站16-1到16-5中的每一个可以是移动电话、移动智能电话、个人计算机的无线接入卡等等。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站14-1在以端对端模式操作时的操作。这一讨论同样适用于中继站14-2。此外,虽然图2的讨论关注于其中无线通信网络10是IEEE 802.16j网络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内容后将容易明白,以端对端模式操作的中继站14-1可以被用于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基站12处接收由网关24转发的网际协议(IP)流。基站12把IP流映射到MS连接(即,至移动站16-1到16-5之一的连接)。使用IEEE 802.16j作为示例,基站12创建IEEE 802.16e介质访问控制(MAC)分组数据单元(PDU)并且可以加密MAC PDU。基站12转发IEEE 802.16e MAC PDU作为指向中继站14-1的部分中继MAC(R-MAC)PDU流。R-MAC PDU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IEEE802.16e MAC PDU。中继站14-1接收R-MAC PDU流并且作为IEEE802.16e MAC PDU流将目的地为移动站16-2的分组引导到移动站16-2并且将目的地为移动站16-3的分组引导到移动站16-3。如果MACPDU流被加密,则移动站16-2和16-3解密IEEE 802.16e MAC PDU。因而,在基站12与经由中继站14-1连接的移动站16-2和16-3之间维持端对端连接性。另外,在基站12与经由中继站14-1连接的移动站16-2和16-3之间维持端对端安全性和自动重复请求(ARQ)。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的中继站14-1在以分布式模式操作时的操作。这一讨论同样适用于中继站14-2。此外,虽然图3的讨论关注于其中无线通信网络10是IEEE 802.16j网络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内容后将容易明白,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的中继站14-1可以被用于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网络中。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基站12和专用于中继移动站业务的中继站14-1之间建立传输连接,所述移动站业务是去往和/或来自由中继站14-1服务的移动站16-2和16-3的业务。在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2和16-3之间也建立连接。使用下行链路作为示例,基站12把去往中继站14-1所服务的移动站16-2和16-3的下行链路服务数据流映射到中继站14-1的传输连接。中继站14-1把来自基站12的下行链路服务数据流映射到移动站16-2和16-3的相应连接。以类似的方式,来自移动站16-2和16-3的上行链路服务数据流经由对应的连接而被提供给中继站14-1,并且中继站14-1把上行链路服务数据流从移动站16-2和16-3映射到至基站12的传输连接。照此,安全性、连接性和ARQ可以在基站12和中继站14-1之间被维持,并且在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2和16-3之间被单独地维持。
具体地,关于ARQ,针对专用于中继移动站业务的传输连接,由基站12和中继站14-1执行ARQ过程。另外,如果在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2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则针对每个ARQ使能连接由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2执行单独的ARQ过程。同样,如果在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3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则针对每个ARQ使能连接由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3执行单独的ARQ过程。以此方式,不是在基站12和每个移动站16-2和16-3之间具有端对端ARQ过程,ARQ是分布式的,因为为基站12和中继站14-1之间的传输连接执行ARQ过程并且在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2和16-3之间执行单独的ARQ过程。
分布式ARQ是有益的,因为其减少了无线通信网络10中的开销。更具体地,针对移动站16-1到16-5的每个ARQ使能连接,ARQ相关的数据流不需要在基站12和移动站16-1到16-5之间被中继。另外,与端对端ARQ相比,分布式ARQ的延迟减小。另外,分布式ARQ对移动中继站尤其有益。
图4以图形示出基站12、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2的示例性协议栈。另外,图4示出主要与中继站14-1的协议栈对比的标准中继器(relay)的示例性协议栈。如图4所示,基站12维持与中继站14-1的会聚层和MAC层,而中继站14-1维持与移动站16-2的单独会聚层和单独MAC层。中继站14-1也维持与移动站16-2的物理(PHY)层。在这个示例中,基站12也维持与标准中继器的PHY层和MAC层,其就IEEE 802.16而言是R-PHY层和R-MAC层。标准中继器也维持与中继站14-1的MAC层和PHY层,其就IEEE 802.16而言是R-PHY层和R-MAC层。注意,如上面讨论的并且图4所示的,在基站12和中继站14-1之间维持的ARQ与在中继站14-1和移动站16-2之间维持的ARQ是分开的。
当操作以提供分布式ARQ时,中继站14-1和14-2存储与移动站16-2到16-5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对于特定连接,该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包括定义ARQ过程的状态的信息。作为示例,对于IEEE 802.16,特定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可以包括ARQ相关的变量,诸如ARQ_TX_WINDOW_START、ARQ_RX_HIGHEST_BST等等。然而注意,ARQ上下文信息可以根据特定实施方式而改变。
使用移动站16-2作为示例,当移动站16-2执行从中继站14-1到目标站的切换时,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的中继站14-1把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12。目标站可以是基站12、由基站12服务的另一个中继站(诸如中继站14-2)、另一个基站、或者另一个基站的另一个中继站。基于所转发的ARQ上下文信息,使得目标站能够维持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结果,在切换之中以及之后维持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的连续性。
图5A和5B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在移动站16-2从中继站14-1切换到基站12期间移动站16-2的ARQ上下文信息的转发。如图5A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移动站16-2从中继站14-1的无线覆盖区域20移动到基站12的无线覆盖区域18中。作为响应,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后将会明白的,执行切换过程。如图5B所示,一旦发起切换过程(步骤100),中继站14-1就把到移动站16-2的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12(步骤102)。基于ARQ上下文信息,于是使得基站12能够继续进行针对到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步骤104)。结果,在切换过程期间以及之后维持ARQ过程的连续性。注意,图5B为清楚起见仅示出ARQ上下文信息的转发。然而,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内容后将会明白的,在切换过程期间典型地执行图5B中未示出的多个附加步骤。
图6A-6C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在移动站16-2从基站12的中继站14-1切换到中继站14-2期间移动站16-2的ARQ上下文信息的转发。如图6A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移动站16-2从中继站14-1的无线覆盖区域20移动到中继站14-2的无线覆盖区域22中。作为响应,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后将会明白的,执行切换过程。如图6B所示,一旦发起切换过程(步骤200),中继站14-1就把移动站16-2的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12(步骤202)。在这个实施例中,中继站14-2以端对端模式操作。照此,基于ARQ上下文信息,于是使得基站12能够经由中继站14-2以端对端模式继续进行针对到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步骤204A/204B)。结果,在切换过程期间以及之后维持ARQ过程的连续性。
