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8058B - 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8058B
CN101928058B CN 201010209373 CN201010209373A CN101928058B CN 101928058 B CN101928058 B CN 101928058B CN 201010209373 CN201010209373 CN 201010209373 CN 201010209373 A CN201010209373 A CN 201010209373A CN 101928058 B CN101928058 B CN 1019280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tream
treatment device
contact groove
genera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20937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8058A (zh
Inventor
日高政隆
隅仓岬
武本刚
五十岚民夫
前田勇司
田所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280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80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80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80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了臭氧微细气泡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高并提高起动时的处理水的水质可靠性的水处理装置。在将被处理水向迂流式的接触槽供给而使其与臭氧微细气泡反应,从接触槽向利用处进行配水,并将迂流流路最上游段的被处理水导入微细气泡生成装置,将产生微细气泡的被处理水注入接触槽的循环流动中,在装置起动时,将环路切换到微细气泡生成装置的吸入侧而使迂流流路最下游段的处理水循环。由此,使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或在初期的充水后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在微细气泡生成装置中循环,通过微细气泡处理后进行配水,能够提高处理水的水质可靠性。不对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排水而再利用,能够提高处理水的利用效率并降低运转成本。

Description

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利用在自来水、污水、河水、湖水、工业废水等的净化、杀菌、漂白、除臭、消毒、有机物去除、浊质去除中的水处理装置,尤其是涉及利用了微细气泡的水处理装置的起动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微细气泡的一个生成方法和利用方法,有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1所示的加压减压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将由臭氧产生机构产生的臭氧气体混合在被处理水中,以气液二相流状态向高压泵加压输送。通过高压泵对气相进行加压溶解并使其通过多孔板状的节流孔。在通过节流孔时,通过对混合水减压而生成微细气泡。
说明非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生成的微细气泡的特征。通过上述的加压溶解方式产生的微细气泡是称为微气泡的直径50微米左右的气泡。通常,气泡越微细,表面积相对于体积的比就越大,因此溶解效率越高,从而显示出高溶解性及反应性。而且,由于气泡小而浮力小,因此与毫米直径的气泡相比,上升速度低,在直径50微米时,秒速约1mm。由此,脱离水面的气泡量减少,而且反应性提高。
作为将此种微细气泡的溶解性及反应性利用在水处理中的例子,有非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示的水处理设备。在该水处理设备中,将由微细气泡生成装置生成的臭氧微气泡注入迂流式的接触槽,使其与被处理水接触,通过臭氧形成的氧化处理进行净化、杀菌、消毒。
非专利文献3表示臭氧的水处理效果和性质。臭氧通过其氧化力具有净化、杀菌、漂白、除臭、消毒、有机物去除、浊质去除的高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其氧化力而对环境产生坏影响或损害人体的健康,因此劳动安全卫生法等规定了环境基准和向作业环境排放的容许浓度。关于臭氧气体,进行基于催化剂或活性炭的分解处理,在水处理后,溶解在处理水中的臭氧利用其自身分解特性,通过获得处理水的滞留时间而进行无害化。
因此,如非专利文献3所示,使用在槽内放入有分隔板的迂流式的接触槽,限制流动的路径,在配水之前可靠地获得滞留时间。非专利文献3中示出具有使毫米直径臭氧气泡扩散的迂流式接触槽的臭氧处理设备。
另外,非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是以污水处理水的再利用为目的的装置,示出利用了臭氧微气泡的迂流式接触槽的污水再生装置。在该装置中,为了在小型的接触槽中获得滞留时间而在迂流流路的最上游段设置用于微气泡生成的被处理水的抽水流路和臭氧微气泡水的注入流路。本装置通过对上升速度慢的微气泡与被处理水一起进行水处理,同时,使其大部分溶解,来提高水处理效率和臭氧利用效率。
作为与利用了臭氧微气泡的水处理装置相同的装置,有专利文献3所示的喷射方式的水处理装置。本装置将被处理水直接对喷射器通水而使臭氧气体混合,通过静止混合器进行混合、搅拌,注入接触槽。由于在气体的混合中直接使用被处理水,因此在被处理水的流量变动时,喷射器的混合性能也变化。为了防止混合性能下降,在专利文献3中,将接触槽出口附近或配水流路的处理水的一部分与供应给喷射器的被处理水混合,以将喷射器的流量保持为恒定的方式进行流量分配。此外,将接触槽内的水的一部分使用作为喷射器的驱动水的方式如专利文献4所示,在专利文献2的微细气泡的生成中也使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正常运转时,将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上游段的水记为被处理水,将迂流流路的下游段的水记为处理水。而且,在本说明书中,在起动时,将残留在接触槽内的水记为被处理水。
作为此种水处理装置的起动时的课题,由于在初期的准备运转中不从臭氧产生装置生成臭氧气体,因此存在将未处理的被处理水传送给接触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在专利文献3中,采用在从臭氧产生装置供给臭氧气体之前将非臭氧气体向排放臭氧处理装置通气而进行处理,而在臭氧气体产生之后向喷射器通水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1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4683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0-167365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第45次下水道研究发表会讲演集,193-198页,2008年
非专利文献2:(独)工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有害化学物质风险削减基础技术研究开发事业平成16年度成果报告书,12-15页,2005年
非专利文献3:日本臭氧协会,「臭氧手册」,三友(サンユ一)书房,221-267页,2004年
非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现有技术由于设定被处理水的流量或处理水的滞留时间,因此通常进行恒定流量的运转。然而,在污水再生用途或工业废水处理中,由于处理水的利用量变动,因此水处理装置的起动、停止间断性地产生。这种情况下的停止时间不确定,因此当停止时间历经长期时,贮存在接触槽内且在起动时进行配水的处理水的水质有可能会恶化。作为对策,可以在起动时对贮存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进行排水,但是在处理水的利用量多且起动、停止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利用排水这种方法时,存在废弃的水量过大、水处理的经济性下降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3的现有技术是在装置的起动时,在产生臭氧气体之前的准备运转时间内不进行被处理水的通水的技术,未考虑上一次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的水质伴随间断性的起动、停止而下降的情况。而且,在通常的水处理运转中,在喷射器内的混合中使用接触槽出口附近的处理水时,有接触槽内的通过流量增大而无法充分取得配水的处理水的滞留时间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了臭氧微气泡的水处理装置中,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的水质伴随间断性的起动、停止而下降的情况,并减少水量的水质可靠性和运转经济性高的水处理装置及其起动方法。
第一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接触槽的注入流路,
