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1958A - 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1958A CN101991958A CN2010102560796A CN201010256079A CN101991958A CN 101991958 A CN101991958 A CN 101991958A CN 2010102560796 A CN2010102560796 A CN 2010102560796A CN 201010256079 A CN201010256079 A CN 201010256079A CN 101991958 A CN101991958 A CN 1019919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onnector body
- fastener
- knuckle arm
- base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H—TOYS, e.g. TOPS, DOLLS, HOOPS OR BUILDING BLOCKS
- A63H19/00—Model railways
- A63H19/16—Parts for model railway vehicles
- A63H19/18—Car coupling or uncoupling mechanism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连接器主体由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有转向节臂部且在基端部形成有卡止部的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和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有承受部且在基端部形成有卡止部的承受部连接器部件构成,承受部在连接位置以及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支承部件由下部支承部件和上部支承部件构成,下部支承部件一体地形成有支承板、在支承板上立设并与卡止部卡合的支承轴、在支承轴的外侧以包围卡止部的方式连设的弹簧部,上部支承部件固定在下部支承部件上并夹持连接器主体,在连接器主体与支承部件之间设有导向机构,车辆在曲线部行驶时,导向机构使连接器主体追随曲线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轨道模型车辆中,作为将车辆彼此连接的连接器,以阿诺德式的连接器为首而提出有各种结构的自动连接式连接器(自动连接器)。
例如,提出有如下结构的自动连接器,即,其被收纳在固定于轨道模型车辆主体的支承壳体中且可左右摆动,在从上方看一侧部开放的钩状的转向节臂部的开放部侧配置拇指状的承受部,通过盘簧总是向基准位置施加恢复力,同时承受部和转向节臂部相对地向开放部关闭侧的连接状态位置被施力,以向斜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在转向节臂部的金属棒通过设置在轨道间的磁铁的磁力被吸附到转向节臂部所处的位置侧,由此,将连接断开,也就是说,所述自动连接器具有连接功能和将连接断开的功能(参照日本国特开2002-331177号公报)。
在实际的轨道车辆中,连接器与车辆主体大小相比非常小,因此,轨道模型车辆中的连接器也构成非常小的形状。故而希望轨道模型车辆的连接器的零件数量少且组装容易。
但是,上述公报记载的自动连接器具有:盘簧,其施加向基准位置的恢复力并且将承受部和转向节臂部相对地向开放部关闭侧的连接状态位置施力;金属棒,其以向斜下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在转向节臂部,通过配设在轨道间的磁铁的磁力被吸附到转向节臂部所处的位置侧,因此,上述自动连接器具有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相应地组装困难,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其形状与实际的自动连接器十分相似且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组装容易并且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其由连接器主体和支承部件构成,所述连接器主体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具有:钩状的转向节臂部,其从上方看一侧部开放;拇指状的承受部,其配置在所述转向节臂部的开放部侧,可在开放部关闭侧的连接位置和开放部打开侧的断开位置移动,所述支承部件安装在轨道模型车辆的端部,支承所述连接器主体并使其可左右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由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和承受部连接器部件构成,所述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所述转向节臂部,在基端部形成有从上方看大致U形的卡止部,所述承受部连接器部件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承受部,在基端部形成有从上方看大致U形的卡止部,所述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和所述承受部连接器部件可相对转动地重合,所述承受部能够在所述连接位置或断开位置移动,所述支承部件由下部支承