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5716A - 多路对等媒体流传送 - Google Patents
多路对等媒体流传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65716A CN101965716A CN2008801279433A CN200880127943A CN101965716A CN 101965716 A CN101965716 A CN 101965716A CN 2008801279433 A CN2008801279433 A CN 2008801279433A CN 200880127943 A CN200880127943 A CN 200880127943A CN 101965716 A CN101965716 A CN 1019657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er
- network
- peer network
- definition
- compu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2—Gateways
- H04L65/1023—Media gateways
- H04L65/103—Media gateway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1—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 H04L65/612—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for supporting one-way streaming services, e.g. Internet radio for unica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7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 H04L65/765—Media network packet handling intermedi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59—Inter-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e.g. splitting, merging or interconnection of group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7—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47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 H04N21/4788—Supplemental services, e.g. displaying phone caller identification, shopping applicatio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 users, e.g. chat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多路对等媒体流传送。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方法包括定义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该方法接着叙述定义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该方法然后利用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产生聚集的媒体流,其中该聚集的媒体流由多个媒体流组成。该方法然后将该聚集的媒体流从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递送到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涉及流传送媒体的领域。
背景技术
对等网络是计算机网络,其依赖于称为“对等体”的参与客户端的分布式带宽来传输数据。例如,对等网络用于共享数据以及用于流传送媒体数据。将媒体流传送到大群受众可以通过使用对等网络来实现,其中对等体充当流的接收器和中继器二者。对等网络提供了在大量对等设备上分布吞吐量的益处。
当今,没有视频通信工具足够灵活以便以低成本支持通过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向分布式受众讲话的若干分布式说话者之间的讨论会。
此外,这种系统应当维持不同说话者之间的非常低等待时间的通信以使得他们能够自然地交谈,并且以足够高的质量向受众提供同步复用流以便创建良好的观看体验。现有的系统依赖于昂贵且笨重的专用基础设施以创建这种观看体验。典型地,说话者将位于专用房间中,集中式位置将复用不同的流,和/或服务器将提供多播给远程观看者。
两种类型的常规系统包括视频网络会议和视频多播。在一些常规的视频网络会议系统中,可以在两个客户端之间打开双路视频会话,从而提供非常低延迟的通信。
尽管这些常规解决方案中的一些在只有两个客户端运行时使用对等网络来传送视频,但是这样的常规解决方案不能在用户数量增加超过两个时利用对等网络。在业务视频网络会议领域,若干系统向客户提供参与远程多路网络会议的能力。然而,这些系统依赖于专用基础设施,并且它们的架构不同(要么是服务器驱动的星形分布,要么是点对点架构)。
关于视频多播,在最近二十年,许多工作考虑了从单个服务器或者从一组服务器到一组客户端的媒体递送。一对多商业流传送解决方案经由内容递送网络(CDN)而提供。这样的方法基于复制或镜像服务器的覆盖(overlay),当超过各个媒体服务器的最大流数量(典型地在数百与数千之间)时,将用户重定向到所述复制或镜像服务器。CDN是将单路流中继到大群观看者的星形分布系统,并且这样的架构与对等架构大不相同。
附图说明
合并到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媒体流传送的对等网络配置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对等媒体流传送过程的流程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在本对等媒体流传送技术中的对等体的示意性框图。
图4为可以在其上采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示意图。
除非具体指出,本说明书中参照的附图不应当被理解为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尽管将结合各个实施例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它们并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为这些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意在涵盖可以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可替代方案、修改和等效方案。此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于本发明实施例的透彻理解。在其他情况下,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过程、部件和电路以便不会不必要地使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面晦涩难懂。
