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是一种系统结构、功能和性能综合测试覆盖定量分析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建立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参数和测试基本信息;
系统结构、功能、性能和测试基本信息的元组模型如下:
MB=(S,F,P,T) (1)
其中,MB代表系统结构、功能、性能参数和测试基本信息模型;
S代表系统的结构集合,S={si|i=1~l},si是系统结构划分中特定层次位置的第i个结构单元;si=(sia,sin),sia代表第i个结构单元的编号,sin代表第i个结构单元的名字,l是结构单元的数量。
F表示系统的功能集合,F={fi|i=1~m},fi是系统的第i个功能项;fi=(fia,fin),fia代表第i个功能项的编号,fin代表第i个功能项的名字,m是功能项的数量。
P表示系统的性能参数集合,P={pi|i=1~q},pi是系统的第i个性能参数;pi=(pia,pin,piw),pia表示第i个性能参数的编号,pin表示第i个性能参数的名字,piw表示第i个性能参数的标称值范围,q是性能参数的数量。
T表示系统的测试集合,T={ti|i=1~r},ti是系统的第i个测试项;ti=(tia,tin,tio),tia表示第i个测试项的编号,tin表示第i个测试项的名字,tio表示第i个测试项的类型,其中,测试类型根据系统具体情况确定,r是系统测试项的数量。
建立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参数和测试基本信息的流程如图2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5)建立系统的结构集合S;
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关系的,结构层次的划分方法有多种形式,如分系统、外场可更换单元(LRU)、车间可更换单元(SRU)、元部件,或者组件、分组件、板件、元部件、元器件等。应根据系统结构设计资料,确定系统的实际结构层次划分,选定进行测试覆盖定量分析的结构层次位置,并进一步确定出该层次位置的所有结构单元,建立系统的结构集合。对结构集合中的每个结构单元,需要确定如下内容:结构单元的编号sia和结构单元的名称sin。
(6)建立系统的功能集合F;
根据系统的功能设计资料确定出功能集合。对功能集合中的每个功能项,需要确定如下内容:功能项的编号fia和功能项的名称fin。
(7)建立系统的性能参数集合P;
根据系统的性能设计资料确定出性能参数集合。对性能参数集合中的每个性能参数,需要确定如下内容:性能参数的编号pia、性能参数的名称pin和性能参数的标称值范围piw。
(8)建立系统的测试集合T;
系统的测试项通常具有类型划分,如按测试手段的不同可以划分为机内测试(BIT)、外部自动测试和人工测试等类型;按测试场景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内场测试、外场测试等类型。应根据系统的测试设计资料,确定系统的测试类型,选定进行测试覆盖定量分析的测试类型,并进一步确定出各类测试的所有测试项,建立系统的测试集合。
对测试集合中的每个测试项,需要确定如下内容:测试项的编号tia、测试项的名称tin和测试项的类型tio。
步骤二:建立直接关联关系;
系统基本信息关联关系元组模型如下:
MR=(RS-F,RF-P,RS-P,RP-T,RF-T) (2)
其中,MR代表系统基本信息关联关系模型;系统基本信息之间直接关联关系如图3所示。
RS-F代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S-F={(s,f)i|s∈S,f∈F,i=1~v},v代表集合中关联关系数量。
RF-P代表系统功能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P={(f,p)i|f∈F,p∈P,i=1~x},x代表集合中关联关系数量。
RS-P代表系统结构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S-P={(s,p)i|s∈S,p∈P,i=1~y},y代表集合中关联关系数量。
RP-T代表系统性能参数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p,t)i|p∈P,t∈T,i=1~z},z代表集合中关联关系数量。
RF-T代表系统功能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T={(f,t)i|f∈F,t∈T,i=1~d},d代表集合中关联关系数量。
具体步骤流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建立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关联关系RS-F;
结构与功能关联的方法为:如果一个结构单元参与了一个功能项的实现,则该结构单元和该功能项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关系。
在建立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关联关系时,应确定以下内容:结构单元的编号、结构单元的名称、关联的功能项编号和关联的功能项名称。
可采用表1所示的表格对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关联关系进行描述。
表1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关联关系RS-F
结构单元编号 |
结构单元名称 |
关联的功能项编号 |
关联的功能项名称 |
|
|
|
|
2)建立功能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RF-P;
