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2794A - 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2794A
CN102012794A CN 201010552818 CN201010552818A CN102012794A CN 102012794 A CN102012794 A CN 102012794A CN 201010552818 CN201010552818 CN 201010552818 CN 201010552818 A CN201010552818 A CN 201010552818A CN 102012794 A CN102012794 A CN 1020127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compression
state hard
solid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528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一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Device Semiconductor Beij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GigaDevice Semiconductor Beij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Device Semiconductor Beijing Inc filed Critical GigaDevice Semiconductor Beijing Inc
Priority to CN 2010105528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279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2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7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和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该固态硬盘控制器包括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存储接口单元和一压缩/解压单元,其中,主机接口单元连接到主机,从主机接收和向主机发送数据;缓冲单元连接到主机接口单元,为主机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缓冲;压缩/解压单元连接到缓冲单元,对从主机传输到存储单元方向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对从存储单元传输到主机方向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存储接口单元一端连接到压缩/解压单元,另一端连接到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对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写操作。本发明在固定硬盘物理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其有效容量。

Description

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装置固态硬盘,特别是涉及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和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背景技术
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r,HDD)作为一种基本的存储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领域。传统的HDD硬盘采用磁介质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存储在密封于洁净的硬盘驱动器内腔的若干个磁盘片上,并通过磁头进行数据读写。由于读写磁头为机械结构,因此,传统HDD硬盘在访问速度、防震动、发热量以及功耗、噪音方面存在固有缺陷。随着CPU多核技术和虚拟化应用的快速发展,磁盘I/O子系统的瓶颈也越来越明显,传统硬盘无法也不可能跟上随摩尔定律进化的微处理器的发展。例如,1996年以来的大约十年内微处理器的性能提高到了原来的约30倍,而硬盘的性能只提高了1.3倍。因此,发展新的基于半导体存储介质的无需机械结构的硬盘存储装置已成为解决存储设备I/O速度瓶颈的最佳途径。
其中,以集成电路形式的NAND Flash(与非门闪存)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的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为目前应用最广发展最快的半导体存储介质硬盘。现有的基于NAND Flash的存储装置的I/O速度可以达到传统硬盘的103数量级,而消耗的功率只有同类传统硬盘的1/10,因此,SSD的应用领域已经从移动通信设备、游戏机等便携式逐步发展到笔记本、台式机,并且随着SSD控制技术的发展,SSD也开始在网络存储和企业级服务器领域获得应用。
SSD具有访问速度快、功耗低,以及体积小、重量轻、防震性能好、无噪声等诸多优点,但是,根据现有技术水平,SSD的存储容量仍受到限制。目前,SSD的单颗最大存储容量只有256GB,与传统硬盘的动辄TB数量级的存储空间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众所周知,对于硬盘而言,其首要功能是存储数据,硬盘容量越大,所能存放的数据越多。容量、速度以及可靠性是决定用户需求的主要因素。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应用的日益广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对存储空间的需求都在以几何级数增长,而SSD的容量限制已成为妨碍其普及的重要原因。
固态硬盘与计算机系统相连接是固态硬盘的一种较为广泛的应用。固态硬盘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固态硬盘3由固态硬盘控制器2和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4两部分组成。主机系统1通过硬盘控制器2对存储单元4进行访问。固态硬盘控制器2是对于硬盘进行控制的一个模块,也是硬盘驱动器和主机的接口。主机系统和硬盘的信息交换通过固态硬盘控制器2完成。从SSD问世以来,针对其访问控制有诸多方法,从早期的针对EEPROM Flash硬盘的专利公开(如美国专利号5806070,申请日为1997年9月16日,名为“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olid-state memory system”)到近期的针对NAND Flash硬盘的如美国专利申请号11/254,508,申请日为2005年10月20日,名为“Method to enable fast disk caching and efficient operations on solid state disks”;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号11/594,893,申请日为2006年11月9日,名为“Semiconductor solid state disk controller”的专利申请等相继出现。根据现有技术的各种SSD及其访问控制方法,SSD控制器的一般结构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见,现有的SSD控制器2包括:主控单元210、主机接口单元220、缓冲单元230和存储接口单元240,其中主机接口单元210与主机进行通信,而存储接口单元240用于对SSD的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写操作,主控单元210对整个访问过程进行管理。
