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4982A - 导光膜片 - Google Patents

导光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4982A
CN101994982A CN2009101684746A CN200910168474A CN101994982A CN 101994982 A CN101994982 A CN 101994982A CN 2009101684746 A CN2009101684746 A CN 2009101684746A CN 200910168474 A CN200910168474 A CN 200910168474A CN 101994982 A CN101994982 A CN 101994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leading
diaphragm
degree
leading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84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俊宇
卢建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684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49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4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49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光膜片,其包含一膜片及一微结构区。膜片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及介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间的两端部,其中,垂直于第二侧边定义一参考水平线。微结构区设置于第二侧边,微结构区具有多个V型凹槽,其一的多个V型凹槽具有一第一槽边及一第二槽边。第一槽边与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第二槽边与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介于8度与17度之间。其中,与参考水平线呈一预定角度范围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微结构区的入射光束约有大于一预定量穿透微结构区与参考水平线呈0~90度范围间形成由下方往上方的出射光束。

Description

导光膜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膜片,尤其涉及一种可将太阳光转向作为室内照明之用,以达到节能目的的昼光导光膜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昼光导光装置,其可为板片、百叶窗或薄膜等各种型态,用以导引由室外照入室内的太阳光束,使其经过适当的转向而照射至设置于天花板上的配光装置,再通过配光装置将所导光之太阳光束进行配光,以作室内照明或辅助照明之用。此外,也有昼光导光装置直接将太阳光导引至室内(不需要通过前述天花板上的配光装置),以作室内照明或辅助照明之用。
昼光导光装置可将太阳光之直射光与漫射光,以折射及/或反射方式导引至天花板上的配光装置,进而将室内均匀照亮并减少眩光的不适,营造舒适视觉环境。最重要地,昼光导光装置的使用可节省白天照明设备使用的能源,因此成为绿建材的热门研发标的。
本案的导光膜片是针对现有结构改良,提出导光效率更佳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转向的导光膜片,进一步地,可使自然光经过适当转向应用于室内照明,并增加入光量以强化其照明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光膜片,其包含一膜片及一微结构区。膜片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及介于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间的两端部,其中,垂直于第二侧边定义一参考水平线。微结构区设置于第二侧边,微结构区具有多个V型凹槽,其一的多个V型凹槽具有一第一槽边及一第二槽边。第一槽边与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第二槽边与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介于8度与17度之间。其中,与参考水平线呈一预定角度范围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微结构区的入射光束约有大于一预定量穿透微结构区与参考水平线呈0~90度范围间形成由下方往上方的出射光束。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导光膜片,设置于一用以导引太阳光束的窗组中,该窗组设置于一室内的周边区域,该太阳光束形成该入射光束入射于该窗组中,该窗组将该入射光束转向并形成该出射光束出射至该室内的一天花板的一配光装置,通过该配光装置,以将该出射光束分布于该室内之中,该导光膜片包含:一膜片,其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以及介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间的两端部,其中,垂直于该第二侧边定义一参考水平线:一微结构区,设置于该第二侧边,该微结构区具有多个V型凹槽,其一的该多个V型凹槽具有:一第一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一第二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介于8度与17度之间;其中,与该参考水平线呈一预定角度范围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该微结构区的入射光束约有大于预定量穿透该微结构区与该参考水平线呈0~90度范围间形成由下方往上方的出射光束。