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4422B - 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4422B
CN102004422B CN2010102688268A CN201010268826A CN102004422B CN 102004422 B CN102004422 B CN 102004422B CN 2010102688268 A CN2010102688268 A CN 2010102688268A CN 201010268826 A CN201010268826 A CN 201010268826A CN 102004422 B CN102004422 B CN 1020044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intermediate transfer
width
cleaning balde
elastic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88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4422A (zh
Inventor
田中知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04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4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4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44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04Main transfer electrode
    • G03G2215/1623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中间转印体(70)包括中间转印带(311)和具备清洁刮板(61)的带清洁部(60)。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弹性层(311a)表面上设置有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突出部(311c)。此外,清洁刮板(61)形成为,宽度方向一端部(61a)的宽度W1比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311a)的宽度W2长。

Description

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如下方法:利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影保持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而获得调色剂图像,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方法使用如下转印方法:形成于静电潜影保持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用于承载传送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上,并通过隔着记录介质与中间转印带相对的转印部,将调色剂图像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移动到记录介质上,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并且,为了除去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而设置有带清洁装置。
作为带清洁装置广泛使用刮板方式的带清洁装置。刮板方式的带清洁装置使板状的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承载调色剂图像的面抵接,而刮取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在这种刮板方式的带清洁装置中,有时会出现残留调色剂夹在清洁刮板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状态,而成为清洁刮板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浮起的状态,从而产生清洁不良。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JP特开2001-125449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如下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该中间转印带为环状带部件,在其外周面上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平行延伸的台阶部。
近年来,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提高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承载能力、调色剂图像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转印性,开始使用在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基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
将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应用于JP特开2001-125449号公报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时,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弹性层抵接。
在JP特开2001-125449号公报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清洁刮板所抵接的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平行延伸的台阶部,因此清洁刮板与形成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台阶部抵接时,会挂在该台阶部处,不仅清洁刮板自身会破损、从中间转印带刮取的残留调色剂会飞散,而且会发生清洁刮板对应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下降。清洁刮板卷起的反转现象,在清洁刮板的与中间转印带的抵接部分中、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对应的部分显著发生。
进而,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中的弹性层是容易弹性变形的层,因此清洁刮板的抵接部分、尤其是清洁刮板的宽度方向端部,会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向厚度方向内部过于陷入。这样一来,若清洁刮板的抵接部分陷入到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则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更为显著地发生,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体及具有该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装置,该中间转印体包括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以及用于除去残留调色剂的带清洁部,能够在防止残留调色剂飞散的基础上,除去夹在清洁刮板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残留调色剂,而防止产生清洁不良,并且能够防止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降低。
本发明是是一种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间转印带和带清洁部,
所述中间转印带为环状,由多个支撑辊张架且被设置成能够旋转,在外周面承载并传送调色剂图像,
该中间转印带具有基体、弹性层以及多个突出部,
所述弹性层形成在基体的表面上,
所述多个突出部,跨越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间并向相对于宽度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方向延伸,从弹性层的表面向外方突出,在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设置,该突出部的突出高度的最小值为2.0μm以上、突出高度的最大值为6.0μm以下,且顶面的宽度尺寸的最小值为2.0μm以上、顶面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为6.0μm以下,