现有技术的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SSD的访问控制问题,却还不能满足目前对SSD存储能力的迫切需求。这里存储能力可以理解为存储具预定信息量的数据的能力。因为,由于芯片工艺等多种原因,目前SSD的单位存储成本仍远较传统HDD硬盘为高,单个SSD的容量也受到限制。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其存储能力,现有技术均采用的是提高SSD的物理容量的方法,这种方式比较直观容易想到,但其效果显然受限于芯片工艺等技术的发展水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SSD的信息存储能力,而提高的途径为增加现有SSD的有效容量,即在不改变SSD物理存储空间的条件下,增加其有效信息容量,以使SSD能够存储的信息量得到迅速和有效的提高。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用于对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进行访问控制,其包括主控单元、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和存储接口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压缩/解压单元,其中,
所述主机接口单元用于连接到主机,从所述主机接收和向主机发送数据;
所述缓冲单元连接到所述主机接口单元,为主机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缓冲;
所述压缩/解压单元连接到所述缓冲单元,对从主机传输到存储单元方向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对从存储单元传输到主机方向的数据进行解压缩;
所述存储接口单元一端连接到压缩/解压单元,另一端连接到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对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总线与所述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存储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并对它们进行控制。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态硬盘的访问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主机向固态硬盘的存储区域写入数据时,包括:W1:将主机的写入数据转换为适于内部传输的数据,并存储于一数据缓冲单元;W2:对所述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进行压缩;W3:将压缩后的数据写入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
主机从固态硬盘读出数据时包括:R1:从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读出压缩后的数据;R2:对所述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解压后的数据存储于一数据缓冲单元;R3:将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转换为适于向主机传输的数据类型并传送到主机。
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固态硬盘,其包括固态硬盘控制器和闪存存储单元,所述固态硬盘控制器,包括主控单元、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存储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其中,
所述主机接口单元用于连接到主机,从所述主机接收和向主机发送数据;
所述缓冲单元连接到所述主机接口单元,为主机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缓冲;
所述压缩/解压单元连接到所述缓冲单元,对从主机传输到闪存存储单元方向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对从闪存存储单元传输到主机方向的数据进行解压缩;
所述存储接口单元一端连接到压缩/解压单元,另一端连接到固态硬盘的闪存存储单元,对闪存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总线与所述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存储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并对它们进行控制。
实施本发明的方案可以获得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固态硬盘控制器中的压缩/解压单元对数据进行压缩,使得相同物理容量的SSD可以存储更多的用户数据,这相当于增加了固态硬盘的有效容量;同时,对于数据量为C的用户数据访问过程,由于实际通过存储接口单元从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中读/写的数据量小于C,因此本发明提高了用户数据访问速度,这样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也增加了访问带宽,同时,应用本发明,还可提高数据存储和访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固态硬盘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硬盘控制器的一般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固态硬盘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固态硬盘控制器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5是用本发明的固态硬盘数据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硬盘控制器是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与主机之间的接口,本发明中,主机可以为计算机主机,也可以为其他芯片、逻辑电路、存储器、处理器等硬件电路。主机与固态硬盘存储单元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固态硬盘控制器来完成,从而在在固定硬盘物理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其有效容量,固态硬盘控制器可以集成于一块芯片上。由于固态硬盘存储单元的主要功能在于存储数据,而存储数据最根本的是保留数据的信息量。因此,为了增加硬盘的有效容量,本发明提出了将所需存储的数据以一定的方式转换和压缩,以在存储介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存储更多的信息量这一解决思想,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是在固态硬盘控制器中完成。
图3为本发明固态硬盘控制器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见固态硬盘控制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主控单元310、主机(Host)接口单元320、缓冲单元330、压缩/解压单元350和存储接口单元340。
