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93736A -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93736A
CN101893736A CN 201010197406 CN201010197406A CN101893736A CN 101893736 A CN101893736 A CN 101893736A CN 201010197406 CN201010197406 CN 201010197406 CN 201010197406 A CN201010197406 A CN 201010197406A CN 101893736 A CN101893736 A CN 101893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ray
core fibre
array core
fibre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1974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93736B (zh
Inventor
苑立波
张羽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0101974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93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93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3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93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937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激光光源与标准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阵列芯光纤之间熔融拉椎耦合连接形成第一熔融拉椎耦合位置,与标准单模光纤连接后的阵列芯光纤缠绕在压电陶瓷驱动装置上,经过压电陶瓷装置的阵列芯光纤再次经过热熔融拉椎操作形成第二熔融拉椎耦合位置,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细研磨的加工方式制备成圆锥形状。本发明在节约物理空间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系统输入光功率,以减小对待捕获粒子的伤害;对微粒的捕获更加灵活、准确,具备可调节性;可以在光纤端形成轴向分布的系列光学势阱,将捕获的粒子排列成一系列间距固定的空间位置,实现微小粒子的显微精细操作。

Description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技术研究领域。涉及一种轴向阵列式光镊。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轴向阵列式光镊的光动力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光学微手属于一种特殊的光镊。自从1986年Askin在Opt.Lett.11,288-290上发表文章“Observation of a single-beam gradient force optical trap for dielectric particles”把单束激光引入高数值孔径物镜形成了三维光学势阱,实现了对粒子的三维空间控制,因为此光束可以实现空间对微小粒子的夹持,因此得名“光镊”。它是利用光强度分布的梯度力和散射力俘获和操纵微小粒子的工具。光镊技术发展迅速,成为重要的研究技术手段,并促进了若干交叉领域的快速发展。例如:在微小粒子的捕获和搬运、皮牛级力的测量、微机械与微器件的组装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在生命科学领域,光镊技术以其非接触式、无损探测的本质特性显示了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对于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微生命体的操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光镊俘获的粒子尺度可以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可以为刚性颗粒,也可以是软物质颗粒;可以为无生命的颗粒,也可以是活体细胞或病毒。
由传统光镊发展至光纤光镊技术以来,产生多种光纤光镊系统,例如:Lyons等人发表“Confinement and bistability in a tapered hemispherically lensed optical fiber trap”一文,将两根单模光纤的端面研磨成锥体,在锥体尖端形成一个半球面,使得出射光束具有弱聚焦特性,将这两根光纤成一定光轴夹角放置,交叠光场形成的光阱可以实现微粒的捕获和悬浮,该文章发表在Appl.Phys.Lett.66,1584-1586,1995;为了进一步对所捕获的微小粒子的姿态进行控制,公开号为CN101149449的中国发明专利文件中又给出了一种双芯光纤光镊。