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9563B - 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49563B
CN101949563B CN2010102417105A CN201010241710A CN101949563B CN 101949563 B CN101949563 B CN 101949563B CN 2010102417105 A CN2010102417105 A CN 2010102417105A CN 201010241710 A CN201010241710 A CN 201010241710A CN 101949563 B CN101949563 B CN 1019495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ing area
filtering
filter
centr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417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49563A (zh
Inventor
司鹏飞
樊越胜
李安桂
高然
李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0102417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495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49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9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49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495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袋式空气过滤器,包括通风过滤口、边框、固定框和过滤袋,所述的通风过滤口至少划分为三个过滤区,每一个过滤区上设有过滤袋,其中,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为四边形,其余的过滤区依次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形成环状;各过滤区选择的滤料其过滤效率由中心部位的过滤区向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的环状过滤区方向依次递减。此外发明还公开了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的通风过滤口过滤区的分区方法,统筹兼顾了过滤器效率、容尘量两个技术指标,以及运行费用的经济指标,结合通风管内流体速度场分布的特点提高了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

Description

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过滤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考虑矩形通风管内流体速度场不均匀性而设计的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净化最主要的任务是除去室内粉尘颗粒物,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空气过滤器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过滤是分离技术的一种,主要是依靠过滤材料捕集截留悬浮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物,从而使固体颗粒物与空气分离的操作。 
矩形通风管道在通风系统中较为常见,是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流体力学知识,可以导出矩形通风管内流体的速度场,结果发现:通风管内速度呈现二次曲线分布,即速度在通风管的中心达到二次曲线的顶点,随着离中心距离的增大,速度逐渐变小。运用雷诺应力(RSM)和可实现k-ε(Realizablek-ε)模型,得到模拟方形通风管道中的空气流场结果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流体速度随着离中心距离的增大,逐渐变小,中心区域速度最大。由于等值线弯曲区内等值线切向速度脉动引起了横向流的生成,这个横向流指向管道的角落处,以及雷诺应力的梯度,使得方形管道中可能产生了二次流。RSM模型模拟的流场出现了二次流,比Realizable k-ε模型更适于模拟方形通风管道中的空气流流场。由此可见,矩形风管内流体速度场更接近于图1所示。 
如果从参与空气过滤的3个主要因素即:粒子、分散介质(空气)和过滤材料的特征来考虑,影响空气过滤材料过滤性能的最重要的参数为:粒子直径、空气流速、纤维直径和填充率。传统的袋式空气过滤器均未考虑通风管内空气流速度场的不均匀性。如图3是传统的袋式空气过滤器,包括固定框1、滤袋2、边框3,过滤器各个部分设计均未按通风管内流体速度场的特点进行设计,同时滤袋的选择也未按风管内流体速度场进行区分。由于,通风管中心区域风速较大,这将造成空气过滤器中心区域的穿透率较大,成为过滤器的“短板”直接影响了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因此,在技术上存在要求设计简单、容易制造 并且能够结合通风管内流体速度场分布的特点的袋式空调过滤器,从而更好地提高袋式空调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增强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的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该袋式过滤器统筹兼顾了过滤器效率、容尘量两个技术指标,以及运行费用的经济指标,并结合通风管内流体速度场分布的特点,在容尘量与运行费用优良的情况下,提高了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包括通风过滤口、边框、固定框和过滤袋,所述的通风过滤口至少划分为三个过滤区,每一个过滤区上设有过滤袋,其中,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为四边形,其余的过滤区依次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形成环状;所述中心部位的过滤区由筒形过滤袋的四个角固定在固定框上形成;其余的过滤区由环状过滤袋的八个角固定在固定框上形成;所述的各过滤区选择的滤料其过滤效率由中心部位的过滤区向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的环状过滤区方向依次递减。 
所述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的固定框的固定框分别沿通风过滤口的对角线方向相互交叉并于边框连接。 
