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903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903A
CN101960903A CN2009801063325A CN200980106332A CN101960903A CN 101960903 A CN101960903 A CN 101960903A CN 2009801063325 A CN2009801063325 A CN 2009801063325A CN 200980106332 A CN200980106332 A CN 200980106332A CN 101960903 A CN101960903 A CN 101960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relay
relay station
signal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63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903B (zh
Inventor
朴奎镇
郑地旭
成斗铉
赵汉奎
郭真三
李银终
尹爱兰
郑载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60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9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5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collabor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techn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使用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使中继站能够从基站共同使用第一无线通信方案和第二无线通信方案经由下行链路间隔中的中继间隔来接收信号的步骤;以及使所述中继站能够经由所述下行链路间隔中的第一下行链路间隔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案向第一终端发送所接收的信号或者经由第二下行链路间隔使用第二无线通信方案向第二终端发送所接收的信号的步骤。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由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经由在固定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直接链路来执行信令收发,所以便于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配置高度可靠的无线通信链路。但是,由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所以无线网络配置不那么灵活。此外,在通信量分布或呼叫要求等级具有相当大波动的无线环境中,很难提供高效的通信服务。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能够使用固定中继站、移动中继站、或通常的移动站向通常的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应用多跳型数据转送方案。
一种采用多跳中继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重新配置网络,以便迅速地应付通信环境变化并且还能够更有效地操作和管理整个无线网络。
例如,采用多跳中继站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扩展了小区服务区域并且增加了系统容量。特别地是,如果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信道状态不良,那么能够通过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建立中继站,以经由所述中继站来配置多跳中继站路径,从而向所述移动站提供具有更好的信道状态的无线信道。此外,通过从基站向具有不良信道状态的小区边界区域应用多跳中继站方案,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信道并且还能够扩展小区服务区域。
中继站是为了消除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遮蔽区域所引入的技术并且被广泛使用。与限于只是通过放大信号来发射信号的转发器功能的陈旧系统相比较,当前系统已经演化为更智能的系统。
此外,中继站技术对于下一代通信系统来说是强制性的,以便减小基站安装扩充的成本以及禁闭(back hole)通信网络的维护成本,并且对于服务覆盖范围扩大和数据处理速率增强来说也是强制性的。随着中继站技术进一步发展,新的无线通信系统必须支持用于常规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中继站。
传统系统是遵循常规规范并且对应于常规系统的系统。例如,IEEE802.16e系统就对应于传统系统。不过,传统系统并不仅限于IEEE802.16e系统。在安装传统系统的区域中能够安装从先前系统进一步演化的新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新系统应当能够支持用于传统终端和新移动站的服务。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在IEEE 802.16m系统中的中继站应当能够支持IEEE 802.16j系统中的中继站。不过尚未定义用于支持此传统中继站的帧配置方法。此外,尚未定义用于多跳支持的帧配置方法。
技术方案
据此,本发明针对一种用于使用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其大体上消除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多跳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
将在以下描述中阐明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并且本发明的一部分可以根据该描述而将变得更加清楚,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来学习。将借助在所描写的说明书和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及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及其它优点,并且依照本发明的目的,如所体现和大致地描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依照本发明的使用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中继站处,从基站中共同使用第一无线通信方案和第二无线通信方案,经由下行链路间隔(interval)中的中继间隔来接收信号;并且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下行链路间隔中的第一下行链路间隔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案向第一移动站发送所接收的信号或者经由第二下行链路间隔使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案向第二移动站发送所接收的信号。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及其它优点,并且依照本发明的目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使用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上行链路间隔中的第一上行链路间隔使用第一无线通信方案从第一移动站接收信号,以及经由第一上行链路间隔或第二上行链路间隔使用第二无线通信方案从第二移动站接收信号;以及在所述中继站处,在所述上行链路间隔中共同使用第一无线通信方案和第二无线通信方案,经由中继间隔向基站发送所述信号。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及其它优点,并且依照本发明的目的,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使用多跳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从基站或位于具有中继站的节点之上的上级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从下级移动站或下级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并且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向基站或上级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以及向下级移动站或下级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
应当理解,以上一般说明和以下详细描述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有益效果
