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01702B -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电力触点的惯性捕捉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电力触点的惯性捕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01702B
CN101901702B CN201010233539.3A CN201010233539A CN101901702B CN 101901702 B CN101901702 B CN 101901702B CN 201010233539 A CN201010233539 A CN 201010233539A CN 101901702 B CN101901702 B CN 1019017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contact
connecting rod
circuit moving
operating mechanism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35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01702A (zh
Inventor
J·W·克里格尔
P·A·墨克
R·M·斯莱皮安
A·M·斯特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t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ton Corp filed Critical Eat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01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1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01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01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8Application transfer; between utility and emergency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接到自动转换开关(10)的操作机构(16)的捕捉组件(80)。捕捉组件(80)构造成当操作机构(16)以高于设计速度运动时阻止操作机构(16)内的运动。也就是说,当操作机构(16)静止或以标准速度、即操作机构(16)应具有的速度运动时,捕捉组件(80)不接合。当例如在耐受试验期间存在强过流时,磁场使得可动触点(24、26)与固定触点组件(28)分离,这又使操作机构(16)以高于标准速度的速度运动。捕捉组件(80)构造成当操作机构(16)以高于标准速度的速度运动时、接合并阻止操作机构(16)的运动。

Description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电力触点的惯性捕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旁通隔离(bypass isolation)断开或闭合转换的自动转换开关组件、通常称为自动转换开关组件(ATS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构造成抑制、优选防止在错误的高电流下致动该开关的闭锁组件的ATS组件。
背景技术
某些场所、例如医院(下文称“系统负载”)必须具有设计为能够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给的电力系统。一次电源一般是公共电网,二次电源一般为发电机。这两种电源都设计成在很长的时段内提供电力。换句话说,系统一般从一次电源吸收电力,然而如果一次电源在任何时段中失效,就使用二次电源。一般地,不希望两个电源同时供电。也就是说,来自这些电源的电流一般相位不同,不能被安全地组合在一起。
ATS不是构造为在过流条件下中断电流的断路器或类似装置。构造成保护系统负载免受过流条件影响的断路器、以及类似装置一般位于ATS的上游和/或下游。
ATS包括外壳、操作机构、第一线路汇流排、第二线路汇流排、负载汇流排、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固定触点组件、以及控制装置。操作机构、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固定触点组件、以及控制装置都布置在外壳内。第一线路汇流排基本上设置在外壳内,但包括一伸到外壳外部的端子。第一线路汇流排端子与一次电源相联接并电连通(electrical communication)。类似地,第二线路汇流排基本上布置在外壳内,但包括一伸到外壳外部的端子。第二线路汇流排端子与二次电源联接并电连通。负载汇流排也基本上布置在外壳内并包括一伸到外壳外部的端子。负载汇流排端子与系统负载联接并电连通。固定触点组件与负载汇流排联接并电连通。固定触点组件构造成择一地与第一线路可动触点和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相接合。
第一线路可动触点与第一线路汇流排联接并电连通。第一线路可动触点构造成(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第一线路可动触点不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在该第二位置中第一线路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并电连通。类似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与第二线路汇流排联接并电连通。第二线路可动触点构造成(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第一线路可动触点不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在该第二位置中第二线路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并电连通。第一、第二可动触点中每次只有一个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也就是说,在正常操作的配置中,第一触点组件位于第二位置从而从一次电源向系统负载供电,而第二触点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如有必要,则使第一触点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而第二触点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上述转换几乎在瞬间发生。在这种配置中,二次电源向系统负载供电。
通过操作机构来执行对第一、第二触点组件的操作、即定位。操作机构包括多个机械联动结构(linkage),其构造成确保第一、第二触点组件不会同时处于第二位置。第一、第二触点组件可以同时处于第一位置,即系统负载不会从ATS接受电力。操作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构造成使接合的触点组件保持在第二配置中的弹簧。
控制装置致动操作机构。一般为螺线管的控制装置构造成接收远程或本地的控制信号。因此,当控制装置收到控制信号时,操作机构被致动,第一、第二触点组件运动到不同的位置。
必须对ATS进行测试以确保ATS满足规定的操作标准。作为测试流程的一部分,ATS要承受一“耐受”电流。即基本上是瞬时的强烈过流。当这样的电流流经固定触点组件时产生很强的磁场。该电磁场可能强到足以克服操作机构弹簧的偏压,该弹簧将接合的触点组件保持在第二位置中。也即磁场导致闭合的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如果过流足够强,闭合触点快速地移至第一位置。这又使得操作机构被致动,并使另一触点组件运动至第二位置。也即,耐受电流可导致ATS从一个电源切换到另一个。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认为ATS未通过测试。
发明内容
权利要求所述的内容提供了一种联接到ATS的操作机构的捕捉/制动/锁定(catch)组件。捕捉组件构造成当操作机构以高于设计速度运动时阻止操作机构内的运动。也即当操作机构静止或以“标准”速度、即操作机构应具有的速度运动时,捕捉组件不接合。当例如在耐受试验期间存在强过流时,上述磁场使得操作机构以高于标准速度的速度运动。捕捉组件构造成在该条件下接合并阻止操作机构的运动。
附图说明