图6C示出在中继站14-2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的情况下的ARQ转发过程。如图所示,一旦发起切换过程(步骤300),中继站14-1就把移动站16-2的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12(步骤302)。在这个实施例中,中继站14-2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照此,基站12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中继站14-2(步骤304)。然后基于ARQ上下文信息,于是使得中继站14-2能够继续进行针对到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步骤306)。结果,在切换过程期间以及之后维持ARQ过程的连续性。再次注意,图6B和6C为清楚起见仅示出ARQ上下文信息的转发。然而,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内容后将会明白的,在切换过程期间典型地执行图6B和6C中未示出的多个附加步骤。
图7A和7B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在移动站16-2从中继站14-1切换到不同于基站12的基站26期间移动站16-2的ARQ上下文信息的转发。如图7A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移动站16-2从中继站14-1的无线覆盖区域20移动到基站26的无线覆盖区域28中。作为响应,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后将会明白的,执行切换过程。如图7B所示,一旦发起切换过程(步骤400),中继站14-1把移动站16-2的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12(步骤402)。基站12然后优选地经由回程网络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26(步骤404)。基于ARQ上下文信息,于是使得基站26能够继续进行针对到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步骤406)。结果,在切换过程期间以及之后维持ARQ过程的连续性。注意,图7B为清楚起见仅示出ARQ上下文信息的转发。然而,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内容后将会明白的,在切换过程期间典型地执行图7B中未示出的多个附加步骤。
图8A到8C示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在移动站16-2从中继站14-1切换到基站26的中继站30期间移动站16-2的ARQ上下文信息的转发。如图8A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移动站16-2从中继站14-1的无线覆盖区域20移动到中继站30的无线覆盖区域32中。作为响应,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后将会明白的,执行切换过程。如图8B所示,一旦发起切换过程(步骤500),中继站14-1就把移动站16-2的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12(步骤502)。基站12然后优选地经由回程网络把移动站16-2的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26(步骤504)。在这个实施例中,中继站30以端对端模式操作。照此,基于ARQ上下文信息,于是使得基站12能够经由中继站30以端对端模式继续进行针对到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步骤506A/506B)。结果,在切换过程期间以及之后维持ARQ过程的连续性。
图8C示出在中继站30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的情况下的ARQ转发过程。如图所示,一旦发起切换过程(步骤600),中继站14-1把移动站16-2的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12(步骤602)。基站12然后优选地经由回程网络把移动站16-2的一个或多个ARQ使能连接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基站26(步骤604)。在这个实施例中,中继站30以分布式模式操作。照此,基站12把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中继站30(步骤606)。然后基于ARQ上下文信息,使得基站30能够继续进行针对移动站16-2的每个ARQ使能连接的ARQ过程(步骤608)。结果,在切换过程期间以及之后维持ARQ过程的连续性。再次注意,图8B和8C为清楚起见仅示出ARQ上下文信息的转发。然而,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公开内容后将会明白的,在切换过程期间典型地执行图8B和8C中未示出的多个附加步骤。
图9是图1的基站12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如图所示,基站12包括可以具有相关联存储器36的控制系统34。以硬件实施该控制系统34。例如,控制系统3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等。本文讨论的基站12的功能性可以以控制系统34执行的软件实施、以控制系统34内的硬件实施、或者其组合实施。基站12也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接口38用于与位于基站12的无线覆盖区域18内的中继站14-1和14-2(图1)和移动站(诸如移动站16-1)通信。最后,基站12包括回程网络接口40用于经由回程网络与其他基站通信。回程网络可以是高速有线或无线网络。
图10是图1的中继站14-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这一讨论同样适用于中继站14-2。如图所示,中继站14-1包括可以具有相关联存储器44的控制系统42。以硬件实施该控制系统42。例如,控制系统4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CPU、一个或多个ASIC、一个或多个FPGA等等。本文讨论的中继站14-1的功能性可以以控制系统42执行的软件实施、以控制系统42内的硬件实施、或者其组合实施。中继站14-1也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接口46用于与基站12和位于中继站14-1的无线覆盖区域20内的移动站(诸如移动站16-2和16-3)通信。
图11是移动站16-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框图。这一讨论同样适用于其他移动站16-2到16-5。如图所示,移动站16-1包括可以具有相关联存储器50的控制系统48。以硬件实施该控制系统48。例如,控制系统48可以是一个或多个CPU、一个或多个ASIC、一个或多个FPGA等等。本文讨论的移动站16-1的功能性可以以控制系统48执行的软件实施、以控制系统48内的硬件实施、或者其组合实施。移动站16-1也包括用于与基站12通信的无线网络接口52。注意,如果移动站16-1移动到中继站14-1的无线覆盖区域20,则无线网络接口52然后将使得移动站16-1能够与中继站14-1通信。移动站16-1也包括用户接口54,其可以包括诸如扬声器、麦克风、显示器、键盘等等之类的部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改进和修改。所有这样的改进和修改被视为落入本文公开的概念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包括:
基站;以及
中继站,具有到基站的第一连接以及到中继站的无线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站的第二连接;
其中为基站和中继站之间的第一连接执行第一自动重复请求ARQ过程并且为中继站和移动站之间的第二连接执行第二ARQ过程,且
其中当移动站发起从所述中继站到目标站的切换时,所述中继站适用于把第二ARQ过程的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目标站或与所述目标站相关联的基站。
2.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中继站是移动中继站。
3.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中继站是固定中继站。
4.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中继站服务于在所述中继站的无线覆盖区域内的包括所述移动站的多个移动站,
其中第一连接是用于多个移动站的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连接,且
其中所述中继站维持包括所述第二连接的到多个移动站的多个第二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连接中的每一个用于多个移动站之一并且所述多个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一些是ARQ使能的。
