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3951A - 全平面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全平面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3951A
CN101893951A CN2009102035343A CN200910203534A CN101893951A CN 101893951 A CN101893951 A CN 101893951A CN 2009102035343 A CN2009102035343 A CN 2009102035343A CN 200910203534 A CN200910203534 A CN 200910203534A CN 101893951 A CN101893951 A CN 101893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cy carrier
conducting film
contact panel
panel according
l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353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光达
崔岱安
吴文荣
庄兴裕
陈维志
林佑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nstouch Tech Inc
Original Assignee
Transtouch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anstouch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Transtouch Tech Inc
Priority to CN20091020353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39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3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3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一导电膜及一衬片。第二透明基板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上,且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的面积。第一导电膜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衬片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相同的该侧上。

Description

全平面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触控面板,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高制程便利性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平面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已有长足的进步。再者,由于制程技术的进步,带动平面显示器的成本下降,使得平面显示器在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近年来业界更将触控面板整合至平面显示器,并且应用到各种电子装置当中;例如应用到移动电话中,让使用者可借由直接在面板上点选画面来进行各项操作,借此提供更为便捷且人性化的操作模式。
此处以电容式触控面板与电阻式触控面板为例说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构造主要包括一基板,其上表面具有一导电膜并运用化学或激光蚀刻来符合产品的需求,且其下表面可依不同应用方面而设计另一导电膜。另外,电阻式触控面板的构造主要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及贴合层。上基板与下基板借由贴合层(如双面胶或高分子聚合胶)来相互贴合。上基板上设置有一导电膜,且下基板上设置有另一导电膜。
为了增加上述的触控面板的美观性及商品化的价值,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基板或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上基板的表面上涂布或贴附一粘着层(如光学胶或高分子聚合胶),以与一可挠性膜片相互接合。如此一来,触控面板与可挠性膜片的形状与大小必须一致。
另外,在材质的选用上,一般采用聚碳酸酯或玻璃作为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基板及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下基板的材质。然而,以聚碳酸酯作为材质的基板虽便于加工,但其透光性不佳。另外,以玻璃作为基板的材质虽可使基板具有良好透光性,但其加工不易。另外,无论是以聚碳酸酯或玻璃作为基板的材质,位于基板表面上的导电膜都可能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害,使得生产过程的良品率下降。
再者,当上述的触控面板应用到不同规格与尺寸的电子装置时,往往需改变基板上冲切出通孔的位置,并且相对应地改变基板的尺寸。如此不但相当地耗费制程成本,并且降低了制程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利用设置衬片的方式,使得基板不需要改变尺寸及形状,即可将触控面板应用到不同规格的产品中。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一导电膜及一衬片。第二透明基板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上。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的面积。第一导电膜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之间。衬片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二透明基板相同的该侧上。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
图3示出图2中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及衬片的示意图。
图4示出衬片围绕第二透明基板配置时的示意图。
图5示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6示出图5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
图7示出导电膜直接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上的示意图。
图8示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9示出图8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触控面板
110、110’:第一透明基板
110a、110a’:通孔
110b、110b’:不透光涂层
110c、110c’:透光区
121:粘着层
122:粘着层
122a、122b:粘着层
151:第二透明基板
152:第三透明基板
180、180’:衬片
180a、180a’:通孔
191:导电膜
192:导电膜
200、200’:触控面板
300:触控面板
392:导电膜
具体实施方式
