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17757B - 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17757B
CN101917757B CN2010102260607A CN201010226060A CN101917757B CN 101917757 B CN101917757 B CN 101917757B CN 2010102260607 A CN2010102260607 A CN 2010102260607A CN 201010226060 A CN201010226060 A CN 201010226060A CN 101917757 B CN101917757 B CN 1019177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tube
value
drain voltag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60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17757A (zh
Inventor
赵建平
伍尚坤
刘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260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17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17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7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17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17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B60/50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以及一种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字射频拉远系统。所述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根据功放管在各个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查找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改变后,保持增益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的最小漏极电压,并以所述最小的漏极电压驱动所述功放管,降低功放管的功耗,提高功放管的效率。本发明提供的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同样可以提高功放管的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具有较低的功耗及较高的效率。

Description

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射频拉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数字射频拉远技术应用的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所述基带处理单元用于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所述射频拉远单元用于将所述基带信号转换成射频信号,然后经过信号放大并发送至空间中,或者从空间中接收射频信号并将所述射频信号转换成基带信号,然后传送至所述基带处理单元。其中,所述射频拉远单元包括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的功放管,所述功放管的效率直接影响整个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的效率。
功放管的效率η指输出功率与所述功放管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之比,即:
η=输出功率/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
提高所述功放管的效率,有利于节省电能,减少损耗。
然而,当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的输出功率要求变小时,相应使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变小,根据上述功放管的效率计算公式,输出功率减小将导致功放管的效率降低,影响整个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的效率,不利于节能降耗。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功放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功放管工作效率的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
一种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调整输出功率的命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各条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其中,每条所述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表示所述功放管在其中一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的关系;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从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值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中,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在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时,在对应的所述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生成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因此,在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值确定时,可根据增益值的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在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来调节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使所述功放管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较低,提高所述功放管的效率,有利于节能降耗。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功放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功放管工作效率的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
一种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包括:接收模块、查找模块、判断模块和调整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调整输出功率的命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所述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各条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其中,每条所述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表示所述功放管在其中一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的关系;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所述调整模块用于从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值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中的所述查找模块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所述判断模块和所述调整模块在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时,在对应的所述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生成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因此,在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值确定时,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可根据增益值的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在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来调节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使所述功放管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较低,提高所述功放管的效率,有利于节能降耗。
