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0730A - 在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0730A
CN101960730A CN2009801078208A CN200980107820A CN101960730A CN 101960730 A CN101960730 A CN 101960730A CN 2009801078208 A CN2009801078208 A CN 2009801078208A CN 200980107820 A CN200980107820 A CN 200980107820A CN 101960730 A CN101960730 A CN 1019607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de word
mapping
mapped
modulation symb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78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0730B (zh
Inventor
郑载薰
高贤秀
韩承希
李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60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0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0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31Receiv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29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with layer mapping, e.g. codeword-to layer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26Division using four or more dimen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73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constraints in layer or codeword to antenna mapping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确定层的数目;通过将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和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映射符号;以及通过多个天线来传送该映射符号。将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映射到至少3个层,并且层的数目大于3。

Description

在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天线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多天线系统中通过将码字映射到层来传送码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诸如语音或数据。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传送(Tx)功率等)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等。
OFDMA是用于向相应的用户分配具有正交性的子载波的多址方案。OFDMA可以减少符号间干扰(ISI),并且通过支持对于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鲁棒的特性来提供高数据速率。通过向用户分配相互独立的子载波,OFDMA显著地降低了特定子载波相对于所有用户处于深衰落状态的可能性。因此,因为子载波具有在用户之间相互独立的特性,所以可以通过自适应地向具有良好信道条件的用户分配子载波来实现Tx功率的降低和吞吐量的提高。
为了克服由无线通信的信道衰落所引起的性能劣化,已经对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空间分集和/或空间复用进行了许多研究。MIMO系统被实现,使得发射机和接收机具有两个或多个天线,由此提供诸如高数据速率、可靠性改善、信道容量提高等优点。
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6(WiMAX)和近来已经进行了标准化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长期演进(LTE)中支持多个天线。如在3GPP TS 36.211 V8.0.0(2007-09)的“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中所公开的,3GPP 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使用SC-FDMA。
根据3GPP TS 36.211 V8.0.0,3GPP LTE支持多达4个天线端口。然而,期望天线端口的数目大于在需要更高最大数据速率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天线端口的数目。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多天线系统中支持4个或多个天线端口的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多天线系统中传送码字的方法。
技术方案
一个方面,一种在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确定层的数目;通过将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和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映射符号;以及通过多个天线来传送所述映射符号。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被映射到至少3个层,并且层的数目大于3。
所述多个天线的数目可以大于3,并且层的数目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天线的数目。
层的最大数目可以是6或8。
用于每个码字的调制符号可以被周期性地映射到每个层。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重传所述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二码字。所述重传可以包括:确定用于重传的新的层的数目;通过将用于要传送的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新的映射符号;以及通过所述多个天线来传送所述新的映射符号。所述新的层的数目可以小于所述层的数目。
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层的数目改变成所述新的层的数目;通过将用于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或者将用于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新的映射符号;以及通过所述多个天线来传送所述新的映射符号。所述新的层的数目可以小于所述层的数目。
另一个方面,一种发射机,包括:第一映射器,所述第一映射器产生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第二映射器,所述第二映射器产生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层映射单元,所述层映射单元通过将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和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映射符号,其中,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被映射到至少3个层,并且层的数目大于3;以及预编码器,所述预编码器用于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来处理所述映射符号。
另一个方面,一种在多天线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包括:建立基本映射;确定扩展映射的使用;以及指示扩展映射的使用。在所述基本映射中使用的层的数目大于在所述扩展映射中使用的层的数目。