概括地说,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提供了对等媒体流传送。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针对视频数据的流传送而加以描述的,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视频数据的流传送。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媒体,包括但不限于:基于音频的数据,基于图像的数据,图形数据,基于视频的数据,基于文本的数据,基于网页的数据等等。而且,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按需传输,包括同步(例如实况)、异步(例如经过时移)或下载的传输。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等网络被定义为具有至少两个部分。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由活动源组成,并且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由中继器/接收器组成。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活动源使用对等数据驱动流传送协议来聚集媒体流。聚集的流经由(一个或多个)应用层多播树被传输到所有中继器/接收器对等体。树根在活动源当中选择。注册服务器维护若干活动源及其网际协议(IP)地址的列表。典型地,对等网络的活动源部分限于其约束(例如延迟要求)最严格的小的对等体子组。对等网络的中继器/接收器部分由不遭受严格约束的对等体组成。这样做,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基于对等技术提供了实时多路视频通信协议。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低成本且以可伸缩的方式实现了例如通过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向分布式受众讲话的若干分布式说话者之间的讨论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其中处于分布式地理位置的许多人可能想要交互的事件和团体。示例包括讨论会、演讲、市政厅会议、团体事件、宗教仪式或者总统辩论。在这些示例中,典型地在任何时间点许多参与者中的仅仅一小部分是活动的,而其他人在观察(在一些情况下,这些角色可能随着时间而改变)。此外,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使用不同的对等多播网络和协议来传输不同的媒体流到对等体并且适应对等体的不同服务质量或延迟约束。
现在参照图1,示出了依照本发明的用于媒体流传送的对等网络配置100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描述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将结合图2描述图1,图2为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对等媒体流传送过程的流程图200。如图1所示,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等网络配置由三个部分组成:活动源102(典型地示为102a、102b、102c、102d和102e),中继器/接收器104(典型地示为104a、104b、104c和104d)以及注册服务器106。
仍然参照图1以及图2的202和204,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对等网络定义为由至少两个部分组成。在图1绘出的实施例中,对等网络包括由活动源102组成的第一部分和由中继器/接收器104组成的第二部分。也即是说,如图2的202处所示,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定义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在图2的204处,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定义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具体地,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产生内容(例如视频流、音频流等等)的那些对等体定义为活动源(即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因此,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分层级地将对等网络定义为至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此外,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将有约束负担的(constraint-burdened)对等体定义为活动源(即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举例而言,不希望讲话(即产生内容)但是希望确保即刻递送所产生的内容的远程会议的听众可以表示被定义为活动源的偏好。在这样的示例中,尽管对等体不产生内容,该对等体仍然被定义为活动源,并且照此,没有明显延迟地接收所产生的内容。在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源102接近实时地在彼此之间传输内容。在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向对等体提供被定义为活动源的机会(不管是否期望该对等体产生内容),代价是例如附加的货币成本。
如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的,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不遭受严格约束的那些对等体定义为中继器/接收器(即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类似地,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将不产生内容的那些对等体定义为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即中继器/接收器104)的成员。再次参照图1,在图1绘出的架构中,活动源102使用基于网格的数据聚集对等协议,而中继器/接收器104使用基于树的视频多播协议。应当理解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非常适合对于活动源102以及对于中继器/接收器104使用各种其他协议和协议组合。
仍然参照图1并且也参照图2的206,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即活动源102)产生聚集的媒体流,其中聚集的媒体流包括多个媒体流。更具体地,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产生内容的每个活动源(例如对等体102a、102b、102c、102d和102e)负责将所有其他内容与其自己的内容聚集在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这种聚集使用基于网格的数据聚集对等协议来完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容例如是视频流以及由视频远程会议出席者产生的对应音频流。尽管上面具体提及了媒体流,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非常适合与可以由活动源102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产生的无数内容类型中的任何类型一起使用。通过使活动源102的成员聚集媒体流,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创建了若干“超流(super-stream)”版本,其可以作为唯一流被传输到活动源的其余成员。此外,通过将活动源限制为仅仅那些产生内容、有充分的约束负担或者选择作为活动源而被包含的对等体,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极大地限制了分组在到达任何对等体之前需要经历的跳数。结果,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制了通过对等网络(例如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传输内容所需的延迟。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对等网络的成员能够在作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例如活动源102)的成员与作为所述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例如中继器/接收器104)的成员之间改变其成员身份(membership)。也就是说,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成员能够从作为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的成员改变到作为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的成员。类似地,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成员能够从作为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的成员改变到作为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的成员。