5.权利要求4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为ARQ使能的所述多个第二连接中的每一个维持单独的ARQ过程。
6.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站是所述基站,且
其中将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使得所述基站能够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7.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站是与所述基站相关联且以端对端ARQ模式操作的第二中继站,
其中所述中继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其中将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使得所述基站能够经由第二中继站以端对端方式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8.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站是与所述基站相关联且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的第二中继站,
其中所述中继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并且所述基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中继站,其中将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中继站使得所述第二中继站能够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9.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站是第二基站,
其中所述中继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并且所述基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将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基站使得所述第二基站能够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10.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站是与第二基站相关联且以端对端ARQ模式操作的第二中继站,
其中所述中继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并且所述基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基站,其中将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基站使得所述第二基站能够经由所述第二中继站以端对端方式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11.权利要求1的无线通信网络,其中所述目标站是与第二基站相关联且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的第二中继站,
其中所述中继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所述基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基站,并且所述第二基站适于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中继站,其中将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中继站使得所述第二中继站能够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12.一种操作无线通信网络中与基站相关联的中继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中继站维持到基站的第一连接,其中为中继站和基站之间的第一连接执行第一自动重复请求ARQ过程;
由中继站维持到中继站的无线覆盖区域内的移动站的第二连接;
由中继站为中继站和移动站之间的第二连接维持第二ARQ过程;以及
当移动站发起从所述中继站到目标站的切换时,由所述中继站转发第二ARQ过程的ARQ上下文信息,其中所述中继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目标站或与所述目标站相关联的基站。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中继站是移动中继站。
14.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中继站是固定中继站。
15.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中继站服务于在所述中继站的无线覆盖区域内的包括所述移动站的多个移动站并且第一连接是用于多个移动站的下行链路数据的传输连接,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由中继站维持包括所述第二连接的到多个移动站的多个第二连接,所述多个第二连接中的每一个用于多个移动站之一并且所述多个第二连接中的至少一些是ARQ使能的。
16.权利要求15的方法,还包括由中继站为ARQ使能的所述多个第二连接中的每一个维持单独的ARQ过程。
17.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目标站是所述基站时,由所述中继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以致使得所述基站能够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18.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目标站是与所述基站相关联且以端对端ARQ模式操作的第二中继站时,由所述中继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以致使得所述基站能够经由所述第二中继站以端对端方式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19.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目标站是与所述基站相关联且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的第二中继站时,由所述中继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由所述基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中继站,以使得所述第二中继站能够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20.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目标站是第二基站时,由所述中继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由所述基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基站,以使得所述第二基站能够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21.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目标站是与第二基站相关联且以端对端ARQ模式操作的第二中继站时,由所述中继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由所述基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基站,以使得所述第二基站能够经由所述第二中继站以端对端方式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22.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目标站是与第二基站相关联且以分布式ARQ模式操作的第二中继站时,由所述中继站把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基站,由所述基站将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基站,并且由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ARQ上下文信息转发到所述第二中继站,以使得所述第二中继站能够继续进行与移动站的第二ARQ过程。
CN200980117122.6A 2008-03-14 2009-03-1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Active CN1020277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6368.6A CN104113404B (zh) 2008-03-14 2009-03-1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682808P 2008-03-14 2008-03-14