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导光膜片,设置于一用以导引太阳光束的百叶窗帘中,该百叶窗帘设置于一室内的周边区域,该太阳光束形成该入射光束入射于该百叶窗帘中,该百叶窗帘将该入射光束转向并形成该出射光束出射至该室内的一天花板的一配光装置,通过该配光装置,以将该出射光束分布于该室内之中,其一的多个导光膜片包含:一膜片,其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以及介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间的两端部,其中,垂直于该第二侧边定义一参考水平线:一微结构区,设置于该第二侧边,该微结构区具有多个V型凹槽,其一的该多个V型凹槽具有:一第一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一第二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介于8度与17度之间;其中,与该参考水平线呈一预定角度范围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该微结构区的入射光束约有大于预定量穿透该微结构区与该参考水平线呈0~90度范围间形成由下方往上方的出射光束。
采用本发明的导光膜片可使自然光经过适当转向应用于室内照明,并增加入光量以强化其照明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有导光膜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导光膜片延z-z方向的侧剖面示意图;
图2B为光入射与光出射于图2A的导光膜片的角度分布范围的示意图;
图2C为图2A所示的导光膜片的另一态样的示意图;
图2D~图2G为图2A及图2C所示的部份V型凹槽的导角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导光膜片侧剖面示意图;
图3B为光入射与光出射于图3A的导光膜片的角度分布范围的示意图;
图3C为图3A所示的导光膜片的另一态样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导光膜片侧剖面示意图;
图4B为光入射与光出射于图4A的导光膜片的角度分布范围的示意图;
图4C为图4A所示的导光膜片的另一态样的示意图;
图5A~图5C为具有保护膜片的导光膜片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导光膜片运用于导引太阳光束的一窗组的示意图;
图6A~图6B为图6所示窗组的另一态样的立体示意图;
图6C~图6D为具有遮光对象的窗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6E为图6所示窗组的另一态样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导光膜片运用于导引太阳光束的一百叶窗帘的示意图;以及
图7A为图7所示百叶窗帘的倾摆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20、30、40、50、80、90:导光膜片
21、31、41、51:膜片
211、311、411、511:第一侧边
212、312、412、512:第二侧边
213、413、413:端部
22:参考水平线
25、35、45:微结构区
27、37、47:V型凹槽
271、371、471:第一槽边
271a、371a、471a:第一次槽边
271b、371b、471b:第二次槽边
272、372、472:第二槽边
281、282、283、284:导角
51a:第一保护膜片
51b:第二保护膜片
61:入射光束
62:出射光束
84:遮光物件
87:天花板
87a:配光装置
88、98:透光玻璃
89:窗组
89a:上方处区块
89b:下方处区块
99:百叶窗帘
99a:连动装置
99b:传动装置
99c:操控装置
100:室内
θa:第一夹角
θb:第二夹角
θx:第一槽夹角
θy:第二槽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具有导光膜片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导光膜片20为一种具有特殊的微结构区25的膜片,通过此特殊的微结构区25的设计,可使得光进行有效的转向,以一较佳的运用来说,本发明导光膜片20可使由上往下的入射光束61通过该些特殊的微结构区25的反射,形成由下往上的出射光束62。
以下将进一步介绍本发明导光膜片20,请参阅图2A及图2B,图2A为图1所示的导光膜片20延z-z方向的侧剖面示意图,图2B为光入射与光出射于图2A的导光膜片20的角度分布范围的示意图。导光膜片20包含膜片21及微结构区25。膜片21包含一第一侧边211、一第二侧边212以及介于第一侧边211及第二侧边212间的两端部213。以本实施例而言,第一侧边211为一出光侧,而第二侧边212为一入光侧。其中,垂直于第二侧边212定义一参考水平线22;而微结构区25设置于膜片21的第二侧边212,且微结构区25具有多个V型凹槽27,其中,V型凹槽27具有一第一槽边271以及一第二槽边272,而第一槽边271位于第二槽边272的下方,且第一槽边271与第二槽边272分别地与参考水平线22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θa与一第二夹角θb,其中,第一夹角θa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而第二夹角θb介于8度与17度之间。
