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6014A - 侧边式光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侧边式光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6014A
CN101986014A CN 201010535682 CN201010535682A CN101986014A CN 101986014 A CN101986014 A CN 101986014A CN 201010535682 CN201010535682 CN 201010535682 CN 201010535682 A CN201010535682 A CN 201010535682A CN 101986014 A CN101986014 A CN 101986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bright dipping
brightness value
distri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3568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6014B (zh
Inventor
陈明伦
许浩中
刘文杰
杨智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356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6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6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6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6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6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侧边式光源模块,具有出光面,出光面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出光区域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域,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中间出光区域出光。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与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堆叠在一起,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边缘出光区域出光。当中间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1的发亮区时,邻近此发光区的边缘出光区为漏光区,预设辉度值为L2,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满足L2’=L2-(L1×k1×R1),其中0≤k1≤1,20%≤R1≤60%。当边缘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3的发亮区时,邻近发光区的中间出光区为漏光区,预设辉度值为L4,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满足L4’=L4-(L3×k2×R2),其中0≤k2≤1,且10%≤R2≤50%。

Description

侧边式光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侧边式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配置一背光模块(backlight module)以提供一面光源,以使液晶显示面板能达到显示的目的。一般来说,背光模块可分为侧边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
随着液晶显示器逐渐朝向大尺寸的趋势发展,目前已经有人将直下式背光模块切割成M×N个区块,并且依据每一区块的影像内容,而对每一区块所对应的背光源亮度进行调整,即区域点亮(local dimming)技术,以提高画面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
然而,目前采用区域点亮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所存在的缺点是单一区域的辉度(brightness)的下降低度不足,因而使得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影像边缘不够平滑。如要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都是提高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分区区域数目。但是,提高分区区域数目会使成本提高,也会增加背光模块的驱动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可以解决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分区域点亮技术会有影像边缘不够平滑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具有出光面,且所述出光面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出光区域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域,此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以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中间出光区域出光。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与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彼此堆叠在一起,且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边缘出光区域出光。当所述中间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1的发亮区时,邻近此发光区的边缘出光区为漏光区,所述漏光区的预设辉度值为L2,则所述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2’)满足L2’=L2-(L1×k1×R1),其中0≤k1≤1,且20%≤R1≤60%。当边缘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3的发亮区时,邻近发光区的中间出光区为漏光区,所述漏光区的预设辉度值为L4,则所述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4’)满足L4’=L4-(L3×k2×R2),其中0≤k2≤1,且10%≤R2≤50%。