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8452A - 计算天线性能 - Google Patents

计算天线性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8452A
CN101998452A CN2009101674636A CN200910167463A CN101998452A CN 101998452 A CN101998452 A CN 101998452A CN 2009101674636 A CN2009101674636 A CN 2009101674636A CN 200910167463 A CN200910167463 A CN 200910167463A CN 101998452 A CN101998452 A CN 101998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signal
power
transmission signal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74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8452B (zh
Inventor
刘继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 Zhi Invention Asia Co.,Ltd.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1674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8452B/zh
Priority to US12/707,510 priority patent/US8902111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3006 priority patent/WO201102300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1998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8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45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45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pola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1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 H04B17/14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for calibration of the whol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th, e.g. self-test loop-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两个天线的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连接至该双极化天线,并被配置为耦合该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和来自双极化天线的另一信号;功率检测器,连接至该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被配置为分别测量该发送信号和该另一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模-数转换器,连接至该功率检测器,被配置为将该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以及处理单元,连接至该模-数转换器,被配置为计算该数字结果的差。可以通过上面测量的极化隔离度来评估双极化天线的性能。

Description

计算天线性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将基站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彼此分开放置。例如,基站收发台(BTS)通常是位于建筑物内的室内单元,而天线是位于外面屋顶地面上的室外单元。通常,将从室内单元产生并输出的RF信号经由电缆、跨接线等发送至室外单元。当无线通信系统中发生故障或错误时,会难于定位或指出哪里发生了故障或错误。经常地,需要技师拆开传输线并且爬到屋顶上的天线的位置以进行现场测量,这会是危险和有风险的。
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RF远端模块变得越来越普遍,其目的是改善系统性能。然而,当RF远端模块经历任何问题时,必须定位并评估模块的问题。
同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极化天线的操作包括确定许多技术参数,例如,电压驻波比(VSWR)、隔离度(isolation)等。这些参数的测量是重要的。VSWR可指示远端单元(具体地,是无源元件和天线单元)的传输反射特性。极化隔离度(PI)是双极化天线的重要参数。
极化可以描述电场方向改变的路径。移动通信系统经常使用单极化天线。近来,作为具有两个交叉天线极化方向的天线的双极化天线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使用双极化天线可以减少系统中使用的天线数量,因为一个双极化天线可以取代两个独立的单极化天线。然而,难于检测双极化天线的性能。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检测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两个天线的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连接至该双极化天线的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配置为耦合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和来自双极化天线的另一信号;功率检测器,连接至该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被配置为分别测量发送信号和该另一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模-数转换器,连接至该功率检测器,被配置为将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以及处理单元,连接至该模-数转换器,被配置为计算数字结果的差。
可替换地,提供了检测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包括两个天线的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耦合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和来自双极化天线的另一信号;分别测量该发送信号和该另一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将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以及,计算该发送信号与该另一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的差。
可以评估双极化天线的性能,并且,可以通过上面测量的极化隔离度和/或VSWR来定位故障点。
上文是概括,因此必要地包含简化、概要以及细节的省略;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该概括仅是说明性的,而非意在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这里描述的设备和/或处理器和/或其它主题的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在这里阐述的教导中变得显而易见。提供该概括以引入简化形式的概念选择,该概念将进一步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此概括非意在识别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也非意在被用作帮助确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附图说明
依据结合附图的下列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公开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理解到这些附图仅描绘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从而不被认为限制其范围,将通过使用附图、利用附加的特征和细节来描述本公开。