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可以通过结合附图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获得,附图中:
图1是操作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的ATS的一部分的剖开的侧视图。
图2是操作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可动触点位于第二位置、第二可动触点位于第一位置的ATS的另一部分的剖开的侧视图。
图3是ATS的一部分的剖开的侧视图,其中示出操作机构处于耐受试验期间的配置中。
图4是ATS的另一部分的剖开的侧视图,其中示出操作机构处于耐受试验期间的配置中、第一可动触点位于与固定触点组件分离的位置、第二可动触点位于第一位置。
图5是捕捉组件的详细等轴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  自动转换开关(ATS)
12  外壳
13  多个平面外壳壁部
14  封闭空间
16  操作机构
18  第一线路汇流排
20  第二线路汇流排
22  负载汇流排
24  第一可动触点
26  第二可动触点
28  固定触点组件
30  控制装置
32  控制装置致动器
34  第一线路汇流排端子
36  第二线路汇流排端子
38  负载汇流排端子
48  致动器连杆
48A 致动器连杆
48B 致动器连杆
50  机械联动结构
52L 连杆
54 初级连杆
60L 连杆体部
62L 连杆第一端部
64L 连杆角部
66L 连杆第二端部
70  初级连杆体部
72  初级连杆第一端部
74  初级连杆第二端部
76  凸轮套
80  捕捉组件
82  捕捉止档部
84  捕捉件组件
86  捕捉组件弹簧
88  捕捉件
90  枢转件
92  捕捉件钩状体部
93  弹簧绕匝体部
94  弹簧第一端部
96  弹簧第二端部
98  弹簧端部接合表面
100 柱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这里所使用的,“联接”指的是在两个或多个元件之间的连接,与直接或间接无关,只要出现连接即可。
如这里所使用的,“直接联接”指的是两个元件直接相互接触。
如这里所使用的,“固定联接”或“固定”指的是两个部件联接成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同时其相对定位保持不变。
如这里所使用的并参照电子元件,“接合”指的是暂时联接并且允许电连通。
如这里所使用的,“角部/顶点”是指两个或多个一般是平直的部件或元件相交或联接的区域。
如已知的那样,任何构造成载流的元件都由导电材料、例如但不限于铜制成。不应载流的元件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和/或通过不导电的材料与那些载流的元件分离。
关于不同元件的“位置”的解释。一般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使来自一次电源的电力经过自动转换开关的配置中。相应地,多数“第一”位置对应于这个操作配置。当自动转换开关处于使来自二次电源的电力经过自动转换开关的配置中时,多数元件位于“第二”位置。这个约定的例外是第一、第二可动触点的位置。为了使得对第一、第二可动触点的位置的描述彼此一致,(规定)当电路断开时、即触点不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时,第一、第二可动触点位于“第一位置”。类似地,当第一、第二可动触点中任一个位于“第二位置”时,触点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因此,在正常操作的配置中,多数元件位于“第一位置”,然而,第一可动触点位于“第二位置”,即闭合且被电力流过。
如图1-4所述,自动转换开关(ATS)10包括限定一封闭空间14的外壳12(部分示出)、操作机构16、第一线路汇流排18、第二线路汇流排20、负载汇流排22、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下文称为“第一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下文称为“第二可动触点”)、固定触点组件28、以及具有致动器32的控制装置30。操作机构16、第一可动触点24、第二可动触点26、固定触点组件28、以及控制装置30布置在外壳的封闭空间14内。第一线路汇流排18基本上布置在外壳的封闭空间14内,但包括一伸到外壳12外部的端子34。第一线路汇流排端子34与一次电源(未示出)联接并电连通。类似地,第二线路汇流排20基本上布置在外壳的封闭空间14内,但包括一伸到外壳12外部的端子36。第二线路汇流排端子36与二次电源(未示出)联接并电连通。负载汇流排22也基本上布置在外壳的封闭空间14内并包括一伸出外壳12外部的端子38。负载汇流排端子38与系统负载(未示出)联接并电连通。固定触点组件28与负载汇流排22联接并电连通。固定触点组件28构造成择一地与第一可动触点24和第二可动触点26接合。
第一可动触点24与第一线路汇流排18联接并电连通。在第一可动触点24与第一线路汇流排18之间的联接可以是通过一导体、例如但不限于铜导线(未示出)的联接,但优选是如图2和4所示的直接、但可动的联接。第一可动触点24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第一可动触点24不与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在该第二位置中第一可动触点24与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并电连通。类似地,第二可动触点26与第二线路汇流排20联接并电连通。第二可动触点26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第二可动触点26不与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在该第二位置中第二可动触点26与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并电连通。
第一、第二可动触点24、26中每次仅有一个与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也即在正常的操作配置中,第一可动触点24位于第二位置,从而由一次电源给系统负载供电,而第二可动触点位于第一位置。当ATS 10一般地在该配置中运行时,认为该配置中的操作机构16也处于“静止条件”。如果出现需要,则可使第一可动触点24运动到第一位置,而第二可动触点26运动到第二位置。在这种配置中,由二次电源给系统负载供电。
操作机构16的配置/位置由控制装置致动器32控制。通常包括一螺线管(未示出)的控制装置致动器32构造成接收一来自用户的指令信号。一旦接收到指令信号,控制装置致动器便被致动,并通过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link)48(下面描述)来使操作机构16将已接合的可动触点24、26与固定触点组件28分离并接合另一可动触点24、26。由于操作机构16被设计并用于在由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的致动引起的速度下操作,所以该运动被认为是“标准运动条件”。
对第一、第二触点24、26的操作、即定位由操作机构16来执行。也即操作机构16构造成使第一可动触点24和第二可动触点26在各自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一可动触点24位于第二(闭合)位置而第二可动触点26位于第一(断开)位置时,操作机构16一般被描述为位于第一位置或配置中;当第一可动触点24位于第一(断开)位置而第二可动触点26位于第二(闭合)位置时,操作机构16位于第二位置或配置中。操作机构16包括多个机械联动结构50,所述机械联动结构50构造成确保第一触点24和第二触点26不会同时位于第二位置中。第一、第二触点24、26两者可以同时位于第一位置中,即系统负载不通过ATS接收电力。操作机构16包括一个或多个弹簧(未示出),所述弹簧构造成将接合的触点24、26保持在第二配置中。一般地,以下并未详细说明的连杆50如图2和图4中所示地操作。
各不同的联动结构、连杆以及相关部件可以并通常是以间隔分层的方式布置。各层可包括基本上相同的、对准/对齐的部件。因此,当如图1-4所示地从一侧观察时,只能看到一个元件。此外,相同并对准的部件可用于“夹置”另一单个部件的一部分。然而,这种配置一般可在不影响装置的机械操作的情况下被反转。例如,一配置可具有两个第一元件,这两个第一元件夹置单个第二元件的一部分并对此例与之可枢转地联接。如果相同形状的元件被配置成将单个第一元件夹置在两个第二元件之间,也可以获得相同的机械操作。作为一个更具体的例子,如下面详述的那样,设有与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可枢转地联接的L连杆52。在优选实施例中,两个L连杆52(分别)设置在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的两侧。然而,该配置可以被反转成,在单个L连杆52的两侧设置两个致动器连杆48。在这两种配置中,联动结构的机械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讨论中,将描述在一位置并执行一具体功能的单个连杆元件。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每个单个“连杆”可以包括多个基本上相同的、间隔对准的、作为单个元件运动的部件。