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具有出光面,且出光面具有多个出光区域,所述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以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与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彼此堆叠在一起。当出发区域的其中之一为具有辉度值为L5的发亮区时,邻接发亮区的出光区域为第一漏光区,且所述第一漏光区的预设辉度值为L6,则第一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6’)满足L6’=L5×R3,其中30%≤R3≤80%。另外,邻接上述第一漏光区的出光区域为第二漏光区,第二漏光区的预设辉度值为L7,且第二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7’=L5×R4,其中10%≤R4≤50%。倘若第二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7’)大于预设辉度值(L7),则第二漏光区以补偿辉度值(L7’)为目标辉度值。倘若第二漏光区的补偿辉度值(L7’)小于预设辉度值(L7),则第二漏光区以预设辉度值(L7)为目标辉度值。
基于上述,本发明采用多个侧边式光源装置堆叠以形成分区域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特别是,本发明对于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各区域进行辉度补偿,以使影像边缘更为平滑,进而提高动态画面的顺畅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中的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B是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中的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漏光区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漏光区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驱动对比与实际对比的关系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第一及第二漏光区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第一及第二漏光区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侧边式光源模块            20:边缘出光区
30:中间出光区                50:出光面
60,70:出光区域              100,200:侧边式光源装置
102,202:导光板              102a,102b,202a,202b:侧表面
104,204:光源                302,402,602,702:发亮区
304,404,604,606,704,706:漏光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示意图。图2A是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中的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的示意图。图2B是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中的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图2A以及图2B,本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10具有出光面50,且所述出光面50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出光区域30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域20。
上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10包括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以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且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与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彼此堆叠在一起。换言之,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可以是叠在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上,或者是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是叠在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上。根据一较佳实施例,侧边式光源模块10可进一步设置光学膜80在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以及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之间、上方或下方。
更详细来说,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包括第一导光板102以及多个第一光源104。第一导光板102具有多个侧表面,其包括长边侧表面102a以及短边侧表面102b。第一导光板102的材质可为透明压克力或是其他合适的导光材料。第一光源104是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02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04是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02的相对向的两个侧表面,较佳的是设置在长边侧表面102a上。第一光源104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或是其他的发光光源。
