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4589B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4589B
CN101924589B CN201010198886.7A CN201010198886A CN101924589B CN 101924589 B CN101924589 B CN 101924589B CN 201010198886 A CN201010198886 A CN 201010198886A CN 101924589 B CN101924589 B CN 1019245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mission
pilot signal
resource element
transmitting antenna
e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88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24589A (zh
Inventor
亚图容·沙严翁
浅井孝浩
村田英一
吉田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24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5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245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458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subgroups of transmi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3Auxiliary parameters, e.g. power control [PCB] or not acknowledged commands [NACK], used as feedback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生成器,其生成发射帧;以及发射机,其经由多个发射天线发射所述发射帧。在该无线通信设备中,所述发射帧包括预定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资源元素具有预定的频率带宽和预定的符号周期,并且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小于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本申请是基于2009年6月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No.2009-138649,这里以引证的方式并入其全部内容。
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可以对发射信号进行预编码以改善在移动台处的接收信号质量。这种类型的方案在非专利文件1中公开。
总体而言,通过在发射信号之前施加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的逆特性H-1来进行该预编码。当存在多个发射天线时,可以使用预编码来调节方向性。因此,为了在该基站处对发射信号进行预编码,基站必须获得关于传播路径特性H的信息。更具体地,对于频分复用(FDD)系统,传播路径特性在上行和下行之间不同。因此,基站需要发射导频信号到移动台,以便移动台基于导频信号估计下行传播路径特性,以及以便移动台向基站报告关于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越大,可以期待由于预编码带来的改善效果越好。然而,随着发射天线的数量增加,将估计的传播路径的数量增加,造成需要增加导频信号类型的数量。
图1示出用于从多个发射天线发射导频信号的示例性信号配置。该类型的示例性信号配置在非专利文件2中公开。图1例示了对于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为1、2、和4如何映射导频信号。在图1中的示例性信号配置中,预料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在所示的示例中,从各个发射天线发射的全部导频信号被排列使得在时域和频域均不交叠。结果,随着基站使用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增加,导频信号的数量也增加。例如,对于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为2的情况,相对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为1的情况,帧内的导频信号的数量加倍;以及对于发射天线的数量为4的情况,导频信号的数量增加了三倍。换句话说,随着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增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的比例(开销)增加,造成用于数据信号等的无线资源减少。
现在,在该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自动重传请求(ARQ)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如果在所接收的包中检测到错误,包被重传。在现有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即便在重传情况下,也要一律使用图1所示的配置来发射导频信号。
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当发射天线的数量很大时,发射帧中的开销明显地变得很大。这种问题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来说都值得关注。
非专利文件
非专利文件1:M.Vu and A.Paulraj,″MIMO Wireless Linear Precoding,″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vol.24,no.5,pp.86-105,Sept.2007.
非专利文件2:3GPP TS36.211.V8.5.0,Sec.6.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在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射进行了预编码的包的发射帧的开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生成器,其生成发射帧;以及发射机,其经由多个发射天线发射所述发射帧。所述发射帧包括预定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资源元素具有预定的频率带宽和预定的符号周期。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小于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生成步骤,生成发射帧;以及发射步骤,经由多个发射天线以无线方式发射所述发射帧。所述发射帧包括预定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资源元素具有预定的频率带宽和预定的符号周期。所述生成步骤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小于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以及移动台。所述基站包括:生成器,其生成发射帧;以及发射机,其经由多个发射天线发射所述发射帧。所述移动台包括接收机,其接收所述发射帧;估计器,其基于所述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来估计无线传播状况;以及发射机,其向所述基站发射所述估计器的估计结果。所述基站的发射机具有预编码器,所述预编码器基于从所述移动台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传播状况的估计结果对所述发射帧进行预编码。所述发射帧包括预定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资源元素具有预定的频率带宽和预定的符号周期。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小于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