当入射光束61与参考水平线22呈一预定角度范围(θ1~θ2)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膜片21的第二侧边212的微结构区25时,其间范围的入射光束61多数会穿透第一槽边271,并自第二槽边272反射,反射后的入射光束61穿透膜片21的第一侧边211,以形成由下方往上方出射光束62。其中,预定角度范围(θ1~θ2)介于30~60度之间。而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2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一预定量穿透微结构区25及第一侧边211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以图2A及图2B所示导光膜片20的一较佳实施例而言,当第一夹角θa为18度,第二夹角θb为15度时,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2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80%穿透微结构区25及第一侧边211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此外,图2A所示的导光膜片20的V型凹槽27的第一槽边271进一步可包含两个次槽边。如图2C所示,第一槽边271可包含一第一次槽边271a以及一第二次槽边271b,而第二次槽边271b分别邻接于第一次槽边271a以及第二槽边272。其中,第二次槽边271b与第一次槽边271a间具有一第一槽夹角θx,而第二次槽边271b与第二槽边272间具有一第二槽夹角θy,其中,第一槽夹角θx大于第二槽夹角θy。第一槽夹角θx介于140~150度之间,而第二槽夹角θy介于60~70度之间。
以图2C所示导光膜片20的一较佳实施例而言,当第一夹角θa为20度、第二夹角θb为10度、第一槽夹角θx为145度及第二槽夹角θy为65度时,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2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70%穿透微结构区25及第一侧边211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此外,请参阅图2D~图2G所示,图2D~图2G为图2A及图2C所示的部份V型凹槽27的导角示意图。第一槽边271与第二槽边272邻接处可为一具有凸圆弧状的导角281(如图2D所示);第一槽边271与第二槽边272邻接处可为一具有凹圆弧状的导角282(如图2E所示);第一次槽边271a与第二次槽边271b邻接处可为一具有凸圆弧状的导角283(如图2F所示);及第二次槽边271b与第二槽边272邻接处可为一具有凸圆弧状的导角284(如图2G所示)。另说明的是,上述任一导角的形式可为凸圆弧状、凹圆弧状、也可呈直线状、规则曲线状或不规线曲线状。
而本发明所述的膜片及微结构区的结合方式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或可先成形膜片后,再将微结构区形成于膜片上。而相关工艺可通过紫外线固化(UVcuring)工艺、微机电工艺(MEMS)、热压工艺、连续式滚压工艺、射出成型等方式。
再者,本发明导光膜片的材质为透光材料,透光材料可为聚合物或高分子材质,如:聚丙烯酸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聚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树脂或聚碳酸脂等。而本发明导光膜片所采用的透光材料的折射率约介于1.35~1.65之间,而其光穿透率约介于0.75~0.95之间。
又,本发明导光膜片的微结构区等比例缩放,其导光效率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在于导光膜片的微结构区的角度的设计,而其相关角度已于前述有详尽说明,在此便不再予以赘述之。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主要重着于导光膜片的微结构区的角度设计及其导光效率,而至于导光膜片的形成方法、材质种类、导角形式等,并不局限于上述所提及的内容,举凡具有本发明导光膜片的微结构区的角度设计,而有其所述光转向功能者,都应属于本发明导光膜片的发明范畴之内。
以下将进一步介绍本发明另一态样的导光膜片,请参阅图3A及图3B,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导光膜片30侧剖面示意图,图3B为光入射与光出射于图3A的导光膜片30的角度分布范围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导光膜片30与图2A及图B所示的导光膜片20的结构、功能、形成方式、材质种类、导角形式等相同或类似,其相同或类似之处不再予以赘述之,仅说明两者主要差别的部份。导光膜片30的微结构区35具有多个V型凹槽37,其中,V型凹槽37具有一第一槽边371以及一第二槽边372,第一槽边371位于第二槽边372的上方,且第一槽边371与第二槽边372分别地与参考水平线22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θa与一第二夹角θb,其中,第一夹角θa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而第二夹角θb介于8度与17度之间。
当入射光束61与参考水平线22呈一预定角度范围(θ1~θ2)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膜片31的第二侧边312的微结构区35时,其间范围的入射光束61多数会穿透第二槽边372,并自第一槽边371反射,反射后的入射光束61穿透膜片31的第一侧边311,以形成由下方往上方出射光束62。其中,预定角度范围(θ1~θ2)介于30~60度之间。而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3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一预定量穿透微结构区35及第一侧边311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以图3A及图3B所示导光膜片30的一较佳实施例而言,当第一夹角θa为18度,第二夹角θb为15度时,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3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80%穿透微结构区35及第一侧边311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此外,如图3A所示导光膜片30的V型凹槽37的第一槽边371进一步可包含两个次槽边。如图3C所示,第一槽边371可包含一第一次槽边371a以及一第二次槽边371b,而第二次槽边371b分别邻接于第一次槽边371a以及第二槽边372。其中,第二次槽边371b与第一次槽边371a间具有一第一槽夹角θx,而第二次槽边371b与第二槽边372间具有一第二槽夹角θy,其中,第一槽夹角θx大于第二槽夹角θy。第一槽夹角θx介于140~150度之间,而第二槽夹角θy介于60~70度之间。
