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4366A - 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4366A
CN101984366A CN 201010500153 CN201010500153A CN101984366A CN 101984366 A CN101984366 A CN 101984366A CN 201010500153 CN201010500153 CN 201010500153 CN 201010500153 A CN201010500153 A CN 201010500153A CN 101984366 A CN101984366 A CN 101984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d out
time
aperture plane
geological data
relief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001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eost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ost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ost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ostar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001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843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84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4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方法包括:以预设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当前工区内的地震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对所述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以所述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以相对较平滑、高程差较小的共孔径面为基准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因浮动基准面高程差较大导致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构造出错误的地质形态的缺陷,以构造出更高精度的地质形态。

Description

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数据成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叠前偏移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项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其包括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其中,由于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具有对速度模型适应性强,计算稳定,直接面向目标计算等特点,成为目前地震资料处理的常规流程。尤其对一些山地地区,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地表高程变化剧烈,深度速度建模困难,而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成像精度,因而使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常规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以水平地表为基本假设条件的,即假设检波点在相同的平面上;而实际上地震资料采集的地震数据往往是在不规则的地表,即各个检波点不在同一平面。而为了能够利用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通常采用静校正技术将地震数据校正到一个统一基准面后再进行常规处理。但是,若直接将地震数据校正到统一基准面上会导致大偏移距数据的校正畸变,影响资料的深部成像。因此,在常规处理中,通常将到统一基准面的校正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应用到叠前数据上,将数据校正到浮动基准面;此时,同一个共中心点(Common Middle Point;简称为:CMP)道集内的数据基本在相同的高程上,并在该浮动基准面上进行速度分析、叠加以及叠前时间偏移;另一部分是应用到叠后数据上,将偏移或叠加后的数据从浮动基准面校正到统一基准面,以供后期处理应用。其中,两步静校正技术解决了单步静校正量大而导致的拉伸畸变,在工区相对高差变化小的地区浮动基准面上的数据满足叠前时间偏移在水平面计算的要求。但是,在一些山地地区,例如地表高差高达千米的地区,进行第一步静校正得到的浮动基准面高差通常也要有800米左右,在这样的基准面上进行叠前时间偏移会因为高差导致偏移出错误的构造形态。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存在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将数据应用波动方程校正到统一基准面上后再进行叠前时间偏移;该方法可以避免直接静校正导致的拉伸畸变,但是,存在近地表深度域速度模型不准确和计算量大的问题。另一种是从起伏地表直接进行叠前时间偏移,这样也可以避免静校正带来的误差问题;但是,该方法是在浮动基准面上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迭代以及应用折射波静校正后去掉第一步静校正量后进行的,其会影响到剩余静校正和折射波静校正中的高频静校正量的作用,因此,在与常规流程的对接上存在困难。基于上述可知,如何充分并准确的利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构造出高精度的地质形态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表高差导致无法准确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缺陷,以成像出更高精度的地质形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包括:
以预设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当前工区内的地震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
对所述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
以所述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以预设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当前工区内的地震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
处理模块,用于以所述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本发明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以最大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工区内的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并将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并以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其中,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共孔径面相对较平滑,高程差较小,以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因浮动基准面高程差较大导致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构造出错误的地质形态的缺陷,以构造出更高精度的地质形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共孔径面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反应成像点对应一个地震道成像时的几何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偏移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偏移设备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一种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包括:
步骤101,以预设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当前工区内的地震数据以及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
