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4369A -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4369A
CN102014369A CN2009100923699A CN200910092369A CN102014369A CN 102014369 A CN102014369 A CN 102014369A CN 2009100923699 A CN2009100923699 A CN 2009100923699A CN 200910092369 A CN200910092369 A CN 200910092369A CN 102014369 A CN102014369 A CN 102014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l
network element
wireless side
side network
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23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4369B (zh
Inventor
霍玉臻
周娜
宗在峰
梁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hi tech Zon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0923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436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6395 priority patent/WO201102640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4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4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4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4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087Mobility data transfer for preserving data network PoA address despite hand-of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网际协议(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其中,判断具体包括: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的网元信息,与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判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系统,该系统中,判断单元用于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移动性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能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移动性进行支持。

Description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本地网际协议(IP,InternetProtocol)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演进的分组系统(EPS,Evolved Packet System)由演进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移动管理单元(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服务网关(SGW,ServingGateway)、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3GPP的认证授权计费(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 and Accounting)服务器,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实体及其他支撑节点组成。其中,P-GW也称为PDN GW,PDN指分组数据网络,以Packet Data Network表示。
在现有EPS的系统架构中,MME负责移动性管理、非接入层信令的处理和用户移动管理上下文的管理等控制面的相关工作;接入网关包括SGW和PGW,SGW是与E-UTRAN相连的接入网关设备,在E-UTRAN和PGW之间转发数据,并且负责对寻呼等待数据进行缓存;PGW则是EPS与PDN网络的边界网关,负责PDN的接入及在EPS与PDN间转发数据等功能;鉴权授权服务器包括HSS,3GPP AAA服务器;PCRF实体是策略和计费规则功能实体,它通过接收接口Rx和IP业务网络相连,获取业务信息,此外,它通过Gx/Gxa/Gxc接口与网络中的网关设备相连,负责发起IP承载的建立,保证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并进行计费控制。
家用基站是一种小型、低功率的基站,部署在家庭及办公室等室内场所,主要作用是为了给用户提供更高的业务速率并降低使用高速率服务所需要的费用,同时弥补已有分布式蜂窝无线通信系统覆盖的不足。家用基站的优点是实惠、便捷、低功率输出、即插即用等。
家用基站可以直接连接到核心网络,如图1所示,这里,图1中的无线侧网元可以为家庭基站;家用基站也可以通过家用基站网关这个逻辑网元接入到核心网络,如图2或图3所示,这里,图2或图3中的无线侧网元可以为家庭基站。其中,家用基站网关主要功能为:验证家用基站的安全性,处理家用基站的注册,对家用基站进行运行维护管理,根据运营商要求配置和控制家用基站,负责交换核心网和家用基站的数据。图1、图2或图3中,核心网的接入网关可以是SGW、PGW、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Serving GPRS SupportNode)、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其中,GPRS指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本地网关可以是本地SGW(L-SGW,Local SGW)、本地PGW(L-PGW,Local PGW)、虚拟SGW(V-SGW,Virtual SGW)、虚拟PGW(V-PGW,Virtual PSGW)、本地GGSN(L-GGSN,Local GGSN)、外置本地网关(L-GW,Local GW)。本地网关可以和无线侧网元合设,也可以和家用基站网关合设,还可以在无线侧网元或家用基站网关附近设置,即外置方式。
为了实现本地IP访问功能,即:终端对家用网络其他IP设备或者互联网络的本地接入,增设了本地网关,如图1、图2、图3、或图4所示。本地网关的增设可提供对本地IP访问技术的有力支持,本地网关可以和无线侧网元合设、或者以外置方式设置在无线侧网元附近;也可以和家用基站网关合设、或者以外置方式设置在家用基站网关附近。
如图4所示,显示了在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中,本地IP访问和传统核心网IP访问的数据流路径。对于支持本地IP访问的用户,可以建立传统的核心网IP访问数据路径和本地IP访问数据路径。图4中,对于本地IP访问的连接而言,本地IP访问数据路径为:从终端至无线侧网元和/或家用基站网关、直至本地网关,比如L-SGW或L-PGW,数据的传输不经过核心网。为了实现终端对家用网络其他IP设备或者互联网络的本地接入,可以建立两条连接,第一条本地IP访问数据路径直接访问互联网,即:互联网本地IP访问连接。第二条本地IP访问数据路径直接访问家用网络其他IP设备,即:家用网络本地IP访问连接。
当用户发起业务并建立连接后,为提高用户的体验,运营商要求网络必须能够提供业务连续性。此时要求用户的连接具有移动性,即当连接具有移动性时,网络才能够提供业务连续性。目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移动性进行支持的实现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能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移动性进行支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网际协议(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其中,
所述判断具体包括: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家庭基站管理系统(HMS)下发的网元信息,与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所述判断。
其中,所述获得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从原无线侧网元获得的网元信息。
其中,所述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HMS下发的网元信息具体为: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当前能连接的网元信息;其中,所述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
所述从移动性管理实体/原无线侧网元获得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以及可选的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
其中,实现所述判断进一步包括:
所述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消息,解析出所述消息中携带的所述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或所述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后,明确需执行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通过将所述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与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并完成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其中,当判断结果具体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时,所述移动性处理具体为激活处理;所述激活处理具体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激活本地IP访问连接。
其中,当判断结果具体为: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所述移动性处理具体为释放处理;所述释放处理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指示移动性管理实体释放当前本地IP访问连接。
其中,在移动性管理实体变化的场景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以及可选的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传递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其中,在移动性管理实体变化的场景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新无线侧网元将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传递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其中,所述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所述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所述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其中,所述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具体包括:基站、家用基站、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其中,所述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具体包括:移动管理单元MME、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支持节点SGSN。
其中,所述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具体包括:本地服务网关L-SGW、本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L-PGW、本地网关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支持节点L-GGSN、或外置的本地网关L-GW;
