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7905A -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7905A
CN101997905A CN2010102314382A CN201010231438A CN101997905A CN 101997905 A CN101997905 A CN 101997905A CN 2010102314382 A CN2010102314382 A CN 2010102314382A CN 201010231438 A CN201010231438 A CN 201010231438A CN 101997905 A CN101997905 A CN 1019979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uter system
input
external computer
us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14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成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97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79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7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the raster scan of a cathode-ray tube [CRT]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ember, e.g. light pens cooperating with CRT moni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06F9/452Remote windowing, e.g. X-Window System, desktop virtualisation

Abstract

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允许利用第一计算机系统或本地计算机系统来更方便地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并且可更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各种屏幕来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装置单元;通信单元,与外部计算机系统通信;输入单元,接收用户输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装置单元以基于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第一用户输入来执行操作,并通过通信单元将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以允许外部计算机系统基于第二用户输入被操作。

Description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访问外部其它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提出了“远程桌面技术”(以下还称作“远程控制”),该技术允许计算机系统(例如,台式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访问不同的外部系统(以下,称作“外部计算机系统”)。通过该技术,用户利用本地计算机系统访问通过网络(例如,本地局域网(LAN))连接到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外部计算机系统。
然而,这种传统技术可具有以下的问题。首先,为了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必须经历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等定义的远程控制设置处理。然而,这些设置处理可包括用户执行的多个步骤(例如,IP设置),对用户是繁琐和困难的任务,也是不方便的。
其次,使用传统的“远程桌面”技术,外部计算机系统的屏幕必须显示在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上,以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屏幕相互重叠,外部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一般覆盖本地计算机系统的显示器的大部分或所有的屏幕,从而造成低的屏幕使用效率以及观看两个屏幕时的用户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允许用户更方便地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饿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系统,所述计算机系统在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时允许比迄今已知的更有效地利用多个屏幕。
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
可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示例性方面,所述计算机系统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装置单元;通信单元,与外部计算机系统通信;输入单元,接收用户输入;控制单元,控制装置单元以基于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第一用户输入执行操作,并通过通信单元将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以允许基于第二用户输入控制外部计算机系统。
通信单元可进行无线通信,并且控制单元可通过通信单元执行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从而计算机系统可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通常与外围装置本地结合,但是可具有一些与其远程连接的外围装置。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称为“本计算机系统”,以确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区分本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
控制单元执行被本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从而本计算机系统可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并与外部计算机系统交换数据。
本计算机系统还可包括显示单元,并且当第二用户输入被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时,控制单元可以保持显示单元的屏幕不变。
本计算机系统还可包括:显示单元,显示与用户输入对应的指针,并且控制单元根据指针是离开还是进入显示单元的屏幕来控制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的切换。
可设置多个外部计算机系统,并且,控制单元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多个外部计算机系统中的与指针离开显示单元的屏幕的方向对应的外部计算机系统。
控制单元可根据通过输入单元从用户输入的切换指令来控制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的切换。
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本计算机系统的至少一个装置单元,以基于输入到本计算机系统的第一用户输入来执行操作;将输入到本计算机系统的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与本计算机系统通信的外部计算机系统,以允许外部计算机系统基于第二用户输入被操作。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执行本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从而本计算机系统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执行本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从而本计算机系统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以及外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当第二用户输入被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时,保持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不变。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根据显示在本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上的与用户输入对应的指针是离开还是进入本计算机系统的屏幕,来确定是否在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进行切换。
发送第二用户输入的步骤可包括: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多个外部计算机系统中的与指针离开计算机系统的方向对应的外部计算机系统。
所述控制方法还可包括:根据从用户输入到本计算机系统的切换指令输入,确定是否进行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的切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户利用本计算机系统更方便地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用户可使用在本计算机系统中的多个屏幕来更有效地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示例性方面将会变得清楚和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示图;