此后,又陆续出现了公开号为CN101236274的三芯光纤光学微手、CN101236275的基于环形多芯光纤的光镊和公开号为CN101251620的集成于单根光纤的多光镊等新型光镊,它们都面临着如何控制多光束光阱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节约物理空间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系统输入光功率,以减小对待捕获粒子的伤害;对微粒的捕获更加灵活、准确,具备可调节性;可以将捕获的粒子排列成一系列间距固定的空间位置的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的光动力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包括阵列芯光纤、标准单模光纤、激光光源和压电陶瓷驱动装置,激光光源与标准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阵列芯光纤之间熔融拉椎耦合连接形成第一熔融拉椎耦合位置,与标准单模光纤连接后的阵列芯光纤缠绕在压电陶瓷驱动装置上,经过压电陶瓷装置的阵列芯光纤再次经过热熔融拉椎操作形成第二熔融拉椎耦合位置,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细研磨的加工方式制备成圆锥形状。
本发明的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还可以包括:
1、所述的阵列芯光纤的多个纤芯呈线性排列。
2、所述的阵列芯光纤的纤芯分为两组线性阵列,二组之间相互垂直。
3、所述的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密研磨加工制备成圆锥形状的角度α满足π/2-arcsin(nliquid/ncore)<α<π/2。
本发明的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的光动力控制方法为:将激光光源与标准单模光纤的一端常规连接,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阵列芯光纤之间熔融拉椎耦合连接形成第一熔融拉椎耦合位置,之后将阵列芯光纤缠绕在压电陶瓷驱动装置上,再将经过压电陶瓷装置的阵列芯光纤再次经过热熔融拉椎操作形成第二熔融拉椎耦合位置,最后将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细研磨的加工方式制备成圆锥形状;阵列芯光纤的末端形成光学势阱呈正四面体结构,在正四面体的顶点处形成光学势阱;调节压电陶瓷的驱动电路改变阵列纤芯方向位移进行传输光束的相位控制,实现功率分配与调整,达到控制该轴向阵列光镊光阱力分布。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的光动力控制技术,这种轴向阵列光镊的主要优点在于这种阵列芯光纤轴向阵列光镊将多个光波导纤芯集成于一根光纤中,在节约了物理空间的同时,可大幅降低系统输入光功率,以减小对待捕获粒子的伤害;同时,多芯光纤组合光镊对微粒的捕获更加灵活、准确,具备可调节性,大大提高了光纤光镊技术的实用性;更为重要的是该轴向阵列光纤光镊可以在光纤端形成轴向分布的系列光学势阱,可以将捕获的粒子排列成一系列间距固定的空间位置,实现微小粒子的显微精细操作。
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是:
1.本发明将阵列芯光纤引入光镊控制系统,利用一根光纤中的多个阵列分布的光波导纤芯构成空间分布的干涉网格光场,在节约物理空间的基础上还极大的减小了系统的输入光功率,降低对微粒的伤害;
2.本发明实现在一根光纤中的多芯光纤出射网格光场的相干加强处形成多个光学势阱,可用于对多个微观粒子的筛选和批量操纵,甚至特定位置的空间排列等显微操作;
3.本发明将通过多芯光纤实现致密的干涉网格分布的光学势阱,简单、有效的控制三维出射光场光阱力的分布,实现光阱力的人为主观控制。
附图说明
图1基于线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阵列芯光纤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光镊系统光动力控制原图理及等效示意图。
图4阵列芯光纤端研磨角度示意图。
图5(a)-(c)该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阱力光场结构示意图。
图6阵列芯光纤(直线形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7直线形阵列芯光纤二维光阱力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图1中,1为阵列芯光纤,2标准单模光纤,3激光光源,4压电陶瓷驱动装置,5标准单模光纤与阵列芯光纤耦合连接位置,6阵列芯光纤熔融拉椎位置,1-2阵列芯光纤纤芯,1-3阵列芯光纤加工制备而得的椎体结构,1-4形成的空间分布的光阱力势阱。系统通过调节压电陶瓷驱动装置4,可以调节5和6之间形成的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的阵列芯光纤纤芯中传输激光光束的相位差,实现光阱力的动力学控制。
图2中,1为阵列芯光纤,1-2阵列芯光纤纤芯,共有8个纤芯。每4个纤芯呈线性排列,两组线性排列的纤芯又相互垂直分布。
图3中,图3-1为连接示意图,图3-2为等效示意图。该种方法连接光纤,等效于在5和6位置形成8光束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通过调节压电陶瓷驱动装置4可实现该光镊系统光阱力的动力学控制。其中,1为阵列芯光纤,2标准单模光纤,3激光光源,4压电陶瓷驱动装置,5标准单模光纤与阵列芯光纤耦合连接位置,6阵列芯光纤熔融拉椎位置。
