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8635A - 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8635A
CN101998635A CN2009100911988A CN200910091198A CN101998635A CN 101998635 A CN101998635 A CN 101998635A CN 2009100911988 A CN2009100911988 A CN 2009100911988A CN 200910091198 A CN200910091198 A CN 200910091198A CN 101998635 A CN101998635 A CN 101998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ying
parameter
qci
comprised
den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11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8635B (zh
Inventor
李国庆
鲍炜
汪颖
谌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09119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8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8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8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在LTE-A系统中引入RN后,由DeNB控制,在RN和DeNB之间分配QoS参数。通过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EPC QoS控制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引入RN后的接入网侧的QoS控制机制,能够灵活的根据Un的传输特性,配置应用于Uu和Un的QoS参数。

Description

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的基本架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以及其间的Uu接口属于接入网的范畴,其余节点属于核心网的范畴,不同节点之间定义了相应的接口。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方向是“运营商IP服务网络”(“Operator’s IP Service”),到公用数据网网关(Public Data NetworksGateway,PDN Gateway),到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到E-UTRAN,最后到UE;上行数据的传输方向与下行数据相反。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机制是EPS系统的重要功能,QoS机制针对不同业务提供一定的传输有效性和可靠性保障,使用户在通信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体验。
EPS中的QoS控制是基于承载进行的。在现有技术中,EPS中的承载结构如图2所示。端到端服务(End-to-end service)包括EPS承载和外部承载。EPS承载属于EPS的范畴,外部承载依赖于EPS以外的系统。
EPS承载包括两段:E-RAB承载和S5/S8承载。E-RAB承载位于UE和Serving Gateway之间;S5/S8承载位于Serving Gateway和PDN Gateway之间。
E-RAB承载又包括两段:Radio承载和S1承载。Radio承载位于UE和eNB之间(即Uu上的承载);S1承载位于eNB和Serving Gateway之间。
EPS承载级的QoS参数包括:ARP、QCI、GBR和MBR,具体说明如下:
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 characteristics):用于定义当资源受限时,一个承载的建立、更新是否被接收或拒绝。ARP也应用于接入网侧,定义当意外的资源受限(如切换)发生时,是否允许将某个已经建立的承载释放。
QCI(QoS Class Identifier):接入网节点相关的QoS参数,用于控制数据包的传输策略,如调度、接纳、队列管理和链路层协议的配置。
GBR:指示为一个GBR承载提供的传输速率;
MBR:为一个GBR承载提供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在目前的协议版本中,MBR等于GBR。
E-UTRAN的各节点需要根据上述QoS参数确定应该如何处理对应的EPS承载中的数据分组,以满足QoS的需求。
在3GPP协议TS 23.402中,定义了QCI的作用范围,如图3所示。
QCI的作用范围是从策略和计费执行功能实体(Policy and ChargingEnforcement Function,PCEF)到UE。其中,PCEF是位于PDN Gateway的QoS相关的控制功能实体。
QCI具体包括以下四类参数:
资源类型(Resource Type):分为保证比特速率(GBR)或者非保证比特速率(Non-GBR)。
对于GBR type,网络将为对应的EPS承载预留相应的资源;对于Non-GBRtype,网络不会为对应的EPS承载预留相应的资源。
优先级(Priority):定义EPS承载之间的优先级,当资源受限时,优先级高的EPS承载将优先获得资源。
分组延时预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定义为在UE和PCEF之间,对应EPS承载中98%的数据分组传输延时应该小于PDB定义的延时;
分组错误丢失率(Packet Error Loss Rate,PELR):定义为已经被链路层协议(例如,E-UTRAN的RLC)处理,却没有被收端的高层协议(例如,UE的PDCP)成功接收的数分组的比例。PELR不包括由网络拥塞导致的数据分组丢弃。
表1中给出了目前规范(TS23.203)中定义的QCI表格,如下:
表1Standardized QCI characteristics
Figure B2009100911988D0000031
对于表1,有如下几点需要说明:
对于PDB,由于PCEF和UE之间既有有线传输(S5/S8承载和S1承载),也有无线传输(Radio承载),为了便于E-UTRAN有效的调度Uu口的数据传输,在典型场景下假定S5/S8承载和S1承载的时延一共是20ms,所以用于Uu的PDB是上表中定义的PDB减去20ms。
对于PELR,由于有线传输的可靠性非常高,所以假定PELR完全受无线传输影响,即PELR完全应用于Uu。
如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LTE R8接入网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LTE R8中E-UTRAN仅包括一个节点——演进节点B(evloved NodeB,eNB)。eNB与EPC(包括图1中的Serving Gateway、PDNGateway、MME等节点)之间通过有线S1接口相连;eNB与UE之间通过无线的Uu接口进行通信,eNB根据QCI参数进行Uu的资源调度和数据传输。
在LTE R8中,QCI是在RB建立过程中通过S1应用协议(S1 Applicationprotocol,S1AP)消息:E-RAB SETUP REQUEST,从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配置到eNB,其操作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
在高级长期演进系统(LTE Advanced,LTE-A)的标准化过程中,中继节点(Relay Node,RN)被认为是达到如下目标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增加高速数据传输的覆盖范围;
群移动;
临时网络配置;
提高小区边缘吞吐量;
在新的区域增加覆盖。
引入RN后的E-UTRAN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该结构中,加入了施主演进基站(Donor eNB,DeNB)来进行MME和RN之间数据传输。
在图6中,RN负责在UE和DeNB之间转发数据,RN到UE的无线接口称为Uu,RN和eNB之间的无线接口称为Un。
按照目前的结论,至少对于LTE R8的UE来说,UE并不能意识到RN的存在,即当UE在RN下工作时,就像在通常的eNB下工作一样。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QCI参数的作用范围包括S5/S8承载、S1承载Radio承载(Uu),考虑S5/S8承载和S1承载的影响,应用于Uu接口的参数实际QCI参数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来,如表2所示:
表2现有系统中应用于Uu的QCI参数
Figure B2009100911988D0000051
上表中QCI-EPS表示应用于整个EPS承载(S5/S8承载+S1承载+Radio承载)的QCI参数;QCI1表示应用于PCEF到eNB的承载(S5/S8承载+S1承载)的QCI参数;QCI2表示应用于Radio承载的参数。其中Resource Type和priority对各承载都相同。对于PDB,各段承载的和即为QCI-EPS的需求;对于PELR,由于S5/S8承载和S1承载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EPS承载的PELR完全应用于Uu。
但当LTE-A中引入RN后,由于从PCEF到UE存在两个无线接口Uu和Un,对PDB和PELR都会产生影响,如何进行接入网QoS控制尚没有相应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解决在LTE-A系统中引入RN后的QoS参数配置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应用于包括一个中继节点RN、一个施主演进节点DeNB和一个移动管理实体MME的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DeNB从所述MME获取当前应用于演进的分组系统EPS承载的服务质量类别标识QCI参数;
