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4662B -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4662B
CN101924662B CN2009102036789A CN200910203678A CN101924662B CN 101924662 B CN101924662 B CN 101924662B CN 2009102036789 A CN2009102036789 A CN 2009102036789A CN 200910203678 A CN200910203678 A CN 200910203678A CN 101924662 B CN101924662 B CN 1019246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arm data
alarm
legal
serial number
recip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36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4662A (zh
Inventor
颜春娃
牛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20367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6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3667 priority patent/WO201014547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4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4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6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告警传递方法,根据告警数据类型,在接收方预先设定判断告警数据是否合法的判断规则;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给接收方;接收方告警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若判断告警数据合法,则接收方将告警数据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否则,接收方请求发送方发送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数据;其中,告警数据类型包括:增量告警,告警数据中只包含当前上报相对上次上报时改变的告警状态;全量告警,告警数据中包括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状态;指示告警,告警数据中包括最近一次发送的增量或全量告警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即指示前一次发送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本发明能实现告警的快速传递。

Description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靠的告警传递方法。
背景技术
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简称ASON)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平面,分别是传送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三个平面相互独立,任意一个平面的工作出现错误均不会影响其余两个平面的正常工作。
传送平面由一系列的传送实体(传输数据的硬件和逻辑)组成,在两个地点之间提供端到端用户信息传送,也可以提供控制和网络管理信息的传送。控制平面是ASON的核心部分,由网络的基础结构以及网络中用来控制建立连接和控制维护连接的分布式智能组成。控制平面通过使用接口、协议及信令系统,可以动态地交换光网络的拓扑信息、路由信息以及其他的控制信令,实现光通路的动态建立和拆除,以及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控制平面具有四大功能,分别是:邻居发现、路由(拓朴发现、路径计算)、信令和本地资源管理。管理平面由系统、协议和接口组成,负责对传送平面和控制平面以及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包括性能管理、故障管理、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管理平面主要面向网络运营者的管理需求。相对于传统的光网络管理系统,其管理功能部分为控制平面所取代,许多曾经不得不手动配置的业务由控制平面所完成,大大减轻了网络运营者的负担。因此,可以说管理平面所要完成的功能,是更为纯粹的管理。
ASON通过系列信令、路由协议交互实现业务的动态调度,并在发生故障后启动业务恢复(Recovery),即当原有业务出现故障后,能够迅速检测定位故障、根据故障原因发起保护和恢复,从而将发生故障的业务恢复到正常状态。
检测定位故障一般是由传送平面代表的系统设备完成的,具体来看,可能是业务板在检测到光信号质量异常后触发告警上报,以反映故障状态。当引入控制平面后,需要将传送平面的告警传递给控制平面。由于传送平面和控制平面的部署方式不同,在将告警信息上报给控制平面时,应重点考虑故障信息的传递效率以及可靠性。
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是发送端对传输出错或丢失的数据进行自动重传,直到数据成功到达接收端的一种链路层差错控制方法,包括停止等待、回退N步重传、选择重传三种类型。它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解决传输干扰问题的自动重传机制。
但上述重传机制不能适应告警可靠传递需求,原因如下:
第一:重传机制需要等待确认,这就意味着发送方要缓存发送的内容,同时考虑到确认处理,这就导致处理开销大,处理时间长。而在光网络中,要求告警的处理时间比较短(倒换要求在50ms),这就要求整个传递过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所以,每次发送都要确认的话,处理效率不能满足要求。
第二:当出现告警消息丢失或消息异常时,由于本身告警状态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即使再请求重传原先丢失的报文并处理的话,已经不能及时反映出设备本身的告警状态。
第三:单纯的数据重传不能解决告警状态的多次累积更新。假设重传能够及时排除错误的告警,但这样处理就会导致从告警产生到处理延时,当有大量需要告警处理时,这些延时会累积在一起,导致某些告警状态与当前真实告警状态不同。这就要求在传递告警出错时,需要及时从设备更新当前所有的告警状态。”
因此,如何设置出新的告警传递方法,以对告警数据信息进行可靠地传递,成为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的快速传递告警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在判断出告警消息丢失或异常时,快速可靠传递告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告警传递方法,包括:
根据告警数据类型,在接收方预先设定判断告警数据是否合法的判断规则;
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给接收方;
接收方对接收到的告警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若判断告警数据合法,则接收方将告警数据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否则,接收方请求发送方发送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数据;
其中,所述告警数据类型包括:
增量告警,告警数据中只包含当前上报相对上次上报时改变的告警状态;
全量告警,告警数据中包括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状态;
