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23810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23810A
CN101923810A CN2010102019413A CN201010201941A CN101923810A CN 101923810 A CN101923810 A CN 101923810A CN 2010102019413 A CN2010102019413 A CN 2010102019413A CN 201010201941 A CN201010201941 A CN 201010201941A CN 101923810 A CN101923810 A CN 101923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display device
pivot
web member
work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19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永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sda Suzhou Co Ltd, Qisda Corp filed Critical Qisda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019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238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23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23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操作于工作面。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本体、支架以及第一弹性装置。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背面,且具有第一止滑部。第一弹性装置以轴接方式设置于本体与支架之间。显示装置经由本体底部与第一止滑部支撑于工作面上,且当第一止滑部远离工作面时,第一弹性装置产生回复力使得支架向本体靠近。通过本发明,可使用户在使用上较为方便省力,且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其支架可自动收合,在使用上较为方便省力。
背景技术
显示器是目前最常使用的资讯产品之一。除了作为个人电脑的必须输出设备,包含电视节目的收看以及电子游戏等家庭娱乐与资讯接收,也需要显示器作为视觉影像输出的媒介。
人的眼睛是显示器输出的视觉影像的接受者。为了在观看显示器时有较佳的显示效果,以及避免因为长时间抬、低头所造成的不适感及视力伤害,显示器显示面的倾斜角度较佳应可随着人观看显示器时的头部俯仰角度与位置高低的不同而升降。此外,由于上述头部俯仰角度与位置高低经常变化,故显示器显示面倾斜角度的调整较佳应具有相当程度的方便性。
目前,显示器显示面倾斜角度的调整机构多采用前、后二支架配合一紧迫弹簧。亦即利用紧迫弹簧使同轴旋转的前、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藉此可使显示器显示面的倾斜角度于调整后维持不变。在习知技术中使用紧迫弹簧,除了组装成本提高外,亦会增加材料成本。另一方面,紧迫弹簧也有可能因为在制程中热处理不当而有疲乏断裂的疑虑。因此,以上作为显示器的支架装置在使用的方便性及经济性仍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操作于一工作面,使用上较为方便省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操作于一工作面,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含本体、支架以及第一弹性装置。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背面,且具有第一止滑部。第一弹性装置以轴接方式设置于本体与支架之间。显示装置经由本体底部与第一止滑部支撑于工作面上,且当第一止滑部远离工作面时,第一弹性装置产生回复力使得支架向本体靠近。本体进一步具有第二止滑部,设置于本体底部。
支架进一步具有第一枢轴与第一连接件,第一弹性装置枢接于第一枢轴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第一连接件固定于本体背面。
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部套设于第一枢轴且具有弧形限位部,第一枢轴具有凸块,当第一枢轴转动时,弧形限位部限制凸块活动范围。
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部套设于该第一枢轴且具有凸块,第一枢轴具有弧形限位部,当第一枢轴转动时,弧形限位部限制凸块活动范围。
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部套设于第一枢轴且具有第一定位点,第一枢轴具有第二定位点,当第一定位点与第二定位点抵触时,支架与本体之间实质平行呈一收纳状态。
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第二弹性装置,支架进一步具有第二枢轴与第二连接件。第二弹性装置枢接于第二枢轴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本体背面,其中当第一止滑部远离工作面时,第一与第二弹性装置共同产生回复力使得支架向本体靠近。支架为U形结构,U形缺口的一端部设置第一枢轴与第一连接件,U形缺口的另一端部设置第二枢轴与第二连接件。
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延伸支架,相对于支架不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背面,且延伸支架与支架夹一角度。其中,当本体与支架支撑于工作面上时,本体与支架夹第一角度,本体与延伸支架支撑于工作面上时,本体与延伸支架夹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延伸支架与第三弹性装置。延伸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背面且底部设置第三止滑部。第三弹性装置以轴接方式设置于本体与延伸支架之间。其中,显示装置经由该本体底部与第三止滑部支撑于工作面上,且当第三止滑部远离该工作面时,第三弹性装置产生回复力使得延伸支架向本体靠近。当显示装置经由本体底部与第一止滑部支撑于工作面上时,本体与支架之间夹一角度,角度介于60度至130度之间。