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是利用衬片来使得相同尺寸的透明基板可搭配应用到不同规格的产品中,以提升触控面板的应用弹性。以下依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附图省略了部分的元件,以利清楚显示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第一实施例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1示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且图2示出图1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触控面板100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110、一第二透明基板151、一第三透明基板152、粘着层121及122、导电膜191及192与一衬片18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110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面积。第三透明基板152及第二透明基板151依序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一侧上。导电膜191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上,且导电膜192设置在第三透明基板152上。导电膜191面朝导电膜192。粘着层121设置在第三透明基板152与第一透明基板110之间,用以贴合第三透明基板152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粘着层122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之间,用以贴合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使得导电膜191与192位于粘着层12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衬片180例如是以邻接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方式经由粘合层121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相同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该侧上。在本实施例中,粘着层121及122可例如是一光学胶、一双面胶或高分子聚合胶。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材质可分别为玻璃,可以提升触控面板100整体的光线穿透率。然而,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材质不以此为限,其材质亦可为塑料材料,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aphthalate;PET)或其他传统的透光材料。第一透明基板110的材质为可挠性材料或硬质透明材料,可挠性材料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硬质透明材料例如是塑料材料或玻璃。再者,导电膜191及192例如是以溅镀(sputter)或蒸镀的方式分别形成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上。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涂布有一不透光涂层110b,不透光涂层110b仅部分地遮盖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第一透明基板110对应于未遮盖不透光涂层110b处形成一透光区110c,此透光区110c实质上对应于第二透明基板151处,用以暴露部分的第二透明基板151。
更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透明基板110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面积。衬片180由一适合加工材料制成,如塑料材料或玻璃,并且经由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上的粘着层121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上。在本实施例中,衬片180邻接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以下以第二透明基板151及衬片180作为例子说明衬片180、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配置关系。请参照图3,其示出图2中第一透明基板、第二透明基板及衬片的示意图。第二透明基板151及衬片180对应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同一侧,且优选地为第一透明基板110的相反于不透光涂层110b的一侧。第一透明基板110具有数个通孔(through hole)110a,位于对应至第一透明基板110设置衬片180的位置。衬片180上具有数个通孔180a,其对应于通孔110a的数目、形状以及位置。当触控面板100例如应用到移动电话时,通孔110a及180a用以暴露出移动电话的听筒或者视频相机等元件。由于在触控面板100的制程中仅需在第一透明基板110及衬片180上切割出通孔110a及180a,因此,可维持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尺寸、形状及设置在其上的导电膜的良好性,借此种方法降低制程成本及提高制程效率。
前述的触控面板100的衬片180以邻接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配置方式为例进行说明,然而,衬片以及两透明基板的配置方式不限制于此。衬片可依照不同产品的设计需求进行改变。举例来说,衬片可以围绕两个透明基板的方式配置。以下以图4的第二透明基板151及衬片180’作为例子说明衬片180’、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配置关系。请参照图4,其示出衬片围绕第二透明基板配置时的示意图。第二透明基板151及衬片180’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同一侧,且衬片180’围绕第二透明基板151。此外,第一透明基板110’表面未被不透光涂层110b’遮盖的透光区110c’实质上对应于第二透明基板151处,用以至少暴露部分的第二透明基板151。第一透明基板110’具有数个通孔110a’,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10’上对应于透光区110c’外的部分。衬片180’具有数个通孔180a’,对应于通孔110a’的数目、形状以及位置。借由如图4所举例的配置方式,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上无需切割通孔,以维持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尺寸、形状及设置在其上的导电膜的良好性,借此种方法降低制程成本及提高制程效率。
更进一步来说,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在应用相同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条件下,透过对应地改变第一透明基板110及110’的面积、衬片180及180’的配置方式以及透光区110c及110c’的范围,即可使得配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间的边缘的导电银胶(silver epoxy)(未示出)不会从透光区110c及110c’暴露出来。如此一来,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可应用到不同规格的电子装置中,而无需更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切割形状,且亦无需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上切割出通孔,以避免两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上的导电膜191及192(示出在图2中)受到损伤。再者,形成导电膜191及192的步骤(例如溅镀)可在未进行切割前的大尺寸的透明基板上进行,以提升制程的效率。
此处以触控面板100为一电阻式触控面板来作为例子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导电膜192例如用以作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上电极层,导电膜191例如是用以作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的下电极层。粘着层122用以贴合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使得导电膜191及192分别贴附在粘着层12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再者,第三透明基板152的材料可例如为可挠性材质。透过粘着层121的设置,第三透明基板152可贴合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上。如此一来,当第一透明基板110及第三透明基板152的材料都为可挠性材质时,第一透明基板110及第三透明基板152可易于在贴合过程中达到平整,使得产品的操作性以及美观性可进一步提升。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电膜与透明基板的尺寸、数量与配置方式,特别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包括一个面积小于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的第二透明基板与一个面积实质上等于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的第三透明基板。