以图3C所示的一较佳实施例而言,当第一夹角θa为20度、第二夹角θb为10度、第一槽夹角θx为145度及第二槽夹角θy为65度时,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3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50%穿透微结构区35及第一侧边311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以下将进一步介绍本发明其它实施态样的导光膜片,请参阅图4A及图4B,图4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态样的导光膜片40侧剖面示意图,图4B为光入射与光出射于图4A的导光膜片40的角度分布范围的示意图。图4A所示的导光膜片40与第二A及二B图所示的导光膜片20的功能、形成方式、材质种类、导角形式等相同或类似,其相同或类似之处不再予以熬述之。以前述实施例而言,入射光束自膜片的第二侧边进行入射,而本实施例而言,入射光束自膜片的第一侧边进行入射,至于相关内容请见如下说明。
如图4A及图4B所示,导光膜片40包含膜片41及微结构区45。膜片41包含一第一侧边411、一第二侧边412以及介于第一侧边411及第二侧边412间的两端部413。以本实施例而言,第一侧边411为一入光侧,而第二侧边412为一出光侧。其中,垂直于第二侧边412定义一参考水平线22;而微结构区45设置于膜片41的第二侧边412,且微结构区45具有多个V型凹槽47,其中,V型凹槽47具有一第一槽边471以及一第二槽边472,而第一槽边471位于第二槽边472的下方,且第一槽边471与第二槽边472分别地与参考水平线22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θa与一第二夹角θb,其中,第一夹角θa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而第二夹角θb介于8度与17度之间。
当入射光束61与参考水平线22呈一预定角度范围(θ1~θ2)间,且由上方往下方穿透膜片41而入射于第二侧边412的微结构区45时,其间范围的入射光束61多数会自第二槽边472反射,反射后的入射光束61穿透第一槽边471,以形成由下方往上方出射光束62。其中,预定角度范围(θ1~θ2)介于30~60度之间。而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4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一预定量穿透微结构区45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以图4A及图4B所示导光膜片40的一较佳实施例而言,当第一夹角θa为18度,第二夹角θb为15度时,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4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50%穿透微结构区45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此外,图4A所示的导光膜片40的V型凹槽47的第一槽边471进一步可包含两个次槽边。如图4C所示,第一槽边471可包含一第一次槽边471a以及一第二次槽边471b,而第二次槽边471b分别邻接于第一次槽边471a以及第二槽边472。其中,第二次槽边471b与第一次槽边471a间具有一第一槽夹角θx,而第二次槽边471b与第二槽边472间具有一第二槽夹角θy,其中,第一槽夹角θx大于第二槽夹角θy。第一槽夹角θx介于140~150度之间,而第二槽夹角θy介于60~70度之间。
以图4C所示导光膜片40的一较佳实施例而言,当第一夹角θa为20度、第二夹角θb为10度、第一槽夹角θx为145度及第二槽夹角θy为65度时,自前述30~60度范围间入射于微结构区45的入射光束61,约有大于60%穿透微结构区45与参考水平线22呈0~90度范围间形成前述的出射光束62。
关于导光膜片于前述实施例中已有详尽说明,在此,进一步说明具有保护膜形式的导光膜片的态样。请参阅图5A~图5C,图5A~图5C为具有保护膜片的导光膜片50示意图。如图5A所示,导光膜片50进一步可包含一第一保护膜片51a,而第一保护膜片51a固着于膜片51的第一侧边511。如图5B所示,导光膜片50进一步可包含一第二保护膜片51b,而第二保护膜片51b固着于膜片51的具有微结构区55的第二侧边512。较佳地,如图5C所示,导光膜片50进一步可包含一第一保护膜片51a及一第二保护膜片51b,其中,第一保护膜片51a固着于膜片51的第一侧边511,而第二保护膜片51b固着于膜片51的具有微结构区55的第二侧边512。
而对于上述第一保护膜片51a及/或第二保护膜片51b为透光材质,可为塑料或玻璃,此外,也可为与前述导光膜片的材质具有相同材质。
另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第一保护膜片及/或第二保护膜片可为单一或同时固着于本发明所述的导光膜片上。
以下将例举本发明导光模片较佳实施的运用方式,然而本发明导光膜片的运用并不以此为限,举凡可以具有本发明导光膜片的微结构区的角度设计,而有其所述光转向功能者,都都应属于本发明的发明范畴之内。而对于导光膜片的说明于前述已有详尽的说明,故以下运用方式将不再赘述导光膜片的结构、形成方法、材质种类、导角形式等。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导光膜片80运用于导引太阳光束的一窗组89的示意图。窗组89设置于一室内100的周边区域,而窗组89包含至少一导光膜片80,且固着于窗组89,较佳的,以本实施例而言,窗组89进一步可包含一透光玻璃88(也可为透光塑料材质),而导光膜片80可固着于透光玻璃88。太阳光束形成入射光束61入射于窗组89中,而窗组89将入射光束61转向并形成出射光束62出射至一室内100的一天花板87的至少一配光装置87a,通过配光装置87a,以将出射光束62分布于室内100之中。