所公开的发明使得能够降低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进行了预编码的包的发射帧的开销。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导频信号在发射帧中的位置的图;
图2是例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3A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功能框图;
图3B是示出如何使用两个发射天线进行预编码的图;
图3C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台的功能框图;
图4是例示共用于4个发射天线的示例性导频模式的图;
图5A是例示等价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其中发射天线的数量=1);
图5B是例示等价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其中发射天线的数量=2);
图5C是例示等价无线通信系统的图(其中发射天线的数量=4);
图6是例示共用于2个发射天线的两种导频模式的图;
图7是例示用于各个发射天线的示例性导频模式的图;
图8是例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例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和移动台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例示根据一个变形例的基站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基站的功能框图;以及
图12是例示根据第二变形例的基站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提供一种包括移动台以及具有多个天线的基站的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基站包括导频模式生成单元,该导频模式生成单元改变每个发射天线中的发射导频模式的数量,以使得发射导频模式的数量随着重传包的重传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以及预编码处理单元,其对从多个发射天线发射的发射信号进行预编码。移动台包括:传播路径估计单元,该传播路径估计单元基于来自基站的多个天线的发射导频信号来估计关于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传播路径的特性的信息;以及报告单元,其向基站报告在传播路径估计单元处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信息。基于传播路径特性信息来进行预编码。
上述特征通过改变每个发射天线中的发射导频模式来尽量抑制发射帧开销,以使得发射导频模式的数量随着重传包的重传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随着重传包的重传的数量增加,导频模式生成单元将发射导频模式的数量加倍。从便于实现本发明的角度来看,理想的情况是: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通常是2的倍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预编码处理单元对发射信号进行预编码,以使得预编码增益随着重传包的重传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该特征使得基站能够基于由移动台利用与前一包一起发射的导频信号估计出的传播路径特性信息来对重传包进行预编码,以及实现移动台的接收信号质量的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当重传包的重传的数量达到重传的最大数量时,导频模式生成单元迫使导频模式的数量为1。
当重传包的重传的数量达到重传的最大数量时,后面不再针对该包进行重传。由此,在包的重传时用于预编码的导频信号变为不必要。迫使导频模式的数量为1使得能够降低发射帧开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基站还包括信道编码单元。当发射导频模式的数量增加时,将数据信号的信道编码率被控制为使得当发射导频模式的数量增加时,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两者的总体资源元素的数量保持恒定。
上述特征使得甚至当包重传中的导频信号(帧开销)增加时能够增加模式的数量而不减少发射包中发射的信息符号。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以下角度进行描述。
1.系统
2.基站
3.移动台
4.导频模式
5.基站的示例性操作
6.基站和移动台的示例性操作
7.第一变形例
8.第二变形例
9.其他变形例
实施方式1
1.系统
图2例示了用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图2示出了具有多个发射天线111到11M的基站10,以及具有单个天线的移动台20。在此,假设基站10和移动台20经过无线链路连接,该无线链路的传播路径特性用H表示。在此情况下,传播路径特性H可以被表示为具有1行和M列的维度的矩阵(在本示例中为行向量)。该矩阵可以被称为信道矩阵。M是发射天线的数量。
H=[h1,1…hi,M]…(等式1)
在以上等式(1)中,h1,1代表基站10的发射天线111和移动台20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类似地,h1,M代表基站10的发射天线11M和移动台20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
移动台中的天线的数量是1这个事实仅仅是为了实现说明书的简洁和清楚而进行的假设,对于本发明来说不是必须的。移动台可以具有多个天线,使得可以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MIMO型通信。在此情况下,传播路径特性被用N行M列的矩阵表示。在此情况下,N代表接收天线的数量,而M代表发射天线的数量。
在例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载波通信在从基站10到移动台20的下行链路上进行。通常,进行正交频分多址(OFDM)通信。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还进行混合ARQ和预编码。然而,本发明不仅仅可应用于如上所述的下行链路,而且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从多个发射天线发射多个导频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
2.基站
图3A例示了图2所例示的基站的功能中的、具体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图3A示出了数据单元12、编码器13、导频插入单元14、预编码处理器15、天线11、包重传控制器16、以及导频模式生成器17。总体而言,数据单元12、编码器13、以及导频插入单元14对应于生成发射帧的生成器。然而,这种关联不限制本发明。
数据单元12生成将作为初始发射包或重传包发送的数据。该数据通常是诸如用户业务数据的数据。
编码器13对从数据单元12提供的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以及对数据进行调制。当使用自适应调制和信道编码(AMC)方案时,信道编码率和数据调制方案基于例如从移动台报告的下行链路质量(表示为CQI等)而自适应改变。
导频插入单元14对未示出的控制信号(同步信号、广播信号、用于解调数据信号而需要的信息等)、导频信号、以及从编码器13提供的信号进行复用。导频信号(即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已知的信号)也可以被称为已知信号、参考信号等。移动台20使用该导频信号来估计传播路径特性H。导频插入单元14使用从导频模式生成器17生成的导频模式信息来将导频信号插入到发射帧。下面将参照图4到图6描述导频模式。