指示告警,告警数据中包括最近一次发送的增量或全量告警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即指示前一次发送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支持增量方式传送,能够实现告警的快速传递。同时,本发明所述方法,引入合法性判断机制,能够及时发现传输丢包等异常情况,并及时请求全量数据纠正异常。本发明所述方法,相对于传统告警重传机制开销小,处理时间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告警快速重传方法的关键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中判断告警数据合法性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中增量告警数据序号不合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方法中定时告警指示触发请求全量告警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是在接收方预先设定对告警数据进行判断的规则,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给接收方后,由接收方判断接收到的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若判断到告警数据合法,则接收方将告警数据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否则,接收方请求发送方发送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数据。
这样,通过在接收方设置对告警数据进行判断的规则,从而相比现有的重传机制相比,不需要发送方每次都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节约了处理时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告警传递方法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告警数据类型,在接收方预先设定对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的规则;
步骤102: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给接收方;
步骤103:接收方对接收到的告警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若判断告警数据合法,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接收方将告警数据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结束;
步骤105:接收方请求发送方发送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数据。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以下三种中的一种:
增量告警,告警数据中只包含当前上报相对上次上报时改变的告警状态;
全量告警,告警数据中包括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状态;
指示告警,告警数据中包括最近一次发送的增量或全量告警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即指示前一次发送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
当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增量告警时,所述对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的规则,包括:
判断是否曾经收到过全量告警,若还未收到过全量告警,则不需处理该增量告警,即认为不合法;否则,继续判断告警数据报文序号是否合法,若告警数据报文序号合法,则告警数据合法。
当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全量告警时,所述对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的规则,包括:
认为告警数据合法。
当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指示告警时,所述对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的规则,包括:
将当前报文携带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与暂存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比较,判断序号是否合法,若序号合法,则告警数据合法;否则,告警数据不合法。
所述判断告警数据报文序号是否合法的规则是:
判断收到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与暂存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之间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变化规律,若符合所述变化规律,则告警数据报文序号合法;否则,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不合法。所述预先设定的变化规律包括: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当然,也可以预设其他的变化规律,只要能满足本发明的目的,都能为本发明所采用。
若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报文给接收方之前,还包括接收方请求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的步骤,则发送方发送的告警数据类型为全量告警。
若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报文给接收方的步骤为定时发送告警数据报文给接收方,则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指示告警。
发送方每发送一个告警数据报文,对告警数据报文序号进行更新一次。
若接收方判断告警数据合法,则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接收到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进行保存。
当然,告警数据类型也可以为其他的类型,在实际使用中根据应用需要进行设置,而相应的对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的规则也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加以限定。
展开来说,本发明的快速传递告警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发送方发送告警相关数据给接收方;
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告警数据:
一,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给接收方,在发送方的告警数据发生状态改变的时候,以增量告警的方式发送(此时发送的告警数据中只包含当前相对上次上报时改变的告警状态,即以增量告警的方式发送);同时携带告警数据报文的序号;
二,发送方在收到接收方请求后发送告警数据给接收方,此时发送的告警数据中包含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状态,即以全量告警的方式发送;同时携带告警数据报文的序号;
三,发送方定时(定时器时间可配置)发送告警数据给接收方,该告警数据报文中只包含最近一次发送的增量或全量告警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序号,即指示前一次发送的序号。该方式称为告警指示方式。
然后,每发送一个告警数据,发送方按既定的规律对序号进行更新。
步骤二、接收方判断收到的数据是否合法:若合法,则执行第三步;否则,尝试请求发送方发送全量告警;
结合收到的数据中的告警数据传送方式以及序号判断是否合法:
一,若收到的是增量告警,则判断是否曾经收到过全量告警:若还未收到过全量告警,则不需处理该增量告警,即认为不合法,请求发送方发送全量告警;否则,继续判断告警数据报文的序号是否合法:若序号合法,则数据合法;否则,数据不合法,请求发送方发送全量告警。
二,若收到的是全量告警,则将告警数据报文的序号暂存下来,认为数据合法。
三,若收到的是告警指示,则将当前报文携带的序号与暂存的序号比较,判断序号是否合法:若序号合法,则数据传送正常,不存在丢包;否则,数据不合法,可能存在丢包,需请求发送方重传全量告警以同步告警状态。
接收方判断接收到的告警数据报文合法后,要把告警数据报文里携带的序号暂时保存下来。而判断序号是否合法的规则是,判断收到的序号与暂存的序号之间是否符合既定的变化规律,比如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若符合变化规则,则序号合法;否则,序号不合法。
