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89459A - 分布式无线系统中的多信道支持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无线系统中的多信道支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89459A
CN101889459A CN2008801195601A CN200880119560A CN101889459A CN 101889459 A CN101889459 A CN 101889459A CN 2008801195601 A CN2008801195601 A CN 2008801195601A CN 200880119560 A CN200880119560 A CN 200880119560A CN 101889459 A CN101889459 A CN 101889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quipment
channel
beac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95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89459B (zh
Inventor
J·王
K·S·查拉帕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1889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9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89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89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3Arrangements to increase tolerance to errors in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ti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便于在分布式控制无线电网络上的多信道通信,调节(350)在多个基本上独立的信道上的网络的定时,以便在各网络之间建立共同的时基。通过这个共同的时基,使用由多个网络提供的带宽来并发地发送(230)数据。为了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来进一步最佳化这种技术的效率,每个网络上的安静期(QP)和信令窗口(SW)被调度(355)成提供重叠的安静期(QP)和/或重叠的信令窗口(SW)。优选地,每个多信道用户在每个信道上被指派(360)以网络的信标期(210)中的相同时隙,由此便于高效的信标发送和接收。

Description

分布式无线系统中的多信道支持
对于在2007年12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012,072提出依据35USC§119(e)的优先权的要求。
本发明涉及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通信的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在分布式无线网中协调和保持高效的多信道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通信方案,其中设备监视得到许可的(licensed)信道的活动性,并仅仅在不活动的信道上建立通信。它是用于把未使用的通信带宽提供给本地区域通信网的一种特别可行的解决方案,诸如允许家庭网络在未使用的电视广播频道上运行。这样的家庭网络一般被使用来允许家庭内的设备和电器互相通信和交互作用,这通常是按照用户的指引或预编程的命令。这样的通信的范围可以是从预热炉灶的用户命令到音频/可视信息在照相机、记录器、显示器等等之间的交换。另外,认知无线电特别好地适用于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无线宽带接入,其具有与DSL和电缆调制解调器可比的性能。
本发明致力于在各种可能的信道之间可被动态地重新安置的设备和网络。在典型的实施例中,可能的信道是通常被分配给或许可给诸如电视广播者那样的主要用户的信道,但每个信道的实际占用是变化的。例如,由于干扰的可能性,电视频道对于给定区域中的广播者的分配被限制于每隔一个频道,令可用频谱中信道的一半是空闲的。在其它环境中,主要用户对信道的占用随时间而变化。可动态地重新安置的网络可以通过让它们自己在未使用的信道上建立而利用被低效地使用的频谱。
不同类型的次要用户将具有不同的带宽要求,从而具有不同的带宽能力。音频-视频设备,举例而言,比起例如仅仅音频设备将具有实质上更大的能力。同样地,宽带系统的不同的互联网订户将具有不同的要求,并且将预订不同种类的服务。可以预期每个未使用的电视频道提供6-8MHz的带宽,这将支持约20兆比特/秒的可靠的比特率。为了达到更高的比特率,可以使用“信道捆绑(channel bonding)”来允许设备使用多个信道。