与以下权利要求书相关的操作机构联动结构50在图1和3中示出。该联动结构包括L连杆52、初级连杆54以及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L连杆52具有体部60,该体部60包括第一端部62、角部64、以及第二端部66。L连杆的第一端部62、角部64、以及第二端部66一般限定一平面。L连杆52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在外壳12上,优选在角部64处联接。初级连杆54包括长形的体部70,该体部70具有第一端部72和第二端部74。初级连杆的第一端部72与L连杆的第二端部66以可动的、优选可枢转/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初级连杆的第二端部74联接到凸轮套76,该凸轮轴套76基本与初级连杆的第一端部72的转动轴线平行。凸轮轴套76接合操作机构16中的另一联动结构50,操作机构16控制第一、第二可动触点24、26的位置,如图2和4所示。
控制装置30包括控制装置致动器32以及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如图所示,控制装置30具有两个致动器连杆48A、48B。致动器32构造成使控制装置致动器连杆48A、48B在伸出的第一位置与回缩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控制装置致动器连杆48A、48B与L连杆的第一端部62和/或与L连杆体部60的在L连杆的第一端部62与角部64之间的中间部分以可动的、优选可枢转/可转动的方式联接。
在这种配置中,L连杆52构造成响应于控制装置致动器连杆48A、48B在两个位置、即伸出的第一位置和回缩的第二位置之间运动。随着L连杆5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初级连杆54、进而凸轮套76和联动结构50的其余部分、或一般地说操作机构16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如上所述,当操作机构16位于第一位置或配置中时,第一可动触点24位于第二(闭合)位置,而第二可动触点26位于第一(打开)位置;当操作机构16位于第二位置或配置中时,第一可动触点24位于第一(打开)位置,而第二可动触点26位于第二(闭合)位置。
如上所述,在正常操作期间,操作机构16不是在各位置之间运动,而是处于静止条件中。此外,当控制装置致动器32被致动时,操作机构16迅速地、几乎瞬时地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操作机构16的非常快的运动速度是所希望的并被认为是标准运动条件。当存在过流条件时、例如在“耐受试验”期间,在可动触点24、26处的电磁场使得接合的可动触点离开固定触点组件28。这个运动经由主要在图2和图4中示出的联动结构50传递给操作机构16。该运动比标准运动条件更迅速,并被认为是“耐受运动条件”。还要指出,可能存在一第四条件,其中轻微的过流条件使接合的可动触点24、26以低于耐受运动条件的速度离开固定触点组件28。因为该条件不足以使接合的可动触点以足够使操作机构进一步切换位置的速度离开固定触点组件28,所以在下文中,认为该第四条件是静止条件的子条件。
为了抑制、优选防止可动触点24、26以及操作机构16当暴露在过流/耐受电流条件下时切换位置,ATS 10包括一捕捉组件80。捕捉组件80构造成当操作机构16处于耐受运动条件下时抑制、优选防止操作机构16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而当操作机构16处于标准运动条件下时允许操作机构16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
这一点通过利用捕捉件88的动量来选择性地克服捕捉组件弹簧86的偏压来实现。捕捉件88联接到操作机构16并将操作构件16的速度传递给捕捉件88。由于捕捉件88的质量基本上是一常量、(虽然)随着氧化或灰尘的积累等而改变,捕捉件88的动量(质量×速度)根据操作机构16的速度而变化。通过改变捕捉件88的质量和/或重量分布、以及捕捉组件弹簧86的强度,可以将捕捉组件80构造成:当操作机构16处于静止条件或标准运动条件之一时,由捕捉组件弹簧86对捕捉件88施加的偏压使捕捉件88处于不闭锁的第一位置。相反地,当操作机构16处于耐受运动条件时,由捕捉组件弹簧86对捕捉件88施加的偏压力不足以使捕捉件88保持在不闭锁的第一位置,从而允许捕捉件88运动到闭锁的第二位置。当所述捕捉件处于闭锁的第二位置时,操作机构16的运动被阻止。
应当指出,对于处于耐受运动条件下的操作机构16而言,接合的可动触点24、26将会离开固定触点组件28。这是期望并允许的。再次说明,ATS不是断路器,也不具有断路器的功能。在接合的可动触点24、26与固定触点组件28相分离时,可能在接合的可动触点24、26与固定触点组件28之间形成电弧。该电弧使电流保持通过ATS 10。此外,根据耐受运动条件的持续时间,或者操作机构16使接合的可动触点24、26与固定触点组件28重新连接,或者上游/下游的断路器(未示出)中断电流。
捕捉组件80包括捕捉止档部82、捕捉件组件84以及至少一个具有一定偏压的弹簧86。捕捉件组件84包括捕捉件88和枢转件90。捕捉件88可以具有任何构造成接合捕捉止档部82的形状,而在优选实施例中,捕捉件88具有钩状体部92。如图所示,捕捉件钩状体部92接近于问号、即“?”的形状。捕捉件88优选在L连杆的第一端部62处可动地联接到至少一个操作机构连杆50。枢转件90可联接到L连杆的第一端部62,优选沿基本上与L连杆体部60的转动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捕捉件88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到枢转件90。捕捉件88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捕捉件88不与捕捉止档部82接合,在该第二位置中捕捉件88与捕捉止档部82接合。
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优选为扭转弹簧。如果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为扭转弹簧,则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包括绕匝体部92、第一端部94和第二端部96。两个弹簧端部94、96可被延长以提供接合表面98。弹簧接合表面98、即弹簧端部94、96可以被弯曲或形成其他形状以构造成至少接合捕捉件88并对捕捉件88以及不在捕捉件88上的另外的表面进行偏压。如图5所示,第二弹簧端部96接合L连杆52,但也可以接合其他联动结构50或外壳12。
捕捉止档部82可以具有任何对应于、即构造成与捕捉件88相接合的形状。如图所示,捕捉止档部82是一柱件(post)100。捕捉止档部82可以安装在任何设置在合适位置的表面上,例如在操作机构联动结构50(未示出)上,但优选与外壳12联接。也即外壳12包括多个基本上为平面的壁部13,捕捉止档部82是直接联接到外壳壁部13并基本上垂直地从外壳壁部13伸出的柱件100。
在操作中,捕捉件88的质量和/或重量和平衡设计成在耐受运动条件下具有稍微大于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的偏压的动量。应指出,捕捉件88的质量和形状(其影响到重量和平衡)以及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的强度或偏压实际上存在无限的变型能实现捕捉组件80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仅需使捕捉件88的动量当操作机构16在耐受运动条件下运动时能够克服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的偏压,但当操作机构16在标准运动条件下运动时不能克服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的偏压。此外应指出,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的偏压设计成当操作机构16位于静止条件时使捕捉件88返回到第一位置。