将所述供给流路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连接,将所述注入流路与接触槽连通,设置第二抽水流路,该第二抽水流路连通在所述接触槽的比液面靠下方并将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
并且,设置阀装置,该阀装置将通过所述生成装置生成微细气泡的介质的液体在所述第一抽水流路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之间选择性地切换。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一发明对应于图1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二发明以第一发明为基础,
在该水处理装置起动时,停止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抽取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而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在所述生成装置与所述接触槽之间使被处理水循环而以微细气泡进行处理,
在该水处理装置的配水开始以后,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而停止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并从所述接触槽对处理水进行配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二发明对应于图1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三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
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接触槽的注入流路,
将所述供给流路与所述接触槽连通,在所述接触槽内部设置分隔到接触槽的底面和侧面的水面下方为止的堰状的分隔板而将所述接触槽分割成多段,构成从供给被处理水的最上游段到对处理水进行配水的最下游段的迂流流路,将所述注入流路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连通,将所述第一抽水流路的接触槽连通口连通在所述最上游段附近的比液面靠下方,设置第二抽水流路,该第二抽水流路连通在比所述迂流流路最上游段靠后段的迂流流路的比液面靠下方且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设置阀装置,该阀装置将通过所述生成装置生成微细气泡的介质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性地切换。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三发明对应于图1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四发明以第三发明为基础,
在该水处理装置起动时,停止从所述供给流路向所述接触槽供给被处理水,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抽取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而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在所述生成装置与比迂流流路最上游段靠后段的迂流流路之间使被处理水循环而以微细气泡进行处理,
在该水处理装置的配水开始以后,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而停止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从所述供给流路向所述接触槽供给被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对处理水进行配水。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四发明对应于图1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五发明以第三发明为基础,
将所述第二抽水流路与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最下游段底部连通。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五发明对应于图3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六发明以第三发明为基础,
将所述第二抽水流路与所述配水流路连接。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六发明对应于图4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七发明以第三发明为基础,
将所述第二抽水流路连接在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最下游段的比水面靠下方。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七发明对应于图5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八发明以第三发明为基础,
在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各段的底部设置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的排水流路和排水阀,将所述第二抽水流路与所述接触槽的排水流路的排水阀上游部连接。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八发明对应于图2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九发明以第五~八的发明为基础,
设置驱动所述阀装置而控制所述抽水流路开闭的控制装置,
在所述抽水流路上设置三通阀,而能够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与所述微细气泡生成装置连接的抽水流路,
所述三通阀是快速关闭形式的遥控操作阀。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九发明对应于图7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十发明以第五~八的发明为基础,
设置驱动所述阀装置而控制所述抽水流路开闭的控制装置,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遥控操作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上设置的阀装置开闭,而能够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与所述微细气泡生成装置连接的抽水流路。
另外,第十一发明以第十发明为基础,
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通过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来设定水处理装置配水开始时基于所述阀装置的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向所述第一抽水流路进行流路切换的时间间隔。
另外,第十二发明以第十一发明为基础,
在该水处理装置的配水开始时,首先打开所述第一抽水流路的阀装置,在流路切换时间间隔期间,保持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的开状态,然后,关闭所述第二抽水流路的阀装置。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十二发明对应于图6所示的处理。
另外,第十三发明以第九或十一的发明为基础,
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对该水处理装置的从起动时到配水开始时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
另外,第十四发明以第十三发明为基础,
该水处理装置的距起动时的经过时间达到设定的时间间隔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执行配水开始时用于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向所述第一抽水流路进行流路切换的所述阀装置操作。
另外,第十五发明以第十三发明为基础,
所述迂流流路各段的排水流路的排水阀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开闭的遥控操作阀。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十五发明对应于图9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十六发明以第十五发明为基础,
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对该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间的阈值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十六发明对应于图9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十七发明以第十六发明为基础,