本发明的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的通风过滤口过滤区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过滤区的划分个数和尺寸:根据安装过滤器管道的风量及尺寸运用SIMPLE算法计算模拟出风管断面上的速度场,将相近的速度场划分为同一过滤区,并根据速度场的尺寸确定各划分过滤区的数目以及各过滤区的尺寸,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为四边形,其余的过滤区依次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形成环状,当各过滤区确定的过滤速度与各区面积的乘积之和应与设定的风量之差小于5%时,认为划分区域结果有效,否则需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达到上述要求为止; 
步骤二:选择各过滤区滤料:根据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工作环境选择滤料,选择的滤料其过滤效率由中心部位的过滤区(1)向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的环状过滤区方向依次递减; 
步骤三:确定各过滤区滤料的厚度:根据划分区域后的过滤器效率、容尘量以及运行费用计算出各过滤区滤料的厚度。 
本发明通过合理分区将通风过滤口根据要求划分为多个区域,对流过其的空气进行过滤,有效的除去了流过风管的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达到了净化空气的目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通风管过滤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RSM模型所模拟矩形风管中空气的速度场图; 
图2是可实现Realizable k-ε模型所模拟矩形风管中空气的速度场图; 
图3是传统袋式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的筒形过滤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依次围绕在中心部位环形过滤区的环形过滤袋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中效滤料阻力和虑速的关系趋势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验模型操测试所使用的仪器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81为温度、湿度测试孔,82为颗粒质量浓度粒径分布测试孔,83为风速测试孔,84为滤料层,85为均流板,86为风机,87为调速开关,88为交直流转换器。 
图9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10)进行过滤的效果与传统过滤器过滤效果的比较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10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粒径在4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4.0)进行过滤的效果与传统过滤器过滤效果的比较实验结果示意图。 
图11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粒径在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1.0)进行过滤的效果与传统过滤器过滤效果的比较实验结果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旨在覆盖包括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换方案、改型及同等物。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4-图6,本发明的袋式空气过滤器,包括通风过滤口、边框4、固定框5和过滤袋6所述的通风过滤口划分为3个过滤区,每一个过滤区上设有 过滤袋6,其中,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1为四边形,其余的过滤区(2、3)依次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形成环状。所述中心部位的过滤区1由筒形过滤袋6-1的四个角固定在固定框5上形成;其余的过滤区(2、3)由环状过滤袋6-2的八个角固定在固定框5上形成;所述的各过滤区选择的滤料其过滤效率由中心部位的过滤区1向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的环状过滤区(2、3)方向依次递减。 
由于固定框(5)的固定框分别沿通风过滤口的对角线方向相互交叉并与边框(4)连接,以实现对各个过滤区相互连接固定形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的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的通风过滤口过滤区的分区方法,其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过滤区的划分个数和尺寸。由于过滤速度对滤料的过滤效率及阻力会产生很大影响,通过总结我们发现以中效滤料为例,中效滤料阻力与虑速成正相关关系,参见图7所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安装过滤器管道的风量及尺寸运用SIMPLE算法计算模拟出风管断面上的速度场,将相近的速度场划分为同一过滤区,并根据速度场的尺寸确定各划分过滤区的数目以及各过滤区的尺寸,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为四边形,其余的过滤区依次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形成环状,当各过滤区确定的过滤速度与各区面积的乘积之和应与设定的风量之差小于5%时,认为划分区域结果有效,否则需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各过滤区确定的过滤速度与各区面积的乘积之和应与设定的风量之差小于5%时为止。由于通风空调风管采用推荐风速法进行设计,因此在相同尺寸风管的情况下,可根据所选风速不同运用上述方法做不同种型号的过滤器。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运用SIMPLE算法进行数值计算,该方法主要用于求解不可压流场的数值方法(也可用于求解可压流动), 其核心是采用“猜测-修正”的过程,在交错网络的基础上来计算压力场,从而达到求解动量方程(Navier-Stokes方程)的目的。在本发明中运用SIMPLE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对于给定的压力场(它可以是假定的值,或是上一次迭代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求解离散形式的动量方程,得出速度场。所用方程如下:
Figure DEST_PATH_24819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 U: 介质进口速度, m / s; C μ ,C1,C2,
Figure DEST_PATH_730607DEST_PATH_IMAGE002
,
Figure DEST_PATH_128091DEST_PATH_IMAGE003
: 模型常数, 如表1;
 k:紊流脉动动能, m2/s2; vt:运动粘度系数,m2/s.