图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无线通信系统中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系统框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系统框图;以及
图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检测无线通信系统中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形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在附图中,类似的符号通常标识类似的组件,除非上下文做出不同的表示。在详细的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说明性实施例不意在进行限制。在不违背这里给出的主题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其它改变。将易于理解,可以以多种不同的结构安排、替代、组合以及设计在这里一般描述并且在附图中图示的本公开的各个方面,明确预料了所有这些方面,并且这些方面构成了本公开的一部分。
本公开尤其针对关于天线性能检测的方法和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例如,本公开提供了用以检测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它们测量双计划天线的极化隔离度和/或VSWR。
图1图示了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无线通信系统中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系统的框图。
图1还示出了耦接至双极化天线120的性能检测单元100。性能检测单元100包括但不限于:方向耦合器101、功率检测器104、模-数(A/D)转换器105和处理单元106。性能检测单元100可选地包括输出单元107。双极化天线120通常包括两个天线121和122。
图1的方向耦合器101分别经由天线电缆131、132耦接至双极化天线120的天线121和122,并且基于发送至天线121和122、或从天线121和122发送的信号分别产生耦合信号。方向耦合器101被进一步耦接至功率检测器104,并且将耦合信号输出至功率检测器104。方向耦合器101可以包括四个输出端口,即,发送信号输出端口1011和1013、以及反射和感应(inducing)信号输出端口1012和1014。经由发送信号输出端口1011和1013以及反射和感应信号输出端口1012和1014,将方向耦合器101耦接至功率检测器104的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然而,方向耦合器101的输出端口以及功率检测器104的输入端口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只要可以实现本公开,该数量可以是任何数量。功率检测器104被耦接至A/D转换器105,并且将检测结果输出至A/D转换器105。A/D转换器105被耦接至处理单元106,并且将检测结果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将该数字信号输出至处理单元106。处理单元106从A/D转换器105接收数字格式的检测结果,并且处理该结果。可选地,输出单元107被耦接至处理单元106,接收由处理单元106输出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输出至外部设备用于进一步处理。
图1的双极化天线120可以用作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室外单元。双极化天线120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天线。方向耦合器101包括但不限于低插入损耗耦合器。方向耦合器101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其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可以配置由方向耦合器101的耦合操作提供的衰减率,使得输出至功率检测器104的信号(例如,通过耦合发送至天线121和122的信号和/或从天线121和122发送的信号而产生的信号)的功率落在功率检测器104的检测范围内,例如,-10~-70dBm。通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实现功率检测器104、A/D转换器105和处理单元106。处理单元106可以是但不限于微处理器。可替换地,可以将A/D转换器105与功率检测器104或处理单元106集成在一起。
在图1中,可以将处理单元106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来自位于性能检测单元100内部或外部的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控制性能检测单元100的全部元件的操作、和/或启动性能检测单元100的全部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计性能检测单元100持续运行以执行检测。
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输出单元107可以经由天线电缆131、132、独立电线/线路140、无线连接150等中的至少一个,将由处理单元106产生的信号输出至性能检测单元100外部的单元,用于进一步处理或显示,或者,用音频设备或显示设备以音频或图形格式直接在现场输出结果。
本公开的所有元件(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面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依据任何已知技术来实现它们。
图2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用于检测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系统的框图。
图2作为另一实施例进一步示出了耦接至双极化天线220的性能检测单元200。图2的性能检测单元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方向耦合器201和202、射频(RF)开关203、功率检测器204、模-数(A/D)转换器205和处理单元206。性能检测单元200可选地包括输出单元207。双极化天线2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天线221和222。
在图2中,方向耦合器201经由天线电缆231耦接至天线221,并且基于发送至天线221的信号、或从天线221发送的信号产生耦合信号。方向耦合器202经由天线电缆232耦接至天线222,并且基于发送至天线222的信号、或从天线222发送的信号产生耦合信号。将方向耦合器201和202耦接至RF开关203。此外,方向耦合器201可以包括两个输出端口,它们是发送信号输出端口2011、以及反射和感应信号输出端口2012。方向耦合器202可以包括两个输出端口,即发送信号输出端口2021、以及反射和感应信号输出端口2022。可以经由发送信号输出端口2011和2021、以及反射和感应信号输出端口2012和2022,将方向耦合器201和202耦接至RF开关203的一个或多个输入端口。然而,方向耦合器201和202的输出端口、以及RF开关203的输入端口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数量,只要可以实现本公开,则该数量可以是任何数量。根据一个说明性示例,将功率检测器204耦接至RF开关203,并且将其配置为响应于RF开关203被切换至输出端口2011、2012、2021和2022的每一个而通过方向耦合器201和202从天线221和222接收耦合信号。
RF开关203被耦接至功率检测器204,并且将耦合信号输出至功率检测器204。功率检测器204被耦接至A/D转换器205,并且输出检测结果至A/D转换器205。A/D转换器205被耦接至处理单元206,并且将检测结果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出该数字信号至处理单元206。处理单元206处理所接收的结果,并且产生处理后的结果。可选地,输出单元207被耦接至处理单元206,接收由处理单元206输出的信号,并且输出该信号至外部设备用于进一步处理。
图2的双极化天线220可以用作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室外单元。双极化天线2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天线。方向耦合器201和202可以是但不限于低插入损耗耦合器。方向耦合器201和202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其可以是任何自然数,例如,三个、四个、五个等。可以设计通过方向耦合器201和202的耦合操作提供的衰减率,使得输出至功率检测器204的信号(例如,通过耦合发送至天线121和122的信号和/或从天线121和122发送的信号而产生的信号)的功率落在功率检测器204的检测范围内,例如,-10~-70dBm。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实现RF开关203、功率检测器204、A/D转换器205和处理单元206。处理单元206可以是但不限于微处理器。可替换地,可以将RF开关203与功率检测器204集成在一起,并且可以将A/D转换器205与功率检测器204或处理单元206集成在一起。