所述带清洁部用于除去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
该带清洁部包括清洁刮板和框体,
所述清洁刮板由板状弹性部件形成,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而除去残留调色剂,该清洁刮板被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端边即抵接边为直线状、且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平行,抵接边的边长比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长,
所述框体支撑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外的端边并收容清洁刮板除去的残留调色剂。
根据本发明,中间转印体包括在外周面上承载并传送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以及具备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而除去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刮板的带清洁部。中间转印带是在基体的表面上形成有弹性层的环状的带部件,在上述弹性层的表面上设置有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突出部。该突出部的突出高度的最小值为2.0μm以上、突出高度的最大值为6.0μm以下,且顶面的宽度尺寸的最小值为2.0μm以上、顶面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为6.0μm以下。
在这种中间转印体中,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而除去残留调色剂时,通过具有预定的宽度尺寸及突出高度而形成于弹性的表面上的突出部,清扫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抵接部分,可以除去夹在清洁刮板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残留调色剂,因此可以抑制清洁不良的产生。
进而,形成于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的表面上的突出部,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角度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因此,清洁刮板相对于突出部的抵接位置,随着从突出部中的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对应的延伸方向一端部朝向延伸方向另一端部,而逐渐变化。因此,清洁刮板随着抵接位置变化,而在突出部的顶面滑动,可以除去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因此,清洁刮板与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突出部抵接时,可以防止其挂在突出部上。从而,中间转印体可以防止清洁刮板自身破损,防止由清洁刮板刮取的残留调色剂飞散,并且可以防止发生清洁刮板对应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可以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
此外,清洁刮板被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端边即抵接边为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状、且边长比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长。从而,可以防止清洁刮板中的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边过于陷入容易弹性变形的弹性层的厚度方向内部。因此,中间转印体可以进一步防止发生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可以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清洁刮板形成为,上述抵接边的边长比将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和蛇行宽度相加后的长度长。
根据本发明,中间转印体所具备的清洁刮板形成为,抵接边的边长比将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和蛇行宽度相加后的长度长。在由多个支撑辊张架的状态下被旋转传送的中间转印带,有时会在蛇行的同时被旋转传送。通过形成为清洁刮板中的抵接边的边长比将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和蛇行宽度相加后的长度长,即使在中间转印带蛇行的同时被旋转传送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边过于陷入弹性层的厚度方向内部。因此,中间转印体即使在中间转印带蛇行的同时被旋转传送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对中间转印带外周面的均匀的清洁性能,并且可以防止发生清洁刮板对应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可以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中间转印带形成为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比弹性层的宽度长,
上述清洁刮板形成为,上述抵接边的边长在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以下。
根据本发明,中间转印体所具备的清洁刮板形成为,抵接边的边长在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以下。从而,可以防止清洁刮板不必要地增大,可以实现中间转印体的紧凑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清洁刮板被设置成,上述抵接边以14.7~44.1N/m的线压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
根据本发明,中间转印体所具备的清洁刮板被设置成,抵接边以14.7~44.1N/m的线压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从而,中间转印体可以发挥对中间转印带外周面的充分的清洁性能。若清洁刮板中的抵接边的线压不足14.7N/m(1.5gf/mm),则对中间转印带外周面的清洁性能降低,可能产生清洁不良。若线压超过44.1N/m(4.5gf/mm),则可能发生清洁刮板卷起的反转现象。
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使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相对于其厚度以1.0~10%的比例变形的方式进行抵接。
根据本发明,中间转印体所具备的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使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相对于其厚度以1.0~10%的比例变形的方式进行抵接。从而,中间转印体可以发挥对中间转印带外周面的充分的清洁性能。
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中间转印体。
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包括中间转印带及带清洁部的本发明的中间转印体。从而,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长期且稳定地形成没有因中间转印带的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不良的高画质图像。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通过下述详细说明及附图可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体的结构的图。
图2A~图2C是表示中间转印带的制造顺序的图。
