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4848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4848A
CN101954848A CN2010102281783A CN201010228178A CN101954848A CN 101954848 A CN101954848 A CN 101954848A CN 2010102281783 A CN2010102281783 A CN 2010102281783A CN 201010228178 A CN201010228178 A CN 201010228178A CN 101954848 A CN101954848 A CN 101954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hannel
passage
environment system
interior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81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4848B (zh
Inventor
马提亚斯·沙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ehr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hr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Behr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1954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4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4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4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71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 B60H1/00685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the door being a rotating disc or cylinder or part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3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60H1/0005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n air stream of uniform temperature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the air being firstly cooled and subsequently heated or vice ver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5Temperature regulation
    • B60H2001/00164Temperature regulation with more than one by-p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尤其是用于汽车的空调装置,带有空气导引壳体,在该空气导引壳体中构造有多个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具有至少两个输送空气通道和至少三个二次输送空气通道,所述输送空气通道包括暖空气通道和冷空气通道,所述二次输送空气通道包括换气通道、放脚空间通道和除霜通道,其中,为调节待输送到汽车内部空间的空气的空气温度和空气分配而设置组合的混合和分配阀,该混合和分配阀这样地构造,使得其在完全打开一个输送空气通道时完全封闭对应的其它输送空气通道,其中,在空调装置除霜运行中,在所述冷空气通道可通过所述混合和分配阀而被完全封闭的位置上,流过所述除霜通道的暖空气混合有冷空气。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尤其是用于汽车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汽车内部空间处于或保持在对于乘客舒适的温度下,在汽车中使用空调装置。公知的空调装置通常具有一除霜模式,在该除霜模式下,空调装置的运行用来为汽车的挡风玻璃除冰。在此希望的是,使输送到挡风玻璃的气流具有尽可能高的温度,以便保证快速除冰。
也为了符合关于玻璃除冰方面的法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已开发了一种具有如下空调设计方案的空调装置,其中空气分配和温度相耦合(couple),其中,这样地选择温度和空气分配之间的耦合,使得空调装置的“除霜”模式(玻璃除冰或除霜运行)仅可以与最高的温度设定相结合。通过这种耦合使得有雾的玻璃在最短的时间内被除冰。
