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8499A -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8499A
CN101998499A CN2009100912815A CN200910091281A CN101998499A CN 101998499 A CN101998499 A CN 101998499A CN 2009100912815 A CN2009100912815 A CN 2009100912815A CN 200910091281 A CN200910091281 A CN 200910091281A CN 101998499 A CN101998499 A CN 101998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de
terminal
uplink
network equipment
uplin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12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8499B (zh
Inventor
潘学明
肖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912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849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6063 priority patent/WO2011020425A1/zh
Priority to US13/386,424 priority patent/US9698936B2/en
Priority to EP10809558.9A priority patent/EP2498534B1/en
Publication of CN101998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4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84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4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该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多载波传输时上行信道的配置。

Description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R8系统中,存在PUSCH(Physical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和PUCCH((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两种上行信道类型。PUCCH主要承载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反馈信息、信道质量反馈信息、调度请求等。PUCCH在上行子帧中的系统带宽两侧进行发送,如图1所示,各个用户之间使用码分和频分方式进行区分。PUSCH主要承裁上行业务数据。PUSCH在上行子帧中系统带宽内除PUCCH区域部分进行发送,如图1所示,各个用户之间使用频分方式进行区分。
LTE R8上行设计保证了严格的单载波特性,即对于一个UE(UserEquipment,终端)来说,每一时刻在上行只发送一种物理信道或信号。因此,当一个UE在上行子帧中被调度了PUSCH发送,同时又要在该子帧发送PUCCH信道时,为了保证UCI传输的实时性同时维持单载波特性,需要将UCI插入到上行数据包中,在PUSCH发送,如图2所示的第2个子帧。在LTE R8中,PUSCH和PUCCH的功率采用各自独立的闭环操作进行控制,由于在一个上行子帧中UE只可能发送PUSCH和PUCCH其中一种信道,因此每个子帧的发射功率受PUSCH或PUCCH闭环功率控制命令字进行控制。LTER8中定义了上行功率裕量的上报(PHR),UE计算当前子帧的发射功率裕量上报给网络侧设备,网络侧设备利用该值决定下一次上行数据调度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编码方案)和资源分配,以避免UE出现发射功率受限。PHR定义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和UE最大发射功率之间的差值。
PH(i)=PCMAX-PPUSCH(i)    (1)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LTE-Advanced系统对上行单载波特性的要求有所放松,允许UE在PUSCH和PUCCH信道发送数据,如图3所示,但没有关于在PUSCH和PUCCH信道发送数据时,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参数对信道进行配置的具体机制,不能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配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实现了多载波传输时上行信道的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包括:
网络侧设备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其中,所述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同时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之前,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完成所述终端的接入。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具体包括: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PPUC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设置发射功率裕量阈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功率裕量与所述发射功率裕量阈值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上行传输模式是否相同;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使用所述传输模式;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终端将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所述上行信道。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包括: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PPUC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配置系统,包括:
网络侧设备,用于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将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使用所述传输模式;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所述上行信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根据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配置模块配置的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所述发送模块将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并发送给所述配置模块。
所述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所述网络例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其中,所述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同时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完成所述终端的接入。
所述配置模块包括:
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发射功率裕量阈值;
配置子模块,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功率裕量与所述设置子模块设置的发射功率裕量阈值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判断子模块,判断所述配置子模块配置的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上行传输模式是否相同;
处理子模块,根据所述判断子模块判断的判断结果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使用所述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获取模块,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
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所述上行信道。
所述上报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获取模块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获取模块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PPUC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不同的上行传输模式进行功率控制,从而实现了LTE-Advanced系统中多载波传输时上行信道的配置。当然,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 R8上行信道结构;
图2为现有技术中UCI插入到PUSCH中发送示意;