预编码处理器15基于从移动台20报告的信息(代表传播路径特性H的信息)对从导频插入单元14提供的信号进行预编码。预编码后的信号被从多个天线111到11M发射。
图3B示意地示出了如何使用2个发射天线进行预编码。发射信号1被复制为2个部分,每个部分与预编码向量1相乘,相乘结果被从2个天线发射。预编码向量1与发射信号1相乘,以预先向发射信号1施加考虑到发射信号1的无线传播路径的方向性和传播路径特性H1的处理。由此方式,接收发射信号1的通信对应方可以以高质量接收发射信号1。类似地,发射信号2也被复制为2部分,每个部分与预编码向量2相乘,相乘结果被从2个天线发射。预编码向量2与发射信号2相乘以预先向发射信号2施加考虑发射信号2的无线传播路径的方向性和传播路径特性H2的处理。由此方式,接收发射信号2的通信对应方可以以高质量接收发射信号2。
图3A中的包重传控制器16基于从移动台20报告的确认信号(ACK/NACK)进行包重传控制。当基站10发射数据信号到移动台20时,移动台接收数据信号,移动台针对所接收的数据信号来确定是否存在错误。错误检测的结果表示为确认(ACK)或否定确认(NACK)。指示错误检测的结果的确认信号(ACK/NACK)被从移动台报告到基站。当ACK被报告到基站时,包重传控制器16向数据单元12报告不需要重传该包。结果,数据单元12输出随后的新包数据到编码器13。在另一方面,当NACK被报告到基站时,包重传控制器16向数据单元12报告需要重传该包。结果,数据单元12输出与先前发射的包相同的数据到编码器13。
3.移动台
图3C例示了图2所示的移动台的功能中的、具体与本实施方式相关的功能。图3C示出了天线31、接收机(Rx)32、接收信号处理器33、控制器34、发射信号生成器35、以及发射机(Tx)36。本说明中所称的移动台也可以被称为移动终端、用户设备、订户设备等。
被示出为单个天线的天线31可以被提供为多个天线。
接收机(Rx)32从基站接收无线信号,以及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接收到的数字基带信号。
接收信号处理器33执行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重建从基站发射的信号的处理。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信号处理器33执行诸如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导频信号、估计无线传播路径、进行信道补偿、解调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以及对数据信号进行错误检查之类的处理。
控制器34控制移动台的各种功能元件。
发射信号生成器35生成将被发射到基站的信号。更具体地说,发射信号生成器35生成包括表示无线传播路径的估计结果的信息和表示错误检测结果的信息的信号。
发射机(Tx)36发射从发射信号生成器生成的信号到基站。
4.导频模式
参照图4和图6描述用于导频插入单元14的导频模式。总体而言,导频模式生成器17根据重传的数量来确定导频模式。为了方便说明,假设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是4(M=4)。可以使用更多个(例如8、16)个发射天线。
总体而言,无论下行数据信号存与否,基站都会发射导频信号到移动台。移动台测量所接收到的导频信号的接收电平或接收质量,以及向基站报告测量结果,或从测量结果导出的传播路径特性。这使得基站能够知道下行传播路径状态。在本发明中,基站根据下述各个情况使用不同方法向特定移动台发射导频信号:(a)不存在下行数据信号;(b)发射初始下行数据信号;以及(c)发射重传下行数据信号。
(a)不存在下行数据信号
图4示出了当下行数据信号未被发射到具体移动台而导频信号被发射到该移动台时用何种模式发射导频信号。在此将上述模式称为导频模式。所示的示例示出了占据特定周期和特定带宽一个发射帧。发射帧(对应于子帧(TTI)或诸如1ms的单位发射周期)例如包括预定数量的OFDM符号。在所示的示例中,发射帧包括14个OFDM符号,但是在单位发射周期中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OFDM符号。发射帧占据预定频率带宽,以及在所示的示例中,示出12个子载波部分。发射帧中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是任意的。作为示例,一个子载波占据15kHz。为了方便说明,一个OFDM符号和一个子载波被称为资源元素。在例示的示例中,一个资源块包括14个OFDM符号乘以12个子载波个资源元素。下行数据信号被按照每个资源块发射和接收。
对于图4所示的示例,导频信号被插入到4个资源元素。在此,只要不涉及混淆,就可以同义地使用诸如插入、映射、复用等术语。设在频域中指定子载波的索引为K,并且设在时域中指定的OFDM符号的索引为L。在例示的示例中,导频信号被插入到(K,L)=(0,0)、(6,0)、(0,7)、以及(6,7)。这些被示出为阴影资源元素。为4个发射天线111、112、113、和114仅仅提供一种导频模式。换句话说,当发射天线111、112、113、和114的每一个的导频信号被插入到发射帧时,这一种导频模式被全部发射天线共同地使用。
更具体地说,第一发射天线111的导频信号被复用到4个资源元素中。第二发射天线112的导频信号也被复用到4个资源元素中。第三发射天线113的导频信号也被复用到4个资源元素中。第四发射天线114的导频信号同样被复用到4个资源元素中。
从基站发射通过以此方式复用导频信号而生成的发射帧,并且由移动台接收该发射帧。移动台从发射帧中提取导频信号。此时至少已知以图4所示的模式发射导频信号这个事实。可以使用广播信息或其他信令来报告关于导频模式的信息,或可以由系统按照统一方式确定关于导频模式的信息。移动台基于所提取的导频信号来估计传播路径特性。接收帧内的资源元素(K,L)=(0,0)、(6,0)、(0,7)、以及(6,7)包括来自各个发射天线111、112、113、和114的全部导频信号。由于仅仅存在一种导频模式,无法根据资源元素的位置来确定导频信号和发射天线的类型。因此,可以从各个4个资源元素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是基站的发射天线111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1、基站的发射天线112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2、基站的发射天线113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3、以及基站的发射天线114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4的组合。换句话说,移动台20估计的关于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表示为
h=h1,1+h1,2+h1,3+h1,4
如图5A所示,该状况等价于当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是1并且当传播路径特性是h时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通信的状况。
(b)发射初始下行数据信号
图6示出了当为特定移动台准备的数据信号被作为初始包发射时使用的导频模式。与图4的导频模式比较,导频信号中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加倍。因此,开销加倍。不同于图4所示的导频模式,根据发射天线适当使用2种导频模式。4个发射天线被分为两组,按组使用不同的导频模式。导频模式A用于发射天线111和113。导频模式B用于发射天线112和114。如所例示的,来自发射天线111和113的导频信号和来自发射天线112和114的导频信号被排列为在时域和频域二者上均不彼此交叠。换句话说,用于一种导频模式中的导频信号的资源元素不在另一导频模式中使用。
对于导频模式A,导频信号被插入(K,L)=(0,0)、(6,0)、(0,7)、和(6,7)。对于导频模式B,导频信号被插入(K,L)=(3,0)、(9,0)、(3,7)、和(9,7)。在图4中的导频信号中使用4个资源元素,而在图6中的导频信号中使用8个资源元素。
第一发射天线111的导频信号被映射到导频模式A的4个资源元素。
第二发射天线112的导频信号被映射到导频模式B的4个资源元素。
第三发射天线113的导频信号被映射到导频模式A的4个资源元素。
第四发射天线114的导频信号被映射到导频模式B的4个资源元素。
从移动台20接收由此方式生成的发射帧。移动台20从发射帧提取导频信号。此时至少已知以图6所示的导频模式A和B发射导频信号的事实。这一点与图4所示的导频模式的情况是相同的。移动台基于提取的导频信号来估计传播路径天线。移动台接收的发射帧如图6中的“接收信号”所示。