通过本发明,可使用户在使用上较为方便省力,且可降低显示装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A至图2E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作动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具有弧形限位部与凸块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具有第一定位点及第二定位点的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4A至图5B为本发明具有延伸支架的不同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操作于一工作面。其中,显示装置较佳地为具有触控萤幕的电子装置,例如平板电脑及电子书。然而在不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为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装置,例如个人电脑显示器、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及数码相框等。工作面泛指一般常见的桌面或柜橱顶面等可供置放以操作电子装置的平面。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显示装置900包含本体100、支架300以及第一弹性装置510。支架300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100背面,且具有第一止滑部210。其中,第一止滑部210可为胶条等具有高摩擦力的材质,且较佳地设置于支架300靠近本体100底部的一端。第一弹性装置510以轴接方式设置于本体100与支架300之间。显示装置900经由本体100底部与第一止滑部210支撑于工作面800(请见图2A)上,且当第一止滑部210远离工作面800时,第一弹性装置510产生回复力使得支架300向本体100靠近。具体而言,第一弹性装置510的两端分别与本体100及支架300连接,因此当支架300具有第一止滑部210的一端远离工作面时,第一弹性装置510会产生形变,进而产生回复力使得支架300向本体100靠近。
如图2A至图2C的较佳实施例作动图所示,具体而言,支架300具有第一止滑部210的一端,可转动远离本体100的背面,使显示装置900由图2A所示的收纳状态变成如图2B所示的工作状态,本体100与支架300之间的角度可介于60至130度。其中,藉由第一止滑部210及本体100底部分别与工作面800产生的摩擦力,支架300恰可支撑本体100,使显示装置900相对于工作面800保持于所需的位置。本体100可进一步具有第二止滑部220,设置于本体100底部,藉以增加本体100底部与工作面800产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当使用者使用完毕而欲收纳显示装置900,可如图2C所示让第一止滑部210离开工作面800。此时,第一弹性装置510产生回复力F使得支架300向本体100靠近,而使显示装置900恢复成如图2A所示的收纳状态。
换言之,使用者如欲调整显示装置900相对于工作面800的角度,如图2D所示,若使用者于大视角的使用状态下欲调整至较小视角时,仅需推动本体100(方向与位置如图2D箭头所示),若使用者于小视角的使用状态下欲调整至较大视角时,仅需推动本体100(方向位置如图2E箭头所示),相对于习知技术需将显示装置抬起拨动使支架300然后直接置放在工作面800,本发明使用上较为方便省力。同时,本发明的结构无需如习知技术使用前、后二支架配合紧迫弹簧,故可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弹性装置510产生的回复力会随着第一弹性装置510的形变,亦即支架300远离本体100背面的程度,增加而提高。当使用者要将在大角度(也就是支架300极度远离本体100)的工作状态的显示装置900收纳时,仅需将显示装置900微微抬起,支架300即会向本体100靠近,此时,仍与工作面800接触的第一止滑部210提供的摩擦力可缓冲第一弹性装置510的弹力,使支架300不会因第一弹性装置510的弹力急速向本体100弹射,造成本体100损坏或使用者受伤。
如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支架300进一步具有第一枢轴311与第一连接件313。第一弹性装置510枢接于第一枢轴311与第一连接件313之间,第一连接件313固定于本体100背面。其中,第一弹性装置510套设于第一枢轴311,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枢轴311及第一连接件313连接,第一连接件313较佳地为板件。换言之,支架300可进一步透过第一连接件313设置于本体100背面。因为支架300的支架本体301可相对第一连接件313转动,所以第一连接件313固定于本体100背面后,支架300可相对本体100背面转动。藉此,在制造过程中,支架300可先行产出待组装于不同的本体100。亦即,不同的本体100例如平板电脑主机、电子书主机或液晶显示器主机,可共用相同的支架300,据以减少制造成本。
如图3A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3的第一端部3131套设于第一枢轴311,且具有弧形限位部610,第一枢轴311具有凸块620。具体而言,弧形限位部610较佳为设置于第一端部3131边缘的弧形凹槽,凸块620则伸入凹槽内。当第一枢轴311转动时,弧形限位部610限制凸块620活动范围。由于支架300与第一枢轴311连动,故藉由此设计限制支架300相对于第一连接件313的转动范围,亦即可限制支架300相对于本体100的转动角度大小,进一步避免因支架300转动角度过大造成第一弹性装置510弹性疲乏。
在不同实施例中,弧形限位部610及凸块620的设置位置可视需求调整。例如在图3B所示的实施例中,弧形限位部610设置于第一枢轴311,凸块620则设置于第一连接件313的第一端部3131。具体而言,第一连接件313的第一端部3131套设于第一枢轴311且具有凸块620,第一枢轴311具有弧形限位部610,当第一枢轴311转动时,弧形限位部610限制凸块620活动范围。
如图3A及图3C所示,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13的第二端部3132套设于第一枢轴311,且具有第一定位点641。第一枢轴611具有第二定位点642,当第一定位点641与第二定位点642抵触时,支架300与本体100(参见图1)之间实质平行呈收纳状态。进一步而言,第一定位点641与第二定位点642较佳地分别为第一曲面件6410及第二曲面件6420上向对方凸出的突点。其中,第一曲面件6410固定于第二端部3132,第二曲面件6420藉由其具有的非圆形中央透孔与第一枢轴311的非圆形部位套接,而与第一枢轴311连动。当支架300与本体100如图2A所示实质平行呈收纳状态时,第一定位点641与第二定位点642正面相互抵触,压迫第一曲面件6410及第二曲面件6420产生形变。当支架300的一端拉离本体100如图2B所示呈工作状态时,第一定位点641与第二定位点642错位,第一曲面件6410及第二曲面件6420无形变。在较佳实施例中,要收纳使支架300与本体100实质平行,必须施力使第一定位点641与第二定位点642达到正面相互抵触的位置,而此施力较佳地为大于第一弹性装置510的弹力。藉此,可避免因支架300不预期地离开工作面800而直接受第一弹性装置510的弹力作用收纳至与本体100实质平行,导致显示装置900失去支撑而倒下。