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多天线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层的数目;接收映射到每个层的映射符号;解映射所述映射符号以产生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或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其中,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被映射到至少3个层,并且层的数目大于3。
有益效果
可以实现具有6或8个天线端口的多天线系统,并且可以支持提高的数据速率和服务质量(QoS)。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天线的发射机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10示出根了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层映射中的扩展映射。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3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层映射。
图3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
图35是示出通过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触发从基本映射到扩展映射的流程图。
图36是示出触发从基本映射到扩展映射的流程图。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框图。
图3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可以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中使用,各种无线技术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可以通过各种无线通信标准系统来实现无线接入技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长期演进(LTE)是演进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并且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LTE-advance(LTE-A)是LTE的演进。
为了清楚,下面的描述将集中于3GPP LTE/LTE-A。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词语“或”意在指包含性的“或”而非排他性的“或”。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中明确,短语“X采用A或B”意在指任何自然包含性置换。即,下面实例中的任何一个都满足短语“X采用A或B”:X采用A;X采用B;或X采用A和B。另外,在本申请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冠词“一”通常被解释为指“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中明确指向单数形式。
下面描述的技术、方法和设备适用于使用多个发射(Tx)天线和至少一个接收(Rx)天线的多天线系统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下面描述的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MIMO方案。MIMO方案包括:其中向多个层传送同一流的空间分集;以及其中向多个层传送多个流的空间复用。当在空间复用中向单个用户传送多个流时,称为单用户MIMO(SU-MIMO)或空分多址(SDMA)。当在空间复用中向多个用户传送多个流时,称为多用户MIMO(MU-MIMO)。根据是否使用从每个用户报告的反馈信息,可以将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归类为开环方案和闭环方案。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参见图1,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11。BS11对特定的地理区域(通常称为小区)15a、15b和15c提供通信服务。小区可以被划分成多个区域(称为扇区)。用户设备(UE)12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被称作另一种术语,诸如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式装置等。BS 11通常是与UE 12进行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以被称作另一种术语,诸如演进的节点B(eNB)、基站收发信系统(BTS)、接入点等。
以下,下行链路表示从BS到UE的通信链路,并且上行链路表示从UE到BS的通信链路。在下行链路中,发射机可以是BS的一部分,并且接收机可以是UE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发射机可以是UE的一部分,并且接收机可以是BS的一部分。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天线的发射机的框图。
参见图2,发射机100包括信道编码器110-1和110-2、映射器120-1和120-2、层映射单元140、预编码器150以及信号产生器160-1、...、160-Nt。Nt表示天线端口的数目。信道编码器110-1和110-2根据预定编码方案来对输入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以产生码字。第一信道编码器110-1产生第一码字CW1,并且第二信道编码器110-2产生第二码字CW2。
映射器120-1和120-2根据调制方案来调制相应的码字,并且然后将调制的码字映射到具有解调值的调制符号。对于调制方案没有限制。调制方案可以是m相相移键控(m-PSK)或m正交调幅(m-QAM)。例如,m-PSK可以是二进制PSK(BPSK)、四相PSK(QPSK)或8-PSK。m-QAM可以是16-QAM、64-QAM或256-QAM。第一映射器120-1产生用于第一码字CW1的调制符号。第二映射器120-2产生用于第二码字CW2的调制符号。
虽然发射机100包括两个信道编码器110-1和110-2以及两个映射器120-1和120-2来处理两个码字,但是包括在发射机100中的信道编码器的数目和映射器的数目不限于此。发射机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信道编码器和至少一个映射器来处理至少一个码字。
层映射单元140根据层的数目来将输入码字CW1和CW2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层可以是输入到预编码器150的信息路径。层与秩值相对应。层映射单元140可以确定层的数目(即,秩),并且此后映射每个码字的调制符号。
预编码器150通过根据多个天线端口190-1、...、190-Nt使用MIMO方案来处理映射到每个层的映射符号,并且输出天线特定符号。信号生成器160-1、...、160-Nt将天线特定符号转换成Tx信号。通过相应的天线端口190-1、...、190-Nt来传送Tx信号。信号产生器160-1、...、160-Nt可以执行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或者可以通过使用SC-FDMA调制方案或对于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其他方案来产生传送信号。
发射机100可以支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在HARQ的重传过程中,可以执行与初始传输相同的层映射,或者可以执行用于重传的层映射。而且,发射机100可以支持其中根据信道条件而改变秩的秩自适应。
根据3GPP TS 36.211 V8.0.0(2007-09)的6.3节,在3GPP LTE中,用于码字q的调制符号d(q)(0),...,d(q)(M(q) symb-1)被映射到层x(i)=[x(0)(i)...x(υ-1)(i)]T(i=0,1,...,Mlayer symb-1)。这里,M(q) symb表示用于码字q的调制符号的数目,υ表示层的数目,并且Mlayer symb表示每个层的调制符号的数目。表1示出了用于空间复用的码字到层的映射。
表1
根据表1,支持用于多达4个层(即,4个天线端口)的多码字传输。然而,不提供用于6或8天线端口的多码字传输。
下述的方法涉及当天线端口的数目是6或8时基于用于单个用户的至少一个码字的MIMO传输中的码字到层的映射。通过考虑系统的复杂度和反馈开销来设计多达2个码字的MIMO传输。还考虑与常规3GPPLTE的反向兼容性。
如下定义下文中使用的参数。
M(q) symb:用于码字q的调制符号的数目
d(q)(0),...,d(q)(M(q) symb-1):用于码字q的调制符号
υ:层的数目
Mlayer symb:用于每个层的调制符号的数目