步骤三、接收方将告警数据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继续等待处理后续告警信息;
图2是本发明方法中判断告警数据合法性的流程图;
步骤201:接收到告警数据内容以及告警数据报文序号:
步骤202:判断收到的告警数据类型是否是增量告警,若是,执行步骤203,否则执行步骤204;
步骤203:判断是否曾经收到过全量告警:若从还未收到过全量告警,执行步骤205;否则,执行步骤206;
步骤204:判断是否是全量告警,若是,执行步骤213,否则执行步骤208;
步骤205:不需处理该增量告警,即认为不合法,请求发送方发送全量告警,结束;
步骤206:继续判断告警数据报文的序号是否合法:若序号合法,则执行步骤213;否则,执行步骤207;
步骤207:判断数据不合法,请求发送方发送全量告警,结束。
步骤208:判断收到的是否是告警指示,若是,则执行步骤209,若不是,则执行步骤210;
步骤209:则将当前报文携带的序号与暂存的序号比较,判断序号是否合法:若序号合法,则执行步骤211;否则,执行步骤212:
步骤210:判断为数据类型不能识别,结束。
步骤211:数据传送正常,不存在丢包,结束;
步骤212:判断数据不合法,可能存在丢包,需请求发送方重传全量告警以同步告警状态,结束。
步骤213:判断数据合法,暂存数据报文的序号,结束。
而判断序号是否合法,主要是判断收到的序号与暂存的序号之间是否符合既定的变化规律,比如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若符合变化规则,则序号合法;否则,序号不合法。
图3是本发明方法中增量告警数据序号不合法的处理流程图;
假设K1,K2,K3...Kn为一个合法的数据报文的序号序列。
第一步,接收方收到全量告警数据,序号为K1,判断为合法,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
第二步,接收方收到增量告警数据,序号为K2,满足序号的变化规律,判断为合法,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
第三步,接收方收到增量告警数据,序号为K4,不满足序号的变化规律,此处可判断出序号为K2和K4之间的序号K3的告警数据丢包,判断为不合法,不处理该告警数据;
第四步,向发送方请求全量告警数据;
第五步,接收方收到全量告警数据,序号为K5,判断为合法,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
图4是本发明方法中定时告警指示触发请求全量告警的处理流程图;
假设K1,K2,K3...Kn为一个合法的数据报文的序号序列。
第一步,接收方收到全量告警数据,序号为K50,判断为合法,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
第二步,接收方收到增量告警数据,序号为K51,满足序号的变化规律,判断为合法,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
第三步,接收方收到定时告警指示消息,序号为K60,不满足序号的变化规律,此处可判断出序号为K51和K60之间的序号K52,K53-K59的多个告警数据丢包,判断为不合法;
第四步,向发送方请求全量告警数据;
第五步,接收方收到全量告警数据,序号为K61,判断为合法,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方法由于支持增量方式传送,能够实现告警的快速传递,同时,由于引入合法性判断机制,能够及时发现传输丢包等异常情况,并及时请求全量数据纠正异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涵盖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告警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告警数据类型,在接收方预先设定判断告警数据是否合法的判断规则;
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给接收方;
接收方对接收到的告警数据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判断,若判断告警数据合法,则接收方将告警数据传递给告警处理单元;否则,接收方请求发送方发送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数据;
其中,所述告警数据类型包括:
增量告警,告警数据中只包含当前上报相对上次上报时改变的告警状态;
全量告警,告警数据中包括当前时刻设备中所有检测点的告警状态;
指示告警,告警数据中包括最近一次发送的增量或全量告警数据报文中携带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即指示前一次发送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
其中,当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增量告警时,所述对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的规则,包括:判断是否曾经收到过全量告警,若还未收到过全量告警,则不需处理该增量告警,即认为不合法;否则,继续判断告警数据报文序号是否合法,若告警数据报文序号合法,则告警数据合法;
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指示告警时,所述对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的规则,包括:将当前报文携带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与暂存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比较,判断序号是否合法,若序号合法,则告警数据合法;否则,告警数据不合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全量告警时,所述对告警数据是否合法进行判断的规则,包括:
认为告警数据合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告警数据报文序号是否合法的规则是:
判断收到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与暂存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之间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变化规律,若符合所述变化规律,则告警数据报文序号合法;否则,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不合法。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设定的变化规律包括:
告警数据报文序号依次递增或依次递减。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报文给接收方之前,还包括接收方请求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的步骤,则发送方发送的告警数据类型为全量告警。
6.权利要求1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发送方发送告警数据报文给接收方的步骤为定时发送告警数据报文给接收方,则所述告警数据类型为指示告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方每发送一个告警数据报文,对告警数据报文序号进行更新一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接收方判断告警数据合法,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告警数据报文序号进行保存。
CN2009102036789A 2009-06-15 2009-06-15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6789A CN101924662B (zh) 2009-06-15 2009-06-15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PCT/CN2010/073667 WO2010145476A1 (zh) 2009-06-15 2010-06-08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6789A CN101924662B (zh) 2009-06-15 2009-06-15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662A CN101924662A (zh) 2010-12-22
CN101924662B true CN101924662B (zh) 2012-07-18