使用上述的空调设计方案的空调装置例如由WO2008/068027A1公开。在此公开的空调装置具有鼓风机,蒸发器,加热器和组合的混合和分配阀,该混合和分配阀设置在多段式构造的空气导引壳体中。在该空气导引壳体中构造有五个空气通道,用于输送热的、来自加热器的空气(暖空气通道),用于输送冷的、直接从蒸发器通过旁路绕过加热器导引的空气(冷空气通道),用于传输混合加热的(mixed airtemperature)、用于汽车的内部空间换气的空气(换气通道),用于向放脚空间(footwell)输送混合加热的空气(放脚空间通道)和用于输送热空气来为挡风玻璃除霜(除霜通道)。所有通道的孔(opening)分别以36°的角度构造在混合和分配阀的区域内。暖空气通道和冷空气通道的孔相互间隔18°。放脚空间通道的中心与暖空气通道的冷空气通道侧的侧壁对角线相对地布置。换气通道、放脚空间通道和除霜通道的孔直接相互相邻地布置,其中,放脚空间通道位于换气通道和除霜通道之间。混合和分配阀具有外阀面,该外阀面具有圆柱的部分区域的结构,并且具有两个在空气流动侧完全设计为平面的内阀面,所述内阀面沿空气流动方向相对收缩地布置。在此,内阀面的张角为20°。阀的转动轴居中地设置在内阀面之间。
如果混合和分配阀处于“50%换气/50%放脚空间”的位置,那么冷空气通道的孔的100%和暖空气通道的孔的约50%被混合和分配阀释放,因此获得混合温度。
在“100%放脚空间”的位置时,暖空气通道的孔完全被释放,而冷空气通道的孔50%被覆盖,因此又获得了混合温度,然而该混合温度高于前述在“50%换气/50%放脚空间”位置下的混合温度。
此外,例如在“50%放脚空间/50%除霜”的位置中,仅向放脚空间通道和除霜通道输送暖空气。在此,冷空气通道完全被截断。这同样也适用于位置“100%除霜”,因此暖空气仅仅被用于为挡风玻璃除霜。
通过这种构造尽管一方面能够保证挡风玻璃的快速除霜,但也具有一定的缺点。例如会出现这样的运行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分配和温度的耦合会导致汽车内不舒服的情形。例如在除霜模式中,在外部环境较湿(下雨、有雾)和较高的外部温度(>5°)的情况下要求来自除霜通道或者其出口流出较大的空气量,以便迅速有效地去除玻璃雾水。然而,因为除霜模式与最高温度相关联,那么这尤其在所述的较高外部温度的情况下在汽车内部空间导致出现对于乘客不舒服的温度上升。在一些南方的国家有特殊的气候情况,如印度的季风,常常希望除霜模式不以最高温度,而是以较冷的温度运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创造一种上述类型的、用于汽车的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除霜模式不仅能以最高温度,而且同样能以可变的或较低的温度运行。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具有如下的空调装置解决。本发明有利的扩展设计在各个从属权利要求中定义。
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尤其用于汽车的空调装置,带有空气导引壳体,在该空气导引壳体中构造有多个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包括至少两个输送空气通道和至少三个二次输送空气通道,其中所述输送空气通道包括暖空气通道和冷空气通道,其中所述二次输送空气通道包括换气通道、放脚空间通道和除霜通道,其中为调节待输送到汽车内部空间的空气的空气温度和空气分配而设置组合的混合和分配阀,该混合和分配阀这样地构造,使得其在完全打开一个输送空气通道的位置时完全封闭对应的其它输送空气通道,其中,在空调装置的除霜运行时处于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冷空气通道可通过混合和分配阀被完全封闭,流过除霜通道的暖空气混合有冷空气。通过按本发明的构造,尽管空气分配和温度相耦合(所谓的“易于使用”方案),空调装置在除霜运行中(玻璃除霜)也可以在低于最高温度的温度下运行,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对于乘客不舒服的温度上升。尤其是在外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降低除霜运行时的温度是特别希望的。按本发明的空调设计方案使得带有冷的或者至少加热的空气流的除霜运行成为可能。
来自加热装置的暖空气优选流入暖空气通道,来自蒸发器的冷空气流入冷空气通道,由冷空气和暖空气混合而成的、用于汽车内部空间换气的空气流入换气通道,由冷空气和暖空气混合而成的、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放脚空间换气的空气流入放脚空间通道,以及用于为挡风玻璃除霜的暖空气流入除霜通道,该暖空气能与来自冷空气通道的冷空气混合。
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除霜通道直接与冷空气通道相邻地布置。通过这种布置通过冷路径或冷空气通道和除霜通道的直接连通实现空调装置在除霜运行或除霜模式中温度的简单下降。
按照再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除霜通道和冷空气通道相连通。因此,可以将冷空气引入除霜通道中,以便降低由于空调装置的配置造成的、在除霜运行中的热空气输送的最高温度。
还优选的是,除霜通道和冷空气通道通过溢流通道或旁路通道连通。由于这种配置,可以将冷空气直接引入除霜通道。因此仅仅影响用于除霜的温度,而不会反作用于用于放脚空间和换气的温度。
溢流通道优选集成在空气导引壳体中。这种实施形式具有这样的优点,即,不需要额外的部件,并因此可以在使用迄今已知的、带有耦合的空气分配和温度的空调装置的情况下实现廉价的移植。