相应地,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效果或优点。
首先,本发明能够支持传统中继站的功能。
第二,本发明能够支持多跳中继站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所述附图被包括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并构成此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附图中:
图1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2是依照三个模式在图1中所示出的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视图;
图3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4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5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6是依照三个模式在图5中所示出的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视图;
图7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8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基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9是奇数跳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10是偶数跳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11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12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13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基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图14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以及
图15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图示了本发明的例子。在下面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包括用于帮助完全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对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现本发明。例如,尽管以预定术语为中心进行以下描述,不过它们不必限于该术语。如果使用随机术语来进行以下描述,也可以提供相同的意思。只要可能,在整个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同样的部分。
以下描述适用于各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能够提供音频数据、分组数据等的各种通信服务。通信系统的技术在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中是可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诸如固定站、节点B、eNode B(eNB)、接入点等的此类术语来代替。并且“移动站(MS)”可以通过诸如用户设备(UE)、订户站(SS)、移动用户站(MSS)、移动终端等的此类术语来代替。
发送端涉及发送数据或话音服务的节点,并且接收端涉及接收数据或话音服务的节点。因此,在上行链路中,移动站可以对应于发送端,并且基站可以对应于接收端。类似地,在下行链路中,移动站可以对应于接收端,并且基站可以对应于发送端。
同时,本发明的移动站可以包括PDA(个人数字助理)、蜂窝式电话、PCS(个人通信服务)电话、GSM(移动全球系统)电话、WCDMA(宽带CMDA)电话、和MBS(移动宽带系统)电话等。
在下面描述中,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6m系统的中继站(RS)将被命名为‘RSm’或‘16m中继站’。IEEE 802.16m系统的移动站将被命名为‘mMS’、‘16m移动站’、或移动站。IEEE 802.16j系统的中继站将被命名为‘RSj’、‘16j中继站’、或‘传统中继站’。并且IEEE 802.16e系统的移动站将被命名为‘eMS’、‘16e移动站’、或‘传统移动站’。
帧是在由物理项使用的固定时间期间的数据序列。OFDMA(正交频分多址)帧包括上行链路帧和下行链路帧。时分双工(TDD)是用于在时间上在相同频率带上交替地分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双向发送方案。理论上,TDD具有比用于分别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两个不同频率的FDD更高的发送效率。由于在TDD方案中动态地分配时隙,所以它适合于异步或突发应用发送。但是,由于在相同频率上执行通信,所以与FDD相比,TDD需要考虑干扰的影响。
频分双工(FDD)是用于分别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不同频带以用于双向通信的方案。由于使用不同的频带,所以其间只有较少的干扰。但是,与TDD相比,FDD要求两倍宽的频带。
下行链路帧在时间上在上行链路帧的前面。TTG(发送/接收转变间隙)是接续在下行链路突发和上行链路突发之间的间隙。RTG(接收/发送转变间隙)是连接在上行链路突发和下行链路突发之间的间隙。可以向帧的报头部分提供前导码,以便通过移动站的信道估算来进行移动站、基站标识和同步设置的同步捕获。
在无线通信系统环境中,信道状态在时域和频域上不规则地改变,这被称为衰减。因此,接收器使用信道信息校正接收的信号,以便重构从发送器发送的数据,并且获得正确的信号。
为了使无线通信系统获得信道信息,发送器和接收器均已知的信号被发送,然后在信道上所发送的信号的失真程度被加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相应的信号被称为基准信号。并且如何发现信道信息被称为信道估算。基准信号不包含实际数据并且具有高输出。
在使用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使基站经由中继站向终端发送信号,所述中继站需要与所述基站同步。为此,基站能够周期地向下行链路中继区分配用于中继站的同步信道,使得从属于所述基站的中继站可以与所述基站同步。通过中继站同步信道,每个中继站能够与所述中继站从属的基站匹配同步。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定义用于中继站同步信道的特定前导码。并且基站能够向上行链路中继区分配用于中继站的上行链路同步的中继站测距信道。此外,基站能够定义用于中继站测距信道的测距代码。
在下面描述中,解释了用于配置基站和中继站的帧,以便同时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方法。并且解释了一种用于使用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
图1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1,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为了支持传统中继站,基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三个区。特别地,基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接入区110、共用下行链路(DL)中继区120、和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130。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110可以被分配给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第一子帧。然后,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120和16m下行链路接入区130可以被分别分配给其余的下行链路子帧。
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110是在其中基站或中继站与移动站通信的间隔。在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110中,基站可以向传统移动站(例如,16e移动站eMS)发送信号,并且16m中继站RSm或16j中继站RSj可以向传统终端(例如,16e移动站eMS)发送信号。这样做时,基站和16m中继站可以使用16e前导码,所述16e前导码是在IEEE 802.16e系统中的前导码。基站和16m中继站均可以以相同的OFDMA码元时间发送16e前导码。这样做时,能够依照把16e前导码固定到第一子帧的第n个OFDMA码元的方式来发送16e前导码。