其中,偏移孔径是指对某成像输出有贡献的输入数据(即地震数据)的坐标范围。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偏移孔径选择最大偏移孔径,这样可有效的包含所有有贡献的输入数据。本实施例所说的工区也是指目前所要处理的地震数据的坐标的最大范围。本实施例中,获取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的方式可以为通过实地探测考察的方式,以该方式获取的地表高程具有准确性高的优点。
步骤102,对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通过取所有地表高程之和,然后用地表高程的和除以地表高程的数量,即对地表高程进行平均,获取地表高程的平均值。然后,以获取的平均值对应的地表为共孔径面。其中,本实施例获取的共孔径面的形态图可参见图2所示,且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共孔径面相对平滑,其各地震数据对应的地表高程差较小;且本实施例的共孔径面内包含多个共中心点(CMP)面,由此可知,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共孔径面包含较多有贡献的地震数据,因此,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共孔径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可以提高计算准确度和精度。
步骤103,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其中,对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通常包括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常规处理等操作。其中,预处理包括对地震数据解编,资料解编,炮点、检波点位置检查,振幅恢复,反褶积以及抽共中心点道集(CMP)等处理。上述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具体过程不再详细论述。
在本实施例中将重点应用常规处理,其通常包括:三维水平叠加和三维偏移两部分内容。三维水平叠加处理过程包括:二维速度分析,三维速度分析、三维剩余静校正(即剩余时差分析)以及三维最终叠加等工作。其中,在构造复杂地区,如果需要进行DMO处理时,通常会进行两次二维速度分析。第一次二维速度分析为DMO处理提供动校正速度;第二次二维速度分析为三维剩余静校正提供速度参数。通过上述二维速度分析为三维速度分析做准备。在采用DMO处理消除了地层倾角、方位角影响后做第二次二维速度分析,选择一些均匀分布的二维测线进行叠加试验,在共孔径面上平滑内插,构建三维叠加速度初始模型,即本实施例中的初始速度模型。
经过上述操作,可以获取本实施例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初始速度模型。然后,在地震数据对应的共反射点(Common Reflecrtion Point;简称为:CRP)道集(即在预处理过程中抽取的CRP道集)上进行剩余速度分析,根据获取的剩余速度量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剩余速度校正,获取校正速度模型;其中根据剩余速度量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剩余速度校正具体是指将剩余速度量与初始速度模型中的速度值相加;当剩余速度量为正值时,则对应的初始速度值增加;反之,当剩余速度量为负值时,对应的初始速度值递减。接着,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并对上述校正速度模型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获取时间域上的地质体成像数据;具体是指以校正速度模型中的各个速度值为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对象,进行偏移处理,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的结果即为地质体成像数据。
本实施例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以最大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工区内的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并将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并以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其中,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共孔径面相对较平滑,高程差较小,以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因浮动基准面高程差较大导致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构造出错误的地质形态的缺陷,以构造出更高精度的地质形态。
其中,在本实施例步骤103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进行剩余速度分析,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根据剩余时差和二维地理位置上的点到炮点和检波点的走程获取对应的剩余速度的实例,并且根据该实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步骤103中涉及的剩余速度分析原理。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地表走程的一种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所示详细说明时间、速度以及走程之间的关系原理。
图3中所示偏移计算面(即偏移基准面)为共孔径面时,某成像点上对于一个输入的地震道成像时的几何关系。在该面上计算带高程差修正的走时可表示为:
TSDR=TMLD+TDM2-TSM1+TRR    (1)
其中,TSDR为在炮检点所在位置到成像点D处的双程走时,TM1D和TDM2为成像点D所在面上计算的该道炮点和检波点到成像点D的走时,TS′M1和TR′R为偏最大移孔径内数据高差引入的走时修正项。本实施例假设成像点与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走线为直射线,则公式(1)具体可以表示为如下公式(2):
T SDR = ( t 0 + Z s - Z M 1 V t ) 2 + X OM 1 V s 2 + ( t 0 + Z R - Z M 2 V t ) 2 + X OM 2 V R 2 - - - ( 2 )
ZS为炮点所在面的高程;ZM1炮点映射到偏移计算面时对应的高程;ZR为炮检点所在面的高程;ZM2为炮检点映射到偏移计算面时对应的高程;t0表示成像点地表到成像点的单程走时;VS为炮点在t0时间处的均方根速度;VR为检波点在t0时间处的均方根速度;Vt为起伏校正的替换速度,XOM1和XOM2为炮检点到成像点的水平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只简单给出直射线走时公式,而对于弯曲射线、各项异性、以及非对称走时等计算公式可将成像点处的偏移计算面到炮检点的所在高程当作单独层参与到走时参数的计算中,且在应用不同方法时,与偏移距相乘处的系数均可由炮点和检波点处求出。本实施例将不再详细论述。
本实施例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通过在CRP道集上进行剩余速度分析,并根据该分析获取的剩余速度对初始速度模型进行校正,基于校正后的速度模型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可以提高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进而可以极大提高对地质体成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进一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在对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还包括:步骤301,在地震数据对应的CRP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分析,根据获取的剩余时差对地质体成像数据进行剩余时差校正,获取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在地震数据对应的CRP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1,对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去除常规处理结果中的高程静校正量,以获取携带剩余静校正量和折射波静校正量的CMP道集;
通常,对地震数据进行的常规处理中会同时获取高程静校正量、剩余静校正量和折射波静校正量。其中,高程静校正量通常是指在地表高程差较大的条件下对地震数据做出的校正量;如果地震数据中携带高程静校正量,在地表高程较大时通常会出现拉伸畸变等问题,而本发明技术方案是在共孔径面上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即需要将地震数据回复到起伏地表上,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仅在地震数据中保留其中的剩余静校正量和折射波静校正量,并以携带该两个静校正量的地震数据作为CMP道集。其中,在本实施例的工区内通常会获取到多个CMP道集。
步骤3012,以CMP道集为输入目标,对CMP道集数据进行第一偏移获取第一CRP道集,并将第一CRP道集上的数据进行水平叠加,获取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