x(i)=[x(0)(i)...x(υ-1)(i)]T,i=0,1,...,Mlayer symb-1:映射到层的映射符号
在下述附图中,‘CWn’表示用于码字n的调制符号,并且‘S/P’表示串行到并行转换器。对于在预编码器中执行的MIMO预编码没有限制。可以在MIMO预编码中使用公知的方案(例如,循环延迟分集(CDD)、空间频率块代码(SFCB),空间时间块代码(STBC)及其组合)。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层映射。这里,使用6个天线端口用于秩1至6的层映射。这可以通过表2来示出。
表2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01
可以以秩3将第一码字CW1映射到第一层,并且将第二码字CW2布置在第二层和第三层中。因此,当接收机执行串行干扰消除(SIC)时获得增益。
在秩4或更高,层间干扰可能与用于每一个码字的要映射的层的数目成比例地增加。根据前述层映射,可以通过尽可能均衡要映射到每个层的码字符号来优化码字解码性能。当接收机执行SIC时,可以根据第一码字CW1的信道解码结果或者根据符号水平的软值(soft value)来支持在映射到第二码字CW2的层之间的干扰消除。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这可以通过表3来示出。
表3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11
扩展映射可以被用作用于HARQ资源的层映射。当在初始传输中第一码字的传输成功而第二码字的传输失败时,扩展映射是用于失败的码字(即,第二码字)的层映射。替代地,扩展映射可以被用作用于支持秩替换(rank overriding)的层映射。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层映射。这里,使用6个天线端口用于秩1至6的层映射。在以秩2或更低的单个码字传输中,可以通过提高码字的信道编码增益来改善传输性能。这可以通过表4来示出。
表4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5来示出。
表5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22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层映射。这里,使用6个天线端口用于秩1至6的层映射。在以秩3或更低的单个码字传输中,可以通过增加码字的信道编码增益来改善传输性能。这可以通过表6来示出。
表6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31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7来示出。
表7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41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层映射。这里,使用6个天线端口用于秩1至6的层映射。在以秩3或更低的单个码字传输中,最小化在将每个码字映射到不同的秩的层方面上的改变。在使用有效(active)秩自适应的传输中,可以最小化在传输中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与由UE根据秩改变报告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之间的不一致。这可以通过表8来示出。
表8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由表9来示出。
表9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51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层映射。这里,使用6个天线端口用于秩1至6的层映射。当接收机执行SIC时,在尽可能均衡对每个层映射的码字符号的同时,对每一个码字的层映射随着秩的增加而根据码字索引自然地增加,由此优化码字解码性能。这可以通过表10来示出。
表10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61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11来示出。
表11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62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层映射。这里,使用6个天线端口用于秩1至6的层映射。通过基本上使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层映射来以秩2或更低仅传送单个码字。因此,当接收机的SCI增益很小时,可以通过增加单个码字的信道编码增益来改善传输性能。这可以通过表12示出。
表12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71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13来示出。
表13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81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层映射。这里,使用6个天线端口用于秩1至6的层映射。通过基本上使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层映射来以秩2或更低仅传送单个码字。因此,当接收机的SCI增益很小时,可以通过增加单个码字的信道编码增益来改善传输性能。这可以通过表14来示出。
表14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91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15来示出。
表15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192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层映射。这里,使用6个天线端口用于秩1至6的层映射。
通过基本上使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层映射来以秩3或更低仅传送单个码字。在以不同的秩将每个码字映射到层方面上的改变被最小化。在使用有效秩自适应的传输中,可以最小化在传输中使用的MCS与根据秩改变的UE报告的CQI之间的不一致。这可以通过表16来示出。
表16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01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17来示出。
表17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11
在现在要描述的层映射中,以秩1至8使用8个天线端口。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层映射。在秩4或更高,层间干扰可能与用于每一个码字的要映射的层的数目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可以通过尽可能均衡要映射到每个层的码字符号来优化码字解码性能。这是为了支持与3GPP LTE的反向兼容。可以通过表18和表19来示出用于每个秩的映射方法。
表18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21
表19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22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20来示出。
表20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31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层映射。在以秩2或更低的单个码字传输中,通过增加码字的信道编码增益来改善传输性能。这可以通过表21和表22来示出。
表21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41
表22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42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23来示出。
表23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51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层映射。在秩3或更低的单个码字传输中,可以通过增加码字的信道编码增益来改善传输性能。这可以通过表24和表25来示出。
表24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61