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120是在其中基站与移动站(16m移动站或16e移动站)或中继站(16m中继站或16j中继站)通信的间隔。在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120中,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RSm或16j中继站RSj发送信号。并且基站还可以向16e移动站eMS或16m移动站mMS发送信号。
16m下行链路接入区130是在其中基站或16m中继站与16m移动站通信的间隔。可以以包括最后下行链路子帧的方式来分配16m下行链路接入区130。在16m下行链路中继区130中,基站或16m中继站RSm可以向16m移动站mMS发送信号。基站和16m中继站RSm可以向16m移动站发送16m前导码,所述16m前导码是IEEE 802.16m系统中的前导码。在这种情况下,基站和16m中继站RSm均可以以相同的OFDMA码元时间发送16m前导码。并且可以共同地将16m前导码固定到最后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第n个OFDMA码元。可以存在用于基站和16m中继站RSm的共用前导码集。可选择地,基站的前导码集与16m中继站RSm的前导码集可以独立地存在。
可以依照负载及其它情况灵活地分配上述三个区。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或16m中继站RSm通过信令显式地(explicitly)向下级16m中继站RSm或下级移动站通知区分配。可选择地,基站或16m中继站RSm通过调度来隐式地(implicitly)向下级16m中继站RSm或下级移动站通知区分配。如下解释上述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120的三个操作模式。
图2是依照三个模式的在图1中所示出的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视图。
参照图2,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可在三个模式之一中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或16m中继站RSm使用信令来通知其移动站16m中继站RSm或移动站,所述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以三种模式中的特定一个来进行操作。
参照图2的(a),在第一模式中,一个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区,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中继区和16m下行链路(DL)中继区。在这种情况下,在传统下行链路中继区中,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RSm、16j中继站RSj、或16e移动站eMS发送信号。在16m下行链路中继区中,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RSm或16m移动站mMS发送信号。时分多路复用(TDM)或频分多路复用(FDM)被应用于传统下行链路中继区和16m下行链路中继区,使得可以向一个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分配两个中继区。
参照图2的(b),在第二模式中,一个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仅仅在传统模式或仅仅在16m模式中操作。具体地,其只在传统模式中操作以用于利用传统特征的操作,或者其只在16m模式中操作以用于利用16m特征的操作。
如果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仅在传统模式中操作,那么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RSm、16j中继站RSj、或16e移动站发送信号。相反,如果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仅在16m模式中操作,那么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或者16m移动站mMS发送信号。传统模式或16m模式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用。
参照图2的(c),例如在第三模式中,传统下行链路中继区可以被分配给偶数无线电帧的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并且16m下行链路中继区可以被分配给奇数无线电帧的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换句话说,可以依照每个无线电帧切换的方式来分配传统下行链路中继区和16m下行链路中继区。
图3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3,帧可以包括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依照在图1中所示出的帧结构相同的方式,可以把基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划分为三个区以用于传统中继站支持。并且基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接入区310、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320、和共用的下行链路(DL)中继区330。
与在图1中所示出的情况不同,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320在时间上可以存在于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330之前。与在图1中所示出的情况相比较,在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320被分配到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310后面的情况下,可以把中继站中的两个RRG/RTG减少为一个TTF/RTG。
在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中,基站和16m中继站RSm可以向16e移动站发送16e前导码。但是,还可以依照16m下行链路中继区的位置来改变16m前导码。能将从第n个子帧分配的16m下行链路中继区固定。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采用像参考图1描述的方案的16m前导码结构。
此外,可以依照不同于参考图1或图3描述的前者次序的次序来分配在基站的下行链路帧结构中的三个区。
图4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a)的图4,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用于传统中继站支持的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区。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接入区410、共用的下行链路(DL)中继区420、和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430。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410首先可以被分配给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第一子帧,并且然后,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420和16m下行链路接入区430可以分别被顺序地分配给其余的子帧。
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41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和传统移动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410中,16m中继站RSm可以向传统移动站(例如,16e移动站)发送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410在发送模式(Tx模式)中操作。
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420是在其中基站和16m中继站RSm彼此通信的间隔。在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420中,16m中继站RSm可以从基站接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下行链路中继区420在接受模式(Rx模式)中操作。
并且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43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RSm和移动站彼此通信的间隔。16m中继站RSm可以向16m移动站mMS发送信号。在这种情况下,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430在发送模式中操作。如图4的(a)所示,可以分配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430,以便包括最后的下行链路子帧。在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430中,基站或16m中继站RSm可以向16m移动站mMS发送信号。