对于导频模式A,接收帧内的资源元素(K,L)=(0,0)、(6,0)、(0,7)、和(6,7)包括来自各个发射天线111和113的导频信号。因此,可以从4个资源元素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是基站的发射天线111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1和基站的发射天线113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3的组合。换句话说,移动台20根据导频模式A估计的关于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示出传播路径特性hA=h1,1+h1,3
对于导频模式B,接收帧内的资源元素(K,L)=(3,0)、(9,0)、(3,7)、和(9,7)包括来自各个发射天线112和114的导频信号。因此,可以从4个资源元素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是基站的发射天线112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2和基站的发射天线114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4的组合。换句话说,根据导频模式B估计的关于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示出传播路径特性hB=h1,2+h1,4
如图5B所示,该状况等价于当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是2时并且当传播路径特性是hA和hB时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通信的状况。
基站的导频模式和发射天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射天线的分组)不限于以上情况。例如,导频模式A可以用于发射天线111和112,而导频模式B可以用于发射天线113和114。另外,基站的发射天线和导频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以固定方式保持、或动态地改变。这是因为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两者中已知对应关系就足够了。
(c)发射重传下行数据信号
图7示出了当为特定移动台准备的数据信号被作为重传包发射时使用的导频模式。与图4的导频模式相比,导频信号中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无线资源的量)增至4倍。因此,开销增至4倍。与图6的导频模式相比,导频信号中使用的资源元素的数量(无线资源的量)加倍。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在不同天线使用不同的导频模式。如图所示,来自每个发射天线111、112、113、和114的导频信号被排列为使得在时域和频域二者中均不交叠。换句话说,为特定导频模式中的导频信号使用的资源元素不用于任何其他导频模式。
更具体地说,根据导频模式1,从天线111发射的导频信号被插入到(K,L)=(0,0)、(6,0)、(0,7)、和(6,7)。根据导频模式2,从天线112发射的导频信号被插入到(K,L)=(3,0)、(9,0)、(3,7)、和(9,7)。根据导频模式3,从天线113发射的导频信号被插入到(K,L)=(0,1)、(6,1)、(3,8)、和(9,8)。根据导频模式4,从天线114发射的导频信号被插入到(K,L)=(3,1)、(9,1)、(0,8)、和(6,8)。
移动台20接收由此方式生成的发射帧。移动台20从发射帧中提取导频信号。此时至少已知以图7所示的导频模式发射导频信号这个事实。这与图4所示的导频模式相同。移动台基于所提取的导频信号估计传播路径特性。移动台接收的发射帧在图7中的“接收信号”所示。
移动台可以使用导频模式1来仅提取来自天线111的导频信号。由此,移动台可以估计基站的发射天线111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1
移动台可以使用导频模式2来仅提取来自天线112的导频信号,以及估计基站的发射天线112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2
移动台可以使用导频模式3来仅提取来自天线113的导频信号,以及估计基站的发射天线113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3
接着,移动台可以使用导频模式4来仅提取来自天线114的导频信号,以及估计基站的发射天线114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4
如图5C所例示,该状况等价于当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数量是4以及当传播路径特性是h1,1、h1,2、h1,3、和h1,4时,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通信的状况。
导频模式1-4和基站的发射天线111到114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限于以上情况。例如导频模式2可以用于发射天线111。基站的发射天线和导频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以固定方式保持、或动态地改变。这是因为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两者中已知对应关系就足够了。
5.基站的示例性操作
图8是例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如参照图2和图3A所描述,基站使用多个天线发射信号。为了方便,发射天线的数量是4(M=4),但是可以使用任何适当的多个天线。
在步骤S101,在基站10的处理开始之后,基站在步骤S102确定存在/不存在将被发射到特定移动台的下行数据信号。关于存在/不存在下行数据信号,不仅仅确定是否数据存在于发射缓冲器,而且确定是否已通过调度对于这种数据分配了无线资源。如果不存在将被发射的数据,处理进入步骤S103。
在步骤S103,导频模式生成器17(图3A)将对于如图4所示的4个天线共用的导频模式设置到导频插入单元14。基站在共同的导频模式指定的位置中插入导频信号,以及向移动台发射包括导频信号的发射帧。接着,处理完成。
在步骤S102,当确定存在将被发射的数据时,处理进入步骤S104。
在步骤S104,导频模式生成器17(图3A)将如图6所示的两种导频模式A和B设定到导频插入单元14。此时至少需要已知发射天线和导频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步骤S105,根据导频模式A和B对导频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进行复用,并且复用后的发射帧作为初始包从基站发射到移动台。
在步骤S106,基站10从移动台20接收检测结果(ACK/NACK)的报告,以及确定报告的检测结果是ACK还是NACK。当ACK被报告时,处理进入步骤S109,完成处理。在另一方面,当NACK被报告时,处理进入步骤S107。当移动台报告NACK到基站时,移动台报告NACK和例示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通过使用与同一发射帧中的数据帧一起接收的导频信号在移动台测量传播路径特性。
在步骤S107,导频模式的数量增加。作为示例,导频模式的数量加倍,但是可以增加任意数量。例如,假设使用如图6所示的两个导频模式A和B,并且当发射帧被发射到移动台时NACK到达基站。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107,导频模式的数量增加为使得图7所示的4个导频模式被用在重传发射帧中。导频模式的最大数量是基站的发射天线的总数。
在步骤S108,根据NACK来发射重传发射帧。在此情况下,基站基于从具有NACK的移动台报告的关于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对发射帧进行预编码并且发射重传发射帧。之后,处理返回步骤S106,其中基于报告到所发射的重传包的ACK/NACK信号来执行上述处理。
6.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的示例性操作