其余相同的元件与步骤沿用相同标号,在此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图5示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且图6示出图5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触控面板20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0、第二透明基板151、第三透明基板152、粘着层121、122a及122b、导电膜191及192与衬片18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110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151,且第一透明基板110的面积等于第三透明基板152的面积。第三透明基板152与第二透明基板151依序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上。导电膜191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上,且导电膜192设置在第三透明基板152上。导电膜191面朝导电膜192,且导电膜191与192两者之间以数个间隔物140将彼此分开一间隔而对向配置。粘着层121设置在第三透明基板152与第一透明基板110之间,用以贴合第三透明基板152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粘着层121例如是一双面胶、一高分子聚合胶或一光学胶。
粘着层122a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之间,用以贴合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三透明基板152,使得导电膜191与192位于粘着层122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粘着层122b设置在第三透明基板152与衬片180之间,用以贴合第三透明基板152与衬片180,使得衬片180与导电膜192位于粘着层122b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粘着层122a及122b可为相同或不同的材质,或者,粘着层122a及122b可为相同的一材料层。粘着层122a及122b可分别例如是一光学胶、一高分子聚合胶或一双面胶。
本实施例的衬片180以邻接于第二透明基板151的方式经由粘合层122b、导电膜192、第三透明基板152及粘合层121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上。衬片180的材料为一适合加工制成的材料,如塑料材料或玻璃。
优选地,图5中的导电膜192与第一透明基板110具有相同的形状及面积。此处以导电膜192设置在第三透明基板152上为例说明,然而,导电膜192亦可直接地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上。请参照图7,其示出导电膜直接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上的示意图。不透光涂层110b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上表面。此外,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上表面更可镀有一层保护层(如二氧化硅(SiO2))。第二透明基板151及衬片180可分别借由粘着层122a及122b贴附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一侧上。如此一来,触控面板200’无需设置如图5或图6所示的第三透明基板152及粘着层121,以减少触控面板200’的厚度。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不透光涂层110b亦可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下表面,并且更进一步设置一绝缘层(未示出)在不透光涂层110b下方,用以提供平整性与阻隔不透光涂层110b的金属粒子,以免其影响导电膜192的电性。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导电膜与透明基板的尺寸、数量与配置方式。其余相同的元件与步骤沿用相同标号,在此不再赘述。
请同时参照图8及图9,图8示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示意图,且图9示出图8中触控面板的立体图。
触控面板300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10、第二透明基板151、粘着层121、导电膜191及衬片18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110的面积大于第二透明基板151的面积。粘着层121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一透明基板110之间,用以贴合第二透明基板151与第一透明基板110。粘着层121例如是一光学胶、一高分子聚合胶或一双面胶。导电膜191设置在第二透明基板151上,且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10与第二透明基板151之间。衬片180例如是以邻接于第二透明基板151的方式借由粘着层121设置在第一透明基板110上。
依照产品设计的需求,本实施例可依客户需求利用化学蚀刻、激光蚀刻或黄光蚀刻制程来处理导电膜191以获得所需的样品,并且可依不同应用方面而设置另一导电膜392在第二透明基板151相对于导电膜191的另一表面上。触控面板300可还包括两层二氧化硅层(未示出),分别覆盖在导电膜191与392上。两层二氧化硅层用以保护导电膜191与392,以提升产品的寿命及耐久性。另外,本实施例中,导电膜191及392可例如是以溅镀(sputter)或蒸镀的方式分别形成在第二透明基板151的相对两个表面上。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其利用衬片与透明基板的配置来使得位于触控面板下方的元件通过第一透明基板上的通孔及衬片上的通孔暴露出来。如此一来,第二透明基板或/及第三透明基板无需进行切割而简化制程复杂度,且制程效率与良品率可提升。此外,利用改变第一透明基板的尺寸及衬片的配置方式,触控面板可应用到不同规格的产品中,以进一步大幅地增加触控面板的应用弹性,并节省制造工时及成本。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1)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
一第一透明基板;
一第二透明基板,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上,该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面积;
一第一导电膜,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上,且位于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以及
一衬片,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相同的该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一粘着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一导电膜之间,用以贴合该第一透明基板及该第一导电膜,且贴合该衬片与该第一透明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一第二导电膜,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上,且该第一导电膜及该第二导电膜分别位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一第二导电膜,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一导电膜之间;
一第一粘着层,设置在该第一导电膜与该第二导电膜之间,用以贴合该第一导电膜与该第二导电膜;以及
一第二粘着层,设置在该衬片与该第二导电膜之间,用以贴合该衬片与该第二导电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粘着层及该第二粘着层为相同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粘着层及该第二粘着层实质上为相同的一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一第三透明基板,设置在该第二导电膜与该第一透明基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相等于该第三透明基板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一第三粘着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与第三透明基板之间,用以贴合该第三透明基板及该第一透明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多个间隔物,设置在该第一导电膜及该第二导电膜之间,用以使该第一导电膜及该第二导电膜具有一间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一第三透明基板,位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