参照图4的(b),在图4的(a)所示出的帧结构中,可以改变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420和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430的次序。具体地,可以依照传统下行链路接入区、16m下行链路(DL)接入区430、和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420的次序来分配该区。此外,可以依照在时间上随机的次序向下行链路帧分配用于配置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帧的三个区。
图5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5,用于传统中继站支持的基站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三个区。基站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接入区510、16m上行链路(UL)接入区520、和共用的上行链路(UL)中继区530。传统上行链路接入区510可以首先被分配给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第一子帧。随后,可以分别向后面的子帧分配16m上行链路接入区520和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530。
传统上行链路接入区510是在其中基站或中继站与移动站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16e移动站eMS可以向基站、16j中继站RSj、或16m中继站RSm发送信号。
16m上行链路接入区520是在其中16m终端mMS与基站或中继站通信的间隔。在16m上行链路接入区520中,16m终端mMS可以向基站或16m中继站RSm发送信号。
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530是在其中基站与移动站或中继站通信的间隔。在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530中,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RSm或16j中继站RSj发送信号。并且,基站可以向16e移动站eMS或16m移动站mMS发送信号。此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530可像上述共用下行链路中继区一样以三种模式中的一种进行操作。如下进一步详细解释这点。
图6是依照三个模式的在图5中所示出的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视图。
参照图6,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可以以三个模式中的一个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或16m中继站RSm通过信令显式(explicitly)地向下级16m中继站RSm或下级移动站通知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在规定的模式中操作。可选择地,基站或16m中继站RSm通过调度隐式(implicitly)地向下级16m中继站RSm或下级移动站通知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在规定的模式中操作。
参照图6的(a),在第一模式中,一个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可以通过被划分为传统上行链路(UL)中继区和16m上行链路(UL)中继区而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在传统上行链路中继区中,16m中继站RSm、16j中继站RSj、或16e移动站eMS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在16m上行链路中继区中,16m中继站RSm或16m移动站mMS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TDM)或频分多路复用被应用于传统上行链路中继区和16m上行链路中继区,使得可以向一个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分配传统上行链路中继区和16m上行链路中继区。
参照图6的(b),在第二模式中,一个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以仅仅在传统模式或仅仅在16m模式中进行操作。具体地,一个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可以在只利用传统特征操作的传统模式中或在只利用16特征操作的16m模式中操作。
在共用的上行链路区仅在传统模式中操作的情况下,16m中继站RSm、16j中继站RSj、或16e移动站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相反,在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仅在16m模式中操作的情况下,16m中继站或16m移动站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此外,参考图6检验的仅传统模式或仅16m模式被有选择地加以应用。
参照图6的(c),例如,在第三模式中,传统上行链路中继区可以被分配给偶数无线电帧的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并且,16m上行链路中继区可以被分配给奇数无线电帧的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换句话说,可以依照每个无线电帧进行切换的方式来分配传统上行链路中继区和16m上行链路中继区。
图7是在支持传统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的上行链路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7,对于在基站的上行链路帧中的上行链路传统支持来说,通过FDM来应用传统上行链路接入区710和16m上行链路接入区720,而通过TDM来应用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730。
相反,观察在图5中所示出的基站的上行链路帧结构,通过TDM来应用传统上行链路接入区510,通过FDM来应用16m上行链路接入区520和共用上行链路中继区530。
在以上描述中,在单跳的情况下解释用于传统中继站支持的帧结构。在下面描述中,将详细解释用于多跳中继站的帧结构。
首先,如下解释在接入区中的中继站之间的发送。
在下行链路接入区中,可以执行在中继站之间(RS到RS)的前向发送。在上行链路接入区中,可以执行在中继站之间的反向发送。在时域中,对应于奇数跳中继站的接入区可以与偶数跳中继站的中继区重叠。并且,奇数跳中继站的中继区可以与偶数跳中继站的接入区重叠。位于与基站相隔奇数跳的节点的中继站可以被称作奇数跳中继站。并且位于与基站相隔偶数跳的节点的中继站可以被称作偶数跳中继站。
图8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基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移动站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8,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基站的帧中的上行链路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接入区810、下行链路(DL)接入区820、和下行链路(DL)中继区830。并且基站的帧中的上行链路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接入区840、上行链路(UL)接入区850、和上行链路(UL)中继区860。
下行链路接入区820是在其中基站和移动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基站可以向16m移动站发送信号。
下行链路中继区830是在其中基站与中继站或移动站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或16m移动站发送信号。
上行链路接入区850是在其中移动站和基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16m移动站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
并且,上行链路中继区860是在其中中继站或移动站与基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16m中继站或16m移动站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
图9是奇数跳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移动站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9,奇数跳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接入区910、下行链路(DL)前向区域920、和下行链路(DL)中继区930。