现在参照图3,其为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在本对等媒体流传送技术中的对等体(活动源)的示意性框图300。如图3所示,该对等体包括用于产生上述类型的内容的内容产生器302。此外,该对等体包括用于以如上所描述的方式将该对等体产生的内容与其他对等体产生的内容聚集在一起的内容聚集器304。图3的对等体还被示为包括可选的注册单元306。如下面将要详细地描述的,注册单元306执行典型地由分开的且不同的注册服务器执行的功能。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框图300还可以包括用于提供内容分布且建立活动源102与中继器/接收器104之间的桥接(bridge)的未示出的特征。
仍然参照图2的206并且也参照图1,在依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活动源102进行的对所产生的内容的聚集如下实现。获得所有活动源的列表。然后,本实施例将时间与其他活动源同步。然后,这些活动源与所有其他源交换最近产生或接收的内容的图(map)。最近产生或接收的内容的图的这种交换例如周期性地执行。在其中内容由分组化内容组成的实施例中,交换的图列出分组编号并且标识每个分组的起源(即产生该内容分组的活动源)。在本实施例中,调度算法然后用来周期性地向其他活动源请求丢失的内容。
现在参照图2的208,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然后将聚集的媒体流从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即活动源102)递送到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即中继器/接收器104)。更具体地,在图1中,典型地示为107的双向箭头表示活动源(例如对等体102a、102b、102c、102d和102e)之间的分组交换。再次参照图2的208,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聚集的媒体流通过基于树的对等视频多播协议被传输到中继器/接收器104(例如104a、104b、104c和104d)。图1中绘出了这样的树。在该实施例中,应用层多播树的根选自如上所述聚集媒体流的活动源(102c、102d和102e)。
应当理解的是,各种其他协议允许对等网络中的对等体以网格或者以应用多播树自组织以便以适度的等待时间从其他连接的对等体获得从单个源产生的内容的不同部分。然而,与常规方法不同的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使得多个活动源(例如对等体102a、102b、102c、102d和102e)在相同的对等网络中能够同时是活动的。此外,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只使用了一个控制平面(plane),有关不同活动源产生的内容的信息在相同会话中传输,并且对于所有活动媒体流联合地做出调度决策。结果,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避免拥塞以及阻止不同的媒体流竞争使用对等网络资源特别有用。结果,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了媒体流之间的协调。
仍然参照图1并且也参照图2的208,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从活动源102到以及通过中继器/接收器104的内容多播由若干分布式活动源(例如对等体102c、102d和102e)驱动,所述若干分布式活动源均以分布式方式获得所述内容(例如媒体流)或者该内容的一部分的副本。应当指出的是,在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任意单个活动源、多个活动源的任意组合(如图1实施例中所示)或者甚至所有活动源都可以用来驱动对等视频多播。此外,在其中超过一个活动源用来驱动多播的实施例中,所述超过一个活动源不要求均具有所述内容(例如媒体流)的准确复制。此外,当所述内容由媒体流组成时,可以以不同的次序从活动源传输组成该流的分组。
注册服务器106负责维护活动源102的列表。此外,注册服务器106维护连接到对等网络100的接收器/中继器对等体104的近似列表。当新对等体想要加入会话时,该新对等体发送指示其是否是活动源的请求到注册服务器106。如果该新对等体是活动源,那么作为响应它将接收允许该新对等体作为活动源102的成员连接到其他活动源102的信息。如果该新对等体不是活动源,那么作为响应它将接收允许它连接到中继器/接收器104的信息。当对等体在作为活动源102和中继器/接收器104的成员之间转变时,注册服务器106也以类似的方式帮助这些对等体。对等体从对等网络的一个部分转变到另一部分的一个示例是说话者(典型地为活动源对等体)变得长时间段沉默(典型地为中继器/接收器对等体)。对等体从对等网络的一个部分转变到另一部分的另一个示例是受众(典型地为中继器/接收器对等体)的成员加入讨论(典型地为活动源对等体)。
尽管注册服务器106在图1中被示为分开且不同的设备,但是依照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将注册服务器106的功能合并到对等网络的一个或多个成员中。例如,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服务器106的功能合并到活动源102(例如对等体102a、102b、102c、102d和102e)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和/或中继器/接收器104(例如对等体104a、104b、104c和104d)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中。通过将注册服务器106的功能合并到对等网络的成员中,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简化了与用于媒体流传送的对等网络配置100关联的基础设施。
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了若干显著的优点。具体地,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适应对等体的不同服务质量要求。因此,将内容产生或有约束负担的对等体定义为活动源,并且结果其不遭受不可接受的延迟问题。此外,依照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架构能够以使大的对等体集合实时地且在例如远程会议通信情形的挑战性约束下聚集多个媒体流的复杂度有效地工作。在这样的情形中,活动源(例如远程会议说话者)在交谈,并且他们之间的延迟需要被保持得极低。为了服从与远程会议通信情形关联的时间约束,理想情况下,已经产生分组的时间与该分组由其他活动源放出(play out)的时间之间的时间不应当超过数百毫秒。远程会议的听众(中继器/接收器)可以容忍大约数秒的更高的延迟,只要起源于不同说话者的媒体流保持同步。在依照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之前,这样的独特要求阻碍了其他常规对等视频流传送分发机制的使用。这样的常规对等视频流传送分发机制同等地对待所有对等体,并且没有对等体被保证相对于其他对等体具有更低的延迟。
我们描述的实现方式区分两组用户。遵循相同的思路,可以利用N个P2P网络和潜在地N种不同的协议支持N组(N>=2)。有益的是,相对于到受众的数据传输,优先考虑活动源之间的数据传输。这将引起例如优先将数据转发到第一层级的对等体,为第一层级的对等体预留一些吞吐量,对于第一层级的数据使用不同的纠错量等等。注册服务器可以与活动源之一布置在一起。不是源的对等体可以属于第一层级P2P网络。
因此,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了目前需要昂贵的基础设施的应用的低成本部署。也即是说,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需要与常规上和对等网络关联的基础设施不同的任何附加的基础设施。而且,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大大地简化了使大量受众实时地聚集许多数据源的问题。代替地,在依照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该聚集被留给小的对等体子集(即图1的活动源102)并且对于其余成员(即中继器/接收器104)透明。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允许大的用户集合使用仅仅一个控制平面实时地共享K个分布式媒体流。这种方法比使用K个独立的多播会话高效得多,并且这种方法避免了所述源之间针对对等网络资源的竞争。此外,多层级分布为不同的对等体集合实现了不同的服务质量要求。因此,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为说话者实现交谈应用,以及为受众实现适度延迟的应用。此外,依照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非常适合于与上述远程会议通信情形不同的许多其他情形。这样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源向一群其他对等体广播视频(类似于对等视频多播系统)以及若干对等体交谈(多对多视频会议)。