在该水处理装置起动时,距上一次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间隔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打开迂流流路各段的排水阀来排放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排出被处理水后,关闭各段的排水阀,将被处理水向所述接触槽供给后,开始该水处理装置的起动操作。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十七发明对应于图9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十八发明以第十五发明为基础,
在比所述接触槽的底面的标高靠下方设置贮存处理水的滞留槽,
在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各段中,在迂流流路各段的底面标高以下的高度隔着送水阀设置向所述滞留槽的送水流路,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对该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间的阈值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十八发明对应于图12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十九发明以第十八发明为基础,
在该水处理装置起动时,对来自所述接触槽的处理水进行送水,以使其通过所述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而返回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最上游侧段。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十九发明对应于图12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二十发明以第十九发明为基础,
距上一次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超过设定的该时间间隔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打开迂流流路各段的送水阀而将所述接触槽内的处理水向所述滞留槽输送。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二十发明对应于图11和图12的处理结构的组合。
另外,第二十一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
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所述接触槽的注入流路,
设置向所述供给流路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泵和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
通过所述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将所述供给流路的供给泵吸入侧和比迂流流路最上游段靠后段的迂流流路的比液面靠下方连通,
设置遥控操作阀,该遥控操作阀从所述供给流路和所述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选择性地切换供给泵吸入侧。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二十发明对应于图10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二十二发明以第二十一发明为基础,包括:
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所述接触槽的注入流路,
设置将比迂流流路最上游段靠后段的迂流流路的比液面靠下方和迂流流路的最上游侧段连通的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在所述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上设置起动时用循环泵。
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该第二十一发明对应于图11所示的处理结构。
另外,第二十三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
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所述接触槽的注入流路,
将所述供给流路与所述接触槽连通,
在所述接触槽内部设置分隔到接触槽的底面和侧面的水面下方为止的堰状的分隔板,将接触槽分割成多段而构成从供给被处理水的最上游段到对处理水进行配水的最下游段的迂流流路,
将注入流路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连通,
将所述第一抽水流路的接触槽连通口连通在所述最上游段附近的比液面靠下方,
在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各段的底部设置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的排水流路和排水阀,
设置驱动所述排水阀而控制所述排水流路开闭的控制装置,
所述迂流流路各段的排水流路的所述排水阀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开闭的遥控操作阀,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对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间的阈值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
另外,第二十四发明以第二十三发明为基础,
在该水处理装置起动时,距上一次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间隔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打开除迂流流路最上游段之外的各段的排水阀而排放被处理水,排出除迂流流路最上游段之外的各段的被处理水后,关闭各段的排水阀,通过所述生成装置将微细气泡注入迂流流路最上游段,然后,从所述供给流路向所述接触槽供给被处理水。
另外,第二十五发明以第三~二十三的发明为基础,
在所述接触槽为干水状态时,从供给流路向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最上游段供给被处理水,所述迂流流路最上游段的水位在达到位于比所述微细气泡的注入流路靠上方且比迂流流路最上游段的分隔板上端靠下方的状态后,开始从所述生成装置注入微细气泡,以使被处理水的水位不超过所述迂流流路最上游段的分隔板上端的方式调整来自供给流路的被处理水流量,在处理完所述迂流流路最上游段的被处理水后,从供给流路供给被处理水,使被处理水向后段的迂流流路迂流,从配水流路对处理水进行配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微细气泡处理被处理水的水处理装置起动时,不对上一次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或在初期的充水后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进行排水而使其循环,不对上一次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进行排水而使其循环,以微细气泡进行再次处理后进行配水,因此能够提高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水的可靠性。而且,不对上一次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进行排水,而进行再利用,因此能够提高处理水的利用效率并减少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成本。再有,通过控制装置能够对应于停止时间而自动选择起动时的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的循环时间、排水的选择、向滞留槽的送水等,因此提高水处理装置的维持管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动作顺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动作顺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     微细气泡生成装置
2     臭氧气体
3     供给流路
4     配水流路
5     接触槽
6     气体供给流路
7     混合器
8     泵
9     气液分离装置
10    喷嘴
11    抽水流路
12    抽水流路
13    循环流路
14    快速关闭型三通阀
15    控制器
16    被处理水供给泵
17    排水阀
18    排水阀
19    电动排水阀
20    电动排水阀
21    输入机构
22    输入机构
23    输入机构
24    配水流路
25    滞留槽
26    电动阀
27    电动阀
29    电动三通阀
30    电动三通阀
31    停止时配水流路
32    停止时配水流路
33    排水流路
34    排水流路
35    注入流路
36    送水流路
52    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
53    被处理水供给流路
54    处理水配水流路
55    电动三通阀
56    电动三通阀
61    起动时用循环泵
62    分隔板
63    迂流流路最上游段