按照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在溢流通道中设置闭塞装置,通过该闭塞装置可调节溢流通道的流动横截面,尤其是可封闭溢流通道的流动横截面。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因此可以调节与在除霜运行中流入除霜通道中的暖空气混合的冷空气量。
闭塞装置优选设计为可运动的活门,其关闭和打开溢流通道的运动与混合和分配阀的转动的控制相耦合。还优选的是,所述耦合这样地设计,使得溢流通道仅在混合和分配阀的“除霜”位置被打开。可选地,闭塞装置或可运动的活门能与混合和分配阀的转动无关地被控制,以便打开或关闭溢流通道。
作为替代,冷空气通道和除霜通道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附加通道连通。优选在附加通道中同样安装一个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使得能够调节除霜运行或除霜模式中的冷空气量和与此相关的温度下降。
按照再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替代壳体中的溢流通道,在混合和分配阀中设置溢流通道。
在此,混合和分配阀优选构造为基本上圆柱形,并且具有其中设有引入通道(Einzug)的圆柱面,该引入通道起溢流通道的作用。在此,经过该溢流通道的空气量通常可以通过引入通道的几何构造,例如形状、宽度、深度等影响,也可以通过引入通道在圆柱表面上的位置本身影响。这种实施形式的优点是,“除霜”设定可以通过相应的加热,不需要壳体中的额外部件实现,并因此非常的廉价或成本中等。在恰当的模具设计中,引入通道对于混合和分配阀也可以不需要额外的模具成本地实现。
按照再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混合和分配阀具有孔,用于在空调装置的除霜运行或除霜模式中将来自冷空气通道的冷空气和来自暖空气通道的暖空气引入混合和分配阀的内腔或混合室。与其中将需要用于降低除霜温度的冷空气总是经过溢流通道直接被导入除霜通道的实施形式相反,按照该实施形式,冷空气在设置在恰当位置的孔被引入混合和分配阀中的混合室,因此空气的温度在混合室中就已经下降。此外,混合的冷空气的量通过孔的位置,大小和形状预先给定。在这种配置中,除霜通道、放脚空间通道和换气通道之间的空气分配有利地几乎保持不受影响。由于混合室中的空气混合和由此导致的温度下降,在该实施形式中所有由混合室供应的空气出口,也就是说输送到除霜通道、放脚空间通道和换气通道的空气即便在不同的程度,也都与该温度下降相关。通过恰当的模具设计可以在不需要额外的模具成本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孔,因为在此也不需要额外的部件。
在此也优选的是,孔配设有可改变孔横截面的调节元件。混合和分配阀中的孔的横截面的可变性使得能够控制引入的冷空气量。
还优选的是,与混合和分配阀的转动控制相耦合地通过调节元件调节孔横截面。这样实现这种控制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即,除霜运行或除霜模式既可以具有最高的温度也可以具有加热或降低的温度。在此,可以按照另一种实施形式,将调节元件这样地构造在混合和分配阀中,使得该调节元件在打开状态完全封闭所述暖路径或暖空气通道。在这种情况下,除霜运行或除霜模式既可以在最大的低温下也可以在最大的高温下运行。
此外,按照本发明提供一种尤其是用于汽车的空调装置,带有空气导引壳体,在该空气导引壳体中构造有多个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具有至少两个输送空气通道和至少三个继续二次输送空气通道(secondary air duct),其中所述输送空气通道包括由来自加热装置的暖空气流过的暖空气通道和由来自蒸发器的冷空气流过的冷空气通道,所述继续传送的空气通道包括换气通道、放脚空间通道和除霜通道,其中为调节待输送到汽车内部空间中的空气的空气温度和空气分配而设置组合的混合和分配阀,该混合和分配阀这样地设计,使得其在完全打开一个输送空气通道的位置时完全封闭对应的其它输送空气通道,其中,加热装置是可调节的,以便在空调装置的除霜模式中调节通过除霜通道流出的暖空气的温度。与上述通过空气侧的温度调节的实施形式相反,这种变型利用水侧的温度调节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在此,为了调节温度,进行加热装置的功率输出的调节并因此进行暖空气路径本身中的温度调节。
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这可以通过恰当的调节元件改变流过加热装置的热的、液态介质的量实现。例如为此可以在加热装置的入流或回流路径中使用安装在加热装置中的调节阀。
在电动或混合动力汽车中可能不再使用有介质流过的加热装置,而是例如使用电的热交换器(例如PTC),相应则可应用电子的调节装置。
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调节元件的控制以恰当的方式与混合和分配阀的控制相耦合。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加热回路中的调节元件在设定“最冷换气”中也关闭,以便避免通常1至3K的空气侧的设备中存在的剩余加热。这又实现了能量有效率的冷却。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根据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
