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8014B - 一种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8014B
CN101898014B CN2010102303706A CN201010230370A CN101898014B CN 101898014 B CN101898014 B CN 101898014B CN 2010102303706 A CN2010102303706 A CN 2010102303706A CN 201010230370 A CN201010230370 A CN 201010230370A CN 101898014 B CN101898014 B CN 101898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arachute
air bag
gas generator
central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303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8014A (zh
Inventor
郑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u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郑明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郑明辉 filed Critical 郑明辉
Priority to CN20101023037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8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8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8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8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8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救生装置,包括带有进出口的壳体,及设在所述进出口的安全门,该壳体和该安全门构成密闭的腔室,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带盖的伞舱,在该伞舱内装有降落伞以及用于打开该降落伞的降落伞打开装置,该降落伞的绳索与所述壳体连接,在该壳体的底面设有弹性缓冲部件。当地板失去支撑力或救生装置从高空坠落时,降落伞打开装置打开降落伞,减少救生装置落地时的冲力,同时让救生装置保持底座朝下的状态,使其在着地时底面的弹性缓冲部件与地面接触,进一步减少了救生装置的冲力(达到软着陆效果),有效地保护了人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气候的变化,地震、海啸、冰雹等天灾频频发生,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在灾害突然来临时能够及时避难并能有效自救逃生,是人类需要解决的紧迫而现实的问题。现有的救生装置种类繁多,但是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达到较好的救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效果好的救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救生装置,包括带有进出口的壳体,及设在所述进出口的安全门,该壳体和该安全门构成密闭的腔室,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带盖的伞舱,在该伞舱内装有降落伞以及用于打开该降落伞的降落伞打开装置,该降落伞的绳索与所述壳体连接,在该壳体的底部设有弹性缓冲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发生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时,人躲进救生装置内,通过壳体保护人员安全;当地板失去支撑力或救生装置从高空坠落时,降落伞打开装置打开降落伞,减少救生装置落地时的冲力,同时让救生装置保持底座朝下的状态,使其在着地时底面的弹性缓冲部件与地面接触,进一步减少了救生装置的冲力(达到软着陆效果),有效地保护了人员的安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降落伞打开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一气体发生器和压力传感器,该第一气体发生器和该压力传感器分别与设在所述壳体内的中央控制器连接。当救生装置失重时,压力传感器向中央控制器发送信号,中央控制器接收信号后向第一气体发生器发出打开指令,第一气体发生器向第一气囊充气,从而将降落伞打开。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另一改进,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下部设有环形的气囊舱,在该气囊舱内装有第三气囊和第三气体发生器,该第三气体发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安装槽以及设在该安装槽开口处的硬片,该硬片的外端与所述壳体铰接,在所述安装槽内装有第四气囊和第四气体发生器,该第四气体发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当发生洪灾时,中央控制器向第三气体发生器和第四气体发生器发出打开指令,从而将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打开,这样,使整个救生装置漂浮于水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外顶的底部千斤顶和侧面千斤顶,该底部千斤顶和侧面千斤顶由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当救生装置压埋在废墟中时,可以启动底部千斤顶和侧面千斤顶,使救生装置缓慢往上移动或撑开重物,以提供较大救助空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在所述腔室的周围设有由弹性垫和第二气囊组成的双层衬垫,第二气囊位于弹性垫的外侧,用于对该第二气囊进行充气的第二气体发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第二气囊起着固定人体、减少人体冲力及避免人体直接或间接损伤的作用。第二气囊打开后有一定的压力承受范围,当人体对气囊产生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气囊通过放气来维持第二气囊内部恒定压力,而放气过程其实就是减少人体势能过程。弹性垫能避免人活动撞伤,同时可以提高睡觉舒适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在所述气囊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储水仓、储物仓和储气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为金属双层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在所述壳体上设有透光孔,在该透光孔处安装有钢化玻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方案,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正压排水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防地震、防洪水及其它自然灾害,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安全;
