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0054B -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0054B
CN102010054B CN201010520895.3A CN201010520895A CN102010054B CN 102010054 B CN102010054 B CN 102010054B CN 201010520895 A CN201010520895 A CN 201010520895A CN 102010054 B CN102010054 B CN 1020100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gh pressure
water
reaction device
pump
supercri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08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0054A (zh
Inventor
廖传华
朱跃钊
王重庆
李洋
武一鸣
方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5208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00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00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00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00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00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包括水泵、高压柱塞泵、换热器、预热器、超临界反应器、高压旋液分离器和氧化剂压力泵,水泵、高压柱塞泵、换热器、预热器、超临界反应器、高压旋液分离器通过输送管道依次连接,高压旋液分离器的蒸汽出口和换热器热介质入口连接,氧化剂压力泵通过管道和超临界反应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超临界反应器为耐高压容器,内装有加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处理蓝藻的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以超临界水氧化法来处理蓝藻,将其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污染的物质。
背景技术
蓝藻是一种低等的浮游植物,适应性较强,在85℃的温泉中,在高山的冰雪中,在海洋及淡水中均有生存。蓝藻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会迅速降低,造成鱼、虾、螺蛳等水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蓝藻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和蓝藻毒素,死亡后腐烂变质极快,在被细菌分解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毒素。蓝藻毒素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危害性,人类接触含有蓝藻毒素的水体可引起眼睛和皮肤过敏;少量饮用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等。由于工业活动以及生活用水造成的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再加上一段时间内降雨较少、气温偏高等原因,常导致蓝藻大范围暴发,由此造成水源地水质恶化,自来水水质超标,对人类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在处理蓝藻的方式上,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机械打捞法、生物治理法、化学法等。机械打捞法是最原始和传统的办法,即用人力将蓝藻连水带藻一起捞出。虽然打捞彻底,但是对于大面积蓝藻治理难以奏效。而且大量打捞出的蓝藻目前多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蓝藻含水量大,难于干燥,强制干燥后又成饼状,增加粉碎成本。生物治理法是利用吸附藻类的植物和其他生物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过量繁殖,从而建立生态平衡系统。但这种方法治理速度慢,效果不明显。化学方法成本过高,且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得不偿失。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是一种新兴的有机废物和废水处理技术。SCWO是指有机物在超临界水环境中与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过程。由于超临界水是气液两相界面消失的各相均一的单相体系,因此整个过程可与有机物、氧气、空气等以任意比例互溶,使本来发生的多相反应转化为单相反应,反应不再因相间转移而受到限制,从而加快了反应速度,反应时间一般只需几秒至几分钟;SCWO可将难降解的有机碳氢化合物彻底转化为CO2和H2O,将氮转化为N2或N2O等无害物质,将水体中的磷、氯、硫等元素氧化,以无机盐的形式从超临界水中沉积下来,实现有机有毒污染物的无害化,COD或有机总碳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目前现有技术还没有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用于蓝藻处理中。
现有的废水的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高压柱塞泵1、输送管道14、反应器4和第一气液分离器7,高压柱塞泵1、反应器4和第一气液分离器7通过输送管道14依次连接,高压贮罐通过输送管道连接于高压柱塞泵1和反应器4之间,在高压贮罐3和反应器4之间的管道14上设有阀门15,高压贮罐3还设有加热器31。反应器4采用管式反应器,因为反应器具有一定的长度,混合液在其内流动,产生一段的停留时间。在反应器4和第一气液分离器7之间连接有高压旋液分离器5和第一换热器6,高压旋液分离器的输入口51接反应器的输出口,高压旋液分离器的输出口52接第一换热器的输入口61,第一换热器的输出口62接第一气液分离器7的输入口。处理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印染废水加入氧化剂,充分混合后,通过高压柱塞泵注入到高压贮罐中;(2)使高压贮罐内充满废水和氧化剂混合液体或废水,关闭高压柱塞泵,关闭高压贮罐与反应器之间的阀门;用加热器对高压贮罐内的液体进行静态加热;(3)当高压贮罐内的压力至22~35Mpa,温度至 380~700℃时,开启高压贮罐与反应器之间的阀门;(4)启动高压柱塞泵,高压柱塞泵将泵内废水或废水和氧化剂混合液加压至22~35Mpa,持续注入高压贮罐,调节高压柱塞泵的流量,使之缓慢上升至额定流量;(5)进入反应器的废水和氧化剂,停留一定的时间,使其中的有机物、氨氮和总磷与氧化剂进行充分的反应,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及总磷有害物质被降解成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磷酸盐;(6)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冷却,排出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排放标准的水。
上述现有的废水处理系统中,设置了高压储罐和反应器,通过在高压储罐中加热和加压后,再将废水输入反应器进行氧化反应,反应器只能为管式反应器。该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复杂,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方便和快速地处理蓝藻污染的系统与方法。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包括水泵、高压柱塞泵、换热器、预热器、超临界反应器、高压旋液分离器和氧化剂压力泵,水泵、高压柱塞泵、换热器、预热器、超临界反应器、高压旋液分离器通过输送管道依次连接,高压旋液分离器的蒸汽出口和换热器热介质入口连接,氧化剂压力泵通过管道和超临界反应器连接;所述超临界反应器内装有加热器;所述超临界反应器为耐高压的反应器,内装有加热器。