64    迂流流路最下游段
65    分隔板
66    分隔板
67    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
73    抽水流路
76    电动阀
77    输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各实施方式中,未示出具体的水处理装置的适用例,但是构成作为在例如自来水、污水、河水、湖水、工业废水等的净化、杀菌、漂白、除臭、消毒、有机物去除、浊质去除中能够利用的水处理装置。
首先,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例子的结构及处理。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例子的利用了微细气泡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2、图3、图4、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变形例的结构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动作顺序图。
在图1中,在接触槽5的内部设置分隔到接触槽的底面和侧面的水面下方为止的堰状的分隔板62,将接触槽5内部分割成多段的迂流流路,而构成从供给被处理水的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到对处理水进行配水的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在此,为了将迂流流路内的流动形成为挤压流而安装分隔板65和分隔板66。在接触槽5的底面上具备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排水的排水阀17和从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排水的排水阀18。
并且,如图1所示,具备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包括:将臭氧气体2混合在循环流路13的水中的气液的混合器7;供给由混合器7混合后的气液二相流的泵8;供给由泵8加压的加压水的气液分离装置9;供给由气液分离装置9分离了大气泡后的加压水的喷嘴10。微细气泡的注入流路35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连通,微细气泡从注入流路35注入接触槽5。被处理水从被处理水供给泵16经由供给流路3向接触槽5供给。由接触槽5处理后的水从配水流路4向水的利用处进行配水。
向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送水的循环流路13与第一抽水流路11和第二抽水流路12连接,从而通过电动阀26和电动阀27能够选择抽水流路,该第一抽水流路11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连通,该第二抽水流路12与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连通。第二抽水流路12的端部(取入口)在比接触槽5的水位低的位置延伸到接触槽5的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内。
另外,设置控制电动阀26和电动阀27开闭的控制装置15。输入机构21是对控制装置15赋予设定时间Ti的设定时间赋予机构。该设定时间Ti可以由控制装置15自身具备存储器等而事先存储,也可以得到来自外部的输入机构21的指示。图1中的虚线是从控制装置15侧供给用于使电动阀26和电动阀27工作的指令或电源的信号电缆。
以上的设备结构为:在将被处理水向迂流式的接触槽5供给而使其与微细气泡反应,从接触槽5向利用处进行配水,并且将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被处理水导入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将产生微细气泡的被处理水注入接触槽5的循环流动中,将环路切换到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的吸入侧而使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处理水循环。在本实施方式的例中,将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3存在的水记为被处理水,将利用臭氧微细气泡进行处理而流入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水记为处理水。另一方面,虽然是流入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水但只要未由臭氧微细气泡处理的水就被记为被处理水。
在图1的结构中,第二抽水流路12的连通、连接位置在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由分隔板66分隔的配水流路4侧且水面的下方。在该连通位置,能够使接触槽5内的被处理水的大致全部在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中循环。如图2所示,将抽水流路12的端部与接触槽5连接的位置也可以在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底部。
即,在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而示出的图2中,在与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底部连接的经由排水阀17进行排水的排水路的中途连接抽水流路12。图2的其他部分与图1为相同的结构。
或者,如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而示出的图3所示,也可以与排水阀17侧的排水路不同地,在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底部连接抽水流路12。图3的其他部分与图1为相同的结构。
在该图2或图3的结构的情况下,由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分隔板66分隔的配水流路4侧的被处理水通过逆流或扩散被吸入抽水流路12。
另外,如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而示出的图4所示,抽水流路12的连通、连接位置也可以在配水流路4的中途。图4的其他部分与图1为相同的结构。
再有,如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而示出的图5所示,也可以在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比水面靠下方的接触槽5侧壁部上连接抽水流路12。在图2的变形例中,抽水流路12的一部分构成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排水流路,但是也可以与排水流路无关地,单独与接触槽5的底面连通。
在对处理水进行配水的正常运转时,从第一抽水流路11经由循环流路13将被处理水抽取到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这是因为,在配水中从第二抽水流路12抽水时,由于在接触槽5内的迂流流路中从微细气泡的注入流路35的连通口到第二抽水流路12的连通口之间的被处理水流速由于成为循环流量与被处理水流量的和而增加,因此接触槽5内的滞留时间缩短,配水中残留有溶解臭氧。为了防止臭氧泄漏,需要确保适当的滞留时间。
以下,使用图1和图6,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水处理装置起动时的操作顺序。图6的横轴表示时间,图6(a)表示运转状态,图6(b)表示泵8的运转、停止,图6(c)表示臭氧气体2的产生、停止,图6(d)表示泵16的运转、停止,图6(e)表示电动阀26的开闭,图6(f)表示电动阀27的开闭。此外,关于臭氧气体2的产生、停止,如图6(c)所示,从产生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是氧,然后是臭氧。
水处理装置停止时,泵8停止,臭氧气体2的供给停止,被处理水供给泵16停止,电动阀26打开,电动阀27关闭。在起动时(t=0),泵8起动,经由电动阀26从抽水流路11抽取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被处理水。然后,打开电动阀27,从抽水流路12抽取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被处理水,并关闭电动阀26,停止从抽水流路11进行的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抽水。电动阀26、27在开闭动作时,在全开、全闭期间产生时间间隔,因此以防止泵8的吸入侧的截断运转为目的,在图6的动作顺序中,打开电动阀27(t=0)后,开始电动阀26的关闭操作(t=1)。通过以上的操作向循环流路13进行被处理水的通水。
上述起动时(t=0)的抽水流路的切换能够在停止时先进行操作。这种情况下,水处理装置停止时,电动阀26关闭,电动阀27打开,在起动时,开始从抽水流路12抽取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被处理水。
接下来,从t=t1开始将由未图示的臭氧气体产生装置生成的气体通过气体供给流路6向混合器7传送,使其与循环流路13的被处理水混合。通过泵8对混合后的气液二相流进行加压,并通过喷嘴10使其减压发泡,而在被处理水中产生微细气泡。该微细气泡从注入流路35注入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由未图示的臭氧气体产生装置生成的气体初期为氧或空气,但是通过臭氧气体产生装置在臭氧产生电极间开始放电时(t=t2),变为臭氧气体。