US61/036828 2008-03-14
PCT/IB2009/000515 WO2009112941A2 (en) 2008-03-14 2009-03-13 Distributed arq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6368.6A Division CN104113404B (zh) 2008-03-14 2009-03-1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7772A CN102027772A (zh) 2011-04-20
CN102027772B true CN102027772B (zh) 2014-07-02

Family

ID=410656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7122.6A Active CN102027772B (zh) 2008-03-14 2009-03-1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CN201410386368.6A Active CN104113404B (zh) 2008-03-14 2009-03-1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6368.6A Active CN104113404B (zh) 2008-03-14 2009-03-13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8654699B2 (zh)
EP (1) EP2255566A4 (zh)
JP (2) JP5485183B2 (zh)
KR (2) KR101603805B1 (zh)
CN (2) CN102027772B (zh)
WO (1) WO200911294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3805B1 (ko) * 2008-03-14 2016-03-16 애플 인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분산된 arq
WO2010126052A1 (ja) * 2009-04-27 2010-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WO2011134493A1 (en) * 2010-04-26 2011-11-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onnection arrangement in relay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5500000B2 (ja) * 2010-08-31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律移動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中継システム
WO2012148410A1 (en) 2011-04-29 2012-11-01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Wireless device handoff between wireless networks
WO2016123570A1 (en) 2015-01-30 2016-08-04 University Of Utah Research Foundation Dimeric collagen hybridizing peptides and methods of using
WO2020077578A1 (en) * 2018-10-18 2020-04-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roup-based relay selection for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CN111490859A (zh) * 2019-01-29 2020-08-04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rq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0113726B (zh) * 2019-05-21 2022-02-01 唐利(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24829A1 (en) * 1995-12-29 1997-07-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catenated error detection coding and packet numbering for hierarchical arq schemes
WO2007139338A1 (en) * 2006-05-29 2007-1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0301076D0 (sv) 2003-04-08 2003-04-0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method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GB0316692D0 (en) * 2003-07-17 2003-08-2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nhanced multi-path for mimo devices
US7155655B2 (en) * 2003-07-22 2006-12-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hybrid ARQ algorithms
JP2005101727A (ja) * 2003-09-22 2005-04-1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市町村デジタル通信システム
DE60336813D1 (de) * 2003-09-23 2011-06-01 Panasonic Corp Protokolkontextübertragung in einem Mobilfunkkommunikationsystem
JP4026770B2 (ja) 2004-02-06 2007-12-26 Kddi株式会社 マルチホップ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の経路更新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JP2005341300A (ja) 2004-05-27 2005-12-08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
JP4539231B2 (ja) 2004-08-24 2010-09-08 Kddi株式会社 マルチホップ通信での自動再送制御を用いた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EP1797663B1 (en) * 2004-08-31 2019-07-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unit sender and data unit relay device
ATE411661T1 (de) * 2004-08-31 2008-10-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JP4298751B2 (ja) 2004-09-10 2009-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KR100678147B1 (ko) * 2005-01-05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rq 관련 타이머의제어 방법과 장치 및 그 시스템
KR100903053B1 (ko) * 2005-11-04 2009-06-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접속 통신망에서 멀티홉시스템을 위한자동반복요청 장치 및 방법
WO2007083219A2 (en) * 2006-01-17 2007-07-26 Nokia Corporation A bandwidth efficient harq scheme in relay network
EP1987689B1 (en) * 2006-02-24 2011-0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chnique for configuring link layer entities for a handover
US7975199B2 (en) * 2006-04-03 2011-07-0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Relay-assisted HARQ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07141617A1 (en) * 2006-06-02 2007-12-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Ranging region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lay stations