根据以下讨论显然可知,除非另有特定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在整个本详细说明中,利用诸如“定义”、“利用”和“递送”等等之类的措词的讨论涉及计算机系统或者类似电子计算设备的动作和过程。该计算机系统或类似电子计算设备操纵表示为该计算机系统的寄存器和存储器中的物理(电子)量的数据并且将其变换成类似地表示为该计算机系统存储器或寄存器或者其他这样的信息存储、传输或显示设备中的物理量的其他数据。用于对等媒体流传送的本技术也非常适合于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诸如例如光学和机械计算机。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用于对等媒体流传送的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人工地执行。
示例性计算机系统环境
现在参照图4,用于对等媒体流传送的技术的各部分由驻留在例如计算机系统的计算机可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且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组成。也即是说,图4示出了可以用来实现上面讨论的本对等媒体流传送技术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类型的一个示例。更具体地,图4的特征将包括对等体,诸如例如活动源102(例如对等体102a、102b、102c、102d和102e)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和/或中继器/接收器104(例如对等体104a、104b、104c和104d)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成员。图4示出了依照用于对等媒体流传送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所使用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400。应当理解的是,图4的系统400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用于对等媒体流传送的本技术可以在包括通用联网计算机系统、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设备、客户端设备、各种中间设备/节点、独立计算机系统等等的若干不同计算机系统上或其内操作。如图4所示,图4的计算机系统400非常适于具有耦合到其的诸如例如软盘、紧密盘等等之类的外围计算机可读介质402。
图4的系统400包括用于传送信息的地址/数据总线404,以及耦合到总线404用于处理信息和指令的处理器406A。如图4所示,系统400也非常适合其中存在多个处理器406A、406B和406C的多处理器环境。相反地,系统400也非常适合具有诸如例如处理器406A之类的单个处理器。处理器406A、406B和406C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微处理器中的任何一种。系统400也包括数据存储特征,例如计算机可用易失性存储器408,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耦合到总线404以便存储用于处理器406A、406B和406C的信息和指令。系统400也包括计算机可用非易失性存储器410,例如只读存储器(ROM),其耦合到总线404以便存储用于处理器406A、406B和406C的静态信息和指令。同样存在于系统400中的是耦合到总线404以便存储信息和指令的数据存储单元412(例如磁盘或光盘以及磁盘或光盘驱动器)。系统400还包括可选的包括字母数字键和功能键的字母数字输入设备414,其耦合到总线404以便将信息和命令选择传送到处理器406A或者处理器406A、406B和406C。系统400还包括可选的光标控制设备416,其耦合到总线404以便将用户输入信息和命令选择传送到处理器406A或者处理器406A、406B和406C。本实施例的系统400还包括可选的显示设备418,其耦合到总线404以便显示信息。
仍然参照图4,图4的可选的显示设备418可以是液晶设备、阴极射线管、等离子体显示设备或者其他适合产生用户可识别的图形图像和字母数字字符的显示设备。可选的光标控制设备416允许计算机用户动态地用信号通知显示设备418的显示屏幕上的可见符号(光标)的移动。光标控制设备416的许多实现方式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包括跟踪球、鼠标、触摸垫、操纵杆或者能够用信号通知给定移位方向或给定移位方式的移动的字母数字输入设备414上的特殊键。可替换地,应当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来自字母数字输入设备414的输入、使用特殊键和键序列命令来引导和/或激活光标。系统400也非常适合于使光标由诸如例如语音命令之类的其他方式来引导。系统400也包括用于将系统400与外部实体耦合的I/O设备420。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I/O设备420为调制解调器,其用于实现系统400与例如但不限于因特网的外部网络之间的有线或无线通信。
仍然参照图4,对于系统400绘出了各个其他部件。具体地,当存在时,操作系统422、应用424、模块426和数据428被示为通常驻留在计算机可用易失性存储器408(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数据存储单元412的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对等媒体流传送的本技术例如作为应用424或模块426存储在RAM 408内的存储单元中以及数据存储单元412内的存储区域中。
尽管在特定实施例中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应当被解释为受这样的实施例限制,而是应当依照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来解释。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多路对等媒体流传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定义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
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
利用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产生聚集的媒体流,其中所述聚集的媒体流由多个媒体流组成;以及
将所述聚集的媒体流从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递送到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包括:
将内容产生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包括:
将有约束负担的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包括:
将不产生内容的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对等流传送的方法不需要与和所述对等网络关联的基础设施不同的任何附加的基础设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注册服务器维护标识构成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那些对等体并且标识构成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那些对等体的列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接近实时地在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对等体之间递送所述聚集的媒体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得所述对等网络的成员能够在作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与作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员之间改变其成员身份。