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被处理水由臭氧微细气泡进行氧化处理,而抽取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被处理水,因此由于水位差而臭氧处理后的水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向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流动,被处理水在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循环流路13、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的回路中循环。此时,被处理水供给泵16未工作,因此不会产生被处理水的供给及处理水的配水。在图6的准备运转期间保持该状态。根据接触槽5内的被处理水容积和所述回路的循环流量,初期贮存在接触槽5内的被处理水在经过一轮以上的臭氧微细气泡的氧化处理的时刻,结束准备运转期间。在此,所谓经过一轮以上的时刻是设想的例如1.5轮左右以上循环的时间。
准备运转期间可以在控制装置15内的内部设定或通过输入机构21从外部输入。作为赋予准备运转期间的其它处理方法,也可以使用通过水质传感器测量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的水质来检测水质达到配水容许值的方法。而且,其它的配水开始的条件在使用臭氧气体时,也可以使用通过臭氧浓度传感器测量贮存在接触槽的气相空间中的排放臭氧气体的浓度来检测排放臭氧浓度超过评价指标的方法。
正常运转开始时(t=t3),打开电动阀26,从抽水流路11抽取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被处理水,并且,关闭电动阀27,停止从抽水流路11进行的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抽水。而且,被处理水供给泵16起动,向接触槽5的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供给被处理水时,从配水流路4的配水开始。通过以上的操作顺序,使水处理装置起动,向正常运转过渡。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水处理装置及适用于该装置的起动处理,在使用微细气泡处理被处理水的水处理装置起动时,不对上一次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或初期的充水后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进行排水而使其循环,在通过微细气泡再次处理后进行配水,因此能够提高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水水质的可靠性。而且,由于能够不对上一次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进行排水,而进行再利用,因此具有能够提高处理水的生成效率(处理水量/被处理水量)并减少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成本的效果。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水处理装置的动作顺序图。在该图7及图8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各图和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使用能够快速切换的快速关闭形式三通阀14来实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说明的起动时的抽水流路11与抽水流路12的切换功能。作为快速关闭形式的驱动机构,使用电磁阀、空气工作阀、油压工作阀、能够高速开闭的电动阀等。
准备此种结构的快速关闭型三通阀14,如图7所示,在与微细气泡生成装置连接的循环流路13、抽水流路11、抽水流路12的连接点上设置快速关闭型三通阀14。该快速关闭型三通阀14通过控制装置15控制。图7的其它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
以下,使用图7和图8,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水处理装置起动时的操作顺序。在图8中,横轴表示时间,图8(a)表示运转状态,图8(b)表示泵8的运转、停止,图6(c)表示臭氧气体2的产生、停止,图8(d)表示泵16的运转、停止,图8(e)表示通过快速关闭型三通阀14选择的流路(抽水流路11、12的任一者)。
水处理装置停止时,泵8停止,臭氧气体2的供给停止,被处理水供给泵16停止,快速关闭型三通阀14在抽水流路11侧。在起动时(t=0),泵8起动,将快速关闭型三通阀14打开到抽水流路12侧,从抽水流路12抽取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被处理水。通过以上的操作对循环流路13进行被处理水的通水。
接下来,从t=t1开始,将由未图示的臭氧气体产生装置生成的气体通过气体供给流路6向混合器7传送,使其与循环流路13的被处理水混合。通过泵8对混合后的气液二相流加压,并通过喷嘴10使其减压发泡,从而在被处理水中生成微细气泡。该微细气泡从注入流路35注入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通过未图示的臭氧气体产生装置生成的气体初期为氧或空气,但是通过臭氧气体产生装置开始在臭氧产生电极间放电时(t=t2),变为臭氧气体。
在图8所示的准备运转期间保持该状态。在初期贮存在接触槽5内的被处理水经过一轮以上的臭氧微细气泡的氧化处理的时刻,结束准备运转期间。
在正常运转开始时(t=t3),将快速关闭型三通阀14打开到抽水流路11侧,从抽水流路12抽取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被处理水。而且,使被处理水供给泵16起动,向接触槽5的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供给被处理水时,开始从配水流路4进行配水。通过以上的操作顺序使水处理装置起动,向正常运转过渡。
如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水处理装置,在已经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简化阀操作,因此具有能够提高水处理装置的维持管理性的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例子是在水处理装置长期停止时用于防止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水质的极端恶化。在图9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各图和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在接触槽5的迂流流路各段(图9中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及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底部分别设置具有电动排水阀19和电动排水阀20的排水流路。在控制装置15上设置对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间的阈值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的输入机构22。在水处理装置起动时,在距上一次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超过了设定的时间间隔的阈值时,通过控制装置15打开电动排水阀19及电动排水阀20而排放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在排出被处理水后,关闭电动排水阀19及电动排水阀20。将被处理水向接触槽5供给,然后,开始所述的水处理装置的起动操作。
本装置作为水处理装置的起动、停止间隔经过意料外的长期时的水质方面的安全装置而起作用。例如,距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与设定的时间间隔的比较及排水操作开始不仅在水处理装置的起动时,也可以一直通过控制装置15进行从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与设定的时间间隔的比较,而仅实施被处理水的排水动作。
另外,来自迂流流路的排水也可以是打开电动排水阀20而仅排放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被处理水,然后,关闭电动排水阀20,通过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将微细气泡注入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然后,从所述供给流路3向接触槽5供给被处理水。
另外,接触槽5为干水状态时,也可以从供给流路3向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供给被处理水,在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水位达到位于比微细气泡的注入流路35靠上方且比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分隔板62的上端靠下方的状态后,开始从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注入微细气泡的起动处理。