部件和上部支承部件构成,所述下部支承部件一体地形成支承板、支承轴、弹簧部,所述支承板载置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和卡止部,所述支承轴立设在所述支承板上,与所述卡止部卡合并支承所述连接器主体使其可左右摆动,所述弹簧部以围绕所述卡止部的方式在所述支承轴的外侧连设,其前端部夹持所述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的两侧部,施加向基准位置的恢复力,所述上部支承部件覆盖所述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和卡止部的上部,并且固定在所述下部支承部件上,夹持所述连接器主体,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连接器主体卡止在所述支承部件上且所述车辆在曲线部行驶时,所述导向机构使所述连接器主体追随所述曲线部。
这样,在本发明的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中,将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和承受部连接器部件重合而形成连接器主体,所述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转向节臂部且在基端部形成大致U形的卡止部,所述承受部连接器部件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承受部且在基端部形成大致U形的卡止部,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和承受部连接器部件可相对转动,承受部能够在连接位置或断开位置移动。另外,在下部支承部件的支承轴与弹簧部之间收纳连接器主体的卡止部,并且在弹簧部的两端部之间收纳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器体,在下部支承部件的支承板上载置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和卡止部,覆盖上部支承部件而固定在下部支承部件上。即,连接器主体收纳在支承部件内。虽然由弹簧一直对连接器主体施加向基准位置恢复的方向的力,但车辆在曲线部行驶时,通过导向机构对抗来自弹簧部的恢复力而使连接器主体对应于曲线部进行摆动,从而追随曲线部。
由此,车辆能够在曲线部顺畅地行驶,并且连接器的姿态外观性也良好。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与实际的自动连接器的形状相似,结构简单并且零件数量少,其结果,能够实现组装容易化以及成本降低的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主体将所述连接器体上下分割,在上侧的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所述转向节臂部或承受部且在基端部形成所述卡止部,在下侧的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所述承受部或转向节臂部且在基端部形成所述卡止部。
这样,将连接器体上下分割,在一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转向节臂部并在基端部形成卡止部而形成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在另一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承受部并在基端部形成卡止部而构成承受部连接器部件,将这些连接器部件彼此重合而形成连接器主体,由此,能够实现连接器主体构造的进一步简单化。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导向机构由导向销和与该导向销卡合的导向槽构成,所述导向销在所述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突出设置,所述导向槽从所述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向前端部侧的左右方向大致V形延伸而形成在所述上部支承部件或下部支承部件上,防止所述连接器主体从所述支承部件脱落,并且所述车辆在所述曲线部行驶时,所述导向销在位于所述导向槽的所述曲线部内侧的一侧的槽内移动,使所述连接器主体对应于所述曲线部而摆动且从所述支承部件拉出。
即,使在上述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器体上突出设置的导向销与在支承部件设置的导向槽卡合,由此,能够防止连接器主体从支承部件脱落,另一方面,车辆在曲线部行驶时,使导向销在位于导向槽的曲线部内侧的一侧槽内移动而对应于曲线部进行摆动,能够将连接器主体从支承部件拉出。
由此,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能够使车辆在曲率半径小的曲线部顺畅地行驶,并且可阻止连接的邻接车辆的各端部彼此之间的干涉,使连接器的姿态外观性更加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在图2所示的自动连接器的下部支承部件组装有连接器主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自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自动连接器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