JP4858690B2 (ja) * 2006-06-14 2012-0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ンドオーバ時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US20080062944A1 (en) * 2006-09-08 2008-03-13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ignalling With Reduced Retransmission Indications in a Wireless VoI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50384B (zh) * 2006-09-20 2010-12-0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KR100976733B1 (ko) 2006-11-17 2010-08-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홉 릴레이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자동 재전송 요구 장치 및 방법
US20090213778A1 (en) * 2008-01-14 2009-08-27 Zhifeng Tao Fragmentation and Packing for Wireless Multi-User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KR101603805B1 (ko) * 2008-03-14 2016-03-16 애플 인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분산된 arq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24829A1 (en) * 1995-12-29 1997-07-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catenated error detection coding and packet numbering for hierarchical arq schemes
WO2007139338A1 (en) * 2006-05-29 2007-1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55566A4 (en) 2015-06-24
US20130301518A1 (en) 2013-11-14
WO2009112941A2 (en) 2009-09-17
US20110044235A1 (en) 2011-02-24
EP2255566A2 (en) 2010-12-01
CN102027772A (zh) 2011-04-20
CN104113404B (zh) 2017-09-15
US9160494B2 (en) 2015-10-13
US8654699B2 (en) 2014-02-18
KR101658914B1 (ko) 2016-09-22
KR101603805B1 (ko) 2016-03-16
US9344225B2 (en) 2016-05-17
WO2009112941A3 (en) 2009-11-05
US20140169267A1 (en) 2014-06-19
WO2009112941A8 (en) 2009-12-23
CN104113404A (zh) 2014-10-22
JP5927732B2 (ja) 2016-06-01
KR20100127829A (ko) 2010-12-06
KR20140047175A (ko) 2014-04-21
JP2014123977A (ja) 2014-07-03
JP5485183B2 (ja) 2014-05-07
JP2011517880A (ja) 201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7772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分布式arq
RU2713442C1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сот
JP5386743B2 (ja) 無線メッシュ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通信を実行する方法、無線デバイス、物品、および無線システム
US7477897B2 (en) Method for handoff of a telephone call between two different wireless networks
US9078286B1 (en) Mesh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network optimized for backhaul access
US20220217612A1 (e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for sidelink relay
US20130315134A1 (en) Intra IP Communication within a Relay Node for a Radio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032181B (zh) 通信路径切换系统和方法
CN101960881A (zh) 用于具有中继扩展的通信网络中的切换程序的方法和装置
KR20110112267A (ko) 복수의 네트워크 유형 호환을 용이하게 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컴포넌트들
CN10259877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将数据分组的递送通信至用户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500476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230136875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sidelink (sl) communication in a user equipment (ue)-to-ue relaying architecture
US11272567B2 (en) Adaptation handling for layer-2-based sidelink relay
WO2023011245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7532593B2 (en) Radio LAN system, diversity apparatus, and radio LAN terminal
JP2011511560A (ja) バックホール・リンクを介した順方向の呼トラフィックの同期化
US2022017453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uplication communication
CN102026293B (zh) 一种核心网获知中继节点接入方式的系统及方法
US2023019961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sidelink relay based data transmission with multiple paths
CN116803012A (zh)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5915330A (zh) 路由方法和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PPLE COMPUTER,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YANXING BIDEK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314

Owner name: YANXING BIDEK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RTEL NETWORKS LTD (CA)

Effective date: 201303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14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Applicant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New York

Applicant before: NORTEL NETWORK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314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Applicant after: NORTEL NETWORKS LTD.

Address before: Quebec

Applicant before: NORTEL NETWORKS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ssignor: APPLE Inc.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istributed ARQ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