将图2的处理单元206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来自位于性能检测单元200内部或外部的控制中心的控制信号,控制性能检测单元200的全部元件的操作、和/或启动性能检测单元200的全部操作。可替换地,可以将处理单元206进一步配置为控制RF开关203的操作。可替换地,可以将性能检测单元200设计为持续运行以执行检测。
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输出单元207可以经由天线电缆231、232、独立电线/线路240、无线连接250等中的至少一个,将由处理单元206产生的信号输出至性能检测单元200外部的单元,用于进一步处理或显示,或者,用音频设备或显示设备以音频或图形格式在现场直接输出结果。
本公开的所有元件(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面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依据任何已知技术来实现它们。
图3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检测无线通信系统中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方法的流程图。
在图3的步骤S301中,耦合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在步骤S302中,决定期望测量双极化天线之间的极化隔离度还是双极化天线的电压驻波比。此外,如果决定期望测量极化隔离度,则操作进行至步骤S303。如果决定期望测量极化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则操作进行至步骤S307。可以可选地基于接收的用户输入等通过例如处理单元进行此确定。
在步骤S303中,耦合第二天线的感应信号。这里,第二天线的感应信号是通过接收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而在第二天线中无线地感应生成的信号。在步骤S304中,测量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并且,也测量第二天线的感应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此外,在步骤S305中,将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的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并将其保存为值A。并且,将第二天线的感应信号的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另一数字结果,并将其保存为值B。可以将这些值存储在处理单元的内部存储器中。另外,在步骤S306中,基于值A和值B获得双极化天线120的极化隔离度。例如,当两个值均是dBm格式时,可以通过从值A减去值B来计算极化隔离度值,其结果是dB格式。极化隔离度值指示由于双极化天线系统内另一天线的能量的吸收而导致的、一个天线的发送的能量损失量,因此是双极化天线系统的性能的指示值(indicator),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
如果期望测量双极化天线的电压驻波比(步骤S302,VSWR),则在图3的步骤S307中,耦合第一天线的反射信号。当第一天线将发送信号发射到空间时,由于从第一天线反射的功率而导致产生第一天线的反射信号。在步骤S308中,测量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并且,测量第一天线的反射信号的功率,作为另一模拟结果。此外,在步骤S309中,将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并将其保存为值A。并且,将第一天线的反射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另一数字结果,并将其保存为值C。在步骤S310中,基于值A和值C,计算双极化天线120的电压驻波比(VSWR)。例如,当两个值均是dBm格式时,可以通过从A减去C(即,A-C)来计算VSWR值。VSWR用作双极化天线120(具体地,第一天线)(即,通信设备)的性能的指示值,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
另外,图3中所示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步骤S311,在该步骤中输出所计算的极化隔离度和/或VSWR,用于进一步处理。
执行方法的这些步骤的顺序不限于上述顺序,并且,可以以任何顺序和/或以并行方式来执行这些步骤。虽然关于图3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法,但是应当理解,不必执行图3中的所有步骤。
根据一说明性实施例,可以由性能检测单元100来实现上述方法。具体地,可以由图1的方向耦合器101来执行上述步骤S301,在其中,方向耦合器101耦合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可以由处理单元106来执行上述步骤S302,在其中,处理单元106决定需要计算双极化天线的极化隔离度和电压驻波比中的哪一个。可以由方向耦合器101来执行上述步骤S303,在其中,方向耦合器101耦合通过接收天线121的发送信号而在天线122中无线地感应生成的、天线122的感应信号,并且经由方向耦合器101的相应输出端口(例如但不限于,发送信号输出端口1011以及反射和感应信号输出端口1014),将所耦合的天线121的发送信号、以及所耦合的天线122的感应信号输出至功率检测器104。可以由功率检测器104来执行上述步骤S304,在其中,功率检测器104从方向耦合器101的相应输出端口接收所耦合的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和所耦合的天线122的感应信号,并且测量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功率,以输出模拟结果至A/D转换器105,并且测量天线122的感应信号功率,以输出另一模拟结果至A/D转换器105。
可以由A/D转换器105来执行上述步骤S305,在其中,A/D转换器105将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信号,将天线122的感应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另一数字结果信号,并且将所转换的数字结果信号输出至处理单元106。可以由处理单元106来执行上述步骤S306,在其中,处理单元106接收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数字结果信号,将其保存为值A,并且接收天线122的感应信号功率的数字结果,将其保存为值B。并且,处理单元106基于值A和值B来计算双极化天线120的极化隔离度。例如,当两个值均是dBm格式时,通过从值A减去值B来计算极化隔离度。可以将这些值存储在处理单元的内部存储器中。
可以由方向耦合器101执行上述步骤S307,在其中,方向耦合器101耦合天线121的反射信号(其是当天线121向空间发射发送信号时,由于来自天线121的功率反射而产生的),并且经由方向耦合器101的相应输出端口(例如但不限于发送信号输出端口1011、以及反射和感应信号输出端口1012)将所耦合的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和所耦合的天线121的反射信号输出至功率检测器104。可以由功率检测器104来执行上述步骤S308,在其中,功率检测器104从方向耦合器101的相应输出端口接收所耦合的天线121的发送信号以及所耦合的天线121的反射信号,并且测量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功率,以输出模拟结果至A/D转换器105,并且测量天线121的反射信号功率,以输出另一模拟结果至A/D转换器105。可以由A/D转换器105执行上述步骤S309,在其中,A/D转换器105将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信号,将天线121的反射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另一数字结果信号,并且将所转换的数字结果信号输出至处理单元106。可以由处理单元106执行上述步骤S310,在其中,处理单元106接收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数字结果,将其保存为值A,并且接收天线121的反射信号功率的数字结果,将其保存为值C,并且,处理单元106基于值A和值C计算天线121的电压驻波比(VSWR)。例如,当两个值均是dBm格式时,通过从值A减去值C来计算电压驻波比。可以将这些值存储在处理单元的内部存储器中。
另外,可以由输出单元107经由天线电缆131、132、独立电线/线路140、无线连接150等来执行步骤S311,在步骤S311中,输出所计算的极化隔离度和/或电压驻波比,用于进一步处理。