所述氧化剂压力泵为高压氧化剂柱塞泵(对于液态氧化剂)或压缩机(对于气态氧化剂)。所述的超临界反应器既可以是釜式反应器,也可以是管式反应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废水柱塞泵将蓝藻污染水注入超临界反应器内,待加温加压至设定的操作压力和温度,与由氧化剂泵加压输送来的氧化剂在反应器内混合后,进行反应,加热装置用于调节反应器内温度,用延长加热时间的办法减小所需的加热功率。
本发明通过采用耐高压的超临界反应器,蓝藻污染水的加热、加压和氧化反应在超临界反应器中完成,省却了现有技术中的高压储罐,使处理系统和工艺更简单,降低了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水泵与高压柱塞泵之间设有低压旋液分离器或过滤器。在水泵与高压柱塞泵之间设置低压旋液分离器或过滤器,对于含有尚未腐烂变质的蓝藻污染水体,在被水泵抽进处理系统后,可通过低压旋液分离器或过滤器去除大部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中的水分而提高有机总碳的浓度,这样既可以减少高压柱塞泵和超临界反应器的功耗,降低处理成本,又可增大系统的处理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旋液分离器或过滤器与高压柱塞泵之间还设有蒸发器,对于含有已经腐烂变质的蓝藻污染水体,无法用旋液分离器或过滤器将蓝藻与水分分离,但可用蒸发器将部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中的水分蒸发掉,提高COD浓度,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利用蒸发器中产生的高温蒸汽的热量,减少能量的流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热介质输出口可以和蒸发器连接,对蒸发器进一步加热。
实现本发明另一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    用水泵从湖泊中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抽入处理系统中,由低压旋液分离器将其中含有的水分去除一部分;
(2)    用高压柱塞泵加压,使蓝藻污染水经过换热器、预加热器注入超临界反应器中;
(3)待超临界反应器内充入部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后,关闭高压柱塞泵和超临界反应器的出口阀门,停止注入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同时启动超临界反应器内的加热器,将其内的水静态加热至400℃;
(4)启动高压柱塞泵,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流量,当反应器的压力至25~35 MPa,温度至 400~500 ℃时,启动氧化剂压力泵,将氧化剂输入到反应器内;
(5)根据超临界反应器内的压力与温度,调节泵入超临界反应器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的流量,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与氧化剂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50~80s,使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与氧化剂进行充分的反应,生成为无机盐、水和CO2
(6)将从超临界反应器出来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汽液混合物以及无机盐用高压旋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将无机盐分离出来并排出;
(7)对高压旋液分离器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冷却,排出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排放标准的水。
上述步骤(4)中的氧化剂可以是液氧、空气、KClO3溶液、NaClO、KMnO4溶液或H2O2
对步骤(1)抽入处理系统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如果其中的蓝藻尚未腐烂变质,在用高压柱塞泵注入超临界反应器前,可由低压旋液分离器将其中含有的水分去除一部分,再由蒸发器进一步去除水分,从而减小后续处理的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步骤(1)还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对步骤(1)抽入处理系统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如果其中的蓝藻已经腐烂变质,无法用旋液分离器或过滤器的方法分离蓝藻和水分,则可在用高压柱塞泵注入超临界反应器前,由蒸发器将其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去除,从而减小后续处理的难度和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上述步骤(6)中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6.1)将高压旋液分离器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与待处理蓝藻污染水进行热交换,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温度尽量上升,使高温高压蒸汽的温度下降。
由于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蓝藻的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而反应前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需要加热到必须的温度,所以通过此步骤可以减少过程的能耗。如果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中的有机总碳浓度达到35000mg/L以上,反应放出的热足以使冷液体的温度上升至反应温度,此时就可以停止加热器加热。
上述步骤(6.1)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 
将高压旋液分离器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蒸发器,提高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在有机总碳的浓度,以减少加热器的功率消耗。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蓝藻的方法,具有处理方便,反应速度快的优点,可以彻底地将蓝藻转化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蓝藻的污染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背景技术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蓝藻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蓝藻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蓝藻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超临界水氧化处理蓝藻流程示意图。
图中:1-水泵;2-高压柱塞泵;3-换热器;4-预热器;5-超临界反应器;6-高压旋液分离器;7-加热器;8-输送管道;9-氧化剂压力泵;10-蒸发器;11-低压旋液分离器;12-过滤器;A-蓝藻污染水域;B-氧化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包括水泵1、高压柱塞泵2、换热器3、预热器4、超临界反应器5和高压旋液分离器6,各部分通过输送管道8依次连接。超临界反应器5为耐高压容器,内装有加热器7。