如图1所示的较佳实施例,显示装置900进一步具有第二弹性装置520,支架300进一步具有第二枢轴321与第二连接件323。第二弹性装置520枢接于第二枢轴321与第二连接件323之间,第二连接件520固定于本体100背面。其枢接方式与前述第一弹性装置510采用者类似,不另赘述。其中当第一止滑部210远离工作面800(请见图2A)时,第一弹性装置510与第二弹性装置520共同产生回复力使得支架300向本体100靠近。在此较佳实施例中,支架300为U形结构,U形缺口的一端部设置第一枢轴311与第一连接件313,U形缺口的另一端部设置第二枢轴321与第二连接件323。
另外,虽然本案以二枢轴(311、321)、二连接件(313、323)以及二弹性装置(510、520)达成本发明,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枢轴、一连接件以及一弹性装置亦可达成本发明。
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不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900进一步具有延伸支架380,相对于支架300不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100背面,且延伸支架380与支架300夹一角度θ。其中,当本体100与支架300如图4A所示支撑于工作面800上时,本体100与支架300夹第一角度α,本体100与延伸支架380支撑于工作面800上时,本体100与延伸支架380夹第二角度β,第二角度β大于第一角度α。具体而言,延伸支架380与支架300的相对位置固定,且夹角度θ。延伸支架380与支架300可共同相对于本体100转动。当显示装置900如图4B所示呈大角度倾斜时,可直接以利用支架300与延伸支架380共同支撑本体100于工作面800上。亦即,延伸支架380主要供显示装置900于大角度倾斜时使用,但不可调整;支架300则主要供显示装置900于小角度倾斜时使用。藉此,第一弹性装置510及第二弹性装置520(请见图1)的弹性系数不必太强,可降低第一弹性装置510及第二弹性装置520的材料成本。此外,延伸支架380的中空结构亦可供使用者提取。
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不同实施例中,显示装置900进一步具有延伸支架380与第三弹性装置(未绘示)。延伸支架380可转动地设置于本体100背面且底部设置第三止滑部230。第三弹性装置以轴接方式设置于本体100与延伸支架380之间,其结构与第一弹性装置510(请见图1)相似,不另行赘述。其中,显示装置900经由本体100底部与第三止滑部230支撑于工作面800上,且当第三止滑部230远离工作面800时,第三弹性装置产生回复力使得延伸支架380向本体100靠近。具体而言,在此实施例中,延伸支架380的第三弹性装置的弹性系数较大,亦即使用较紧的弹簧,而支架300的第一与第二弹性装置的弹性系数较小,亦即使用较松的弹簧。当显示装置900如图5A所示呈小角度倾斜时,例如本体100与工作面800的一垂直面的夹角约10-50°时,以支架300支撑本体100,同时亦可达到图2D与2E所述功能。当显示装置900如图5B所示呈大角度倾斜时,例如本体100与工作面800的一垂直面之夹角约70-80°时,可将支架300收纳,并直接以延伸支架380支撑本体100,同时亦可达到图2D与2E所述功能。换言之,支架300主要供显示装置900于小角度倾斜时使用,延伸支架380主要供显示装置900于大角度倾斜时使用。藉此,可减少支架300长时间以大角度倾斜使用,造成第一及第二弹性装置弹性疲乏的情形。
虽然前述的描述及图式已揭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必须了解到各种增添、许多修改和取代可能使用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不会脱离本发明原理的精神及范围。熟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将可体会,本发明可使用于许多形式、结构、布置、比例、材料、元件和组件的修改。因此,本文于此所揭示的实施例应被视为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操作于工作面,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包含:
本体;
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背面,且该支架具有第一止滑部;
以及
第一弹性装置,以轴接方式设置于该本体与该支架之间;
其中,该显示装置经由该本体底部与该第一止滑部支撑于该工作面上,且当该第一止滑部远离该工作面时,该第一弹性装置产生回复力使得该支架向该本体靠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进一步具有第一枢轴与第一连接件,该第一弹性装置枢接于该第一枢轴与该第一连接件之间,该第一连接件固定于该本体背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部套设于该第一枢轴,且具有弧形限位部,该第一枢轴具有凸块,当该第一枢轴转动时,该弧形限位部限制该凸块活动范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部套设于该第一枢轴,且具有凸块,该第一枢轴具有弧形限位部,当该第一枢轴转动时,该弧形限位部限制该凸块活动范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部套设于该第一枢轴,且具有第一定位点,该第一枢轴具有第二定位点,当该第一定位点与该第二定位点抵触时,该支架与该本体之间平行且呈收纳状态。
6.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第二弹性装置,该支架进一步具有第二枢轴与第二连接件,该第二弹性装置枢接于该第二枢轴与该第二连接件之间,该第二连接件固定于该本体背面,其中当该第一止滑部远离该工作面时,该第一弹性装置与该第二弹性装置共同产生该回复力使得该支架向该本体靠近。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架为U形结构,U形缺口的一端部设置该第一枢轴与该第一连接件,U形缺口的另一端部设置该第二枢轴与该第二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延伸支架,其相对于支架不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背面,且该延伸支架与该支架夹一角度,其中,当该本体与该支架支撑于该工作面上时,该本体与该支架夹第一角度,该本体与该延伸支架支撑于该工作面上时,该本体与该延伸支架夹第二角度,该第二角度大于该第一角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进一步具有延伸支架与第三弹性装置,该延伸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本体背面且底部设置第三止滑部,该第三弹性装置以轴接方式设置于该本体与该延伸支架之间,其中,该显示装置经由该本体底部与第三止滑部支撑于该工作面上,且当该第三止滑部远离该工作面时,该第三弹性装置产生回复力使得该延伸支架向该本体靠近。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进一步具有第二止滑部,其设置于该本体底部,且当该显示装置经由该本体底部与该第一止滑部支撑于该工作面上时,该本体与该支架之间夹一角度,该角度介于60度至130度之间。