为解决现有技术数字射频拉远系统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一种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包括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功放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包括:接收模块、查找模块、判断模块和调整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调整输出功率的命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所述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各条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其中,每条所述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表示所述功放管在其中一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的关系;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所述调整模块用于从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值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包括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其中的所述查找模块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所述判断模块和所述调整模块在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时,在对应的所述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生成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因此,在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值确定时,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可根据增益值的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在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来调节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使所述功放管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较低,提高所述功放管的效率,有利于整个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的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中的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中功放管的电源模块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关系图。
其中,40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401光收发处理单元;
402数字基带处理单元;
403上变频器;
404下行射频处理器;
405功放管;
406双工器;
407收发天线;
408低噪放;
409上行射频处理单元;
410下变频器;
411数模转换模块;
412电源模块;
420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
421接收模块;
423查找模块;
425判断模块;
427调节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根据一般场效应功放管的性质,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和增益互相影响,在功放管的栅极电压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漏极电压驱动功放管,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和增益的相互对应关系不同。功放管在同一漏极电压驱动下具有的输出功率和增益的对应关系通常在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表示,即功放管在不同的漏极电压驱动下对应具有不同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
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通常在功放管出厂时由其生产厂家提供,其中记载了通过实验测试所述功放管分别在多个不同的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图2中记载了所述功放管在漏极电压VDD分别为12V、16V、20V、24V、28V和32V时,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越高,其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越平坦。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功放管可以在不同的漏极电压驱动下获得同一输出功率。
因此,本发明的功放管效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接收调节功放管的输出功率的指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
当受控的功放管的输出功率需要调整时,根据所述功放管调整输出功率的指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
步骤S104,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
根据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当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值已知时,可以查找与所述输出功率值相对应的增益值。又因为所述功放管可以在不同的漏极电压驱动下获得同一输出功率,因此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确定后,根据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的不同取值,可以查找到不同的增益值。
为实现快速查找对应的增益值,预先设定多个候选漏极电压,经过实验测试所述功放管分别在所述多个的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并记录下来,即获得如图2所示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图。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在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所述功放管在输出功率调整后可能获得的各个增益值。
例如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调整为50W,则根据如图2所示的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可查找得到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为20V时,所述功放管对应获得的增益值为19.5dB;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为24V时,所述功放管对应获得的增益值为21.3dB;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为28V或者32V时,所述功放管对应获得的增益值都为21.5dB。
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调整为20W,则根据如图2所示的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可查找得到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为12V时,所述功放管对应获得的增益值为17dB;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为16V时,所述功放管对应获得的增益值为21.2dB;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为20V、24V、28V或者32V时,所述功放管对应获得的增益值都为21.5dB。
由于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一般在其生产完成时由厂家实验测定,因此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可从厂家测试的多个漏极电压中选取。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自行设置其他的候选漏极电压,再通过实验测定获得所述功放管在各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而不必将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限于如图2所示的12V、16V、20V、24V、28V和32V。
步骤S106,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
在本步骤中,检验步骤S104获得的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符合实际的输出需要。
因此,根据所述功放管的实际需要输出的增益值设定所述预定取值范围,然后比较步骤S104中获得的各个所述增益值与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如果步骤S104中获得的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则所述增益值为所述功放管可能输出的增益值。
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改变之前具有的增益值为增益的期望值,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是与所述期望值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dB的范围。以图2所示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曲线为例,假设输出功率调整前,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值为20.5dB,则增益值的所述预定取值范围设定为[19.5dB,21.5dB]。根据步骤S104中的计算可知,如果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调整为50W,则当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等于24V、28V和32V时,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值都在所述预定取值范围之内;如果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改变为20W,则当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等于16V、20V、24V、28V和32V时,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值都在所述预定取值范围之内。
步骤S108,从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为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
根据功放管的效率η的计算公式:
r=输出功率/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
如果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较小,则所述功放管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也较小,当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相同时,所述功放管的效率就会增大。