表1模型常数 
Figure BDA0000023907280000051
步骤二:选择各过滤区滤料。根据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工作环境综合选择滤料,选择的滤料其过滤效率由中心部位的过滤区(1)向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的环状过滤区(2、3)方向依次递减;例如过滤材料克重66.3、70.5、150.0、200.0g/m2,纤维直径可选择14.3、16.3、19.5、22.5微米等多种滤料。在本发明中可选择滤料类型包括:醋酸纤维、玻璃纤维、氯化维尼纶、聚酰胺、聚丙烯、聚酯、维尼纶、丙烯等,并且根据不同的过滤效果做出不同型号的系列产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步骤三:确定各过滤区滤料的厚度。根据划分区域后的过滤器效率、容尘量以及运行费用计算出滤料的厚度。根据过滤器阻力及过滤器的效率来确定最佳的滤料厚度,以实现空气过滤器整个生命周期费用最低。由于在滤料选定后,纤维直径以及填充率都为定值,所以主要是确定过滤器滤料的厚度,在实际运行中,为了制造安装方便,所以各过滤区采用相同的过滤层厚度H。首先假设各过滤区纤维都有规则的排列在气流垂直的方向上,每一层纤维对颗粒物的捕集具有相同的几率,颗粒物是均匀分布在气流里的。所以各分区的过滤效率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η = 1 - exp [ - 4 α Hη Σ ( 1 - α ) πd f ] ,
其中: 
η Σ = - 1.8 ( 1 - α ) d f lg K ′ Hα
η——单根纤维在单位长度上的捕集总效率 
            H——过滤层厚度,m 
          μ——气体粘滞系数,Pas 
               v——滤速m/s 
Figure BDA0000023907280000061
                         df——单根纤维的直径 
同时,过滤器的总过滤效率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η Z = A 1 A · η 1 + A 2 A · η 2 + · · · · · · + A n A · η n
其中:A1——第一过滤区的面积;A2——第二过滤区的面积;An第n过滤区的面积;A——过滤器总的过滤面积;η1——第一过滤区的过滤效率;η2——第二过滤区的过滤效率;ηn——第n过滤区的过滤效率;ηZ——过滤器的总过滤效率。 
另外,各分区阻力可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0023907280000063
其中:H-过滤层厚度,m;μ-气体粘滞系数;v-滤速m/s;填充率 
Figure BDA0000023907280000064
df——单根纤维的直径; 
Figure BDA0000023907280000065
m 2 = 1.6 d f - 0.05
以下是常规的纤维的 
Figure BDA0000023907280000067
值:醋酸纤维0.3~0.52,玻璃纤维1.0,氯化维尼纶0.61,聚酰胺1.0,聚丙烯1.0,聚酯1.0,维尼纶0.4,丙烯1.0。滤料选定后,上述公式中只有过滤层厚度H是未知数。由于各分区属于并联关系,所以过滤器总阻力ΔPz可由下式进行计算: 
1 Δ P Z = 1 Δ P 1 + 1 Δ P 2 + · · · · · · + 1 Δ P n
其中:ΔP1——第一分区阻力;ΔP2——第二分区阻力;ΔPn——第n分区阻力;ΔPz——过滤器总阻力。 
过滤器运行能耗可由下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0023907280000071
其中:E=能耗[度/年]q——风量[m3/s];ΔP——阻力[Pa];t——运行时间[小时/年];e——风机运行效率; 
而过滤器的寿命可由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T 0 = P 0 N × 10 - 3 Qt η Z
其中:P0——过滤器标准积尘量,g;T0——使用寿命,天;N——过滤器前含尘浓度,mg/m3;t——过滤器一天运行时间,h;ηZ——过滤器效率 
假设每个过滤器的价格及更换费用为a元,每度电价格为b元,所以过滤器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由于根据步骤1可以将各区面积An以及各区过滤速度Vn确定,而其他过滤器参数在滤料选定后即为定值,所以只有过滤层厚度H为变量,对目标函数Z=F(H)求极值即可得到该工况下,该种滤料过滤层最佳厚度。 
以下申请人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分别对粒径在10微米以下颗粒物(PM10.0)、对粒径在4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4.0)、粒径在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1.0)进行实验,并将其分别与传统的过滤器的过滤效果进行对比。本发明所采用的实验操作仪器为美国TSI公司生产的热线风速仪与大气粉尘检测仪,各个仪器的连接方关系参照附图8,其中在风管上开有四个测试孔,两个孔82为颗粒质量浓度粒径分布测试孔,用来测试粉尘浓度,测试孔83用来测试风速,测试孔81用来测试温湿度,在风机的后面设置有均流板85,目的是使得过滤器前流场均匀,风机86与电源和调速控制装置87连接,目的是可以改变风机风量。 
实施例1,选择直径为100×100mm的通风管道,给定0.8m/s的风速,利用SIMPLE算法计算模拟出风管断面上的速度场,风管断面上的速度场如图1所述,以通风管道口划分为3个过滤区为例,此时各过滤区确定的过滤速度与各 区面积的乘积之和应与设定的风量之差小于5%。在每一个过滤区上设有过滤袋,且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1为矩形,由筒形过滤袋6-1的四个角固定在固定框5上;其余的过滤区(2、3)依次围绕在过滤区1周围形成四方形环状结构,由环状过滤袋6-2的八个角固定在固定框5。固定框5的固定框分别沿通风过滤口的对角线方向相互交叉并与边框4连接。中心部位的过滤区的区域选用采用单层克重200g/m2纤维直径为14.3微米的涤纶作为滤料,其余的过滤区(2、3)依次选用相同克重200g/m2但纤维直径分别为16.3、19.5微米的涤纶作为滤料。 
图9-图11对粒径在10微米以下颗粒物(PM10.0)、4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4.0)、粒径在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1.0)进行实验,从图中可以看出,使用本方法的过滤器相对于传统理念设计的过滤器而言,无论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0,还是易沉积在肺泡内部的PM1.0的过滤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而且在不同面风速下所得结论一致。 
由以上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空气过滤器,通过多个过滤区对流过其的空气进行过滤,有效的除去了流过风管的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达到了净化空气的目的。 
当然,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将通风管道口划分为3个上的过滤区,并且同样能够达到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3)