核心网的接入网关具体包括:服务网关SGW、或SGSN。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判断单元和移动性处理单元;其中,
判断单元,用于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其中,所述判断具体包括: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HMS下发的网元信息,与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所述判断;
移动性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
其中,所述获得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原无线侧网元获得的网元信息。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进一步用于所述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原无线侧网元的消息,解析出所述消息中携带的所述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以及可选的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后,明确需执行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通过将所述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与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并完成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其中,所述移动性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判断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时,执行激活处理;其中,所述激活处理具体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激活本地IP访问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性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判断出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执行释放处理;其中,所述释放处理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指示移动性管理实体释放当前本地IP访问连接。
本发明的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其中,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家庭基站管理系统(HMS,HNBManagement System)下发的网元信息,与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判断。
采用本发明,通过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并能根据判断结果执行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从而实现了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移动性所进行的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一连接示意图;
图2为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又一连接示意图;
图3为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另一连接示意图;
图4为现有移动通信系统中本地IP接入数据流示意图;
图5为采用本发明后,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移动后本地IP接入数据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LTE系统中业务请求过程中本地IP连接激活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UTRAN系统中业务请求过程中本地IP连接激活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LTE系统中跟踪区更新过程中本地IP连接激活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UTRAN系统中路由区更新过程中本地IP连接激活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LTE系统中切换过程中本地IP连接激活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UTRAN系统中切换过程中本地IP连接激活的流程图;
图12为本发明LTE系统中终端进行X2切换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其中,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HMS下发的的网元信息,与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判断。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以下将现有技术和本发明进行对比阐述,以更好地体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
如图5所示,显示了在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中,当终端移动后,本地IP访问和传统核心网IP访问的数据流路径。由于本地IP访问连接的特殊性,即:数据流直接从无线侧网元和/或家用基站网关传输,因此,当终端移动后,本地IP访问的数据流需要经过新无线侧网元和/或家用基站网关、以及原本地网关。其中,原本地网关位于原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或外置在其附近,可见,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取决于新无线侧网元和/或家用基站网关、以及原本地网关这两者之间是否具有接口。然而,目前的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判断这两者之间是否具有接口关系的解决方案,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实现本地IP访问连接的移动性。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实现方案,来实现本地IP访问连接的移动性。当用户进行服务请求或跟踪区/路由区更新/切换时,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根据新移动性管理实体提供的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和/或家用基站网关、与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并根据判断结果,对本地IP访问连接进行相对应的激活或释放的移动性处理。
以下对本发明的本地IP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实现方案进行具体阐述。
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
这里,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具体包括: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HMS下发的网元信息,与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其中,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可以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从原无线侧网元获得网元信息。
步骤102、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
这里,移动性处理包括激活或释放。判断结果不同,执行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可以是激活或释放处理。
针对以上由步骤101~步骤102所构成的技术方案而言,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HMS下发的网元信息具体为: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当前能连接的网元信息。其中,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当前能连接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
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从移动性管理实体获得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还可能包括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这里,原本地标识信息/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原家用基站网关标识信息指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建立时的原本地标识信息/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
这里,步骤101的具体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接收到来自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消息,解析出该消息中携带的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或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后,明确需执行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步骤202、通过将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与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与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并完成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这里,针对包括激活或释放在内的移动性处理而言,当判断出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与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也就是说,判断结果具体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时,当前执行的移动性处理具体为激活处理。激活具体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激活本地IP访问连接。当判断出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与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也就是说,判断结果具体为: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当前执行的移动性处理具体为释放处理。释放处理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指示移动性管理实体释放当前本地IP访问连接。
这里,在移动性管理实体变化的场景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还可能包括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传递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这里,在移动性管理实体变化的场景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新无线侧网元将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传递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以下,分别对各网元实体和各网元实体的标识信息进行阐述。