图3是制作弹性层时使用的弹性层用模具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看时的清洁刮板和中间转印带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看时的清洁刮板和中间转印带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中间转印体)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体70的结构的图。中间转印体70包括:用于承载并传送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311;以及用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带清洁部60。
中间转印带311构成为由多个支撑辊张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中间转印带311是由作为后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部件之一的转印辊以及相对辊323张架而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的环状的带部件,随着相对辊323的旋转而向旋转方向A旋转传送。相对辊323为了提高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摩擦力而在圆筒部323a(厚度为2.0~3.0mm)表面设有橡胶层323b(厚度为100~500μm),由驱动部323d驱动而绕旋转轴323c旋转。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311在中空圆筒状的基体311b的表面上形成弹性层311a,在上述弹性层311a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突出部311c。
图2A~图2C是表示中间转印带311的制造顺序的图。此外,图3是制作弹性层311a时使用的弹性层用模具402的剖视图。
中间转印带311可以利用构成基体311b的材料以及构成弹性层311a和突出部311c的材料,通过挤压成形来制作,而在制作具有膜厚大的弹性层311a的中间转印带311时,如图2A~图2C所示,优选通过离心成形来制作。具有弹性层311a的中间转印带311中,弹性层311a对应于记录纸的凹凸而弹性变形,中间转印带311和调色剂图像接触以包覆调色剂图像,因此可以使转印性良好。另外,在具有弹性层311a的中间转印带311中,弹性层311a的表面成为调色剂图像承载区域。在此,构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10μm。
通过离心成形来制作中间转印带311时,首先如图2A所示,在使用了基体311b的构成材料的离心成形后,从基体用模具401脱模而制作基体311b。然后如图2B所示,在旋转的圆筒状的弹性层用模具402的内面涂敷弹性层311a及突出部311c的构成材料,从弹性层用模具402脱模,而制作形成有突出部311c的弹性层311a。在此,弹性层用模具402的内部如图3所示,由作为基准的面的基准面402、以及从基准面402a成为与突出部311c的突出高度对应的凹处的凹部402b构成。通过使用这样构成的弹性层用模具402,可以制作形成有突出部311c的弹性层311a。
并且,如图2C所示,通过将形成有突出部311c的弹性层311a覆盖到基体311b上,而可以制作中间转印带311。
此外,中间转印带311的基体311b由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苯硫醚(PPS)和尼龙的混合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等树脂构成,厚度为80μm、体积电阻率为1010Ω·cm、表面电阻率为1010Ω/square。
此外,中间转印带311的弹性层311a及突出部311c由氯丁二烯橡胶(CR橡胶)、聚氨酯橡胶等构成,弹性层311a的厚度优选为100~400μm。弹性层311a的厚度若不足100μm,则弹性层311a的对应于记录纸的凹凸的弹性变形性能变差,提高转印性的效果不充分。若弹性层311a的厚度超过400μm,则对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圆周速度带来影响,在中间转印带311的直线区域部分和转印辊及相对辊323接触的曲率部分上,圆周速度平衡变差,可能会产生图像转印偏离、记录纸的传送不良。
在此,返回到图1对形成于弹性层311a表面上的突出部311c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表示从与中间转印带311的表面垂直的方向看时的清洁刮板61和中间转印带311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从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看时的清洁刮板61和中间转印带311的位置关系的图。
突出部311c从弹性层311a的表面向外方突出,并跨越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间、在相对于宽度方向(与旋转方向A垂直)具有预定角度θ2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出部31c彼此平行,且在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A上隔开相等间隔(60~70mm)地形成。此外,各突出部311c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θ2优选为5~45°的范围。另外,各突出部311c并不需要彼此平行,上述角度θ2也可以在5~45°的范围内不同。
此外,各突出部311c的截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可以从半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选择,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方形。
并且,各突出部311c的顶面的宽度尺寸W5的最小值为2.0μm以上且最大值为6.0μm以下。进而,各突出部311c的突出高度H1的最小值为2.0μm以上且最大值为6.0μm以下。
在这样的中间转印体70中,后述清洁刮板61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而除去残留调色剂时,通过具有预定的宽度尺寸及突出高度而形成于弹性层311a表面上的突出部311c,清扫清洁刮板61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抵接部分,可以除去夹在清洁刮板61和中间转印带311之间的残留调色剂,因此可以抑制清洁不良的产生。
进而,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弹性层311a的表面上形成的突出部311c,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角度θ2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因此,清洁刮板61相对于突出部311c的抵接位置,从突出部311c中的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对应的延伸方向一端部朝向延伸方向另一端部而逐渐变化。因此,清洁刮板61随着抵接位置变化而在突出部311c的顶面上滑动,可以除去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即,在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体70中,突出部311c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具有预定角度θ2的方向延伸设置,因此与设置有与宽度方向平行的突出部时相比,减小了清洁刮板61与突出部311c抵接时的接触面积,缓和了冲撞力。
因此,清洁刮板61与形成于弹性层311a表面上的突出部311c抵接时,可以防止其挂在突出部311c上。从而,中间转印体70可以防止清洁刮板61自身破损,防止由清洁刮板61刮取的残留调色剂飞散,并且可以防止发生清洁刮板61对应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可以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
此外,清洁刮板61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而除去残留调色剂时,突出部311c因清洁刮板61的推压力而推压变形,突出部311c的高度和宽度尺寸变化。考虑到该突出部311c的推压变形,需要设定顶面的宽度尺寸W5及突出高度H1,通过将宽度尺寸W5和突出高度H1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充分地除去源于体积平均粒径5-10μm的调色剂的残留调色剂。