表25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62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26来示出。
表26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71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层映射。以秩3或更低仅传送单个码字。在以不同的秩将每个码字映射到层的方面上的改变被最小化。在使用有效秩自适应的传输中,可以最小化在传输中使用的MCS与由UE根据秩改变报告的CQI之间的不一致。这可以通过表27和表28来示出。
表27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81
表28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291
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层映射中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29来示出。
表29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层映射。当接收机执行SIC时,在尽可能均衡映射到每个层映射的码字符号的同时,对每个码字的层映射随着秩的增加而根据码字索引自然地增加,由此优化码字解码性能。这可以通过表30和表31来示出。
表30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01
表31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11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32来示出。
表32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21
图2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层映射。通过基本上使用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层映射来针对秩2或更低仅传送单个码字。因此,当接收机的SCI增益很小时,可以通过增加单个码字的信道编码增益来改善传输性能。这可以通过表33和表34来示出。
表33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31
表34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32
图3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35来示出。
表35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41
图3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层映射。基本上通过使用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层映射来针对秩3或更低仅传送单个码字。因此,当接收机的SCI增益很小时,可以通过增加单个码字的信道编码增益来改善传输性能。这可以通过表36和表37来示出。
表36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51
表37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61
图3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38来示出。
表38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62
图3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层映射。通过基本上使用根据第十三实施例的层映射来针对秩3或更低仅传送单个码字。
以不同的秩将每个码字映射到层的方面中的改变被最小化。在使用有效秩自适应的传输中,可以最小化在传输中使用的MCS与根据秩改变的UE报告的CQI之间的不一致。这可以通过表39和表40来示出。
表39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71
表40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81
图3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实施例的当执行层映射时的扩展映射。扩展映射用于支持HARQ重传或秩替换,并且这可以通过表41来示出。
表41
Figure BPA00001214211600382
根据前述实施例,仅为了示例性目的,介绍了关于6个天线端口和8个天线端口的用于所有可能的秩的层映射方法。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合并在这些实施例中描述的一些或所有的映射方法来在其中进行各种修改。
扩展映射是当在基本层映射中减少可用层的数目时的可用层的合并。如果作为扩展映射的基础的层映射被称为基本映射,则可用层的数目由于下面的原因而减少。首先,HARQ传输是原因之一。假定在基本映射中,初始地传送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并且第一码字的传输成功,而第二码字的传输失败。因为足以重传第二码字,所以针对第二码字的重传限定扩展映射。其次,秩替换或限制是原因之一。虽然在BS和UE之间使用基本映射,但是如果有必要,则BS可以仅使用一些秩或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的一些部分。当层的数目减少时,需要限定扩展映射。
图35是示出通过HARQ重传触发从基本映射到扩展映射的流程图。在步骤S810,BS通过使用基本映射来向UE传送第一码字CW1和第二码字CW2。例如,在图3的实施例中,当秩为2时可以执行基本映射。BS可以向UE报告用于解码第一码字CW1和第二码字CW2的控制信息,例如,第一码字CW1的MCS索引和第二码字CW2的MCS索引。
在步骤S820,因为没有从第一码字CW1检测到误差,而从第二码字CW2检测到误差,那么UE传送对于第一码字CW1的肯定确认(ACK)信号,并且传送对于第二码字CW2的否定确认(NACK)信号。
在步骤S830,BS通过使用扩展映射来重传第二码字CW2。例如,在图4的实施例中,当秩为1时可以执行扩展映射,这是用于图3的实施例的层映射的扩展映射。为了指示扩展映射,可以通过使用触发指示符来指示对扩展映射的触发。可以将用于解码第二码字CW2的重传的控制信息的一些部分设置为特定值。例如,当将MCS索引设置为特定值时,UE可以确认在传输中使用扩展映射。
虽然实例化了下行链路HARQ,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因此,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上行链路HARQ,其中,UE传送上行链路数据,并且其中,BS请求重传。
图36是示出触发从基本映射到扩展映射的流程图。在步骤S910,在BS和UE之间建立基本映射。基本映射是用于在BS和UE之间传送和/或接收数据的基本层映射方案。在步骤S920,BS确定是否使用扩展映射。当指示UE报告有限秩的信道条件时,可以使用扩展映射。替代地,可以使用扩展映射来用于HARQ传输。当在由UE报告的秩被替换的状态中,对于下行链路数据执行层映射时,也使用扩展映射。在步骤S930中,BS指示扩展映射的使用。BS向UE报告扩展映射的使用,使得UE准备好基于扩展映射来执行操作。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在BS中在下行链路传输时或在UE在上行链路传送时执行。
在步骤S1010,确定层的数目。在步骤S1020,通过将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和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映射符号。可以将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映射到3个层,并且层的数目可以大于3。可以使用在图3-34中示出的层映射方案。在步骤S1030,通过多个天线来传送映射符号。
为了执行HARQ或秩替换,可以改变层的数目。在步骤S1040,改变层的数目。改变后的层的数目可以小于改变前的层的数目。在步骤S1050,通过将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和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新的映射符号。可以使用在图3-34中示出的层映射方案。在步骤S1060中,通过多个天线来传送新的映射符号。
图3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射机的框图。发射机900包括处理器910和射频(RF)单元920。处理器910可以实现在图3-37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将RF单元920连接到处理器910,以通过多个Tx天线来传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在上行链路中,发射机900可以是UE的一部分。在下行链路中,发射机900可以是BS的一部分。