图1是按现有技术的空调装置在混合和分配阀区域内的部段的简化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混合和分配阀中各个空气通道以及出口的空气分配或温度和操纵元件的位置之间的调节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按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在混合和分配阀区域内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混合和分配阀中各个空气通道以及空气流出口的空气分配或温度和操纵元件的位置之间的调节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按现有技术的空调装置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
图6是按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
图7是在图6所示的混合和分配阀中到各个空气通道以及空气流出口的空气分配或温度和操纵元件的位置之间的调节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按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
图9是按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透视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混合和分配阀的立体视图;
图11是按一种实施形式的混合和分配阀的立体视图;
图12是带有处于“除霜最热”位置的、图11所示的混合和分配阀的空调装置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
图13是带有处于“除霜加热”位置的混合和分配阀的、图12所示的空调装置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
图14是按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15是在图14所示的混合和分配阀中到各个空气通道以及空气流出口的空气分布或温度和操纵元件的位置之间的调节关系之间的示意图;以及
图16是按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清单
1空调装置
2混合和分配阀
3、3’阀面
4、4’孔
5盖
6鼓风机
7蒸发器
8加热装置
9空气导引壳体
10溢流通道
11闭塞装置
12轴线
13引入通道
14调节元件
15孔
16内腔
17孔
18调节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按现有技术的空调装置1在混合和分配阀2的区域内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此外,在图1中还示意示出了五个空气通道的布置,其中暖空气通道W和冷空气通道K以下称为输送空气通道,而除霜通道D、放脚空间通道F和换气通道B称为继续二次输送空气通道。在暖空气通道中流动有暖的、来自(未示出的)加热装置的空气,而在冷空气通道中流动有冷的、来自(未示出的)蒸发器通过旁路绕流过加热装置的冷空气。此外,换气通道B用于传输混合加热的空气,以给汽车内部空间换气,放脚空间通道F用于传输到放脚空间的、混合加热的空气,而除霜通道用于传输为汽车的挡风玻璃除霜的暖空气。混合和分配阀2在图1中所示的位置相当于这样的设置,其中来自暖空气通道W的暖空气的50%被导入放脚空间通道中,而50%被导入除霜通道中。
混合和分配阀2具有两个外阀面3,3’,所述阀面设计为圆柱的部分区域的形状,其中来自暖空气通道W的空气和/或来自冷空气通道K的空气可以经由穿过混合和分配阀2的孔4和4’导引到一个或多个二次输送空气通道中。此外,混合和分配阀2在放脚空间通道F的区域内具有盖5,这使得空气首先延迟地进入放脚空间通道(见在图2左边通过虚线F表示出的水平线)。此外,如图2所示,混合和分配阀2在冷空气通道K的区域内具有另一盖5,该盖使得提前达到最高温度,也就是说,在50%换气和50%除霜的状态下就已经达到最高温度T,该温度一直保持至100%除霜的运行状态(在图2右边部分通过点划线T示出的水平线)。
图2是在图1所示的混合和分配阀2中到各个空气通道以及流出口的空气分配或温度和操纵元件的位置之间的调节关系示意图。通过B、F和D标示出的曲线表示在操纵(未示出的)操纵元件,例如转动该操纵元件时向汽车内部空间输送的空气量。在此,在图表的左侧,操纵元件相应处于位置“100%换气”,其中温度最低,并且其中在操纵元件朝位置“100%放脚空间”(图表的中间)继续转动时,通过换气通道B输送的空气量连续地减小,而同时通过放脚空间F输送的空气量连续地增加,直至位置“100%放脚空间”,在该位置空气仅通过放脚空间通道F输送。在操纵元件朝位置“除霜”继续转动时,经过放脚空间通道F的空气量减小,同时通过除霜通道D传输的空气量增加,直至在位置“100%除霜”(图2的图表的右边)空气仅通过除霜通道D传输。如根据同样在图表中示出的温度曲线T可知,从位置“100%换气”直至位置“50%放脚空间/50%除霜”温度连续地上升直至最高可能的温度,因此具有最高温度的空气被输送到汽车的挡风玻璃的整个“除霜”区域或汽车内部空间,如上所述,这对于例如在外部温度已经是较高时会使乘客感觉不舒适。
图3示出了按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1在混合和分配阀2区域中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混合和分配阀2本身基本上如已经结合图1所述的混合和分配阀2一样地构造,然而三个二次输送空气通道的几何布置不同,即,放脚空间通道F、除霜通道D和换气通道B的几何布置与图1所述的布置不同,因为在该实施形式中除霜通道D位于放脚空间通道F和换气通道B的中间。