功能与性能参数关联的方法为:如果一个功能项包含性能参数,则该功能和该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关系;如果一个功能项是否正常能够影响性能参数的量值,则该功能和该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关系;
在建立功能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时,应确定以下内容:功能项的编号、功能项的名称、关联的性能参数编号和关联的性能参数名称。
可采用表2所示的表格对功能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进行描述。
表2功能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RF-P
功能项编号 |
功能项名称 |
关联的性能参数编号 |
关联的性能参数名称 |
|
|
|
|
如果还有性能参数未与功能项关联,则将这些性能参数作为剩余性能参数,进行步骤3),如果没有剩余性能参数,则直接转到步骤4)。
3)建立结构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RS-P;
结构与性能参数关联的方法为:对于剩余性能参数,如果一个结构单元对一个性能参数的变化有影响,则该结构单元和该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关系。
在建立结构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时,应确定以下内容:结构单元的编号、结构单元的名称、关联的性能参数编号和关联的性能参数名称。
可采用表3所示的表格对结构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进行描述。
表3结构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RS-P
结构单元编号 |
结构单元名称 |
关联的性能参数编号 |
关联的性能参数名称 |
|
|
|
|
4)建立性能参数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RP-T;
性能参数与测试关联的方法为:如果在一个测试项执行中,一个性能参数的量值能够被测试,则该性能参数和该测试项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关系。
在建立性能参数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时,应确定以下内容:性能参数的编号、性能参数的名称、关联的测试项编号、关联的测试项名称和关联的测试类型。
可采用表4的形式对性能参数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进行描述。
表4性能参数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RP-T
性能编号 |
性能名称 |
关联的测试编号 |
关联的测试名称 |
关联的测试类型 |
|
|
|
|
|
如果还有测试项未与性能参数关联,则将这些测试项作为剩余测试项,进行步骤5),如果没有剩余测试项,则直接结束。
5)建立功能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RF-T;
功能与测试关联的方法为:对于剩余测试项,如果在一个测试项执行中,一个功能项被测试到,则该功能项和该测试项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关系。
在建立功能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时,应确定以下内容:功能项的编号、功能项的名称、关联的测试项编号和关联的测试项名称。
可采用表5所示的表格对功能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进行描述。
表5功能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RF-T
功能编号 |
功能名称 |
关联的测试编号 |
关联的测试名称 |
关联的测试类型 |
|
|
|
|
|
步骤三:测试覆盖定量计算;
在建立了系统基本信息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测试覆盖定量计算,包括性能参数覆盖率、功能覆盖率和结构覆盖率的计算。测试覆盖定量计算的流程如图5所示,具体步骤如下所示:
<1>性能参数覆盖率的计算;
性能参数覆盖率(PCR)是指在系统的性能参数集合中,可以被特定类型测试覆盖到的性能参数数量与性能参数集合中性能参数总数之比。性能覆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PCR=|P′|/|P|*100% (3)
式中,P表示性能参数集合,|P|表示集合P中性能参数的数量。
P’表示由特定类型测试直接关联的性能参数组成的集合,|P′|表示集合P’中性能参数的数量。
性能参数覆盖率的计算过程如下:
a)根据系统的性能参数集合P,确定出性能参数的数量|P|;
b)根据系统的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依据指定的测试类型,确定出该类型所有测试项关联的所有性能参数,得到集合P’,确定集合P’中性能参数的数量|P′|;
c)根据公式(3)计算得到性能参数覆盖率。
<2>功能覆盖率的计算;
功能覆盖率(FCR)是指在系统的功能集合中,可以被特定类型测试覆盖到的功能项数量与功能集合中功能项总数之比。功能覆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FCR=|F′|/|F|*100% (4)
式中,F表示功能集合,|F|表示集合F中功能项的数量;
F′=F1′∪F2′,F1’嵌示特定类型测试通过功能与性能参数、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间接关联到的功能项集合,F2’表示特定类型测试直接关联到的功能项集合,|F′|表示集合F’中功能项的数量。