图3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在下行链路传输时在UE中或在上行链路传输时在BS中执行。
在步骤S1110,获取层的数目。层的数目可以大于3。可以通过系统信息、RRC消息或资源指配来接收层的数目。
在步骤S1120,接收映射符号。可以根据在图3-34中示出的一个层映射方案来将映射符号映射到每个层。
在步骤S1130,映射符号被解映射以产生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或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第一码字和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被映射到至少3个层。
在解映射之后,可以从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再生第一码字。可以从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再生第二码字。可以通过执行本领域中公知的解调和解码来实现从调制符号再生码字。
可以明白,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反向执行在图37的实施例或图2的设备中示出的过程来从映射符号再生码字。
可以仅以一些秩执行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层映射方法或其他方法。例如,可以在具有6个天线端口的系统中使用秩1、2、4和6,并且可以在具有8个天线端口的系统中使用秩1、2、4、6和8。即,作为使用所有可能的秩的替代,可以通过考虑信号开销、系统复杂性和在每个秩的性能中的差别来仅使用一些秩。可用的秩可以是预定的,或者可以由BS通过上层信令或L1/L2信令报告给UE。
在上层信令的情况下,具有扩展比特宽度(即,比特图大小)的“码本子集限制指示符”的RRC参数可以用于指示有限秩利用的情况。在预定的情况下,“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码本子集限制)”的RRC参数可以具有其中该RRC参数的状态表达对于给定的可用秩情况的PMI使用的额外限制的比特宽度。
可以通过并合一些秩来使用在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层映射方法或其他方法。例如,可以在第一实施例的层映射方法中选择秩1至3,并且可以在第二实施例的层映射方法中选择秩或4至6,使得在具有6个天线端口的系统中使用通过合并两种方法来获得的层映射方法。又如,在相应的实施例的映射方法中,可以选择与每个秩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映射方法通过合并选择的映射方法来配置新的映射方法。另外,在相应的实施例的扩展映射方法中,可以选择与每个秩相对应的至少一个扩展映射方法来通过合并选择的扩展映射方法配置新的扩展映射方法。
在前述实施例中,M(q) symb可以表示用于码字q的调制符号的总数,或者可以表示构成码字q的一些调制符号的数目。即,如果M(q),tot symb表示用于码字q的调制符号的总数,则可以满足下面的关系:1<M(q) symb≤M(q),tot symb。如果M(q) symb=M(q),tot symb,则在用于基本层映射的扩展映射的情况下,基本层映射可以是M(q) symb<M(q),tot symb。在使用中,M(q) symb对于每个秩可以不同。
在前述实施例中,介绍了以索引顺序来依序映射映射到每个码字的层。然而,层的索引可以根据时间或其他情况而变化。层的索引可以通过预定的偏移或以任意方式而变化。替代地,层的索引可以通过根据特定时段预定的偏移而变化,或以任意方式变化。
可以以小区为单位和/或以时间为单位来合并每一个实施例的层映射和/或扩展映射方法。例如,第一实施例的层映射用于在第一时隙处的所有或一些秩,并且第二实施例的层映射可以用于在第二时隙处的所有或一些秩。
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本发明。在硬件实现中,可以使用被设计成执行前述功能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处理器、其他电子单元及其组合中的一个来实现本发明。在软件实现中,可以使用用于执行前述功能的模块来实现本发明。软件可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来执行。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装置可以被用作存储器单元或处理器。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在不偏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进行在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应当仅在说明性的含义上考虑示例性实施例,而将其不用于限定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由本发明的详细说明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并且在该范围中的所有差别被解释为被包括在本发明中。

Claims (10)

1.一种在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层的数目;
通过将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和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映射符号;以及
通过多个天线来传送所述映射符号,
其中,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被映射到至少3层,并且所述层的数目大于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天线的数目大于3,并且所述层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多个天线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层的最大数目是6或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每个码字的所述调制符号被周期性地映射到每一个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重传所述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二码字,
所述重传包括:
确定用于重传的新的层的数目;
通过将用于要传送的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新的映射符号;以及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来传送所述新的映射符号,
其中,所述新的层的数目小于所述层的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层的数目改变为所述新的层的数目;
通过将用于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或者将用于所述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新的映射符号;以及
通过所述多个天线来传送所述新的映射符号,
其中,所述新的层的数目小于所述层的数目。
7.一种发射机,包括:
第一映射器,所述第一映射器产生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
第二映射器,所述第二映射器产生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
层映射单元,所述层映射单元通过将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和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映射符号,其中,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被映射到至少3个层,并且所述层的数目大于3;以及
预编码器,所述预编码器用于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来处理所述映射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机,其中,当请求所述第一码字或所述第二码字的重传时,所述层映射单元通过将用于要传送的码字的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新的映射符号,其中,用于重传的所述新的层的数目小于所述层的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机,其中,当改变所述层的数目时,所述层映射单元通过将用于所述第一码字的所述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或者将用于所述第二码字的所述调制符号映射到每个层来产生新的映射符号,其中,改变后的层的数目小于改变前的层的数目。
