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5909B -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5909B
CN101995909B CN 200910168476 CN200910168476A CN101995909B CN 101995909 B CN101995909 B CN 101995909B CN 200910168476 CN200910168476 CN 200910168476 CN 200910168476 A CN200910168476 A CN 200910168476A CN 101995909 B CN101995909 B CN 101995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riving stem
distance
web joint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84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5909A (zh
Inventor
陈振兴
高德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Wanshiji Technology R & 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 20091016847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5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5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5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59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包括有第一机体、连接板、及第二机体。其中连接板枢设于第一机体上,且连接板具有连动组件及开槽,且开槽具有相连接的滑动部与定位部。第二机体具有一滑块,与连动组件相枢设,且滑块于滑动部内滑移。连接板可相对第一机体枢转至开启位置,并令连动组件连动第二机体朝向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而此时滑块滑入定位部中并相对于连动组件枢转,以带动第二机体相对于连动组件旋转。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各类便携式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Laptop 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及超级移动电脑(Ultra-Mobile PC,UMPC)等,因具备随身携带的便利性与完整的电脑功能,已成为现今社会中大多数使用者在工作及生活上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 
这类电子产品通常具有一触控式显示屏幕(Touch Screen)及一主机本体,并利用转轴(hinge)结构枢接于显示屏幕与主机本体,以作为显示屏幕及主机本体之间的转动轴心,使显示屏幕与主机本体通过此转轴结构相互的连接与转动,而连接于电子装置的显示屏幕与主机本体的转轴结构大致可分为单轴向转轴结构及双轴向转轴结构两种类型。 
其中,单轴向转轴结构仅能令显示屏幕的正面覆盖于主机本体的上侧面(即为关闭状态),或者是令显示屏幕相对于主机本体掀开并开启一定的角度(即为使用状态)。常用单轴向转轴结构并无法令显示屏幕相对于主机本体进行轴向旋转,单轴向转轴结构无法将显示屏幕翻转180度而以正面朝上的方向结合于主机本体上,因而导致电子装置在使用上的功能相当有限,无法依据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而转动显示屏幕于各种角度进行使用与观看,且因显示屏幕无法以单轴向转轴结构进行反转后再覆盖于主机本体上的动作(即为手持操作状态),造成电子装置于使用时,显示屏幕必须与主机本体之间势必呈一倾角,导致电子装置所占据的体积过大,致使使用者无法将电子装置摆放于手中进行操控,仅能摆放在桌面上执行其作动。 
具有双轴向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除了可令显示屏幕的正面覆盖于主机本体的上侧面以及令显示屏幕相对于主机本体掀开并开启一定的角度之外,更可使显示屏幕翻转180度而以正面朝上的方向结合于主机本体上。由于双轴向转 轴结构的两转轴之间并无相对应的制动机构,使得两转轴结构于作动上并无相互限制的关系存在。虽然两转轴的作动时间点并不相同,但仍有可能在令其中一转轴执行作动时,不应产生动作的另一转轴却因受到使用者的施力的连带影响而随之旋转,进而造成误动作的情况发生,如此将导致使用者在操作电子装置时的莫大困扰。 
有鉴于此,如何突破目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惯有操作模式,以增进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操作便利性与最佳化设计,进而以符合市场趋势及使用者习惯,是目前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人员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借以改良常用具有单轴向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的使用功能有限,以及具有双轴向转轴结构的电子装置容易发生误动作等问题。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包括有一第一机体、一连接板、及一第二机体。其中连接板枢设于第一机体,以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至一开启位置及一闭合位置之间。连接板具有一开槽及一连动组件,且开槽具有相连接的滑动部与定位部。第二机体具有一滑块,与连动组件相枢设,并在滑动部内滑移。当连动组件随着连接板枢转至开启位置时,连动组件连动第二机体朝向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此时滑块滑入定位部中并相对于该连动组件枢转,以带动第二机体相对于连动组件旋转。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旋转板的枢转动作,以令连动组件同时驱动第一枢接件及第二机体朝向远离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之间存在有一间距,此时第二机体方可相对于连接板旋转而不受到第一机体的干涉,而达到执行多种操作模式的目的,以及避免第二机体产生误动作,并且便携式电子装置于执行不同操作模式时,皆可保持其外观的完整性,便于使用者进行操控。 
以上关于本发明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2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的剖面侧视图; 
图4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4C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连接板旋转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7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8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的立体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枢转的剖面侧视图; 