9.一种用于使用分层级地定义的对等网络进行多路媒体流传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分层级地定义对等网络,使得所述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被定义并且所述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被定义;
利用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产生聚集的媒体流,其中所述聚集的媒体流由多个媒体流组成;以及
将所述聚集的媒体流从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递送到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从而在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对等体与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对等体之间实现多路通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层级地定义对等网络包括:
将内容产生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层级地定义对等网络包括:
将有约束负担的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层级地定义对等网络包括:
将不产生内容的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员。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于使用分层级地定义的对等网络进行多路媒体流传送的方法不需要与和所述对等网络关联的基础设施不同的任何附加的基础设施。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注册服务器维护标识构成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那些对等体并且标识构成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那些对等体的列表。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使得所述对等网络的成员能够在作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与作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员之间改变其成员身份。
16.一种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代码用于使得处理器执行用于多路对等媒体流传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定义对等网络的第一部分;
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第二部分;
利用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产生聚集的媒体流,其中所述聚集的媒体流由多个媒体流组成;以及
将所述聚集的媒体流从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递送到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
17.权利要求16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其上存储的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进一步使得所述处理器通过将内容产生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而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
18.权利要求16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其上存储的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进一步使得所述处理器通过将有约束负担的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而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
19.权利要求16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其上存储的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进一步使得所述处理器通过将不产生内容的对等体定义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员而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
20.权利要求16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所述用于对等流传送的方法不需要与和所述对等网络关联的基础设施不同的任何附加的基础设施。
21.权利要求16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其上存储的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进一步使得所述处理器利用注册服务器维护标识构成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那些对等体并且标识构成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那些对等体的列表。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其上存储的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进一步使得所述处理器通过利用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接近实时地在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对等体之间递送所述聚集的媒体流来定义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其上存储的所述计算机可读代码进一步使所述处理器使得所述对等网络的成员能够在作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成员与作为所述对等网络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员之间改变其成员身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US2008/050729 WO2009088513A1 (en) | 2008-01-10 | 2008-01-10 | Multiway peer-to-peer media streaming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65716A true CN101965716A (zh) | 2011-02-02 |
Family
ID=40853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279433A Pending CN101965716A (zh) | 2008-01-10 | 2008-01-10 | 多路对等媒体流传送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62018B2 (zh) |
EP (1) | EP2241067B1 (zh) |
JP (1) | JP5255654B2 (zh) |
KR (1) | KR20110009077A (zh) |
CN (1) | CN101965716A (zh) |
WO (1) | WO200908851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303684B2 (en) | 2006-09-14 | 2022-04-12 | Opentv,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ata transmission |