所述DeNB根据获取到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所述DeNB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所述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所述RN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
所述DeNB向所述RN发送所述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优选的,所述DeNB从所述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具体包括:
所述DeNB获取所述RN转发的所述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DeNB根据所述MME向所述RN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DeNB向所述MME发起当前应用于Un承载的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DeNB直接接收所述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优选的,所述DeNB向所述MME发起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具体为:
所述系统中的用户终端的承载建立或修改或删除的过程,触发所述Un承载更新过程,并进而触发所述DeNB向所述MME发起当前应用于Un承载的的更新过程;
所述DeNB根据所述MME向所述DeNB发起所述RN的承载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优选的,所述DeNB根据获取到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包括:
所述DeNB根据Un接口的UL链路和DL链路的资源配置,确定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平均传输延时参数作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分组延时预算PDB,并根据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所述DeNB根据所述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分组错误丢失率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
优选的,根据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DUu=DQCI-DUn-T
其中,DUu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T表示根据有线承载的延时所设置的延时参数数值。
优选的,所述DeNB根据所述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1-PUu)×(1-PUn)=1-PQCI
其中,PUu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Un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ELR。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DeNB,应用于包括一个RN、一个DeNB和一个MME的系统中,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所述DeNB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所述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所述RN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
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RN发送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优选的,所述获取模块从所述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具体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RN转发的所述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获取模块根据所述MME向所述RN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获取模块利用所述DeNB向所述MME发起的Un承载的QCI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获取模块直接接收所述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优选的,所述确定模块根据获取到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包括:
PDB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Un接口的UL链路和DL链路的目标配置,确定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平均传输延时参数作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并根据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PELR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
优选的,所述PDB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DUu=DQCI-DUn-T
其中,DUu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T表示根据有线承载的延时所设置的延时参数数值。
优选的,所述PELR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1-PUu)×(1-PUn)=1-PQCI
其中,PUu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Un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ELR。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EPC QoS控制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引入RN后的接入网侧的QoS控制机制,能够灵活的根据Un的传输特性,配置应用于Uu和Un的QCI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EPS系统的基本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EPS承载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QCI的作用范围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E-UTRAN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QCI配置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引入RN之后的E-UTRAN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承载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体场景下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承载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具体场景下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具体场景下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具体场景下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具体场景下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承载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另一种具体场景下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DeN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QoS是与业务特性性相关联的,在不同的网络结构中传输相同的业务,都要保证业务的相同QoS。
所以,在图6所示的E-UTRAN结构中,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作用范围仍然应该是从PCEF到UE。为了在引入RN之后进行E-UTRAN的QoS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引入了通过RN和DeNB的交互来实现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E-UTRAN部分在Uu承载和Un承载之间的分配,DeNB根据分配的QCI参数进行Un接口的资源的调度;RN根据分配的QCI参数进行Uu接口的资源的调度。
由于Un接口的资源调度由DeNB来实现,并且Un承载和Uu承载关系如下:
Un接口上的承载建立先于Uu接口上的承载;
Un接口上的承载建立成功才会建立Uu接口上的承载;
