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8273A - 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8273A
CN101918273A CN2008801237163A CN200880123716A CN101918273A CN 101918273 A CN101918273 A CN 101918273A CN 2008801237163 A CN2008801237163 A CN 2008801237163A CN 200880123716 A CN200880123716 A CN 200880123716A CN 101918273 A CN101918273 A CN 1019182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signal
emergent
motor
signal
output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37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8273B (zh
Inventor
史蒂芬·P·琼斯
艾伦·杜安·克莱兰
保罗·约翰·罗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LS ELECTROSYSTEM LLC
Original Assignee
MLS ELECTROSYSTEM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LS ELECTROSYSTEM LLC filed Critical MLS ELECTROSYSTEM LLC
Publication of CN101918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8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8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82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64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for stopping; controlling in emergency situ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2Adjusting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blades
    • F03D7/0224Adjusting blade pi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4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 F03D7/042Automatic control; Regul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ntroll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10/00Working fluid
    • F05B2210/16Air or water being indistinctly used as working fluid, i.e. the machine can work equally with air or water without any mo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70/00Control
    • F05B2270/10Purpose of the control system
    • F05B2270/107Purpose of the control system to cope with emergenc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70/00Control
    • F05B2270/30Control parameters, e.g. input parameters
    • F05B2270/328Blade pitch ang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控制元件,用于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该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应急控制元件,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操作控制元件不同,用于产生并输出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以及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操作控制信号和应急控制信号、并用于选择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并且具有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以及具有根据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Description

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系统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 U.S.C§119(e)要求2007年11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001,443的优先权,在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在此并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一个或多个叶片的风力或水力涡轮机,尤其涉及叶片的桨距角(pitch angel)的电气致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对于叶片的桨距角的应急控制。
背景技术
叶片桨距角的动态控制在涡轮机上用作总体控制系统的一部分,以调节转子转速和转矩。还采用技术以响应于转子扫掠区域内随时间变化的流动速度条件而调节叶片,以便减轻各种冲击和疲劳载荷。在涡轮控制和载荷缓和方法中还考虑流体密度的变化、以及与涡轮几何形状相关的因素。
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导致相对于改变由涡轮叶片产生的功率和转子转矩的增强的动态响应能力。由于增强的响应能力使涡轮功率调节更彻底的优化成为可能并改善各种冲击和疲劳载荷缓和的效率,所以利用叶片变桨控制(pitch control)的现代涡轮机通过叶片变桨致动器继续受益于增强动态响应能力。
在风力涡轮机的情况下,叶片变桨控制通过如下方式提供重要的安全功能:通过提供装置,以使叶片移动来用作气动制动器,从而停止涡轮机。否则,不能停止涡轮机,并且这样的失控可导致机器的灾难性故障、并潜在地成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隐患。为了安全的原因,变桨系统设计必须能够承受住任何可能的单点故障或共模故障,并且由此没有超过一个未能达到气动“安全”的叶片、或顺桨(feather)位置。
图1是现有技术的DC叶片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为了满足该安全要求,已知利用机械电刷换向将具有DC电机的电气变桨系统用于叶片变桨致动和控制。在图1所示的简化的示例的这些设计中,诸如IGBT或MOSFET H-Bridge或图腾柱电路的功率转换电子设备被用于调节至电机的电压或电流。通过反馈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处理器和软件的组合以多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测量和控制叶片位置。目的是,与调节电机转速和转矩的功率转换元件相结合的这些控制导致叶片在时间上的各时刻处具有预期的运动状态。
通常,在变桨系统或涡轮控制系统的电子控制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启动单独防故障的安全系统,以防止系统的继续操作。例如,该安全系统通过机电装置使包含于DC电源中所储存的能量直接连接至DC电机。电机运转,以使叶片沿气动顺桨位置的方向行进,并停止在气动顺桨位置。对于各涡轮叶片存在一个单独的独立安全系统。停止位置由机械联接在叶片与电机之间的位置指示开关控制。这些限位开关使所储存的能量与变桨电机在机械电气上断开,并从防故障制动器释放功率,以停止叶片的俯仰运动。
机械换向DC电机解决方案至少存在两点限制。在任何电机技术的情况下,转矩与惯性之间的关系定义了电机及其驱动的整个系统的最大加速能力。在DC电机的情况下,惯性相对于转矩趋向于更高,由此系统的加速度实质上由电机惯性本身限制。该加速度限制为变桨致动器设置了总体动态响应。
DC电机中的机械电刷是维护项目,并且可能需要不时更换。变桨致动器动态响应不断增加的需求趋向于对电机电刷和换向器的长使用寿命产生消极影响。
AC系统克服以上DC机械换向系统的限制中的一个或两者。为了实现作为伺服机构,电气地换向AC电机,并且同样地,AC电机没有电刷。尽管AC异步电机具有与DC电机操作的机器相当的系统加速度限制,但永磁AC同步电机消除了电刷,并且比较起来具有非常高的转矩惯性比,并且原则上能够明显增强变桨致动器的动态响应能力。
现有的AC系统电机控制需要三相电力桥形式的IGBT或MOSFET的功率转换、电子设备和传感器,以测量位置,并对输送至转动或静止的电机的多相功率换向。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换向功能,并将转换或电流控制命令输送至三相桥,使得被驱动的电场相对于电机的磁场具有合适的角度。
图2是现有技术的无刷电机叶片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为简单起见,在图2中未示出变桨系统的所有功能或元件。用于变桨控制的典型的AC电机致动器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其从安全系统立场上的实质弱点。例如,正常操作和安全操作共用相同的相对复杂的硬件和软件,导致下列问题:
1.对于单独的叶片安全系统而言,用于硬件的非常高的零件数导致固有较低的可靠性;
2.安全电路不合需要的高度复杂性导致可靠性损失;
3.在微处理器功能性、应用软件实现、以及第三方编辑器和编译器软件工具中对于所有的叶片而言潜在的共模故障。
4.各叶片上的安全系统依赖于在用于正常控制的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相同数量并精密的零件和半导体,从而由AC总电源发电机干扰、电网供应瞬态、或雷击引起共模故障。由外部电气瞬态所引起的系统共模故障可导致超过一个叶片以上的安全系统故障。