(2)壳体为双层结构,而且壳体内有弹性垫、第二气囊及水仓,具有很好的隔热、御寒作用;
(3)救生装置内部由第二气囊和弹性垫组成,软硬适中,冬暖、夏凉,有利于睡眠;
(4)搬运过程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气囊和第四气囊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仰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降落伞打开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顶部安全门、3-水平安全门、4-钢化玻璃、5-伞舱、6-第三气囊、7-侧面千斤顶、8-缓冲部件、9-储物仓、10-第二气囊、11-弹性垫、12-底部千斤顶、13-第四气囊、14-液位传感器、15-降落伞、16-第一气囊、17-硬片、18-正压排水系统、19-压力传感器、20-储水仓、21-储气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其中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救生装置包括半球形壳体1和装在壳体1内的中央控制器(图上未示出),壳体1为金属双层结构,硬度大且可以隔热。在该壳体1的顶部和侧部各设有一个进出口,以方便人进出,并在顶部和侧部的进出口处分别安装顶部安全门2和水平安全门3。在壳体1顶部进出口周围的壳体1上设有4个透光孔,并在该透光孔处安装有钢化玻璃4,可以通过4个透光孔获取更多视野。
见图1和图4,在透光孔之下的壳体1上部设有带盖的环形伞舱5,在该伞舱5内装有降落伞15以及用于打开该降落伞15的降落伞打开装置,该降落伞15的绳索与壳体1连接,降落伞打开装置包括第一气囊16、气体发生器和安装在壳体1底面的压力传感器19,气体发生器与压力传感器19连接,压力传感器19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当地板失去支撑力或高空坠落时,该压力传感器19传输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打开气体发生器,进而打开降落伞15。在壳体1下部设有的环形槽,在该环形槽内装有第三气囊6和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与压力传感器19连接,该第三气体发生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在环形槽之上的壳体1下部沿周向设有4个侧面千斤顶7,该4个侧面千斤顶7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见图7,在壳体1的底面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8个开口向下的安装槽和8根柱状的弹性缓冲部件8,在安装槽的开口处安装有硬片17,该硬片17的外端与壳体1铰接,在安装槽内装有第四气囊13和第四气体发生器,该第四气体发生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在壳体1的底面中央设有底部千斤顶12、压力传感器19和液位传感器14,该底部千斤顶12、压力传感器19和液位传感器14分别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当救生装置压埋在废墟中时,可以启动侧面千斤顶17及底部千斤顶12,缓慢往上移动或撑开重物,提供较大救助空间;同时,在搬运过程中可以先将滑轮平板置于底部千斤顶12下方,再启动底部千斤顶12,使救生装置的8根弹性缓冲部件离地,然后通过推、牵拉移动救生装置。
见图4,在壳体的腔室内装有供氧装置(图上未示出),在腔室的周围设有由弹性垫11和第二气囊10组成的双层衬垫,第二气囊10位于弹性垫11的外侧,用于对该第二气囊进行充气的第二气体发生器与中央控制器连接。在第二气囊10与壳体1之间设有储水仓20、储物仓9和储气仓21。见图5,在壳体的底部设有正压排水系统18。
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1)当地震发生房子坍塌时,重物撞击或压到壳体1上,压力传感器19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打开第二气囊10,将整个人体固定,避免摔伤或直接碰撞伤;同时供氧装置自行打开提高装置内部氧含量,降低内部人员紧张情绪。
(2)当地板失去支撑力或救生装置从高空坠落时,压力传感器19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接收信号后向第一气体发生器发出打开指令,第一气体发生器向第一气囊16充气,从而将降落伞15打开,减少救生装置落地时的冲力,同时让救生装置保持底座朝下的状态,使其在着地时底面的弹性缓冲部件8与地面接触,进一步减少了救生装置的冲力(达到软着陆效果),有效地保护了人员的安全。而且,第二气囊10同时打开,将整个人体固定,避免摔伤或直接碰撞伤;供氧装置自行打开提高装置内部氧含量,降低内部人员紧张情绪。
(3)当洪水来临时水位超过底面液位传感器14后,液位传感器14向中央控制器发出信号,中央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顶部安全门2和水平安全门3将进出口关闭,同时供氧装置自行打开提高装置内部氧含量。当水位继续升高时,压力传感器19向中央控制器发生信号,中央控制器向第三气体发生器和第四气体发生器发出打开指令,从而将第三气囊6和第四气囊13打开,同时将硬片17打开,这样,使整个救生装置漂浮于水面(见图6)。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发明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救生装置,包括带有进出口的壳体,及设在所述进出口的安全门,该壳体和该安全门构成密闭的腔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有带盖的伞舱,在该伞舱内装有降落伞以及用于打开该降落伞的降落伞打开装置,该降落伞的绳索与所述壳体连接,在该壳体的底面设有弹性缓冲部件;所述降落伞打开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一气体发生器和压力传感器,该第一气体发生器和该压力传感器分别与设在所述壳体内的中央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下部设有环形的气囊舱,在该气囊舱内装有第三气囊和第三气体发生器,该第三气体发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面设有开口向下的安装槽以及设在该安装槽开口处的硬片,该硬片的外端与所述壳体铰接,在所述安装槽内装有第四气囊和第四气体发生器,该第四气体发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和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外顶的底部千斤顶和侧面千斤顶,该底部千斤顶和侧面千斤顶由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室的周围设有由弹性垫和第二气囊组成的双层衬垫,第二气囊位于弹性垫的外侧,用于对该第二气囊进行充气的第二气体发生器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气囊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储水仓、储物仓和储气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金属双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有透光孔,在该透光孔处安装有钢化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正压排水系统。