所以,DeNB应该负责进行Uu和Un上承载对应QoS参数的分配,即只有在DeNB中的Un接口上的承载建立完毕后,相应的RN上的Uu接口上的承载才有建立的可能。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应用于包括一个RN、一个DeNB和一个MME的系统中。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DeNB从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本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一、DeNB获取RN转发的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情况二、DeNB根据MME向RN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情况三、DeNB向MME发起当前应用于Un承载的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在本情况中,具体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更新过程通过以下流程进行触发:
系统中的用户终端的承载建立或修改或删除的过程,触发Un承载更新过程,并进而触发DeNB向MME发起当前应用于Un承载的更新过程;
DeNB根据MME向DeNB发起RN的承载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情况四、DeNB直接接收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步骤S702、DeNB根据获取到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其中,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DeNB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RN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本步骤的实现具体包括PDB的确定和PELR的确定,具体通过以下流程实现:
1、PDB确定:DeNB根据Un接口的UL链路和DL链路的目标配置,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平均传输延时参数作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分组延时预算PDB,并根据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具体的PDB确定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实现:
DUu=DQCI-DUn-T
其中,DUu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T表示根据有线承载的延时所设置的延时参数数值。
2、PELR确定:DeNB根据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分组错误丢失率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
具体的PELR确定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实现:
(1-PUu)×(1-PUn)=1-PQCI
其中,PUu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Un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ELR。
步骤S704、DeNB向RN发送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通过本步骤,使RN根据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调度Uu接口的资源,实现系统中QoS的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EPC QoS控制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引入RN后的接入网侧的QoS控制机制,能够灵活的根据Un的传输特性,配置应用于Uu和Un的QCI参数。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引入RN后的协议架构也没有最终确定,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本发明后续实施例将基于这三种类型的架构来分别进行相应的参数配置流程的说明:
架构一、S1承载透明穿过DeNB并终结于RN,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
图8中,S1承载终结于RN和Serving Gateway,DeNB是S1承载经过的路径,DeNB通常情况下不去解析S1承载中的数据。位于DeNB和RN之间的S1承载进而通过Un承载来传输。
相应的,在此种架构下的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由于S1承载终结于RN,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将直接通过S1 AP消息由EPC配置到RN,而RN和DeNB之间通过RRC消息交互,由DeNB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并将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通知RN,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901、MME通过S1 AP消息将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发送给RN。
步骤S902、RN通过RRC消息将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发送给DeNB。
步骤S903、DeNB根据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步骤中,进一步包括PDB和PELR的确定,由于PDB和PELR均是QCI参数中的组成部分,并且是LTE-A系统中引入RN之后的接入网QoS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根据这两个参数的确定结果可以有效的调整当前系统的接入网QoS,具体的确定过程如下:
设定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PDB参数和PELR参数分别用DQCI和PQCI表示。
PDB确定流程:DeNB根据期望的Un接口的UL和DL链路配置,确定出Un接口的平均传输延时为DUn,则应用于Uu接口调度的延时为DUu=DQCI-DUn-20ms。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20ms只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示例数值,表示有线承载的延时,在引入RN后,有线承载的延迟也许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上述常数的数值。
PELR确定流程:根据(1-PUu)×(1-PUn)=1-PQCI可以确定出应用于Un承载的PUn和对应的应用于Uu承载的PUu
步骤S904、DeNB发送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给RN。
RN根据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完成Uu接口的参数配置,实现对Uu接口的资源调度。
架构二、DeNB作为S1承载的代理,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
在图10中,S1承载被分为两段,一段位于DeNB和Serving Gateway之间,另外一段位于DeNB和RN之间,DeNB在两段承载之间起到代理的作用。位于DeNB和RN之间的S1承载进而通过Un承载来传输。
相应的,在此种架构下的参数配置方法的可以包括多种情况,下面通过后续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为在架构二中的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此种参数配置方法中,DeNB截获并解析MME配置到RN的消息,获取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然后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并通过RRC消息将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配置到RN。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1、MME通过S1 AP消息将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通过DeNB发送给RN。
步骤S1102、DeNB解析MME发送的S1 AP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步骤S1103、DeNB根据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步骤中,同样包括PDB和PELR的确定与本发明上一实施例的说明相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步骤S1104、DeNB发送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给RN。
RN根据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完成Uu接口的参数配置,实现对Uu接口的资源调度。