图2是示出图1的计算机系统的详细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本发明的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处理的流程图;
图5和图6示是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计算机系统用户及其相关联的操作的输入的流程图和参照图;
图7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参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部分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从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不需要实验而实践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在此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以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不同形式实现。
在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清楚的目的,贯穿附图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代表性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给予对部件的解释,但是将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删除。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图1中示出的本计算机系统1可被实现为通用个人计算机(PC),例如,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上网本、PDA、具有处理能力的移动终端等,或者具有与PC相同的功能和/或相似的功能任何类型的设备。本计算机系统1可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以允许用户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2。与本计算机系统1相似,外部计算机系统2还可被实现为任意类型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上网本、PDA、具有处理能力的移动终端等。计算机系统1可不仅连接到一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但是,例如,还可同时或顺序地连接到多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
图2是示出图1的计算机系统的详细配置的框图。如图2的示例示出,计算机系统1可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11、主存储器12、存储器控制器集线器(MCH)13、I/O控制器集线器(ICH)14和装置部15。
CPU 11优选地控制本计算机系统1的全部操作,并执行包括存储在机器可读取数据上的可执行的代码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机器可读取数据载入到主存储器12中。在执行计算机程序中,CPU 11可以与MCH 13、ICH 14和装置部15通信并控制MCH 13、ICH 14和装置部15。
主存储器12暂时地存储与CPU 11的操作执行相关的数据,所述数据包括由CPU 1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主存储器12可被实现为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同步双数据传输率动态随机存储器(DDR SDRAM)等。
装置部15可包括各种类型的硬件,例如,显示单元151、图形控制器152、存储器153和外围装置154等。图形控制器152处理图形数据,显示单元151基于图形控制器152处理的图形数据显示图像。显示单元151可被实现为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存储器153可被实现为存储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驱动器、致密盘ROM(CD-ROM)、数字多用途盘ROM(DVD-ROM)等。此外,外围装置154可包括,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调制解调器、网卡、声卡、扬声器、麦克风等。
继续参照图2,MCH 13进行各种部件(例如,CPU 11等与主存储器12)之间的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接口连接。ICH 14进行CPU 11与装置部15之间的接口连接。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CPU 11、主存储器12、MCH 13和ICH 14的组合仅是控制单元的一个示例。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方便的目的,将省略用于控制单元的标号。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可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操作系统(OS)和计算机系统1的应用程序。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BIOS可被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BIOS ROM(未示出)中,OS和应用程序可被存储在例如硬盘驱动器的存储器153中。
计算机系统1还包括:输入单元16,从用户接收输入;通信单元17,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图1)进行通信。输入单元16的示例可包括键盘、鼠标、写字板、麦克风、触摸屏等。
通信单元17进行的通信的形式可包括无线通信。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通信可包括本地局域网(LAN)无线通信,例如,蓝牙、无线USB等。通信单元17可包括硬件,例如,蓝牙适配器,所述蓝牙适配器具有对应的通信功能以根据对应的协议(例如,蓝牙)进行通信。此外,通信单元17还可包括驱动,所述驱动是用于硬件(例如,蓝牙适配器)与计算机系统1的OS之间的接口连接的软件。作为可替换的示例性实施例,硬件(例如,蓝牙适配器)的驱动可集成到计算机系统1的OS。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单元控制装置部15,以基于通过输入单元16的用户的第一输入执行其操作,并通过通信单元17将通过输入单元16的用户的第二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2,从而可基于用户的第二输入操作外部计算机系统。在此,用户的第一输入与用于允许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1的普通输入对应。另一方面,外部计算机系统基于从计算机系统1发送的用户的第二输入执行其对应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系统1作为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输入装置执行功能。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区分通过计算机系统1的输入单元16输入的用户输入并选择性地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2,仅通过计算机系统1的简单配置而不通过其它独立装置的干涉,不仅可以使用计算机系统1,还允许计算机系统1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2。因此,用户可使用计算机系统1来更方便地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2。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1与计算机系统2的配对处理可在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2之前。以下,将参照图3来描述计算机系统1与计算机系统2的配对处理。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配对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301),根据来自用户的请求或者当预定条件到来时,控制单元开始计算机系统1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配对处理。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预定条件可包括,例如,计算机系统1的开启、从用于省电的待机模式叫醒到普通模式和根据预定时间单位的周期执行。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通过互相识别计算机系统1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并存储它们的标识符信息作为计算机系统1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相互通信的前提,来执行计算机系统1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配对处理,。配对处理执行之后,计算机系统1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可通过参照其存储的标识符信息执行相互通信。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302),计算机系统1的控制单元通过通信单元17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交换相关的信息,从而计算机系统1可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输入装置。外部计算机装置2识别的输入装置对应于包括在计算机系统1的输入单元16中的特定输入装置的类型。例如,如果输入单元16包括键盘和鼠标,则外部计算机装置2可将计算机系统1识别为键盘和鼠标。如果显示器是触摸屏,则用户可在屏幕上或屏幕附近移动手指,以指示或控制指针移动和/或特定计算机系统、外部或其它的选择。包括在输入单元16中的特定输入装置的类型不限于此,可对包括在输入单元16中的多个输入装置中的所有或一些执行配对处理。