图4中,1为阵列芯光纤,1-2阵列芯光纤纤芯,1-3阵列芯光纤加工制备而得的椎体结构。为了保证出射光经过圆锥面折射后能够形成相互交叉的组合光束,半锥角α控制在π/2-arcsin(nliquid/ncore)<α<π/2的范围内。对于纤芯折射率ncore=1.4868,包层折射率ncladding=1.4571,和光纤光镊所处的液体折射率nwater=1.333的情况下,该半锥角的范围应控制在26.3°-90°之间。
图5(a)为四个纤芯在一条直线上分布时产生的2维结构的空间光阱力光场,图5(b)为两列线性分布纤芯产生的相互交叠的光阱力光场,图5(c)为该8芯交叉分布式阵列光纤产生的光阱力光场分布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阵列芯光纤(直线形分布)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该阵列芯光纤的8个纤芯1-2呈直线形分布。
图7中,1-2阵列芯光纤纤芯,1-4形成的空间分布的光阱力势阱,1-5为捕获住的微小粒子。直线形分布的阵列芯纤芯形成的光阱力分布光场为二维结构,可用于微小粒子的二维操作。
结合图1,本发明的阵列芯光纤轴向阵列式光镊包括,前端经精细研磨加工制备而成圆锥结构的阵列芯光纤1,用于在出射空间形成多个的光学势阱干涉分布光场;该阵列芯光纤1与标准单模光纤2之间通过热熔融拉椎耦合的方式连接;为了实现出射光场的光阱力动力学控制,需构建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因此需要在缠绕在PZT驱动装置4两侧的阵列芯光纤1进行熔融拉椎操作。
本实施方式的组合光镊的制作过程:
实施例一:
步骤1,光源注入:结合图1,将与阵列芯光纤1(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进行涂敷层祛除、与普通标准单模光纤2常规焊接,然后进行热熔融拉锥操作,过程中进行光功率监测,直到耦合到阵列芯光纤1的光功率达到最大且各纤芯光功率分布均匀时为止。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激光光源3常规连接,这样将激光束导入到该阵列芯光纤1中。
步骤2,缠绕光纤:结合图3,为了构建马赫泽德干涉仪对阵列形纤芯心中传输的光束进行相位调制,将导入光源的阵列芯光纤1缠绕在压电陶瓷设备4上,通过调节驱动电路改变多个纤芯方向位移以进行传输光束的相位控制,来实现此轴向阵列光镊中多光束的功率分配与调整,最终达到控制阵列芯光纤多个光阱力分配的目的;
步骤3,干涉仪制备:结合图3,为了实现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须将缠绕过压电陶瓷4的阵列芯光纤1在位置6处进行熔融拉锥,过程中进行光功率监测,直到耦合到阵列芯光纤的光功率达到最大时为止;这样在位置5和6之间可构成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通过调节压电陶瓷驱动装置4实现该光纤光镊光阱力的控制;
步骤4,锥体研磨:结合图4,将前序操作后的阵列芯光纤1的另一端进行精细研磨,制备成圆锥体形状1-3,为了保证出射光经过圆锥面折射后能够形成相互交叉的组合光束,半锥角α控制在π/2-arcsin(nliquid/ncore)<α<π/2的范围内。对于纤芯折射率ncore=1.4868,包层折射率ncladding=1.4571,和光纤光镊所处的液体折射率nwater=1.333的情况下,该半锥角的范围应控制在26.3°-90°之间。
步骤5,锥体抛光:将上述研磨好的光纤锥体进行抛光,在显微镜下经过检测合格后,放在超声清洗槽中清洗、烘干备用;
步骤6,筛选排列:结合图5,将整个系统连接完毕之后,调节压电陶瓷6的驱动电路改变阵列纤芯方向位移以进行传输光束的相位控制,来实现此光纤光学微手中光束的功率分配与调整,最终达到控制该轴向阵列光镊光阱力分布目的。在光纤端形成的轴向阵列式正四面体结构光阱力光场,可以实现微小粒子的有规律排列筛选和空间定位等显微操作。
实施例二:
步骤1,光源注入:结合图1,将与阵列芯光纤1(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进行涂敷层祛除、与普通标准单模光纤2常规焊接,然后进行热熔融拉锥操作,过程中进行光功率监测,直到耦合到阵列芯光纤1的光功率达到最大且各纤芯光功率分布均匀时为止。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激光光源3常规连接,这样将激光束导入到该阵列芯光纤1中。
步骤2,缠绕光纤:结合图3,为了构建马赫泽德干涉仪对阵列形纤芯心中传输的光束进行相位调制,将导入光源的阵列芯光纤1缠绕在压电陶瓷设备4上,通过调节驱动电路改变多个纤芯方向位移以进行传输光束的相位控制,来实现此轴向阵列光镊中多光束的功率分配与调整,最终达到控制阵列芯光纤多个光阱力分配的目的;
步骤3,干涉仪制备:结合图3,为了实现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须将缠绕过压电陶瓷4的阵列芯光纤1在位置6处进行熔融拉锥,过程中进行光功率监测,直到耦合到阵列芯光纤的光功率达到最大时为止;这样在位置5和6之间可构成马赫泽德干涉仪结构,通过调节压电陶瓷驱动装置4实现该光纤光镊光阱力的控制;
步骤4,锥体研磨:结合图4,将前序操作后的阵列芯光纤1的另一端进行精细研磨,制备成圆锥体形状1-3,形成如图7所示的光阱力光场,为了保证出射光经过圆锥面折射后能够形成相互交叉的组合光束,半锥角α控制在π/2-arcsin(nliquid/ncore)<α<π/2的范围内。对于纤芯折射率ncore=1.4868,包层折射率ncladding=1.4571,和光纤光镊所处的液体折射率nwater=1.333的情况下,该半锥角的范围应控制在26.3°-90°之间。
步骤5,锥体抛光:将上述研磨好的光纤锥体进行抛光,在显微镜下经过检测合格后,放在超声清洗槽中清洗、烘干备用;