5.几乎任意单点故障导致在至少一个叶片上的安全系统的故障。尽管一个叶片的安全故障不会导致灾难性故障,但这样的故障导致异乎寻常的冲击和疲劳状态。由于上述状态的载荷情况必然导致相比于采用DC变桨系统而言超出涡轮设计寿命的潜在更高频率,所以这些状态可抵消较高载荷缓和能力的益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广泛地包括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控制元件,用于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该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涡轮叶片的桨距(pitch)进行控制;应急控制元件,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操作控制元件不同,用于产生并输出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以及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操作控制信号和应急控制信号、并用于选择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并且具有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以及具有根据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级元件包括: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操作控制信号和应急控制信号、用于选择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并且用于输出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以及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所输出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并且包括用于接收功率的装置和用于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系统包括反馈元件,用于感测叶片的位置,用于根据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并且用于传输反馈信号。应急控制元件用于接收反馈信号并产生响应于反馈信号的应急控制信号。
本发明还广泛地包括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控制元件,用于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该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反馈元件,用于感测电机的位置、用于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并且用于传输反馈信号;应急控制元件,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操作控制元件不同,其用于:接收反馈信号;产生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响应于反馈信号的应急控制信号;以及产生并输出应急控制信号;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操作控制信号和应急控制信号、用于选择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并且用于输出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以及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并且包括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的装置和根据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本发明还广泛地包括一种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方法,包括:利用操作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该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利用应急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该应急控制元件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操作控制元件不同;以及在输出级元件中:接收操作控制信号和应急控制信号;选择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以及根据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输出级元件包括输出级控制元件和输出级元件,接收和选择操作控制信号和应急控制信号包括将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和选择,并且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以及提供所接收的功率包括将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和提供。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利用反馈元件感测电机的位置;利用反馈元件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利用反馈元件传输反馈信号;以及利用应急控制元件接收反馈信号。产生应急控制信号包括响应于反馈信号来产生。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利用输出级元件接收应急信号,并且选择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包括根据应急信号来选择。
本发明广泛地包括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控制元件,用于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该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操作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操作控制信号、并且具有接收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以及具有根据操作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应急控制元件,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操作控制元件不同,用于产生并输出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以及应急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应急控制信号、并且具有接收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以及具有根据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输出级元件包括:操作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操作控制信号;以及输出级元件,其包括接收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的装置和提供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或者应急输出级元件包括:应急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应急控制信号;以及应急输出级元件,包括接收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的装置和提供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反馈元件,用于感测电机的位置,用于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并且用于传输反馈信号,并且应急控制元件用于接收反馈信号并产生响应于反馈信号的应急控制信号。
本发明广泛地包括一种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方法,包括:响应于非应急状态信号并利用操作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该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以及在操作输出级元件中:接收操作控制信号;接收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根据操作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或者,响应于应急状态信号并利用应急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该应急控制元件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与操作控制元件不同;以及在应急输出级元件中:接收应急控制信号;接收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根据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输出级元件包括:操作输出级控制元件和操作输出级元件,接收操作控制信号包括:使用操作输出级控制元件来接收,并且接收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提供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包括:使用操作输出级元件来接收和提供。在一个实施例中,应急输出级元件包括:应急输出级控制元件和应急输出级元件,接收应急控制信号包括:使用应急输出级控制元件来接收,并且接收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提供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包括:使用应急输出级元件来接收和提供。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利用反馈元件感测电机的位置;利用反馈元件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利用反馈元件传输反馈信号;以及利用应急控制元件接收反馈信号。产生应急控制信号包括响应于反馈信号来产生。
本发明总体目的是提供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系统和方法。
通过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通过附图和权利要求可容易地意识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在本发明以下接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将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的性质和操作模式,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DC叶片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无刷电机叶片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产生反馈信号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产生用于电机的命令信号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6是产生用于电机的转矩命令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7是产生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8是选择和输出应急控制信号或操作控制信号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9是使用输出的应急控制信号或操作控制信号以向电机提供功率的电路的示意图;