在示例性的耐受试验中,捕捉组件80如下地操作。当在静止条件下时,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的偏压使捕捉件88保持在第一位置。在施加耐受电流时,在接合的触点24、26和固定触点组件28之间界面处的电磁力使接合的触点24、26以一定速度与固定触点组件28分离,该速度大于操作机构16的正常操作速度,即操作机构处于耐受条件下。因为该运动被传递给捕捉件88,捕捉件88中产生的动量克服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的偏压,捕捉件88运动到第二位置。也即捕捉件88锁住捕捉止档部82。由于捕捉件88与操作机构16相联接,在操作机构16切换位置之前阻止了该操作机构16的运动。随着耐受电流的降低,操作机构16使可动触点24、26返回到试验前的位置。也即操作机构16返回到静止条件,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使捕捉件88返回到第一位置。
相反地,在从一个电源到另一个电源的计划切换中,捕捉组件80如下地操作。用户致动控制装置致动器32,致使L连杆52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个运动使得操作机构16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操作机构16以低于耐受试验速度的速度运动、即在标准运动条件下运动。而在标准运动条件,操作机构16运动并将运动传递给捕捉件88。然而,操作机构16在标准运动条件下的速度不会在捕捉件88中产生足以克服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的偏压的动量。因此,捕捉件88不会运动到第二位置,操作机构16的运动不会被阻止。应指出,在标准运动条件下的转变期间,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可以变形,捕捉件88可以运动。然而在标准运动条件结束时,操作机构16返回到静止条件,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使捕捉件88返回到第一位置。
应指出,可以通过改变捕捉件88的质量来调节捕捉组件80的操作特性、即为使捕捉件88运动到第二位置必须使操作机构16具有的速度。这一点可以通过向捕捉件88联接具有一定质量的连接件(未示出)或类似元件来实现。通过增加捕捉件88的质量,捕捉件88将以一较低的速度运动到第二位置;也即耐受条件下的速度降低。或者可以通过改变捕捉件88的重量和平衡来改变在耐受条件下的速度。例如,捕捉件88可以包括一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捕捉件88的转动轴线沿径向延伸的螺纹杆(未示出)。也即该螺纹杆不是相对于捕捉件88的转动轴线沿周向或切向延伸。在该螺纹杆上可动地设置一螺母(未示出)。随着该螺母沿径向运动,捕捉件88的重量和平衡改变,耐受条件的相应速度也会改变。类似地,通过将弹簧更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弹簧,限定耐受条件的速度也改变。
这里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披露的启示下可以对这些细节做出各种不同的变形和改变。相应地,所披露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完整范围和所有的等效方案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10)的捕捉组件(80),所述自动转换开关(10)包括限定一封闭的空间(14)的外壳组件(12)、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固定触点组件(28)以及操作机构(16),所述操作机构(16)具有至少一个连杆(50)并构造成使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和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运动,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构造成在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和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不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在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并电连通;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构造成在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和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不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在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并电连通;所述操作机构(16)还构造成每次允许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处于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或允许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处于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所述操作机构(16)还构造成处于至少三种条件,即静止条件、标准运动条件或耐受运动条件中的一种条件中,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静止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和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不运动,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标准运动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使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以一标准速度向另一位置运动,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耐受运动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使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以一高于所述标准速度的速度向另一位置运动,其中所述捕捉组件(80)包括:
捕捉止档部(82);
包括捕捉件(88)的捕捉件组件(84);
进行偏压的至少一个弹簧(86);
所述捕捉件(88)可动地联接到所述操作机构连杆(5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捕捉件(88)构造成在捕捉件第一位置与捕捉件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中所述捕捉件(88)不与所述捕捉止档部(82)接合,在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中所述捕捉件(88)与所述捕捉止档部(82)接合;
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构造成接合所述捕捉件(88)并对该捕捉件进行偏压;
其中,当所述捕捉件组件(84)受到与所述静止条件或所述标准运动条件相应的力时,所述弹簧(86)将所述捕捉件(88)保持在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
其中,当所述捕捉件组件(84)受到与所述耐受运动条件相应的力时,所述弹簧(86)允许所述捕捉件(88)运动到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捕捉件(88)处于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时,所述操作机构(16)的运动被阻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捕捉组件(80),其中:
当所述捕捉件(80)位于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均不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捕捉组件(80),其中:所述操作机构(16)包括L连杆(52)、初级连杆(54)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的控制装置致动器(32),所述L连杆(52)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外壳组件(12),所述致动器(32)构造成使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在致动器连杆第一位置与致动器连杆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联接到所述L连杆(52)并构造成使所述L连杆(52)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12)在L连杆第一位置和L连杆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位于所述致动器连杆第一位置时,所述L连杆(52)位于所述L连杆第一位置,当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位于所述致动器连杆第二位置时,所述L连杆(52)位于所述L连杆第二位置,所述L连杆(52)联接到所述初级连杆(54),所述初级连杆(54)构造成当所述L连杆(52)位于所述L连杆第一位置时所述初级连杆位于初级连杆第一位置,所述初级连杆(54)构造成当所述L连杆(52)位于所述L连杆第二位置时所述初级连杆位于初级连杆第二位置,所述初级连杆(54)还联接到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其中当所述初级连杆(54)处于所述初级连杆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而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位于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当所述初级连杆(54)位于所述初级连杆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而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位于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其中:
所述捕捉件组件(84)包括枢转件(90);
所述捕捉件组件的枢转件(90)联接到所述L连杆(52);
所述捕捉件(88)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枢转件(90)。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捕捉组件(80),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是具有延长的第一端部(94)和延长的第二端部(96)的扭转弹簧,每个延长的端部都具有一接合表面(98);
所述扭转弹簧(86)围绕所述枢转件(90)设置;
所述扭转弹簧的第一端部的接合表面(98)接合所述捕捉件(88);
所述扭转弹簧的第二端部的接合表面(98)接合所述L连杆(52)。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捕捉组件(80),其中:
所述L连杆具有体部(60),所述体部(60)包括第一端部(62)、角部(64)以及第二端部(66),所述L连杆的第一端部(62)、角部(64)以及第二端部(66)限定一平面,所述L连杆(52)在所述角部(64)处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外壳组件(12),所述初级连杆(54)可动地联接到所述L连杆的第二端部(66),其中所述捕捉件组件的枢转件(90)联接到所述L连杆的第一端部(62)。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捕捉组件(80),其中:
所述操作机构(16)构造成在所述耐受运动条件停止后返回所述静止条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构造成当所述操作机构(16)返回所述静止条件时使所述捕捉件(88)从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返回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捕捉组件(80),其中:
所述操作机构(16)构造成在所述耐受运动条件停止后返回所述静止条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构造成当所述操作机构(16)返回所述静止条件时使所述捕捉件(88)从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返回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捕捉组件(80),其中:所述捕捉件(88)具有钩状的体部(92)。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捕捉组件(80),其中:所述捕捉止档部(82)直接联接到所述外壳组件(12)。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捕捉组件(80),其中:所述外壳组件(12)包括多个平面的壁部(13),其中所述捕捉止档部(82)是垂直于所述外壳组件的壁部(13)延伸的柱件(100)。
1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10),包括:
外壳组件(12),该外壳组件(12)具有多个限定一封闭的空间(14)的壁部(13);
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14)内的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
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14)内的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
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14)内的固定触点组件(28);
设置在所述封闭空间(14)内的操作机构(16),所述操作机构(16)具有至少一个连杆(50)并构造成使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和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运动;
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构造成在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与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不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在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并电连通;
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构造成在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和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不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在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并电连通;
所述操作机构(16)还构造成每次仅允许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或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中的一个处于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或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