图9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剖面侧视图; 
图9C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开启状态的剖面侧视图;以及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相对于连接板旋转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便携式电子装置        110第一机体 
120连接板   121滑槽 
1211滑动部  1212定位部 
122开槽     130连动组件 
131凸轮     1311狭槽 
132驱动杆   133弹簧 
134连杆     140第一枢接件 
150第二机体 151滑块 
1511滑动面  1512枢转面 
152屏幕     160第二枢接件 
a距离       b距离 
c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结构包括有一第一机体110、一连接板120、一第二机体150、及一第二枢接件16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为主机本体,第二机体150为触控屏幕,但并不以此为限,且第二机体150的一侧面具有一屏幕152。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枢接件160为一枢轴,其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与连接板120之间,并且第二枢接件160分别与第一机体110及连接板120相连结,使得连接板120以可枢转的关系枢设于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并可相对第一机体110于一开启位置及一闭合位置之间转动,且连接板120具有一滑槽121、一连动组件130、及一第一枢接件140。其中,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枢接件160为一枢轴。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连动组件130包括有一凸轮131、一驱动杆132、及一弹簧133,凸轮131设置于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并且与第二枢接件160相连接(第二枢接件160装设于凸轮131内部),使得第二枢接件160实际上与凸轮131及连接板120相连结。凸轮131为一非等径结构,因此凸轮131的表面为一非等圆表面,且凸轮131开设有一狭槽1311。连接板120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而驱动杆132及弹簧133设置于连接板120内。驱动杆132的一端与凸轮131的表面相抵靠,且弹簧133的二端分别连接于驱动杆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上,弹簧133常态拉抵驱动杆132,以令驱动杆132的一端保持于凸轮131上,并且可在连接板120内进行往复位移。
连接板12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一开槽122,且滑槽121具有相连接的滑动部1211及定位部1212,而定位部1212为一弧孔结构,设置于滑动部1211远离于第一机体110的一端。第一枢接件140设置于驱动杆132的另一端上(即驱动杆132远离第一机体110的另一端),并且穿设过开槽122而部分露出于外。当驱动杆132相对于连接板120往复位移时,第一枢接件140亦沿着开槽122一并随驱动杆132位移。 
第二机体150具有一滑块151,与驱动杆132上的第一枢接件140相枢接,使得第二机体150可相对于连接板120进行旋转动作。并且,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可于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内往复滑移。详细来说,滑块151的圆周面上设有二相对的滑动面1511,以同时构成二相对的枢转面1512。滑块151以二滑动面1511接触于滑动部1211的壁面,而于滑动部1211中往复滑移,且枢转面1512的弧面与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的形状相匹配,滑块151可于定位部1212内枢转。值得注意的是,滑块151的形状并不一定要与定位部1212的形状相匹配,滑块151亦可为椭圆形、矩形等具有长截面长度与短截面长度的几何形状,仅需要将定位部1212设计为可容纳滑块151的长截面长度(即二相对枢转面1512之间的长度距离),而得以令滑块151顺利枢转的空间即可,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请参阅图2A至图2C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酌图1。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在不使用的情况时,连接板120覆盖于第一机体110上(连接板120位于闭合位置),且第二机体150亦以正面(即屏幕152的观看与操控面)覆盖于第一机体110上,而此时驱动杆132位于离凸轮131较近中心距离的表面上,且驱动杆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之间具有一距离a,弹簧133亦呈未受力的状态,因此并不会带动驱动杆132沿着凸轮131表面位移。而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此时位于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内,尚未滑入定位部1212中,因此滑块151受到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的限位而仅能进行直线位移的动作。 
请参阅图3A及图3B,当欲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时,必须令连接板 120及第二机体15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此时,第二枢接件160产生旋转,连接板120带动驱动杆132转动,使驱动杆132沿着凸轮131朝向离凸轮131较远中心距离的表面位移,而弹簧133提供一拉力,以令驱动杆132的一端保持在凸轮131的表面进行位移。驱动杆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之间具有较图2B所示的距离a更长的距离b,致使与驱动杆132相连接的第二机体150亦随着连接板120产生位移的动作。 
请参阅图4A至图4C,当连接板120及第二机体150持续枢转至适合的观看位置及操控角度,例如连接板120位于开启位置,而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50之间呈90度。驱动杆132亦继续沿着凸轮131朝向离凸轮131最远中心距离的表面位移,驱动杆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之间具有较图3B所示的距离b更长的距离c,使得第二机体150除了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呈一夹角外,第二机体150更通过驱动杆132的带动而朝向远离第一机体110的方向位移,而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存在一间距。而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由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滑入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中,此时滑块151并未受滑动部1211的限位而可相对于定位部1212进行转动。 