根据一说明性实施例,可以关于天线121和122对调(互换)执行性能检测单元100的上述全部操作过程,使得可以以相同方式来计算天线122的极化隔离度和/或VSWR。
根据另一说明性实施例,可以由性能检测单元200来实现图3的上述方法。具体地,可以由方向耦合器201执行上述步骤S301,在其中,方向耦合器201耦合天线121的发送信号。可以由处理单元206执行上述步骤S302,在其中,处理单元206决定需要计算双极化天线的极化隔离度和电压驻波比中的哪一个。可以由方向耦合器201、方向耦合器202和RF开关203执行上述步骤S303,在其中,方向耦合器202耦合天线222的、通过接收天线221的发送信号而无线地感应生成的感应信号。分别地,方向耦合器201在处理单元206的控制下,响应于RF开关203被切换至方向耦合器201的发送信号输出端口2011,通过RF开关203将所耦合的天线221的发送信号输出至功率检测器204;并且,方向耦合器202在处理单元206的控制下,响应于RF开关203被切换至方向耦合器202的反射和感应信号输出端口2022,通过RF开关203将所耦合的天线222的感应信号输出至功率检测器204。
可以由功率检测器204执行上述步骤S304,在其中,功率检测器204通过RF开关203,从方向耦合器201和202的相应输出端口接收所耦合的天线221的发送信号、以及所耦合的天线222的感应信号,并且测量天线221的发送信号功率,以输出模拟结果至A/D转换器205,并且测量天线222的感应信号功率,以输出另一模拟结果至A/D转换器205。
可以由A/D转换器205执行上述步骤S305,在其中,A/D转换器205将天线221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信号,将天线222的感应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另一数字结果信号,并且输出所转换的数字结果信号至处理单元206。可以由处理单元206执行上述步骤S306,在其中,处理单元206接收天线221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数字结果,将其保存为值A,并且接收天线222的感应信号功率的数字结果,将其保存为值B,并且,处理单元206基于值A和值B计算双极化天线220的极化隔离度。例如,当两个值均是dBm格式时,通过从值A减去值B计算极化隔离度。将这些值存储在处理单元的内部存储器中。
可以由方向耦合器201和RF开关203来执行上述步骤S307,在其中,方向耦合器201耦合天线221的反射信号(其是当天线221将发送信号发射至空间时,由于来自天线221的功率反射而产生的);并且,分别地,方向耦合器201在处理单元206的控制下,响应于RF开关203被切换至方向耦合器201的发送信号输出端口2011,通过RF开关203将所耦合的天线221的发送信号输出至功率检测器204;并且,方向耦合器201在处理单元206的控制下,响应于RF开关203被切换至方向耦合器201的反射和感应信号输出端口2012,通过RF开关203将所耦合的天线221的反射信号输出至功率检测器204。可以由功率检测器204执行上述步骤S308,在其中,功率检测器204通过RF开关203,从方向耦合器201的相应输出端口接收所耦合的天线221的发送信号、以及所耦合的天线221的反射信号,并且测量天线221的发送信号功率,以输出模拟结果至A/D转换器205,并且测量天线221的反射信号功率,以输出另一模拟结果至A/D转换器205。可以由A/D转换器205执行上述步骤S309,在其中,A/D转换器205将天线221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信号,将天线221的反射信号功率的模拟结果转换为另一数字结果信号,并且将所转换的数字结果信号输出至处理单元206。可以由处理单元206执行上述步骤S310,在其中,处理单元206接收天线221的发送信号功率的数字结果,将其保存为值A,并且接收天线221的反射信号功率的数字结果,将其保存为值C。并且,处理单元206基于值A和值C计算双极化天线220的天线221的电压驻波比(VSWR)。例如,当两个值均是dBm格式时,通过从值A减去值C计算电压驻波比。另外,可以由输出单元207经由天线电缆231、232、独立电线/线路240、无线连接250等中的至少一个来执行步骤S311,在步骤S311中,输出所计算的极化隔离度和/或VSWR,用于进一步处理。
可以关于天线221和222对调(互换)执行性能检测单元200的上述全部操作过程,使得可以以相同方式计算天线222的极化隔离度和/或VSWR。
上述详细说明已经使用框图、流程图和/或示例而描述了设备和/或处理的不同实施例。在如这样的框图、流程图和/或示例包含一个或多个功能和/或操作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通过宽范围的硬件、软件、固件、或实质上它们的任何组合,分别地和/或共同地实现这种框图、流程图或示例中的每个功能和/或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经由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其它集成形式来实施这里描述的主题的若干部分。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完整地或部分地在集成电路中等效地实现这里公开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作为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例如,作为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作为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例如,作为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上运行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作为固件、或作为实质上它们的任何组合;以及依据此公开,针对软件和/或固件设计电路和/或编写代码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中是公知的。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这里描述的主题的机制能够被发布为(distribute)各种形式的程序产品,以及这里描述的主题的说明性实施例不管用以实际上进行发布的特定类型的信号承载介质而适用。信号承载介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可记录类型介质,例如软盘、硬盘驱动器、光盘(CD)、数字视频盘(DVD)、数字带、计算机存储器等;以及传送类型介质,例如,数字和/或模拟通信介质(例如,光纤、波导、有线通信链路、无线通信链路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本领域中通常以这里提出的方式描述设备和/或处理,并且之后通常使用工程实践来将这种描述的设备和/或处理集成到数据处理系统中。就是说,可以经由合理数量的实验而将这里描述的设备和/或处理的至少一部分集成到数据处理系统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典型的数据处理系统通常包括下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系统单元机架、视频显示设备、诸如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器、诸如微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器、诸如操作系统、驱动器、图形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的计算实体、一个或多个诸如触摸垫或屏幕的交互设备、和/或包括反馈环和控制电机的控制系统(例如,用于感测位置和/或速率的反馈、用于移动和/或调节组件和/或数量的控制电机)。可以利用任何合适的商业上可获得的组件来实现典型的数据处理系统,例如典型地在数据计算/通信和/或网络计算/通信系统中发现的那些商业上可获得的组件。
这里描述的主题有时说明了不同的其它组件中包含的不同组件、或与不同其它组件连接的不同组件。要理解,这种描绘的体系结构仅仅是示例,实际上可以实施实现相同功能的许多其它体系结构。在概念意义上,对用以实现相同功能的组件的任何安排是有效地“关联”,从而实现期望的功能。因此,不考虑体系结构或中间的组件,这里结合实现特定功能的任何两个组件可以被看作为彼此“相关联”,从而实现期望的功能。同样,如此关联的任何两个组件也可以被看作为彼此“可操作连接”或“可操作耦接”,以实现期望功能,并且,能够如此关联的任何两个组件也可以被看作为彼此“可操作地可耦接”,以实现期望的功能。可操作地可耦接的具体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物理上可成对的(mateable)和/或物理上交互的组件、和/或可无线交互的和/或无线交互的组件、和/或逻辑上交互的和/或逻辑上可交互的组件。