在该起动处理中,以使被处理水的水位不超过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分隔板62上端的方式调整来自供给流路3的被处理水流量,通过微细气泡处理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的被处理水后,从供给流路3供给被处理水,使处理水从分隔板62上端向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溢流。处理水充满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并从配水流路4进行处理水的配水,结束水处理装置的起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及适用于该装置的起动处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的基础上,在中长期的水处理装置的运转停止后的再运转时,具有能够提高处理水的水质可靠性的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对起动时的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进行排水且不对未处理的水进行配水,而使其在接触槽和微细气泡生成装置中循环,来使水处理装置起动,关于此种处理方法,设有利用外部的泵或在外部设置泵而使其循环的机构。在图10及图11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第一、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图和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中,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图9说明的结构中,在起动时的接触槽5与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之间的被处理水的循环中使用供给泵16。即,设置向供给流路53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泵16。然后,通过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52将供给泵16吸入侧与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比液面靠下方连通。而且,设置从供给流路53和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52选择性地切换供给泵16吸入侧的电动三通阀55。在水处理装置起动时,通过供给泵16和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52使被处理水从接触槽5的迂流流路上游段63循环到迂流流路下游段64,通过微细气泡处理贮存在接触槽5内的被处理水。
如此构成,在起动时,使贮存在接触槽5内的被处理水充分循环,在水处理结束后,将供给泵16吸入侧切换为供给流路53,开始配水,向正常水处理运转过渡。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1,说明在外部设置泵而使其循环的机构和其处理。
在图11所示的结构中,在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的图9的结构中,设置将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比液面靠下方和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连通的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67,在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67上设置起动时用循环泵61。
在水处理装置的起动时,停止从供给流路3供给被处理水,使用起动时用循环泵61和起动时用处理水循环流路67,使被处理水从迂流流路上游段63循环到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通过微细气泡处理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使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进行充分循环,在水处理结束后,停止起动时用循环泵61,并且开始从供给流路3供给被处理水而进行配水,向正常水处理运转过渡。
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由于与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的取水回路分开地设置循环回路,因此能够简化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的被处理水供给流路,并且能够与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分开地设定接触槽5内的被处理水的循环流量。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及其起动处理,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的基础上,具有能够通过简化被处理水供给流路来提高水处理装置的维持管理性的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对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进行配水的结构。在图12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实施方式所示的各图和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作为图12的结构,在图9所示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比接触槽5的底面标高靠下方设置贮存处理水的滞留槽25,作为从滞留槽25向配水流路24进行配水的结构。而且,从接触槽5的迂流流路上游段63的排水流路33及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排水流路34经由电动阀29及电动阀30与滞留槽25连通。其中,未设置图9所示的抽水流路12,也未设置电动阀26、27。
因此,循环流路13从迂流流路上游段63接受供给并向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的混合器7进行供给。
在控制装置15上设置对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间的阈值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的输入机构23。在距上一次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间隔时,通过控制装置15打开电动阀29及电动阀30,将接触槽5内的处理水向滞留槽25传送并抽出接触槽5内的水。在此设定的时间间隔是比接触槽5的内部的水由于滞留而污染到规定程度以上的时间短的时间。
在之后的起动中,从供给流路3注水后起动即可。
接下来,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直接使用供应给接触槽的被处理水的一次通过方式的水处理装置中,在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上设置提高起动时的处理水质的机构。设置在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对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进行配水的结构。在图13中,对与已经说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各图和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加同一符号,省略详细说明。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水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3所示,将被处理水从被处理水供给泵16经由电动阀76及供给流路3向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供给。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及接触槽5是与第一~第五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水处理装置相同的结构。其中,泵8的吸入富裕时或在供给流路3的上游存在水位差时,也可以省略泵16。
将含有臭氧微细气泡的被处理水从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经由注入流路35向接触槽5供给。在由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分隔板66分隔的配水流路4侧且在水面的下方连通的抽水流路12经由电动阀27与电动阀76下游的供给流路3连接。控制装置15传送来自输入机构77的指示。
在水处理装置起动时,停止被处理水供给泵16,关闭电动阀76,停止从供给流路3向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供给被处理水,从抽水流路12抽取迂流流路最下游段64的被处理水而向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引导。由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产生的臭氧微细气泡与被处理水一起从注入流路3