如图5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改变为手持模式的示意图。当连接板120枢转至开启位置时,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同时滑入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内,且滑块151相对于定位部1212进行枢转,方可带动连接于第一枢接件140的第二机体150产生旋转。而第二机体15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因为存在有一间距,因此第二机体150于旋转时并不会受到第一机体110的干涉。 
当第二机体150旋转180度后,并以正面(即屏幕152的观看与操控面)朝上的方式盖合于第一机体110上,借以保持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外观完整性,便于使用者将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握持于手中进行操控。当第二机体150由开启位置位移至闭合位置时,连动组件130的驱动杆132通过弹簧133的拉动而沿着凸轮131位移,以令第一枢接件140及第二机体150朝向靠近第一机体110的方向位移,进而使第二机体150完全贴合于第一机体110的表面上。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结构包括有一第一机体110、一连接板120、一第二机体150、及一第二枢接件16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为主机本体,第二机体150为触控屏幕,但并不以此为限,且第二机体150的一侧面具有一屏幕152。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枢接件160为一枢轴,其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与连接板120之间,并且第二枢接件160分别与第一机体110及连接板120相连结,使得连接板120以可枢转的关系枢设于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并可相对第一机体110于一开启位置及一闭合位置之间转动,且连接板120具有一滑槽121、一连动组件130、及一第一枢接件140。其中,本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枢接件160为一枢轴。 
请继续参阅图6,本实施例的连动组件130包括有一驱动杆132、一弹簧133、及一连杆134。连接板120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驱动杆132及弹簧133设置于连接板120内,且弹簧133的二端分别连接于驱动杆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上,以令驱动杆132保持于连接板120内,而连杆134的二端分别枢接于第一机体110与驱动杆132靠近第一机体110的一端,以连动驱动杆132相对于连接板120进行往复位移。 
连接板12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一开槽122,且滑槽121具有相连接的滑动部1211及定位部1212,而定位部1212为一弧孔结构,设置于滑动部1211远离于第一机体110的一端。第一枢接件140设置于驱动杆132远离第一机体110的另一端上,并且穿设过开槽122而部分露出于外。当驱动杆132相对于连接板120往复位移时,第一枢接件140亦沿着开槽122一并随驱动杆132位移。 
第二机体150具有一滑块151,与驱动杆132上的第一枢接件140相枢接,使得第二机体150可相对于连接板120进行旋转作动。并且,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可于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内往复滑移。详细来说,滑块151的圆周面上设有二相对的滑动面1511,以同时构成二相对的枢转面1512。滑块151以二滑动面1511接触于滑动部1211的壁面,而于滑动部1211中往复滑移,且枢转面1512的弧面与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的形状相匹配,滑块151可于定位部1212内枢转。值得注意的是,滑块151的形状并不一定要与定位部1212的形状相匹配,滑块151亦可为椭圆形、矩形等具有长截面长度与短截面长度的几何形状,仅需要将定位部1212设计为可容纳滑块151的长截面长度(即二相对枢转面1512之间的长度距离),而得以令滑块151顺利枢转的空间即可,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请参阅图7A至图7C所示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并请同时参酌图6。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于不使用的情况时,连接板120覆盖于第一机体110上(连接板120位于闭合位置),且第二机体150亦以正面(即屏幕152的观看与操控面)覆盖于第一机体110上,而此时驱动杆132通过连杆134的连动而位于离第二枢接件160较近的距离a,弹簧133亦呈常态压缩状态。而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此时位于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内,尚未滑入定位部1212中,因此滑块151受到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的限位而仅能进行直线位移的动作。 
请参阅图8A及图8B,当欲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时,必须令连接板120及第二机体15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此时,第二枢接件160产生旋转,连接板120带动连杆134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及驱动杆132枢转,并且通过连杆134的枢转而推动位于连接板120内的驱动杆132,使得驱动杆132朝向远离于第二枢接件160的方向位移,驱动杆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之间的距离b即较图7B所示的距离a更长,致使与驱动杆132相连接的第二机体150亦随着连接板120产生位移的作动。 
请参阅图9A至图9C,当连接板120及第二机体150持续枢转至适合的观看位置及操控角度,例如连接板120位于开启位置,而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50之间呈90度。连杆134继续推抵驱动杆132朝向远离于第二枢接件160的方向位移,驱动杆132与第二枢接件160之间的距离c即较图8B所示的距离b更长,使得第二机体150除了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呈一夹角外,第二机体150更通过驱动杆132的带动而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存在一间距。而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由开槽122的滑动部1211滑入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中,此时滑块151并未受滑动部1211的限位而可相对于定位部1212进行转动。 