10.一种在多天线系统中的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层的数目;
接收映射到每个层的映射符号;
解映射所述映射符号,以产生用于第一码字的调制符号或用于第二码字的调制符号,其中,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中的至少一个被映射到至少3个层,并且所述层的数目大于3。
CN200980107820.8A 2008-03-05 2009-03-05 在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Active CN101960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414508P 2008-03-05 2008-03-05
US61/034,145 2008-03-05
KR10-2009-0017741 2009-03-02
KR1020090017741A KR101529736B1 (ko) 2008-03-05 2009-03-02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PCT/KR2009/001106 WO2009110759A2 (en) 2008-03-05 2009-03-05 Method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0730A true CN101960730A (zh) 2011-01-26
CN101960730B CN101960730B (zh) 2014-08-13

Family

ID=41478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7820.8A Active CN101960730B (zh) 2008-03-05 2009-03-05 在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7) US8472546B2 (zh)
EP (2) EP2263328B1 (zh)
JP (1) JP5249358B2 (zh)
KR (1) KR101529736B1 (zh)
CN (1) CN101960730B (zh)
ES (1) ES2617625T3 (zh)
HU (1) HUE033337T2 (zh)
WO (1) WO2009110759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7396A (zh) * 2014-01-06 2020-06-23 苹果公司 用于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和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29736B1 (ko) * 2008-03-05 2015-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1481584B1 (ko) * 2008-06-24 2015-01-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블록-코드워드 매핑 관계 규정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US8270518B2 (en) * 2008-07-03 2012-09-1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er ord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extension
WO2010055676A1 (ja) * 2008-11-14 2010-05-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クラスタ配置設定方法
WO2011052833A1 (en) * 2009-11-02 2011-05-05 Pantech & Co., Ltd. Method and transmitter for transmitting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and receiver thereof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96178A (zh) * 2009-12-18 2012-09-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层映射方法及装置、以及层映射图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US9270427B2 (en) 2010-01-11 2016-02-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i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088429B (zh) * 2010-02-11 2013-09-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解调参考符号端口映射的方法及设备
WO2011122835A2 (en) 2010-03-29 2011-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 o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imo
KR101695023B1 (ko) * 2010-03-29 2017-0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기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링크에서 재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28446A1 (ko) * 2011-03-21 2012-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706689B1 (en) * 2011-05-04 2016-07-2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between base station and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KR20140021676A (ko) * 2011-06-29 2014-02-20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간섭층들의 표시를 위한 다운링크 제어 시그널링
WO2013151476A2 (en) * 2012-04-02 2013-10-1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577256A (zh) * 2012-12-31 2016-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发射方法和装置
EP2983318B1 (en) 2013-04-04 2019-02-20 Fujitsu Limited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3148095B1 (en) * 2014-06-17 2020-06-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60359647A1 (en) * 2015-02-02 2016-12-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elective codeword-to-layer mapping for mimo transmissions