在此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每个CMP道集对应二维地理位置上的一个点,每个点都需要形成其在时间深度上的地质影像。其中,二维地理位置是通过将深度映射到二维平面时获取的。在本步骤3012中对CMP道集进行的第一次偏移是指分别以每一个CMP道集对应的在二维地理位置平面上的点为输入目标,并以该点为中心(或者为基准)进行偏移。具体是指以该点为中心将其对应的在多个时间上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偏移。通过上述偏移操作获取该CMP道集对应的二维地理位置上的点对应的CRP道集,即第一CRP道集。在本实施例中,每个CMP道集的一次偏移均对应获取一个CRP道集,因此,本实施例中将获取到多个CRP道集,且每个CRP道集也对应二维地理位置上的该点,即CMP道集对应的点。此时,将每个CRP道集上的地震数据沿着对应的二维地理位置上的点的时间深度方向进行水平叠加(即将深度上各点对应的在多个时间上获取的地震数据相加),获取该二维地理位置上的点对应的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在本实施例中,共获取多个CMP道集、多个对应的CRP道集和多个对应的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且上述道集和模型道的数量相同。
步骤3013,将CMP道集进行第二次偏移获取第二CRP道集,并将第二CRP道集与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进行互相关,获取输入目标对应的剩余时差。
当以其中一个CMP道集为输入目标时,由该CMP道集获取到的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对应的二维地理位置上的该点的成像数据即为输出目标。将该CMP道集上的所有数据进行第二次偏移获取第二CRP道集,其中该第二偏移与第一次偏移的过程相同;然后,在二维地理位置上的该点的时间深度方向上,将经过第二次偏移后的CMP道集(即第二CRP道集)上该点对应同一深度时在多个时间上采集的地震数据与该CMP道集对应的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上的对应所述同一深度的地震数据,进行互相关,获取该二维地理位置上的该点的各个深度上对应的剩余时差;并根据上述方式分别获取二维地理位置上的每个点对应的剩余时差。
其中,根据剩余时差对地质体成像数据进行校正具体是指根据剩余时差对地质体成像数据在时间上进行上下迁移;例如:若剩余时差为正值,则可以将地质体成像数据向上迁移;反之,若剩余时差为负值,则将地质体成像数据向下迁移;经过上下迁移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即为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本实施例通过在CRP到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分析,根据获取的该剩余时差对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进行校正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地质体成像数据的精度;且本实施例中的CRP道集中去除了高程静校正量,减小了高程较大时出现拉伸畸变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地质体成像数据的精度;因此,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构造出的地质形态其精度更高,更加符合实际地质形态。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偏移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设备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1、第二获取模块52和处理模块53。
其中,在使用本实施例的设备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时,通常会选定所要进行处理的工区,具体是指待处理地震数据的坐标范围。第一获取模块51,用于以预设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当前工区内的地震数据以及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其中,预设偏移孔径可以人为根据地震数据坐标范围选择最大偏移孔径,以便可有效包含所有有贡献的输入数据;而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可以预先通过实地探测考察方式预先获取,并存储在本实施例的设备中的数据存储模块中,以供第一获取模块51获取并使用,即第一获取模块51可与存储模块连接。其中,本实施例涉及到的各种数据若需要存储均可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中。
第二获取模块52,与第一获取模块51连接,用于对第一获取模块51获取的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具体是指对地表高程进行平均处理,以平均值所在面为共孔径面。其中,本实施例的共孔径面由于是对最大偏移孔径亦即地震数据的坐标的最大范围内的所有地表高程的进行处理获取的,与现有技术中的CMP面相比,其可以包含更多有效地震数据,为提高叠前时间偏移计算的准确定和精度做出了贡献。
处理模块53,分别与第一获取模块51和第二获取模块52连接,用于以第二获取模块52获取的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第一获取模块51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设备,可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流程。具体通过第一获取模块、第二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实现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地震数据的叠前时间偏移。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共孔径面相对较平滑,高程差较小,以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因浮动基准面高程差较大导致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构造出错误的地质形态的缺陷,以构造出更高精度的地质形态。
进一步,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处理模块53包括:初始模型获取单元531、校正模型获取单元532和偏移处理单元533。其中,初始模型获取单元531用于对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处理,获取地震数据对应的初始速度模型。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初始速度模型是指常规处理中经过两次二维速度分析后获取的三维叠加速度初始模型。校正模型获取单元532,与初始模型获取单元531连接,用于在地震数据对应的CRP道集上,对初始模型获取单元531获取的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剩余速度校正,获取校正速度模型;偏移处理单元533,与校正模型获取单元532连接,用于以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校正速度模型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校正模型获取单元532对初始速度模型的校正处理,提高了速度模型的准确度和精度;而以校正速度模型作为叠前时间偏移的处理对象,可以提高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即地质体成像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进而保证地质体成像质量。
进一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设备还包括:校正模块54。该校正模块54,分别与第一获取模块51和处理模块53连接,用于在地震数据对应的CRP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分析,根据获取的剩余时差对地质体成像数据进行剩余时差校正,获取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如图6所示,该校正模块54包括:道集获取单元541、模型道获取单元542、时差获取单元543和校正单元544。