图10是产生一个或多个禁用控制信号以禁用输出级元件的电路的示意图;并且
图11是本发明的用于具有全冗余应急控制的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应意识到的是,不同绘制视图上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出本发明相同的、或功能上类似的结构元件。尽管参考目前被认为是优选的方面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的是,要求保护的本发明不局限于公开的各方面。
此外,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描述的特定的方法论、材料和变型,并因而当然可改变。还应理解的是,在此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方面的用途,并且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于的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相同含意。尽管在本发明的实践或测试中可使用与在此所描述的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装置或材料,但目前描述优选的方法、装置、和材料。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100的示意性框图。系统100包括应急控制元件102、操作控制元件104和输出级元件106。元件102用于为电机110的应急操作产生并输出应急控制信号。元件104用于为电机110的非应急操作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即在标准的、正在进行中的或正常运转状态下的操作。电机用于控制连接至该电机的叶片(未示出)的桨距。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为无刷AC电机。有利地,元件102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不同于操作控制元件。因此,元件102与元件104中的故障隔离,其中如果元件102与104不分离,例如如果元件共用电路或部件,则元件104中的故障可能危及元件102的操作。元件102和104接收指示需要应急还是非应急模式的操作的应急状态信号。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装置可用于状态信号,例如由元件102和104监视电压S24V IN。在一个实施例中,线上电压指示非应急的操作,而缺少电压或低于预定阀值的电压则指示操作处于应急模式。
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操作和应急控制信号,并用于根据应急状态信号选择操作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例如,对于低于上述阀值的电压S24V IN,元件106选择应急控制信号,而对于高于上述阀值的电压S24V IN,元件106则选择操作控制信号。能够监视或检测本领域已知的对于系统100的或对于包括系统100的涡轮机(未示出)的任何状态,以产生应急状态信号。
元件106包括: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例如端子120;和根据选定的操作或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接收的功率的装置,例如端子122。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功率接收和传输装置。元件106可从本领域已知的任何电源接收和传输功率,例如用于正常操作的电源124和例如可以是电池或电容器电源的应急电源126。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级元件包括输出级控制元件128和输出级元件130。元件128用于接收操作和应急控制信号,选择操作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并输出选择的操作或应急控制信号。元件130用于接收输出的操作或应急控制信号,并包括用于接收功率的装置和用于提供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0包括反馈元件132,其用于感测转子的位置、用于根据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并且用于传输反馈信号。应急控制元件用于接收例如线路136上的反馈信号,并产生响应于反馈信号的应急控制信号。也就是说,产生应急控制信号以说明转子的位置。或者说,元件132提供用于对电机的电流进行电气换向的转子转角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信号用于控制叶片朝顺桨位置的运动,而限位开关138用于确定叶片何时到达顺桨位置。然后,来自限位开关的信号用来使电机停止转动。例如,当叶片到达顺桨位置时,信号从限位开关传输至继电器控制单元140,并且单元140将信号传到元件102。单元140还向制动器142传输信号,以将电机制动在顺桨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叶片到达预期的最终位置时,反馈信号中的数据描述该位置,并且元件102确定不再需要转动叶片,并产生应急控制信号以中止叶片的转动。
应理解的是,系统100可操作为不具有反馈传感器132。例如,如果对于系统100启动应急操作,则不管叶片在产生应急控制信号时的位置,元件102能产生应急控制信号,以将叶片驱动至顺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元件130产生预期的电机电流,并且电机最终与预期的电流同步。在另一情况下,能从电机直接获得关于电机转子位置的数据,并将该数据用于产生应急控制信号。
系统100可描述成相对于用于叶片的控制信号利用“异或”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0使用“异或门驱动”方法。例如,元件130包括IGBT或MOSFET(未示出),并且例如以三相功率桥形式操作IGBT或MOSFET的功率转换的门(gate)的元件128中的电路(未示出)的控制响应于例如正常控制信号的正常操作控制,或者在应急情况下响应于例如应急控制信号的应急操作控制。在应急模式下,系统100控制电机110,使得叶片位移至顺桨或制动位置。因此,应急操作在例如元件104的用于正常的或非应急操作的控制布置中不依赖于并且不取决于例如电机位置反馈传感器140的操作的、即非应急的伺服控制传感器、以及处理硬件或软件(未示出)。
为了降低系统100的尺寸、成本和复杂度,在优化应急和非应急控制信号产生的分离的同时,元件106用于正常的和应急的操作。例如,元件106中的IGBT或MOSFET以及附带的栅极驱动电路为正常和应急操作所共用。有利地,并如以下进一步描述的,利用更少并且更简单的硬件和通过比例如元件104中的正常操作所需的少得多的部件实现元件102中的应急控制操作。由于应急操作简化的要求,所以元件102中的硬件和部件同样比对于元件104而言典型的硬件和部件更鲁棒。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单独并且冗余的电机反馈元件132,以增强可靠性,避免例如与来自传感器140的信号相关的软件解码,并允许更简单并且更可靠的电路设计。
或者说,系统100包括与正常操作控制系统分离并且比正常操作控制系统简单但与正常控制系统共用电枢输出级和电机的应急控制系统。有利地,该布置降低应急通道中部件的数量、脆弱性和复杂性,并且在一个实施例中去除正常操作与应急操作之间的通用软件。因此,分别降低了成本和空间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元件132是旋转变压器(resolver)反馈装置,一种不包含任何有源部件的机电装置。由于缺少有源部件,所以旋转变压器装置非常坚固耐用,并且在电机周围的电气干扰的情况下,例如雷击,旋转变压器装置中的部件比有源部件更能够抗故障。例如,旋转变压器仅依赖于机械操作,例如旋转变压器包含绕组线圈并且非常坚固耐用,而且不受来自电气干扰或其它耦联瞬态事件的故障影响。此外,旋转变压器具有比包含电子设备的常规反馈装置宽得多的操作温度范围。因此,在电机具有由热造成的问题的情况下,旋转变压器不太可能遭受与温度相关的问题并且能够连续提供反馈数据。
应理解的是,可使用其它的位置反馈装置并且其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例如,可使用霍尔(Hall)反馈装置。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霍尔反馈装置与六步电流调制方案一起使用。
在以下的说明中,假定电机110为三相电机。然而,应理解的是,除三相以外的电机可与系统100一起使用,并且以下的说明适用于除三相以外的电机。
有利地,由于元件102与元件104分离,所以在正常操作与应急操作之间共用较少的部件,并因此使共模故障点的数量最小化。在一个实施例中,能在各元件中优化相应栅极驱动特性的设计,以在应急控制中优化操作的性能和鲁棒强力的可靠性。
能够开发监视方案(未示出),以在正常操作期间监视并指示元件102的准备就绪。例如,如果该监视确定了元件102准备就绪丧失,则元件104自动使叶片返回至顺桨位置。
有利地,将系统100中例如用于电机功率转换的半导体的数量保持为该用途所需的最小数量,并且基于正常操作要求,为鲁棒可靠的安全操作能够独立地设计优化该数量。这些半导体也能被保持隔离,并且被更有力地保护以免受上述共模瞬变状态影响。
以下应根据图3来考虑。以下描述本发明的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方法。尽管为清楚起见,该方法以步骤的次序来介绍,但除非明确声明,否则不应从该次序推定顺序。第一步骤利用操作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操作控制信号,以控制涡轮叶片的桨距;第二步骤利用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不同于操作控制元件的应急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以及,在输出级元件中:第三步骤接收操作和应急控制信号;第四步骤选择操作或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第五步骤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并且第六步骤根据选择的操作或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接收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级元件包括输出级控制元件和输出级元件,接收和选择操作和应急控制信号包括将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和选择,并且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和提供接收的功率包括将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和提供。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七步骤利用反馈元件感测电机的位置;第八步骤利用反馈元件根据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第九步骤利用反馈元件传输反馈信号;而第十步骤利用应急控制元件接收反馈信号,并且产生应急控制信号包括响应于反馈信号来产生。
