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3311A - 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3311A
CN101963311A CN 201010245415 CN201010245415A CN101963311A CN 101963311 A CN101963311 A CN 101963311A CN 201010245415 CN201010245415 CN 201010245415 CN 201010245415 A CN201010245415 A CN 201010245415A CN 101963311 A CN101963311 A CN 101963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light
optical fiber
signal controller
back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4541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伟斌
刘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IKANG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24541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33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63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33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液晶显示领域,提供了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该LED背光组件包括LED光源、耦合装置、信号控制器、均光装置、连接耦合装置和信号控制器的第一光纤,以及连接信号控制器和均光装置的第二光纤;耦合装置位于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将LED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第一光纤;信号控制器接收第一光纤传导来的光,并将其分散至第二光纤,并对第二光纤的传导与阻断进行控制;均光装置由紧密拼接的均光板单元组成,第二光纤的输出端与均光板单元相连接。本发明采用光纤传导LED光,使光方便地传导至背光板的任意位置,结合均光装置的均光作用,为背光板提供了均匀背光;通过对光纤传导进行定向控制,提高了背光板的对比度。

Description

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LED背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显示屏制造领域,包括侧背光技术和底背光技术两种类型。侧背光技术由于LED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其侧背光模组较薄,但由于光程的不同,容易导致整个背光板亮度分布不均,且对比度不易控制,无法为显示面板提供均匀且对比度高的背光,侧背光模组多用于小型液晶显示屏。在底背光技术中,由于采取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背光板的亮度均匀性和对比度都有较大提高,但是由于LED光源位于导光板下方,又增大了背光模组的厚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背光组件,旨在解决现有背光模组的背光板亮度不均及对比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背光组件,所述LED背光组件包括:LED光源、耦合装置、信号控制器、均光装置、连接所述耦合装置和所述信号控制器的第一光纤,以及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器和所述均光装置的第二光纤;
所述耦合装置位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将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所述第一光纤;
所述信号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光纤传导来的光,并将其分散输入至所述第二光纤,并对所述第二光纤的传导与阻断进行控制;
所述均光装置由紧密拼接的均光板单元组成,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出端与所述均光板单元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上述的LED背光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终端,所述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光纤传导LED光,光纤的柔性使LED光方便地传导至背光板的任意位置,结合均光装置的均光作用,为背光板提供了均匀背光;通过信号控制器对光纤传导进行定向控制,提高了背光板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光纤传导LED光,并通过均光装置为背光板提供均匀背光;通过信号控制器对光纤的传导做定向控制,以提高背光板亮度的均匀性和对比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ED背光组件,该LED背光组件包括:LED光源、耦合装置、信号控制器、均光装置、连接耦合装置和信号控制器的第一光纤,以及连接信号控制器和均光装置的第二光纤;
耦合装置位于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将LED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第一光纤;
信号控制器接收第一光纤传导来的光,并将其分散输入至第二光纤,并对第二光纤的传导与阻断进行控制;
均光装置由紧密拼接的均光板单元组成,第二光纤的输出端与均光板单元相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光纤传导LED光,光纤的柔性使LED光方便地传导至背光板的任意位置,结合均光装置的均光作用,为背光板提供了均匀背光;通过信号控制器对光纤传导进行定向控制,提高了背光板的对比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该液晶显示屏包括上述的LED背光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显示终端,该显示终端包括上述的液晶显示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该LED背光组件中,LED光源1发出的光被耦合装置2收集,并将其耦合进第一光纤3,第一光纤3将光传导至信号控制器4,信号控制器4将光均匀分散至各支第二光纤5中,同时对各支光纤的传导或阻断进行控制,进而对光的传导进行定向控制。第二光纤5将光传导至均光装置6的表面,均光装置6由紧密拼接的均光板单元组成。每个均光板单元均与一支或多支第二光纤的输出端相连接,接收相同波长范围的光。均光装置6对第二光纤传导来的光作均匀化处理,为与之相连接的背光板7提供较均匀的背光。
可以理解,背光板7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并不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LED背光组件的一部分,并且,该LED背光组件也可以视为背光模组的组成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光纤传导LED光,光纤的柔性可以使光传导至背光板的任何角落,进而提高背光板亮度的均匀性;通过信号控制器对光的传输进行定向控制,使背光板的对比度大幅度提高;并且,由于采用柔性光纤传导LED光,LED光源可以放置在不影响背光模组厚度的任何位置,进而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因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ED背光组件,可以使背光板较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板具有更高的亮度均匀性和对比度,并兼具传统侧光式背光模组体积轻薄的优点。