步骤6,筛选排列:结合图5,将整个系统连接完毕之后,调节压电陶瓷6的驱动电路改变阵列纤芯方向位移以进行传输光束的相位控制,来实现此光纤多光束的功率分配与调整,最终达到控制该轴向阵列光镊光阱力分布目的。在光纤端形成的轴向阵列式正四面体结构光阱力光场,可以实现微小粒子的有规律排列筛选和空间定位等显微操作。

Claims (5)

1.一种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包括阵列芯光纤、标准单模光纤、激光光源和压电陶瓷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激光光源与标准单模光纤的一端连接,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阵列芯光纤之间熔融拉椎耦合连接形成第一熔融拉椎耦合位置,与标准单模光纤连接后的阵列芯光纤缠绕在压电陶瓷驱动装置上,经过压电陶瓷装置的阵列芯光纤再次经过热熔融拉椎操作形成第二熔融拉椎耦合位置,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细研磨的加工方式制备成圆锥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其特征是:所述的阵列芯光纤的多个纤芯呈线性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其特征是:所述的阵列芯光纤的纤芯分为两组线性阵列,二组之间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其特征是:所述的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密研磨加工制备成圆锥形状的角度α满足π/2-arcsin(nliquid/ncore)<α<π/2。
5.一种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的光动力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将激光光源与标准单模光纤的一端常规连接,标准单模光纤的另一端与阵列芯光纤之间熔融拉椎耦合连接形成第一熔融拉椎耦合位置,之后将阵列芯光纤缠绕在压电陶瓷驱动装置上,再将经过压电陶瓷装置的阵列芯光纤再次经过热熔融拉椎操作形成第二熔融拉椎耦合位置,最后将阵列芯光纤的末端经精细研磨的加工方式制备成圆锥形状;阵列芯光纤的末端形成光学势阱呈正四面体结构,在正四面体的顶点处形成光学势阱;调节压电陶瓷的驱动电路改变阵列纤芯方向位移进行传输光束的相位控制,实现功率分配与调整,达到控制该轴向阵列光镊光阱力分布。
CN2010101974065A 2010-06-11 2010-06-11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3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74065A CN101893736B (zh) 2010-06-11 2010-06-11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74065A CN101893736B (zh) 2010-06-11 2010-06-11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3736A true CN101893736A (zh) 2010-11-24
CN101893736B CN101893736B (zh) 2012-06-06

Family

ID=43102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740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93736B (zh) 2010-06-11 2010-06-11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9373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1219A (zh) * 2012-09-04 2012-12-26 浙江大学 多光束光阱刚度标定装置及其方法
CN109669246A (zh) * 2018-12-27 2019-04-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一种阵列光纤光镊拉制方法
CN110993141A (zh) * 2019-11-15 2020-04-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多芯光纤悬浮式光学马达系统
CN112071462A (zh) * 2020-06-05 2020-12-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调单光纤微粒输送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9917A (ja) * 1995-01-11 1996-07-23 Hitachi Ltd 質量分析装置
CN101118300A (zh) * 2007-08-08 2008-02-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小芯径超高数值孔径锥体光纤光镊及其制作方法
CN101251620A (zh) * 2008-02-19 2008-08-27 哈尔滨工程大学 集成于单根光纤的多光镊
CN101324711A (zh) * 2008-07-30 2008-12-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多功能反向光镊