功能集覆盖率的计算过程如下:
(a)根据系统的功能集合F,确定出集合F中功能项的数量|F|;
(b)根据系统的功能与性能参数直接关联关系直接RF-P,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依据指定的测试类型,确定出该类型所有测试项间接关联的所有功能项,得到集合F1’;
(c)根据系统的功能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T,依据指定的测试类型,确定出该类型所有测试项直接关联的所有功能项,得到集合F2’;
(d)将集合F1’和集合F2’合并,得到集合F’,确定出|F′|;
(e)根据公式(4)计算得到功能覆盖率。
<3>结构覆盖率的计算;
结构覆盖率(SCR)是指在系统的结构集合中,可以被特定类型测试覆盖到的结构单元数量与结构集合中结构单元总数之比。结构覆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SCR=|S′|/|S′|*100% (5)
式中,S表示系统的结构集合,|S|表示集合S中结构单元的数量;
S′=S1′∪S2′∪S3′,S1’表示特定类型测试通过结构与性能参数、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间接关联到的结构单元集合,S2’表示特定类型测试通过结构与功能、功能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间接关联到的结构单元集合,S3’表示特定类型通过结构与功能、功能与性能参数、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间接关联到的结构单元集合。|S′|表示集合S’中结构单元的数量。
结构覆盖率的计算过程如下:
a>根据系统的结构集合S,确定出集合S结构单元的数量|S|;
b>根据系统的结构与性能参数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S-P,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依据指定的测试类型,确定出该类型所有测试项间接关联的所有结构单元,得到集合S1’;
c>根据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S-F,功能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T,依据指定的测试类型,确定出该类型所有测试项间接关联的所有结构单元,得到集合S2’;
d>根据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S-F,功能与性能参数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P,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依据指定的测试类型,确定出该类型所有测试项间接关联的所有结构单元,得到集合S3’;
e>将集合S1’、集合S2’和集合S3’合并,得到集合S’,确定集合S’中结构单元的数量|S′|;
f>根据公式(5)计算得到结构覆盖率。
步骤四:测试设计的缺陷分析;
根据测试覆盖的定量分析,可以得到各类测试对系统性能参数、功能、结构的覆盖程度。对于覆盖率没有达到100%的情况,需要分析测试没有覆盖到的具体项目,即测试在设计上的缺陷,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①若性能参数覆盖率没有达到100%,则根据P-P’,得到测试没有覆盖的性能参数集合,集合中的性能参数即是该类测试的设计缺陷;
②若功能覆盖率没有达到100%,则根据F-F’,得到测试没有覆盖的功能项集合,集合中的功能项即是该类测试的设计缺陷;
③若结构覆盖率没有达到100%,则根据S-S’,得到测试没有覆盖的结构单元集合,集合中的结构单元即是该类测试的设计缺陷。
④可根据发现的设计缺陷,建议增补新的测试项目,提高相应的覆盖率。
实施例:
下面以某型飞行器的舵控系统为例,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一:建立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参数和测试基本信息;
(1)建立系统的结构集合S;
根据系统的结构层次划分,选定其中的车间可更换单元(SRU)作为分析的结构层次。根据系统的结构设计资料,确定该系统SRU级的结构集合S如表6所示。
表6舵控系统的结构集合S′
结构单元编号 |
结构单元名称 |
S001 |
左控制通道板 |
S002 |
右控制通道板 |
S003 |
电池组合 |
S004 |
分离装置 |
S005 |
左传动机构 |
S006 |
右传动机构 |
S007 |
开关装置 |
S008 |
自检模块 |
S009 |
变换电源 |
(2)建立系统的功能集合F;
根据该系统的功能设计资料,确定该舵控系统的功能集合如表7所示。
表7舵控系统的功能集合F
功能编号 |
功能名称 |
F001 |
提供系统状态信息 |
F002 |
舵面转动 |
F003 |
电压变换 |
F004 |
控制信号接收 |
F005 |
功能自检 |
F006 |
正压供电 |
F007 |
负压供电 |
F008 |
左综放校正 |
F009 |
右综放校正 |
F010 |
左功放 |
F011 |
右功放 |
F012 |
左变速调节 |
F013 |
右变速调节 |
F014 |
输出封闭 |
F015 |
输出开通 |
F016 |
自主状态信号指示 |
F017 |
舵控自供电 |
F018 |
系统工作指示 |
(3)建立系统的性能参数集合P;
根据该系统的性能设计资料,确定该舵控系统的性能参数集合如表8所示。
表8舵控系统的性能参数集合P
性能参数编号 |
性能参数名称 |
性能参数标称值范围 |
P001 |
最大角度 |
80±2° |
P002 |
自检时间 |
6min |
P003 |
标准状态转角 |
±50° |
P004 |
标准状态传递系数 |
5°/V |
P005 |
空载零偏 |
-5~+5° |