基于上述结构,该校正模块54的具体工作原理为:道集获取单元541用于对第一获取模块51获取的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去除常规处理结果中的高程静校正量,以获取携带剩余静校正量和折射波静校正量的CMP道集,并提供给模型道获取单元542;模型道获取单元542,与道集获取单元541连接,用于以CMP道集为输入目标,对CMP道集进行第一次偏移获取第一CRP道集,并将第一CRP道集上的数据进行水平叠加,获取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时差获取单元543,分别与道集获取单元541和模型道获取单元542连接,用于将CMP道集进行第二次偏移获取第二CRP道集,并将第二CRP道集与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进行互相关,获取作为输入目标的CMP道集对应的剩余时差;校正单元544,分别与时差获取单元543和处理模块53连接,用于根据时差获取单元543获取的剩余时差对处理模块53获取的地质体成像数据进行剩余时差校正,获取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其中,上述校正模块以及其各个功能单元,可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流程,其具体工作原理和过程详见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步骤30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校正模块在CRP到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分析,根据获取的该剩余时差对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进行校正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地质体成像数据的精度;且本实施例的校正模块在对CRP道集的处理过程中去除了高程静校正量,减小了高程较大时出现拉伸畸变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地质体成像数据的精度;因此,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构造出的地质形态其精度更高,更加符合实际地质形态。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预设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当前工区内的地震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
对所述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
以所述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具体为:
对所述地表高程进行平均,获取所述地表高程的平均值;
取所述平均值对应的地表为所述共孔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包括:
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处理,获取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初始速度模型;
在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共反射点道集上,对所述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剩余速度校正,获取校正速度模型;
以所述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所述校正速度模型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所述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后还包括:
在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共反射点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分析,根据获取的剩余时差对所述地质体成像数据进行剩余时差校正,获取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共反射点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分析包括:
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去除所述常规处理结果中的高程静校正量,以获取携带剩余静校正量和折射波静校正量的共中心点道集;
以所述共中心点道集为输入目标,对所述共中心点道集进行第一次偏移获取第一共反射点道集,并将所述第一共反射点道集上的数据进行水平叠加,获取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
将所述共中心点道集进行第二次偏移获取第二共反射点道集,并将所述第二共反射点道集与所述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进行互相关,获取所述输入目标对应的所述剩余时差。
6.一种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以预设偏移孔径为半径,获取当前工区内的地震数据以及所述地震数据所在面的地表高程;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地表高程进行平滑处理,获取共孔径面;
处理模块,用于以所述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初始模型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处理,获取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初始速度模型;
校正模型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共反射点道集上,对所述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剩余速度校正,获取校正速度模型;
偏移处理单元,用于以所述共孔径面为基准面,对所述校正速度模型进行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获取所述时间域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校正模块,用于在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共反射点道集上,进行剩余时差分析,根据获取的剩余时差对所述地质体成像数据进行剩余时差校正,获取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模块包括:
道集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地震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去除所述常规处理结果中的高程静校正量,以获取携带剩余静校正量和折射波静校正量的共中心点道集;
模型道获取单元,用于以所述共中心点道集为输入目标,对所述共中心点道集进行第一次偏移获取第一共反射点道集,并将所述第一共反射点道集上的数据进行水平叠加,获取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
时差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共中心点道集进行第二次偏移获取第二共反射点道集,并将所述第二共反射点道集与所述剩余时差校正模型道进行互相关,获取所述输入目标对应的所述剩余时差;
校正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剩余时差对所述地质体成像数据进行剩余时差校正,获取校正后的地质体成像数据。
CN 201010500153 2010-09-29 2010-09-29 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19843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00153 CN101984366A (zh) 2010-09-29 2010-09-29 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00153 CN101984366A (zh) 2010-09-29 2010-09-29 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4366A true CN101984366A (zh) 2011-03-09

Family

ID=43641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00153 Pending CN101984366A (zh) 2010-09-29 2010-09-29 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84366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791A (zh) * 2011-08-05 2013-02-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处理的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5093323A (zh) * 2014-05-19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叠前地震数据共成像点道集的能量校正方法
CN105319595A (zh) * 2014-07-31 2016-0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土塬地震资料井控中长波长静校正方法
CN105717538A (zh) * 2014-12-02 2016-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偏移基准面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6054252A (zh) * 2016-06-23 2016-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7942385A (zh) * 2017-11-15 2018-04-20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精细旅行时计算的动校正方法
CN109254322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遗传的剩余静校正模型道建立方法