在高压柱塞泵2、预热器4之间的输送管道上还设有换热器3。高压柱塞泵2的输出口接换热器3的入口,高压柱塞泵2输出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作为冷介质输入换热器3,换热后的冷介质输入预热器4,然后再进入超临界反应器5;超临界反应器5的输出口接高压旋液分离器6的入口,高压旋液分离器6的出口接换热器3的热介质通道,氧化剂压力泵9的输出口接入超临界反应器5。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从湖泊中用水泵1抽出后,经高压柱塞泵2加压,通过换热器3、预热器4预热,进入超临界反应器5;
(2)待超临界反应器5内充入部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后,关闭高压柱塞泵2和超临界反应器5的出口阀门,停止注入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同时启动超临界反应器5内的加热器7,将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静态加热至400 ℃; 
(3)启动高压柱塞泵2,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5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流量,当超临界反应器5的压力增至25~35 MPa,温度增至 400~600 ℃时,启动氧化剂压力泵9,将氧化剂输入到超临界反应器5内; 
(4)根据超临界反应器5的压力与温度,调节高压柱塞泵2和氧化剂压力泵9,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的流量,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与氧化剂在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停留时间为50~80s,使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与氧化剂进行充分的反应,生成为无机盐、水和CO2等;
(5)打开超临界反应器5的出口阀门,控制高压柱塞泵2和氧化剂压力泵9中的流量,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持续注入超临界反应器5,从超临界反应器5出来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汽液混合物以及无机盐流入高压旋液分离器6,高压旋液分离器6可将无机盐分离出来并从底部排出;
(6)高压旋液分离器6排出的高温高压汽液混合物进入换热器3的热介质通道,与作为冷介质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进行热交换,换热后再进入蒸发器2,对待处理蓝藻污染水进行加热蒸发,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温度尽量上升,使高温高压蒸汽的温度下降,从而减少预热器4和加热器7的功率,起到减少处理过程的能耗的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水泵1与高压柱塞泵2之间设置过滤器12。在水泵1和高压柱塞泵2之间设有低压旋液分离器11和蒸发器10,用水泵1抽出的未腐烂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通过低压旋液分离器2分离出部分水分、通过蒸发器10进一步去除水分后,提高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COD浓度。而且旋液分离器2的速度也可以控制,这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输送速度。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从湖泊中用水泵1抽出后,经过低压旋液分离器2分离出部分水分,再通过蒸发器10进一步去除水分后,经高压柱塞泵2加压,通过换热器3、预热器4预热,进入超临界反应器5;
(2)待超临界反应器5内充入部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后,关闭高压柱塞泵2和超临界反应器5的出口阀门,停止注入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同时启动超临界反应器5内的加热器7,将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静态加热至400 ℃; 
(3)启动高压柱塞泵2,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5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流量,当超临界反应器5的压力增至25~35 MPa,温度增至 400~500 ℃时,启动氧化剂压力泵9,将氧化剂输入到超临界反应器5内; 
(4)根据超临界反应器5的压力与温度,调节高压柱塞泵2和氧化剂压力泵9,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的流量,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与氧化剂在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停留时间为50~80s,使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与氧化剂进行充分的反应,生成为无机盐、水和CO2等;
(5)打开超临界反应器5的出口阀门,控制高压柱塞泵2和氧化剂压力泵9中的流量,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持续注入超临界反应器5,从超临界反应器5出来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汽液混合物以及无机盐流入高压旋液分离器6,高压旋液分离器6可将无机盐分离出来并从底部排出;
(6)高压旋液分离器6排出的高温高压汽液混合物进入换热器3的热介质通道,与作为冷介质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进行热交换,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温度尽量上升,使高温高压蒸汽的温度下降,从而减少预热器4和加热器7的功率,起到减少处理过程的能耗的作用。
(7)将高压旋液分离器6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蒸发器3,提高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中有机总碳的浓度,以减少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水泵1与高压柱塞泵2之间设置过滤器12。用水泵1抽出的未腐烂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通过过滤器12除水分,提高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中有机总碳的浓度。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从湖泊中用水泵1抽出后,经过滤器12去除水分后,经高压柱塞泵2加压,通过换热器3、预热器4预热,进入超临界反应器5;
(2)待超临界反应器5内充入部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后,关闭高压柱塞泵2和超临界反应器5的出口阀门,停止注入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同时启动超临界反应器5内的加热器7,将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静态加热至400 ℃; 
(3)启动高压柱塞泵2,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5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流量,当超临界反应器5的压力增至25~35 MPa,温度增至 400~500 ℃时,启动氧化剂压力泵9,将氧化剂输入到超临界反应器5内; 