实施例二:
图2和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该LED背光组件用于彩色液晶显示时,LED光源1为白光LED,其光谱中至少包含440~470nm(蓝光)、515~540nm(绿光)及620~660nm(红光)的波峰段。耦合装置2或者均光装置6可以对LED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滤波,只透过包含440~470nm、515~540nm及620~660nm的光,为背光板提供红、绿、蓝三原色光。也可以在耦合装置2和均光装置6中均进行滤波,以使滤波效果更好。
其中,白光LED可以选择下述几种:一种是由蓝光LED芯片加荧光粉结构的白光LED,第二种是发红、绿、蓝光的三颗LED芯片封装于一个支架上形成的白光LED,第三种是红光LED、绿光LED及蓝光LED的组合,当LED光源为第三种时,在每支LED的出光方向均设置一耦合装置及信号控制器(如图3,图中省略了信号控制器的结构)。
当LED光源1为第一种或第二种时,耦合装置2将LED光源1发出的光耦合进第一光纤3,光通过第一光纤3传导至信号控制器4,信号控制器4将光均匀分散至第二光纤5,第二光纤5与各均光板单元一一对应连接,使各均光板单元接收相同波长范围的光。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连接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均光装置6接受第二光纤5传导的光并将其转变为均匀面光源提供给背光板7(结合图2,图中省略了信号控制器4和第一光纤3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白光通过耦合装置2或/和均光装置6的滤光作用,使背光板7获得均匀的红、绿、蓝三原色光。
当LED光源1为第三种时,每个耦合装置将对应的LED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至第一光纤3中,并通过信号控制器4将光分散至各支第二光纤5,并对各支第二光纤5的传导与阻断进行控制。输入端连接同一信号控制器4的第二光纤,其输出端分别与均光板单元一一对应连接,使每个均光板单元接受相同波长范围的光,也可以采取其他连接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均光装置6接受第二光纤5传导的光并将其转变为均匀面光源提供给背光板7(结合图3,图中省略了信号控制器和第一光纤的结构)。通过耦合装置2或/和均光装置6的滤光作用,使背光板7获得均匀的红、绿、蓝三原色光。
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光纤3和第二光纤5可以是单模光纤,也可以是多模光纤。第二光纤5输出的光可以垂直于均光装置6表面入射,也可以平行于均光装置6表面入射。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柔性光纤传导LED光,使LED光方便地传导至背光板的任意位置,结合均光装置的均光作用,为背光板提供了均匀背光。通过信号控制器对光纤传导进行定向控制,提高了背光板的对比度。光纤的柔性使LED光源可以置于背光模组的任何位置,进一步减小了背光模组的厚度。本发明实施例兼具传统直下式模组的亮度均匀、对比度易控制,以及侧光式模组厚度小的优点,并且在背光板亮度的均匀性及对比度方面更加优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ED背光组件适用作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的部分组件,包含该LED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屏可单独作为显示设备,也可以作为液晶电视等显示终端的显示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背光组件包括:LED光源、耦合装置、信号控制器、均光装置、连接所述耦合装置和所述信号控制器的第一光纤,以及连接所述信号控制器和所述均光装置的第二光纤;
所述耦合装置位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方向上,将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耦合进所述第一光纤;
所述信号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光纤传导的光,并将其分散输入至所述第二光纤,并对所述第二光纤的传导与阻断进行控制;
所述均光装置由紧密拼接的均光板单元组成,所述第二光纤的输出端与所述均光板单元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连接同一信号控制器的第二光纤分别与所述均光板单元一一对应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装置具有滤光作用,使波长为440~470nm、515~540nm及620~660nm的光通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装置具有滤光作用,使波长为440~470nm、515~540nm及620~660nm的光通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为白光LED光源,其光谱至少包括440~470nm、515~540nm及620~660nm的波峰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LED光源由蓝光LED芯片与荧光粉封装而成;或者由红光LED芯片、绿光LED芯片及蓝光LED芯片封装于一颗支架当中形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LED光源为红光LED、绿光LED及蓝光LED的组合。
8.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纤输出的光垂直于所述均光装置表面入射;或者平行于所述均光装置表面入射。
9.一种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LED背光组件。
10.一种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终端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屏。
CN 201010245415 2010-07-31 2010-07-31 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Pending CN1019633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45415 CN101963311A (zh) 2010-07-31 2010-07-31 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245415 CN101963311A (zh) 2010-07-31 2010-07-31 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3311A true CN101963311A (zh) 2011-02-02

Family