并且,奇数跳中继站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接入区940、上行链路(UL)反向区950、和上行链路(UL)中继区960。
下行链路推进区域92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与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中继站或16m移动站进行通信的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子节点表示处于其所从属的节点之下的节点(下级节点),子节点所从属的节点是当前中继站所处的节点。在此区中,16m中继站可以向对应于子节点的16m中继站或16m移动站发送信号。
下行链路中继区93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或基站与16m中继站通信的间隔。父节点表明位于当前中继站所处的节点之上的节点(上级节点)。在此区中,位于特定的16m中继站之上并且对应于父节点的基站或16m中继站可以向下级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上行链路(UL)反向区域95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与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中继站或16m移动站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对应于子节点的16m中继站或16m移动站可以向上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并且,上行链路中继区96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或基站与16m中继站通信的间隔。16m中继站可以向对应于其父节点的16m基站或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图10是偶数跳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移动站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10,帧包括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偶数跳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接入区1010、下行链路(DL)中继区1020、和下行链路(DL)前向区1030。并且偶数跳中继站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接入区1040、上行链路(UL)中继区1050、和上行链路(UL)反向区1060。
下行链路中继区1020是在其中对应于用于特定16m中继站的父模式的基站或16m中继站与16m中继站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对应于父节点的16m基站或中继站可以向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下行链路前向区103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与对应于子节点的16m移动站或中继站通信的间隔。16m中继站能够向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终端或中继站发送信号。
上行链路中继区105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与对应于其父节点的16m中继站或16m基站通信的间隔。16m中继站可以向对应于其父节点的16m中继站或16m基站发送信号。
并且上行链路反向区1060是在其中对应于用于特定16m中继站的子节点的16m中继站或16m基站与16m中继站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对应于子节点的16m中继站或16m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在上述接入区中的中继站之间发送的情况下,可以将邻近小区之间的通常干扰管理应用到在相应中继站之间的干扰上。可以独立地执行中继站间同步、控制机制、和调度。由于发送区无法同时变为接收区,反之亦然,所以在父节点中继站和子节点中继站之间必须执行中继站分组。在移动站为中心的帧结构中,移动站不考虑父节点的层来接入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并且终端彼此校准。
在下面描述中,解释在中继区中的中继站之间的发送。例如,在奇数跳中继站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中继区可以由双向接收区代替,并且上行链路中继区可以由双向发送区代替。在偶数跳中继站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中继区可以由双向发送区代替,并且上行链路中继区可以由双向接收区代替。
图11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移动站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11,奇数跳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区1110、下行链路(DL)接入区1120、和双向接收区1130。并且,奇数跳中继站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区1140、上行链路(UL)接入区1150、和双向发送区1160。
下行链路接入区112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和16m移动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16m中继站可以向16m移动站发送信号。
在双向接收区1130中,16m中继站可以从对应于其父节点的基站或16m中继站接收信号,并且还可以从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移动站或16m中继站接收信号。
上行链路接入区1150是在其中16m移动站和16m中继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16m移动站可以向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在双向发送区1160中,16m中继站可以向对应于其父节点的基站或16m中继站发送信号,并且还可以向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移动站或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图12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移动站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12,偶数跳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区1210、下行链路(DL)接入区1220、和双向发送区1230。并且偶数跳中继站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区1240、上行链路(UL)接入区1250、和双向接收区1260。
下行链路接入区1220是在其中16m中继站和16m移动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16m中继站可以向16m移动站发送信号。
在双向发送区1230中,16m中继站可以向对应于其父节点的基站或16m中继站发送信号,并且还可以向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移动站或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上行链路接入区1250是在其中16m移动站和16m中继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16m移动站可以向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在双向接收区1260中,16m中继站可以从对应于其父节点的基站或16m中继站接收信号,并且还可以从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移动站或16m中继站接收信号。
在中继区中的中继站之间发送的情况下,重要的是,不论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在特定的时间点,特定的中继站是在发送模式还是在接收模式下操作。因为下行链路接入区和上行链路接入区被分配给相同的子帧,所以在父中继站和子中继站之间的中继站分组是可能的。在双向区中,在前向通信业务和反向通信业务之间频分是必须的。此外,如果终端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未被适当地匹配,那么可以产生干扰。因此,必须对频域执行划分。
在下面描述中,解释了在接入区和中继区中执行中继站间发送的情况。例如,在奇数跳中继站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中继和接入区可以由双向接收区代替。在偶数跳中继站的情况下,下行链路中继和接入区可以由双向发送区代替,并且上行链路中继和接入区可以由双向接收区代替。
