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9377A - 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9377A
CN101999377A CN2010105838036A CN201010583803A CN101999377A CN 101999377 A CN101999377 A CN 101999377A CN 2010105838036 A CN2010105838036 A CN 2010105838036A CN 201010583803 A CN201010583803 A CN 201010583803A CN 101999377 A CN101999377 A CN 101999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demorph
weight
azoles alcohol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triadime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838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高超
曹巧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838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93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9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93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组合物,含有增效有效量的十三吗啉与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中的一种,杀菌组合物中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80∶1~1∶80。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可用于多种作物例如: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等,防治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Description

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十三吗啉(tridemorph)是吗啉类杀菌剂。分子式为C19H39NO(大约),化学名称:2,6-二甲基-4-十三烷基吗啉。
结构式: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011
十三吗啉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广谱性内吸杀菌剂,能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对担子菌、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效,主要是抑制病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
十三吗啉单剂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防止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或延缓抗性速度,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发明人通过大量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意外的发现十三吗啉与三唑类杀菌剂在一定范围内混配使用,对禾谷类作物的白粉病、锈病、稻瘟病、纹枯病、叶斑病等病害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进一步实验发现,十三吗啉与三唑类杀菌剂在一定范围内混配使用,对蔬菜及果树的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也有很好的防效。且十三吗啉与三唑类杀菌剂的复配在国内外尚未见公开。
本发明提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A选自任意一种三唑类杀菌剂:较为优选的活性成分如: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等。
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化合物。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
所述的三唑酮(triadimefon),分子式为C14H16ClN3O2,化学名称: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α-丁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被植物的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对锈病和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治疗、熏蒸等作用。对多种作物的病害如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小麦叶枯病、凤梨黑腐病、玉米丝黑穗病等均有效。三唑酮的杀菌机制原理主要是抑制菌体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因而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孢及吸器的发育,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形成。
所述的己唑醇(hexaconazole),分子式为C14H17Cl2X3O,化学名称:(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2-醇。
所述的粉唑醇(flutriafol),分子式为C16H13F2N30,化学名称:α-(2-氟苯基)-α-(4-氟苯基)-1H-1,2,4-三唑-1-乙醇。具有内吸性,在植物体内传导,对病害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防治禾谷类作物白粉病,长蠕孢属,柄锈菌属,壳针菌属病原菌,也可做种子处理剂,防治土传病害和种传病害。对谷物白粉病有特效。
所述的烯唑醇(diniconazole),分子式为C15H17Cl2N3O,化学名称:(E)-(RS)-1-(2,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1,2,4-三唑-1-基)-1-戊烯-3-醇。三唑类杀菌剂,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α-脱甲基化作用,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最终真菌死亡,持效期长久。对人畜、有益昆虫、环境安全。
所述的三唑醇(triadimenol),分子式为C14H18ClN3O2,化学名称: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丁基-2-醇。主要是抑制麦角甾醇合成,因而抑制和干扰菌体的附着孢和吸器的生长发育。
所述的环丙唑醇,(又名环唑醇)英文名称:Cyproconazole,分子式:C15H18ClN3O,化学名称:2-(4-氯苯基)-3-环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禾谷类作物、咖啡、甜菜、果树和葡萄上的白粉菌目、锈菌目、属孢霉属、喙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菌均有效。与其它杀菌剂混用,能很好防治谷类眼点病、叶斑病和网斑病。防治麦类锈病持效期为4~6周,防治白粉病为3~4周。谷类、果树和葡萄白粉病,花生、甜菜叶斑病,苹果霜霉病和花生白腐病。
活性组分B为十三吗啉。
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80∶1~1∶80,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40∶1~1∶40,更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20∶1~1∶20。
所述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三唑酮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10。
所述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己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10。
所述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环丙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10。
所述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粉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10。
所述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烯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10。
所述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三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10。
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真菌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10%~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5%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较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种子处理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 1~80%、十三吗啉1~80%、分散剂5~10%、湿润剂2~10%、填料8~90%。
将活性成分A、十三吗啉、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80%、十三吗啉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1~8%、填料10~90%。
将活性成分A、十三吗啉、分散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40%、十三吗啉1~4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1~1%、增稠剂0.1~2%、抗冻剂0.1~8%、去离子水加至100%。
将上述配方料中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抗冻剂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活性成分A、十三吗啉,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40%、十三吗啉1~40%、溶剂1~30%、乳化剂1~15%、共乳化剂0~8%、抗冻剂0~10%、增稠剂0.1~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将上述配方料混合,将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共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抗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1~40%、十三吗啉1~40%、溶剂1~30%、乳化剂3~20%、共乳化剂0~12%、抗冻剂0~10%、增稠剂0.1~2%、消泡剂0.01~2%、稳定剂0~4%,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将活性成分A原药与十三吗啉原药溶解在装有溶剂和助溶剂的均化器中;将乳化剂、稳定剂以及抗冻剂、水加入到装有上述溶液的均化器中后予以强烈混合并匀化,最后得到外观清澈透明的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萘磺酸盐、双(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葡萄糖、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硅酮类、C8~10脂肪醇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烷基苯磺酸钙盐、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苯乙基酚聚氧丙烯醚、506#、600#、700#、NP-10磷酸酯、OP-10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司盘80、吐温80、602#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共乳化剂为丁醇、异丁醇、十二烷醇-1、十四烷醇-1、十八烷醇-1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环己酮、植物油、二甲基甲酰胺、乙腈、聚乙二醇、吡咯烷酮、溶剂N-长链烷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防腐剂选自甲醛、水杨酸钠、苯甲酸钠、二氯芬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可用于多种作物例如: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等,防治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对炭疽病、叶斑病、白粉病、锈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有特效。