如图12所示,为在架构二中的另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此种参数配置方法中,DeNB不解析MME配置到RN的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RN和DeNB之间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RRC信令过程实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的分配。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201、MME通过S1AP消息将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通过DeNB发送给RN。
步骤S1202、RN通过RRC消息将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发送给DeNB。
步骤S1203、DeNB根据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步骤中,同样包括PDB和PELR的确定与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的说明相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步骤S1204、DeNB发送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给RN。
RN根据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完成Uu接口的参数配置,实现对Uu接口的资源调度。
如图13所示,为在架构二中的另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此种参数配置方法中,DeNB不解析MME配置到RN的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RN和DeNB之间通过RRC信令过程实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的分配。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301、MME通过S1 AP消息将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通过DeNB发送给RN。
步骤S1302、DeNB向MME发起当前应用于Un承载的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在本步骤中,UE的承载建立/修改/删除过程,触发了Un的承载更新过程,DeNB(类似于P-GW功能)发起Un承载更新过程(通过S11接口),MME再向DeNB发起Un的EPS承载更新过程(S1-AP),告知DeNB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步骤S1303、DeNB根据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步骤中,同样包括PDB和PELR的确定与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的说明相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步骤S1304、DeNB发送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给RN。
RN根据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完成Uu接口的参数配置,实现对Uu接口的资源调度。
如图14所示,为在架构二中的另一种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此种参数配置方法中,DeNB截获并解析MME配置到RN的消息,获取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然后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然后通过确定得到的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将原有的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替换,继续通过S1AP消息将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发送给RN。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401、MME通过S1AP消息将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通过DeNB发送给RN。
步骤S1402、DeNB解析MME发送的S1AP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步骤S1403、DeNB根据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步骤中,同样包括PDB和PELR的确定与本发明上一实施例的说明相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步骤S1404、DeNB通过确定的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将原有的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替换,继续通过S1 AP消息将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发送给RN。
RN根据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完成Uu接口的参数配置,实现对Uu接口的资源调度。
架构三、S1承载终结于DeNB,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
与图8相比,S1承载位于Serving Gateway和DeNB之间;RN和DeNB之间引入了新的Un承载。
相应的,在此种架构下的参数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6所示,因为S1承载终止于DeNB,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将被EPC配置到DeNB,此时DeNB和RN之间通过RRC消息进行交互,将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配置到RN,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601、MME通过S1 AP消息将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直接发送给DeNB。
步骤S1602、DeNB根据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步骤中,同样包括PDB和PELR的确定与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的说明相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步骤S1603、DeNB发送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给RN。
RN根据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完成Uu接口的参数配置,实现对Uu接口的资源调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EPC QoS控制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引入RN后的接入网侧的QoS控制机制,能够灵活的根据Un的传输特性,配置应用于Uu和Un的QCI参数。
为了实现上述的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DeNB,应用于包括一个RN、一个DeNB和一个MME的系统中,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1701,用于从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获取模块1701从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1701获取RN转发的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获取模块1701根据MME向RN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获取模块1701向MME发起当前应用于Un承载的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获取模块1701直接接收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确定模块1702,用于根据获取模块1701所获取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处理模块1703,用于根据确定模块1702所确定的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调度Un接口的资源。
通信模块1704,用于向RN发送确定模块1702所确定的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使RN根据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调度Uu接口的资源,实现系统中QoS的控制。
进一步的,确定模块1702具体包括:
PDB确定子模块17021,用于根据Un接口的UL链路和DL链路的目标配置,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平均传输延时参数作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并根据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PDB确定子模块17021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DUu=DQCI-DUn-T