Family

ID=43339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367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662B (zh) 2009-06-15 2009-06-15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4662B (zh)
WO (1) WO20101454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567B (zh) * 2011-09-22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4524730A (zh) * 2015-01-09 2015-04-22 广州市泰昌实业有限公司 消防系统的数据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341066B (zh) * 2018-12-19 2022-03-1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探针的报警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026A (zh) * 2007-04-05 200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管理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1090340A (zh) * 2007-06-29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信息缓冲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1094103A (zh) * 2007-07-26 2007-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nmp协议网管系统的告警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52888B1 (ko) * 2002-12-12 2004-10-1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광전송 망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0373872C (zh) * 2004-04-16 2008-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的远程监控系统及其方法
CN100464600C (zh) * 2007-02-08 2009-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告警处理方法和后台管理装置
CN101335643B (zh) * 2008-08-06 2010-12-08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sdh设备告警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5026A (zh) * 2007-04-05 2007-09-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管理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CN101090340A (zh) * 2007-06-29 2007-1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信息缓冲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01094103A (zh) * 2007-07-26 2007-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nmp协议网管系统的告警同步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45476A1 (zh) 2010-12-23
CN101924662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44818B2 (en) High-availability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640187B2 (ja) マルチ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の障害処理方法、マルチ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
CN100440817C (zh) 一种环型网络中检测单通故障的方法
CN102064962B (zh) 基于命名管道通信的列车自动监控系统输入输出组件的实现方法
JPH02228147A (ja) データ・リンク制御方法
CN102882704B (zh) 一种issu的软重启升级过程中的链路保护方法和设备
CN103957155A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互联接口
CN104518914B (zh) 链路切换方法和设备
WO2011021505A1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状態判定方法
CN102263674A (zh) 告警上报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618590A (zh) 一种事务处理过程的超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260654C (zh) 由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一个硬件元件报告错误的方法
CN101924662B (zh)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US2016033721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ouble ticketing
CN107948063B (zh) 一种建立聚合链路的方法和接入设备
CN112600787B (zh) 一种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US8433952B2 (en) Memory access control device, memory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memory access control program
US6553508B1 (en) Redundant communication fabrics for enhancing fault tolerance in Totem networks
GB2267372A (en) Fault detection i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N105553613A (zh) 一种分区间时间触发通信的数据完整性检测方法
KR101143922B1 (ko) 네트워크 자동복구장치
US20100208581A1 (en) Data transfer system, data transmitting device, data receiving device and data transfer method
SG17469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gram and master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265404A2 (en) Electronic device adaptable for fibre channel arbitrated loop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wrong condition in FC-AL
JP2001297016A (ja) 命令実行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7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lobal innovation polymerization LLC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Road, South China road.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