在步骤(302)的操作中,根据与通信单元17的功能对应的通信协议执行相关信息的交换。如前面示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协议包括作为LAN无线通信协议的一个示例的蓝牙。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配对处理可包括认证步骤。当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清楚,可使用其它任何类型的无线通信协议,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使用蓝牙。
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操作步骤(302)中,计算机系统1的控制单元可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交换相关的信息,从而计算机系统1还可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数据通信装置。因此,当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执行数据通信时,计算机系统1可以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交换预定数据。
然后,在步骤(303),控制单元确定计算机系统1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配对处理是否已经完成。如果确定配对处理没有完成,则然后重复步骤(302)。否则,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基于LAN无线通信协议的计算机系统1与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配对处理不需要传统的繁琐设置步骤(例如,用于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远程控制设置)而允许用户方便地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2。
以下,将参照图4来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的操作处理。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的操作处理的流程图。首先,步骤(401),计算机系统1通过输入单元16接收用户输入。
然后,步骤(402),计算机系统1的控制单元确定接收的输入是否是第一用户输入。如果在操作402确定接收的输入是第一用户输入,则随后在步骤(403)控制单元控制与第一用户输入对应的装置单元15。
另一方面,在步骤(402),如果确定接收的输入不是第一用户输入,则然后在步骤(404),控制单元确定接收的输入是否是第二用户输入。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第一用户输入和第二用户输入可以是同一用户试图访问不同(例如,外部)计算机。
如果在操作404确定接收的输入是第二用户输入,则在步骤(405),控制单元通过对应的通信单元17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2。在步骤(405),控制单元控制通信单元17,从而计算机系统1可用作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输入装置。
另一方面,在步骤(403)或者(405)之后,或者如果在步骤(404)确定接收的输入不是第二用户输入,则随后在步骤(406),控制单元确定是否重复处理。如果确定重复处理,则重复步骤(401)和之后的操作。否则,处理结束。
作为可替换的示例性实施例,当在步骤(405)控制单元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2时,显示单元151的屏幕的内容可保持不变。换言之,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即使计算机系统1用作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输入装置,由于计算机系统1不被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操作影响,计算机系统1的显示单元151的屏幕可保持不变,所以,用户可有效地使用计算机系统1和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两个屏幕。在其它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以逆顺序执行操作402和操作404。
以下,将参照图5和图6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计算机系统1的用户的输入之间的区别及其相关联的操作。图5和图6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用户的输入及其相关联的操作的流程图和参照图。
在图6中,标号61和62分别表示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和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屏幕。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假设计算机系统1和外部计算机系统2被排列为充分地相互邻近,以允许用户观看这些屏幕61和62二者,例如,并排排列。此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6包括鼠标,标号63和64表示分别显示在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和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屏幕62上的鼠标指针(以下,简称为“指针”)。
在图6中示出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假设指针63当前位于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指针63通过用户的操作移动。
参照图5和图6,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在步骤(501),控制单元监控在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上的指针63的位置。
接下来,在步骤(502),控制单元检查指针63是否在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的预定区域的外部。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操作502,控制单元可基于沿水平方向的指针63的坐标是否在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的右边缘65来确定指针63是否在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的预定区域的外部。可选地,控制单元可确定指针是在观看区域的特定部分的外部,还是由于指针的当前位置是屏幕的特定部分的外部而无法观看,例如,指针在屏幕61的可观看区域“外部”或者“离开”屏幕61的可观看区域。
如果在步骤(502)确定指针63不在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的预定区域的外部,则在步骤(503),控制单元确定用户输入是第一用户输入。在这种情况中,如参照图4的描述,控制单元控制基于第一用户输入控制对应的装置单元15。
另一方面,如果在操作502确定指针在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的预定区域的外部,则在步骤(504),控制单元确定用户输入是第二用户输入。在这种情况中,如参照图4的描述,控制单元确定计算机系统1用作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输入装置并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2。
因此,再次参照图6,外部计算机系统2基于从用作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输入装置(在该实施例中是鼠标)的计算机系统1接收的第二用户输入,在屏幕62上的预定位置显示指针64。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1的输入单元16接收的用户输入将被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2,从而允许用户利用计算机系统1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2。
在步骤(504)确定通过输入单元16输入的用户输入是第二用户输入之后,然后在步骤(505),控制单元检查指针64是否进入到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操作505,控制单元可通过监控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2的第二用户输入来检测指针64的位置。例如,控制单元可根据指针64的水平方向坐标是否在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的右侧边缘65之内来确定指针64是否进入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
如果在步骤(505)确定指针64没有进入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则然后在步骤(504),控制单元确定用户输入是第二用户输入。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指针64进入计算机系统1的屏幕61,则如前面描述的,在步骤(503),控制单元确定用户输入是第一用户输入并基于第一用户输入控制计算机系统1的对应的装置单元15。
然后,在步骤(506),控制单元检查是否重复处理。如果确定处理将被重复,则操作501及之后的操作被重复。否则,处理结束。
图7是用于接收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a的参照图。在图7中示出的计算机系统1a中,将省略与图1至图6中示出的计算机系统1的部件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的解释。