US8335873B2 (en) | 2006-09-14 | 2012-12-18 | Opentv, Inc. | Method and systems for data transmission |
JP4592800B2 (ja) * | 2009-03-12 | 2010-12-0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経路選択装置、経路選択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9317572B2 (en) * | 2010-03-31 | 2016-04-19 | Cloudera, Inc. | Configuring a system to collect and aggregate datasets |
WO2013001276A1 (en) * | 2011-06-29 | 2013-01-03 | Gluub Limited | Apparatuses, methods and computing software products for operating real-time multiparty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
US9413540B2 (en) * | 2011-07-05 | 2016-08-09 | Genband Us Llc | Combining P2P and server-based conferencing |
US9819710B2 (en) * | 2011-08-25 | 2017-11-14 | Logitech Europe S.A. | Easy sharing of wireless audio signals |
KR101436406B1 (ko) * | 2011-12-29 | 2014-09-02 | 주식회사 안랩 | P2p기반 업데이트 클라이언트, 서버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8872880B1 (en) * | 2011-12-30 | 2014-10-28 | Juniper Networks, Inc. | Video conference service with multiple service tiers |
WO2014036642A1 (en) * | 2012-09-06 | 2014-03-13 | Decision-Plus M.C.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oadcasting interactive content |
EP2819420A1 (en) | 2013-06-25 | 2014-12-31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
EP2819364A1 (en) * | 2013-06-25 | 2014-12-31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
EP2819419A1 (en) | 2013-06-25 | 2014-12-31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ethod |
AU2015342719B2 (en) * | 2014-11-04 | 2020-08-20 | Gt Systems Pty Ltd | Media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apparatus |
WO2019232750A1 (zh) * | 2018-06-07 | 2019-12-12 | Guan Chi |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对等体及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1267A1 (en) * | 2001-11-28 | 2003-05-29 | Thompson Mark R. | Peer-to-peer caching network |
US20040236863A1 (en) * | 2003-05-23 | 2004-11-2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to enhance multimedia streaming |
CN1909509A (zh) * | 2006-07-19 | 2007-0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媒体分发网络中实现视频直播的系统、方法和客户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85704B1 (en) * | 1999-12-20 | 2004-08-31 | Fastforward Networks |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operation over an internetwork including content peering arrangements |
WO2002057917A2 (en) * | 2001-01-22 | 2002-07-25 | Sun Microsystems, Inc. | Peer-to-peer network computing platform |
US20030009570A1 (en) * | 2001-07-03 | 2003-01-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gmented peer-to-peer computing |
JP3955989B2 (ja) * | 2001-11-29 | 2007-08-08 | 株式会社 アンクル | ストリームデータ分散配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
JP4428934B2 (ja) * | 2003-03-24 | 2010-03-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映像選択サーバ、映像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映像選択方法 |
JP4437011B2 (ja) * | 2003-03-28 | 2010-03-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音声符号化装置 |
US7454460B2 (en) * | 2003-05-16 | 2008-11-1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livering produced content to passive participants of a videoconference |
US7627678B2 (en) * | 2003-10-20 | 2009-12-01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America Inc. | Connecting a peer in a peer-to-peer relay network |
US7526672B2 (en) * | 2004-02-25 | 2009-04-2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Mutual exclusion techniques in a dynamic peer-to-peer environment |
US7730207B2 (en) * | 2004-03-31 | 2010-06-0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Routing in peer-to-peer networks |
US8811273B2 (en) * | 2005-02-22 | 2014-08-19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Turbo HSDPA system |
US7460495B2 (en) | 2005-02-23 | 2008-12-0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erverless peer-to-peer multi-party real-time au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JP4760231B2 (ja) * | 2005-08-31 | 2011-08-3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テンツデータ配信システム、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装置、及び、端末装置の動作プログラム |