特别是,第一光源104的光线在射入第一导光板102之后,是从侧边式光源模块10的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值得一提的是,使第一光源104的光线从侧边式光源模块10的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的方法例如是在第一导光板102中的特定位置制作微结构(未绘示)。当第一光源104的光线在射入第一导光板102之后会先以全反射的方式传递,直到光线射在上述微结构上时,所述微结构将破坏上述光线的全反射机制而射出第一导光板102,如此便可使光线从特定区域(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根据本实施例,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02的一侧边102a处的第一光源104是从其中一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而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02的另一侧边102a处的第一光源104是从另一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此外,每一中间出光区域30具有多个出光区域70,且每一个出光区域70是对应一个第一光源104。换言之,每一个第一光源104所射出的光线会在对应的一个出光区域70出光。
类似地,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包括第二导光板202以及多个第二光源204。第二导光板202具有多个侧表面,其包括长边侧表面202a以及短边侧表面202b。第二导光板202的材质可为透明压克力或是其他合适的导光材料。第二光源204是设置在第二导光板202的至少一侧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204是设置在第二导光板202的相对向的两个侧表面,较佳的是设置在长边侧表面202a上。第二光源204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ED)光源或是其他的发光光源。
特别是,第二光源204的光线在射入第二导光板202之后,是从侧边式光源模块10的边缘出光区域20出光。同样地,使第二光源204的光线从侧边式光源模块10的边缘出光区域20出光的方法例如是在第二导光板202中的特定位置制作微结构(未绘示)。当第二光源204的光线在射入第二导光板202之后会先以全反射的方式传递,直到光线射在上述微结构上时,所述微结构将破坏上述光线的全反射机制而射出第二导光板202,如此便可使光线从特定区域(边缘出光区域20)出光。根据本实施例,设置在第二导光板202的一侧边202a处的第二光源204是从其中一边缘出光区域20出光,而设置在第二导光板202的另一侧边202a处的第二光源204是从另一边缘出光区域20出光。此外,每一边缘出光区域20具有多个出光区域60,且每一个出光区域60是对应一个第二光源204。换言之,每一个第二光源204所射出的光线会在对应的一个出光区域60出光。
本发明不限中间出光区域30以及边缘出光区域20的数目,其与光源模块中所堆叠的侧边式光源装置的数目有关,也与设置在导光板侧边处的光源有关。本发明也不限制第一光源104以及第二光源204的数目。实际上,第一光源104以及第二光源204的数目与光源模块(或显示面板)的尺寸、与光源模块的分区域数目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有关。此外,出光区域60,70的数目与第一光源104以及第二光源204的数目有关。
承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可实现分区域点亮的目的。特别是,本发明是采用侧边式光源模块进行分区点亮,光源所产生的光线都是经过导光板的导光之后才出光。而传统分区点亮的直下式被光模块是通过控制每一区域的LED光源的开启与关闭来达到分区点亮目的,因而其每一区域与邻近区域的辉度差异较为明显。因此,相较于传统分区点亮的直下式被光模块来说,本发明的侧边式光源模块能使显示面板的影像边缘较为平滑。
一般来说,上述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在运作时,光线所行经之处可能会有漏光的情形,而导致该处对比下降。另外,在进行分区点亮时,点亮区(又称为发亮区)的光线也有可能会漏光到邻近的区域,而使漏光区的对比下降。因此,为了使本实施例的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具有更佳的对比并且提高动态影像的顺畅度,本实施例更进一步对所述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进行辉度补偿,如下所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漏光区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其为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为了清楚说明本实施例,在图3中的第一光源104与第二光源204是绘示成两列形式,但实际上,第一光源104与第二光源204两者是上下堆叠在一起。当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的其中一第一光源104所产生的光线(如箭头所示)射入第一导光板102之后,所述光线会从中间出光区域30中的其中一个出光区域70出光,其中此出光区域70在此定义为具有辉度值L1的发亮区302。此时,第一光源104在行经边缘出光区域20中的出光区域60时会在该处产生漏光。所述出光区域60在此定义为漏光区304。
倘若上述漏光区304原先的预设辉度值为L2,但第一光源104在行经该处时的漏光将会贡献边缘出光区域20中的出光区域60(漏光区304)一定程度的辉度。因此,本实施例对所述出光区域60(漏光区304)的辉度进行补偿,也就是调整漏光区304的辉度,以使此出光区域60(漏光区304)的补偿辉度值L2’接近目标辉度值。上述补偿方式为:
L2’=L2-(L1×k1×R1)
0≤k1≤1
20%≤R1≤60%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补偿方式是将此边缘出光区域20中的出光区域60(漏光区304)原先的预设辉度值(L2)扣除漏光辉度,并以此补偿辉度值(L2’)作为此边缘出光区域20中的出光区域60(漏光区304)的目标辉度值。如此,便可以使所述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具有较佳的辉度分布,进而提高影像边缘的平滑度以及提高动态影像的顺畅度。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漏光区的示意图。请参照图4,其为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当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的其中一第二光源204所产生的光线(如箭头所示)射入第二导光板202之后,光线会从边缘出光区域20的其中一个出光区域60出光,其中此出光区域60在此定义为具有辉度值L3的发亮区402。此时,发亮区402会有些许往邻近的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区域70)的漏光。所述出光区域70在此定义为漏光区404。
倘若上述漏光区404原先的预设辉度值为L4,然发亮区402的漏光将会贡献此中间出光区域30中的出光区域70(漏光区404)一定程度的辉度。因此,本实施例对所述漏光区404的辉度进行补偿,也就是调整漏光区404的辉度,以使此中间出光区域30中的出光区域70(漏光区404)的补偿辉度值L4接近目标辉度值。上述补偿方式为:
L4’=L4-(L3×k2×R2)
0≤k2≤1
10%≤R2≤50%