这里,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这里,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这里,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这里,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具体包括:基站、家用基站、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这里,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具体包括:MME、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 Switching Centre)、SGSN。
这里,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具体包括:L-SGW、L-PGW、L-GGSN、或外置的L-GW。另外,核心网的接入网关具体包括:SGW或SGSN。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下为了简化描述,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这种表述方式是指: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都是新的,以下不做赘述;同样的,比如,以下涉及到的原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表述方式是指: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都是原来的。总之,以下涉及到的有关新或原的描述都是类似这里的含义,以下不做赘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移动性管理实体并不是总是新的,也有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信息给新基站的。
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根据来自新移动性管理实体的原本地网关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以及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与原本地网关或原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即: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
进一步的,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根据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可以连接的本地网关或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与原本地网关或原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即: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
进一步的,当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激活本地IP访问连接;当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新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指示新移动性管理实体释放此本地IP访问连接。
进一步的,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以及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传递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进一步的,新无线侧网元将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传递给移动性管理实体。
进一步的,本地网关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本地网关的地址、或者是专用的标识信息。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无线侧网元的地址、或者是专用的标识信息。
进一步的,无线侧实体可以是基站、家用基站、RNC。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为MME、MSC、SGSN。本地网关可以是L-SGW、L-PGW、L-GGSN、外置L-GW。核心网接入网关可以是S-GW、SGSN。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举例阐述。
实施例一:
图6是本发明在图1、图2或图3的系统架构、本地网关为L-PGW,L-SGW场景的基础上,提供的LTE系统中终端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时进行服务请求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服务网关为L-SGW,原本地接入网关为L-PGW,本实施例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终端空闲时,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保存本地IP连接的本地网关,比如L-PGW、L-SGW、或外置L-GW的标识信息,可以保存本地IP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标识消息。其中,L-PGW、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401、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后具有本地IP访问连接,此后终端进入空闲态。
步骤402、终端经新无线侧网元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服务请求消息。
这里,无线侧网元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消息中可以携带新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携带新本地网关,比如L-PGW、L-SGW的标识信息。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L-GW的标识信息。其中L-PGW、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为MME。
步骤403、执行非接入层(NAS,Non-Access-Stratum)的鉴权认证过程,该步骤可选。
步骤404、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新无线侧网元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
这里,消息中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或者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者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当用户进行业务请求时,如果无线侧网元并没有发生变化,即: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相同,则移动性管理实体在发送的消息中可以不携带上述信息。
步骤405、新无线侧网元收到消息,若消息中携带有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则根据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在终端移动后可以重新激活,即:是否具有移动性。若消息中未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是否携带原L-SGW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原L-GW的标识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此步骤描述的判断。否则继续现有技术中正常的业务请求流程。
这里,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SGW信息和原L-S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S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S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信息和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GW信息和原L-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SGW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存在接口,则认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
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406a、根据步骤405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则新无线侧网元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的无线侧承载建立流程。
这里,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无线侧承载建立流程。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激活流程。
新无线侧网元执行无线承载建立过程。
步骤407a、无线侧网元回应移动性管理实体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
步骤408a、移动性管理实体向原L-SGW发起承载修改流程。原L-SGW与原L-PGW可能进行承载修改流程。
步骤406b、根据步骤405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则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释放流程。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无线侧承载建立流程。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激活流程。
新无线侧网元给移动性管理实体回应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或初始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若用户只存在本地IP访问连接,则需要回应初始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携带特定的原因值,指示无法建立本地IP访问连接。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络连接,则在为核心网连接完成无线侧承载建立之后,根据无线承载建立情况,回应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或初始上下文建立失败消息,消息中需要携带特定的原因值,指示无法建立本地IP访问连接。
步骤407b、移动性管理实体向原L-SGW发起会话释放流程。
步骤408b、原L-SGW与原L-PGW进行会话释放流程。
当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本实施例中以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为例,此时,也可以将本地IP访问连接转为核心网连接,此流程与现有技术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当下行数据触发网络发起对空闲态用户的寻呼后,用户会发起业务请求流程来激活连接,此时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激活与图4流程处理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二:
图7是本发明在图1、图2或图3系统架构、本地网关为L-GGSN场景的基础上,提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 Network)系统中终端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时进行服务请求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原本地接入网关为L-GGSN,本实施例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终端空闲时,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保存本地IP连接的本地网关,比如L-GGSN、外置L-GW的标识信息,可以保存本地IP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501、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后具有本地IP访问连接,此后终端进入空闲态。