如图7所示,外部计算机系统2包括两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a和2b。两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a和2b分别排列在计算机系统1a的右侧和左侧。在该图中,标号71、72a和72b分别表示计算机系统1a和两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a和2b的屏幕,标号73、74a和74b分别表示显示在计算机系统1a的屏幕71上的指针和显示在两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a和2b的屏幕72a和72b上的指针。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1a的控制单元考虑外部计算机系统2a和2b相对于计算机系统1a的排列,确定第二用户输入是否将被发送到两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a和2b中的一个。关于两个外部计算机系统2a和2b排列的信息可预存储到计算机系统1a中。
如图7所示,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监控计算机系统1a的屏幕71上的指针73的位置时,控制单元可根据指针73离开屏幕71的方向来确定第二用户输入将被发送到的外部计算机系统2a和2b。例如,如果指针73沿向右方向76a离开计算机系统1a的屏幕71(即,计算机系统1a的屏幕71的预定区域的外部),则控制单元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2a。另一方面,如果指针73沿向左方向76b离开计算机系统1b的屏幕72(即,计算机系统1b的屏幕72的预定区域的外部),则控制单元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2b。
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量和排列不限于图7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虽未示出,外部计算机系统可被排列为沿计算机系统的前面或后面排列。在这种情况中,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单元可根据指针向上还是向下离开计算机系统的屏幕来确定第二用户输入将被发送到的外部计算机系统。
此外,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输入之间的区别不限于参照图5到图7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例如,响应于通过输入单元16接收的预定输入,例如,响应于鼠标的右键双击或者键盘的任意键的脉冲(例如,“F1”可表示第一计算机系统,“F2”表示左侧的第一外部计算机等),可确定进行了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的切换。还可以沿特定方向按样式移动鼠标一次或多次,以表示特定外部计算机系统。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在该示例性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中,将省略与图1至图7中示出的计算机系统1和1a相同部件或相似部件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单元与外部计算机系统交换相关的信息,从而当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配对时,计算机系统可被识别为输入装置和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将通过作为输入装置的计算机系统的输入单元输入的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并通过作为通信装置的通信单元与外部计算机系统通信来将预定数据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没有特定地限制从计算机系统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例如,所述数据可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计算机系统中的任意一个请求的数据。
例如,假设当点击和拖拽显示在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上的预定文件图标时,用户将指针从计算机系统的屏幕移动到外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的屏幕。在这种情况中,控制单元将该操作判断为用于将点击的文件复制到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指令,并通过通信单元将该文件的数据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此时,控制单元控制通信单元,从而计算机系统可对应地用作外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和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仅是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以这种方式,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由于计算机系统用作外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和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所以用户可以以各种方式更方便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和外部计算机系统。
最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应该理解和明白,虽然在本示例中示出了独立显示器,本发明还可被应用于单个屏幕,所述单个屏幕被逻辑地划分为一个以上的计算机系统或操作系统的显示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法可被实现在硬件或实现为可存储在记录介质(例如,CD ROM、RAM、软盘、硬盘或光磁盘或者)中或者通过网络下载的软件或计算机代码,从而可使用通用计算机或者特定处理器或可编程或专用硬件(例如,ASIC或FPGA)的软件来执行在此描述的方法。如在本领域中理解的,计算机、处理器或者可编程硬件包括存储器部件,例如,ROM、RAM、闪存等,其中,当所述存储器部件被实现在此描述的处理方法的计算机、处理器或硬件所述存储器部件时,可存储或接收软件或计算机代码。此外,应该理解,当通用计算机访问用于实现在此示出的处理的代码时,代码的执行将通用计算机变换为用于执行在此示出的处理的特定目的计算机。
虽然已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
第一计算机系统,具有至少一个装置单元;
通信单元,与包括外部计算机系统的第二计算机系统通信;
输入单元,接收用户输入;
控制单元,控制装置单元以基于确定为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第一用户输入的输入来执行操作,并通过通信单元将确定为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的第二用户输入的另一输入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以控制将基于第二用户输入被操作的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单元执行无线通信;
其中,控制单元通过通信单元执行第一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从而计算机系统可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执行第一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从而第一计算机系统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并与外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单元,当第二用户输入被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时,控制单元不改变显示单元的屏幕。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与用户输入对应的指针的显示单元,
控制单元根据在显示单元上的指针的位置控制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的切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多个外部计算机系统,
其中,控制单元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所述多个外部计算机系统中的与指针离开显示单元的屏幕的方向对应的第二外部计算机系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单元根据通过输入单元的来自用户的切换指令输入来控制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的切换。
8.一种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第一计算机系统的至少一个装置单元,以基于输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第一用户输入来执行操作;
将输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包括外部计算机系统的第二计算机系统,以允许外部计算机系统基于第二用户输入进行操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通过无线通信执行第一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从而第一计算机系统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通过无线通信执行第一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的配对,从而第一计算机系统被识别为外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