图9是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的示例性操作。步骤S901-S910主要由基站执行,而步骤S91-S96主要由移动台执行。在参照图8描述的基站的操作中,步骤S104-S108具体涉及图9的示例性操作。首先,假设确定为在基站处发射数据信号到移动台。在图8中,其对应于步骤S102到步骤S104进行的操作流。
在步骤S901,导频模式生成器17(图3A)将图6所示的两种导频模式A和B设置到导频插入单元14。
在步骤S902,根据导频模式A和B对导频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进行复用,并且复用后的发射帧作为新包从基站发射到移动台。在新包被发射的阶段,基站不具有最新的关于传播路径特性h1,1、h1,2、h1,3、和h1,4的信息,从而没有在该基站上执行预编码处理。对于本示例性操作,预编码处理器15(图3A)将从导频插入单元14输入的信号按照原样提供给天线单元11。换句话说,新包不被预编码就被发射。
在步骤S91,移动台从基站接收发射帧,并且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导频信号、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等。移动台基于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信道估计结果来解调控制信号。接着,基于控制信号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在本示例中,导频信号是以图6所示的导频模式A、B进行发射的。如上所述,基于导频模式A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hA是基站的发射天线111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1与基站的发射天线113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3的组合。
hA=h1,1+h1,3
基于导频模式B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hB是基站的发射天线112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2与基站的发射天线114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21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h1,4的组合。
hB=h1,2+h1,4
在步骤S92,移动台检测接收到的数据信号存在/不存在错误。可以例如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来进行错误检测。检测结果被表示为确认(ACK)或否定确认(NACK)。
在步骤S93,移动台向基站报告错误检查结果。如果未检测到错误,则向基站报告ACK。如果检测到错误,则向基站报告NACK。另外,当报告NACK时,移动台还向基站报告关于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hA=h1,1+h1,3和hB=h1,2+h1,4
在步骤S903,基站确定从移动台所报告的错误检查结果。当ACK被报告给基站时,包发射被正确地完成。当存在随后的新数据时,重复步骤S902的处理。在本示例性操作中,假设已经报告了NACK。
在步骤S904,导频模式生成器17(图3A)将不同的导频模式设置到导频插入单元14。不同的导频模式是如图7所示的导频模式。因此在重传发射帧中,来自4个发射天线的导频信号被分别映射到各个不同的资源元素。另外,在步骤S904,预编码处理器15(图3A)中使用的预编码向量被设定。预编码向量基于2个传播路径特性信息组hA=h1,1+h1,3和hB=h1,2+h1,4
在步骤S905,基站发射重传包。基站已经接收关于hA=h1,1+h1,3和hB=h1,2+h1,4的报告作为关于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由此,预编码处理器15能够将发射天线111和113放在一起假想为单个天线元件进行处理,并且将发射天线112和114放在一起假想为一个天线元件进行处理,以进行元件数量为2的预编码(图3B、图5B)。结果,当移动台接收重传包时,可以期待使用元件数量为2的预编码来实现改善接收质量的效果。
在步骤S94,移动台从基站接收发射帧,并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导频信号、控制信号、以及数据信号。移动台基于导频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信道估计结果对控制信号进行解调。另外,基于控制信号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
在本示例中,以如图7所示的导频模式1、2、3、和4来发射导频信号。因此,已经接收到重传包的移动台可以估计传播路径特性h1,1、h1,2、h1,3、和h1,4的各个值,并且使用信道估计结果来解调数据。
在步骤S95,移动台检测接收到的数据信号存在/不存在错误。
在步骤S96,移动台向基站报告错误检查结果。如果未检测到错误,则向基站报告ACK。如果检测到错误,则向基站报告NACK。另外,当报告NACK时,移动台还向基站报告关于估计的传播路径特性h1,1、h1,2、h1,3、和h1,4的信息。
在步骤S906,基站确定从移动台所报告的错误检查结果。当ACK被报告到基站时,包重传输已经被正确地完成。当存在随后的新数据时,重复步骤S902的处理。在本示例性操作中,假设已经报告了NACK。
在步骤S907,导频模式生成器17(图3A)将不同的导频模式设置到导频插入单元14。当设定的导频模式的数量已经达到发射天线的总数时,不强制设定不同的导频模式。在本示例中,发射天线的数量是4,并且设定的导频模式是如图7所示的4个导频模式。因此,导频模式被保持原样。在步骤S907,预编码处理器15(图3A)中使用的预编码向量被设定。该预编码向量基于4个传播路径特性信息组h1,1、h1,2、h1,3、和h1,4
在步骤S908,基站还发射重传包。基站已经接收了h1,1、h1,2、h1,3、和h1,4的报告作为传播路径特性的信息。由此,预编码处理器15可以使用发射天线111、112、113、和114来进行元件数量为4(图5C)的预编码。结果,当移动台接收重传包时,可以期待使用元件数量为4的预编码来实现改善接收质量的效果。由于预编码在具有大于步骤S905中的重传的情况的元件数量的步骤S908中进行,因此可以期待更大的质量改善。
下面将描述步骤S909和S910。
(本实施方式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频模式取决于被发射到移动台的包是新包还是重传包、以及还取决于重传包的重传次数而改变。由此方式,例如当发射新包时,在两种模式下发射导频信号以使得能够减少发射帧开销。
对于发射重传包的情况,为了促进使用预编码的质量改善效果,导频模式的数量随着重传的数量增加而增加。这样,移动台中可识别的传播路径的数量增加。关于这些传播路径的信息可以被反馈到基站以使得基站能够进行更准确的预编码。换句话说,利用大量元件的预编码的处理可以被应用到随后的重传包。结果,来自预编码的益处可以被逐渐改善,使得能够改善移动台的接收信号质量。
例如,当发射天线的数量是4时,在现有技术中,在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的排列是以统一方式固定的,以使得始终可以估计出基站的每个发射天线和移动台的接收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特性的全部信息组。因此,发射帧(无论是初始包还是重传包)将最终具有很大的开销。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导频信号消耗的无线资源的量可以根据发射帧是新包还是重传包来灵活改变。这样,将能够尽可能地降低发射帧的开销。开销降低使得能够提高数据信号的吞吐量,或信道编码使得能够降低信道编码率。
7.第一变形例
接着,将描述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添加了对于达到最大重传数量的重传包的数量的控制。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变形例的基站的示例性操作。总体而言,其与图8的流程图相同,只是增加了步骤S110和S111。省略了对已经说明的步骤的重复说明。
在本变形例中,如果在步骤S106中接收到NACK,则处理进入步骤S110。