其中,主机接口单元320用于连接到主机,从主机接收和向主机发送数据;现有的硬盘与主机之间的接口多为基于先进技术附加设备(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协议的,如PATA(并行ATA)、SATA(串行ATA),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主机接口单元320为使用SATA接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接口单元320为使用PATA接口。
缓冲单元330连接到主机接口单元320,为主机接口单元320和压缩/解压单元350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缓冲;缓冲单元330应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接口传输速度不同,因此需要缓冲单元330在其中起到一个中转的作用。
压缩/解压350单元连接到缓冲单元330,对从主机传输到存储单元方向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对从存储单元传输到主机方向的数据进行解压缩。
存储接口单元340一端连接到压缩/解压单元350,另一端连接到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对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写操作。通常,SSD使用闪存(Flash)存储器作为存储单元,因此,存储接口单元340用Flash接口实现。
而主控单元310通过总线与上述主机接口单元320、缓冲单元330、压缩/解压单元350和存储接口单元340连接,并对其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压缩/解压单元350,在向固态硬盘写入数据的过程中,它从缓冲单元330接收数据并进行压缩,再把压缩后的数据传送给存储接口单元340;当从SSD存储单元读出数据时,它从存储接口单元340接收数据并进行解压缩,将数据还原后传送给缓冲单元330。为了使存储数据不会失真和丢失,压缩/解压单元350优选采用无损压缩的方式,数据经过压缩后信息不受损失,还能完全恢复到压缩前的原样。使用的无损压缩方法可以是Shannon-Fano编码,Huffman编码,游程(Run-length)编码,LZW(Lempel-Ziv-Welch)编码和算术编码等任何现有技术的无损压缩方法。
而对于一些用于重要性较低或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如非重要公共场所监控录像的视频文件存储等,压缩/解压单元也可对数据进行有损压缩。
其中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可有各种不同的实现方式:
实施方式一,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包括一单独的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由该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处理。这种实施方式下,可以根据用户写入数据的类型来选择相应的较佳压缩算法。
实施方式二,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包括一固定的硬件电路,由该硬件电路实现压缩和解压处理。其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快的压缩/解压速度,但是通常硬件电路是无法更改的,即该方式下,只能根据硬件电路对应的压缩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
或者,实施方式三,所述压缩/解压单元与SSD控制器的其它部分共用主控单元,由主控单元进行压缩和解压处理。
从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对存储信息量的贡献。通过对缓冲单元330中的数据进行压缩,因而对于同样的信息量来说,压缩后的数据比压缩前的数据总量变小,最终存储在SSD存储单元闪存当中所占用的物理空间也相应减小。因此,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在SSD物理容量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存储比现有技术更多的用户数据。
图4是本发明固态硬盘控制器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示意图。其中,压缩/解压单元350分为两部分——数据压缩模块351和数据解压缩模块352,它们分别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而在缓冲单元内则可以对应数据压缩模块和数据解压缩模块分别设置与之连接的接收数据缓冲模块331和发送数据缓冲模块332。在数据写入过程中,外部数据由主机接口单元320输入后,经接收数据缓冲模块331和数据压缩模块351后传输至存储接口单元340;在读数据过程中,SSD存储单元内的数据由存储接口单元340读取后,经数据解压缩模块352和发送数据缓冲模块332传输至主机接口单元320。其中,接收数据缓冲模块331和发送数据缓冲模块332也可以用同一个缓冲模块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均通过该缓冲区进行缓冲。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固态硬盘,其包括固态硬盘控制器和Flash存储单元,其中,固态硬盘控制器包括主控单元310、主机接口单元320、缓冲单元330、存储接口单元340和压缩/解压单元350,其中,主机接口单元320用于连接到主机,从主机接收和向主机发送数据;缓冲单元330连接到主机接口单元320,为主机接口单元320和压缩/解压单元350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缓冲;压缩/解压单元350连接到缓冲单元330,对从主机传输到闪存存储单元方向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对从闪存存储单元传输到主机方向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存储接口单元340一端连接到压缩/解压单元350,另一端连接到固态硬盘的闪存存储单元,对闪存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写操作;主控单元310通过总线与主机接口单元320、缓冲单元330、存储接口单元340和压缩/解压单元350进行通信连接,并对它们进行控制。存储单元可使用NAND Flash或NOR Flash,其中优选具有较高存储密度的NAND Flash。该SSD硬盘的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来自主机接口单元320的外部数据在存储到Flash之前,先要经过压缩/解压单元350进行压缩;而从Flash存储单元读出的数据也要先行解压再传送出去。
该固态硬盘中,压缩/解压单元350对数据进行压缩的方式为无损压缩。压缩/解压单元350可以包括一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则由该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处理。当然,压缩/解压单元350也可以包括一硬件电路,该硬件电路用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如果需要存储的数据并不重要,则该固态硬盘中的压缩/解压单元350对数据进行压缩的方式也可以为有损压缩。
对于SSD而言,主机接口传输速率很高,以下称之为外部传输率,其代表硬盘接口理论上所能容许的最大对外数据传输速率,而硬盘内部的数据传输率、即内部传输率要受多种因素影响,以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内部传输率要明显低于外部传输率,即真正决定固态硬盘的I/O速度的是其内部传输率。