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补偿方式是将此中间出光区域30中的出光区域70(漏光区404)原先的预设辉度值(L4)扣除漏光辉度,以此补偿辉度值(L4’)作为此中间出光区域30中的出光区域70(漏光区404)的目标辉度值。如此,便可以使所述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具有较佳的辉度分布,进而提高影像边缘的平滑度以及提高动态影像的顺畅度。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驱动对比与实际对比的关系图。请参照图5,图5的横轴表示区域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原始驱动对比,纵轴表示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前后相邻区域的实际对比。由图5可知,原始驱动对比(横轴)以及前后相邻区域的实际对比(纵轴)之间并非线性关系。这主要是因为前后相邻区域会有漏光的问题导致。
因此,本实施例采用上述图3以及图4所示的补偿方法,即将漏光区的辉度作对应的补偿或调整。如此一来,可以本实施例的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具有较佳的辉度分布,进而提高影像边缘的平滑度以及提高动态影像的顺畅度。
在上述图3以及图4的实施例中,其辉度补偿都是针对沿着第一光源104/第二光源204的前进方向(或称为光源的主要出光路径)的相邻出光区域进行补偿。但,本发明亦提供对于沿着第一光源104/第二光源204的排列方向的相邻出光区域进行补偿的方法,如下说明。
图6与图7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发亮区以及第一及第二漏光区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其为图1的侧边式光源模块的俯视示意图。此侧边式光源模块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出光区域30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域20。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所产生的光线从中间出光区域30出光,且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的每一第一光源104所射出的光线会在对应的一个出光区域70出光。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所产生的光线从边缘出光区域20出光,且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的每一第二光源204所射出的光线会在对应的一个出光区域60出光。
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100的第一光源104所产生的光线(如箭头所示)射入第一导光板102之后,会从中间出光区域30的其中一个出光区域70出光,在本实施例中,此中间出光区域30的出光区域70较佳为该中间出光区域30辉度值最大的出光区域,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当中间出光区域30的其中一个出光区域70为具有辉度值L5的发亮区702时,发亮区702会有些许往两侧出光区域70的漏光,在此将漏光的出光区域60定义为第一漏光区704。
倘若上述第一漏光区704原先的预设辉度值为L6,因发亮区702的漏光将会贡献此出光区域70(第一漏光区704)一定程度的辉度。因此,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一漏光区704的辉度进行补偿,也就是调整第一漏光区704的辉度,以使此出光区域70(第一漏光区704)的补偿辉度值L6’接近目标辉度值。上述补偿方式为:
L6’=L5×R3
30%≤R3≤80%
此外,发亮区702有可能进一步往第一漏光区704侧边的出光区域70漏光,在此将位于第一漏光区604侧边的出光区域70定义为第二漏光区706。倘若上述第二漏光区706原先的预设辉度值为L7,发亮区702的漏光也有可能会贡献此出光区域70(第二漏光区706)某些程度的辉度。因此,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漏光区706的辉度进行补偿,也就是调整第二漏光区706的辉度,以使此出光区域70(第二漏光区706)的补偿辉度值L7’接近目标辉度值。上述补偿方式为:
第二漏光区706的补偿辉度值L7’=L5×R4,其中10%≤R4≤50%;
倘若第二漏光区706的补偿辉度值(L7’)大于预设辉度值(L7),则第二漏光区706以补偿辉度值(L7’)作为其目标辉度值;
倘若第二漏光区706的补偿辉度值(L7’)小于预设辉度值(L7),则第二漏光区706以预设辉度值(L7)作为其目标辉度值。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漏光区704,其补偿方式是将发光区702的辉度值(L5)乘上特定补偿比例(30%~80%),以此补偿辉度值(L6’)作为此出光区域70(第一漏光区704)的目标辉度值。
另外,针对第二漏光区706,其补偿方式是将发光区702的辉度值(L5)乘上特定补偿比例(10%~50%)以作为此出光区域70(第二漏光区706)的补偿辉度值(L6’)。特别是,若第二漏光区706的补偿辉度值(L7’)大于预设辉度值(L7),则进行上述补偿。若第二漏光区706的补偿辉度值(L7’)小于预设辉度值(L7),则不进行补偿。
接着,请参照图7,当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200的第二光源204所产生的光线(如箭头所示)射入第二导光板202之后,会从边缘出光区域20的其中一个出光区域60出光,其中此边缘出光区域20的出光区域60在此定义为具有辉度值L5的发亮区602。在本实施例中,此边缘出光区域20的出光区域60较佳为该边缘出光区域20辉度值最大的出光区域,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时,发亮区602会有些许往两侧出光区域60的漏光,在此将有漏光的出光区域60定义为第一漏光区604。
倘若上述第一漏光区604原先的预设辉度值为L6,然因发亮区602的漏光将会贡献此出光区域60(第一漏光区604)一定程度的辉度。因此,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一漏光区604的辉度进行补偿,也就是调整第一漏光区604的辉度,以使此出光区域60(第一漏光区604)的补偿辉度值L6’接近目标辉度值。上述补偿方式为:
L6’=L5×R3
30%≤R3≤80%
此外,发亮区602有可能进一步往第一漏光区604侧边的出光区域60漏光。在此,将位于第一漏光区604侧边的出光区域60定义为第二漏光区606。倘若上述第二漏光区606原先的预设辉度值为L7,而发亮区602的漏光将可能会贡献此出光区域60(第二漏光区606)特定程度的辉度。因此,本实施例对所述第二漏光区606的辉度进行补偿,也就是调整第二漏光区606的辉度,以使此出光区域60(第二漏光区606)的补偿辉度值L7’接近目标辉度值。上述补偿方式为:
第二漏光区606的补偿辉度值L7’=L5×R4,其中10%≤R4≤50%;
倘若第二漏光区606的补偿辉度值(L7’)大于预设辉度值(L7),则第二漏光区606以补偿辉度值(L7’)作为其目标辉度值;
倘若第二漏光区606的补偿辉度值(L7’)小于预设辉度值(L7),则第二漏光区606以预设辉度值(L7)作为其目标辉度值。