步骤502、终端经新无线侧网元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服务请求消息。
这里,新无线侧网元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消息中可以携带新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可以携带新本地网关,如L-GGSN的标识信息。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L-GW的标识信息。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移动性管理实体为SGSN。
步骤503、执行NAS的鉴权认证过程,该步骤可选。
步骤504、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新无线侧网元发送无线接入承载分配请求消息。
这里,消息中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GSN标识信息;或者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者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当用户进行业务请求时,如果无线侧网元并没有发生变化,即: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相同,移动性管理实体在发送的消息中可以不携带上述信息。
步骤505、新无线侧网元收到消息,若消息中携带有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则根据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在终端移动后可以重新激活,即是否具有移动性。若消息中未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是否携带原L-GGSN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原L-GW的标识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此步骤描述的判断。否则继续现有技术中正常的业务请求流程。
这里,若消息中携带了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GSN标识信息,未携带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GGSN信息和原L-GGSN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GSN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GGSN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了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标识信息,未携带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GW信息和原L-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GW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了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还可以根据其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信息和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GSN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存在接口,则认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
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506a、根据步骤505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则新无线侧网元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的无线侧承载建立流程。
这里,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无线侧承载建立流程。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激活流程。
新无线侧网元执行无线承载建立过程。
步骤507a、无线侧网元回应移动性管理实体无线接入承载分配响应消息。
步骤508a、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向终端发起分组数据协议(PDP,PacketData Protocol)上下文修改流程。
步骤509a、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向原L-GGSN发起PDP上下文修改流程。
步骤506b、根据步骤505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则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释放流程。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无线侧承载建立流程。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激活流程。
新无线侧网元给移动性管理实体回应无线接入承载分配响应消息或无线接入承载分配失败消息。若用户只存在本地IP访问连接,则需要回应无线接入承载分配失败消息,携带特定的原因值,指示无法建立本地IP访问连接。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络连接,则在为核心网连接完成无线侧承载建立之后,根据无线承载建立情况,回应无线接入承载分配响应消息或无线接入承载分配失败消息,消息中需要携带特定的原因值,指示无法建立本地IP访问连接。
步骤507b、移动性管理实体向原L-GGSN发起PDP上下文删除流程。
步骤508b、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向终端发起PDP上下文去活流程。
当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本实施例中以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为例,此时,也可以将本地IP访问连接转为核心网连接,此流程与现有技术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当下行数据触发网络发起对空闲态用户的寻呼后,用户会发起业务请求流程来激活连接,此时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激活与图7流程处理相同,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三:
图8是本发明在图1、图2或图3系统架构、本地网关为L-PGW,L-SGW场景的基础上,提供的LTE系统中终端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时进行跟踪区更新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服务网关为L-SGW,原本地接入网关为L-PGW,本实施例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终端空闲时,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保存本地IP连接的本地网关,比如L-PGW、L-SGW、外置L-GW的标识信息,可以保存本地IP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其中L-PGW、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601、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后具有本地IP访问连接,此后终端进入空闲态。
步骤602、空闲态的终端定期或者由于移动导致跟踪区列表发生变化发起跟踪区更新流程。终端发送NAS消息,即:跟踪区更新请求给当前为终端服务的无线侧网元。当终端移动后,该无线侧网元可能和终端进入空闲态之前的无线侧网元不同。其中,终端发送跟踪区更新请求给当前为终端服务的无线侧网元,这里的无线侧网元统称为新无线侧网元;终端进入空闲态之前的无线侧网元,这里的无线侧网元统称为原无线侧网元,以下不做赘述。
无线侧网元为用户选择当前服务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即:统称为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并将跟踪区更新请求包含在初始的用户消息/上下消息传输消息中发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其中无线侧网元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消息中可以携带新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可以携带新本地网关,如L-PGW、L-SGW的标识信息。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L-GW的标识信息。其中L-PGW、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移动性管理实体为MME,新无移动性管理实体与终端进入空闲态之前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即:统称为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相同。
步骤603、当新移动性管理实体与原移动性管理实体不相同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旧移动性管理实体发起上下问获取流程。
步骤604、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将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包含在上下文响应消息中,发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这里,若用户存在本地IP访问连接,消息中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或者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者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605、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发起对用户的认证鉴权流程。
步骤606、新移动性管理实体保存步骤604中携带信息,并向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回应上下文确认消息。
步骤607、新移动性管理实体为本地IP访问连接选择原L-SGW,并向原L-SGW发起承载更新流程。原L-SGW可能会向原L-PGW发起承载更新流程。
当用户存在核心网连接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还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会话建立或承载更新流程。
步骤608、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向鉴权授权服务器发起位置更新流程。
步骤609、鉴权授权服务器向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发起位置删除流程。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发起核心网连接的会话删除流程。
步骤610、当终端发送的路由区更新请求中未携带激活标志时,且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决定不激活用户的承载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路由区更新接受给终端,然后直接执行步骤615、步骤616。此时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激活待终端进行业务请求时按照图6流程处理。