另外,中间转印带311还可以在形成有突出部311c的弹性层311a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构成的涂层(厚度为3~10μm)。
此外,中间转印体70包括用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带清洁部60。带清洁部60包括清洁刮板61、封铲(すくいシ一ル)62和作为框体的废调色剂盒63。
清洁刮板61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被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作为弹性材料,可从合成树脂、橡胶等中适当选择具有适当弹性的材料。并且,清洁刮板61的作为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端边的抵接边被形成为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刮板61为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长方形的板状弹性部件,厚度为2mm左右。
作为长方形板状弹性部件的清洁刮板61的长度方向为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为清洁刮板61的宽度方向。在这种清洁刮板61中,宽度方向的一端部61a成为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边。并且,清洁刮板61通过将宽度方向的另一端部61b连接到废调色剂盒63的开口端部而支撑在废调色剂盒63上。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刮板6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61a被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接触相对辊323的区域中的外周面抵接。进而,清洁刮板61被设置成,从宽度方向另一端部61b朝向宽度方向一端部61a的方向成为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A相向的朝向。
这样构成的清洁刮板61在弹性弯曲的状态下,宽度方向一端部61a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接触相对辊323的区域中的外周面抵接,机械性刮取转印处理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清洁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
并且,清洁刮板611被形成为,长度方向的宽度、即宽度方向一端部61a的宽度(抵接边的边长)W1比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311a的宽度W2长。从而可以防止:清洁刮板61中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部分即宽度方向一端部61a,过于陷入容易弹性变形的弹性层311a的厚度方向内部。因此,中间转印体70可以获得对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均匀的清洁性能,并且可以防止发生清洁刮板61对应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可以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此外,由于防止了清洁刮板61的反转现象,因此可以防止清洁刮板61及中间转印带311损伤。
在此,清洁刮板61中的宽度方向一端部61a的宽度W1相对于弹性层311a的宽度W2的比例((W1/W2)×100)优选设定为大于101%并在105%以下。
此外,清洁刮板61优选形成为,宽度方向一端部61a的宽度W1,比将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311a的宽度W2和蛇行宽度W4相加后的长度长。在张架在相对辊323和转印辊之间的状态下旋转传送的中间转印带311,存在蛇行的同时被旋转传送的情况。通过形成为清洁刮板61中的宽度方向一端部61a的宽度W1比将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311a的宽度W2和蛇行宽度W4相加后的长度长,即使在中间转印带311蛇行的同时被旋转传送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部分即宽度方向一端部61a过于陷入弹性层311a的厚度方向内部。因此,中间转印体70即使在中间转印带311蛇行的同时被旋转传送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对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的均匀的清洁性能,并且可以防止发生清洁刮板61对应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可以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
此外,清洁刮板61优选被形成为,宽度方向一端部61a的宽度W1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基体311b的宽度W3以下。从而,可以防止清洁刮板61不必要地增大,可以实现中间转印体70的紧凑化。
此外,清洁刮板61优选设置成,宽度方向一端部61a以14.7~44.1N/m(1.5~4.5gf/mm)的线压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从而,中间转印体70可以发挥对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的充分的清洁性能。若清洁刮板61中的宽度方向一端部61a的线压不足14.7N/m(1.5gf/mm),则对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的清洁性能降低,可能产生清洁不良。若线压超过44.1N/m(4.5gf/mm),则可能发生清洁刮板61卷起的反转现象。
此外,清洁刮板61优选以使中间转印带311的弹性层311a相对于其厚度以1.0~10%的比例变形的方式抵接。具体地说,优选的是,相对于与具有厚度100~500μm的橡胶层323b的相对辊323接触设置、在厚度80μm的基体311b表面形成有厚度100~400μm的弹性层311a的中间转印带311,宽度方向一端部61a以使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在厚度方向上在0.8~1.5mm的范围内变形的方式抵接。
从而,中间转印体70可以发挥对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的充分的清洁性能。若清洁刮板6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61a与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抵接而产生的变形量T1不足0.8mm,则对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的清洁性能降低,可能产生清洁不良。若变形量T1超过1.5mm,则可能发生清洁刮板61卷起的反转现象。
此外,清洁刮板61优选,在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上,朝向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延伸的宽度方向的延长线、和从宽度方向一端部61a与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的抵接位置朝向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延伸的中间转印带311的切线所成的角度,即抵接角θ1,为7.0~13.0°。从而,中间转印体70可以发挥对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的充分的清洁性能。若抵接角θ1不足7.0°,则对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的清洁性能下降,可能产生清洁不良。若抵接角θ1超过13.0°,则可能发生清洁刮板61卷起的反转现象。
废调色剂盒63是用于将由清洁刮板61从中间转印带311刮取的残留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收容的容器状的部件。收容于废调色剂盒63中的废调色剂由废调色剂传送螺杆(未图示)向废调色剂废弃瓶(未图示)传送。清洁刮板61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61b与该废调色剂盒63的开口端部连接。