CN2010102303706A 2010-07-19 2010-07-19 一种救生装置 Active CN101898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03706A CN101898014B (zh) 2010-07-19 2010-07-19 一种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303706A CN101898014B (zh) 2010-07-19 2010-07-19 一种救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8014A CN101898014A (zh) 2010-12-01
CN101898014B true CN101898014B (zh) 2012-05-30

Family

ID=43224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303706A Active CN101898014B (zh) 2010-07-19 2010-07-19 一种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80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6498A (zh) * 2016-11-24 2018-06-01 刘火发 伞兵保护器
CN110152213B (zh) * 2019-05-27 2020-12-18 祝源 高层楼宇火灾连缀自降式逃生装置
CN114225248A (zh) * 2021-12-10 2022-03-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高层建筑紧急逃生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932A (zh) * 2000-06-13 2001-12-26 马骏瑞 球状水上安全救生舱
CN1450969A (zh) * 2000-03-31 2003-10-22 帕夫罗斯·吉安纳科普罗斯 具有可分离式乘客逃离舱的飞机和具有气袋的飞机
CN2621148Y (zh) * 2003-06-02 2004-06-23 吕国雄 水下舰艇救生器
CN201154768Y (zh) * 2007-12-19 2008-11-26 赵鹿 太阳能多功能全自动展开不倾覆救生筏
CN201735071U (zh) * 2010-07-19 2011-02-09 郑明辉 一种救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0969A (zh) * 2000-03-31 2003-10-22 帕夫罗斯·吉安纳科普罗斯 具有可分离式乘客逃离舱的飞机和具有气袋的飞机
CN1327932A (zh) * 2000-06-13 2001-12-26 马骏瑞 球状水上安全救生舱
CN2621148Y (zh) * 2003-06-02 2004-06-23 吕国雄 水下舰艇救生器
CN201154768Y (zh) * 2007-12-19 2008-11-26 赵鹿 太阳能多功能全自动展开不倾覆救生筏
CN201735071U (zh) * 2010-07-19 2011-02-09 郑明辉 一种救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8014A (zh) 201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31481U (zh) 减振抗翻滚灾害避险救急舱
CN203017608U (zh) 一种钟罩式生命避护舱
CN101898014B (zh) 一种救生装置
KR20180107466A (ko) 수면용 캡슐
CN201735071U (zh) 一种救生装置
CN202187595U (zh) 一种避难舱
CN102698384B (zh) 防震抗震救生装置
CN201953042U (zh) 高层建筑应急逃生安全井道
CN207506182U (zh) 一种地质灾害专用避难装置
CN110616820A (zh) 一种贴墙放置的地震避难装置及防震传力方法
CN101856547B (zh) 抗震救生舱
CN201192544Y (zh) 地震救生柜
CN207520474U (zh) 一种紧急救生舱
CN203986304U (zh) 电动充压紧固保护装置
CN202590202U (zh) 防震抗震救生装置
CN103041524A (zh) 一种钟罩式生命避护舱
CN203563954U (zh) 一种充气式防震床
CN103271581B (zh) 一种避震床
CN205093991U (zh) 一种家用地震预警防震减灾多功能床
CN106263764A (zh) 一种避震保安床
CN202516189U (zh) 多用途保险柜式防震舱
CN104510213A (zh) 一种充气式防震床
CN208249645U (zh)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电梯轿厢
CN215884022U (zh) 一种易携带救生器
CN203538837U (zh) 防地震的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7

Address after: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Gaobu town 523000 three Tang Lu S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 Building 2 floor B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ood care med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Address before: 510515 Guangzho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1838 Guangzhou Avenue,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eng Minghu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10

Address after: 527300 No. 601, 6th floor, Jinrui Building, Luosha Development Zone, Yunf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Jiuwei Bio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Area B, 2nd Floor, Building A, Sunrise Science Park, Santang Road, Gaoche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ood care medical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