ID=43516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45415 Pending CN101963311A (zh) 2010-07-31 2010-07-31 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3311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530A (zh) * 2011-08-12 2011-11-23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新型全彩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53346A (zh) * 2012-09-28 2013-0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27522A (zh) * 2012-11-23 2013-02-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00932A (zh) * 2014-07-31 2014-10-15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led的滤波结构,led显示屏及获取光损耗系数的方法
CN106019718A (zh) * 2016-08-03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192378A (zh) * 2017-06-23 2017-09-22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高速摄影测量系统的光源面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0792Y (zh) * 2002-06-21 2003-05-14 范文钦 光纤显示器的光纤末端广角显像装置
CN1627150A (zh) * 2003-12-08 2005-06-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200730905A (en) * 2007-05-04 2007-08-16 Chia-Chou Lin Illumination combination mechanism for optical fiber light guide plat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0792Y (zh) * 2002-06-21 2003-05-14 范文钦 光纤显示器的光纤末端广角显像装置
CN1627150A (zh) * 2003-12-08 2005-06-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TW200730905A (en) * 2007-05-04 2007-08-16 Chia-Chou Lin Illumination combination mechanism for optical fiber light guide plat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3530A (zh) * 2011-08-12 2011-11-23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新型全彩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53346A (zh) * 2012-09-28 2013-0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853346B (zh) * 2012-09-28 2014-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27522A (zh) * 2012-11-23 2013-02-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00932A (zh) * 2014-07-31 2014-10-15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led的滤波结构,led显示屏及获取光损耗系数的方法
CN106019718A (zh) * 2016-08-03 2016-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191197B2 (en) 2016-08-03 2019-01-2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019718B (zh) * 2016-08-03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7192378A (zh) * 2017-06-23 2017-09-22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高速摄影测量系统的光源面装置
CN107192378B (zh) * 2017-06-23 2019-09-24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高速摄影测量系统的光源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4819B2 (en) Displays with integrated backlighting
CN101963311A (zh) 一种led背光组件、液晶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KR101970552B1 (ko) 퀀텀 도트를 갖는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123076B (zh) 背光模组、液晶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1437941U (zh) Led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20120078923A (ko) 양방향 액정표시장치
CN103256565A (zh) 导光板、包括导光板的背光单元、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030629B2 (en) Light guiding system, edge-lighting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457048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6149976A1 (zh) 光纤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2913866B (zh) 一种背光源的背板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364864A (zh) 导光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837922A (zh) 发光组件、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显示器
CN10644415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050269560A1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0545682C (zh) 棱镜片和包括棱镜片的背光单元
JP4929307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の無い液晶表示装置
US20190123592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700242A (zh) 背光模组及双面液晶显示装置
KR20080001504A (ko)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3384791U (zh) 一种背光源模块
TWI358580B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453398A (zh) 一种背光源模块
CA2555375A1 (en) Tiled optical fiber display
CN102096138A (zh) 偏振板及具有偏振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