封铲62相对于清洁刮板61在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其宽度方向一端部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接触相对辊323的区域中的外周面轻轻抵接,不会刮落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而使之向清洁刮板61的抵接部通过。并且,封铲62防止由清洁刮板61刮取并收容于废调色剂盒63中的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盒63漏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封铲62由厚度0.1mm的聚氨酯橡胶片构成。封铲62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与废调色剂盒63的开口端部连接。
根据如上构成的中间转印体70,清洁刮板61相对于突出部311c的抵接位置,随着从突出部311c中的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对应的延伸方向一端部朝向延伸方向另一端部而逐渐变化。因此,清洁刮板61随着抵接位置变化而在突出部311c的顶面上滑动,可以除去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进而,中间转印体70不会发生清洁刮板61卷起(反转),可以清洁具有容易弹性变形的弹性层311a的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因此有利于稳定地形成没有产生因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不良的高画质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可形成彩色图像的串联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如下打印功能:根据从经由网络等连接的PC(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终端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由扫描器等原稿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数据,对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形成彩色图像或单色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图像形成站部2、二次转印站部32、定影部4、纸张供给部5和排纸部6。图像形成站部2,为了与彩色图像信息中包含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及黑色(k)各色的图像信息对应,而分为黄色图像用、品红色图像用、青色图像用及黑色图像用的四个图像形成站。并且,在后述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上,依次排列设置黄色图像用、品红色图像用、青色图像用、黑色图像用的图像形成站。
黄色图像用、品红色图像用、青色图像用及黑色图像用的四个图像形成站各自实际上具有同一构成,根据与各色对应的图像数据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的图像,在中间转印带311上重叠而形成由4色调色剂构成的图像,并且通过二次转印站部32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并且,通过用定影部4对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加热加压,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全彩色图像。
构成图像形成站部2的各部件,为了与彩色图像信息中包含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及黑色(k)各色的图像信息对应,而分别设置4个。在此,对应于各色而分别设置4个的各部件,在参照标号的末尾标上表示各色的字母来区别,总称时仅用参照标号表示。
图像形成站部2具有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和一次转印部31。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包括感光体21、带电部22、曝光单元23、显影部24和清洁器25。带电部22、显影部24和清洁器25沿着感光体21的旋转方向依次配置。
感光体21表面具有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有机光电导体)等感光性材料,大致呈圆筒的鼓形状,设置在曝光单元23的上方,由驱动部和控制部控制以向预定方向旋转驱动。带电部22是用于使感光体21表面均匀带电为预定电位的有栅格电极(scorotron)方式的带电器,靠近感光体21的外周面进行配置。
曝光单元23具有如下功能:根据从图像处理部(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向通过带电部22而带电的感光体21的表面照射激光而曝光,从而使感光体21表面中的曝光部的电位下降,在该表面写入并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曝光单元23根据与各色对应的图像形成站,输入与黄色、品红色、青色或黑色对应的图像数据,从而形成与相应的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影。作为曝光单元23,除了可使用具有激光照射部及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之外,还可使用阵列状排列了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的写入装置(例如写入头)。
显影部24包括作为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以及收容显影剂的显影槽。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将由曝光单元23形成在感光体21表面的静电潜影通过该调色剂反转显影,形成调色剂图像。另外,作为显影剂不限于双成分显影剂,也可以使用单成分显影剂。此外,显影部24包括调色剂瓶241,其用于收容与各色对应的各调色剂,根据调色剂的消耗量向显影槽补给调色剂。显影辊构成为,将显影剂传送到调色剂能向感光体21移动的显影区域。此外,收容于显影槽中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电为与感光体21所带的表面电位相同极性。此外,感光体21所带的表面电位的极性及使用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在此均为负极性。
清洁器25用于在向中间转印带311转印调色剂图像后,除去、回收感光体21外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将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清洁刮板与感光体21表面抵接。
一次转印部31由以下部件构成:包括中间转印带311和带清洁部60的上述中间转印体70;以及一次转印辊313。
中间转印带311如上所述,是环状的带部件,由二次转印站部32的构成部件之一的转印辊321以及设置成与带清洁部60的清洁刮板61相对的相对辊323张架而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随着相对辊323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
中间转印带311与感光体21接触的同时通过感光体21时,从隔着中间转印带311与感光体21相对配置的一次转印辊313施加与感光体21表面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在此为正极性)的转印偏压,将形成于感光体21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并承载在中间转印带311上。
中间转印带311使各色的图像形成站的感光体2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对齐位置而重叠,从而将由4色调色剂构成的调色剂图像承载在表面的调色剂图像承载区域(弹性层311a)内。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承载的由4色调色剂构成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旋转中间转印带311而传送到二次转印站部32。
带清洁部60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二次转印站部32中的记录纸上后,除去、回收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残留的残留调色剂。