关于这里实质上任何复数和/或单数术语的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随着适合于情境和/或应用而从复数转化到单数、和/或从单数转化到复数。为了清楚起见,这里明确提出各种单数/复数置换。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通常这里使用的术语、以及尤其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例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主体)中使用的术语通常意指为“开放”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应当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具有”应当解释为“具有至少”,术语“包含”应当解释为“包含但不限于”,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进一步理解,如果计划了引入的权利要求特征(recitation)的具体数量,则将在权利要求中明确地叙述这种意图,并且,在不存在这种叙述时则不存在这种意图。例如,作为帮助理解,下列所附权利要求可包含通过引语“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的使用来引入权利要求的特征。然而,即使当相同权利要求包括引语“一个或多个”或“至少一个”以及诸如“一”或“一个”的不定冠词时,也不应将这种短语的使用解释为:暗示通过不定冠词“一”或“一个”对权利要求特征的引入,将任何包含这种引入的权利要求特征的特定权利要求限制于仅包含一个这种特征的公开(例如,“一”和/或“一个”通常应当被解释为是指“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对于用于引入权利要求特征的定冠词的使用,也是如此。另外,即使明确叙述了具体数量的被引入的权利要求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将认识到,通常应当将这种叙述解释为是指至少所叙述的数量(例如,对于“两个特征”的无限定叙述而无其他修饰语,通常意味着至少两个特征、或两个或多个特征)。在使用类似于“A、B或C等中至少一个”的惯例的这些实例中,通常这种造句在某种意义上意在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该惯例(例如,“具有A、B或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仅具有A的、仅具有B的、仅具有C的、具有A和B一起的、具有A和C一起的、具有B和C一起的、和/或具有A、B和C一起的等等的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的是,实质上表示两个或多个可选术语的任何转折词和/或短语(无论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中)应当被理解为预期了包括术语中之一、术语中任一、或两个术语的可能性。例如,短语“A或B”将被理解为包括“A”或“B”或“A和B”的可能性。
虽然这里已经公开了各个方面和实施例,但是其它方面和实施例对本领域中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依据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指示的真实范围和精神,这里公开的不同方面和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性的目的,而非意在进行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检测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连接至所述双极化天线,被配置为耦合所述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和来自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另一信号;
功率检测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被配置为分别测量所述发送信号和所述另一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
模-数转换器,连接至所述功率检测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以及
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模-数转换器,被配置为计算所述数字结果的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另一信号是所述第二天线的、通过接收由所述第一天线发射至空间的发送信号而感应生成的感应信号,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感应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和所述发送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来计算所述双极化天线的极化隔离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另一信号是所述发送信号的反射信号,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和所述发送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来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电压驻波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射频开关,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天线的第一方向耦合器、以及连接至所述第二天线的第二方向耦合器,并且,经由所述射频开关将所述功率检测器耦接至所述第一方向耦合器和第二方向耦合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耦合器包括至少一个输出端口,其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的反射信号、以及通过接收所述第二天线的发送信号而感应生成的所述第一天线中的感应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功率检测器响应于所述射频开关被切换至第一输出端口而从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所述发送信号,或者响应于所述射频开关被切换至第二输出端口而从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所述反射信号和所述感应信号。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方向耦合器包括至少一个输出端口,其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二天线的发送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的反射信号、以及通过接收所述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而感应生成的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感应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功率检测器响应于所述射频开关被切换至第一输出端口而从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发送信号,或者响应于所述射频开关被切换至第二输出端口而从所述第二天线接收所述反射信号和所述感应信号。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是低插入损耗耦合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由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控制信号启动所述系统的操作,或者所述处理单元持续运行以执行检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输出单元,被配置为经由天线电缆、独立输出线路和无线连接中的至少一个来输出由所述处理单元计算的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以如下方式来设计由所述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的耦合操作提供的衰减率:所耦合信号的功率落在范围-10~-70dBm内。
13.一种检测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方法,包括步骤:
耦合所述第一天线的发送信号和来自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另一信号;
分别测量所述发送信号和所述另一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
将所述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以及