图13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基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移动站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13,帧可以包括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在基站的帧中的下行链路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区1310和新下行链路(DL)区1320。并且基站的帧中的上行链路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区1330和新上行链路(UL)区1340。
新下行链路区1320是在其中基站与16m移动站或16m中继站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基站可以向16m中继站或16m中继站发送信号。
新上行链路区1340是在其中16m移动站和基站彼此通信的间隔。在此区中,16m移动站可以向基站发送信号。
图14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移动站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14,奇数跳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区1410和双向接收区1420。并且奇数跳中继站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区1430和双向发送区1440。
在双向接收区1420中,16m中继站可以从对应于其父节点的基站或16m中继站接收信号,并且还可以从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移动站或16m中继站接收信号。
在双向发送区1440中,16m中继站可以向对应于其父节点的基站或16m中继站发送信号,并且还可以向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移动站或16m基站发送信号。
图15是支持多跳中继站的中继站的帧结构的例子和下级终端的帧结构的例子的视图。
参照图15,偶数跳中继站的下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下行链路(DL)区1510和双向发送区1520。并且偶数跳中继站的上行链路子帧可以包括传统上行链路(UL)区1530和双向接收区1540。
在双向发送区1520中,16m中继站可以从对应于其父节点的基站或16m中继站接收信号,并且还可以从对应于其子节点的16m移动站或16m中继站接收信号。
通过将特定形式的本发明的组件和特征进行组合来提供下述实施例。如果没有另外显式地声明,那么可以把本发明的组件或特征认为是可选的。组件或特征可以在不与其它组件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实现。还可以通过组合一些组件和/或特征来提供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改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操作的次序。一个实施例的一些组件或特征可以包括在另一实施例中,或者可以被替换为另一实施例的相应组件或特征。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借助各种手段来实现,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
在硬件结构中,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可以采用用于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过程、功能等的形式来实现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部件中以便由处理器驱动。存储部件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可以经由各种已知的装置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所述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从而,本发明旨在覆盖所提供的本发明的修改和改变,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范围之内。
工业实用性
用于使用依照本发明的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在工业上是适用的。

Claims (1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中继站处,从基站共同使用第一无线通信方案和第二无线通信方案经由下行链路间隔中的中继间隔来接收所述信号;以及
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所述下行链路间隔中的第一下行链路间隔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案向第一移动站发送所接收的信号,或者经由第二下行链路间隔使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方案向第二移动站发送所接收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经由所述中继间隔中的第一中继间隔从所述基站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经由所述中继间隔中的所述第一中继间隔或第二间隔从所述基站接收对应于第二移动站的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时分多路复用(TDM)或频分多路复用(FDM)应用于所述中继间隔内的所述第一和第二中继间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经由第一无线电帧从所述基站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信号,并且其中所述中继站经由在时间上与所述第一无线电帧接续的第二无线电帧从所述基站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移动站的信号。
6.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上行链路间隔中的第一上行链路间隔使用第一无线通信方案从第一移动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经由所述第一上行链路间隔或第二上行链路间隔使用第二无线通信方案从第二移动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
在所述中继站处,在所述上行链路间隔中共同使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方案和第二无线通信方案,经由中继间隔向基站发送所述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经由第一中继间隔将从所述第一移动站接收的信号发送到所述基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经由所述第一中继间隔或第二中继间隔将从所述第二移动站接收的信号发送到所述基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时分多路复用(TDM)或频分多路复用(FDM)应用于所述中继间隔内的第一和第二中继间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经由第一无线电帧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于所述第一移动站的信号,并且其中所述中继站经由在时间上与所述第一无线电帧接续的第二无线电帧向所述基站发送对应于所述第二移动站的信号。
1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多跳中继站来发送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从基站或位于所述中继站所处的节点之上的上级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从下级移动站或下级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