第一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第二用户输入被发送到外部计算机系统时,保持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不变。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显示在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屏幕上的与用户输入对应的指针是离开还是进入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屏幕,来确定是否在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进行切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外部计算机系统包括多个计算机系统,其中,发送第二用户输入的步骤包括:将第二用户输入发送到所述多个外部计算机系统中与指针离开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屏幕的方向对应的外部计算机系统。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输入到第一计算机系统的切换指令,确定是否进行第一用户输入与第二用户输入之间的切换。
CN2010102314382A 2009-08-24 2010-07-16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19979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77993 2009-08-24
KR1020090077993A KR20110020395A (ko) 2009-08-24 2009-08-24 컴퓨터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7905A true CN101997905A (zh) 2011-03-30

Family

ID=43606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14382A Pending CN101997905A (zh) 2009-08-24 2010-07-16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47240A1 (zh)
KR (1) KR20110020395A (zh)
CN (1) CN1019979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560A (zh) * 2014-06-30 2014-09-1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间的远程协助方法、客户端、电子设备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28330A (zh) * 2011-12-27 2013-07-01 Hannstouch Solution Inc 可無線傳送畫面之手持式電子設備及其組成之多媒體系統
KR20140125671A (ko) * 2013-04-19 2014-10-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입력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GB2518206B (en) * 2013-09-13 2021-03-31 Realvnc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computer control
CN105472458B (zh) * 2015-11-20 2018-04-17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视远程协助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88370A1 (en) * 2005-05-10 2006-12-21 Rothschild Leigh 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067768A (zh) * 2006-05-05 2007-11-07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标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1354639A (zh) * 2007-07-25 2009-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在终端之间操作对象的方法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7484B2 (en) * 2004-07-09 2011-05-03 Orb Network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ly controlling network resources
US8484335B2 (en) * 2006-11-06 2013-07-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ducts for download status notif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88370A1 (en) * 2005-05-10 2006-12-21 Rothschild Leigh 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electronic devices
CN101067768A (zh) * 2006-05-05 2007-11-07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标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1354639A (zh) * 2007-07-25 2009-01-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在终端之间操作对象的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8560A (zh) * 2014-06-30 2014-09-1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间的远程协助方法、客户端、电子设备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47240A1 (en) 2011-02-24
KR20110020395A (ko) 201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309051B2 (en) Role based user interface for limited display devices
US96587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managing states of computer screen and controllin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102020345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하는 단말에서 홈 화면의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US684279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hifting focus between multiple devices
CN103154856B (zh) 针对手势识别的环境相关动态范围控制
US8190998B2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object-processing platform between two computers by joining screens
KR100700951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작업 관리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102043049B1 (ko) 앱 운용 방법 및 앱 운용 장치와, 이를 지원하는 앱 출력 장치
CN104049732A (zh) 多输入控制方法和系统和支持该方法和系统的电子装置
US20140053116A1 (en) Application control in electronic devices
AU2016422505B2 (en) Data sharing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4298554A (zh) 管理多任务应用程序的方法及装置
WO2019128923A1 (zh) 一种控制被选中对象在应用界面中显示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EP3010262B1 (en) Method for realizing cellphone without card and cellphone
KR102064929B1 (ko) 근접 기능 운용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110177798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pplication program
CN102981814A (zh) 用于开发成像装置的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321950A1 (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Adaptive Action for User Selected Content
US20180321949A1 (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Adaptive and Automatic Workspace Creation and Restoration
CN104281400A (zh) 电子装置及触控方法
CN101997905A (zh)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50014A (zh) 应用程序的推荐方法及装置
US201503821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business card between mobile terminal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485599A (zh) 显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WO2022213945A1 (zh) 应用提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