在二次转印站部32中,相对于悬架中间转印带311的转印辊321,隔着中间转印带311相对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22。转印辊321在外径30mm、厚度0.8mm的铝(A5052)的圆筒端部设置导电性的树脂凸缘,经由滚珠轴承支撑为可绕旋转轴旋转。此外,转印辊321从动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而旋转。并且,二次转印辊322在与承载于中间转印带31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传送一致的时机,隔着由纸张供给部5供给传送的记录纸与中间转印带311压接。该二次转印辊322和中间转印带311的压接部分为转印夹持部。承载于中间转印带311上的调色剂图像和记录纸时机一致地通过转印夹持部时,对二次转印辊322施加拉引调色剂的正电位(转印电场),使中间转印带31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
定影部4与二次转印站部32相比设置在记录纸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包括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加热辊41被设置成可由未图示的驱动部驱动而旋转,对构成转印并承载于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进行加热而使之熔融。在加热辊41的内部设置未图示的加热部。加热部对加热辊41加热以使加热辊41表面成为预定的温度(加热温度)。加热部例如可以使用加热器、卤素灯等。
加压辊42被设置成与加热辊41压接,被设置成可从动于加热辊41的旋转驱动而从动旋转。加压辊42与加热辊41协作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上。此时,加压辊42将通过来自加热辊41的热而处于熔融状态的调色剂推压到记录纸,从而辅助调色剂图像向记录纸的定影。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的压接部是定影夹持部。根据定影部4,在二次转印站部32中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被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夹持,在通过定影夹持部时,调色剂图像在加热下被推压到记录纸,从而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纸张供给部5包括供纸盘51、拾取辊52、定位辊53、传送辊54和纸张引导件55。供纸盘5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竖直方向下部,是用于存放记录纸的容器状部件。作为记录纸可以选自普通纸、彩色复印纸、高架投影仪用片材、明信片等。
拾取辊52逐张地取出存放于供纸盘51中的记录纸,并朝向定位辊53供给。定位辊53是彼此压接地设置的一对辊部件,将从拾取辊52供给的记录纸供给到规定记录纸的传送路径的纸张引导件55,以便与中间转印带311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被传送到转印夹持部同步地将记录纸供给到转印夹持部。供给到纸张引导件55的记录纸被传送到彼此压接地设置的一对辊部件即传送辊54,并被传送到转印夹持部。
排纸部6包括排出辊6a。排出辊6a在纸张传送方向上与定影部4中的定影夹持部相比设置在下游侧,将由定影部4定影了图像的记录纸排出到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竖直方向上面的排纸盘。排纸盘用于存放定影了图像的记录纸。
根据如上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具备包括中间转印带311和带清洁部60的上述中间转印体70,而能够长期且稳定地形成没有因中间转印带311的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不良的高画质图像。
(实施例)
接下来列举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将以下所示的实施例1~5的中间转印体以及比较例1~4的中间转印体搭载到SHARP(夏普)株式会社制的彩色复合机MX-7001N中,评价清洁刮板的卷起性、清洁性以及纸张背面污染性。
<清洁刮板的卷起性>
使彩色复合机工作直到记录纸的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并且,打印张数每到1万张,就通过目视确认是否发生了清洁刮板对应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评价基准如下。
◎:在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的时刻也没有发生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
○:在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的时刻发生了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但在打印张数达到9万张为止没有发生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
△:在打印张数为5~9万张的时刻发生了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
×:打印张数为5万张以下时就发生了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
<清洁性>
使彩色复合机工作直到记录纸的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并且,打印张数每到1万张,就通过目视确认在打印的图像及中间转印带上是否产生了纵条纹。评价基准如下。
◎:在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的时刻打印图像及中间转印带也没有产生纵条纹。
○:在打印张数达到9万张的时刻虽然打印图像没有产生纵条纹,但中间转印带产生了些许条纹。
△:在打印张数为5~9万张的时刻在打印图像的两端产生宽度0.5mm的纵条纹。
×:打印张数为5万张以下时就在打印图像的两端产生宽度2mm的纵条纹。
(实施例1)
如下所示构成了中间转印带及清洁刮板。
[中间转印带]
中间转印带在宽度357mm的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基体的表面中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宽度337mm、厚度150μm、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3nm的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弹性层,并且在弹性层的表面形成多个突出部。多个各突出部跨越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间在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了5°的方向上延伸,彼此平行且在旋转方向上等间隔(间隔宽度为70mm)地设置。此外,各突出部,截面形状为矩形,最小宽度尺寸为3.0μm,最大宽度尺寸为4.5μm,最小突出高度为3.0μm,最大突出高度为4.5μm。
并且,中间转印带以220mm/sec的旋转圆周速度被旋转传送,蛇行宽度在0.5~3mm的范围内。
[清洁刮板]
作为清洁刮板,使用长度方向宽度340mm、宽度方向宽度9.0mm、厚度2.0mm、杨氏模量8.53MPa(870gf/mm2)的聚氨酯橡胶制刮板。并且,配置成清洁刮板的宽度方向一端(抵接边)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中接触相对辊的区域抵接。在此,清洁刮板被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相向的朝向,与中间转印带的抵接角为9.2°,抵接压(线压)为28.4N/m(2.9gf/mm),弹性层的变形量为1.2mm。
(实施例2)
[中间转印带]
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250μm、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10°之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
[清洁刮板]
除了长度方向宽度为341mm之外,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
(实施例3)
[中间转印带]
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400μm、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0°之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