因此,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以下优势:(一)该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既提高了防病效果,降低了亩用药量及成本,又扩大了杀菌谱;(二)由于该组合物中各活性成分不存在交互抗性的问题,所以,该组合物的应用可以达到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延长该药剂的使用效果,降低抗药性产生几率;(三)提高了安全性,混配对环境的影响将更低,更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份数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实施应用例一:室内毒力测定
活性成分A(A选自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中之一种)与十三吗啉复配对苹果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苹果白粉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091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1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01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02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和十三吗啉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中之一种;
B为十三吗啉。
试验结果如表所示:
毒力测定结果一
表1三唑酮、十三吗啉及其复配对苹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03
由表1可知,三唑酮、十三吗啉对苹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2.68mg/L和11.45mg/L。三唑酮的毒力高于十三吗啉的毒力。三唑酮与十三吗啉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在20∶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较为理想,在10∶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尤为突出。
毒力测定结果二
表2己唑醇、十三吗啉及其复配对苹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11
由表2可知,己唑醇、十三吗啉对苹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0.35mg/L和11.45mg/L。己唑醇的毒力高于十三吗啉的毒力。己唑醇与十三吗啉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在20∶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较为理想,在5∶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尤为突出。
毒力测定结果三
表3环丙唑醇、十三吗啉及其复配对苹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12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21
由表3可知,环丙唑醇、十三吗啉对苹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1.65mg/L和11.45mg/L。环丙唑醇的毒力高于十三吗啉的毒力。环丙唑醇与十三吗啉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在20∶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较为理想,在5∶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尤为突出。
毒力测定结果四
表4粉唑醇、十三吗啉及其复配对苹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22
由表4可知,粉唑醇、十三吗啉对苹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1.85mg/L和11.45mg/L。粉唑醇的毒力高于十三吗啉的毒力。粉唑醇与十三吗啉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在20∶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较为理想,在5∶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尤为突出。
毒力测定结果五
表5烯唑醇、十三吗啉及其复配对苹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31
由表5可知,烯唑醇、十三吗啉对苹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2.16mg/L和11.45mg/L。烯唑醇的毒力高于十三吗啉的毒力。烯唑醇与十三吗啉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在20∶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较为理想,在5∶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尤为突出。
毒力测定结果六
表6三唑醇、十三吗啉及其复配对苹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32
Figure BDA0000037499790000141
由表6可知,三唑醇、十三吗啉对苹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3.58mg/L和11.45mg/L。三唑醇的毒力高于十三吗啉的毒力。三唑醇与十三吗啉两者在80∶1~1∶8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两者在20∶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较为理想,在10∶1~1∶20范围内混配增效作用尤为突出。
实施应用例二:田间药效试验
实施例1  75%三唑酮·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
三唑酮60%、十三吗啉15%、聚羧酸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3%、皂角粉2%、高岭土15%,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75%三唑酮·十三吗啉可湿性粉剂。该配比按30克/亩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小麦锈病效果分别为91.5%、96.4%,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50g/L十三吗啉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按32克/亩和40克/亩稀释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5.2%和73.6%。
本实施例中三唑酮可替换为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2  40%环丙唑醇·十三吗啉水乳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环丙唑醇15%、十三吗啉25%、甲醇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聚乙二醇3%、烷基苯磺酸钙5%、氯化钠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60%环丙唑醇·十三吗啉水乳剂。该配比按4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分别为91.8%、95.6%,10%环丙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50g/L十三吗啉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按35克/亩和40克/亩稀释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9.4%和70.6%。
本实施例中环丙唑醇可替换为三唑酮、己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3  40%己唑醇·十三吗啉悬乳剂防治梨黑星病药效试验
己唑醇10%、十三吗啉30%、聚羧酸盐3%、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改性磷酸酯3%、丙酮6%、黄原胶0.5%、乙二醇4%、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己唑醇·十三吗啉悬乳剂。该配比按3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梨黑星病效果分别为91.8%、95.5%,10%己唑醇悬浮剂和750g/L十三吗啉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1200倍和18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72.8%和71.6%。
本实施例中己唑醇可替换为三唑酮、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4  45%烯唑醇·十三吗啉微乳剂防治苹果炭疽病药效试验
烯唑醇5%、十三吗啉40%、丙酮15%、农乳600#8%、丁醇5%、羟乙基纤维素2%、山梨酸钠2%、有机硅消泡剂0.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烯唑醇·十三吗啉微乳剂。该配比按4000倍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苹果炭疽病效果分别为90.3%、95.3%,10%烯唑醇乳油和750g/L十三吗啉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稀释2500倍和2000倍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6.3%和73.4%。
本实施例中烯唑醇可替换为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5  80%三唑醇·十三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三唑醇60%、十三吗啉20%、烷基苯磺酸钙盐4%、三聚磷酸钠3%、润湿渗透剂F 3%、硫酸铵1%、淀粉9%,混合制得80%三唑醇·十三吗啉水分散粒剂。该配比按20克/亩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分别为91.7%、95.9%,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50g/L十三吗啉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按65克/亩和50克/亩稀释喷雾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66.7%和71.5%。
本实施例中三唑醇可替换为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6  45%粉唑醇·十三吗啉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
粉唑醇40%、十三吗啉5%、聚羧酸盐4%、木质素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油0.1%、聚乙烯醇0.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粉唑醇·十三吗啉悬浮剂。该配比按18克/亩稀释喷雾,于发病初期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末次施药后7天、14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药后7天、14天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果分别为91.7%、97.1%,50%粉唑醇可湿性粉剂和750g/L十三吗啉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分别按13克/亩和45克/亩稀释喷雾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71.5%和74.8%。
本实施例中粉唑醇可替换为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烯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7  10%三唑醇·十三吗啉种子处理剂处理小麦种子试验
三唑醇5%、十三吗啉5%、聚羧酸盐4%、木质素磺酸钠3%、二氯芬5%、水杨酸钠2%、烷基苯磺酸钙盐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三唑醇·十三吗啉种子处理剂。该配比按28g/100kg种子拌种,在密闭容器中将拌种剂与种子振摇混合1分钟,在将种子播种至试验田,并于一天后进行人工灌溉。播种后28天计算防效为100%,未观察到侵染。对照药剂25%三唑醇拌种剂与50%十三吗啉拌种剂按同样方法施用,播种后28天计算防效分别为84.4%、80.6%。
本实施例中三唑醇可替换为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种,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中A、B两种活性组分的比例可在80∶1~1∶80的增效范围内调整,从而形成新的实施例。