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第一漏光区604,其补偿方式是将发光区602的辉度值(L5)乘上特定补偿比例(30%~80%),以此补偿辉度值(L6’)作为此出光区域60(第一漏光区604)的目标辉度值。
另外,针对第二漏光区606,其补偿方式是将发光区602的辉度值(L5)乘上特定补偿比例(10%~50%)以作为此出光区域60(第二漏光区606)的补偿辉度值(L6’)。特别是,若第二漏光区606的补偿辉度值(L7’)大于预设辉度值(L7),则进行上述补偿。若第二漏光区606的补偿辉度值(L7’)小于预设辉度值(L7),则不进行补偿。
如此,便可以使所述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具有较佳的辉度分布,进而提高影像边缘的平滑度以及提高动态影像的顺畅度。
在上述图3以及图4的实施例中,其辉度补偿是针对沿着第一光源104/第二光源204的前进方向的相邻出光区域进行补偿。在上述图6以及图7的实施例中,其辉度补偿是针对沿着第一光源104/第二光源204的排列方向的相邻出光区域进行补偿。而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其是结合图3以及图4的实施例以及图6以及图7的实施例,也就是既对沿着第一光源104/第二光源204的前进方向的相邻出光区域进行补偿,也对沿着第一光源104/第二光源204的排列方向的相邻出光区域进行补偿。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多个侧边式光源装置堆叠以形成分区域点亮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并且对所述侧边式光源模块的各区域进行辉度补偿,以使影像边缘更为平滑,进而提高动态画面的顺畅度。采用本发明分区点亮的侧边式光源装置的显示器相较于采用分区点亮的直下式光源装置的显示器来说,其所呈现的影像具有更佳的显示品质。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出光面,且该出光面具有至少一个中间出光区域以及至少一个边缘出光区域,该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
一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其产生的光线从该中间出光区域出光;以及
一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其与该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彼此堆叠在一起,且该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产生的光线从该边缘出光区域出光,其中
当该中间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1的一发亮区时,邻近该发光区的该边缘出光区为一漏光区,该漏光区的一预设辉度值为L2,则该漏光区的一补偿辉度值L2’满足L2’=L2-(L1×k1×R1),其中0≤k1≤1,且20%≤R1≤60%,
当该边缘出光区域为具有辉度值为L3的一发亮区时,邻近该发光区的该中间出光区为一漏光区,该漏光区的一预设辉度值为L4,则该漏光区的一补偿辉度值L4’满足L4’=L4-(L3×k2×R2),其中0≤k2≤1,且10%≤R2≤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包括:
一第一导光板,其具有多个侧表面;以及
多个第一光源,设置在该第一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且这些第一光源的光线射入第一导光板之后从该中间出光区域出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光源设置在该第一导光板的相对向的两个侧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包括:
一第二导光板,具有多个侧表面;以及
多个第二光源,设置在该第二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且这些第二光源的光线射入第二导光板之后从该边缘出光区域出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光源设置在该第二导光板的相对向的两个侧表面上。
6.一种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出光面,且该出光面具有多个出光区域,该侧边式光源模块包括:
一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以及
一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其与该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彼此堆叠在一起,其中
当这些出光区域的其中之一为具有辉度值为L5的一发亮区时,邻接该发亮区的这些出光区域为一第一漏光区,该第一漏光区的一预设辉度值为L6,则该第一漏光区的一补偿辉度值L6’满足L6’=L5×R3,其中30%≤R3≤80%,且
邻接该第一漏光区的这些出光区域为一第二漏光区,且该第二漏光区的一预设辉度值为L7,该第二漏光区的一补偿辉度值L7’=L5×R4,其中10%≤R4≤50%,
倘若该第二漏光区的该补偿辉度值L7’大于该预设辉度值L7,则该第二漏光区以该补偿辉度值L7’为一目标辉度值;
倘若该第二漏光区的该补偿辉度值L7’小于该预设辉度值L7,则该第二漏光区以该预设辉度值L7为该目标辉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边式光源装置包括:
一第一导光板,其具有多个侧表面;以及
多个第一光源,设置在该第一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这些第一光源的光线射入第一导光板之后从对应的出光区域出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光源设置在该第一导光板的相对向的两个侧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的这些侧表面包括多个长边侧表面以及多个短边侧表面,这些第一光源是设置在这些长边侧表面上,且每一个第一光源对应其中一个出光区域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边式光源装置包括:
一第二导光板,具有多个侧表面;以及
多个第二光源,设置在该第二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表面上,这些第二光源的光线射入第二导光板之后从对应的出光区域出光。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二光源设置在该第二导光板的相对向的两个侧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边式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光板的这些侧表面包括多个长边侧表面以及多个短边侧表面,这些第二光源是设置在这些长边侧表面上,且每一个第二光源对应其中一个出光区域设置。