[清洁刮板]
除了长度方向宽度为342mm之外,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
(实施例4)
[中间转印带]
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75μm、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为2.0μm、最大宽度尺寸为4.0μm、最小突出高度为2.0μm、最大突出高度为4.0μm、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0°之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
[清洁刮板]
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
(实施例5)
[中间转印带]
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420μm、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为4.0μm、最大宽度尺寸为6.0μm、最小突出高度为4.0μm、最大突出高度为6.0μm、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45°之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
[清洁刮板]
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
(比较例1)
[中间转印带]
除了弹性层的宽度为331mm、厚度为250μm、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3°之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
[清洁刮板]
除了长度方向宽度与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的宽度相同而为331mm之外,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
(比较例2)
[中间转印带]
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250μm、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为3.0μm、最大宽度尺寸为4.5μm、最小突出高度为3.0μm、最大突出高度为4.5μm、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55°之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
[清洁刮板]
除了长度方向宽度为比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的宽度小的327mm之外,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
(比较例3)
[中间转印带]
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250μm、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及最大宽度尺寸小于2.0μm、最小突出高度及最大突出高度小于2.0μm、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之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
[清洁刮板]
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
(比较例4)
[中间转印带]
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250μm、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为5.0μm、最大宽度尺寸为7.0μm、最小突出高度为5.0μm、最大突出高度为7.0μm、突出部的延伸方向和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所成的角度为50°之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
[清洁刮板]
除了长度方向宽度为341mm之外,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
<评价结果>
表1中示出了评价结果。
[表1]
Figure BSA00000253158000231
由表1可知,在清洁刮板的长度方向宽度设定得比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的宽度大、形成于弹性层表面上的突出部的最小突出高度为2.0μm以上、最大突出高度为6.0μm以下、且最小宽度尺寸为2.0μm以上、最大宽度尺寸为6.0μm以下的实施例1~5中,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的发生得到抑制,可以长期获得良好的清洁性。
本发明不脱离其精神及主旨可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从各方面而言仅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任何约束。进一步,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变更均在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间转印带和带清洁部,
所述中间转印带为环状,由多个支撑辊张架且被设置成能够旋转,在外周面承载并传送调色剂图像,
该中间转印带具有基体、弹性层以及多个突出部,
所述弹性层形成在基体的表面上,
所述多个突出部,跨越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间并向相对于宽度方向具有5~45°角度的方向延伸,从弹性层的表面向外方突出,在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上设置,该突出部的突出高度为2.0μm以上、6.0μm以下,且顶面的宽度尺寸为2.0μm以上、6.0μm以下,
所述带清洁部用于除去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
该带清洁部包括清洁刮板和框体,
所述清洁刮板由板状弹性部件形成,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而除去残留调色剂,该清洁刮板被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端边即抵接边为直线状、且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平行,抵接边的边长比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长,
所述框体支撑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外的端边并收容清洁刮板除去的残留调色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洁刮板形成为,上述抵接边的边长比将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和蛇行宽度相加后的长度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转印带形成为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比弹性层的宽度长,
上述清洁刮板形成为,上述抵接边的边长在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洁刮板被设置成,上述抵接边以14.7~44.1N/m的线压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使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相对于其厚度以1.0~10%的比例变形的方式进行抵接。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
CN2010102688268A 2009-08-28 2010-08-27 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44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99028A JP4781459B2 (ja) 2009-08-28 2009-08-28 中間転写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9028 2009-08-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4422A CN102004422A (zh) 2011-04-06