图4示出了在图3中所示的混合和分配阀2中向各个空气通道以及空气流出口的空气分配或温度和操纵元件的位置之间的调节关系的示意图。与现有技术中的配置相反,在除霜运行中输送的空气可在通过双箭头DTEMP表示的范围内调节温度,该温度低于最高温度(见图4所示的图表中间,在该处操纵元件的位置处于“100%除霜”,空气流的温度明显低于最高温度)。与现有技术公开的配置相反,按照所述实施例也会发生具有最高温度的放脚空间换气。
图5示出了按现有技术的空调装置1的部分的简化剖视图。空调装置1具有鼓风机6、蒸发器7和加热装置8。来自蒸发器7的空气在冷空气通道K中形成冷空气流,而流过加热装置8的空气在暖空气通道W中形成暖空气流。在此处示出的布置中,空调装置1处于除霜模式,在该模式下,(未示出的)操纵元件设定在“100%除霜”。在此,混合和分配阀2转动到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孔4使得暖空气能够流入混合和分配阀2中,并且孔4’使得暖空气能流出到除霜通道D。在该位置,冷空气通道K由混合和分配阀2完全封闭,使得在除霜运行中仅最高温度的暖空气被输送到挡风玻璃或汽车内部空间。
图6示出了按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1的部分的简化剖视图。为了在除霜运行中也能通过仅仅输送暖空气实现具有比最高温度更低的温度的空气输送,按照一种实施形式,在空调装置1的空气导引壳体9中设置集成的(integrated)溢流通道10或旁路通道,所述溢流通道或旁路通道将冷空气通道K和除霜通道D连通,使得即便在混合和分配阀2处于通过孔4向除霜通道D输送仅仅经由暖空气通道W传输的暖空气的位置的除霜运行中,也会出现暖空气与冷空气在除霜通道D中的混合,以便降低空气流的温度。
图7示出了在图6所示的混合和分配阀2中到各个空气通道以及空气流出口的空气分配或温度和操纵元件的位置之间的调节关系图的示意图。通过B、F和D标出的曲线表示在操纵(未示出的)操纵元件时通过换气通道B、放脚空间通道F或除霜通道D向汽车内部空间输送的空气量。此外,通过点划线的曲线示出了输送到换气通道和放脚空间通道的空气的温度曲线,而下面的虚线表示输送到除霜通道的空气的温度曲线。
如已经结合图2所述,操纵元件在图表的左侧位于相应于“100%换气”的位置,其中输送到除霜通道D的空气的温度最低。在操纵元件朝位置“100%放脚空间”(图表的中间)转动时,输送到除霜通道D的空气的温度略微地上升,并且在朝位置“100%除霜”继续转动时温度继续上升。然而,在位置“100%除霜”没有达到最高可能的温度。也可看出,除霜范围内的温度不相当于恒定的(最高)温度,而是可由低温调到一较高的温度或反之。如图所示,在该实施形式中仅影响输送到除霜通道D的空气的温度。反之,输送到放脚空间通道F和换气通道B的空气的温度完全不被影响(对比图2)。然而,如与图2比较可知,除了输送到除霜通道D的空气的温度曲线不同之外,输送到除霜通道D、换气通道B和放脚空间通道F的空气流的空气分配也不同。
图8示出了按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1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其中在溢流通道10中设有一闭塞装置11,通过该闭塞装置可调节溢流通道10的流动横截面。在此,闭塞装置11设计为可活动的活门,其关闭和打开溢流通道10的运动与混合和分配阀2的转动的控制相耦合。通过闭塞装置11可以完全封闭溢流通道10,使得在除霜运行中可以实现最高的温度。
图9示出了按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1的立体视图。在此示出的实施形式与图6和8所示的实施形式的区别在于,溢流通道10不是集成在空调装置1的空气导引壳体9中,而是作为附加通道构造在空气导引壳体上。在形式为附加通道的溢流通道10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安装调节元件,该调节元件能够调节空气量并因此能调节除霜运行中的温度下降。
图10是按现有技术的混合和分配阀2的立体视图。由图可见,外阀面3设计为圆柱的部分区域的形状。还可以看见孔4。此外,混合和分配阀2可绕轴线12转动。
图11是按一种实施形式的混合和分配阀2的立体视图,其中在外阀面3或混合和分配阀2的圆柱表面中构造一引入通道13,如将结合图12进一步说明的那样,该引入通道在空调装置1的除霜运行中对于来自冷空气通道K的冷空气起溢流通道的作用。流经该溢流通道10的空气量通常可以由引入通道13的几何构造以及引入通道在混合和分配阀2周部上的位置影响。
图12是带有图11所示的、处于“除霜最热”位置的混合和分配阀2的空调装置1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在此,来自暖空气通道W的暖空气经过混合和分配阀2的孔4,4’流到除霜通道D。设置在混合和分配阀2上的引入通道13使得能够额外地流入来自冷却通道K的冷空气,然而这在此通过调节元件14被防止。如果不设置调节元件14,那么在除霜运行中,在混合和分配阀2的该位置就已经向除霜通道D混入了冷空气。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的空调装置1的部段的简化剖视图,其中混合和分配阀2位于“除霜加热”位置。通过绕(未示出的)轴线转动混合和分配阀2,引入通道13打开孔15,来自冷空气通道K的冷空气可以通过所述孔与来自暖空气通道W的暖空气在除霜通道D中混合。