CN2010102019413A 2010-06-01 2010-06-01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19238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19413A CN101923810A (zh) 2010-06-01 2010-06-01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019413A CN101923810A (zh) 2010-06-01 2010-06-01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23810A true CN101923810A (zh) 2010-12-22

Family

ID=4333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19413A Pending CN101923810A (zh) 2010-06-01 2010-06-01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2381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5322A (zh) * 2014-06-09 2014-08-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4121277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具有栓锁机构的铰链装置及情报机器
CN107909868A (zh) * 2017-12-19 2018-04-13 佛山市毅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法学课的查询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3280Y (zh) * 2004-07-21 2005-07-27 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止滑装置
CN101060761A (zh) * 2006-04-11 2007-10-24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支架和电子装置的枢转机构
CN101551052A (zh) * 2009-04-30 2009-10-0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支架装置及其显示装置
CN201436650U (zh) * 2009-04-15 2010-04-07 王明俊 视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13280Y (zh) * 2004-07-21 2005-07-27 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止滑装置
CN101060761A (zh) * 2006-04-11 2007-10-24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支架和电子装置的枢转机构
CN201436650U (zh) * 2009-04-15 2010-04-07 王明俊 视频装置
CN101551052A (zh) * 2009-04-30 2009-10-07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支架装置及其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1277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具有栓锁机构的铰链装置及情报机器
CN103985322A (zh) * 2014-06-09 2014-08-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909868A (zh) * 2017-12-19 2018-04-13 佛山市毅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法学课的查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2179B2 (en) Display device
GB2408202A (en) Pivotable fold flat support stand for a tablet PC
TWI362919B (en) Portable frame for supporting a document
CN101578060A (zh) 笔记本电脑折叠桌
JP2007233232A (ja) 表示画面支持機構
US11490738B2 (en) Electrical bed
CN101923810A (zh) 显示装置
CN111968501B (zh) 可挠式电子装置
CN201602424U (zh) 一种具有桌子功能的椅子
CN202082560U (zh) 一种万向定位支架
US20130239367A1 (en) Movable hinge
TW201207285A (en) Visual presenting apparatus
CN101884469A (zh) 移动式键盘鼠标托
CN112325118A (zh)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551052A (zh) 支架装置及其显示装置
CN102022606B (zh) 结合不同形式转轴的屏幕定位机构与显示装置
CN210776025U (zh) 放大显示装置
CN207910869U (zh) 安装支架及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图像采集装置
CN103027487A (zh) 一种便携式电脑桌
US9989993B2 (en) Monitor Assembly
CN208624849U (zh) 一种阅读架
TWM502317U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支撐裝置
US20190265452A1 (en) Magnifying display device
CN201683408U (zh) 椅背的调整结构
TW201239588A (en) Notebook compu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