如图10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改变为手持模式的示意图。当连接板120枢转至开启位置时,第二机体150的滑块151同时滑入开槽122的定位部1212内,且滑块151相对于定位部1212进行枢转,方可带动连接于第一枢接件140的第二机体150产生旋转。而第二机体150与第一机体110之间因为存在有一间距,因此第二机体150于旋转时并不会受到第一机体110的干涉。 
当第二机体150旋转180度后,并以正面(即屏幕152的观看与操控面)朝上的方式盖合于第一机体110上,借以保持便携式电子装置100的外观完整性, 便于使用者将便携式电子装置100握持于手中进行操控。当第二机体150由开启位置位移至闭合位置时,连动组件130的驱动杆132通过弹簧133的拉动,而令第一枢接件140及第二机体150朝向靠近第一机体110的方向位移,进而使第二机体150完全贴合于第一机体110的表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第二机体通过连动组件与旋转板的枢转动作的同步动作,而朝向远离于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使得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之间存在有一间距,并且同时解除第二机体的旋转作动限制,使第二机体可顺利的相对于连接板旋转而不受到第一机体的干涉,实现执行多种操作模式的目的,并避免第二机体于转换操作模式时产生误动作,以及保持便携式电子装置于执行不同操作模式时的外观完整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机体;
一连接板,枢设于该第一机体,以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枢转于一开启位置及一闭合位置之间,且该连接板具有一开槽及一连动组件,且该开槽具有相连接的一滑动部及一定位部;以及
一第二机体,该第二机体具有一滑块,设置于该开槽内,该滑块枢设于该连动组件,且该滑块在该滑动部内滑移,该连动组件随该连接板枢转至该开启位置时,该连动组件连动该第二机体朝向远离该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并使该滑块滑入该定位部,在该滑块位于该定位部时,该滑块相对于该连动组件枢转,并使该第二机体相对于该连动组件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块具有至少一滑动面及至少一枢转面,该定位部为一弧孔结构,该枢转面匹配于该弧孔结构,该滑块以该滑动面于该滑动部相接触而于该滑动部中滑移,且该滑块以该枢转面沿着该弧孔结构而相对枢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板具有一滑槽,该连动组件包括有:
一凸轮,位于该第一机体,且该凸轮为一非等径结构;
一第二枢接件,设置于该凸轮内,以令该连接板与该凸轮相枢接;
一驱动杆,滑设于该滑槽内,且该驱动杆的一端抵靠于该凸轮的一表面上,当该连接板自朝该开启位置枢转时,该驱动杆沿该凸轮的该表面而朝远离该第一机体的方向滑移,其中当该驱动杆位于离该凸轮较近中心距离的表面上时,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当该驱动杆沿着该凸轮朝向离该凸轮较远中心距离的表面位移时,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具有比该第一距离更长的一第二距离,当该驱动杆继续沿着该凸轮朝向离该凸轮最远中心距离的表面位移时,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具有比该第二距离更长的一第三距离;
一第一枢接件,与该驱动杆的另一端相连接;以及
一弹簧,分别连接于该驱动杆及该第二枢接件,该弹簧常态拉抵该驱动杆的该端保持在该凸轮的该表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件包括有:
一驱动杆,设置于该连接板内,并可相对于该连接板往复位移;
一第一枢接件,与该驱动杆远离该第一机体的另一端相连接;
一第二枢接件,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上;以及
一连杆,该连杆的二端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机体及该驱动杆靠近该第一机体的一端,当该连接板枢转于该开启位置及该闭合位置之间时,该连接板连动该连杆相对于该第一机体及该驱动杆枢转,以推动该驱动杆相对于该连接板往复位移,并令该第二机体朝向远离该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或是朝向靠近该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其中在该第二机体朝向远离该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或是朝向靠近该第一机体的方向位移的过程中,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分别具有一第一距离、比该第一距离更长的一第二距离、以及比该第二距离更长的一第三距离,其中该第一距离为该第二机体正面覆盖于该第一机体上时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的距离,该第二距离为该第二枢接件产生旋转时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的距离,以及该第三距离为该连接板位于开启位置时该驱动杆与该第二枢接件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弹簧,分别连接于该驱动杆及该第二枢接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为一主机本体,该第二机体为一触控屏幕。
CN 200910168476 2009-08-26 2009-08-26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5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8476 CN101995909B (zh) 2009-08-26 2009-08-26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68476 CN101995909B (zh) 2009-08-26 2009-08-26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5909A CN101995909A (zh) 2011-03-30
CN101995909B true CN101995909B (zh) 2013-03-20

Family

ID=43786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847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95909B (zh) 2009-08-26 2009-08-26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59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256B (zh) * 2017-06-14 2018-10-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組件及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375B (zh) * 2013-10-22 2018-02-0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主机机壳结构