图3为现有技术中UCI插入到PUSCH中发送示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上行信道配置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上行信道配置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上行信道配置的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要思想包括:网络侧设备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上行传输模式发送给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网络侧设备包括小区、Node B、eNB以及其他实体,但不限于此,凡是能够起到网络侧作用的设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实施例中以网络侧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基站配置UE的上行传输模式。
步骤402、当上行传输模式与UE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基站将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消息发送给UE,使UE使用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基站。
步骤403、基站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
步骤404、基站根据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基站根据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上行传输模式包括以下两种:
上行传输模式1:UE的上行传输具有单载波特性。
UE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只能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当两者同时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将在PUCCH进行传输的UCI插入到PUSCH中进行传输。
上行传输模式2:UE的上行传输具有多载波特性。
UE的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可以同时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当然,也可以通过两者之一进行数据传输。
由于终端采用上行传输模式1所需要的功率小于终端采用上行传输模式2所需要的功率,优选地,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1,此时基站对PUSCH和PUCCH独立进行闭环功率控制。
步骤502、基站通过信令通知UE为其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
优选的,基站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或MAC信令通知UE。
步骤503、UE接收基站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并使用该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
步骤504、UE根据上行传输模式计算发射功率裕量PHR。
当UE采用上行传输模式1进行上行传输时,基站对PUSCH和PUCCH独立进行闭环功率控制,PHR的计算公式为:
PH(i)=PCMAX-PPUSCH(i)    (2)
其中,PCMAX为UE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为PCMAX与PPUSCH(i)的差值,即为UE上报给基站的PHR。
当UE采用上行传输模式2进行上行传输时,基站对PUSCH和PUCCH独立进行闭环功率控制,PHR的计算公式为:
PH(i)=PCMAX-PPUSCH(i)-PPUCCH(i)    (3)
其中,PCMAX为UE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为PCMAX与PPUSCH(i)和PPUCCH(i)的差值,即为UE上报给基站的PHR。此时,当UE的上行子帧中仅在PUSCH进行传输时,公式2中PPUCCH(i)为零。
步骤505、UE将PHR发送给基站。
步骤506、基站接收UE上报的PHR,根据该PHR进行上行信道配置,其中包括根据PHR重新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基站根据该PHR进行上行信道配置为:由于上行MCS等级越高,分配的物理资源越多,所需要的终端发射功率越大。所以基站利用UE上报的PHR决定下一次上行数据调度的MCS和资源分配,以避免UE出现发射功率受限问题。
基站根据PHR重新配置上行传输模式有两种方式,方式1为基站设置一个PHR阈值PHR_thr,根据UE上报的PHR与该阈值PHR_thr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方式2为基站设置两个PHR阈值PHR_thr1和PHR_thr2,其中PHR_thr1<PHR_thr2,根据UE上报的PHR与PHR_thr1或PHR_thr2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基站采用方式1根据PHR重新配置上行传输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基站采用方式1根据PHR重新配置上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基站设置PHR阈值PHR_thr,该PHR_thr的设置可根据仿真结果或实际测试而得。
(2)基站根据UE上报的PHR与该阈值PHR_thr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当UE上报的PHR>阈值PHR_thr时,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2;
当UE上报的PHR<阈值PHR_thr时,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1。
上述判断方式表明,当UE上报的PHR大于阈值PHR_thr,则说明PUSCH的发射功率较小,PHR较大,所以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2;当UE上报的PHR小于阈值PHR_thr,则说明PUSCH的发射功率较大,PHR较大,所以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1。
其中,UE上报的PHR可以是某一子帧i的瞬时PHR,也可以是对一段时间的PHR上报进行平滑后的结果。
步骤507、基站判断为终端重新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是否与UE当前的传输模式相同。
当判断结果为相同时,基站不将所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通过信令通知UE,转到步骤506。
当判断结果为不同时,基站将所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通过信令通知UE,UE至基站配置的该切换传输模式,转到步骤502。
上述上行传输模式的配置与PHR的计算二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基站配置了上行传输模式,则UE根据该上行传输模式计算PHR;当UE计算完PHR,基站根据获取的PHR配置传输模式。当UE第一次接入时,基站为UE配置上行传输模式,优选地,基站为UE配置上行传输模式1。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基站根据发射功率裕量配置上行传输模式,但并不限于此,凡是可以表征信道质量好坏的信道质量参数均可以用来配置上行传输模式。此外,基站根据信道质量参数不仅可以配置上行传输模式,还可以进行其他的信道配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如图6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终端完成接入过程,基站为终端首次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上行传输模式包括以下两种:
上行传输模式1:UE的上行传输具有单载波特性。
UE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只能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当两者同时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将在PUCCH进行传输的UCI插入到PUSCH中进行传输。
上行传输模式2:UE的上行传输具有多载波特性。
UE的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可以同时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当然,也可以通过两者之一进行数据传输。
由于终端采用上行传输模式1所需要的功率小于终端采用上行传输模式2所需要的功率,优选地,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1,此时基站对PUSCH和PUCCH独立进行闭环功率控制。
步骤602、基站通过信令通知UE为其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
优选的,基站通过高层信令RRC信令或MAC信令通知UE。
步骤603、UE接收基站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并使用该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
步骤604、UE根据上行传输模式计算发射功率裕量PHR。
当UE采用上行传输模式1进行上行传输时,基站对PUSCH和PUCCH独立进行闭环功率控制,PHR的计算公式为:
PH(i)=PCMAX-PPUSCH(i)    (1)
其中,PCMAX为UE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基站对PUSCH和PUCCH独立进行闭环功率控制,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为PCMAX与PPUSCH(i)的差值,即为UE上报给基站的PHR。