图14示出了按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1的立体视图。在该实施形式中,来自冷空气通道K的冷空气被导引到在此位于混合和分配阀2的内腔16中的混合室中。为此,混合和分配阀2除了孔4,4’之外还具有另一孔17,当混合和分配阀2位于相当于除霜运行的位置时,冷空气可通过该另一孔进入内腔16并在内腔与来自暖空气通道W的暖空气混合。在该实施形式中,混合的冷空气的量与孔17的位置、大小和形状有关。
图15示出了在图14中所示的、具有孔17的混合和分配阀2中到各个空气通道以及空气流出口的空气分配或温度和操纵元件的位置之间的调节关系的示意图。通过B、F和D标示出的曲线表示在(未示出的)操纵元件操纵时通过换气通道B、放脚空间通道F或除霜通道D向汽车内部空间输送的空气量。如图可见,在该实施形式中,到各个通道的空气分配几乎不受影响(对比图2)。
此外通过点划线示出了输送到换气通道B和放脚空间通道F的空气的温度曲线,与在图6和7中所示的实施形式相反,在操纵元件“除霜”和“放脚空间/除霜”位置不能加热到最高温度。用下面的虚线表示的输送到除霜通道D的空气的温度曲线也明显与在图6中示出的实施形式实现的温度曲线不同。首先,在操纵元件“换气”和“换气/放脚空间”的位置上,与图7所示的温度曲线相反,在此温度首先相对强烈并连续地上升,如图2所示的按现有技术的实施形式中也是这种情况。然后,在操纵元件快到达“放脚空间”位置之前,温度曲线拐弯,并且温度仅非常平缓地上升直至操纵元件在“除霜”位置,其中,在操纵元件在“除霜”位置上时仅可达到约最高温度一半的温度。
图16示出了按另一种实施形式的空调装置1的立体视图,其基本上相当于在图14中所示的实施形式,然而区别在于,孔17在此构造有形式为活门的调节元件18,该活门可以封闭和打开孔17。因此可以控制向混合和分配阀2的内腔16中的混合室中引入的冷空气量。此外,调节元件18可以以恰当的方式与混合和分配阀2的控制或转动耦合。在此,控制可以这样地实现,使得除霜运行既可以加热,也可以以空气流的最高温度除霜运行。按照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调节元件18可以这样地设计,使得在开放的状态完全封闭暖通道,使得实现了加热的除霜运行、最冷和最热的除霜运行。
总的看来,通过按本发明的空调装置1能以结构简单、但有效的类型和方式调节除霜运行中的空气流的温度,使得即便在除霜运行中也可以在汽车内部空间设定对于汽车的乘客舒适的温度。

Claims (15)

1.一种空调装置,尤其是用于汽车的空调装置(1),带有空气导引壳体(9),在该空气导引壳体中构造有多个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具有至少两个输送空气通道和至少三个二次输送空气通道,所述输送空气通道包括暖空气通道(W)和冷空气通道(K),所述二次输送空气通道包括换气通道(B)、放脚空间通道(F)和除霜通道(D),其中,为调节待输送到汽车内部空间的空气的空气温度和空气分配而设置组合的混合和分配阀(2),该混合和分配阀这样地构造,使得其在完全打开一个输送空气通道(W,K)位置时完全封闭对应的其它输送空气通道(K,W),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装置的除霜运行中,在所述冷空气通道(K)可通过所述混合和分配阀(2)而被完全封闭的位置上,流过所述除霜通道(D)的暖空气混合有冷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来自加热装置(8)的暖空气流入所述暖空气通道(W),来自蒸发器(7)的冷空气流入所述冷空气通道(K),由冷空气和暖空气混合而成的、用于汽车内部空间换气的空气流入换气通道(B),由冷空气和暖空气混合而成的、用于汽车内部空间的放脚空间换气的空气流入放脚空间通道(F),以及用于为挡风玻璃除霜的、能与来自冷空气通道(K)的冷空气混合的暖空气流入所述除霜通道(D)。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通道(D)与所述冷空气通道(K)相邻地布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通道(D)和所述冷空气通道(K)连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通道(D)和所述冷空气通道(K)通过溢流通道(10)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10)集成在所述空气导引壳体(9)中。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流通道(10)中设置闭塞装置(11),通过该闭塞装置可调节所述溢流通道(10)的流动横截面,尤其是可封闭所述溢流通道(10)的流动横截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塞装置(11)设计为可运动的活门,其关闭和打开所述溢流通道(10)的运动与所述混合和分配阀(2)的转动控制相耦合。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空气通道(K)和所述除霜通道(D)通过至少一个附加通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和分配阀(2)中构造溢流通道(10),用于提供所述冷空气通道(K)和所述除霜通道(D)之间的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和分配阀(2)构造为基本上圆柱形,并且具有圆柱面,在该圆柱面中设有起溢流通道(10)作用的引入通道(13)。