CN109581494A (zh) * 2018-10-23 2019-04-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
CN109683194A (zh) * 2018-12-13 2019-04-26 郑鸿明 自适应平滑半径的基准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967752A (zh) * 2018-09-29 2020-04-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伏地表偏移输入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7414B2 (en) * 2004-10-04 2007-01-23 Pgs Americas, Inc. Amplitude preserving prestack migration method
CN101285894A (zh) * 2008-05-30 2008-10-1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起伏地表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7414B2 (en) * 2004-10-04 2007-01-23 Pgs Americas, Inc. Amplitude preserving prestack migration method
CN101285894A (zh) * 2008-05-30 2008-10-1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起伏地表下采集的地震资料的直接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地球物理学报》 20091231 刘国峰等 山地地震资料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其GPU实现 3101-3108 1-9 第52卷, 第12期 2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0430 刘国峰等 起伏地表直接叠前时间偏移 196-200 1-9 第45卷, 第2期 2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791A (zh) * 2011-08-05 2013-02-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处理的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2914791B (zh) * 2011-08-05 2015-05-1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处理的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5093323A (zh) * 2014-05-19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叠前地震数据共成像点道集的能量校正方法
CN105319595A (zh) * 2014-07-31 2016-0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土塬地震资料井控中长波长静校正方法
CN105319595B (zh) * 2014-07-31 2018-04-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土塬地震资料井控中长波长静校正方法
CN105717538B (zh) * 2014-12-02 2018-02-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偏移基准面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5717538A (zh) * 2014-12-02 2016-06-2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偏移基准面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6054252A (zh) * 2016-06-23 2016-10-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叠前时间偏移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54322A (zh) * 2017-07-14 2019-01-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遗传的剩余静校正模型道建立方法
CN107942385A (zh) * 2017-11-15 2018-04-20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精细旅行时计算的动校正方法
CN110967752A (zh) * 2018-09-29 2020-04-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伏地表偏移输入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CN110967752B (zh) * 2018-09-29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起伏地表偏移输入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CN109581494A (zh) * 2018-10-23 2019-04-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叠前偏移方法及装置
CN109683194A (zh) * 2018-12-13 2019-04-26 郑鸿明 自适应平滑半径的基准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9683194B (zh) * 2018-12-13 2023-1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自适应平滑半径的基准面确定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4366A (zh) 基于共孔径面的起伏地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及设备
US901395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ismic imaging and earth modeling using beam tomography
CN102914791B (zh) 一种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处理的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CN102944896B (zh) 表层调查数据的模型法静校正方法
CN102841379B (zh) 一种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与速度分析方法
CN102841376A (zh) 一种基于起伏地表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09917454B (zh) 基于双基准面的真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2841375A (zh) 一种复杂条件下基于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层析速度反演方法
CN113552625B (zh) 一种用于常规陆域地震数据的多尺度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4459794A (zh) 共反射点道集时变时间差值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2778693A (zh) 一种基于反射波层拉平提取并消除的绕射波分离处理方法
CN104570102A (zh) 一种近地表速度模型与中深层速度模型的融合方法
CN105093319A (zh)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CN106959467A (zh) 地震波速度反演方法和装置
CN101609167B (zh) 基于起伏地表的井间地震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
CN102053260B (zh) 获得地震纵波的方位速度的方法及处理地震数据的方法
Hole et al. Interface inversion using broadside seismic refraction data and three‐dimensional travel time calculations
CN105717538B (zh) 起伏地表地震数据偏移基准面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4614762B (zh) 疏松砂岩气藏边界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1609163B (zh) 基于波动理论的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成像方法
CN102353992B (zh) 基于中心点规则化的起伏地表动校正方法
CN105093324B (zh) 一种剩余静校正方法
CN106338760B (zh) 误差补偿的起伏地表偏移方法
CN103064113A (zh) 确定地下速度结构的双参数展开方法及装置
CN110967752B (zh) 一种起伏地表偏移输入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