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7889A - 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7889A
CN102017889A CN2010102999765A CN201010299976A CN102017889A CN 102017889 A CN102017889 A CN 102017889A CN 2010102999765 A CN2010102999765 A CN 2010102999765A CN 201010299976 A CN201010299976 A CN 201010299976A CN 102017889 A CN102017889 A CN 102017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resistant
resistance
winter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99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爱松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01029997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7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7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及通过该方法选育的耐寒越冬甘蓝新品种04-68。经大田抗病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和霜霉病,均优于对照品种寒春4号。该耐寒甘蓝100克鲜重中含粗蛋白:1.4克,粗纤维: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32.7毫克,干物质:6.8克。该杂交种具有耐寒性强、结球紧实、存圃时间较长、叶球高扁圆、球色绿、质地脆嫩、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一般单球重1.7~2.8kg,产量达72000~75000kg/hm2,比对照寒春4号增产9.3%,长江流域12~3月均可收获。

Description

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科技中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具体涉及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a L.var.capitata L.)简称甘蓝,是我国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在国内各地普遍种植。近年来我国甘蓝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生产基地、出口外销基地的建立,以及国内消费市场的变化,甘蓝的种植也越来越注重品质和类型多元化。目前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露地越冬甘蓝面积迅速扩大,尤其在江苏、上海、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已形成相当生产规模,是当地冬季种植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但冬季甘蓝经常遭受低温甚至零下低温的影响,使其产量和品质下降,低温成为越冬甘蓝露地栽培的制约因素。迄今为止,国内外很少开展甘蓝耐寒性育种,关于甘蓝耐寒性育种方法和耐寒性分级标准从未见报道,这就对选育耐寒性品种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部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寒甘蓝的选育方法,而获得一种耐寒甘蓝。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按以下步骤取得:
1)母本材料由国外引进的甘蓝资源C894,每年冬季选结球性好、高扁类型、耐寒性强、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单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粉留种,连续自交,经过6代自交分离纯化,得到的自交系种株材料;该自交系种株材料连续三年进行耐寒性鉴定表现高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外叶色泽浓绿、直立、完好,叶球表面无冻伤,色绿,冻害指数为0.12;该自交系种株材料耐寒性遗传稳定,命名为98-5-8-2,并开始用于组配;
自交系标准为:植株开展度40~45cm,结球紧,叶球高扁圆,单球重1.1~1.4kg,叶球中心柱长4.5~4.7cm,低于球高的1/2,叶色鲜绿,心叶黄,品质好,长势旺,高耐寒,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0.4和9.2,晚熟,生育期80天;
2)父本材料由国外引进甘蓝资源C1680,每年冬季选结球性好、扁球类型、耐寒性强、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单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粉留种,连续自交,经过6代自交分离纯化,得到的自交系种株材料;该自交系种株材料经三年耐寒性鉴定表现为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冻害指数为1.06;该自交系种株材料耐寒性遗传稳定,命名为99-3-1,并开始用于组配;
自交系标准为:植株开展度50~55cm,叶球扁圆,球重1.5~1.8kg,叶球中心柱长5.1~5.3cm,外叶深绿色,球色深绿,耐寒、耐裂性强,生长势旺盛,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0.65和12.2,晚熟,生育期85天;
3)杂交种选育
以98-5-8-2作母本材料,99-3-1作父本材料,父本材料与母本材料在江苏地区8月上旬播种,使花期相遇,母本与父本行比为3∶1,亩定植密度为2500~3000株,待母本花期结束后及时彻底拔掉父本植株,以确保杂交种纯度;
4)获得杂交种