在步骤S110,确定是否重传的次数达到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如果未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则处理进入步骤S107。在步骤S107,如上所述,发射导频模式的数量被设定为加倍。在另一方面,如果达到重传的最大次数,则处理进入步骤S111。
在步骤S111,导频模式被设定为如图4所示的模式。换句话说,对于最后一次重传,来自各个发射天线的导频信号被全部以图4所示的模式进行发射。如果重传的次数达到最大值,则即便没有正确地接收到重传包也不执行下一次重传。对于未进行的重传的传播路径特性信息的反馈是不必要的。在此情况下,移动台具有用来进行数据检测的导频符号已足够。在步骤S111,导频模式的数量可以被设定为1以抑制由于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引起的开销。
尽管图10中未明确例示,当在步骤S111确定重传的次数超过最大重传次数时,包重传被停止,并且处理进入步骤S109,完成处理。
(第一变形例中的基站和移动台的示例性操作)
在此,描述图9所示的步骤S909和S919。
在步骤S909,重传的数量已经达到最大数量,以使得导频模式生成器17(图3A)将导频插入单元14中的导频模式的数量设定为1。该导频模式例如是如图4所示的模式。另外,在步骤S909,对在预编码处理器15(图3A)中使用的预编码向量进行设定。在当前情况下,发射天线的数量是4,以及步骤907中和之后的导频模式的数量在进入随后的步骤S909之前保持为4,使得该预编码向量基于4个传播路径特性组h1,1、h1,2、h1,3、和h1,4
在步骤S901,基站发射最后重传包。以与步骤S908相同的方式,将信息组h1,1、h1,2、h1,3、和h1,4作为传播路径特性信息报告给基站。预编码处理器15可以使用这些信息组来进行使用发射天线111、112、113和114的、元件数量为4的预编码。
(第一变形例的优点)
在本变形例中,当重传包的重传次数达到最大次数时,导频模式的数量被设定为1。这样,可以减少由于导频信号引起的开销。例如,当以图7所示的导频模式执行最后重传时,导频信号在发射帧中占据的资源元素的数量是16。当以图4所示的导频模式执行最后的重传时,导频信号在发射帧中占据的资源元素的数量是4。本变形例能够将开销减少到4/16=1/4。
8.第二变形例
接着,将描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响应于导频模式的变化来调整信道编码率。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变形例的基站的功能框图。总体而言,其与图3A的相同,只是编码器13响应于来自导频模式生成器17的指令来进行处理。省略了对已经说明的元件的重复说明。
以与图3A中的导频模式生成器17相同的方式,图11中的导频模式生成器17基于从移动台20报告的ACK/NACK来生成导频模式。在本变形例中,导频模式生成器17向编码器13报告导频模式增加。或者,导频模式生成器17向编码器13报告关于作为导频模式增加的结果导致开销如何增加的信息。编码器13基于关于开销增加的信息来调整数据信号的信道编码率。更具体地说,信道编码率被控制以使得导频信号在发射帧中占据的资源元素的数量、以及发射信道编码数据信号所需的资源元素的数量的和保持恒定。换句话说,即便在导频信道的数量改变时,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的资源元素的总数也保持恒定。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变形例的一种示例性操作。总体而言,其与图8相同,只是增加了步骤S112。省略了对已经说明的步骤的重复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如果在步骤S106中接收到NACK,则处理进入步骤S112。
在步骤S112,信道编码率被控制为使得导频信号在发射帧中占据的资源元素的数量和发射信道编码数据信号所需的资源元素的数量的和保持恒定。随后,执行已说明的步骤S107和S108。
(第二变形例的优点)
在本变形例中,基站控制数据信号编码率,以吸收由于导频信号的数量增加引起的开销的增加。假设当发射天线的数量例如是4时,对新包使用图6中的导频模式。假设从移动台报告关于新包的NACK,并且对于重传包使用图7中的导频模式。在图7所示的导频模式中,相比于图6,导频信号的资源元素的数量加倍,使得如果本变形例不被使用,则发射帧开销也加倍。在此情况下,作为开销增加的结果,用于数据发射的资源最终减少。根据本变形例,增加信道编码率以减少信道编码数据信号的比特数量,使得能够减少发射信道编码数据信号所需的资源元素的数量,以及由此吸收开销的增加。这样,可以不必减少重传包中的发射的信息。
例如,对于图6中的导频模式,每个发射帧的导频信号占据8个资源元素,数据信号的资源元素的数量变为160,因而资源块中资源元素的数量总计为168。在此,假设数据信号中的信道编码率是3/4,并且使用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作为调制方案,在信道编码数据信号中的比特数量是160,并且在信道编码之前的数据信号中的比特数量是120。在另一方面,对于图7中的导频模式,用于各个发射帧的导频信号占据16个资源元素。在此,假设信道编码率是15/19,在数据信号的信道编码之后的比特数量变为120/(15/19)=152。结果,导频信号(16个资源元素)+编码的数据信号(152个资源元素)=168(资源元素),使得能够吸收开销增加。这样,在导频模式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预编码准确执行的同时,还提高了接收质量。
9.其他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频模式的数量在每次执行包重传时加倍。导频模式的数量可以在每次进行重传时逐个增加,或另选的是,导频模式的数量可以以任何增量增加。尽管导频模式在每次重传等价于新包的信息时都会增加,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增加。例如,相同的导频模式可以用于新包和第一重传包,而不同的导频模式可以被用于第二重传包。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导频模式的数量随着重传次数增加,但是该数量可以保持不变。例如,根据两个导频模式A和B发射第一重传包,而可以根据两个不同的导频模式P和Q发射第二重传包。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执行预编码和重传控制的任何适当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HSDPA/HSUPA W-CDMA、LTE、IMT-advanced、WiMAX和Wi-Fi系统等。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各个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变型例、修改例、替换例、替代例等。尽管具体数值示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是这些数值仅仅是示例,除非特别指出,否则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值。尽管使用了具体数学表达式来帮助理解本发明,这种数学表达式仅仅是示例,除非特别指出,否则可以使用任意合适的数学表达式。实施方式或项目的分编对于本发明来说不是固有的,因此两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或项目中描述的内容可以被按照需要组合使用,或特定实施方式或项目中描述的内容可以应用于不同实施方式或项目中描述的内容,只要不相互抵触即可。为了方便说明,尽管使用功能框图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备,但是上述这些设备可以用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可以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盘、CD-ROM以及任意其他适当存储介质中提供。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变型例、修改例、替换例、替代例均包括在本发明中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

Claims (15)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该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生成器,其生成发射帧;以及