计算关于所述发送信号和所述另一信号的功率的所述数字结果的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另一信号是所述第二天线的、通过接收所述发送信号而感应生成的感应信号,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感应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和所述发送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计算所述双极化天线的极化隔离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另一信号是所述第一天线的反射信号,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反射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和所述发送信号的功率的数字结果,计算所述第一天线的电压驻波比。
16.一种用于检测双极化天线的性能的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被配置为耦合第一天线的信号和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另一信号;
功率检测器,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被配置为分别测量来自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和来自所述双极化天线的另一信号的功率,作为模拟结果;
模-数转换器,连接至所述功率检测器,被配置为将所述模拟结果转换为数字结果;以及
处理单元,连接至所述模-数转换器,被配置为计算所述数字结果的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射频开关,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方向耦合器包括从第一天线接收信号的第一方向耦合器、以及从第二天线接收另一信号的第二方向耦合器,并且,经由所述射频开关将所述功率检测器耦接至所述第一方向耦合器和第二方向耦合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耦合器包括至少一个输出端口,其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的反射信号、以及通过接收所述第二天线的另一信号而感应生成的所述第一天线中的感应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功率检测器响应于所述射频开关被切换至第一输出端口而从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所述信号,或者响应于所述射频开关被切换至第二输出端口而从所述第一天线接收所述反射信号和所述感应信号。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方向耦合器包括至少一个输出端口,其被配置为输出所述第二天线的信号、所述第二天线的反射信号、以及通过接收所述第一天线的信号而感应生成的所述第二天线中的感应信号。
CN200910167463.6A 2009-08-25 2009-08-25 计算天线性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8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7463.6A CN101998452B (zh) 2009-08-25 2009-08-25 计算天线性能
US12/707,510 US8902111B2 (en) 2009-08-25 2010-02-17 Calculating antenna performance
PCT/CN2010/073006 WO2011023003A1 (en) 2009-08-25 2010-05-20 Calculating antenna performan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7463.6A CN101998452B (zh) 2009-08-25 2009-08-25 计算天线性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452A true CN101998452A (zh) 2011-03-30
CN101998452B CN101998452B (zh) 2014-07-16

Family

ID=43624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746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8452B (zh) 2009-08-25 2009-08-25 计算天线性能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02111B2 (zh)
CN (1) CN101998452B (zh)
WO (1) WO2011023003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3570A (zh) * 2012-03-19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
CN102735957A (zh) * 2011-04-06 2012-10-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的监测方法、系统及集成监测设备
WO2013033990A1 (zh) * 2011-09-08 2013-03-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的监测方法、系统及集成监测设备
CN102998547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的监测方法、系统及集成监测设备
CN105227205A (zh) * 2015-08-28 2016-01-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通信终端
CN105306153A (zh) * 2015-09-29 2016-02-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测量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5703053A (zh) * 2016-01-06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6131275A (zh) * 2016-08-18 2016-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天线检测方法
CN107860984A (zh) * 2017-11-06 2018-03-30 常熟达顺威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波导圆极化器轴比测量方法和装置
WO2018090847A1 (zh) * 2016-11-17 2018-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反射波检测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天线状态检测方法
CN109541329A (zh) * 2018-09-29 2019-03-29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测试方法及装置、天线测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035138A (zh) * 2018-01-11 2019-07-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芯片组、移动通信设备、天线隔离度的检测方法
WO2020227926A1 (en) * 2019-05-14 2020-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etwork node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enhancement
CN114826441A (zh) * 2018-12-04 2022-07-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
CN117289235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雷达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设备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1324B2 (ja) * 2011-05-30 2015-07-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Vswr測定回路、無線通信装置、vswr測定方法およびvswr測定プログラム
US9654233B2 (en) * 2013-04-04 2017-05-16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VSWR estimation using spectral analysis to suppress external interference