Claims (6)

1.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两种活性组分(A)三唑类杀菌剂中之一种与(B)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80∶1~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唑类杀菌剂选自三唑酮、己唑醇、环丙唑醇、粉唑醇、烯唑醇、三唑醇中之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两种活性组分A与B的重量份数比为20∶1~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活性组分己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20;
活性组分环丙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20;
活性组分粉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20;
活性组分烯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5∶1~1∶20;
活性组分三唑醇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
活性组分三唑酮与十三吗啉的重量份数比为10∶1~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5%~8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0%~80%。
CN2010105838036A 2010-12-10 2010-12-10 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Pending CN1019993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38036A CN101999377A (zh) 2010-12-10 2010-12-10 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38036A CN101999377A (zh) 2010-12-10 2010-12-10 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9377A true CN101999377A (zh) 2011-04-06

Family

ID=43807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38036A Pending CN101999377A (zh) 2010-12-10 2010-12-10 一种含十三吗啉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9377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3127A (zh) * 2009-06-09 2010-02-24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3127A (zh) * 2009-06-09 2010-02-24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7954B (zh) 一种含有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04541B (zh) 一种含有肟菌酯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2177912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的农药组合物
CN102258043A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766350A (zh) 一种含肟菌酯与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1790986B (zh) 一种含三环唑与己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77902A (zh) 一种含有吡唑醚菌酯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2027937A (zh) 一种含叶菌唑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50678A (zh) 一种含有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39855A (zh) 一种含有肟菌酯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50672B (zh) 一种含有克菌丹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83563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204542A (zh) 一种含烯肟菌酯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13489B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1999363B (zh) 一种含有稻瘟酰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273462A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与三唑类的新型农药组合物
CN102017956A (zh) 一种含联苯三唑醇的农药组合物
CN102177911A (zh) 含有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50660B (zh) 一种含有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3416425A (zh) 一种含噻酰菌胺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37975A (zh) 一种含灭菌唑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50664A (zh) 含有戊菌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2172238B (zh) 一种含有种菌唑与三唑类化合物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2027987B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的农药组合物
CN102077839A (zh) 一种含有种菌唑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715500 Pucheng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agricultural base industrial park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75, C, 15 floor, Jinqiao International Plaz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hi tech Zone, Shaanxi, Xi'an

Applicant before: Shaanxi Meibang Pesticide Co., Ltd.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