发射机,其经由多个发射天线发射所述发射帧,其中
所述发射帧包括预定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资源元素具有预定的频率带宽和预定的符号周期,并且其中
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小于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发射机还包括预编码器,并且所述预编码器根据在通信对应方基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测量的无线传播状况来对所述重传发射帧进行预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所述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变为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最后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变为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生成器包括信道编码器,并且所述信道编码器调整针对所述重传发射帧中的数据信号的信道编码率,以使得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二者的总资源元素的数量在所述重传发射帧和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相等。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步骤,生成发射帧;以及
发射步骤,经由多个发射天线以无线方式发射所述发射帧,其中
所述发射帧包括预定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资源元素具有预定的频率带宽和预定的符号周期,并且其中
所述生成步骤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小于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步骤还包括预编码步骤,并且所述预编码步骤根据在通信对应方基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测量的无线传播状况来对所述重传发射帧进行预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步骤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所述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变为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步骤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最后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变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生成步骤包括信道编码步骤,并且所述信道编码步骤调整针对所述重传发射帧中的数据信号的信道编码率,以使得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二者的总资源元素的数量在所述重传发射帧和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相等。
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该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以及
移动台,
其中所述基站包括:
生成器,其生成发射帧;以及
经由多个发射天线发射所述发射帧的发射机,
并且其中所述移动台包括:
接收机,其接收所述发射帧;
估计器,其基于所述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来估计无线传播状况;以及
向所述基站发射所述估计器的估计结果的发射机,其中
所述基站的发射机具有预编码器,所述预编码器基于从所述移动台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传播状况的估计结果来对所述发射帧进行预编码,其中
所述发射帧包括预定数量的资源元素,所述资源元素具有预定的频率带宽和预定的符号周期,并且其中
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小于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预编码器根据在通信对应方基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测量的无线传播状况来对所述重传发射帧进行预编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所述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变为能从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的两倍。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生成器生成所述发射帧,以使得能从最后的重传发射帧中的导频信号所占据的资源元素的位置识别的发射天线的数量变为1。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生成器包括信道编码器,并且所述信道编码器调整针对所述重传发射帧中的数据信号的信道编码率,以使得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二者的总资源元素的数量在所述重传发射帧和所述某个发射帧中相等。
CN201010198886.7A 2009-06-09 2010-06-04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5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8649A JP4893974B2 (ja) 2009-06-09 2009-06-09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138649 2009-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4589A CN101924589A (zh) 2010-12-22
CN101924589B true CN101924589B (zh) 2013-06-19

Family

ID=4272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888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24589B (zh) 2009-06-09 2010-06-04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81746B2 (zh)
EP (1) EP2262125B1 (zh)
JP (1) JP4893974B2 (zh)