可以将本发明的硬盘控制器视为一种分层结构,控制器内部的每个单元作为一层,主机接口单元320、缓冲单元330和存储接口单元340为传输层,压缩/解压单元350为应用层。相邻层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属于内部数据规程。其中,由于Flash自身的特点,写入只能在空或已擦除的存储单元(Cell)内进行,管理控制Flash擦写、读取等操作的存储接口单元对Flash的操作时间是SSD的速度瓶颈所在。
而本发明对固态硬盘I/O速度的贡献在于,可以解决实际数据传输中最受限制的内部传输率带来的速度问题,即通过对数据的压缩,可以使得在用户看来,带宽具有明显的提高,原因在于:通过对于数据进行压缩,存储接口单元340与FLASH存储单元之间的实际数据交换量要小于该数据在压缩前的数据量,这样在固态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不变的情况下,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本发明因为减少了存储接口单元340与Flash存储单元之间的实际数据交换数量而提高了I/O速度,也就增大了带宽。例如,设数据压缩率为50%,在信息量不变的情况下,带宽(即数据的吞吐率)相当于翻倍。因此,从用户角度来说,相当于提高了访问速度。
并且,随着处理器速度的提高,压缩/解压单元350的处理速度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固态硬盘,其性能可以随着处理器技术的发展而提高,从而为固态硬盘性能的改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固态硬盘的访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主机向固态硬盘的存储区域写入数据时,包括:
W1:主机接口单元将主机的写入数据转换为适于内部传输的数据,并存储于一数据缓冲单元;
W2:对所述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进行压缩;
W3:将压缩后的数据写入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
主机从固态硬盘读出数据时包括:
R1:从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读出压缩后的数据;
R2:对所述读出的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解压后的数据存储于一数据缓冲单元;
R3:将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转换为适于向主机传输的数据类型并传送到主机。
其中,步骤W2中对数据进行压缩时,优选无损压缩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本发明对数据进行存储的可靠性。而其中所使用的压缩算法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压缩算法。例如:Shannon-Fano算法、Huffman算法、游程(Run-length)算法、LZW(Lempel-Ziv-Welch)算法、Lempel-Ziv[1977](Lz77)算法、Rice算法和算术编码算法等任何现有技术的无损压缩算法或其组合(例如Lz77与Huffman算法的组合DEFLATE算法)或是各种有损压缩算法。其中,压缩/解压单元可使用基于上述无损压缩算法的各种现有压缩方法,典型的如常见的Zip和Rar。
并且,在步骤W2对所述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进行压缩的过程中,既可以预定义某种特定的压缩方式,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和文件属性灵活选择不同的压缩方法,即步骤W2中对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进行压缩之前,先对该数据对应的文件属性进行判断,并根据文件属性选择与之相应的压缩算法。而在对压缩后数据进行解压的步骤R2中,则根据被压缩文件的压缩方式选择相应的解压方法。
例如,压缩/解压单元的实施方式二中,由于使用固定硬件电路,所以,在访问控制中步骤W2只能是使用预定义的特定的压缩方式,即在硬件电路中固化特定压缩方式和解压方式。
而对于实施方式一和三,则可根据文件属性自动选择不同的压缩方法,由硬盘控制器的内置程序进行设置。所述文件属性包括文件类型,文件大小等,甚至可以包括使用频率。以文件类型为例,不同的文件类型使用相同的压缩算法有不同的压缩比例,同一文件类型在不同的压缩算法下也有不同的压缩比例,具体压缩比例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文献对此进行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因此,可以构造一张文件类型——优选压缩方式对应表,当硬盘控制器从主机接口获取输入数据后,首先判断文件类型,然后根据该对应表选择相应的压缩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
再如以根据使用频率选择压缩方式为例,例如在常用的Zip和Rar压缩格式之间进行选择,前者由于使用了目录表(Table of Contents,TOC),从而具有较快的随机访问速度,而Rar格式的顺序访问速度较快,且Rar格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故而在对随机访问频繁的数据进行压缩时优选Zip格式,而对于不常使用的备份数据则优选Rar格式。
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由于固态硬盘控制器对数据进行了压缩,压缩后的数据相对于压缩前的数据,其在存储单元所占用的物理空间缩小了,因此,对于物理容量固定的SSD来说,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增加了固态硬盘的有效容量,可以存储更多的用户数据。
(2)本发明中,由于压缩/解压单元对数据进行了压缩,使压缩后的数据比压缩前的数据占用更少的物理空间,因此,对于一次数据量为C的用户数据访问过程来说,由于实际通过存储接口单元从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中读/写的数据量要小于C,因而本发明在固态硬盘的传输速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用户对数据的访问速度,这样从用户的角度来说,也增加了访问带宽。
(3)本发明中,由于压缩/解压单元对数据可以采取无损压缩的方式进行压缩,因此,应用本发明,在提高SSD有效容量的同时,还可提高数据存储和访问的可靠性。
(4)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广泛,本发明提供的固态硬盘控制器可以与计算机主机相连,也可以集成于一块芯片上,从而与其他芯片、逻辑电路、存储器、处理器等硬件电路相连。
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用于对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进行访问控制,其包括主控单元、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和存储接口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压缩/解压单元,其中,
所述主机接口单元用于连接到主机,从所述主机接收和向主机发送数据;
所述缓冲单元连接到所述主机接口单元,为主机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缓冲;
所述压缩/解压单元连接到所述缓冲单元,对从主机传输到存储单元方向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对从存储单元传输到主机方向的数据进行解压缩;