当终端发送的路由区更新请求中携带激活标志时,或者,终端发送的路由区更新请求中未携带激活标志时,但是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决定激活用户的承载时,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新无线侧网元发送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同时发送路由区更新接受消息。消息中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或者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者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当用户进行路由区更新时,无线侧网元并没有发生变化,即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相同,移动性管理实体在发送的消息中可以不携带上述信息。
步骤611、新无线侧网元收到消息,若消息中携带有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则根据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在终端移动后可以重新激活,即是否具有移动性。若消息中未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是否携带原L-SGW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原L-GW的标识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此步骤描述的判断。否则继续现有技术中正常的路由区更新请求流程。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SGW信息和原L-S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S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S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信息和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GW信息和原L-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SGW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存在接口,则认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
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612a-614a同步骤406a-408a。
步骤612b-614b同步骤406b-408b。
步骤615、616,新无线侧网元将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路由区更新接受消息转发给终端。终端可能回应路由区更新完成消息。
当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本实施例中以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为例,此时,也可以将本地IP访问连接转为核心网连接,此流程与现有技术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四:
图9是本发明在图1、图2或图3系统架构、本地网关为L-GGSN场景的基础上,提供的UTRAN系统中终端由空闲态转为连接态时进行路由区更新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接入网关为L-GGSN,本实施例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终端空闲时,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保存本地IP连接的本地网关,如L-GGSN、外置L-GW的标识信息,可以保存本地IP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701、终端接入无线通信系统后具有本地IP访问连接,此后终端进入空闲态。
步骤702、空闲态的终端定期或者由于移动导致路由区发生变化发起路由区更新流程。终端发送NAS消息,即:路由区更新请求新无线侧网元。当终端移动后,该无线侧网元可能和原无线侧网元不同。
无线侧网元为用户选择当前服务的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并将根据区更新请求包含在初始的用户消息/直传消息中发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其中无线侧网元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消息中可以携带新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可以携带新本地网关,如L-GGSN的标识信息。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L-GW的标识信息。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移动性管理实体为SGSN,新移动性管理实体与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相同。
步骤703、当新移动性管理实体与原移动性管理实体不相同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向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发起上下问获取流程。
步骤704、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将用户的上下文信息包含在上下文响应消息中,发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这里,若用户存在本地IP访问连接,消息中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GSN标识信息;或者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者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新移动性管理实体保存原移动性管理实体传递的信息。此时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激活待终端进行业务请求时按照图7流程处理。
步骤705、继续现有路由区更新的现有流程。
实施例五:
图10是本发明在图1、图2或图3系统架构、本地接入网关为L-PGW,L-SGW场景的基础上,提供的LTE系统中终端进行切换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服务网关为L-SGW,原本地接入网关为L-PGW,本实施例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801、终端周期检测本小区及其他相邻小区的无线信号,以测量报告的形式上报给原无线侧网元。当原无线侧网元发现目前终端所接入的小区信号已低于阈值不能为用户提供连接那么就选择一个信号强度适合的新无线侧网元发起切换过程。
步骤802、原无线侧网元发送切换请求消息给移动性管理实体,消息中可以携带新无线侧网元的信息。新无线侧网元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网元标识、网元所属闭合用户组标识等。其中移动性管理实体为MME。切换时,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会发生变化,将切换后为终端服务的移动性管理实体统称为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将切换前为终端服务的移动性管理实体统称为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当切换后移动性管理实体为发生变化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即是原移动性管理实体。本实施例以移动性管理实体未发生变化为例,当移动性管理实体发生变化后,流程与本实施例类似,只是在原移动新管理实体需要将切换请求转发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同时需要在消息中包含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或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带;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
步骤803、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新无线侧网元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消息中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或者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者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804、新无线侧网元收到消息,若消息中携带有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则根据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在终端移动后可以重新激活,即是否具有移动性。若消息中未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是否携带原L-SGW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原L-GW的标识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此步骤描述的判断。否则继续现有技术中正常的切换流程。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SGW信息和原L-S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S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S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信息和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GW信息和原L-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SGW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存在接口,则认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
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805a、根据步骤804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则新无线侧网元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的资源预留。
这里,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资源预留。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资源预留过程。
新无线侧网元执行资源预留过程,给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确认消息,将目标无线侧网元的地址和下行隧道标识带给移动性管理实体。
步骤806a、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承载修改过程将无线侧网元地址和下行隧道标识告知原本地接入网关,打通数据传输的下行通道。
步骤805b、根据步骤804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则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释放流程。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资源预留流程。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预留流程。
新无线侧网元给移动性管理实体回应切换确认消息。消息中可以携带特定的原因值,指示无法建立本地IP访问连接。
步骤806b、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切换确认消息中的原因值判断需要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或者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切换确认消息中未成功预留本地IP访问连接的资源来判断需要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承载释放过程将用户原有的本地IP访问连接释放。
步骤807、继续完成后续的切换过程。
实施例六:
图11是本发明在图1、图2或图3系统架构、本地接入网关为L-GGSN,场景的基础上,提供的UTRAN系统中终端进行切换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接入网关为L-GGSN,本实施例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901、终端周期检测本小区及其他相邻小区的无线信号,以测量报告的形式上报给原无线侧网元。当原无线侧网元发现目前终端所接入的小区信号已低于阈值不能为用户提供连接那么就选择一个信号强度适合的新无线侧网元发起切换过程。
步骤902、原无线侧网元发送重定位请求消息给移动性管理实体,消息中可以携带新无线侧网元的信息。新无线侧网元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网元标识、网元所属闭合用户组标识等。其中移动性管理实体为SGSN。切换时,移动性管理实体可能会发生变化,将切换后为终端服务的移动性管理实体统称为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将切换前为终端服务的移动性管理实体统称为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当切换后移动性管理实体为发生变化时,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即是原移动性管理实体。本实施例以移动性管理实体未发生变化为例,当移动性管理实体发生变化后,流程与本实施例类似,只是在原移动新管理实体需要将重定位请求转发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同时需要在消息中包含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GSN标识信息、或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903、移动性管理实体向新无线侧网元发送重定位请求消息,消息中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GSN标识信息;或者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者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904、新无线侧网元收到消息,若消息中携带有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则根据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在终端移动后可以重新激活,即是否具有移动性。若消息中未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是否携带原L-SGW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原L-GW的标识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此步骤描述的判断。否则继续现有技术中正常的切换流程。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GSN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GGSN信息和原L-GGSN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GSN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GGSN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信息和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GW信息和原L-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GSN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存在接口,则认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
其中L-GGSN、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905a、根据步骤904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则新无线侧网元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的资源预留。
这里,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资源预留。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资源预留过程。
新无线侧网元执行资源预留过程,给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切换确认消息,将新无线侧网元的地址和下行隧道标识带给移动性管理实体。
步骤906a,移动性管理实体向原L-GGSN发起PDP上下文修改流程。
步骤905b、根据步骤804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则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释放流程。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资源预留流程。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预留流程。
新无线侧网元给移动性管理实体回应切换确认消息。消息中可以携带特定的原因值,指示无法建立本地IP访问连接。
步骤906b、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切换确认消息中的原因值判断需要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或者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切换确认消息中未成功预留本地IP访问连接的资源来判断需要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承载释放过程将用户原有的本地IP访问连接释放。
步骤907、继续完成后续的切换过程。
实施例七:
图12是本发明在图1、图2或图3系统架构、本地接入网关为L-PGW,L-SGW场景的基础上,提供的LTE系统中终端进行X2切换过程的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服务网关为L-SGW,原本地接入网关为L-PGW,本实施例具体步骤描述如下:
步骤1001、终端周期检测本小区及其他相邻小区的无线信号,以测量报告的形式上报给原无线侧网元。当原无线侧网元发现目前终端所接入的小区信号已低于阈值不能为用户提供连接那么就选择一个信号强度适合的目标无线侧网元发起切换过程。
步骤1002、由于原无线侧网元向目标侧网元发送切换请求消息,消息中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或者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者当本地网关采用外置L-GW的方式时,需要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的标识信息。同时还可以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用以明确指示新无线侧网元连接是本地IP访问连接。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1003、新无线侧网元收到消息,若消息中携带有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则根据消息中携带的参数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在终端移动后可以重新激活,即是否具有移动性。若消息中未携带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可以根据是否携带原L-SGW标识信息或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或原L-GW的标识信息来决定是否进行此步骤描述的判断。否则继续现有技术中正常的X2切换流程。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S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SGW信息和原L-S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S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S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信息和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无线侧网元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消息中携带的是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L-GW标识信息,新无线侧网元根据其可以连接的L-GW信息和原L-GW的标识信息,判断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是否存在接口。新无线侧网元可以连接的L-GW的信息可以本地配置在无线侧网元上,也可以由其它网元,如网管HMS通知给无线侧网元。
若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SGW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无线侧网元之间存在接口或新无线侧网元与原L-GW之间存在接口,则认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
其中L-SGW、L-GW、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具体的标识。
步骤1004a、根据步骤1003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则新无线侧网元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的资源预留。
这里,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资源预留。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资源预留过程。
新无线侧网元执行资源预留过程,给原无线侧网元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
步骤1005a、继续完成后续的切换过程。
步骤1004b、根据步骤1003的判断结果,若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则移动性管理实体需要发起本地IP访问连接释放流程,此时不预留本地IP访问连接的资源。若用户同时存在核心网连接,则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需要发起核心网连接的资源预留流程。即无论是否具有移动性,都不影响核心网络连接的正常预留流程。
新无线侧实体向原无线侧实体发送切换请求确认消息,携带预留成功的资源信息。
步骤1005b、当终端只存在本地IP访问连接时,原无线侧网元需要给终端发送RRC消息,消息中指示切换失败。当终端存在核心网连接时,原无线侧网元需要给终端发送切换命令消息,指示终端发起切换,此时终端会给新无线侧实体发送切换证实消息告知目标无线侧网元空口同步成。
步骤1006b、新无线侧网元向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路径交换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未成功预留的本地IP访问连接的资源或者特定的原因值指示本地IP访问连接切换失败的指示。
步骤1007b、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切换确认消息中的原因值判断需要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返回路径请求确认消息给新无线侧网元;或者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切换确认消息中未成功预留本地IP访问连接的资源来判断需要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返回路径请求确认消息给新无线侧网元。
步骤1008b、移动性管理实体通过承载释放过程将用户原有的本地IP访问连接释放。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都是应用于本地IP访问连接的,不影响核心网连接。当用户进行业务请求或跟踪区更新或路由区更新或切换时,核心网连接按照现有技术处理。
为了简化描述,以上实施例仅以不存在家用基站网关且本地网关位于无线侧实体或其附近的情况为例来说明对本地IP访问连接支持移动性的方法。存在家用基站网关的情况与之类似。当然,存在家用基站网关,且本地网关位于无线侧实体或其附近时,移动性管理实体与无线侧实体之间的消息和移动性管理实体与本地网关之间的消息将经由家用基站网关传递。当存在家用基站网关,且本地网关位于家用基站网关或其附近时,移动性管理实体与无线侧实体之间的消息将经由家用基站网关传递,而移动性管理实体与与本地网关之间的消息不再需要家用基站网关转发,消息中新增携带的无线侧网元标识信息此时需要有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来取代。在这些情况下,本地IP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式与上述实施例极为相似,不会对阐述本发明造成影响,故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以上实施例不仅可以应用与家用基站系统,也同样适用与宏基站系统。在上述实施例中无线侧实体可以是基站、家用基站。移动性管理实体可以为MME、MSC、SGSN。本地网关可以是L-SGW、L-PGW、L-GGSN、外置的L-GW。核心网接入网关可以是S-GW、SGSN。