杂交获得耐寒甘蓝品种,命名为04-68,高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冻害指数为0.24;经大田抗病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和霜霉病,优于对照品种寒春4号;单球重1.7~2.8kg;产量达4800~5000kg/667m2,长江流域12~3月均可收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理指标测定标准方法,对04-68进行品质营养分析,04-68甘蓝品种100克鲜重中含粗蛋白:1.4克,粗纤维: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32.7毫克,干物质:6.8克。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父本和母本材料的选择,进行选育获得杂交种,该杂交种高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冻害指数为0.24;该品种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和霜霉病,优于对照品种寒春4号;单球重1.7~2.8kg;产量达4800~5000kg/667m2,长江流域12~3月均可收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理指标测定标准方法,对04-68进行品质营养分析,04-68甘蓝品种100克鲜重中含粗蛋白:1.4克,粗纤维: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32.7毫克,干物质:6.8克。
2、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寒性分级标准,为评定耐寒标准提供依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3、本发明所涉及的选育方法,操作简单,实用,为相关植物选育提供启示和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选育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其具体区域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申请人通过研究提出了甘蓝冻害指数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甘蓝冻害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甘蓝耐寒育种方法体系。
通过甘蓝经受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植株外叶受冻害程度来制定冻害分级标准(根据多年田间调查,外叶受冻害程度可以反映球叶的冻害程度),影响程度越小,级别越低,通过冻害后测定甘蓝冻害指数,并评判是否耐寒。
甘蓝耐寒性分级类型和标准:
0级:植株完好无冻伤症状;
1级:仅最下层外叶受害,受害叶片局部萎蔫;
3级:半数外叶受害,受害叶片局部或大部分萎焉、干枯;
5级:多半数外叶受害,大部分受害叶片全部萎蔫,小部分受害叶片局部萎蔫;
7级:顶部2~3片外叶未萎蔫,其他外叶全部萎蔫;
9级:植株外叶全部萎蔫,植株趋向死亡;
冻害指数计算公式:
冻害指数=∑各级冻害株数/最高级数×总株数×100%
甘蓝群体冻害强弱划分标准:
一月份降温后测定甘蓝冻害指数,并评判耐寒水平。(表1)
表1:甘蓝群体冻害强弱划分标准
  耐寒性水平   冻害指数范围
  高耐寒(HT)   冻害指数≤5
  耐寒(T) 5<冻害指数≤15
  中耐寒(MT) 15<冻害指数≤30
  不耐寒(E) 冻害指数>30
参见图1,按照本发明的耐寒甘蓝的选育方法,选育的耐寒甘蓝新品种04-68的具体步骤是:
1)高耐寒自交不亲和系98-5-8-2母本种质材料的选育
本课题组在引进收集国内外各种甘蓝育种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种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耐寒性和耐裂性强、品质较好的材料,通过多年连续自交、分离和定向选择,先后获得了耐寒性强、综合性状较好的稳定自交不亲和系材料60份。其中包括母本98-5-8-2和父本99-3-1。母本材料C894每年冬季选结球性好、高扁类型、耐寒性强、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优良单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粉留种,连续自交,经过6代自交分离纯化,得到自交系种株材料,经三年耐寒性鉴定表现高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外叶色泽浓绿、直立、完好,叶球表面无冻伤,色绿;冻害指数为0.12,耐寒性遗传稳定,命名为98-5-8-2,并开始用于组配;
自交系标准为:结球紧,叶球高扁圆,单球重1.1~1.4kg,叶球中心柱长4.5~4.7cm,低于球高的1/2,心叶黄,叶色鲜绿,品质好,长势旺,高耐寒,植株开展度40~45cm,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0.4和9.2,晚熟,生育期80天;
2)耐寒自交不亲和系99-3-1父本种质材料的选育
父本种质材料也是在本课题组选育的60份耐寒性和耐裂性强、品质较好的材料中连续三年进行甘蓝耐寒性鉴定筛选,筛选出99-3-1为耐寒材料。父本99-3-1是由国外引进甘蓝资源C1680经6年单株连续自交、分离和定向选择,同时每年进行耐寒性、抗病性、耐裂球性等综合性状鉴定筛选而来。父本材料每年冬季选结球性好、扁球类型、耐寒性强、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优良单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粉留种,连续自交,经过6代自交分离纯化,得到自交系种株材料,经三年耐寒性鉴定表现耐寒性强,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冻害指数为1.06,耐寒性遗传稳定,命名为99-3-1,并开始用于组配;
自交系标准为:开展度50~55cm,外叶深绿色,叶球扁圆,球重1.5~1.8kg,叶球中心柱长5.1~5.3cm,球色深绿,耐寒、耐裂性强,生长势旺盛,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0.65和12.2,晚熟,生育期85天;
3)杂交种选育
以98-5-8-2作母本,99-3-1作父本,父本与母本在江苏地区8月上旬播种,使花期相遇,母本与父本行比为3∶1,亩定植密度为2500~3000株,待母本花期结束后及时彻底拔掉父本植株,以确保杂交种纯度;
4)甘蓝杂交种标准
该杂交种具有耐寒性强、结球紧实、存圃时间较长、叶球高扁圆、球色绿、质地脆嫩、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等特点;一般单球重1.7~2.8kg;产量达4800~5000kg/667m2左右,长江流域12~3月均可收获。
高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冻害指数为0.24。申请人按照本发明的方法选育的耐寒甘蓝品种,命名为04-68,冻害指数为0.24,达到高耐寒,大田生产中耐寒性、优质性表现突出。