所述操作机构(16)还构造成处于至少三种条件,即静止条件、标准运动条件或耐受运动条件中的一种条件中,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静止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和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不运动,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标准运动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使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以一标准速度向另一位置运动,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耐受运动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使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以一高于所述标准速度的速度向另一位置运动,
一捕捉组件(80),该捕捉组件(80)包括捕捉止档部(82)、进行偏压的至少一个弹簧(86)以及捕捉件组件(84);
所述捕捉件组件(84)具有捕捉件(88);
所述捕捉件(88)可动地联接到所述操作机构连杆(5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捕捉件(88)构造成在捕捉件第一位置与捕捉件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中所述捕捉件(88)不与所述捕捉止档部(82)接合,在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中所述捕捉件(88)与所述捕捉止档部(82)接合;
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构造成接合所述捕捉件(88)并对该捕捉件进行偏压;
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静止条件或所述标准运动条件之一时,由所述弹簧(86)对所述捕捉件(88)施加的偏压使所述捕捉件(88)保持在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
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耐受运动条件时,由所述弹簧(86)对所述捕捉件(88)施加的所述偏压不足以使所述捕捉件(88)保持在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从而允许所述捕捉件(88)运动到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
其中,当所述捕捉件(88)处于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时,所述操作机构(16)的运动被阻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
当所述捕捉件(80)位于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均不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
所述操作机构(16)包括L连杆(52)、初级连杆(54)以及具有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的控制装置致动器(32),所述L连杆(52)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外壳组件(12),所述致动器(32)构造成使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在致动器连杆第一位置与致动器连杆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联接到所述L连杆(52)并构造成使所述L连杆(52)相对于所述外壳组件(12)在L连杆第一位置和L连杆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当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位于所述致动器连杆第一位置时,所述L连杆(52)位于所述L连杆第一位置,当所述至少一个致动器连杆(48)位于所述致动器连杆第二位置时,所述L连杆(52)位于所述L连杆第二位置,所述L连杆(52)联接到所述初级连杆(54),所述初级连杆(54)构造成当所述L连杆(52)位于所述L连杆第一位置时所述初级连杆位于初级连杆第一位置,所述初级连杆(54)构造成当所述L连杆(52)位于所述L连杆第二位置时所述初级连杆位于初级连杆第二位置,所述初级连杆(54)还联接到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4、26),其中当所述初级连杆(54)处于所述初级连杆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而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位于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当所述初级连杆(54)位于所述初级连杆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位于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第一位置而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位于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第二位置,其中:
所述捕捉件组件(84)包括枢转件(90);
所述捕捉件组件的枢转件(90)联接到所述L连杆(52);
所述捕捉件(88)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枢转件(90)。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是具有延长的第一端部(94)和延长的第二端部(96)的扭转弹簧,每个延长的端部都具有一接合表面(98);
所述扭转弹簧(86)围绕所述枢转件(90)设置;
所述扭转弹簧的第一端部的接合表面(98)接合所述捕捉件(88);
所述扭转弹簧的第二端部的接合表面(98)接合所述L连杆(52)。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
所述L连杆(52)包括第一端部(62)、角部(64)以及第二端部(66),所述L连杆的第一端部(62)、角部(64)以及第二端部(66)限定一平面,所述L连杆(52)在所述角部(64)处以可转动的方式联接到所述外壳组件(12),所述初级连杆(54)可动地联接到所述L连杆的第二端部(66),其中所述捕捉件组件的枢转件(90)联接到所述L连杆的第一端部(62)。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
所述操作机构(16)构造成在所述耐受运动条件停止后返回所述静止条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构造成当所述操作机构(16)返回所述静止条件时使所述捕捉件(88)从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返回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
所述操作机构(16)构造成在所述耐受运动条件停止后返回所述静止条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构造成当所述操作机构(16)返回所述静止条件时使所述捕捉件(88)从所述捕捉件第二位置返回所述捕捉件第一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所述捕捉件(88)具有钩状的体部(92)。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所述捕捉止档部(82)直接联接到所述外壳组件(12)。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自动转换开关(10),其中:所述外壳组件(12)包括限定一封闭空间(14)的多个平面的壁部(13),其中所述捕捉止档部(82)是垂直于所述外壳组件的壁部(13)延伸的柱件(100)。
CN201010233539.3A 2009-05-15 2010-05-17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电力触点的惯性捕捉装置 Active CN101901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466,780 2009-05-15