US10749487B2 (en) * 2015-02-15 2020-08-18 Skyworks Solutions, Inc. Unpowered switching module
EP3208620B8 (en) * 2016-02-19 2023-03-01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Measuring system for over-the-air power measurements
US10326519B2 (en) * 2016-07-16 2019-06-18 Phazr, Inc. Communications system bridging wireless from outdoor to indoor
US10361798B1 (en) 2018-05-07 2019-07-2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Radiofrequency compon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using radiated spurious energ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7234B2 (ja) * 1991-03-14 2000-12-11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放射効率測定装置
US5233537A (en) * 1991-06-11 1993-08-03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Very low frequency and low frequency transmitting antenna parameter monitoring system
JP2705850B2 (ja) * 1992-07-20 1998-01-28 ハーバート メイスン,ジェイムズ 車両用アラインメント測定装置
FI92260C (fi) * 1992-12-30 1994-10-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vastaanotinantennin kunnon mittaamiseksi TDMA-radiojärjestelmän tukiasemalla
FI92766C (fi) 1993-04-14 1994-12-27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ja laite antennin kunnon valvomiseksi
CA2127189A1 (en) * 1993-08-06 1995-02-07 James John Crnkov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ttenuating an undesired signal in a radio transceiver
US5591415A (en) * 1994-01-27 1997-01-07 Rpc Waste Management Services, Inc. Reactor for 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 of waste
US5548820A (en) * 1994-07-26 1996-08-2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ntenna and feeder cable tester
KR100202501B1 (ko) * 1996-12-30 1999-06-15 서평원 이동통신시스템 기지국의 송신전력/송수신정재파비 측정회로
US6329953B1 (en) * 2000-09-29 2001-12-11 Rangestar Wireless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ting antenna performance
CN1152587C (zh) 2002-03-12 2004-06-0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无线传输直放站天线隔离度自动检测模块
US7339682B2 (en) * 2005-02-25 2008-03-04 Verity Instruments, Inc. Heterodyne reflectometer for film thickness monitoring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US8111640B2 (en) * 2005-06-22 2012-02-07 Knox Michael E Antenna feed network for full duplex communication
KR100859557B1 (ko) 2005-12-26 2008-09-23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알에프 중계기
US7683828B2 (en) * 2006-07-12 2010-03-23 Enterprise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hase and power variance
WO2008062380A2 (en) 2006-11-24 2008-05-29 Nxp B.V. Signal transmission system
WO2008088859A2 (en) * 2007-01-18 2008-07-24 Mobileaccess Networks Ltd. Hybrid passive active broadband antenna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N201039169Y (zh) 2007-04-24 2008-03-19 福建三元达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多信道无线直放站
US7929915B2 (en) * 2007-09-28 2011-04-1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cross-polarization isolation value and 1 dB gain compression point
CN101217303A (zh) * 2008-01-18 2008-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及逻辑芯片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5957A (zh) * 2011-04-06 2012-10-1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的监测方法、系统及集成监测设备
CN102735957B (zh) * 2011-04-06 2014-06-1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的监测方法、系统及集成监测设备
US9234929B2 (en) 2011-04-06 2016-01-12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integrated monitoring device for antenna oscillator of base station
WO2013033990A1 (zh) * 2011-09-08 2013-03-1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的监测方法、系统及集成监测设备
CN102998547A (zh) * 2011-09-08 2013-03-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振子的监测方法、系统及集成监测设备
CN102593570A (zh) * 2012-03-19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
CN102593570B (zh) * 2012-03-19 2018-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天线
CN105227205A (zh) * 2015-08-28 2016-01-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通信终端
CN105227205B (zh) * 2015-08-28 2018-01-09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及应用该天线系统的通信终端
CN105306153B (zh) * 2015-09-29 2017-10-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测量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5306153A (zh) * 2015-09-29 2016-02-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测量天线隔离度的装置及测量方法