如图1所示,自动连接器(以下称为“连接器”)1主要由连接器主体2和支承连接器主体2的支承部件3构成。连接器主体2由具有转向节臂部4b的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和具有承受部5b的承受部连接器部件5形成,另一方面,支承部件3由下部支承部件6和上部支承部件7形成。
如图2所示,连接器主体2的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在棒状的连接器体4a的前端部形成有从上方看一侧部开放的钩状转向节臂部4b,且在基端部形成有从上方看大致U形的卡止部4c。该卡止部4c的宽幅比连接器体4a宽。另外,从连接器体4a的大致中央到卡止部4c的两侧部4d从上方看形成锥形且宽幅变窄。
在连接器体4a与卡止部4c的连设部的上表面中央位置突设有导向销4e。另外,在连接器体4a与转向节臂部4b的连设部的下表面中央位置突设有挡销4f。
另一方面,连接器主体2的承受部连接器部件5在棒状的连接器体5a的前端部、从上方看在转向节臂部4b的开放部侧形成有拇指状的承受部5b,且在基端部形成有从上方看大致U形的卡止部5c。该卡止部5c的宽幅比连接器体5a宽。另外,从连接器体5a的大致中央到卡止部5c的两侧部5d从上方看形成锥形且宽幅变窄。
在连接器体5a与承受部5b的连设部的上表面中央位置,与挡销4f对应而形成有在左右方向(横向)上伸长的长孔5f。该长孔5f如后所述,与挡销4f卡合而使承受部5b相对于转向节臂部4b能够在开放部关闭侧的连接位置与开放部打开侧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的连接器体4a及卡止部4c和承受部连接器部件5的连接器体5a及卡止部5c构成同一形状,使连接器体4a及卡止部4c对齐并重合在连接器体5a及卡止部5c上而形成。
这些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及承受部连接器部件5由塑料等树脂部件一体形成,并且转向节臂部4b及承受部5b形成为与装配在实际车辆上的自动连接器的转向节臂部及承受部极其相似的形状。使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的连接器体4a及卡止部4c重合在承受部连接器部件5的连接器体5a及卡止部5c上并使挡销4f与长孔5f卡合,从而形成连接器主体2。
另外,为了容易理解,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重合的连接器体4a和5a、卡止部4c和5c以及侧部4d和5d称为连接器主体2的连接器体2a、卡止部2c以及侧部2d。
即,连接器主体2如下地形成:将连接器体上下分割,在上侧的连接器体4a的前端部形成转向节臂部4b并在基端部形成卡止部4c,在下侧的连接器体5a的前端部形成承受部5b并在基端部形成卡止部5c,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及承受部连接器部件5可相对转动,并且使设置在上侧的连接器体4a的前端部下表面的挡销4f和设置在下侧的连接器体5a的前端部的上表面的长孔5f卡合。由此,承受部5b可相对于转向节臂部4b在连接位置或断开位置移动。
下部支承部件6由支承板6a、支承轴6b以及弹簧部6c形成,所述支承板6a载置连接器主体2的连接器体2a的基端部侧和卡止部2c,所述支承轴6b支承连接器主体2并使其可左右摆动,所述弹簧部6c使连接器主体2向基准位置复位。
支承轴6b构成圆筒状,立设在支承板6a的后部侧(载置卡止部5c的一侧)的中心位置,在支承轴6b的上端面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例如两个卡止爪6d。该支承轴6b在外周面与连接器主体2的卡止部2c滑动接触并可转动。另外,在支承板6a的前侧两侧部设有用于固定上部支承部件7的孔6e。
弹簧部6c自支承轴6b的后部左右两侧形成薄板状,以同心地包围该支承轴6b的方式而对称地延伸,前端部6f、6f缩径,与支承板6a前后方向的中心线两侧大致平行地延伸并开设到支承板6a的前端部附近位置。弹簧部6c的宽度比支承轴6b的高度稍窄而形成,下端面位于支承板6a的稍上方,上端面位于支承轴6b的上端面的稍下方。由此,弹簧部6c可变形。
支承轴6b与弹簧部6c的间隔设定成可收纳连接器主体2的卡止部2c并使其自如地转动,前端部6f、6f的间隔设定得比连接器体2a的宽度稍窄。并且,弹簧部6c的前端部6f、6f可与连接器体2a的基端部侧的两侧部4d、5d抵接。
该下部支承部件6由塑料等树脂部件一体地形成,弹簧部6c具有弹性。这样,通过将下部支承部件6的支承板6a和支承轴6b及弹簧部6c一体地形成,能够降低零件数量并且如后所述组装变得容易。
上部支承部件7构成与下部支承部件6的支承板6a大致相同大小的板体,在与支承轴6b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支承轴6b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孔7b,在该孔7b的内周面设有与卡止爪6d卡合的卡止孔7c。另外,在下表面的前侧两侧部,与上部支承部件6的孔6e对应而形成支承脚7d,在其下端面形成有与孔6e嵌合的突起7e。支承脚7d的长度与下部支承部件6的支承轴6b相同。
在上部支承部件7的孔7b的前侧设有与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的导向销4e卡合的导向槽7f。该导向槽7f形成从孔7b侧朝向前端部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扁平的大致V形。该导向槽7f与导向销4e协同作用构成导向机构8而将连接器主体2卡止在上部支承部件7上,在车辆在曲线部(曲线)行驶时,导向机构8使连接器主体2追随曲线部并将其从支承部件3拉出。
另外,在上部支承部件7的后端部形成有用于固定在车体端部的安装部7g。该上部支承部件7也由塑料等树脂部件形成。