1.一种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包括通风过滤口、边框(4)、固定框(5)和过滤袋(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过滤口至少划分为三个过滤区,每一个过滤区上设有过滤袋(6),其中,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1)为四边形,其余的过滤区依次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2、3)形成环状;所述中心部位的过滤区由筒形过滤袋(6-1)的四个角固定在固定框(5)上形成;其余的过滤区由环状过滤袋(6-2)的八个角固定在固定框(5)上形成;所述的各过滤区选择的滤料其过滤效率由中心部位的过滤区向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的环状过滤区方向依次递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框(5)的固定框分别沿通风过滤口的对角线方向相互交叉并与边框(4)连接。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的通风过滤口过滤区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过滤区的划分个数和尺寸:根据安装过滤器管道的风量及尺寸运用SIMPLE算法计算模拟出风管断面上的速度场,将相近的速度场划分为同一过滤区,并根据速度场的尺寸确定各划分过滤区的数目以及各过滤区的尺寸,位于中心部位的过滤区(1)为四边形,其余的过滤区(2、3)依次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形成环状,当各过滤区确定的过滤速度与各区面积的乘积之和应与设定的风量之差小于5%时,认为划分区域结果有效,否则需重复上述步骤一直至各过滤区确定的过滤速度与各区面积的乘积之和应与设定的风量之差小于5%时为止;
步骤二:选择滤料:根据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和工作环境选择过滤区滤料,选择的滤料其过滤效率由中心部位的过滤区向围绕在中心部位过滤区的环状过滤区方向依次递减;
步骤三:确定各过滤区滤料的厚度:根据划分区域后的过滤器效率、容尘量以及运行费用计算出各过滤区滤料的厚度。
CN2010102417105A 2010-07-30 2010-07-30 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95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17105A CN101949563B (zh) 2010-07-30 2010-07-30 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417105A CN101949563B (zh) 2010-07-30 2010-07-30 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9563A CN101949563A (zh) 2011-01-19
CN101949563B true CN101949563B (zh) 2012-08-22

Family

ID=4345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4171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9563B (zh) 2010-07-30 2010-07-30 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495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00701B (zh) * 2018-07-25 2021-06-1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空气净化用梯度复合过滤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515675A (ja) * 2000-12-04 2004-05-27 ドナルドソン カンパニ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フィルタシステムとフィルタ要素構成と方法
CN201044893Y (zh) * 2007-03-23 2008-04-09 江苏科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由电除尘器改装的袋式除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37631B2 (en) * 2002-10-28 2009-05-26 Donaldson Company, Inc. Filter cartridges; air cleaner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515675A (ja) * 2000-12-04 2004-05-27 ドナルドソン カンパニ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フィルタシステムとフィルタ要素構成と方法
CN201044893Y (zh) * 2007-03-23 2008-04-09 江苏科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由电除尘器改装的袋式除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49563A (zh) 201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eng et al. Assessment of various CFD models for predicting airflow and pressure drop through pleated filter system
CN102589049B (zh) 大风量离散驱动智能集成控制的空气净化系统
CN203177403U (zh) 药品生产企业空气净化车间生产环境功能参数控制装置
Zhou et al. How particle resuspension from inner surfaces of ventilation ducts affects indoor air quality—A modeling analysis
CN101943444B (zh) 隔板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CN203075794U (zh) 一种喷淋式霾尘空气净化器
CN103592147B (zh) 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6703446A (zh) 一种洁净室系统
CN101949563B (zh) 袋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CN101879393B (zh) 回转袋式分区空气过滤器
CN203606155U (zh) 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2580413A (zh) 带有空气净化装置的袋式除尘器
CN101940864B (zh) 密褶式空调空气过滤器
CN103071351A (zh) 一种喷淋式霾尘空气净化器
CN201983540U (zh) 空调冷媒分流三通
Bulejko An analysis on energy demands in airborne particulate matter filtration using hollow-fiber membranes
CN202490552U (zh) 带有空气净化装置的袋式除尘器
CN101972765A (zh) 一种洁净设备用微风速均匀流气流形成装置
CN207584911U (zh) 一种挂壁式空气管理器
CN204612049U (zh) 柜式空调器
Kumar et al. CFD analysis of an outdoor air purifier with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CN208595664U (zh) 通风管道系统
CN204513634U (zh) Pm2.5净化系统
CN206320855U (zh) 一种用于洁净室的组合式空气过滤设备
Park et al. Mass loading of particles in the supply duct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ystems in hom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