经大田抗病鉴定:该组合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和霜霉病,均优于对照品种寒春4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理指标测定标准方法,对04-68进行品质营养分析,04-68甘蓝品种100克鲜重中含粗蛋白:1.4克,粗纤维: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32.7毫克,干物质:6.8克。
5)04-68甘蓝新品种选育过程
2006年冬,申请人选用包括98-5-8-2和99-3-1在内的8个中晚熟亲本系采用半轮选配法进行配合力研究,选育出12个表现优良的中晚熟组合,2007~2008年在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试验农场对这些表现优良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寒春4号为对照,并对耐寒性连续三年进行田间鉴定。试验和鉴定结果表明,98-5-8-2×99-3-1(代号为04-68)组合杂交优势明显,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植株整齐度高,结球性好,叶球高扁圆、球色绿、中心柱小于叶球高的1/2,抗病性强,高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冻害指数为0.24,品质优良、丰产稳产。2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04-68增产优势明显,产量稳定,平均产量为74253.2kg/hm2,比对照寒春4号增产9.7%。
6)生产表现
2007~2008年连续两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现为:两年04-68平均亩产量为4950.2kg,比对照寒春4号增产9.7%。平均生育期为82.7天,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冻害指数为0.08,比对照低6.2%。
2009年省内区域试验结果表现,04-68表现耐裂球和高耐寒,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冻害指数为0.24,商品性好,抗病、丰产,区试平均亩产量为4 918.1kg,比对照寒春4号增产7.9%;生产示范量,04-68平均亩产4 932.2kg,比对照增产9.3%。
7)适宜地区和产量水平
该品种适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作秋冬露地甘蓝栽培,适于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种育苗。亩产量水平4800~5000Kg。
栽培技术要点:
1、播种育苗
1.1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结球越冬甘蓝一般在8月上中旬播种,春节前至4月初开始陆续收获上市。
1.2播种
结球越冬甘蓝育苗期间由于温度高、雨水多等原因,需要采用设施遮阳防雨撒播的方式来育苗。播种前深翻床土晒地,施腐熟有机肥料作为基肥,然后进行浅耕浅耙、作畦、整平以备播种。播种时将种子点播于苗床上,然后覆土,最后盖上遮阳网保湿降温。
1.3播种后管理
经过2~3天子叶出土。幼苗出土后15天左右、具3~4片真叶时,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将苗假植于苗床中,视秧苗长势、天气状况和土壤干湿程度,浇施清淡腐熟人畜粪水并遮荫降温,使秧苗健壮生长。
2定植
2.1定植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符合无公害产地环境要求的田块来实施规模化生产。
2.2定植前准备
选前茬未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地,精整土地。667m2基施腐熟有机肥800kg+沤制菜籽饼200kg。作畦,畦高35cm、宽1.5m,沟宽30cm。
2.3定植
当苗长到6~8片真叶时选择晴天下午或者阴天进行定植。定植前几天要炼苗,尽量不浇或少浇水,同时要喷洒1次杀虫剂。定植时大小苗分开,株距50cm,行距50cm,每畦定植3行,667m2定植2500株左右。
3定植后管理
结球越冬甘蓝在前期温度高生长快,需求养分多。一般应当把追肥的重点放在莲座叶生长的盛期和结球前、中期。追肥可分为5次进行,第1次在幼苗定植、新根发生时施“提苗肥”,用量较少,一般以稀薄的人粪尿为主;第2次在莲座叶生长的初期,此时应提高肥料的用量和浓度,一般可施稀薄粪肥加氮素化肥;第3次于莲座叶生长盛期施入,使用较浓的有机肥料和氮磷化肥混合,在行间开沟施入。并封土灌水,之后还可在地面施草木灰。此外,在结球前期和中期再追肥2次,于结球后期停止追肥。为获得高产优质的产品,最好将有机肥与矿质肥料混合或分别施用,一般以氮、钾肥为主,适当配合磷肥。同时结合除草,清沟培土,确保雨天不积水,晴天畦面不干裂,以保持土壤表层湿润为标准,确保根系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4病虫害防治
越冬结球甘蓝病害一般较少,偶有霜霉病、黑腐病的发生,主要与土壤含水量、空气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湿度大时发病重,初发病时用8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虫害前期主要有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蚜虫等,应及时用吡虫啉、除尽、Bt、锐劲特、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同时积极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如使用黑光灯诱杀害虫、设置黄板诱杀蚜虫、利用防虫网阻隔害虫,也可以人工捕捉害虫等方法辅助。使用药剂防治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细则中的规定。在防治上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改善和优化菜田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及时采收
在叶球紧实后,可及时采收,也可根据市场价格适时调整采收时间。外运的甘蓝一般在晴天的傍晚采收,晚上放在通风的地方散热后再运出。
以下表1~表2是04-68甘蓝品种参与甘蓝区域试验产量结果和生产试验示范产量结果。
表1  2009年甘蓝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Figure BSA00000293484700101
表2:2009年甘蓝生产试验示范结果
Figure BSA00000293484700102

Claims (5)

1.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母本种质材料高耐寒自交不亲和系和父本种质材料耐寒自交不亲和系杂交选育,杂交获得耐寒甘蓝品种;其中所述的母本材料为由国外引进的甘蓝资源C894,所述的父本材料由国外引进甘蓝资源C1680;