其中,上述配光装置87a可为一反射片,而其上可具有多个扩散的微结构(图未示)。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配光装置并不以此为限,举凡可将光束扩散性地分布于室内或集中性地分布于室内某处者,都应属于本发明所述配光装置的范畴之内。
而窗组89进一步可区分成上方处区块及下方处区块。如图6A所示,窗组包含上方处区块89a以及下方处区块89b,其中,导光膜片80可位于上方处区块89a,且可布满上方处区块89a。此外,也可如图6B所示,导光膜片80可位于上方处区块89a,且可仅布于部份的上方处区块89a。
又,窗组89可为如图6C所示,窗组89进一步包含至少一遮光对象84,而遮光物件84可固着于下方处区块89b,且可布满下方处区块89b,此外,也可如图6D所示,遮光物件84可固着下方处区块89b,且可仅布于部份的下方处区块89b。其中,遮光对象84可为遮光片或窗帘,但并不以此为限,举凡可用以达到遮光效果的对象,都属于上述遮光对象的范畴之内。
此外,本发明导光膜片80可固着于窗组89的透光玻璃88(也可为透光塑料材质),此外,也可固着于窗组周边的支架(图未示)上,但并不以前述所提及为限,举凡具有本发明所述的导光膜片的窗组,都应属于本发明所述窗组的范畴之内。
此外,本发明窗组89也可为如图6E所示似窗户型式,但并不以上述所提为限,举凡窗组设置于一室内的周边区域,且其具有本发明导光膜片及可将太阳光束转向并导引至室内者,都应属于本发明所述窗组的范畴之内。
请参阅图7~图7A,图7为本发明导光膜片80运用于导引太阳光束的一百叶窗帘99的示意图,图7A为图7所示百叶窗帘99的倾摆的示意图。百叶窗帘99设置于一室内100的周边区域,而百叶窗帘99包含多个导光膜片90,较佳的,以本实例而言,百叶窗帘99进一步可包含多个分别地固着于多个导光膜片90上的透光玻璃98(也可为透光塑料材质)。太阳光束形成入射光束61入射于百叶窗帘99中,而百叶窗帘99将入射光束61转向并形成出射光束62出射至室内100的一天花板87的至少一配光装置87a,通过配光装置87a,以将出射光束62分布于室内100之中。其中,关于配光装置87a已于前述有相关说明,在此不再予以熬述之。
百叶窗帘99进一步至少包含一连动装置99a、一传动装置99b及一操控装置99c。连动装置99a具有与导光膜片90连接而可控制导光膜片90于预定角度内倾摆。传动装置99b连动连动装置99a。操控装置99c连动于传动装置99b。其中,通过操作操控装置99c,可使传动装置99b连动于连动装置99a,进而使得如图7A所示的导光膜片90于预定角度内倾摆。
且,具有本发明所述导光膜片的百叶窗帘可为如前述具有导光膜片的窗组的分布型式,可分布于上方处或分布于部份上方处。再者,下方处或部份下方处可通过似前述的遮光对象,达到遮光的功效。又,本发明所述导光膜片的百叶窗帘可运用于落地窗型式或似窗户型式。
而特别说明的是,现有百叶窗帘形式众多,如:叶片垂直摆动式、叶片水平摆动式,而举凡将本发明所述的导光膜片运用于百叶窗帘,且其具有本发明导光膜片及可将太阳光束转向并导引至室内者,都应属于本发明所述百叶窗帘的范畴之内。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29)

1.一种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膜片,其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以及介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间的两端部,其中,垂直于该第二侧边定义一参考水平线:
一微结构区,设置于该第二侧边,该微结构区具有多个V型凹槽,其一的该多个V型凹槽具有:
一第一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
一第二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介于8度与17度之间;
其中,与该参考水平线呈一预定角度范围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该微结构区的入射光束有大于一预定量穿透该微结构区与该参考水平线呈0~90度范围间形成由下方往上方的出射光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预定角度范围介于30~60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为18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角为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边与该第二槽边邻接处具有一导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边包含一第一次槽边以及一第二次槽边,该第二次槽边分别邻接于该第一次槽边以及该第二槽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次槽边与该第一次槽边间具有一第一槽夹角,该第二次槽边与该第二槽边间具有一第二槽夹角,且该第一槽夹角大于该第二槽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夹角介于140~150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槽夹角介于60~70度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角为2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角为10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膜片为一透光材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材料的折射率介于1.35~1.65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透光材料的光穿透率介于0.75~0.95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膜片与该微结构区为一体成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入射光束自该膜片的该第二侧边进行入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入射光束自该膜片的该第一侧边进行入射,且该第一槽边位于该第二槽边的下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预定量为50%、60%、70%、80%中的其中之一。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膜片运用于导引太阳光束的至少一窗组中,该窗组设置于一室内的周边区域,该太阳光束形成该入射光束入射于该窗组,该窗组将该入射光束转向并形成该出射光束出射至该室内的一天花板的一配光装置,通过该配光装置,以将该出射光束分布于该室内之中。