(4)根据超临界反应器5的压力与温度,调节高压柱塞泵2和氧化剂压力泵9,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的流量,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与氧化剂在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停留时间为50~80s,使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与氧化剂进行充分的反应,生成为无机盐、水和CO2等;
(5)打开超临界反应器5的出口阀门,控制高压柱塞泵2和氧化剂压力泵9中的流量,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持续注入超临界反应器5,从超临界反应器5出来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汽液混合物以及无机盐流入高压旋液分离器6,高压旋液分离器6可将无机盐分离出来并从底部排出;;
(6)高压旋液分离器6排出的高温高压汽液混合物进入换热器3的热介质通道,与作为冷介质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进行热交换,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温度尽量上升,使高温高压蒸汽的温度下降,从而减少预热器4和加热器7的功率,起到减少处理过程的能耗的作用。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水泵1与高压柱塞泵2之间增加了蒸发器10,用水泵1抽出的已经腐烂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通过蒸发器10分离出大部分水分,提高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中有机总碳的浓度。
一种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从湖泊中用水泵1抽出后,经过蒸发器10去除掉大部分水分后,经高压柱塞泵2加压,通过换热器3、预热器4预热,进入超临界反应器5;
(2)待超临界反应器5内充入部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后,关闭高压柱塞泵2和超临界反应器5的出口阀门,停止注入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同时启动超临界反应器5内的加热器7,将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静态加热至400 ℃; 
(3)启动高压柱塞泵2,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5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流量,当超临界反应器5的压力增至25~35 MPa,温度增至 400~500 ℃时,启动氧化剂压力泵9,将氧化剂输入到超临界反应器5内; 
(4)根据超临界反应器5的压力与温度,调节高压柱塞泵2和氧化剂压力泵9,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的流量,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与氧化剂在超临界反应器5中的停留时间为50~80s,使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与氧化剂进行充分的反应生成为无机盐、水和CO2等;
(5)打开超临界反应器5的出口阀门,控制高压柱塞泵2和氧化剂压力泵9中的流量,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持续注入超临界反应器5,从超临界反应器5出来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汽液混合物以及无机盐流入高压旋液分离器6,高压旋液分离器6可将无机盐分离出来并从底部排出;
(6)高压旋液分离器6排出的高温高压汽液混合物进入换热器3的热介质通道,与作为冷介质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进行热交换,换热后再进入蒸发器2,对蒸发器中的待处理蓝藻进行加热蒸发,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温度尽量上升,使高温高压蒸汽的温度下降,从而减少预热器4和加热器7的功率,起到减少处理过程的能耗的作用。
(7)将高压旋液分离器6排出的高温高压汽液混合物通过蒸发器3,提高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中有机总碳的浓度,以减少加热器的加热功率。

Claims (8)

1.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包括水泵、高压柱塞泵、换热器、预热器、超临界反应器、高压旋液分离器和氧化剂压力泵,水泵、高压柱塞泵、换热器、预热器、超临界反应器、高压旋液分离器通过输送管道依次连接,高压旋液分离器的蒸汽出口和换热器热介质入口连接,氧化剂压力泵通过管道和超临界反应器连接;其特征是,所述超临界反应器为耐高压容器,内装有加热器;在水泵与高压柱塞泵之间设有低压旋液分离器或过滤器;在所述低压旋液分离器或过滤器与高压柱塞泵之间还设有蒸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氧化剂压力泵为氧化剂柱塞泵或压缩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超临界反应器为釜式反应器或管式反应器。
4.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用水泵从湖泊中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抽入处理系统中,由低压旋液分离器将其中含有的水分去除一部分;
(2)用高压柱塞泵加压,使蓝藻污染水经过换热器、预加热器注入超临界反应器中;
(3)待超临界反应器内充入部分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后,关闭高压柱塞泵和超临界反应器的出口阀门,停止注入待处理蓝藻污染水,同时启动超临界反应器内的加热器,将其内的水静态加热至400℃;
(4)启动高压柱塞泵,控制泵入超临界反应器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的流量,当反应器的压力至25~35MPa,温度至400~500℃时,启动氧化剂压力泵,将氧化剂输入到反应器内;
(5)根据超临界反应器内的压力与温度,调节泵入超临界反应器的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以及氧化剂的流量,使待处理蓝藻污染水与氧化剂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为30~150s,使其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与氧化剂进行充分的反应,生成为无机盐、水和CO2
(6)将从超临界反应器出来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汽液混合物以及无机盐用高压旋液分离器进行分离,将无机盐分离出来并排出;
(7)对高压旋液分离器排出的高温高压汽液混合物进行冷却,排出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排放标准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1)还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如果其中的蓝藻已经腐烂变质,在用高压柱塞泵注入超临界反应器前,用蒸发器将其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去除。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4)中的氧化剂是液氧、空气、KClO3溶液、NaClO、KMnO4溶液或H2O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6)中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将高压旋液分离器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与待处理蓝藻污染水进行热交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6)中进一步包括下列步骤:将高压旋液分离器排出的高温高压蒸汽与待处理蓝藻污染水进行热交换后,再输入蒸发器,对蒸发器进行加热。