母本材料为每年冬季选结球性好、高扁类型、耐寒性强、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单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粉留种,连续自交,经过6代自交分离纯化,得到的自交系种株材料;该自交系种株材料连续三年进行耐寒性鉴定表现高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外叶色泽浓绿、直立、完好,叶球表面无冻伤,色绿;该自交系种株材料耐寒性遗传稳定;
所述的父本材料为每年冬季选结球性好、扁球类型、耐寒性强、耐裂球、抗病毒病、抗霜霉病、抗黑腐病的单株,冬季大棚自然春化,春季授粉留种,连续自交,经过6代自交分离纯化,得到的自交系种株材料;该自交系种株材料经三年耐寒性鉴定表现为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外叶直立、完好,叶球表面无冻伤,色绿;该自交系种株材料耐寒性遗传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本材料的自交系标准为:植株开展度40~45cm,结球紧,叶球高扁圆,单球重1.1~1.4kg,叶球中心柱长4.5~4.7cm,低于球高的1/2,叶色鲜绿,心叶黄,品质好,长势旺,高耐寒,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0.4和9.2,晚熟,生育期80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父本材料的自交系标准为:植株开展度50~55cm,外叶深绿色,叶球扁圆,球重1.5~1.8kg,叶球中心柱长5.1~5.3cm,球色深绿,耐寒、耐裂性强,生长势旺盛,花期自交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分别为0.65和12.2,晚熟,生育期85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本材料和父本材料杂交种选育具体方法为:父本材料与母本材料在江苏地区8月上旬播种,使花期相遇,母本与父本行比为3∶1,亩定植密度为2500~3000株,待母本花期结束后及时彻底拔掉父本植株,以确保杂交种纯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杂交获得耐寒甘蓝品种,高耐寒,即经1月中下旬室外最低气温-5℃以下冻害后,外叶色泽浓绿、直立,叶球表面无冻伤,色绿;经大田抗病鉴定表明:该品种高抗病毒病、抗黑腐病和霜霉病,优于对照品种寒春4号;单球重1.7~2.8kg;产量达4800~5000kg/667m2,长江流域12~3月均可收获;对04-68进行品质营养分析,04-68甘蓝品种100克鲜重中含粗蛋白:1.4克,粗纤维:0.66克,可溶性糖:3.9克,Vc:32.7毫克,干物质:6.8克。
CN2010102999765A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 Pending CN102017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99765A CN102017889A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99765A CN102017889A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7889A true CN102017889A (zh) 2011-04-20

Family

ID=43859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99765A Pending CN102017889A (zh) 2010-09-29 2010-09-29 一种耐寒越冬甘蓝的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78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8371A (zh) * 2018-09-04 2019-01-25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开花期红掌耐寒性的评价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58371A (zh) * 2018-09-04 2019-01-25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开花期红掌耐寒性的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40514B (zh) 一种旱藕增产提高淀粉含量的高效栽培方法
CN110150014B (zh) 一种沃柑产业化种植方法
CN102067773B (zh) 一种鄂东1号山药的栽培方法
CN101040584A (zh) 一种三叶木通的人工规范化栽培及持续利用方法
CN105191654A (zh) 一种玉米与饭豆间作的栽培方法
CN101675724A (zh) 大葱繁种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CN101779559A (zh) 网棚蔬菜青刀豆-甜玉米-青花菜一年三种三收有机栽培技术
CN105613024A (zh) 一种春夏茬西瓜、水稻、荸荠有机栽培轮作方法
CN100473274C (zh) 无公害仿野生丹参中药材生产方法
CN105532237A (zh) 高寒山区黄草乌规范化种植技术
CN108633669A (zh) 一种华南地区中熟蔓生短豇豆品种夏季露地的栽培方法
CN106941907A (zh)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茬免耕种植冬油菜的方法
CN105052518B (zh) 毛黄堇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4186304B (zh) 一种杂交稻开香优3号的选育方法
CN109005730A (zh) 一种蒙古扁桃种子低温层积催芽育苗方法
CN108157115A (zh) 一种干旱沙区油用紫斑牡丹复合种植方法
CN108782091A (zh) 一种提高华南地区长豇豆繁种产量的方法
CN105052494A (zh) 白萝卜的有机栽培方法
CN112673946B (zh) 一种南方高寒山区朝天椒酿热增温育苗的方法
CN106233997A (zh) 一种长季节辣椒的水旱轮作有机栽培方法
CN105941114A (zh) 一种有机大白菜的种植方法
CN1918971A (zh) 少籽紫茄杂交一代的制种方法
CN112753511A (zh) 一种秦艽人工种植方法
CN104839009B (zh) 一种提高白色芜菁育种品质的方法
CN111226722A (zh) 魔芋与半夏间作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