CN102004422B true CN102004422B (zh) 2013-01-23

Family

ID=4362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88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04422B (zh) 2009-08-28 2010-08-27 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90052B2 (zh)
JP (1) JP4781459B2 (zh)
CN (1) CN1020044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5648B2 (ja) * 2011-07-26 2015-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ベル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44878A (ja) * 2011-08-23 2013-03-04 Oki Data Corp 回転体、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05055B2 (ja) * 2013-12-25 2018-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中間転写体、及び中間転写体の製造方法
JP2023142718A (ja) * 2022-03-25 2023-10-05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2327A (ja) * 2003-09-09 2005-03-31 Canon Inc 無端ベルト、記録媒体搬送装置、中間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93665A (zh) * 2008-01-23 2009-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303870B2 (ja) * 2000-06-07 2009-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意欲促進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意欲促進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03870A (ja) * 1991-03-30 1992-10-27 Tokai Rubber Ind Ltd 中間転写無端ベルト
JPH1195567A (ja) * 1997-09-16 1999-04-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959817B2 (ja) * 1998-01-07 2007-08-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23999A (ja) 1998-02-09 1999-08-17 Fuji Xerox Co Ltd 中間転写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25449A (ja) 1999-10-26 2001-05-11 Fuji Xerox Co Ltd 無端ベル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2118A (ja) 2003-03-11 2004-09-30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83468B2 (ja) 2007-06-28 2009-12-1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59631B2 (ja) * 2009-08-05 2011-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3870B2 (ja) * 2000-06-07 2009-07-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意欲促進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意欲促進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JP2005082327A (ja) * 2003-09-09 2005-03-31 Canon Inc 無端ベルト、記録媒体搬送装置、中間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93665A (zh) * 2008-01-23 2009-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调色剂担载辊的制造方法、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48305A (ja) 2011-03-10
JP4781459B2 (ja) 2011-09-28
US20110052250A1 (en) 2011-03-03
US8190052B2 (en) 2012-05-29
CN102004422A (zh)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1372C (zh) 成像设备
US77342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metallic driving roller
US8295755B2 (en) Gloss application sheet for applying a uniformed gloss to a toner image on a recording medium
US840666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developing device
US8755710B2 (en) Cleaning member including strip shaped body,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287452A1 (en) Development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04422B (zh) 中间转印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098914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561649B (zh) 清洁装置及使用该清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1995805A (zh) 带清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95792B (zh) 中间转印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97223A (ja) ベルト部材、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714370B2 (en) Fixing apparatus
JP539850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79548B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EP2913721B1 (en) Cleaning assembly
JP2009168946A (ja) 液体現像電子印刷機のキャリア除去装置及びキャリア除去方法
CN117434807A (zh) 定影装置用滑动部件、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42667A (ja) 液体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609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674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102245A1 (ja) トナー供給装置及び電子写真印刷装置
JP20032159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424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812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