当UE采用上行传输模式2进行上行传输时,PHR的计算公式为:
PH(i)=PCMAX-PPUSCH(i)-PPUCCH(i)    (2)
其中,PCMAX为UE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为PCMAX与PPUSCH(i)和PPUCCH(i)的差值,即为UE上报给基站的PHR。此时,当UE的上行子帧中仅在PUSCH进行传输时,公式2中PPUCCH(i)为零。
步骤605、UE将PHR发送给基站。
步骤606、基站接收UE上报的PHR,设定两个PHR阈值,根据该PHR进行上行信道配置,其中包括根据PHR重新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基站根据该PHR进行上行信道配置为:由于上行MCS等级越高,分配的物理资源越多,所需要的终端发射功率越大。所以基站利用UE上报的PHR决定下一次上行数据调度的MCS和资源分配,以避免UE出现发射功率受限问题。
基站根据PHR重新配置上行传输模式有两种方式,方式1为基站设置一个PHR阈值PHR_thr,根据UE上报的PHR与该阈值PHR_thr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方式2为基站设置两个PHR阈值PHR_thr1和PHR_thr2,其中PHR_thr1<PHR_thr2,根据UE上报的PHR与PHR_thr1或PHR_thr2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基站采用方式2根据PHR重新配置上行传输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基站采用方式1根据PHR重新配置上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基站设置PHR阈值PHR_thr1和PHR_thr2,该PHR_thr1和PHR_thr2的设置可根据仿真结果或实际测试而得。
(2)基站根据UE上报的PHR与PHR_thr1和PHR_thr2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当UE上报的PHR>阈值PHR_thr2时,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2;
当UE上报的PHR<阈值PHR_thr1时,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1。
上述判断方式表明,当UE上报的PHR大于阈值PHR_thr2,则说明PUSCH的发射功率较小,PHR较大,所以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2;当UE上报的PHR小于阈值PHR_thr1,则说明PUSCH的发射功率较大,PHR较大,所以基站为终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1。此外,由于采用两个PHR阈值,避免了UE在两种上行传输模式之间频繁的切换。
其中,UE上报的PHR可以是某一子帧i的瞬时PHR,也可以是对一段时间的PHR上报进行平滑后的结果。
步骤607、基站判断为终端重新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是否与UE当前的传输模式相同。
当判断结果为相同时,基站不将所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通过信令通知UE,转到步骤606。
当判断结果为不同时,基站将所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通过信令通知UE,UE至基站配置的该切换传输模式,转到步骤602。
上述上行传输模式的配置与PHR的计算二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基站配置了上行传输模式,则UE根据该上行传输模式计算PHR;当UE计算完PHR,基站根据获取的PHR配置传输模式。当UE第一次接入时,基站为UE配置上行传输模式,优选地,基站为UE配置上行传输模式1。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基站根据发射功率裕量配置上行传输模式,但并不限于此,凡是可以表征信道质量好坏的信道质量参数均可以用来配置上行传输模式。此外,基站根据信道质量参数不仅可以配置上行传输模式,还可以进行其他的信道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信道配置系统,包括:
网络侧设备,用于配置UE的上行传输模式,改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当上行传输模式与UE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将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发送给UE,使UE使用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设备;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根据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UE,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使用传输模式;根据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网络侧设备,使网络侧设备根据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基站70,如图7所示,包括:
配置模块71,用于配置UE的上行传输模式,该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根据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发送模块72,用于当配置模块71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与UE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发送模块72将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发送给UE,使UE使用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基站;
接收模块73,用于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发送给所述配置模块。
配置模块71用于:为UE配置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基站为UE配置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其中,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UE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UE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UE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UE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UE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同时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配置模块71配置UE的上行传输模式之前,还包括:
基站接收UE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或
基站完成UE的接入。
配置模块71包括:
设置子模块711,用于设置发射功率裕量阈值;
配置子模块712,根据UE上报的功率裕量与设置子模块711设置的发射功率裕量阈值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判断子模块713,判断配置子模块712配置的上行传输模式与UE的当前上行传输模式是否相同;
处理子模块714,根据判断子模块713判断的判断结果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UE80,如图8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8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使用传输模式,该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获取模块82,根据接收模块81接收的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
上报模块83,用于将获取模块82获取的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基站,使基站根据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获取模块82具体用于:
当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获取模块82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UE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当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获取模块82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PPUC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UE的最大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不同的上行传输模式进行功率控制,从而实现了LTE-Advanced系统中多载波传输时上行信道的配置。当然,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消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其中,所述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同时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之前,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完成所述终端的接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具体包括: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PPUC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为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传输模式,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设置发射功率裕量阈值;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功率裕量与所述发射功率裕量阈值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所述网络侧设备判断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上行传输模式是否相同;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处理。
6.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使用所述传输模式;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
所述终端将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所述上行信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包括: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终端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PPUC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8.一种上行信道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用于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将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使用所述传输模式;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所述上行信道。
9.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根据信道质量信息配置上行信道;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配置模块配置的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传输模式不同时,所述发送模块将携带所述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发送给所述终端,使所述终端使用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进行上行传输以及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并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并发送给所述配置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终端配置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所述网络侧设备为所述终端配置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其中,所述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S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在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或所述终端上行传输的一个子帧内同时在PUSCH和PUCCH上进行数据传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配置终端的上行传输模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完成所述终端的接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包括:
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发射功率裕量阈值;
配置子模块,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功率裕量与所述设置子模块设置的发射功率裕量阈值的关系配置上行传输模式;
判断子模块,判断所述配置子模块配置的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与所述终端的当前上行传输模式是否相同;
处理子模块,根据所述判断子模块判断的判断结果进行处理。
1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携带上行传输模式的信息并使用所述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或具有多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
获取模块,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所述上行传输模式获取信道质量信息;
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信道质量信息上报给所述网络侧设备,使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信道质量信息配置所述上行信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报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获取模块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当所述上行传输模式为具有单载波特性的传输模式时,所述获取模块通过公式PH(i)=PCMAX-PPUSCH(i)-PPUCCH(i)获取发射功率裕量,其中,PCMAX为所述终端的最大允许发射功率,PPUSCH(i)为子帧i中PUSCH的发射功率,PPUCCH(i)为子帧i中PUCCH的发射功率,PH(i)为发射功率裕量。
CN2009100912815A 2009-08-17 2009-08-17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Active CN1019984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2815A CN101998499B (zh) 2009-08-17 2009-08-17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PCT/CN2010/076063 WO2011020425A1 (zh) 2009-08-17 2010-08-17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3/386,424 US9698936B2 (en) 2009-08-17 2010-08-17 Configu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plink channel
EP10809558.9A EP2498534B1 (en) 2009-08-17 2010-08-17 Configu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uplink chan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2815A CN101998499B (zh) 2009-08-17 2009-08-17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499A true CN101998499A (zh) 2011-03-30
CN101998499B CN101998499B (zh) 2013-01-16

Family

ID=4360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12815A Active CN101998499B (zh) 2009-08-17 2009-08-17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8936B2 (zh)
EP (1) EP2498534B1 (zh)
CN (1) CN101998499B (zh)
WO (1) WO201102042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058A (zh) * 2015-08-20 2017-03-01 北京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lte中传输模式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781446A (zh) * 2016-03-11 2018-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载波上行控制与多载波上行数据