图4是产生反馈信号的电路200的示意图。以下应根据图3至4来考虑。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100包括元件132,其是旋转变压器。电路200是示例性电路,其用于为旋转变压器位置反馈装置产生基准驱动,并处理来自旋转变压器的反馈信号,以便为叶片产生角度电机转子位置。然而,应理解的是,系统100不局限于图4所示的布置,用于产生例如基准驱动的反馈信号并处理反馈信号的其它电路布置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
以下是图4所示部件的简要说明:
U1:该电路是反馈到数字位置转换器(R/D)的旋转变压器。其为旋转变压器反馈装置产生正弦基准信号(Ref Out),并从旋转变压器接收将基准信号输出用作载波信号的正弦反馈(Sin、Sin Lo以及Cos、Cos Lo)。R/D转换器将基准和反馈信号用于计算数字位置输出,并将数字信息置于数据输出DB0至DB11;
C1、C2、C5、C6、Y1:这些部件用于为R/D转换器产生时钟频率;
J1、J2、R2、R3:这些部件用于选择基准信号的频率。
R1、R4、R5、R6、R7、R8、R9、R10、U2A、U3、C3、C4、C7、C8、C9、D1、D2、Q1、Q2:这些部件用于放大基准信号,以适当地驱动旋转变压器的基准线圈(reference coil);
R11、R12、R13、R14、R15、R16、R17、C10、C12、C13、D3、D4、U4B:这些部件缓冲旋转变压器正弦反馈信号,并将其定标至R/D转换器集成电路U1使用的合适的范围;
R18、R19、R20、R21、R22、R23、R24、C11、C15、C16、D5、D6、U5A:这些部件缓冲旋转变压器余弦反馈信号,并将其定标至R/D转换器集成电路U1使用的合适的范围;
C14、U4A:这些部件用于缓冲来自R/D转换器的Ref Out信号。然后,该缓冲的信号用于使正弦和余弦反馈信号偏移,以将它们从双极信号改变成R/D转换器使用的单极信号;以及
R25、R26、R27、R28、D7、D8、Q3、Q4、U6A、U6B:这些部件用于产生正负8伏的基准信号。这些信号由速度控制电路使用。
图5是产生用于电机的命令信号的电路300的示意图。以下应根据图3至5来考虑。电路300是基于例如在来自元件132的反馈信号中所包括的转子转角来产生电枢电流命令的示例性电路。然而,应理解的是,系统100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布置,用于产生电流命令的其它电路布置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电流命令用于电机的三相中的两相。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信号由速度控制回路使用,而电流命令至少部分地由速度控制回路产生。
以下是图5所示部件的简要说明:
U3:该电路被操作为只读存储器(ROM)装置,其用于基于来自由R/D转换器产生的数字转子转角的输入、来自速度控制回路的转矩方向信号和用于为电机的相1或相2选择角度的sin(θ)/sin(θ+120)信号为电机110的相1和相2输出数字电机换向角。这些数字相位换向角度置于信号DQ0至DQ11。来自R/D转换器的数字转子角度在信号DB0至DB11上输入该装置。
通过查询U3内的表产生电机换向角。信号DB0至DB11帮助确定到U3内选定的表中的偏移。当U3的控制信号正确时,则将内部表中该偏移处的数据置于输出信号DQ0至DQ11。U3包含多个表,所述多个表具有来自R/D转换器的数字旋转变压器角度到置于U3的输出上的数字换向角之间的各种转化比率。这对能够容易地适应具有因应用而改变的不同极数(pole count)的电机有用;
R4、R5、R6、J1、J2、J3:这些部件用于在存储于U3中的表之间选择,所述表包含用于电气换向的电机到旋转变压器极数的各种比率。这些表在R/D转子转角与合适的电机电枢换向角之间转化。在没有合适的电机换向角的情况下,即使转动,电机也不会有效地转动。如所示,跳线J1、J2、和J3可用于在包含于U3内的八种不同换向比率表之间选择。
作为示例,如果元件132是附连至具有2个转子极的电机(1电周期/电机转数)的单速旋转变压器(1旋转变压器信号的电周期/电机转子转数),则需要1电机转子周期/转数对1旋转变压器周期/转数(1∶1)的比率,以合适地电气换向电机电枢电流。如果电机具有8个转子极(4电周期/电机转数),则需要4转子周期/转数对1旋转变压器周期/转数的比率(4∶1),以合适地电气换向电枢电流。
在U3中的各表内是用于电机的相1和相2电流的正负电机转矩的四部分。这些根据TORQUE_DIR和SIN_SIN120/信号选择;
R1、R2、R3、U1A、U1B、U2:这些部件用于产生电机电枢的相1电流命令。U2在其DB0至DB11输入上接收表示电机换向角的大小的数字输入,并用其VREF输入上的模拟电压乘以该大小。VREF输入具有表示由电机需要的转矩的信号(TQ_REF),以提供给速度控制回路的速度基准驱动电机。该TQ_REF是单极信号,并且乘以从信号DB0至DB11锁存的用于相1的数字换向角。数字信息的锁存由WR和CS信号控制;以及
R7、R8、R9、U4A、U4B、U5:这些部件用于以与对于相1电流命令的在先说明的相同方式产生电机电枢的相2电流命令。
图6是产生用于电机的转矩命令的电路400的示意图。以下应根据图3至6来考虑。电路400是基于速度命令基准和速度反馈产生电机转矩命令基准的示例性电路。然而,应理解的是,系统100不局限于图6所示的布置,用于产生电机转矩命令基准的其它电路布置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速度命令基准由电路400中的部件设定,并且速度反馈信号从R/D转换器的输出取得的比特而导出。
以下是图6所示部件的简要说明:
R1、R2、R5、R6、R7、R8、R10、C 1、C2、C3、C4、D1、U1A、U2A、U3A:这些部件根据到数字转换输出的旋转变压器的被选比特的脉冲序列信号(DB2)产生单极速度反馈信号(U1A-1)。取决于预期的速度控制范围,可将来自R/D的各种输出比特用于该功能。DB2的频率随电机转动的速度而变化。DB2上的上升沿产生电流脉冲,以对C3充电。随着DB2的频率升高,进入C3的脉冲率升高,使得C3两端的电压升高。C3两端的电压由放大器U1A缓冲并出现在U1A-1上。
R3、R4、R9、U1B:这些部件与连接至信号TACH_SW1和TACH_SW2的模拟开关一起将TACH_SW2上的单极速度信号转化成U1B-7上的双极信号。在TACH_SW1与TACH_SW2信号之间打开和闭合的模拟开关由来自R/D转换器的方向指示比特来控制。当方向比特改变极性时,该网络的增益在正单位增益到负单位增益之间改变,因此将TACH_SW2上的正单极电压改变成U1B-7上的双极信号;
R11、R12、R15、R17、R19、R20、R21、R25、R26、R27、C5、C6、C7、D2、D3、U5A、U5B:这些部件用于在应急移动到顺桨位置期间调节电机的速度。该电路使速度回路闭合,并且该电路在U5B-7上的输出是也称为电机转矩基准命令的速度误差。R19、R20和R26产生到顺桨位置的受控运动的速度基准。该基准与通过C5、R11和R15的滤波网络的速度反馈求和。R12、R27、C6和C7提供控制回路补偿和增益调整。D2和D3钳位由U5A产生的最大速度误差信号。R25用于定标速度误差(电流命令),该速度误差继而定标在电机中形成的电流。U5B用于缓冲从R25取得的信号。
信号VEL_CLAMP和VEL_CLAMP_RET去往在应急运动控制无效时闭合的模拟开关。这对来自U5B-7的电流命令钳位,并对储存在C6和C7中的所有电压放电;
R13、R14、R16、R18、C8、U4:这些部件用于产生与提供给R18的速度误差的极性对应的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由TORQUE_DIR信号表示。然后,TORQUE_DIR信号由保存换向查询表的存储装置使用,以产生相1和相2换向角大小信号。取决于其为高值或低值,TORQUE_DIR信号的极性使得选择表的不同部分。在对诸如电动回转或再生操作区域的电机操作的不同区域控制电机转速的同时,需要该表查询差异以提供电机合适的换向;以及
R22、R23、R24、R28、R29、D4、U6A、U6B:这些部件用于形成绝对值电路。该电路将进入R29的双极转矩命令信号转化成从U6A-1输出的单极TQ_REF信号。然后,TQ_REF信号被馈送至电机换向电路,以产生电机电流命令。
图7是产生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的电路500的示意图。以下应根据图3至7来考虑。电路500是用于产生信号108的示例性电路,例如,产生根据相1和相2电枢电流命令基准的用于所有三个电机相的应急操作的基准脉宽调制(PWM)晶体管输出级控制信号。例如,输出控制信号从元件102传输至元件126。应理解的是,其它的输出级控制部件和布置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还应理解的是,系统100不局限于图7所示的布置,产生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输出控制信号的其它电路布置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
以下是图7所示部件的简要说明:
R6、R9、R12、R14、C4、U3、U5A、D3、D4:这些部件将相1电枢电流命令(P1_CMD)和相1电枢电流反馈(P1_FDBK)求和,以产生在U5A-1放大并由D3和D4钳位的相1电枢电流误差信号。此外,U3包含由CLAMP信号控制的模拟开关,以便在应急移动到顺桨位置无效时将该网络在U5A-1处的输出钳位在零伏。启动模拟开关放电储存在反馈电容C4中的所有电压;
R19、R23、R24、R27、C9、U3、U5B、D8、D9:这些部件对电机的相2执行与在先说明的适用于电机的相1的相同的功能;
U3:除了用于控制相1和相2电枢电流误差信号的模拟开关之外,U3还包含钳位速度控制回路的增益并放电该控制回路中的积分增益电容器的模拟开关。这通过信号VEL_CLAMP、VEL_CLAMP_RET和CLAMP来实现。
另外,U3包含用于根据单极信号产生速度反馈信号的双极信号的模拟开关。这通过TACH_SW1、TACH_SW2和DIR实现。
R31、R35、R36、U8A:这些部件求和并反转相1和相2电枢电流误差信号,以产生相3电枢电流误差信号;
R30、R32、R33、R34、R37、C12、D11、D12、U8B、U9A、U10A:这些部件产生由PWM比较电路使用的基准三角波。三角波产生于U8B-7并由U10A缓冲;
R1、R3、R4、R7、R8、C2、U4:这些部件基于相1误差信号和基准三角波在U4-7处产生相1基准脉宽调制(PWM)信号。频率由进入R8的三角波的频率决定。占空比由三角波与误差信号的比较电平决定。该PWM信号用于在应急运动到顺桨期间控制相1输出级晶体管;
R10、R13、R15、R17、R18、C7、U6:这些部件以与用于相1的在先部分相同的方式产生相2基准脉宽调制(PWM)信号;以及
R20、R22、R25、R28、R29、C10、U7:这些部件以与用于相2的在先部分相同的方式产生相3基准脉宽调制(PWM)信号。