5注入迂流流路最上游段63,对贮存在接触槽5内的被处理水进行氧化处理。在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与接触槽5之间使被处理水循环,通过微细气泡进行处理,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全部被臭氧微细气泡处理后,关闭电动阀27,打开电动阀76,使被处理水供给泵16运转,将被处理水向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传送,从微细气泡生成装置1向接触槽5注入含有臭氧微细气泡的被处理水。通过注入含有臭氧微细气泡的被处理水,接触槽5内的水位升高,而从配水流路4对处理水进行配水。
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也可以使用于除分隔板62、分隔板65、分隔板66之外的非迂流结构的水槽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例子的水处理装置及其起动处理,在使被处理水直接产生微细气泡并注入接触槽而进行水处理的一次通过方式的水处理装置中,在水处理装置起动时,不对上一次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或初期的充水后贮存在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进行排水而使其循环,在通过微细气泡再次处理后进行配水,因此能够提高水处理装置的处理水的可靠性。而且,由于不对上一次停止时残留在接触槽内的处理水进行排水而再次利用,因此具有能够提高处理水的利用效率并降低水处理装置的运转成本的效果。

Claims (18)

1.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接触槽的注入流路,所述水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供给流路与所述接触槽连接,将所述注入流路与接触槽连通,设置第二抽水流路,该第二抽水流路连通在所述接触槽的比液面靠下方并将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
并且,设置阀装置,该阀装置将通过所述生成装置生成微细气泡的介质的液体在所述第一抽水流路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之间选择性地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该水处理装置起动时,停止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抽取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而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在所述生成装置与所述接触槽之间使被处理水循环而以微细气泡进行处理,
在该水处理装置的配水开始以后,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而停止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并从所述接触槽对处理水进行配水。
3.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接触槽的注入流路,所述水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供给流路与所述接触槽连通,在所述接触槽内部设置分隔到接触槽的底面和侧面的水面下方为止的堰状的分隔板而将所述接触槽分割成多段,构成从供给被处理水的最上游段到对处理水进行配水的最下游段的迂流流路,将所述注入流路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连通,将所述第一抽水流路的接触槽连通口连通在所述最上游段附近的比液面靠下方,设置第二抽水流路,该第二抽水流路连通在比所述迂流流路最上游段靠后段的迂流流路的比液面靠下方且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设置阀装置,该阀装置将通过所述生成装置生成微细气泡的介质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性地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该水处理装置起动时,停止从所述供给流路向所述接触槽供给被处理水,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抽取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而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在所述生成装置与比迂流流路最上游段靠后段的迂流流路之间使被处理水循环而以微细气泡进行处理,
在该水处理装置的配水开始以后,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而停止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向所述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从所述供给流路向所述接触槽供给被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对处理水进行配水。
5.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接触槽的注入流路,所述水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供给流路与所述接触槽连通,在所述接触槽内部设置分隔到接触槽的底面和侧面的水面下方为止的堰状的分隔板而将所述接触槽分割成多段,构成从供给被处理水的最上游段到对处理水进行配水的最下游段的迂流流路,将所述注入流路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连通,将所述第一抽水流路的接触槽连通口连通在所述最上游段附近的比液面靠下方,设置第二抽水流路,该第二抽水流路与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最下游段底部连通且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设置阀装置,该阀装置将通过所述生成装置生成微细气泡的介质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性地切换。
6.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接触槽的注入流路,所述水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供给流路与所述接触槽连通,在所述接触槽内部设置分隔到接触槽的底面和侧面的水面下方为止的堰状的分隔板而将所述接触槽分割成多段,构成从供给被处理水的最上游段到对处理水进行配水的最下游段的迂流流路,将所述注入流路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连通,将所述第一抽水流路的接触槽连通口连通在所述最上游段附近的比液面靠下方,设置第二抽水流路,该第二抽水流路与所述配水流路连接且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设置阀装置,该阀装置将通过所述生成装置生成微细气泡的介质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性地切换。
7.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微细气泡的生成装置;供给被处理水的供给流路;使所述被处理水与所述微细气泡反应的接触槽;将与微细气泡反应后的处理水从所述接触槽进行配水的配水流路;作为生成微细气泡的液相部而将被处理水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的第一抽水流路;将由所述生成装置生成的微细气泡注入接触槽的注入流路,所述水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供给流路与所述接触槽连通,在所述接触槽内部设置分隔到接触槽的底面和侧面的水面下方为止的堰状的分隔板而将所述接触槽分割成多段,构成从供给被处理水的最上游段到对处理水进行配水的最下游段的迂流流路,将所述注入流路与迂流流路最上游段连通,将所述第一抽水流路的接触槽连通口连通在所述最上游段附近的比液面靠下方,设置第二抽水流路,该第二抽水流路连接在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最下游段的比水面靠下方且向所述生成装置引导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设置阀装置,该阀装置将通过所述生成装置生成微细气泡的介质的液体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性地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的各段的底部设置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的排水流路和排水阀,将所述第二抽水流路与所述接触槽的排水流路的排水阀上游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驱动所述阀装置而控制所述抽水流路开闭的控制装置,