其中,DUu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T表示根据有线承载的延时所设置的延时参数数值。
PELR确定子模块17022,用于根据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PELR确定子模块17022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1-PUu)×(1-PUn)=1-PQCI
其中,PUu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Un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ELR。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在不改变EPC QoS控制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引入RN后的接入网侧的QoS控制机制,能够灵活的根据Un的传输特性,配置应用于Uu和Un的QCI参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一个中继节点RN、一个施主演进基站DeNB和一个移动管理实体MME的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DeNB从所述MME获取当前应用于演进的分组系统EPS承载的服务质量类别标识QCI参数;
所述DeNB根据获取到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所述DeNB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所述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所述RN进行Uu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
所述DeNB向所述RN发送所述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eNB从所述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具体包括:
所述DeNB获取所述RN转发的所述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DeNB根据所述MME向所述RN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DeNB向所述MME发起当前应用于Un承载的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DeNB直接接收所述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eNB向所述MME发起Un承载的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具体为:
所述系统中的用户终端的承载建立或修改或删除的过程,触发所述Un承载的更新过程,并进而触发所述DeNB向所述MME发起Un承载更新过程;
所述DeNB根据所述MME向所述DeNB发起所述Un的承载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eNB根据获取到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包括:
所述DeNB根据Un接口的UL链路和DL链路的资源配置,确定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平均传输延时参数作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分组延时预算PDB,并根据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所述DeNB根据所述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分组错误丢失率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DUu=DQCI-DUn-T
其中,DUu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T表示根据有线承载的延时所设置的延时参数数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eNB根据所述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1-PUu)×(1-PUn)=1-PQCI
其中,PUu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Un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ELR。
7.一种DeNB,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括一个RN、一个DeNB和一个MME的系统中,具体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获取模块所获取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其中,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所述DeNB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所述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为所述RN进行Un接口的资源调度所对应的参数;
通信模块,用于向所述RN发送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DeNB,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从所述MME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具体包括:
所述获取模块获取所述RN转发的所述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获取模块根据所述MME向所述RN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获取模块利用所述DeNB向所述MME发起当前Un承载的更新过程,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或,
所述获取模块直接接收所述MME发送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的配置消息,获取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DeNB,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根据获取到的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具体包括:
PDB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Un接口的UL链路和DL链路的资源配置,确定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平均传输延时参数作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并根据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PELR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DeNB,其特征在于,所述PDB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确定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DUu=DQCI-DUn-T
其中,DUu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DB;
DQCI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DB;
T表示根据有线承载的延时所设置的延时参数数值。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DeNB,其特征在于,所述PELR确定子模块根据所述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确定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和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参数,具体根据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1-PUu)×(1-PUn)=1-PQCI
其中,PUu表示应用于Uu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Un表示应用于Un承载的QoS参数中的所包含的PELR;
PQCI表示当前应用于EPS承载的QCI参数中所包含的PELR。
CN 200910091198 2009-08-13 2009-08-13 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1998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91198 CN101998635B (zh) 2009-08-13 2009-08-13 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091198 CN101998635B (zh) 2009-08-13 2009-08-13 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635A true CN101998635A (zh) 2011-03-30
CN101998635B CN101998635B (zh) 2013-05-29

Family