WO2007110865A1 (en) | 2006-03-27 | 2007-10-04 | Rayv Inc. | Realtime media distribution in a p2p network |
US20100011103A1 (en) * | 2006-09-28 | 2010-01-14 | Rayv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eer-to-peer media streaming |
US8181206B2 (en) * | 2007-02-28 | 2012-05-15 | Time Warner Cable Inc. | Personal content server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8656017B2 (en) * | 2007-05-16 | 2014-02-1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system with edge routing |
JP2009089156A (ja) * | 2007-10-01 | 2009-04-23 | Yamaha Corp | 配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配信方法 |
-
2008
- 2008-01-10 WO PCT/US2008/050729 patent/WO200908851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1-10 US US12/812,170 patent/US946201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1-10 CN CN2008801279433A patent/CN101965716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1-10 KR KR1020107017664A patent/KR2011000907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8-01-10 JP JP2010542215A patent/JP525565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1-10 EP EP08727530.1A patent/EP224106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01267A1 (en) * | 2001-11-28 | 2003-05-29 | Thompson Mark R. | Peer-to-peer caching network |
US20040236863A1 (en) * | 2003-05-23 | 2004-11-25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to enhance multimedia streaming |
CN1909509A (zh) * | 2006-07-19 | 2007-02-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媒体分发网络中实现视频直播的系统、方法和客户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241067B1 (en) | 2016-09-21 |
JP2011509632A (ja) | 2011-03-24 |
KR20110009077A (ko) | 2011-01-27 |
EP2241067A4 (en) | 2013-05-01 |
WO2009088513A1 (en) | 2009-07-16 |
EP2241067A1 (en) | 2010-10-20 |
JP5255654B2 (ja) | 2013-08-07 |
US20100287238A1 (en) | 2010-11-11 |
US9462018B2 (en) | 2016-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65716A (zh) | 多路对等媒体流传送 | |
Montagud et al. | Inter-destination multimedia synchronization: schemes, use cases and standardization | |
US7181526B1 (en) | Announced session description | |
CN101872555B (zh) | 一种基于应用层组播的实时互动授课系统 | |
US20140139614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program products for managing resource distribution among a plurality of server applications | |
US7103667B1 (en) | Announced session control | |
CN103118074A (zh) | 基于xmpp的网络模块化远程教育培训系统 | |
Vaishnavi et al. | From IPTV to synchronous shared experiences challenges in design: Distributed media synchronization | |
US20090019112A1 (en) | Audio and video conferencing using multicasting | |
Barolli et al. | M3PS: A JXTA‐based multi‐platform P2P system and its web application tools | |
US9402056B2 (en) | Collaboration extension system | |
CN105656910A (zh) | 媒体传输服务器、媒体传输系统、用户终端和媒体传输方法 | |
Akkuş et al. | Peer-to-peer multipoint video conferencing with layered video | |
Granda et al. | An efficient networking technique for synchronous e-learning platforms in corporate environments | |
Nahrstedt et al. | Next gener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for 3D teleimmersive interactive environments | |
El Saddik et al. | PECOLE: P2P multimedia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 |
Uhl et al. |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BIGBLUEBUTTON FOR DISTANCE TEACHING. | |
Alexandraki et al. |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generic platform for networked music performance: The DIAMOUSES approach | |
Rios et al. | Conferencing Services in P2P Networks: Trends and Challenges | |
Hernandez et al. | Logical Mapping: An Intermedia Synchronization Model for Multimedia Distributed Systems. | |
Gabrielli et al. | Networked Music Performance | |
Walkowiak et al. | ILP modeling of many-to-many replicate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 |
Al-Khannak | E-Learning Web Based Grid by Utilising P2P Technology in Presentation Broadcasting | |
Kuhr et al. | Troubleshooting Resource Reservation in Audio Video Bridging Networks | |
WO2019167348A1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記録媒体及び管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