本地IP访问的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可以与本地接入网关地址相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涉及到的本地IP访问可以指LIPA,其全称以Local IP Access表示,但不限制于这个特定的唯一称谓,本地IP访问还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本地IP访问用户本地网络、本地IP访问公司本地网络、本地IP访问互联网、互联网或公司或家庭业务的分流操作,以下不做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涉及到的本地网关包括:本地接入网关、本地服务网关。
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判断单元和移动性处理单元。其中,判断单元,用于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其中,判断具体包括: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来自HMS下发的网元信息,与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判断。移动性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
这里,获得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原无线侧网元获得的网元信息。
这里,判断单元,进一步用于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接收到来自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消息,解析出该消息中携带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以及可选的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后,明确需执行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通过将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与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与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并完成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这里,移动性处理单元有两种具体实现,第一种具体实现:移动性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判断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时,执行激活处理;其中,激活处理具体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激活本地IP访问连接。第二种具体实现:移动性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判断出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执行释放处理;其中,释放处理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指示移动性管理实体释放当前本地IP访问连接,该指示可以是显示的指示,也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实体根据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返回的消息内容来进行隐示的判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网际协议(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其中,
所述判断具体包括: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家庭基站管理系统(HMS)下发的网元信息,与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所述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从原无线侧网元获得的网元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HMS下发的网元信息具体为: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当前能连接的网元信息;其中,所述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
所述从移动性管理实体/原无线侧网元获得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以及可选的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判断进一步包括:
所述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的消息,解析出所述消息中携带的所述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或所述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后,明确需执行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通过将所述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与本地IP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并完成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结果具体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时,所述移动性处理具体为激活处理;所述激活处理具体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激活本地IP访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判断结果具体为: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所述移动性处理具体为释放处理;所述释放处理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指示移动性管理实体释放当前本地IP访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动性管理实体变化的场景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将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以及可选的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传递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动性管理实体变化的场景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新无线侧网元将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传递给新移动性管理实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所述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所述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具体包括: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地址信息、或者用于标识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身份的专用标识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无线侧网元/原无线侧网元具体包括:基站、家用基站、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移动性管理实体/原移动性管理实体具体包括:移动管理单元MME、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支持节点SGSN。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本地网关/原本地网关具体包括:本地服务网关L-SGW、本地分组数据网络网关L-PGW、本地网关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支持节点L-GGSN、或外置的本地网关L-GW;
核心网的接入网关具体包括:服务网关SGW、或SGSN。
13.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判断单元和移动性处理单元;其中,
判断单元,用于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判断本地IP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其中,所述判断具体包括:通过将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自身配置或HMS下发的网元信息,与获得的网元信息进行比较来实现所述判断;
移动性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判断结果,支持对本地IP访问连接的相对应的移动性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的网元信息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从移动性管理实体、或原无线侧网元获得的网元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进一步用于所述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接收到来自所述移动性管理实体/原无线侧网元的消息,解析出所述消息中携带的所述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以及可选的本地IP访问连接的指示信息后,明确需执行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通过将所述新本地网关/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所能连接的本地网关/无线侧网元/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与所述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的标识信息进行比较,来判断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与本地IP访问连接的原本地网关/原无线侧网元/原家用基站网关之间是否存在接口,并完成本地IP访问连接是否具有移动性的判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判断出本地IP访问连接具有移动性时,执行激活处理;其中,所述激活处理具体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激活本地IP访问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性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当判断出本地IP访问连接不具有移动性时,执行释放处理;其中,所述释放处理具体包括:新无线侧网元/新家用基站网关指示移动性管理实体释放当前本地IP访问连接。
CN200910092369.9A 2009-09-07 2009-09-07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014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2369.9A CN102014369B (zh) 2009-09-07 2009-09-07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PCT/CN2010/076395 WO2011026407A1 (zh) 2009-09-07 2010-08-26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2369.9A CN102014369B (zh) 2009-09-07 2009-09-07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4369A true CN102014369A (zh) 2011-04-13