CN104747586B (zh) * 2015-03-31 2017-09-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5219637B (zh) * 2015-09-25 2017-07-21 瑞基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化反应器
CN108255234B (zh) * 2016-12-28 2021-06-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2814992B (zh) 2019-11-18 2022-04-26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双轴式枢轴机构与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4428A (zh) * 2001-05-09 2002-12-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动旋转显示画面的电子装置系统
CN2607606Y (zh) * 2003-02-28 2004-03-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型电脑上盖翻转结构
US6813146B2 (en) * 2000-03-15 2004-11-02 Sony Corporatio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13146B2 (en) * 2000-03-15 2004-11-02 Sony Corporation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CN1384428A (zh) * 2001-05-09 2002-12-11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自动旋转显示画面的电子装置系统
CN2607606Y (zh) * 2003-02-28 2004-03-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型电脑上盖翻转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8256B (zh) * 2017-06-14 2018-10-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連動組件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5909A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5909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US10480225B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3822838U (zh) 用于双转轴的平行度控制装置
TWI465884B (zh) 電子裝置
EP232571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487461B (zh) 可攜式電腦
US20170064844A1 (en) Connection device applicable to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CN103576759A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US9462713B2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pplied to pivot shaft mechanism
WO2023092730A1 (zh) 铰链、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TW201107927A (en) Structure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3224815U (zh) 带有隐藏式键盘的电子设备
CN104765412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TW202142085A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US20200379507A1 (en)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07557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keyboard thereof
CN103573795A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
CN203585063U (zh) 双轴扭力枢轴器同步机构
CN101266842B (zh) 双屏幕显示装置
CN101995910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结构
CN104653593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TWM575953U (zh)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CN203477052U (zh) 可360度旋转的转轴
CN102348348B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102817904B (zh) 铰链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04

Address after: Taipei City, Taiwan Chinese Shilin District Hougang Street No. 66

Co-patentee after: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Patentee after: Yingda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Yingda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27

Address after: 213000 Furong Village, Hengshanqiao Town, Ch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Wanshiji technology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pei City, Taiwan Chinese Shilin District Hougang Street No. 66

Patentee before: Yingda Co.,Ltd.

Patentee before: Inventec (Pudong) Technolog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