一第一粘着层,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基板及该第三透明基板之间,用以贴合该第一透明基板与该第三透明基板,且贴合该衬片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上;以及
一第二导电膜,设置在该第三透明基板上,该第二导电膜面朝该第一导电膜;
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三透明基板的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衬片邻接或围绕该第二透明基板及该第三透明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还包括:
一第二粘着层,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基板与该第三透明基板之间,用以贴合该第二透明基板及该第三透明基板,使得该第一导电膜及该第二导电膜分别贴附在该第二粘着层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衬片邻接或围绕该第二透明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透光区,该透光区实质上对应于该第二透明基板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衬片的材质为一适合加工材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适合加工材料为塑料材料或玻璃。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材包括一可挠性材料及一硬质透明材料的其中之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可挠性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硬质透明材料为玻璃或塑料材料。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衬片。
CN2009102035343A 2009-05-22 2009-05-22 全平面触控面板 Pending CN101893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5343A CN101893951A (zh) 2009-05-22 2009-05-22 全平面触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035343A CN101893951A (zh) 2009-05-22 2009-05-22 全平面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3951A true CN101893951A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03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35343A Pending CN101893951A (zh) 2009-05-22 2009-05-22 全平面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395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226A (zh) * 2011-09-12 2013-03-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反射式触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4250A (zh) * 2013-05-31 2013-09-2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具触控屏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5556267A (zh) * 2013-09-20 2016-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按压检测传感器
CN106775044A (zh) * 2015-11-25 2017-05-3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99226A (zh) * 2011-09-12 2013-03-27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反射式触控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4250A (zh) * 2013-05-31 2013-09-2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具触控屏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5556267A (zh) * 2013-09-20 2016-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按压检测传感器
CN105556267B (zh) * 2013-09-20 2018-11-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按压检测传感器
CN106775044A (zh) * 2015-11-25 2017-05-3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5921B (zh) 柔性基板及柔性基板制作方法
TWI785611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1175635B (zh) 可再剥离保护面板的装配结构及其中所用的装配用板片
EP2183701B1 (en) Capacitive sens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8520380B2 (en) Frame of touch panel
KR20120111984A (ko)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2033081A2 (en) Multi-touch active display keyboard
US10198098B2 (en) Touch-window having a printed layer in a view area
TWI522866B (zh) 觸控螢幕用顯示構件及其製造方法
JP3120472U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9614012A (zh) 偏光触控构件及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US8823677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93951A (zh) 全平面触控面板
KR20150007107A (ko) 터치센서
CN106502442A (zh)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35974A (zh) 触控装置
US20110279394A1 (en) Touch screen panel structure of mobile device
KR20150145211A (ko) 터치 패널용 윈도우 및 이를 구비한 터치 윈도우
KR101096755B1 (ko) 정전용량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113826B1 (ko) 정전용량 터치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90309845A1 (en) Touch window
TWM572495U (zh) 觸控感測器及其觸控面板
CN108255338A (zh) 柔性触摸屏、触摸面板、触摸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TWM346864U (en) Touch panel
CN106886321A (zh) 触控结构与制作方法及其应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