US12/466,780 US8138861B2 (en) 2009-05-15 2009-05-15 Inertial catch for an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power contrac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01702A CN101901702A (zh) 2010-12-01
CN101901702B true CN101901702B (zh) 2014-11-05

Family

ID=424706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6707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93251U (zh) 2009-05-15 2010-05-17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捕捉组件和自动转换开关
CN201010233539.3A Active CN101901702B (zh) 2009-05-15 2010-05-17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电力触点的惯性捕捉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67079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93251U (zh) 2009-05-15 2010-05-17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捕捉组件和自动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38861B2 (zh)
EP (1) EP2251881A3 (zh)
CN (2) CN201893251U (zh)
CA (1) CA270440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38861B2 (en) * 2009-05-15 2012-03-20 Eaton Corporation Inertial catch for an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power contractor
WO2011125120A1 (ja) * 2010-04-07 2011-10-13 株式会社 新愛知電機製作所 電源切替開閉器
CN102543550B (zh) * 2012-02-10 2013-12-25 成都中工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直流隔离开关
US9330861B2 (en) 2013-03-14 2016-05-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rc chute assembly for an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system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9467006B2 (en) 2013-09-23 2016-10-11 Trippe Manufacturing Company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for three-phase applications
CN111463033A (zh) * 2014-01-30 2020-07-28 康明斯发电Ip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方法
CN103824714B (zh) * 2014-02-19 2017-02-01 浙江现代电气有限公司 双电源开关操作机构
CN106663562B (zh) * 2014-06-10 2019-01-22 康明斯发电Ip公司 自动转换开关
CN104377053A (zh) * 2014-11-28 2015-02-25 贵州长征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驱动机构
WO2016206067A1 (zh) * 2015-06-26 2016-12-29 康明斯发电Ip公司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永磁操作机构
US10707028B2 (en) * 2015-06-26 2020-07-07 Cummins Power Generation Ip Inc.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and drive subsystem
CN108140500B (zh) * 2015-10-23 2019-10-29 康明斯发电Ip公司 低轮廓吹气力自动开关
US10079505B2 (en) * 2015-10-23 2018-09-18 Cummins Power Generation Ip, Inc. Balanced force blow-on contact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US10658130B2 (en) * 2018-05-10 2020-05-19 Schweitzer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Inc.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ion system for momentary contact control switches
US10892114B2 (en) 2019-01-16 2021-01-12 General Electric Technology Gmbh Inertial short-circuit and seismic hook
DE112020002992T5 (de) * 2019-06-21 2022-03-03 Cummins Power Generation Ip, Inc. Flacher Kraftausblasschalter
CN110223867B (zh) * 2019-07-01 2024-02-20 乐清东海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接线端的动触头联锁机构
CN114121512B (zh) * 2021-12-25 2023-12-29 浙江新控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快速操作模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933A (en) * 1988-04-01 1989-02-14 Brown Industrial Gas, Inc.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EP1177940A2 (de) * 2000-08-02 2002-02-06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Rück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Blinkerschalter in Kraftfahrzeugen
CN101350259A (zh) * 2008-09-03 2009-01-21 深圳市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瞬间并联装置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01379575A (zh) * 2006-02-06 2009-03-04 阿斯科动力科技公司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触点的方法和装置
CN201893251U (zh) * 2009-05-15 2011-07-06 伊顿公司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捕捉组件和自动转换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1416984A (en) * 1914-07-17 1915-06-17 George Elliso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Electric Circuit Breakers.