US10892821B2 (en) * 2017-03-20 2021-01-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apping code word and layer in next 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396871B2 (en) 2017-06-15 2019-08-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ayer mapping subset restriction for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841063B2 (en) 2018-04-06 2020-11-1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Indicating a number of codewords in 5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24005816A1 (en) * 2022-06-30 2024-01-04 Rakuten Mobi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rate adaptation in 5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1807A (zh) * 2003-09-15 2006-11-29 英特尔公司 用于实现高吞吐量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和相关方法
WO2006130541A2 (en) * 2005-05-31 2006-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k step-down for mimo systems employing harq
CN101611586A (zh) * 2007-02-14 2009-1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harq的系统中码字到层的映射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76252Y1 (ko) 1997-11-18 2000-04-15 정몽규 자동차의 테일게이트 댐퍼
US6888809B1 (en) * 2000-01-13 2005-05-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pace-time processing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systems
US8320301B2 (en) 2002-10-25 2012-11-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MO WLAN system
US7974359B2 (en) * 2004-12-22 2011-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multi-antenna correlati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8031037A2 (en) * 2006-09-07 2008-03-1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ntenna grouping for mimo systems
KR20080073624A (ko) * 2007-02-06 2008-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편파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을 위한 코드북 생성 방법 및그 장치
KR101529736B1 (ko) * 2008-03-05 2015-06-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1807A (zh) * 2003-09-15 2006-11-29 英特尔公司 用于实现高吞吐量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和相关方法
WO2006130541A2 (en) * 2005-05-31 2006-1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nk step-down for mimo systems employing harq
CN101611586A (zh) * 2007-02-14 2009-12-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harq的系统中码字到层的映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S 36.211 V8.1.0》", 30 November 200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7396A (zh) * 2014-01-06 2020-06-23 苹果公司 用于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和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27396B (zh) * 2014-01-06 2022-09-13 苹果公司 用于调制和编码方案选择和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72070A1 (en) 2014-03-13
WO2009110759A2 (en) 2009-09-11
US9462590B2 (en) 2016-10-04
US8675767B2 (en) 2014-03-18
US20180026757A1 (en) 2018-01-25
KR20090095485A (ko) 2009-09-09
US20130287072A1 (en) 2013-10-31
EP2263328A2 (en) 2010-12-22
EP3145094A1 (en) 2017-03-22
JP2011515915A (ja) 2011-05-19
JP5249358B2 (ja) 2013-07-31
US20110019764A1 (en) 2011-01-27
WO2009110759A3 (en) 2009-10-29
EP3145094B1 (en) 2018-06-06
US20150173057A1 (en) 2015-06-18
US9722738B2 (en) 2017-08-01
EP2263328A4 (en) 2014-04-16
ES2617625T3 (es) 2017-06-19
US20170005759A1 (en) 2017-01-05
USRE48442E1 (en) 2021-02-16
KR101529736B1 (ko) 2015-06-29
US8982981B2 (en) 2015-03-17
CN101960730B (zh) 2014-08-13
US9923676B2 (en) 2018-03-20
HUE033337T2 (en) 2017-11-28
EP2263328B1 (en) 2016-12-07
US8472546B2 (en) 2013-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730B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
US9043666B2 (en)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ignaling of two codeword to one codeword transmission
JP578160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A2758966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920241B1 (ko) Sc-fdm을 기반으로 하는 상향링크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제어 및 데이터 다중화
JP5647271B2 (ja) 活性化の伝送ブロックを示す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0084574B2 (en) Multiple component carrier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478379A (zh)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WO2011082574A1 (zh)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信令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1682451A (zh) 用于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将调制码元映射到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022140A1 (zh) 正确错误应答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US20120281779A1 (en) Methods and entities for modulation symbol transport
KR20100014749A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