2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膜片进一步包含一第二保护膜片,该第二保护膜片固着于该膜片的具有该微结构区的该第二侧边。
2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膜片进一步包含一第一保护膜片,该第一保护膜片固着于该膜片的该第一侧边。
22.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窗组可区分成上方处区块以及下方处区块,该导光膜片位于部份的该上方处区块。
2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部份的该下方处区块固着至少一遮光物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遮光对象可为遮光片或窗帘。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窗组包含一透光玻璃,该导光膜片固着于该透光玻璃。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膜片运用于导引太阳光束的一百叶窗帘中,该百叶窗帘设置于一室内的周边区域,该太阳光束形成该入射光束入射于该百叶窗帘中,该百叶窗帘将该入射光束转向并形成该出射光束出射至该室内的一天花板的一配光装置,通过该配光装置,以将该出射光束分布于该室内之中。
2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导光膜片,其特征在于,百叶窗帘进一步包含:
一上轨,该导光膜片设置于该上轨的下方,
一连动装置,设置于该上轨,且具有与该导光膜片连接而可控制该导光膜片于预定角度内倾摆,
一传动装置,设置于该上轨并连动该连动装置,
一操控装置,连动于该传动装置,
其中,通过操作该操控装置,可使该传动装置连动于该连动装置,进而使得该导光膜片于一预定角度内倾摆。
28.一种导光膜片,设置于一用以导引太阳光束的窗组中,该窗组设置于一室内的周边区域,该太阳光束形成该入射光束入射于该窗组中,该窗组将该入射光束转向并形成该出射光束出射至该室内的一天花板的一配光装置,通过该配光装置,以将该出射光束分布于该室内之中,该导光膜片包含:
一膜片,其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以及介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间的两端部,其中,垂直于该第二侧边定义一参考水平线:
一微结构区,设置于该第二侧边,该微结构区具有多个V型凹槽,其一的该多个V型凹槽具有:
一第一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
一第二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介于8度与17度之间;
其中,与该参考水平线呈一预定角度范围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该微结构区的入射光束约有大于预定量穿透该微结构区与该参考水平线呈0~90度范围间形成由下方往上方的出射光束。
29.一种导光膜片,设置于一用以导引太阳光束的百叶窗帘中,该百叶窗帘设置于一室内的周边区域,该太阳光束形成该入射光束入射于该百叶窗帘中,该百叶窗帘将该入射光束转向并形成该出射光束出射至该室内的一天花板的一配光装置,通过该配光装置,以将该出射光束分布于该室内之中,其一的多个导光膜片包含:
一膜片,其包含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以及介于该第一侧边及该第二侧边间的两端部,其中,垂直于该第二侧边定义一参考水平线:
一微结构区,设置于该第二侧边,该微结构区具有多个V型凹槽,其一的该多个V型凹槽具有:
一第一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一夹角介于16度与22度之间;
一第二槽边,与该参考水平线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二夹角介于8度与17度之间;
其中,与该参考水平线呈一预定角度范围间且由上方往下方入射于该微结构区的入射光束约有大于预定量穿透该微结构区与该参考水平线呈0~90度范围间形成由下方往上方的出射光束。
CN2009101684746A 2009-08-26 2009-08-26 导光膜片 Pending CN1019949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84746A CN101994982A (zh) 2009-08-26 2009-08-26 导光膜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84746A CN101994982A (zh) 2009-08-26 2009-08-26 导光膜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4982A true CN101994982A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85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84746A Pending CN101994982A (zh) 2009-08-26 2009-08-26 导光膜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49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535A (zh) * 2013-10-21 2014-01-01 广州市松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光源荧光粉配光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86535A (zh) * 2013-10-21 2014-01-01 广州市松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Led光源荧光粉配光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7485B (zh) 導光膜片