在所述中继站处,经由所述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向所述基站或上级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以及向下级移动站或下级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距离所述基站奇数跳数的奇数跳中继站经由所述下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从所述基站或上级偶数跳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从下级移动站或下级偶数跳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时,下级偶数跳中继站经由所述下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向基站或上级奇数跳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以及向下级移动站或下级奇数跳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对应于奇数跳的距离所述基站奇数跳数的中继站经由所述上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向所述基站或上级偶数跳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以及向下级移动站或下级偶数跳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时,下级偶数跳中继站经由所述上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从所述基站或上级奇数跳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从下级移动站或下级奇数跳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对应于奇数跳的距离所述基站奇数跳数的中继站经由所述下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向所述基站或上级偶数跳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以及向下级移动站或下级偶数跳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时,下级偶数跳中继站从所述基站或上级奇数跳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从下级移动站或下级奇数跳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对应于奇数跳的距离所述基站奇数跳数的中继站经由所述上行链路间隔中规定的共用间隔从所述基站或上级偶数跳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以及从下级移动站或下级偶数跳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时,下级偶数跳中继站向所述基站或上级奇数跳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以及向下级移动站或下级奇数跳中继站发送所述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继站通过频分所述规定的共用间隔来双向地发送或接收所述信号。
CN200980106332.5A 2008-04-04 2009-04-03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227008P 2008-04-04 2008-04-04
US61/042,270 2008-04-04
US6011008P 2008-06-09 2008-06-09
US61/060,110 2008-06-09
KR10-2009-0027441 2009-03-31
KR20090027441A KR101481592B1 (ko) 2008-04-04 2009-03-31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중계기를 통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PCT/KR2009/001715 WO2009145484A2 (en) 2008-04-04 2009-04-03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using a relay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903A true CN101960903A (zh) 2011-01-26
CN101960903B CN101960903B (zh) 2014-02-12

Family

ID=4137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63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0903B (zh) 2008-04-04 2009-04-03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83118B2 (zh)
KR (1) KR101481592B1 (zh)
CN (1) CN101960903B (zh)
WO (1) WO200914548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1711A (zh) * 2013-03-06 2015-10-14 英特尔公司 用于飞行时间范围确定的信道信息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42515B1 (ko) * 2008-04-07 2015-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중계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시스템 지원 장치 및 방법
KR101443270B1 (ko) * 2008-04-07 2014-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서로 다른 시스템 지원 장치 및 방법
US20100002621A1 (en) * 2008-07-03 2010-01-07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 Out-of-Band Relay Scheme
WO2010057521A1 (en) * 2008-11-18 2010-05-27 Nokia Corporation Relay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77455B1 (ko) * 2008-12-03 2015-1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중계 방법
KR101243302B1 (ko) * 2008-12-19 2013-03-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프레임 생성 방법 및 프레임 정보 전송방법
WO2010120088A2 (ko) * 2009-04-13 2010-10-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개선 시스템을 지원하는 기지국에서의 시스템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JP5251776B2 (ja) 2009-07-27 2013-07-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US9113496B2 (en) 2010-04-25 2015-08-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KR101733494B1 (ko) 2010-04-25 2017-05-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4134B2 (ja) 2004-09-01 2010-06-30 Kddi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KR100899751B1 (ko) * 2005-03-09 2009-05-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중계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0893832B1 (ko) 2005-10-18 2009-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두 개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사용하는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의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US8774019B2 (en) * 2005-11-10 2014-07-08 Apple Inc. Zon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US8660035B2 (en) * 2005-11-10 2014-02-25 Apple, Inc. Wireless relay network media access control layer control plane system and method
KR20070073138A (ko) * 2006-01-03 2007-07-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투명 중계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1804442A1 (en) * 2006-01-03 2007-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arent relaying in a multi-hop relay cellular network