CN201010520895.3A 2010-10-27 2010-10-27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20100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0895.3A CN102010054B (zh) 2010-10-27 2010-10-27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20895.3A CN102010054B (zh) 2010-10-27 2010-10-27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0054A CN102010054A (zh) 2011-04-13
CN102010054B true CN102010054B (zh) 2013-01-02

Family

ID=43840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0895.3A Active CN102010054B (zh) 2010-10-27 2010-10-27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00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6496B (zh) * 2012-12-06 2014-02-1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内置蒸发脱氮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
CN103496814A (zh) * 2013-09-29 2014-01-08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橡胶生产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处理方法
CN104107625B (zh) * 2014-07-07 2017-01-25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式废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4478519B (zh) * 2014-12-17 2017-07-11 河海大学 以蓝藻藻液的超临界水气化产物回收氮磷的装置及方法
CN105129961A (zh) * 2015-09-17 2015-12-09 上海大学 微波加热强化近临界水氧化处理含铬有机废水的方法
CN106564978A (zh) * 2016-11-11 2017-04-19 西安交通大学 超临界水协同处理有机废液和重金属废液的方法
CN108251093A (zh) * 2018-01-31 2018-07-0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稠油热采的超临界流体的制备系统和方法
CN114477319A (zh) * 2022-03-03 2022-05-13 湖南中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硫酸镍制备工艺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18071A1 (en) * 2003-05-06 2006-01-25 Engineered Support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through supercritical oxidation
CN1318326C (zh) * 2005-06-07 2007-05-30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一种使用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1279803B (zh) * 2008-04-01 2010-11-1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系统和方法
CN101357799A (zh) * 2008-09-09 2009-02-04 东华大学 太阳能加热超临界水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0054A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0054B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蓝藻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93143B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碱渣废水的系统和方法
CN101979337A (zh)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系统和方法
CN101279803B (zh) 一种印染废水的处理系统和方法
WO2022116633A1 (zh) 一种有机固废湿式氧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03274572A (zh)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CN109179825A (zh) 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系统及废水零排放工艺
CN109911995A (zh) 一种兼具藻毒素脱除与藻液高效脱水的蓝藻资源化方法
CN103523895A (zh) 一种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060662A (zh) 一种污泥处理方法和装置
US7988869B2 (en) Reactor and method for anoxic treatment of a material in a fluid reaction medium
RU250452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термического гидролиза органическ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04118955A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058350B (zh) 硝化废水氧化裂解处理方法
CN208200637U (zh) 一种多功能水处理装置
CN104150729B (zh) 一种高效资源化和低污染排放的污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5540697B (zh) 一种高温高压对钻井废液的处理装置及方法
EP181235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a stream containing oxidizable material
CN105645557B (zh) 一种循环水的催化湿式氧化处理方法
AKBARPOUR et al. Wastewater treatment from antibiotics plant
CN203922829U (zh) 一种一体化同步氧化除盐装置
CN203639220U (zh) 高浓度临界水污水处理系统
CN102557171B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浓液处理方法
CN104692580A (zh) 一种新型发酵类制药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0503467C (zh) 一种高浓度臭氧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