AU2010328228B2 (en) Direct and indirect light diffusing devices and methods
DE112014004771T5 (de) Leuchtelement, Leuch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Installieren eines Leuchtelements
JP6716733B2 (ja) 採光装置及び採光スラット
US10222016B2 (en) Daylighting member, daylighting apparatus, roll screen, and blind
EP2110689A1 (en) Light distribution board having improved grat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gratings each with multiple focuses
CN201141550Y (zh) 光分布光栅板
JPWO2016002869A1 (ja) 採光スラット及び採光装置
US4661893A (en) Underwater lighting system
US10538964B2 (en) Daylighting device and daylighting system
US20180291681A1 (en) Daylighting memb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aylighting member, and daylighting apparatus
US5123722A (en) Decorative glass
CN107532789A (zh) 采光板条以及采光装置
US7070314B2 (en) Light channelling window panel for shading and illuminating rooms
AU756223B2 (en) Luminous intensity distribution control device, luminous flux density control device and partition method
CN101994982A (zh) 导光膜片
US10119667B1 (en) Light-redirecting optical daylighting system
Thuot et al. A novel louver system for increasing daylight usage in buildings
EP2110691A2 (en) Light distribution board having gratings with multiple focuses
DE10338378A1 (de) Lichtdurchlässige Bauelemente zur selektiven Ausblendung von Lichtstrahlung in der Architekturanwendung
JP5298305B2 (ja) フェンス用採光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採光フェンス
JP5478968B2 (ja) 住宅用フェンスの採光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住宅用採光フェンス
JP4305455B2 (ja) 導光装置
JP5478969B2 (ja) 住宅用フェンスの採光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住宅用採光フェンス
JP6788464B2 (ja) 採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QILING PHOTO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9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aiwan city Tainan District victory Chinese Rende Street No. 18 A

Applicant after: CHI LIN OPTRONICS Corp.

Address before: Tainan Coun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before: Chi Lin Technology Co.,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TO: QILING PHOTOELECTRIC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929

Address after: Taiwan city Tainan District victory Chinese Rende Street No. 18 A

Applicant after: Chi L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ity Tainan District victory Chinese Rende Street No. 18 A

Applicant before: CHI LIN OPTRONICS Corp.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