CN102014369B CN102014369B (zh) 2014-12-17

Family

ID=4364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2369.9A Active CN102014369B (zh) 2009-09-07 2009-09-07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4369B (zh)
WO (1) WO2011026407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83535A1 (zh) * 2010-12-22 201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地互联网协议接入公用数据网移动性管理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2781055A (zh) * 2011-05-11 2012-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无线接入网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843727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分流连接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43740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分流连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096401A (zh) * 2011-10-31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承载的方法、家庭基站网关和家庭基站
CN106900015A (zh) * 2015-12-18 2017-06-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重建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277866A (zh) * 2016-04-07 2017-10-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业务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系统
WO2018219092A1 (zh) * 2017-06-02 2018-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封包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1141B2 (ja) 2011-06-28 2015-02-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ホーム基地局
KR20140022433A (ko) 2011-06-28 2014-02-24 교세라 가부시키가이샤 통신제어방법 및 홈 기지국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8983B (fi) * 1999-06-07 2002-04-30 Nokia Corp Liikkuvuusagentin valinta accessverkossa
CN101043714A (zh) * 2006-03-21 200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用户设备的移动性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US20080279151A1 (en) * 2007-05-09 2008-11-1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device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305B (zh) * 2010-12-22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地互联网协议接入公用数据网移动性管理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2742305A (zh) * 2010-12-22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地互联网协议接入公用数据网移动性管理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WO2012083535A1 (zh) * 2010-12-22 2012-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本地互联网协议接入公用数据网移动性管理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02781055A (zh) * 2011-05-11 2012-11-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无线接入网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12152226A1 (zh) * 2011-05-11 2012-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无线接入网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781055B (zh) * 2011-05-11 2017-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无线接入网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2843727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分流连接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2174981A1 (zh) * 2011-06-24 2012-1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分流连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843740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Ip分流连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096401A (zh) * 2011-10-31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承载的方法、家庭基站网关和家庭基站
WO2013064069A1 (zh) * 2011-10-31 2013-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承载的方法、家庭基站网关和家庭基站
CN103096401B (zh) * 2011-10-31 2016-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切换承载的方法、家庭基站网关和家庭基站
US9479970B2 (en) 2011-10-31 2016-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earer switching method, home NodeB gateway, and home NodeB
CN106900015A (zh) * 2015-12-18 2017-06-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重建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900015B (zh) * 2015-12-18 2021-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基站切换过程中重建立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7277866A (zh) * 2016-04-07 2017-10-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业务切换方法、装置、基站和系统
WO2018219092A1 (zh) * 2017-06-02 2018-12-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封包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26407A1 (zh) 2011-03-10
CN102014369B (zh) 2014-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4369B (zh) 一种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CN107371215B (zh) 一种轻连接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US1021914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and mobile terminal
US11129054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supporting local breakout in small cell architecture
CN101568149B (zh) 一种实现优选服务网关的方法及系统
US9055553B2 (en) Method for guaranteeing establishment of local IP access correctly
US874375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atus transition
CN102869122B (zh) 避免切换失败的方法
CN102868994A (zh) 一种支持用户设备ue移动性的方法
CN101990192A (zh) 本地ip访问连接属性的通知方法与装置
CN103686932A (zh) 一种保证本地ip接入业务正确建立的方法
CN103517362A (zh) 一种接入控制判断方法
CN101959175A (zh) 本地ip访问连接建立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1998365B (zh) 支持本地ip接入的通信系统中资源管理方法与装置
CN102711079A (zh) 一种ip分流连接移动性支持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69619A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服务网关重定位的方法
CN101998370B (zh) 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的释放系统及方法
CN102014452B (zh) 一种本地ip访问连接实现移动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98567B (zh) 终端转为连接态时更改服务网关的连接激活方法及系统
CN102026409B (zh) 一种释放本地ip访问连接的系统及方法
WO2013004272A1 (en) Service frequency based 3gdt
CN102149067B (zh) 对本地ip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1998364B (zh) 一种对本地网际协议访问连接实施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59209B (zh) 一种部分故障处理的同步方法和系统
CN103813397A (zh) 管理分流连接的方法、无线侧网元及移动性管理实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0

Address after: 314400 No.11, Weisan Road, Nongfa District, Chang'an Town, Haining City,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ining hi tech Zone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outh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TE building, Ministry of Justi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mmunication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