12.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和分配阀(2)具有孔(17),以便在空调装置的除霜运行中将来自所述冷空气通道(K)的冷空气和来自所述暖空气通道(W)的暖空气引入到所述混合和分配阀(2)的内腔(16)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孔(17)配设有可改变孔横截面的调节元件(18)。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装置(1),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调节元件(18)的孔横截面的调节与所述混合和分配阀(2)的转动控制相耦合。
15.一种空调装置(1),尤其是用于汽车的空调装置(1),具有空气导引壳体(9),在该空气导引壳体中构造有多个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具有至少两个输送空气通道和至少三个二次输送空气通道,所述输送空气通道包括流动有来自加热装置(8)的暖空气的暖空气通道(W)和流动有来自蒸发器(7)的冷空气的冷空气通道(K),所述二次输送空气通道包括换气通道(B)、放脚空间通道(F)和除霜通道(D),其中,为调节待输送到汽车内部空间的空气的空气温度和空气分配而设置组合的混合和分配阀(2),该混合和分配阀这样地构造,使得其在完全打开一个输送空气通道(W,K)的位置时完全封闭对应的其它输送空气通道(K,W),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8)是可调节的,以便在空调装置(1)的除霜运行中调节通过所述除霜通道(D)流出的暖空气的温度。
CN201010228178.3A 2009-07-14 2010-07-14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1954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0910033218 DE102009033218A1 (de) 2009-07-14 2009-07-14 Klimaanlage
DE102009033218.9 2009-07-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4848A true CN101954848A (zh) 2011-01-26
CN101954848B CN101954848B (zh) 2014-12-17

Family

ID=4298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8178.3A Active CN101954848B (zh) 2009-07-14 2010-07-14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277728B1 (zh)
CN (1) CN101954848B (zh)
DE (1) DE1020090332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20466B2 (ja) * 2011-07-24 2015-05-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FR2987432B1 (fr) * 2012-02-23 2018-05-25 Ventilairsec Boite a melange de flux gazeux pour installation de ventilation et installation de ventilation integrant une telle boite a melang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12306A2 (de) * 1985-08-16 1987-03-04 Adam Opel Aktiengesellschaft Heiz- und Belüftungs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71637C (zh) * 1995-12-22 2001-09-26 瓦莱奥空调公司 用于汽车的加热和/或空调装置
US6589670B2 (en) * 2000-03-08 2003-07-08 Emitec Gesellschaft Fuer Emissionstechnologie Mbh Composite of metal foils with a soldering material
US20070023181A1 (en) * 2005-07-29 2007-02-01 Keihin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s
WO2008068027A1 (de) * 2006-12-07 2008-06-12 Behr Gmbh & Co. Kg Fahrzeugheizungs- und/oder klimaanlage mit kombinierter luftmisch- und -verteilerklapp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38134B (it) * 1989-10-20 1993-07-09 Borletti Climatizzazione Distributore per impianti di climatizzazione di autoveicoli.