图8是选择和输出应急控制信号或操作控制信号的电路600的示意图。以下应根据图3至8来考虑。电路600是用于通过选择信号112或信号108为电枢输出晶体管产生栅极驱动信号的示例性电路,例如,产生非应急的伺服控制产生的PWM信号或应急操作PWM信号。也就是说,电路600用于产生从元件128传输至元件130的、关于元件130中的部件的控制的信号。然而,应理解的是,系统100不局限于图8所示的布置,用于产生栅极驱动信号的其它电路布置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元件126的操作,例如对于上述选择操作的控制,基于叶片变桨系统的安全回路的状态。例如,安全回路检测到系统100所位于的主系统(未示出)中的故障。例如,在安全回路检测到有必要停止主系统的故障的情况下,如果叶片不在顺桨位置(叶片在应急停止中的预期位置),则来自安全回路的信号触发元件102。也就是说,启动元件102以将叶片移动至顺桨位置。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逻辑电路能通过一个或多个可编程逻辑器件来实现。
以下是图8所示部件的简要说明:
R4、R5、C2、C3、D3、U3:这些部件使用于相1的非应急伺服控制产生的基准PWM信号(P1_PWM_SER)与应急操作控制回路和PWM选择逻辑隔离;
R11、R13、C5、C7、D8、U4:这些部件使用于相2的非应急伺服控制产生的基准PWM信号(P2_PWM_SER)与应急操作控制回路和PWM选择逻辑隔离;
R17、R18、C9、C12、D11、U7:这些部件使用于相3的非应急伺服控制产生的基准PWM信号(P3_PWM_SER)与应急操作控制回路和PWM选择逻辑隔离;
R22、R23、R24、C11、C13、D14、U9:这些部件使安全回路状态信号(SAFETY)与应急操作控制回路和PWM选择逻辑隔离;
U1C、U2A、U2B、U2C、U10E:这些逻辑部件用于在用于电机的相1的非应急伺服控制产生的基准PWM信号与用于电机的相1的应急操作产生的PWM信号之间选择。该转换由进入U10E-11的信号控制。如果安全回路状态信号指示非应急状态,则U10E-11具有高逻辑电平。这使非应急PWM源被选择为通过盲时插入电路(deadtime insertion circuitry)的信号。如果安全回路状态信号指示应急状态,则应急操作电路产生的PWM信号被选择为通过盲时插入电路的信号;
U2D、U5A、U5B、U6C、U10E:这些逻辑部件用于以与在图7中对于相1描述的相同的方式在用于电机的相2的非应急伺服控制产生的基准PWM信号与用于电机的相2的应急操作产生的PWM信号之间选择;
U5C、U5D、U8A、U10C、U10E:这些逻辑部件用于以与在图7中对于相1描述的相同的方式在用于电机的相3的非应急伺服控制产生的基准PWM信号与用于电机的相3的应急操作产生的PWM信号之间选择;
R1、R2、R3、R6、R7、R8、C1、C4、D1、D2、D4、D5、Q1、Q2、U1A、U1B、U1D:这些部件取得选定的相1的PWM信号,并将其分成驱动上和下相1的电枢输出晶体管栅极驱动电路的PWM信号。输出晶体管以图腾柱电路的方式连接。信号P1_TOP用于控制相1的上晶体管,而信号P1_BOT用于控制相1的下晶体管。由于U1D反转用于P1_BOT的信号,所以P1_TOP和P1_BOT实质上具有相反极性。
然而,存在插入到P1_TOP和P1_BOT信号的延迟P1_TOP和P1_BOT信号导通它们相关的晶体管时刻的盲时,以使得两晶体管能在一个导通之前同时截止。这防止破坏性电流流过两个输出晶体管。为了通过信号P1_TOP在导通上相1的晶体管中插入延迟,部件R1和C1使进入U1A-3的信号的下降沿变平缓。在U1A-3的输入上到达下阀值电平的该延迟导致U1A-2上输出的转换的延迟。D1通过允许通过D1迅速充电C1而防止该延迟出现在进入U1A-3的上升沿。R6、C4、和D4对于P1_BOT执行相同的延迟功能。在PWM信号源选择电路之后插入盲时,以防止在使输出晶体管处于不合需要的状态中的转换过程期间产生的可能狭窄的PWM脉冲。
R9、R10、R12、R14、R15、R16、C6、C8、D6、D7、D9、D10、Q3、Q4、U6A、U6B、U6D:这些部件以与对于相1输出晶体管栅极驱动信号P1_TOP和P1_BOT所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产生用于相2输出晶体管栅极驱动的控制信号(P2_TOP和P2_BOT);以及
R19、R20、R21、R25、R26、R27、C10、C14、D12、D13、D15、D16、Q5、Q6、U10A、U10B、U10D:这些部件以与对于相1输出晶体管栅极驱动信号P1_TOP和P1_BOT所描述的相同的方式产生用于相3输出晶体管栅极驱动的控制信号(P3_TOP和P3_BOT)。
图9是使用输出的应急控制信号或操作控制信号以向电机提供功率的电路700的示意图。以下应根据图3至9来考虑。电路700是用于产生信号以驱动元件130中的功率器件的示例性电路。例如,电路700产生信号,以基于PWM栅极驱动输入信号和输出的桥使能信号来驱动电枢输出晶体管的栅极。然而,应理解的是,系统100不局限于图9所示的布置,用于产生驱动信号的其它电路布置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晶体管仅在其相关的PWM栅极驱动输入信号为低并且桥使能信号(BRIDGE_EN)驱动为高的情况下被门控启动。
以下是图9所示部件的简要说明:
R1、R2、R6、R7、D1、Q1、Q2:这些部件用于通过将桥使能信号BRIDGE_EN设定为低电平截止Q1来截止所有的输出晶体管。在Q1截止的情况下,使+5V源与各个栅极驱动电路断开。在Q1导通的情况下,各栅极驱动电路由其相关的栅极驱动信号控制;
R3、R8、D2、Q1、U1:这些部件用于直接驱动用于相1电枢输出级的上晶体管的栅极。U1-5上的栅极驱动输出(P1_TOP_GATE)相对于U1-6(P1_TOP_EMITTER)上升至足够的水平,使得如果U1-2上的输入信号(P1_TOP)被驱动为低并且BRIDGE_EN信号导通Q1,则相关的电枢输出晶体管导通。U1-5上的栅极驱动输出(P1_TOP_GATE)相对于U1-6(P1_TOP_EMITTER)下降至足够的水平,使得如果U1-2上的输入信号(P1_TOP)被驱动为高或者BRIDGE_EN信号截止Q1,则相关的电枢输出晶体管截止;
R4、R9、D3、Q1、U2:这些部件用于以与用于相1电枢的上晶体管的相同方式直接驱动用于相2电枢输出级的上晶体管的栅极;
R5、R10、D4、Q1、U3:这些部件用于以与用于相1电枢的上晶体管的相同方式直接驱动用于相3电枢输出级的上晶体管的栅极;
R11、R14、D5、Q1、U4:这些部件用于以与用于相1电枢的上晶体管的相同方式直接驱动用于相1电枢输出级的下晶体管的栅极;
R12、R15、D6、Q1、U5:这些部件用于以与用于相1电枢的上晶体管的相同方式直接驱动用于相2电枢输出级的下晶体管的栅极;以及
R13、R16、D7、Q1、U6:这些部件用于以与用于相1电枢的上晶体管的相同方式直接驱动用于相3电枢输出级的下晶体管的栅极。
图10是产生一个或多个禁用控制信号以禁用输出级元件的电路800的示意图。以下应根据图3至10来考虑。电路800是用于为元件106产生禁用信号的示例性电路。然而,应理解的是,系统100不局限于图10所示的布置,用于产生反馈信号的其它电路布置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800选择桥使能信号(BRIDGE_EN)的源,并产生控制信号CLAMP,该CLAMP用于将速度回路和电流回路误差钳位至零伏,并使应急操作PWM信号为50%的占空比。例如,当叶片到达顺桨位置时。
以下是图10所示部件的简要说明:
R1、R2、C1、D1、U1:这些部件将非应急伺服控制操作桥使能信号(ENABLE_S)与应急操作控制电路和桥使能选择逻辑隔离;
R3、R4、R5、C2、C3、D2、U3:这些部件将安全回路状态信号(SAFETY)与应急操作控制电路和桥使能选择逻辑隔离;
R6、R7、R8、C4、C5、D3、U6:这些部件将应急操作限位开关信号(LIMIT_SWITCH)与应急操作控制电路和桥使能选择逻辑隔离。LIMIT_SWITCH信号由安装在涡轮叶片上的限位开关产生,并提供叶片何时到达顺桨位置的状态指示,在该顺桨位置的点,由于叶片位于其安全顺桨位置,所以不再需要叶片的应急移动;
U2A、U2B、U4A、U5A、U5B:这些部件提供用于选择桥使能信号BRIDGE_EN的源的逻辑。BRIDGE_EN信号是单信号,其能用于禁用所有的输出晶体管栅极驱动信号并截止所有的电枢输出晶体管。这在BRIDGE_EN为低时完成。当BRIDGE_EN为高时,其使得输出晶体管能够由用于输出晶体管的各个栅极驱动信号控制。
尽管这些逻辑部件示出为离散元件,但应理解的是,这些部件的功能能够在可编程逻辑器件(未示出)中实现。
如果变桨系统的安全回路通过将信号SAFETY相对于+24VSAFE驱动为低而处于非应急状态,则BRIDGE_EN信号源自ENABLE_S信号。如果变桨系统处于应急状态,则BRIDGE_EN的源来自于信号LIMIT_SWITCH;以及
U2B、U5B:这些部件提供用于产生钳位信号CLAMP的逻辑。尽管这些逻辑部件示出为离散元件,但应理解的是,这些部件的功能能够在可编程逻辑器件(未示出)中实现。CLAMP信号用于使速度回路和电流回路误差等于零伏,以及复位储存在积分电容器上的所有电压。此外,CLAMP信号将所有的应急电路产生的基准PWM信号设定为50%的占空比。能够增加电路,其监视处于非应急状态的这些PWM信号以帮助检测在启动电路之前是否存在应急电路故障,并且如果检测到故障,则非应急伺服操作电路可用于将叶片变桨到顺桨位置,以确保涡轮机的适当停机。
图11是本发明的用于具有全冗余应急控制的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900的示意性框图。系统900包括应急控制元件902和输出级元件904。元件902用于为电机906的应急操作产生并输出应急控制信号。电机用于控制连接至该电机的叶片(未示出)的桨距。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机为无刷AC电机。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900包括以三相电气桥方式利用电源开关的全冗余部分的无刷变桨系统的实现。在该方法中,与DC变桨系统一样,机电控制(在这些技术当中)用于应急顺桨操作的控制。通过为应急操作提供全冗余的功率输出和控制,系统900提供与DC电机实现相关的所有安全优点,同时提供与AC电机控制系统相关的性能和服务持续时间的优点。使用单独的冗余电机位置反馈装置以提高可靠性,避免软件解码,以及允许简单可靠的电路设计。
元件907用于为电机906的非应急操作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元件902和907接收指示需要应急还是非应急模式的操作的应急状态信号。本领域已知的任何装置可用于状态信号,例如由元件902和907监视电压S24V IN。在一个实施例中,线上电压指示非应急的操作,而缺少电压或低于预定阀值的电压则指示操作处于应急模式。例如,对于低于上述阀值的电压S24V IN,系统900启动以操作电机,而对于高于上述阀值的电压S24V IN,元件907控制电机。能够监视或检测本领域已知的对于系统900的或对于包括系统900的涡轮机(未示出)的任何状态,以产生应急状态信号。
元件904包括:接收用于电机的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例如端子908;和在应急操作期间向电机提供接收的功率的装置,例如端子910。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功率接收和传输装置。元件904可从本领域已知的任何电源接收和传输功率,例如用于正常操作的电源912和例如可以是电池或电容器电源的应急电源914。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级元件包括输出级控制元件916和输出级元件918。元件916用于接收应急控制信号,并向元件918输出合适的控制信号。元件918用于接收信号,并包括用于接收功率的装置和用于提供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统900包括反馈元件920,其用于感测转子的位置、用于根据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并且用于传输反馈信号。应急控制元件用于接收例如线路922上的反馈信号,并产生响应于反馈信号的应急控制信号。也就是说,产生应急控制信号以说明转子的位置。或者说,元件920提供用于对电机的电流进行电气换向的转子转角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反馈信号用于控制叶片朝顺桨位置的移动,而限位开关924用于确定叶片何时到达顺桨位置。然后,来自限位开关的信号被用于停止电机转动。例如,当叶片到达顺桨位置时,信号从限位开关传输至继电器控制单元926,并且单元926将信号传到元件902。单元926还向制动器928传输信号,以将电机制动在顺桨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叶片到达预期的最终位置时,反馈信号中的数据描述该位置,并且元件902确定不再需要转动叶片,并产生应急控制信号以中止叶片的转动。