接着,对上述连接器1的组装及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使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的连接器体4a及卡止部4c重合在承受部连接器部件5的连接器体5a及卡止部5c上,使挡销4f与长孔5f卡合,从而形成连接器主体2。
接着,如图3所示,从下部支承部件6的上方将连接器主体2的卡止部2c收纳在支承轴6b与弹簧部6c之间,并且在弹簧部6c的前端部6f、6f之间收纳连接器体2a。
此时,弹簧部6c的前端部6f、6f通过与连接器体4a及连接器体5a的锥形的侧部4d及5d弹性相接,具有将连接器体4a及5a留置在基准位置并向内侧拉入的功能,将连接器主体2保持在图示的基准位置。
接着,如图2所示,将上部支承部件7覆盖在连接器主体2的基端部侧和卡止部2c之上而将连接器主体2的导向销4e与导向槽7f卡合,将支承轴6b的卡止爪6d与卡止孔7c卡合,并且将形成在支承脚7d下端面的突起7e压入到下部支承部件6的孔6e中。
这样,通过将上部支承部件7固定在下部支承部件6上并在其之间收纳连接器主体2,形成连接器1。
在连接器主体2位于图3所示的基准位置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导向销4e位于导向槽7f的中央,由该导向销4e防止连接器主体2从支承部件3脱落。连接器体2a的前端部侧和转向节臂部4b及承受部5b从支承部件3的前端部3a突出,如图5所示,弹簧部6c的下端面及上端面从下部支承部件6的支承板6a及上部支承部件7稍稍偏离,不妨碍变形。
形成有连接器主体2的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4的连接器体4a及卡止部4c和承受部连接器部件5的连接器体5a及卡止部5c对齐并重合,通过弹簧部6c的弹力,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承受部5b相对于转向节臂部4b被保持在开放部关闭侧的连接位置。
该连接器1利用未图示的螺钉将上部支承部件7的安装部7g固定在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模型车辆10的端部10a,由此,支承部件3的前端部3a与模型车辆10的端部10a大致共面而被安装,在该状态下,连接器体2a的前端部侧和转向节臂部4b及承受部5b从该模型车辆10的端部10a突出。由此,连接器1能够以与装配在实际车辆上的连接器相似的状态进行安装,外观性提高。
在图4中,在模型车辆10的连接器1的左侧连接未图示的模型车辆的连接器。该连接的模型车辆的连接器也与连接器1同样地形成。在将连接器1和对象侧的连接器连接时,连接器1的承受部5b和对象侧的连接器的承受部被保持在开放部关闭侧的连接位置。在该状态下,若将连接器1向对象侧的连接器按压,则连接器1的转向节臂部4b将对象侧的连接器的承受部向开放部打开侧(横向)按压,同时对象侧的连接器的转向节臂部将该连接器1的承受部5b向开放部打开侧(横向)按压。
这样,连接器1在将承受部5b向开放部打开侧按压时,如图3所示的连接器体5a对抗弹簧部6c的弹力而转动,承受部5b通过图2所示的挡销4f和长孔5f而相对于转向节臂部4b从连接位置移动到断开位置。连接器1的转向节臂部4b与对象侧的转向节臂部卡合时,连接器体5a由弹簧部6c的弹力而向开放部关闭侧转动到基准位置,承受部5b复位到连接位置。对象侧的连接器也同样。由此,连接器1与对象侧的连接器连接。
如图4所示,连接器1为了使连接器体2a的前端部侧和转向节臂部4b及承受部5b从模型车辆10的端部10a突出,使连接的车辆间的间隔与实际车辆的情况同样地变窄,但是模型车辆在直线部行驶时,相邻的模型车辆的端部彼此不干涉。
在图4中,模型车辆10到达曲线部(曲线),模型车辆10例如朝向箭头标记A所示的倾斜方向时,伴随于此,连接器主体2对抗弹簧部6c的弹力而向箭头标记B方向摆动,导向销4e在位于曲线部内侧的导向槽7f′内从图示的导向槽7f的中央位置向箭头标记C所示的前端部方向移动。即,连接器主体2如箭头标记D所示地向曲线部内侧摆动的同时从支承部件3被拉出。
此时,如图2及图3所示,连接器主体2的卡止部2c构成大致U形且后部开口,因此不卡止在支承轴6b上而被拉出。与连接器1连接的未图示的对象侧连接器也同样,连接器主体向曲线部的内侧摆动并且从支承部件被拉出。
这样,通过使连接器主体2追随曲线部而摆动,由此,能够使车辆顺畅地行驶,并且通过将连接器主体2从支承部件3拉出,被连接的相邻的车辆间的间隔变宽,阻止车辆端部彼此干涉,在曲率半径小的曲线部也能够良好地行驶。另外,在曲率半径小的曲线部行驶时,连接器的姿态外观性也良好。并且在车辆通过曲线部到达直线部时,连接器1的连接器主体2由弹簧部6c的弹力而恢复到基准位置并恢复到图4所示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树脂部件形成连接器主体2,但也可以通过压铸成形锌合金或铝合金等金属部件而形成。装配在实际的车辆上的自动连接器在连接器彼此之间的连接面间具有间隙(游隙),故而在列车启动时在机车的连接器到最后车辆的连接器之间依次产生声音。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型车辆的连接器1中,在连接器彼此的连接面间也具有间隙(游隙)。因此,若由金属部件形成连接器主体2,则能够在模型车辆启动时在连接器彼此间产生声音,能够满足使用者的趣味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器主体2将连接器体2a上下分割,并在上侧的连接器体4a的前端部形成转向节臂部4b,在下侧的连接器体5a的前端部形成承受部5b,但也可以相反地,在上侧连接器体4a的前端部形成承受部,在下侧的连接器体5a的前端部形成转向节臂部。