因此,当在步骤S106中判断只有一个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时,以所述增益值对应的所述候选漏极电压为标准,生成控制信号,控制调节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等于所述候选漏极电压;当在步骤S106中判断有多个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时,比较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的所述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的大小,以其中取值最小的一个为标准,生成控制信号,控制调节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等于取值最小的所述候选漏极电压。
继续以图2所示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为例,根据步骤S106中的判断可知,如果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调整为50W,则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调整至24V;如果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改变为20W,则生成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调整至16V。
本发明的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中,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在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时,在对应的所述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生成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因此,在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值确定时,可根据增益值的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在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来调节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使所述功放管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较低,提高所述功放管的效率,有利于节能降耗。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包括由光收发处理单元401、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上变频器403、下行射频处理器404、功放管405、双工器406和收发天线407依次电性连接而构成的下行信号链路(未标示);以及,由所述收发天线407、所述双工器406、低噪放408、上行射频处理单元409、下变频器410、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和所述光收发处理单元401依次电性连接而构成的上行信号链路(未标示)。
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工作时,对于所述下行信号链路,所述光收发处理单元401将下行的光信号转化为下行基带电信号后传送至所述基带处理单元402;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对输入到其中的下行基带信号进行滤波、变频、DA转换等数字信号处理,然后将转换后获得的下行模拟基带信号输出至所述上变频器403;所述上变频器403将接收到的下行模拟基带信号经上变频处理后转换成下行射频信号并传输至所述下行射频处理器404;所述下行射频处理器404对所述下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放大以及二次滤波处理,然后将所述下行射频信号传输至所述功放管405;所述功放管405对所述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然后将所述下行射频信号传输至所述双工器406;所述双工器406将所述下行射频信号耦合至所述收发天线407,并由所述收发天线407将所述下行射频信号发送至传输空间中。
对于所述上行信号链路,所述收发天线407从传输空间中接收上行射频信号,并将所述上行射频信号传输至所述双工器406中,所述双工器406对所述上行射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然后传输至所述低噪放408;所述低噪放408对接收的所述上行射频信号进行信号放大后传输至所述上行射频处理单元409;所述上行射频处理单元409对所述上行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然后传输至所述下变频器410;所述下变频器410将所述上行射频信号经下变频处理后转换成上行基带信号,然后将所述上行基带信号传输至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对所述下变频器410传输的所述上行基带信号进行AD转换、变频滤波后传输至所述光收发处理单元401处理。
其中,所述功放管405用于对下行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处理,所述功放管405的输出功率以及增益可随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不同的射频信号输出的需要。所述功放管405在同一漏极电压驱动下具有的输出功率和增益的对应关系通常在所述功放管405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表示,所述功放管405在多个不同的漏极电压VDD驱动下对应具有不同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进一步包括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中的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包括接收模块421、查找模块423、判断模块425和调整模块427。
当受控的功放管405的输出功率需要调整时,所述接收模块421接收调整输出功率的指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
所述查找模块423根据调整后的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所述功放管405的增益值。
根据所述功放管405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当所述功放管405的输出功率值已知时,可以查找与所述输出功率值相对应的增益值。因为所述功放管405可以在不同的漏极电压驱动下获得同一输出功率,因此所述功放管405的输出功率确定后,所述查找模块423根据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的不同取值,可以查找到不同的增益值。
为实现快速查找对应的增益值,预先设定多个候选漏极电压,所述查找模块423中预先设定多个候选漏极电压,经过实验测试所述功放管405分别在所述多个的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并记录下来,即获得如图2所示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图。所述查找模块423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在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所述功放管405在输出功率调整后可能获得的各个增益值。
同样地,所述查找模块423中的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可从厂家测试的多个漏极电压中选取,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的候选漏极电压值,再通过实验测定获得所述功放管在各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而不必将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限于如图2所示的12V、16V、20V、24V、28V和32V。
所述判断模块425用于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
在所述判断模块425中,根据所述功放管405的实际需要输出的增益设定所述预定取值范围,然后比较所述查找模块423获得的各个所述增益值与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如果所述查找模块423获得的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则所述增益值为所述功放管405可能输出的增益值。
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判断模块425中,以输出功率改变之前所述功放管405的具有的增益值为增益的期望值,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是与所述期望值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dB的范围。
所述调整模块427用于从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
根据功放管405的效率的计算公式,当所述功放管405的输出功率相同时,如果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较小,则所述功放管405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也较小,所述功放管405获得的效率较大。
因此,当只有一个增益值满足预定的取值范围时,所述调整模块427以所述增益值对应的所述候选漏极电压为标准,生成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等于所述候选漏极电压;当有多个增益值满足预定的取值范围时,所述调整模块427比较各个所述增益值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的大小,以其中取值最小的一个为标准,生成控制信号控制调节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使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等于或接近所述取值最小的候选漏极电压。在输出功率确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所述功放管405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损耗,提高所述功放管405的工作效率,在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其他部分的功耗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整个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功耗。