CN2010105356828A 2010-11-04 2010-11-04 侧边式光源模块 Active CN101986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56828A CN101986014B (zh) 2010-11-04 2010-11-04 侧边式光源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56828A CN101986014B (zh) 2010-11-04 2010-11-04 侧边式光源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6014A true CN101986014A (zh) 2011-03-16
CN101986014B CN101986014B (zh) 2012-06-20

Family

ID=43710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56828A Active CN101986014B (zh) 2010-11-04 2010-11-04 侧边式光源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601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8987A (zh) * 2011-11-07 2012-06-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8363241A (zh) * 2018-02-12 2018-08-0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4990A1 (en) * 2002-03-26 2003-10-02 Chia-Feng Lin Light-guiding plate module of high reliability
JP2005310751A (ja) * 2004-03-24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
CN1797113A (zh) * 2004-11-25 2006-07-05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912457A (zh) * 2005-07-29 2007-02-14 株式会社茉莉特斯 面照明装置
US20070253218A1 (en) * 2004-09-10 2007-11-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84990A1 (en) * 2002-03-26 2003-10-02 Chia-Feng Lin Light-guiding plate module of high reliability
JP2005310751A (ja) * 2004-03-24 2005-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照明装置
US20070253218A1 (en) * 2004-09-10 2007-11-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797113A (zh) * 2004-11-25 2006-07-05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912457A (zh) * 2005-07-29 2007-02-14 株式会社茉莉特斯 面照明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8987A (zh) * 2011-11-07 2012-06-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108363241A (zh) * 2018-02-12 2018-08-03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CN108363241B (zh) * 2018-02-12 2021-06-2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6014B (zh)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8532B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CN202649645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2044227B (zh) 液晶显示器和驱动该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JP552327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CN102099617B (zh) 面光源装置和显示装置
CN202057827U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1477272B (zh) 光学板、背光组件以及包含所述两者的显示装置
EP1768083A2 (en) Optical correction for high uniformity panel lights
US20070109464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02418881A (zh) 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92746B (zh) 显示装置及照明单元
JP2010020961A (ja)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08284B (zh) 背光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91938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3225773B (zh) 一种侧光式led动态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68300A (zh) 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1556401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545048B2 (en) LED illumination structure without light guide plate
TWI413820B (zh) 照明裝置與導光板
CN204879661U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460112B (zh) 一种背光源、发光二极管灯条、显示装置
CN101986014B (zh) 侧边式光源模块
CN1892345A (zh) 可消除亮点的发光模组
KR2010009415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202327857U (zh) 一种高亮度超薄型背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