所述存储接口单元一端连接到压缩/解压单元,另一端连接到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对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总线与所述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存储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并对它们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硬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对数据进行压缩为无损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硬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包括一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该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硬盘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包括一硬件电路,该硬件电路用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5.一种固态硬盘的访问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硬盘控制器的访问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主机向固态硬盘的存储区域写入数据时,包括:
W1:主机接口单元将主机的写入数据转换为适于内部传输的数据,并存储于一数据缓冲单元;
W2:对所述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进行压缩;
W3:将压缩后的数据写入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
主机从固态硬盘读出数据时包括:
R1:从固态硬盘的存储单元读出存储的数据;
R2:对所述数据进行解压缩,并将解压后的数据存储于一数据缓冲单元;
R3:将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转换为适于向主机传输的数据类型并传送到主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W2中数据的压缩的方式为无损压缩。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W2中对所述数据缓冲单元中的数据进行压缩之前,先对所述数据对应的文件属性进行判断,并根据文件属性选择与之相应的压缩算法。
8.一种固态硬盘,其包括固态硬盘控制器和闪存存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硬盘控制器,包括主控单元、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存储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其中,
所述主机接口单元用于连接到主机,从所述主机接收和向主机发送数据;
所述缓冲单元连接到所述主机接口单元,为主机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缓冲;
所述压缩/解压单元连接到所述缓冲单元,对从主机传输到闪存存储单元方向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对从闪存存储单元传输到主机方向的数据进行解压缩;
所述存储接口单元一端连接到压缩/解压单元,另一端连接到固态硬盘的闪存存储单元,对闪存存储单元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总线与所述主机接口单元、缓冲单元、存储接口单元和压缩/解压单元进行通信连接,并对它们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对数据进行压缩的方式为无损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包括一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由该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数据的压缩和解压缩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解压单元包括一硬件电路,该硬件电路用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态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存存储单元为NAND Flash或NOR Flash。
CN 201010552818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Pending CN1020127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52818 CN102012794A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52818 CN102012794A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2794A true CN102012794A (zh) 2011-04-13

Family

ID=43842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52818 Pending CN102012794A (zh) 2010-11-19 2010-11-19 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2794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7467A (zh) * 2012-12-21 2013-04-24 深信服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05094709A (zh) * 2015-08-27 2015-11-2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盘存储系统的动态数据压缩方法
CN105446659A (zh) * 2015-11-11 2016-03-30 暨南大学 一种通过压缩磁盘板载缓存以提高磁盘性能的方法
CN107250991A (zh) * 2015-02-13 2017-10-13 谷歌公司 透明硬件辅助存储器解压缩
CN107957970A (zh) * 2017-10-23 2018-04-24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多核的通讯方法及固态硬盘控制器
CN108334287A (zh) * 2018-01-30 2018-07-27 江苏华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闪存每单位写入的资料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0515535A (zh) * 2018-05-22 2019-11-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读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2088A (zh) * 2018-12-25 2020-07-07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用于控制数据访问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0882A (zh) * 2003-07-21 2005-01-26 万国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升存储量的储存装置
CN1728281A (zh) * 2004-07-28 2006-02-01 北京九州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内含压缩和解压缩功能的移动存储装置