在所述抽水流路上设置三通阀,而能够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与所述微细气泡生成装置连接的抽水流路,
所述三通阀是快速关闭形式的遥控操作阀。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驱动所述阀装置而控制所述抽水流路开闭的控制装置,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遥控操作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上设置的阀装置开闭,而能够从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选择与所述微细气泡生成装置连接的抽水流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通过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来设定水处理装置配水开始时的所述阀装置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向所述第一抽水流路进行流路切换的时间间隔,
在该水处理装置的配水开始时,首先打开所述第一抽水流路的阀装置,在流路切换时间间隔期间,保持所述第一抽水流路和所述第二抽水流路的开状态,然后,关闭所述第二抽水流路的阀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对该水处理装置的从起动时到配水开始时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水处理装置的距起动时的经过时间达到设定的时间间隔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执行配水开始时用于从所述第二抽水流路向所述第一抽水流路进行流路切换的所述阀装置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迂流流路各段的排水流路的排水阀是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开闭的遥控操作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对该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间的阈值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该水处理装置起动时,距上一次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超过设定的时间间隔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打开迂流流路各段的排水阀来排放所述接触槽内的被处理水,排出被处理水后,关闭各段的排水阀,将被处理水向所述接触槽供给后,开始该水处理装置的起动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接触槽的底面的标高靠下方设置贮存处理水的滞留槽,
在所述接触槽的迂流流路各段中,在迂流流路各段的底面标高以下的高度隔着送水阀设置向所述滞留槽的送水流路,在所述控制装置上设置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对该水处理装置的停止时间的阈值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设定或外部输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距上一次水处理运转停止时的经过时间超过设定的该时间间隔时,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打开迂流流路各段的送水阀而将所述接触槽内的处理水向所述滞留槽输送。
CN 201010209373 2009-06-26 2010-06-21 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1019280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2779 2009-06-26
JP2009152779A JP2011005445A (ja) 2009-06-26 2009-06-26 水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8058A CN101928058A (zh) 2010-12-29
CN101928058B true CN101928058B (zh) 2013-03-27

Family

ID=43367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209373 Active CN101928058B (zh) 2009-06-26 2010-06-21 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005445A (zh)
CN (1) CN1019280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4201B2 (ja) * 2014-03-20 2017-03-29 Idec株式会社 ファインバブル液生成装置
US20210053849A1 (en) * 2018-04-05 2021-0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Water treatment device and water treatment method
KR102484090B1 (ko) * 2022-04-18 2023-01-04 덕인환경주식회사 오존을 이용한 축산폐수의 처리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9811B2 (ja) * 1998-04-02 2007-07-25 永和国土環境株式会社 排水処理装置
JP2004188246A (ja) * 2002-12-06 2004-07-08 Toshiba Plant Systems & Services Corp オゾン水製造システム
JP2006272232A (ja) * 2005-03-30 2006-10-12 Hitachi Ltd 超微細気泡の生成方法、生成装置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殺菌・消毒設備
JP4151681B2 (ja) * 2005-07-19 2008-09-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微細気泡生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4201042B2 (ja) * 2006-12-26 2008-1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体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8058A (zh) 2010-12-29
JP2011005445A (ja) 201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8296B (zh) 液体处理装置
CN205419988U (zh) 用于水处理的混合装置及应用其的漂浮式水处理设备
JP4201042B2 (ja) 液体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4058492A (zh) 微气泡水产生方法及产生装置
CN101928058B (zh) 水处理装置
US10259731B2 (en) Sludge treatment system and sludge treatment method
CN102992471A (zh) 液体处理装置
CN101868426A (zh) 过氧化高级氧化法水处理
CN108602702A (zh) 使用低能量的臭氧水处理系统
CN202705107U (zh) 高效射流臭氧混合反应器
CN104787981A (zh) 一种dmto装置低bc比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03910427A (zh) Fenton反应系统及利用Fenton反应系统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KR100978522B1 (ko) 하폐수처리기용 기포발생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JP5335756B2 (ja) 膜処理設備
KR102441596B1 (ko) 오존 산화 수처리 시스템
KR101203944B1 (ko) 미세기포부상장치를 이용한 질소제거시스템
CN205187968U (zh) 臭氧催化装置
CN204569678U (zh) 一种dmto装置低bc比废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CN201151674Y (zh) 射流搅拌装置及射流搅拌曝气装置
JP7293841B2 (ja) 透析排液流路を流れる排液の中和システム
KR102247604B1 (ko) 여과 공정과 역세정 공정에서 처리수 펌프와 mbg의 작동 방향이 동일한 mbr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처리 방법
KR102538468B1 (ko) 수처리시스템용 오존 믹싱 장치
JP2010155213A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204569528U (zh) 臭氧氧化装置
JP3208781U (ja) 汚泥減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