应理解的是,系统900可操作为不具有反馈传感器920。例如,如果对于系统900启动应急操作,则不管叶片在产生应急控制信号时的位置,元件902能产生应急控制信号,以将叶片驱动至顺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元件918产生预期的电机电流,并且电机最终与预期的电流同步。在另一情况下,能从电机直接获得关于叶片位置的数据,并将该数据用于产生应急控制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元件920是旋转变压器反馈装置,一种不包含任何有源部件的机电装置。由于缺少有源部件,所以旋转变压器装置非常坚固耐用,并且在电机周围的电气干扰的情况下,例如雷击,旋转变压器装置中的部件比有源部件更能够抗故障。例如,旋转变压器仅依赖于机械操作,例如旋转变压器包含绕组线圈并且非常坚固耐用,和不受来自电气干扰或其它耦联瞬态事件的故障影响。此外,旋转变压器具有比包含电子设备的常规反馈装置宽得多的操作温度范围。因此,在电机具有由热造成的问题的情况下,旋转变压器不太可能遭受与温度相关的问题并且能够连续提供反馈数据。
应理解的是,可使用其它的位置反馈装置并且其包括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中。例如,可使用霍尔反馈装置。例如,在一个实施例(未示出)中,霍尔反馈装置与六步电流调制方案一起使用。
以下应根据图11来考虑。以下描述本发明的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方法。尽管为清楚起见,该方法以步骤的次序来介绍,但除非明确声明,否则不应从该次序推定顺序。第一步骤响应于应急状态信号并利用操作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该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第二步骤,在操作输出级元件中:接收操作控制信号;第三步骤接收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第四步骤根据操作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接收的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第五步骤响应于应急状态信号并利用应急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该应急控制元件与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与操作控制元件不同;在应急输出级元件中,第六步骤接收应急控制信号;第七步骤接收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第八步骤根据应急控制信号向电机提供接收的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输出级元件包括操作输出级控制元件和操作输出级元件,接收操作控制信号包括:使用操作输出级控制元件来接收,并且接收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并为电机的非应急操作提供接收的功率包括:使用操作输出级元件来接收和提供。在一个实施例中,应急输出级元件包括应急输出级控制元件和应急输出级元件,接收应急控制信号包括:使用应急输出级控制元件来接收,并且接收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并为电机的应急操作提供接收的功率包括:使用应急输出级元件来接收和提供。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步骤利用反馈元件感测电机的位置;另一步骤利用反馈元件根据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又一步骤利用反馈元件传输反馈信号;以及再一步骤利用应急控制元件接收反馈信号,并且产生应急控制信号包括响应于反馈信号来产生。
因此,尽管在不偏离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改变和变型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但仍可有效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尽管参考特定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显然能在不偏离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作出变化。

Claims (13)

1.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包括:
操作控制元件,用于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所述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所述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
应急控制元件,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不同,用于产生并输出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以及
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和所述应急控制信号、并用于选择所述操作控制信号或所述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并且具有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以及具有根据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输出级元件还包括:
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和所述应急控制信号、用于选择所述操作控制信号或所述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并且用于输出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以及
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所输出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并且包括用于接收功率的装置和用于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反馈元件,用于感测所述电机的位置、用于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并且用于传输所述反馈信号,并且其中所述应急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响应于所述反馈信号产生所述应急控制信号。
4.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包括:
操作控制元件,用于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所述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所述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
反馈元件,用于感测所述叶片的位置、用于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并且用于传输所述反馈信号;
应急控制元件,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不同,用于:
接收所述电机反馈信号;
响应于所述反馈信号,产生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以及
产生并输出应急控制信号;
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和所述应急控制信号、用于选择所述操作控制信号或所述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并且用于输出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以及
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并且包括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操作的功率的装置和根据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5.一种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方法,包括:
利用操作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所述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所述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
利用应急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所述应急控制元件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不同;以及
在输出级元件中:
接收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和所述应急控制信号;
选择所述操作控制信号或所述应急控制信号中的一个;
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操作的功率;以及
根据所选择的操作控制信号或应急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输出级元件还包括:输出级控制元件和输出级元件,其中接收和选择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和所述应急控制信号包括:使用所述输出级控制元件来接收和选择,并且其中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操作的功率以及提供所接收的功率包括:使用所述输出级元件来接收和提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反馈元件感测所述电机的位置;
利用所述反馈元件,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
利用所述反馈元件传输所述反馈信号;以及
利用所述应急控制元件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且其中产生所述应急控制信号包括:响应于所述反馈信号来产生。
8.一种用于涡轮叶片的控制系统,包括:
操作控制元件,用于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所述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所述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
操作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并且具有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以及具有根据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应急控制元件,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且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不同,用于产生并输出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以及
应急输出级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应急控制信号,并且具有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的装置、以及具有根据所述应急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机提供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操作输出级元件还包括:
操作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所述操作控制信号;以及
输出级元件,包括:接收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的装置、和提供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或者
其中所述应急输出级元件还包括:
应急输出级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应急控制信号;以及
应急输出级元件,包括:接收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的装置、和提供用于电机的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反馈元件,用于感测所述电机的位置、用于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并且用于传输所述反馈信号,并且其中所述应急控制元件用于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响应于所述反馈信号产生所述应急控制信号。
11.一种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方法,包括:
响应于应急状态信号并利用操作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操作控制信号,所述操作控制信号用于电机的非应急操作,该电机用于对所述涡轮叶片的桨距进行控制;
在操作输出级元件中:
接收所述操作控制信号;
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
根据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机提供用于所述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
响应于所述应急状态信号并利用应急控制元件,产生并输出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应急控制信号,所述应急控制元件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分离并与所述操作控制元件不同;以及
在应急输出级元件中;
接收所述应急控制信号;
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
根据所述应急控制信号,向所述电机提供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输出级元件还包括:操作输出级控制元件和操作输出级元件,其中接收所述操作控制信号包括:使用所述操作输出级控制元件来接收,并且其中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提供用于所述电机的非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包括:使用所述操作输出级元件来接收和提供;或者,其中所述应急输出级元件还包括:应急输出级控制元件和应急输出级元件,其中接收所述应急控制信号包括:使用所述应急输出级控制元件来接收,并且其中接收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功率以及提供用于所述电机的应急操作的所接收的功率包括:使用所述应急输出级元件来接收和提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反馈元件感测所述电机的位置;
利用所述反馈元件,根据所感测的位置产生反馈信号;
利用所述反馈元件传输所述反馈信号;以及
利用所述应急控制元件接收所述反馈信号,并且其中产生所述应急控制信号包括:响应于所述反馈信号来产生。
CN200880123716.3A 2007-11-01 2008-10-31 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8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4307P 2007-11-01 2007-11-01
US61/001,443 2007-11-01
PCT/US2008/012366 WO2009058357A1 (en) 2007-11-01 2008-10-31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turbine bla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8273A true CN101918273A (zh) 2010-12-15
CN101918273B CN101918273B (zh) 2014-03-12

Family

ID=4059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371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18273B (zh) 2007-11-01 2008-10-31 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66434B2 (zh)
EP (1) EP2212194B1 (zh)
KR (1) KR20100126265A (zh)
CN (1) CN101918273B (zh)
CA (1) CA2706068A1 (zh)
DK (1) DK2212194T3 (zh)
WO (1) WO200905835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612A (zh) * 2011-07-27 2013-01-30 卡尔E.布林克曼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以及风力设备
CN103016266A (zh) * 2013-01-11 2013-04-03 华北电力大学 模糊前馈与线性自抗扰结合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
CN107078540A (zh) * 2014-09-10 2017-08-18 穆格昂纳公司 用于准备应急能量存储装置来用于操作的方法
CN113955084A (zh) * 2021-12-22 2022-01-21 四川承天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旋翼变距控制系统、方法、同步/不同步变距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09127A1 (de) * 2006-02-24 2007-09-06 Repower Systems Ag Energieversorgung für Blattverstelleinrichtung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TWI392800B (zh) * 2007-12-14 2013-04-11 Ind Tech Res Inst 風力發電機之葉片旋角驅動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US7956482B2 (en) * 2008-01-18 2011-06-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peed controlled pitch system
DE102010016105B4 (de) * 2010-03-23 2015-10-08 Moog Unna Gmbh Notbetriebsfähige Pitch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e Wind- oder Wasserkraftanlage
CN101915206B (zh) * 2010-08-09 2012-02-15 重庆科凯前卫风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风力发电机的变桨控制单元及其装置
DE102010045699A1 (de) * 2010-09-16 2012-03-22 Repower Systems Ag Windenergieanlage sowie Verfahren zum geregelten Herunterfahren einer Windenergieanlage
DE102010060380B3 (de) * 2010-11-05 2012-02-02 Lti Drives Gmbh Notbetriebsfähige Pitchmotor-Antriebsschaltung
DE102011086608A1 (de) * 2010-11-17 2012-07-12 Suzlon Energy Gmbh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von Betriebszuständen einer Windturbine
CN103066860A (zh) * 2011-10-20 2013-04-24 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 用于风电交流变桨系统的交流驱动器
US20130307270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Clipper Windpower, Llc Fire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US20130309088A1 (en) * 2012-05-15 2013-11-21 Clipper Windpower, Llc Method for Protecting Wind Turbine Equipment in Fire Event
JP6104532B2 (ja) * 2012-07-23 2017-03-29 ラピス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駆動機構、及びモータ駆動制御方法