CN105703053B (zh) * 2016-01-06 2018-11-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5703053A (zh) * 2016-01-06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和终端
CN106131275B (zh) * 2016-08-18 2019-03-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天线检测方法
CN106131275A (zh) * 2016-08-18 2016-11-1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天线检测方法
WO2018090847A1 (zh) * 2016-11-17 2018-05-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反射波检测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天线状态检测方法
CN107860984A (zh) * 2017-11-06 2018-03-30 常熟达顺威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波导圆极化器轴比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0035138A (zh) * 2018-01-11 2019-07-19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芯片组、移动通信设备、天线隔离度的检测方法
CN109541329A (zh) * 2018-09-29 2019-03-29 上海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测试方法及装置、天线测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26441A (zh) * 2018-12-04 2022-07-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天线模块
WO2020227926A1 (en) * 2019-05-14 2020-11-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etwork node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enhancement
CN117289235A (zh) * 2023-11-24 2023-12-26 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雷达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17289235B (zh) * 2023-11-24 2024-01-30 成都凌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雷达多通道信号采集处理设备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2111B2 (en) 2014-12-02
US20110050515A1 (en) 2011-03-03
WO2011023003A1 (en) 2011-03-03
CN101998452B (zh) 201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8452B (zh) 计算天线性能
CN101998606B (zh) 天线发送功率监测和/或控制
CN101426219B (zh) 对td-scdma多通道射频拉远单元天线系统的检测方法
CN103731206B (zh) 光模块通信误码率及灵敏度的测试装置
US638074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agnosing antennas using switches
CN102097713A (zh) 具有内部耦联器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US90085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s with control network
US9234929B2 (en)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integrated monitoring device for antenna oscillator of base station
CN107817486A (zh) 一种基于uwb的精确测距装置
US11658634B1 (en) Radio frequency port impedance detection using concurrent radios
US20120019366A1 (en) Determining a communication state of a cable subsystem
CN107810612A (zh) 用于使用隐式同步来测试射频(rf)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方法
US8995147B2 (en)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5096783A1 (zh) 安检设备的集中管理系统、装置和方法
CN204948084U (zh) 一种微功率无线通信模块自动批量检测系统
CN204205231U (zh) 信号切换装置
CN113114284A (zh) 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电子设备
US7181208B2 (en) Radio-communication-adjustable apparatus, apparatus adju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djusting system
EP3550314B1 (en) Tes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ly testing high-frequency communications devices
JP3809528B2 (ja) 端末位置の検出方法及び、端末位置検出システム
JPH07177066A (ja) 情報伝送システム
KR100715333B1 (ko) 안테나의 정재파비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EP2755337A1 (en)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integrated monitoring device for antenna oscillator of base station
KR101631685B1 (ko) 전력송배전 시스템에서의 부분방전 진단장치를 위한 자동 절체기
CN213750356U (zh) 一种双天线多模式线缆探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TELLECTUAL VENTURES ASI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U JIGANG

Effective date: 20130604

Owner name: INPIL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TELLECTUAL VENTURES ASI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6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4

Address after: Delaware

Applicant after: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Address before: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before: Gao Zhi Invention Asia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04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Gao Zhi Invention Asia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68 box 63, 92, Guanghua Road, 1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Xi'an, Xi'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Liu Jiga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