US3072764A (en) * 1959-07-01 1963-01-0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ircuit breaker
US3513272A (en) * 1968-11-29 1970-05-19 Ronald P Bridges Electric disconnect switch and method of making switches
US4423336A (en) * 1982-05-17 1983-12-27 Mcgraw-Edison Company Electromechanically controlled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and bypass switch assembly
US5638948A (en) * 1995-06-05 1997-06-17 Onan Corporation Electric transfer switch having three-position toggle mechanism
US5552754A (en) * 1995-06-05 1996-09-03 Onan Corporation Catch for electrical contact utilizing electromagnetic forces
US5652416A (en) * 1995-11-22 1997-07-29 Onan Corporation Mechanically held electrically or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
US5912605A (en) * 1997-11-20 1999-06-15 Eaton Corporation Circuit breaker with automatic catch to prevent rebound of blow open contact arm
DE10060195C1 (de) * 2000-11-24 2002-07-25 Siemens Ag Antriebsstrang für einen bewegbaren Kontakt eines elektrischen Schalte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04933A (en) * 1988-04-01 1989-02-14 Brown Industrial Gas, Inc.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EP1177940A2 (de) * 2000-08-02 2002-02-06 Valeo Schalter und Sensoren GmbH Rück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Blinkerschalter in Kraftfahrzeugen
CN101379575A (zh) * 2006-02-06 2009-03-04 阿斯科动力科技公司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控制触点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50259A (zh) * 2008-09-03 2009-01-21 深圳市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瞬间并联装置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201893251U (zh) * 2009-05-15 2011-07-06 伊顿公司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捕捉组件和自动转换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93251U (zh) 2011-07-06
CA2704408A1 (en) 2010-11-15
CA2704408C (en) 2016-12-20
US8138861B2 (en) 2012-03-20
EP2251881A2 (en) 2010-11-17
EP2251881A3 (en) 2013-08-21
CN101901702A (zh) 2010-12-01
US20100288610A1 (en) 201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1702B (zh)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电力触点的惯性捕捉装置
CN101303946B (zh) 电气开关装置及其导体组件和分流器组件
CN107068444B (zh) 用于低压电气设施的开关装置
CN101320636B (zh) 用于关闭电气开关装置的弹簧驱动活塞
CN111712897B (zh) 断路器
US20130057083A1 (en) High-voltage switching device
RU2713460C1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контактор для сильноточных переключений
JP2009094065A (ja) 回路ブレーカ用接触アーム機構
CN104851757A (zh) 三重稳定挠曲机构
US8242394B2 (en) Stationary contact assembly including first and second stationary contacts, and circuit interrupter and transfer switch employing the same
CN105830189B (zh) 用于断路器的磁通分流器脱扣致动器接口和断路器重置机构
CN213519824U (zh) 断路器
US20170229260A1 (en) Switching device
CN205376440U (zh) 断路器
US9111695B2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device, especially circuit breaker
CN111627777A (zh) 一种断路器
CN112327102B (zh) 一种用于智能配电网户外断路检修装置
CN116705567B (zh) 漏电保护装置和电气设备
RU220603U1 (ru)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ый аппарат
WO2001027948A1 (en) Electric pole for low-voltage power circuit breaker
KR102679772B1 (ko) 저전압 회로 차단기
CN108807103B (zh) 一种动触头组件以及包括该动触头组件的微型断路器
US10825632B2 (en) Circuit breaker
CA3191471A1 (en) Assembly for engaging a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RU44420U1 (ru)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й селективный выключател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627

Address after: Dublin, Ireland

Patentee after: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Ohio, USA

Patentee before: Eato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