另外,在上侧的连接器体4a的上表面突设导向销4e,在上部支承部件7形成导向槽7f而形成导向机构8,但也可以在下侧的连接器体5a的下表面突设导向销,并在下部支承部件6形成导向槽。
另外,导向槽不限于扁平的大致V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弧状或椭圆形状。
Claims (3)
1.一种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其由连接器主体和支承部件构成,所述连接器主体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具有:钩状的转向节臂部,其从上方看一侧部开放;拇指状的承受部,其配置在所述转向节臂部的开放部侧,可在开放部关闭侧的连接位置和开放部打开侧的断开位置移动,所述支承部件安装在轨道模型车辆的端部,支承所述连接器主体并使其可左右摆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由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和承受部连接器部件构成,
所述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所述转向节臂部,在基端部形成有从上方看大致U形的卡止部,
所述承受部连接器部件在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承受部,在基端部形成有从上方看大致U形的卡止部,
所述转向节臂部连接器部件和所述承受部连接器部件可相对转动地重合,所述承受部能够在所述连接位置或所述断开位置移动,
所述支承部件由下部支承部件和上部支承部件构成,
所述下部支承部件一体地形成支承板、支承轴、弹簧部,所述支承板载置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和卡止部,所述支承轴立设在所述支承板上,与所述卡止部卡合并支承所述连接器主体使其可左右摆动,所述弹簧部以围绕所述卡止部的方式在所述支承轴的外侧连设,其前端部夹持所述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的两侧部,施加向基准位置的恢复力,
所述上部支承部件覆盖所述连接器主体的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和卡止部的上部,并且固定在所述下部支承部件上,夹持所述连接器主体,
在所述连接器主体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设有导向机构,所述连接器主体卡止在所述支承部件上且所述车辆在曲线部行驶时,所述导向机构使所述连接器主体追随所述曲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将所述连接器体上下分割,在上侧的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所述转向节臂部或承受部且在基端部形成所述卡止部,在下侧的连接器体的前端部形成所述承受部或转向节臂部且在基端部形成所述卡止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由导向销和与该导向销卡合的导向槽构成,所述导向销在所述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突出设置,所述导向槽从所述连接器体的基端部侧向前端部侧的左右方向大致V形延伸而形成在所述上部支承部件或下部支承部件上,防止所述连接器主体从所述支承部件脱落,
并且,所述车辆在所述曲线部行驶时,所述导向销在位于所述导向槽的所述曲线部内侧的一侧的槽内移动,使所述连接器主体对应于所述曲线部而摆动且从所述支承部件拉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188371A JP4728418B2 (ja) | 2009-08-17 | 2009-08-17 | 鉄道模型車両の自動連結器 |
JP188371/09 | 2009-08-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1958A true CN101991958A (zh) | 2011-03-30 |
CN101991958B CN101991958B (zh) | 2015-02-11 |
Family
ID=43587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56079.6A Active CN101991958B (zh) | 2009-08-17 | 2010-08-16 | 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52007B2 (zh) |
JP (1) | JP4728418B2 (zh) |
CN (1) | CN1019919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437864A4 (en) * | 2009-06-01 | 2014-02-26 | Learning Curve Brands Inc | TOY CAR CONN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US8720710B2 (en) * | 2012-04-02 | 2014-05-13 | Nzt Products, Llc | Magnetically actuated model railroad coupler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69713A (en) * | 1967-11-13 | 1969-09-30 | Clarence K Edwards | Model railroad coupler and related mechanism |