US20080315175A1 (en) * 2005-12-30 2008-12-2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lignment, transpor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nanowires using optical trapp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9917A (ja) * 1995-01-11 1996-07-23 Hitachi Ltd 質量分析装置
US20080315175A1 (en) * 2005-12-30 2008-12-2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lignment, transpor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nanowires using optical trapping
CN101118300A (zh) * 2007-08-08 2008-02-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小芯径超高数值孔径锥体光纤光镊及其制作方法
CN101251620A (zh) * 2008-02-19 2008-08-27 哈尔滨工程大学 集成于单根光纤的多光镊
CN101324711A (zh) * 2008-07-30 2008-12-17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多功能反向光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1219A (zh) * 2012-09-04 2012-12-26 浙江大学 多光束光阱刚度标定装置及其方法
CN109669246A (zh) * 2018-12-27 2019-04-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一种阵列光纤光镊拉制方法
CN110993141A (zh) * 2019-11-15 2020-04-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多芯光纤悬浮式光学马达系统
CN112071462A (zh) * 2020-06-05 2020-12-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可调单光纤微粒输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93736B (zh) 2012-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1858B (zh) 可实现微小粒子旋转的卫星式螺旋多芯光纤微光手及制法
CN101887147B (zh) 四芯光纤组合光镊及其光栅动力控制方法
CN101893737B (zh) 三芯光纤光学微手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07742B (zh) 基于多芯保偏光纤的阵列式光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0049B (zh) 基于同轴双波导结构的吞吐式光纤光镊及动力学控制方法
CN101907743A (zh) 基于同轴双波导结构的吞吐式光纤光镊及制备方法
CN100580490C (zh) 集成于单根光纤的多光镊
CN104698533B (zh) 一种基于光纤的微小粒子移动装置
CN100580491C (zh) 毛细管光纤光镊及其制作方法
CN101236275A (zh) 基于环形多芯光纤的光镊
CN108873171B (zh) 一种多芯光纤类贝塞尔光束阵列光镊
CN103728696A (zh) 一种1×n光纤耦合器
CN101893736B (zh) 基于阵列芯光纤的轴向阵列光镊及光动力控制方法
CN109799571B (zh) 基于环形芯同轴螺旋波导光纤的粒子光操纵器件
CN109270695B (zh) 一种牵引光束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Zhang et al. Four-core optical fiber micro-hand
CN112071462B (zh) 一种可调单光纤微粒输送器
CN107357044A (zh) 一种基于斜光线环形光场的阶跃多模光纤光镊
CN101793995A (zh) 一种微光手与微存储腔的组合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6301071U (zh) 一种精准控制单细胞移动与弹射筛选的装置
Zhang et al. Optical-fiber-based powerful tools for living cell manipulation
CN207067546U (zh) 一种基于斜光线环形光场的阶跃多模光纤光镊
AU2020102853A4 (en) A particle transport device based on a three-core optical fiber
AU2020102737A4 (en) Multi fiber-optical-tweezers integrated into a single optical fiber
CN102231292B (zh) 双向锥体光纤微小粒子旋转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