ID=43787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91198 Active CN101998635B (zh) 2009-08-13 2009-08-13 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863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4438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配置和管理网络中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1771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中继承载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9095381A1 (zh) * 2017-11-20 2019-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294836A (zh) * 2018-12-06 2020-06-1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集中管理节点、分布式节点以及包延迟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8880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Kdd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relay station for aggregating service connection identifiers in IEEE802.16
CN101047950A (zh) * 2006-03-27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3gpp演进网络中配置默认承载的方法
CN101478743A (zh) * 2008-01-03 2009-07-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eps承载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8880A1 (en) * 2006-01-27 2007-08-02 Kdd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relay station for aggregating service connection identifiers in IEEE802.16
CN101047950A (zh) * 2006-03-27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3gpp演进网络中配置默认承载的方法
CN101478743A (zh) * 2008-01-03 2009-07-0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eps承载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4438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配置和管理网络中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WO2014180226A1 (zh) * 2013-05-10 2014-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配置和管理网络中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44438B (zh) * 2013-05-10 2019-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中配置和管理网络中节点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17717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中继承载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4717717B (zh) * 2013-12-16 2018-11-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中继承载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9095381A1 (zh) * 2017-11-20 2019-05-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配置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1109277B2 (en) 2017-11-20 2021-08-3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Service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11294836A (zh) * 2018-12-06 2020-06-1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集中管理节点、分布式节点以及包延迟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635B (zh) 2013-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2720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端末、及び方法
JP6658893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端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US107217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412650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U2017406570B2 (en)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101406058B1 (ko) 릴레이 노드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통신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21523638A (ja)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437132B2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装置、無線通信デバイス、及び複数のデータユニットを処理する方法
JPWO2018029930A1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端末、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US1057520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shunting
CN101998296B (zh) 一种空口服务质量QoS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JP2021513810A (ja) 伝送方法、通信デバイス、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チップ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WO2018029932A1 (ja)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無線端末、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EP3301966B1 (en) Radio access network device,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ip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US115100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ata volume report
CN101932037B (zh) 保证业务承载传输时延的方法与装置
KR2022016269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들에서의 동적 스펙트럼 공유
CN101998635B (zh) 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WO2015113281A1 (zh) 用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6034363B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移动锚点
KR20210054976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를 사용한 통신 방법
KR20170044314A (ko)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서비스 기반의 트래픽 라우팅 방법 및 장치
CN103957567A (zh) 保证业务承载传输时延的方法与装置
KR102158329B1 (ko) 서비스 품질 정보 갱신 방법
CN102572932A (zh) 一种实现家庭基站网络资源区分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5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