请参阅图5,图5本发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设置在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中,由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的硬件通过编程设置实现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的功能,同时,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40中进一步设置数模转换模块411,所述数模转换模块411连接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和所述功放管405的电源模块412。所述数模转换模块411将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发出的控制信号从数字形式转换为模拟形式,所述电源模块412根据所述模拟控制信号输出漏极电压至所述功放管405。
本发明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输出功率需要改变时,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根据输出功率改变的指令以及增益的预设取值范围,查找所述功放管405的增益和输出功率的关系曲线,获得所述功放管405的输出符合要求时的最小候选漏极电压值,然后生成调节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的控制信号,并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数模转换模块411,经过所述数模转换模块411对所述控制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将模拟形式的控制信号传送至所述电源模块412,所述电源模块412根据模拟形式的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功放管405输出对应的漏极电压,在保持增益和输出功率稳定输出的情况下,降低所述功放管405的功耗,提高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效率。
由于一般的功放管都具有对功放管供电的电源模块,在具体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时,由于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本身即具有一定的运算处理能力,因此由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402的硬件实现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的功能,只需在现有技术的硬件上增加所述数模转换模块411即可,不必设置额外的硬件实现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调节的功能,使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的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所述电源模块412中,输入的模拟控制信号的电压与所述电源模块412输出的漏极电压满足下述关系:
Vout=4Vct+12;
其中,Vout为所述电源模块412输出的漏极电压,Vct为输入所述电源模块412的模拟控制信号的电压,如图6所示。
下面以图2所示的功放管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为例说明本发明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实现节能降耗的效果:
假设所述功放管405的输出功率改变前,其输出功率为100W,漏极电压32V,电源输出的电流为8A,则所述功放管405的功耗为256W,如果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其他部分的功耗为40W,则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功耗为296W,其效率为100/296≈33.8%。
假设所述功放管405的输出功率改变后为50W,如果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不变,即漏极电压仍为32V,实验测得此时的电源电流为5.5A,假设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其他部分的功耗保持为40W不变,则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功耗为32×5.5+40=216W,效率为50/216≈23%。在引入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后,根据如图2所示的功放管405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以及[19.5dB,21.5dB]的增益值的预设取值范围,可获得对应的最小漏极电压为24V,实验测得此时所述功放管405的电源电流为5.7A,假设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其他部分的功耗保持为40W不变,则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功耗为24×5.7+40=176.8W,效率为50/176.8≈28.3%。相对于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不变的情况,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效率提高了5.3%,减少了约39W的功耗。
假设所述功放管405的输出功率改变后为20W,如果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不变,即漏极电压仍为32V,实验测得此时的电源电流为3.5A,假设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其他部分的功耗保持为40W不变,则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功耗为32×3.5+40=152W,效率为20/152≈13.2%。在引入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420后,根据如图2所示的功放管405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以及[19.5dB,21.5dB]的增益值的预设取值范围,可获得对应的最小漏极电压为16V,实验测得此时所述功放管405的电源电流为3.8A,假设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其他部分的功耗保持为40W不变,则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功耗为16×3.8+40=100.8W,效率为20/100.8≈19.8%。相对于所述功放管405的漏极电压不变的情况,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40的效率提高了约6.6%,减少了约51W的功耗。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包括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其中的所述查收模块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所述判断模块和所述调整模块在所述增益值满足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时,在对应的所述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生成控制信号,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因此,在所述功放管的输出功率值确定时,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可根据增益值的所述预定取值范围在所述多个候选漏极电压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来调节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使所述功放管的电源供给的直流功率较低,提高所述功放管的效率,有利于整个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的节能降耗。
并且,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可设置在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中,由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的硬件通过编程设置实现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的功能,因此只需在现有技术上设置一个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即可,不必设置额外的硬件,使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的控制,节省装置空间和硬件资源,增强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的功能集成化。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调整输出功率的命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
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各条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其中,每条所述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表示所述功放管在其中一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的关系;
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
从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值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步骤中:
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是与增益期望值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dB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期望值设定为输出功率调节前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值。
4.一种功放管的效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调整输出功率的命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各条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其中,每条所述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表示所述功放管在其中一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的关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