US5931322A (en) * | 1996-01-16 | 1999-08-03 | Accurail, Inc. | Model railroad car coupler |
JP2002331177A (ja) * | 2001-05-09 | 2002-11-19 | Sekisui Kinzoku Co Ltd | 鉄道模型車両の自動連結器 |
US7383962B2 (en) * | 2004-05-28 | 2008-06-10 | Lionel L.L.C. | Model train with improved coupling mechanis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9757Y2 (ja) * | 1989-03-29 | 1994-10-19 | 株式会社カツミ模型店 | 伸縮自在連結器 |
-
2009
- 2009-08-17 JP JP2009188371A patent/JP4728418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8-12 US US12/855,230 patent/US81520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8-16 CN CN201010256079.6A patent/CN10199195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69713A (en) * | 1967-11-13 | 1969-09-30 | Clarence K Edwards | Model railroad coupler and related mechanism |
US5931322A (en) * | 1996-01-16 | 1999-08-03 | Accurail, Inc. | Model railroad car coupler |
JP2002331177A (ja) * | 2001-05-09 | 2002-11-19 | Sekisui Kinzoku Co Ltd | 鉄道模型車両の自動連結器 |
US7383962B2 (en) * | 2004-05-28 | 2008-06-10 | Lionel L.L.C. | Model train with improved coupling mechanis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10036800A1 (en) | 2011-02-17 |
JP2011036539A (ja) | 2011-02-24 |
CN101991958B (zh) | 2015-02-11 |
US8152007B2 (en) | 2012-04-10 |
JP4728418B2 (ja) | 2011-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371436A1 (en) | Toy vehicle | |
CN104114248A (zh) | 变形汽车玩具及利用该玩具的游戏装置 | |
JPH0433915Y2 (zh) | ||
CN101991958A (zh) | 轨道模型车辆的自动连接器 | |
US8783480B2 (en) | Toy car conn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3822501A (en) | Car coupl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transmitting push-pull strains to the car body | |
US20050167386A1 (en) | Model railroad coupler | |
US20050173551A1 (en) | Track assembly for track-guided toy vehicles | |
US5662229A (en) | Model railroad coupler centering system | |
CN101920618B (zh) | 笔具的笔夹安装结构 | |
US6910424B2 (en) | Movable model train car parts to aid model train maneuverability as it travels on model railroad track | |
JP4397294B2 (ja) | 鉄道模型用カプラーおよび鉄道模型車両 | |
JPS5814231B2 (ja) | 玩具及び模型鉄道車輌用連結器 | |
US5746336A (en) | Coupler adaptor for model railroad rolling stock | |
CN209173381U (zh) | 一种具有单臂夹持功能的翻转玩具车 | |
JP2015512294A (ja) | 磁気作動式鉄道模型連結器 | |
JP2664035B2 (ja) | 鉄道模型連結器 | |
JP3164304U (ja) | 車両玩具 | |
JP2984623B2 (ja) | 鉄道模型車両 | |
JP2720326B2 (ja) | 鉄道模型用ホロ連結装置 | |
JP2002331177A (ja) | 鉄道模型車両の自動連結器 | |
JP3690518B2 (ja) | 鉄道模型車両 | |
CN201080228Y (zh) | 偏摆折合装置 | |
JP2007190051A (ja) | レール走行玩具の連係発車装置 | |
JP2005334598A (ja) | 連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