KR100898050B1 (ko) 2006-01-03 2009-05-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의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투명 중계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045029B2 (ja) * 2006-08-21 2012-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基地局
US20080075094A1 (en) * 2006-09-26 2008-03-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nd relaying frames over mobile multi-hop relay systems
WO2008049028A1 (en) * 2006-10-17 2008-04-24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titioning and fram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US8670704B2 (en) * 2007-03-16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ilot transmission by relay stations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17255B2 (en) * 2007-03-16 2013-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transmission and power control in a multihop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07540B2 (en) * 2007-12-18 2011-03-15 Intel Corporation Relay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8229449B2 (en) * 2007-12-21 2012-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cating subcarrier frequency resources for a relay enhance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28608B2 (en) * 2007-12-21 2013-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elay enhanced cellular systems
US8159979B2 (en) * 2008-01-11 2012-04-17 Lg Electronics Inc. Enhanced TDD frame structure
KR101493455B1 (ko) * 2008-09-02 2015-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 이중 릴레이를 위한 프레임 구성 장치 및 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1711A (zh) * 2013-03-06 2015-10-14 英特尔公司 用于飞行时间范围确定的信道信息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US10064154B2 (en) 2013-03-06 2018-08-28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information exchange for time of flight range determin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45484A3 (en) 2010-01-21
CN101960903B (zh) 2014-02-12
KR101481592B1 (ko) 2015-01-12
KR20090106344A (ko) 2009-10-08
US20110096715A1 (en) 2011-04-28
US8483118B2 (en) 2013-07-09
WO2009145484A2 (en) 200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903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中继站发送信号的方法
EP189040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relay service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72065B (zh) 在多跳中继蜂窝网络中透明中继的装置和方法
CN102113398B (zh) 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对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方法
KR101002878B1 (ko) 무선 릴레이 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265044B2 (en) Method,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using frame configuration which supports relay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KR101356589B1 (ko) 무선 액세스 시스템의 중계 방법, 기지국, 중계 디바이스 및 중계 시스템
EP183049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relay servic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3339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formation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60300B (zh) 网络元件以及操作网络元件的方法
CN101438535B (zh) 多跳中继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支持中继服务的设备和方法
KR20070031173A (ko) 다중홉 릴레이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다중 링크를 지원하기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7008150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frame to support multilink in multi-hop relay cellular network
CN1018149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222204A (zh) 用于降低通信系统中频分双工信号和时分双工信号之间的干扰的装置和方法
CN105680926A (zh) 中继通信系统
CN101784125A (zh) 一种tdd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1291473B (zh) 多跳中继网络资源调度方法
EP2082501A1 (en) Mapping of preamble sequence sets with frame control header (fch) location for multi-hop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communications
CN101442755B (zh) 一种支持Relay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01222264A (zh) 在中继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发送帧信息的设备及方法
CN101442357A (zh) 一种采用支持Relay的帧结构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58323A (zh) 中继发送回程信号的方法
KR101349788B1 (ko)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무선접속통신시스템에서 멀티 프레임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02487294B (zh) 中继通信方法和中继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4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