JP3823531B2 (ja) * 1997-08-25 2006-09-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DE19837341C1 (de) * 1998-08-18 1999-09-23 Micro Compact Car Smart Gmbh Steuerorgan für eine Luftverteilungsvorrichtung für Fahrgastzellen
DE10161751A1 (de) * 2001-12-15 2003-06-18 Behr Gmbh & Co Heiz-oder Klimaanlag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R2840260B1 (fr) * 2002-05-31 2005-10-14 Valeo Climatisation Dispositif de generation d'un flux d'air a temperature reglee et appareil comportant ce dispositif
FR2859664B1 (fr) * 2003-09-12 2006-02-10 Valeo Climatisation Gestion aerothermique perfectionnee dans 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t/ou climatisation d'habitacle
ATE450394T1 (de) * 2006-12-07 2009-12-15 Behr Gmbh & Co Kg Fahrzeugheizungs- und/oder klimaanlage mit kombinierter luftmisch- und -verteilerklapp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12306A2 (de) * 1985-08-16 1987-03-04 Adam Opel Aktiengesellschaft Heiz- und Belüftungs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071637C (zh) * 1995-12-22 2001-09-26 瓦莱奥空调公司 用于汽车的加热和/或空调装置
US6589670B2 (en) * 2000-03-08 2003-07-08 Emitec Gesellschaft Fuer Emissionstechnologie Mbh Composite of metal foils with a soldering material
US20070023181A1 (en) * 2005-07-29 2007-02-01 Keihin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s
WO2008068027A1 (de) * 2006-12-07 2008-06-12 Behr Gmbh & Co. Kg Fahrzeugheizungs- und/oder klimaanlage mit kombinierter luftmisch- und -verteilerklapp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4848B (zh) 2014-12-17
DE102009033218A1 (de) 2011-02-24
EP2277728A1 (de) 2011-01-26
EP2277728B1 (de) 2013-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46283U (zh) 调温装置以及用于该调温装置的控制设备
US10919360B2 (en) Motor vehicl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additional modul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CN101856962B (zh) 采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和所述设备外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06061772B (zh) 汽车乘员舱空气调节用空调系统
CN107053995A (zh) 车辆用空调单元
US20170232816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CN107839430B (zh) 汽车用空调系统
US10144267B2 (en) Mode door with integrated stratification features
US20160229258A1 (en) Heating, ventilation and/or air-conditioning installa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KR101949682B1 (ko) 열 펌프 기능을 갖춘 차량용 공조 시스템의 냉매 순환계
CN107662474B (zh) 用于对车辆内部空间进行多区空气调节的方法和空调设备
CN101890891A (zh) 用于对空气流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箱
US9333834B2 (en) Air controlling system of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CN200992127Y (zh) 一种汽车空调
JP2010188995A (ja) 独立型デフロスタ吹出口空気温度および空気流量制御システム
CN101618670B (zh) 空气混合装置和配备它的采暖、通风和/或空气调节设备
CN101954848A (zh) 空调装置
KR102056123B1 (ko) 자동차 공조 시스템용 공기 분배 어셈블리
CN107848365B (zh) 空调装置以及用于运行该空调装置的方法
US20150343879A1 (en) Climat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air tempering
KR102136606B1 (ko) 자동차용 공조 시스템
KR102210270B1 (ko) 자동차용 공조 장치
CN210617793U (zh) 一种用于电动乘用车的双温区空调装置
CN110225838A (zh) 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以及空调设备和相应的方法
CN109153313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6

Address after: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after: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ddress before: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BEHR GmbH & Co.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