P006 |
最大角速度 |
100°/s |
P007 |
标准状态力矩 |
20Nm |
P008 |
接通时间 |
20ms |
P009 |
A状态相位滞后 |
5° |
P010 |
B状态相位滞后 |
5° |
P011 |
脱离动作时间测试 |
20ms |
P012 |
滑动距离 |
8cm |
(4)建立系统的测试集合T;
根据该系统的测试设计资料,确定该舵控系统的测试集合如表9所示。
表9舵控系统的测试集合T
步骤二:建立直接关联关系RS-F;
1)建立结构与功能的直接关联关系;
根据该系统结构单元和功能项之间的关联分析,确定其结构与功能直接关联关系如表10所示。
表10舵控系统SRU级结构与功能直接关联关系RS-F
2)建立功能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RF-P;
根据该系统功能和性能参数之间的关联分析,确定其功能与性能参数直接关联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舵控系统功能与性能参数直接关联关系RF-P
3)建立结构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RS-P;
根据该系统结构单元和性能参数之间的关联分析,确定其结构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如表12所示。
表12舵控系统SRU级结构与性能参数的直接关联关系RS-P
4)建立性能参数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RP-T;
根据该系统性能参数和测试项之间的关联分析,确定其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如表13所示。
表13舵控系统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RP-T
5)建立功能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RF-T;
根据该系统功能项和测试项之间的关联分析,确定其功能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如表14所示。
表14舵控系统功能与测试的直接关联关系RF-T
步骤三:测试覆盖定量计算;
<1>性能参数覆盖率的计算;
a)根据系统的性能参数集合P,确定出|P|=12;
b)根据系统的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分别得到系统交付测试和系统外场测试的P’,在系统交付测试时|P′|=9,在系统外场测试时|P′|=2;
c)计算得到的性能参数覆盖率为:
系统交付测试的性能参数覆盖率:75%;
系统外场测试的性能参数覆盖率:16.7%。
<2>功能覆盖率的计算
(a)根据系统的功能集合F,确定出|F|=18;
(b)根据系统的功能与性能参数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P,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分别得到系统交付测试和系统外场测试时的集合F1’;
(c)根据系统的功能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T,分别得到系统交付测试和系统外场测试时的集合F2’;
(d)将F1’和F2’合并,分别得到系统交付测试和系统外场测试的F’,在系统交付测试时|F′|=14,在系统外场测试时|F′|=16;
(e)计算得到的功能覆盖率为:
系统交付测试的功能覆盖率:77.78%;
系统外场测试的功能覆盖率:88.88%。
<3>结构覆盖率的计算
a>根据系统的结构集合S,确定出|S|=9;
b>根据系统的结构与性能参数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S-P,性能参数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分别得到系统交付测试和系统外场测试的S1’;
c>根据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S-F,功能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T,分别得到系统交付测试和系统外场测试的S2’;
d>根据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S-F,功能与性能参数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F-P,性能参数与测试直接关联关系集合RP-T,分别得到系统交付测试和系统外场测试的S3’;
e>将集合S1’、集合S2’和集合S3’合并,分别得到系统交付测试和系统外场测试集合S’,在系统交付测试时,|S′|=9,在系统外场测试时|S′|=8;
f>计算得到的结构覆盖率为:
系统交付测试的结构覆盖率:100%;
系统外场测试的结构覆盖率:88.9%。
步骤四:测试覆盖缺陷分析;
①性能参数覆盖的缺陷分析;
i:系统交付测试;
在系统交付测试中,未能覆盖到的性能参数有3项:最大角度、接通时间和滑动距离。
ii:系统外场测试;
在系统外场测试中,未覆盖到的性能参数有10项:最大角度、自检时间、空载零偏、最大角速度、标准状态力矩、接通时间、A状态相位滞后、B状态相位滞后、脱离动作时间测试;和滑动距离。
②功能覆盖的缺陷分析
I:系统交付测试;
在系统交付测试中,未覆盖到的功能项有4项:提供系统状态信息、输出封闭、自主状态信号指示和系统工作指示。
II:系统外场测试;
在系统外场测试中,未覆盖到的功能有2项:提供系统状态信息和系统工作指示。
③结构覆盖的缺陷分析;
1.系统交付测试;
在系统交付测试中,不存在未覆盖到的结构单元。
2.系统外场测试;
在系统外场测试中,未覆盖到的结构单元有1项:分离装置。
④改进建议;
根据发现的测试覆盖缺陷,增补相应地测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