CN (1) CN1019245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38404B2 (ja) * 2011-01-26 2014-12-10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KR102017704B1 (ko) * 2011-05-02 2019-09-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큰 페이로드를 갖는 상향링크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887570A4 (en) 2012-08-15 2016-01-06 Fujitsu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WIRELES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JP6353375B2 (ja) * 2015-01-23 2018-07-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ウエイト生成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8282275B (zh) * 2017-01-06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FR3067537A1 (fr) * 2017-06-27 2018-12-14 Orange Procede de transmission de donnees et de retransmission harq.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22A (zh) * 2008-03-20 2008-08-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分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4773B2 (ja) * 1999-09-07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方法及び通信方法
EP1284545B1 (en) * 2001-08-13 2008-07-02 Motorola, Inc. Transmit divers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085875B2 (en) * 2004-07-16 2011-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pilot insertion for channnel an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US8000221B2 (en) * 2004-07-20 2011-08-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pilot insertion for a MIMO-OFDM system
JP4699452B2 (ja) * 2005-03-30 2011-06-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073063B2 (en) * 2005-08-23 2011-12-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multiple zone partitioning
KR101026156B1 (ko) * 2005-09-27 2011-04-05 노키아 코포레이션 멀티 캐리어 전송을 위한 파일럿 구조
JP4861971B2 (ja) 2007-12-07 2012-01-25 ボッシュ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燃料供給装置及び燃料供給装置の異常判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2422A (zh) * 2008-03-20 2008-08-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分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81746B2 (en) 2014-03-25
JP4893974B2 (ja) 2012-03-07
EP2262125B1 (en) 2013-11-06
EP2262125A2 (en) 2010-12-15
JP2010287968A (ja) 2010-12-24
US20100309863A1 (en) 2010-12-09
EP2262125A3 (en) 2012-12-26
CN101924589A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7665B (zh)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下行链路透明中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1455727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는 기지국장치, 유저장치 및 방법
CN101682382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2113267B (zh) 通信网络元件和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02349313B (zh) 用于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的改进型反馈策略
CN101689904B (zh)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
CN102265537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和方法
KR101674332B1 (ko) 업링크 기준 신호 리소스 할당
CN101810046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装置、基站装置所使用的方法、信道质量指示符校正表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1585623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49491A (zh)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方法、系统和网络侧设备
CN1053595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信道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473747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或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AU2009332929A1 (en) Method for mapping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CN101924589B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WO2007124566A1 (en) Adap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13000509A1 (en) Downlink control signalling for indication of interfering layers
CN102771061A (zh) 指示使能的传输块的方法和系统
KR20080085598A (ko) 제어정보 검출을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2571168B (zh) 无线信号处理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
CN102064925B (zh) 一种自适应重传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471544A (zh) 信道质量/状态指示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US911847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enhanced relative gran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4767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modulation based on virtual antenna
US201602613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atial mod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