调整模块,用于从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值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放管的效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中,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是与增益期望值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dB的范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放管的效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期望值设定为输出功率调节前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值。
7.一种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包括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功放管,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调整输出功率的命令,获得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
查找模块,用于根据调整后的输出功率值,分别在多个候选漏极电压值对应的各条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中查找对应的增益值,其中,每条所述增益和输出功率关系曲线表示所述功放管在其中一个所述候选漏极电压驱动下的增益和输出功率的关系;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各个所述增益值是否满足预定取值范围;
调整模块,用于从满足预定取值范围的增益值所对应的候选漏极电压值中选取电压值最小的一个调整所述功放管的漏极电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中,所述预定取值范围是与增益期望值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dB的范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益期望值设定为输出功率调节前所述功放管的增益值。
10.如权利要求7、8或者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数字射频拉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字射频拉远系统进一步包括用于处理基带信号的数字基带处理单元和数模转换模块,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通过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功放管的电源模块,所述功放管效率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数字基带处理单元中;
其中,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调整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数模转换,将模拟形式的控制信号传送至所述功放管的电源模块;
所述功放管的电源模块根据所述模拟形式的控制信号输出对应的漏极电压至所述功放管漏极。
CN2010102260607A 2010-07-13 2010-07-13 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Active CN101917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60607A CN101917757B (zh) 2010-07-13 2010-07-13 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60607A CN101917757B (zh) 2010-07-13 2010-07-13 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7757A CN101917757A (zh) 2010-12-15
CN101917757B true CN101917757B (zh) 2013-08-07

Family

ID=43325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60607A Active CN101917757B (zh) 2010-07-13 2010-07-13 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177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555B (zh) * 2010-12-17 2014-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te系统中功放电压调节方法及装置
WO2011100922A2 (zh) * 2011-04-14 2011-08-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降低功率放大器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68870B (zh) * 2011-10-11 2013-03-06 波达通信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多调制微波系统发射链路的线性优化方法
CN108366419A (zh) * 2018-01-05 2018-08-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功率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输出功率调节装置
CN108540100A (zh) * 2018-04-02 2018-09-1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功放的调试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3635A (zh) * 2000-07-12 2002-01-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传输功率放大方法及装置
CN101453799A (zh) * 2007-11-30 2009-06-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载波数字选频射频拉远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0711B2 (ja) * 1997-04-21 2001-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ゲイン制御装置
US7764120B2 (en) * 2008-08-19 2010-07-27 Cree, Inc.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parallel sets of transistor amplifiers having different turn on power level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3635A (zh) * 2000-07-12 2002-01-30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传输功率放大方法及装置
CN101453799A (zh) * 2007-11-30 2009-06-1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多载波数字选频射频拉远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0-294626A 1998.11.0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17757A (zh)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17757B (zh) 功放管的效率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和数字射频拉远系统
US9948350B2 (en) Multi-mode radio frequency circuitry
CN1983851B (zh) 一种使功放支持多功率的方法及射频模块
US9484150B2 (en) Multi-mode power amplifying circuit, and multi-mode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and method thereof
US11949384B2 (en) Supply modulator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252905A (zh) 移动无线应用中的电池寿命扩展技术
CN103201940A (zh) 级联功率系统架构
US10024687B2 (en) Transmitter and monitor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KR20220102902A (ko) 전원 변조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장치
CN201910863U (zh) 多通道射频相位匹配控制装置
US20030040336A1 (en) Tower top cellular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CN108923549A (zh)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及其最大功率点控制方法
CN104640011A (zh) 一种应用于ap的双频功放装置及ap设备
CN103379612B (zh) 室内分布系统利用天馈线供电的方法和系统
CN101567664B (zh) 一种通过自适应调整栅压来提高功率放大器效率的方法
CN110889961A (zh) 降低plc功耗和干扰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1394195B (zh) 一种抑制gsm带外杂散的方法
CN211600518U (zh) 一种计算机控制的农业生产采光系统
CN100461624C (zh) 一种优化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方法及射频功率放大器系统
CN101699771B (zh) 全数字宽带微波发射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1118466Y (zh) 具备调变变压电力的电源架构
CN104469215A (zh) 一种共用二级放大器的c波段高频头
CN112511176B (zh) 一种基于捷变频器的冷备冗余系统和方法
CN100334814C (zh) 射频功率控制系统
CN114401570B (zh) 一种可见光通信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 LTD (GUANGZHOU)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26

Address after: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9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No. 6, Jin Lu,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