CN103670920B (zh) * 2012-09-06 2016-06-01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风力变桨系统及风力变桨系统的桨叶零点备份与恢复方法
CN102935893B (zh) * 2012-11-29 2016-01-06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动机的顺桨停车保护方法和顺桨停车保护装置
EP3023846A1 (en) * 2014-11-18 2016-05-25 Moog Unna GmbH Electromechanical drive system
CN113328671B (zh) * 2021-06-16 2022-07-2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66833A (en) * 1952-11-13 1956-10-16 Gen Motors Corp Propeller control system
CN1034174A (zh) * 1987-12-21 1989-07-26 联合工艺公司 飞行器螺旋桨叶片的固定
GB2225613A (en) * 1988-10-21 1990-06-06 Gen Electric Pitch control system for unducted fan or propeller blades
CN1043479A (zh) * 1988-12-14 1990-07-04 通用电气公司 桨叶安装系统
US5779446A (en) * 1995-11-07 1998-07-14 Sundstrand Corporation Air driven turbine including a blade pitch control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48155A (en) * 1980-03-17 1982-09-07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Wind turbine blade pitch control system
US5183387A (en) * 1992-01-03 1993-02-02 Allied-Signal, Inc. Fault-tolerant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lade pitch
DE10140793A1 (de) 2001-08-20 2003-03-06 Gen Electric Einrichtung zum Verstellen des Rotorblattes eines Rotors einer Windkraftanlage
AU2003267035A1 (en) * 2003-09-03 2005-03-1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dundant blade pitch control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wind turbine
EP1647708A1 (en) * 2004-10-14 2006-04-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itch drive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US7355294B2 (en) * 2006-05-22 2008-04-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nd turbine blade movement
EP2189655A1 (en) * 2007-05-04 2010-05-26 Ingeteam Energy, S.A.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pitch for wind turbines
US7709972B2 (en) * 2007-08-30 2010-05-04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Wind turbine system for satisfying low-voltage ride through requir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66833A (en) * 1952-11-13 1956-10-16 Gen Motors Corp Propeller control system
CN1034174A (zh) * 1987-12-21 1989-07-26 联合工艺公司 飞行器螺旋桨叶片的固定
GB2225613A (en) * 1988-10-21 1990-06-06 Gen Electric Pitch control system for unducted fan or propeller blades
CN1043479A (zh) * 1988-12-14 1990-07-04 通用电气公司 桨叶安装系统
US5779446A (en) * 1995-11-07 1998-07-14 Sundstrand Corporation Air driven turbine including a blade pitch control system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00612A (zh) * 2011-07-27 2013-01-30 卡尔E.布林克曼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以及风力设备
CN103016266A (zh) * 2013-01-11 2013-04-03 华北电力大学 模糊前馈与线性自抗扰结合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
CN103016266B (zh) * 2013-01-11 2014-10-29 华北电力大学 模糊前馈与线性自抗扰结合的风电机组变桨距控制方法
CN107078540A (zh) * 2014-09-10 2017-08-18 穆格昂纳公司 用于准备应急能量存储装置来用于操作的方法
CN107078540B (zh) * 2014-09-10 2020-07-07 穆格昂纳公司 用于准备应急能量存储装置来用于操作的方法
CN113955084A (zh) * 2021-12-22 2022-01-21 四川承天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旋翼变距控制系统、方法、同步/不同步变距控制方法
CN113955084B (zh) * 2021-12-22 2022-03-25 四川承天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旋翼变距控制系统、方法、同步/不同步变距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66434B2 (en) 2014-10-21
DK2212194T3 (en) 2017-12-04
EP2212194A4 (en) 2013-03-27
EP2212194B1 (en) 2017-10-18
CN101918273B (zh) 2014-03-12
US20110046802A1 (en) 2011-02-24
CA2706068A1 (en) 2009-05-07
WO2009058357A1 (en) 2009-05-07
EP2212194A1 (en) 2010-08-04
KR20100126265A (ko)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8273B (zh) 用于控制涡轮叶片的系统和方法
US8193657B2 (en)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using individual blade pitch and camber control integrated with matrix converter
Jovanovic et al. The use of doubly fed reluctance machines for large pumps and wind turbines
DK2550451T3 (en) EMERGENCY PITCH DRIVING DEVICE FOR A WIND OR WATER POWER SYSTEM
US8013461B2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rotary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11273921B2 (en) Variable pitch for coordinated control
CN101521482B (zh) 用于装配电机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62256B (zh) 具有强容错能力的六相十极永磁容错电机控制方法
US20110142634A1 (en) Overspeed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754298B (zh) 电力供给装置及方法
JP2008306776A (ja) 風力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BR102013019238A2 (pt) controlador para uso com um sistema de geração de potência acoplado a uma grade elétrica e sistema de sincronização
CN108809173A (zh) 共母线开绕组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系统容错控制方法
US20090021020A1 (en) Variable speed drive system
CN115987172B (zh) 一种双凸极电机电流传感器信号丢失故障容错控制方法
JP3053611B2 (ja) 揚水発電装置
CN104584360A (zh) 用于检测电机的孤岛并且保护电机的系统和方法
CN115085272A (zh) 基于故障穿越过程的双馈风机的有功功率计算方法及系统
EP4022763B1 (en) Fault tolerant actuator assembly
CN114765437A (zh) 用来解决传动系阻尼器振荡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71225A (zh) 一种双绕组永磁电机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ones et al. Performance of a high-speed switched reluctance starter/generator system using electronic position sensing
US11394324B2 (en) Selective crowbar response for a power converter to mitigate device failure
Sanchez et al. Post-fault performance of a fault-tolerant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drive
CN108736772B (zh) 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开绕组无刷双馈发电机系统容错控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