CN110972245A (zh) * 2018-09-28 2020-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3830B1 (en) * 2010-04-01 2020-06-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power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WO2012002684A2 (en) * 2010-06-28 2012-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maximum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1740366B1 (ko) 2010-06-28 2017-05-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최대 전송 전력을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457351B (zh) * 2010-10-29 2017-02-15 广州飞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ue载波实际功率空间的方法及系统
JP6599355B2 (ja) * 2014-04-03 2019-10-3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端末と基地局との間の二重接続におけるパワーヘッドルーム報告を送信する方法および端末
CN109286950B (zh) * 2017-07-21 2021-04-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测量上报的配置方法、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9165B2 (en) * 2002-05-24 2009-05-26 Antti Toskal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signaling for uplink rate control
WO2004095851A2 (en) * 2003-04-23 2004-11-04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enhancing performa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0574177C (zh) * 2005-06-23 2009-12-23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载波hsdpa控制信道的分配方法和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UA100678C2 (ru) * 2006-10-31 2013-01-25 Квелкомм І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варианты) произволь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KR101376816B1 (ko) * 2007-04-24 2014-04-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방법
KR20090015778A (ko) * 2007-08-08 2009-0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스케줄링 요청 신호 전송 방법
US8189518B2 (en) * 2007-10-22 2012-05-2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 format of a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to transmit a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JP5308525B2 (ja) * 2008-07-30 2013-10-09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の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KR20100073992A (ko) * 2008-12-23 2010-07-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환경에서의 상향링크 전송
RU2565030C2 (ru) * 2009-02-09 2015-10-1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для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тчика, использующего множество несущих
EP2415312A1 (en) * 2009-03-31 2012-02-08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s, apparatuses, system,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data structure for uplink scheduling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0058A (zh) * 2015-08-20 2017-03-01 北京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lte中传输模式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6470058B (zh) * 2015-08-20 2019-06-21 北京大学 一种长期演进lte中传输模式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781446A (zh) * 2016-03-11 2018-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载波上行控制与多载波上行数据
CN108781446B (zh) * 2016-03-11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单载波上行控制与多载波上行数据
CN110972245A (zh) * 2018-09-28 2020-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CN110972245B (zh) * 2018-09-28 2023-04-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确定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499B (zh) 2013-01-16
US20120120906A1 (en) 2012-05-17
US9698936B2 (en) 2017-07-04
EP2498534A4 (en) 2017-10-25
EP2498534A1 (en) 2012-09-12
EP2498534B1 (en) 2020-11-18
WO2011020425A1 (zh) 2011-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8499B (zh) 一种上行信道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450071B (zh) 用户设备分量载波分配
CN108650712B (zh)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90371B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4521314A (zh) 用于控制和调度设备对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17355A (zh) 辅助主小区的调整方法以及基站
JP2013517748A (ja) 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の優先レベルの確定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US1035680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03796312A (zh) Lte-a中机器类型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429736A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的方法及设备
CN104284436A (zh) 确定ue通信模式的方法、基站及ue
CN103856312A (zh) 载波激活和去激活的方法、设备
CN105515723A (zh) 提高集群系统自适应调制编码性能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3067140B (zh) 控制信令发送方法及系统
CN113228784B (zh) 小区群组级别配置中的信令减少
CN104982083A (zh) 一种上行信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247937A (zh) 下行信道聚合级别的确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5101418A (zh) 一种确定参考子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869110A (zh) Lte系统中半静态调度方法
CN101365167B (zh) 传递连续分组连接的不连续发送和不连续接收参数的方法
CN104349404A (zh) 一种信道状态的切换方法及网络控制器及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1247146B (zh) 一种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所映射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
CN111294144B (zh) 直接链路的信道质量上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设备
CN102843653B (zh) 一种邻区上行干扰的控制方法、ue及rnc和基站
CN101626610A (zh) 小区能力信息指示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5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7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