CN1822204A (zh) * 2002-05-13 2006-08-23 特科2000国际有限公司 对便携式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压缩及解压缩的系统和设备
CN101373436A (zh) * 2008-09-05 2009-02-25 四川登巅微电子有限公司 U盘上数据自动压缩和解压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2204A (zh) * 2002-05-13 2006-08-23 特科2000国际有限公司 对便携式数据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压缩及解压缩的系统和设备
CN1570882A (zh) * 2003-07-21 2005-01-26 万国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可提升存储量的储存装置
CN1728281A (zh) * 2004-07-28 2006-02-01 北京九州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内含压缩和解压缩功能的移动存储装置
CN101373436A (zh) * 2008-09-05 2009-02-25 四川登巅微电子有限公司 U盘上数据自动压缩和解压缩的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7467A (zh) * 2012-12-21 2013-04-24 深信服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缓存方法及装置
CN107250991A (zh) * 2015-02-13 2017-10-13 谷歌公司 透明硬件辅助存储器解压缩
CN107250991B (zh) * 2015-02-13 2020-08-28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透明硬件辅助存储器解压缩
CN105094709A (zh) * 2015-08-27 2015-11-25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盘存储系统的动态数据压缩方法
CN105446659A (zh) * 2015-11-11 2016-03-30 暨南大学 一种通过压缩磁盘板载缓存以提高磁盘性能的方法
CN105446659B (zh) * 2015-11-11 2019-12-24 暨南大学 一种通过压缩磁盘板载缓存以提高磁盘性能的方法
CN107957970A (zh) * 2017-10-23 2018-04-24 记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多核的通讯方法及固态硬盘控制器
CN108334287A (zh) * 2018-01-30 2018-07-27 江苏华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闪存每单位写入的资料量的方法及装置
CN110515535A (zh) * 2018-05-22 2019-11-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读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15535B (zh) * 2018-05-22 2021-01-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读写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2088A (zh) * 2018-12-25 2020-07-07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用于控制数据访问的方法
CN111382088B (zh) * 2018-12-25 2023-11-21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及用于控制数据访问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2794A (zh) 一种固态硬盘及其访问控制方法、一种固态硬盘控制器
US2019007313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tive persistent storage via a memory bus
US9760502B2 (en) Encrypted transport solid-state disk controller
CN10260936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8677035B2 (en) Data storage system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mpression engines
US9110669B2 (en) Power management of a storage device including multiple processing cores
CN106066890B (zh) 一种分布式高性能数据库一体机系统
CN104516824B (zh) 数据存储系统中的存储管理方法和系统
US10013200B1 (en) Early compression prediction in a storage system with granular block sizes
CN105094709A (zh) 一种固态盘存储系统的动态数据压缩方法
KR20120054699A (ko) 메모리 컨트롤러, 이를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US11650915B2 (en) Temperature-based data storage processing
CN107423425B (zh) 一种对k/v格式的数据快速存储和查询方法
US20240070120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7472285A (zh) 固态硬盘用智能运行加速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20136A1 (zh) 存储系统中的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WO2019165901A1 (zh) 数据合并方法、基于fpga的合并器及数据库系统
CN105589912A (zh) 一种利用mram处理频写文件的方法及存储结构
US1113792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reduction in a storage infrastructure to support a high-ration thin-provisioned service
CN102073459B (zh) 基于固态硬盘的计算机系统及固态硬盘
US1147687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a storage server with hybrid memory for journaling and data storage
Coughlin 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The Link That Binds Them
CN117331514B (zh) 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固态盘数据压缩系统及方法
US11971782B2 (en) On-SSD erasure coding with uni-directional commands
CN105739921A (zh) 一种混合硬盘的缓存结构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