随着技术的进步,具有通信能力的设备的数量预期将呈指数级地增加,相应地,将被配置成在得到许可的/受控的信道上充当次要用户的设备的数量也将增加。虽然这些次要用户设备中的每个用户设备将被配置成避免在已被主要用户占用的信道上进行传输,但某些设备可能处在主要用户的广播的“边缘”区域,或处在对外部广播接收较差的内部房间中,并且可能未辨认出主要用户的存在。这样,这个次要用户可能在该信道上进行传输,这个传输可能淹没(overwhelm)在这个次要用户附近的其它次要设备处对主要用户的存在的辨认。由于这些其它次要设备中的每个次要设备都在这个信道上进行传输,所以在另外的次要设备处对主要用户的存在的辨认将受到有害的影响。所以,为了确保主要用户将被辨认出来,必须有所有次要设备在信道上静默(silent)的确定的时间,以避免这种级联的干扰影响,且允许检测到主要用户的存在。
如果次要设备在多个信道上运行以便得到更大的带宽,则将需要观察在这些信道的每个信道上的安静期(quiet period),这会极大地限制设备的可达到的吞吐量。
信道捆绑和安静期协调在按照集中控制运行的网络——诸如上述的宽带接入网——上是相当容易实施的。2007年3月13日授予Giallorenzi等人且通过引用方式合并在此的美国专利7,190,683教导了一种信道捆绑技术,其中基站管理在多个信道上的通信。每个次要用户向基站进行登记,并被根据该用户的能力和要求而分配以一个或多个信道上的时隙。然而,信道捆绑在诸如家庭网络那样的、具有分布式控制的网络上是显著地更难以实施的。这个困难还由于以下事实而被复合化:设备可能动态地改变它们的带宽,这取决于正在执行的功能、和/或取决于给定设备正在与其进行通信的设备或设备们。多信道指派的协调在横跨多跳距离的网络中被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不是所有的设备都将互相直接通信。
提供一种允许具有不同带宽要求的设备以分布方式对信道接入进行协调的信道捆绑方案是有利的。提供一种允许具有动态带宽能力的设备以变化的带宽高效地进行通信的信道捆绑方案也是有利的。提供一种避免与在多个信道上的安静期和信令窗口有关的低效率的信道捆绑方案也是有利的。
这些优点和其它的优点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和系统来实现,其中:在分布式控制无线电网络中,调节在多个实质上独立的信道上的网络的定时,以便在各网络之间建立共同的时基,然后,使用由该多个网络提供的带宽来并发地发送信息项目的数据。为了针对认知无线电网络来进一步最佳化这种技术的效率,每个网络上的安静期和信令窗口被调度成提供重叠的安静期和/或重叠的信令窗口。优选地,每个多信道用户在每个信道上被指派以网络的信标期中的相同时隙,由此便于高效的信标发送和接收。
参照附图,更详细地且通过举例方式来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图示多信道带宽的不良分配的例子。
图2图示多信道带宽的示例性的高效分配。
图3图示用于达到多信道带宽的高效分配的示例性流程图。
图4图示分布式认知网络的示例性框图。
在所有的图上,相同的参考数字是指相同的单元或执行实质上相同功能的单元。附图被包括来用于举例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打算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解释而不是限制的目的,阐述了具体的细节,诸如特定的体系结构、接口、技术等等,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看到,本发明可以在不背离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被实践。为了简明和清晰起见,熟知的设备、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被省略,以免用不必要的细节遮蔽本发明的描述。
在分布式网络中,所有的设备是合作地运行的对等体(peer);在集中式网络中,有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虽然集中式网络提供高效的网络协调和控制,但它容易受到单点故障的影响,并且所有的设备必须处在主设备的范围内。在分布式网络中,设备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参考信号以用于定时协调,但每个设备可以按情况要求来发起对其它设备的命令/请求,以及假若原先的设备发生故障或意外地离开网络,则可以提供参考信号。
在优选实施例中,次要用户协议使用超帧结构,其中每个超帧包括多个时隙。超帧时期(superframe period)被划分成信标期(BP)、数据/侦听/睡眠期(DSSP)和信令窗口(SW)。Jianfeng Wang,Dave Cavalcanti和Kiran Challapali在2007年12月7日提交的共同待决的美国专利申请61/012,070“A FLEXIBLE MAC SUPERFRAME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SUPPORTING QoS AND SCALABILITY”,代理人案号009480US1,公开了这样的一种用于单信道实施例的结构,该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在此。这种结构提供支持分布式网络以及点协调式网络的统一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并允许从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的自适应无缝转变。
信标期和信令窗口被使用来广播或交换控制与管理信息,而数据/侦听/睡眠期被使用来把来自发送源的数据交换到一个或多个接收目的地,并在商定的或强制性的安静期(QP)期间周期性地监视信道,以监视在当前信道上主要用户的到来。如果设备没有被调度来发送或接收数据,则它可以在DSSP期间进入睡眠模式,以节省功率。
信标被设备使用来协调在网络上的运行,包括例如在DSSP中预留传输时间。主设备必须提供至少一个信标,而对等设备可以提供或不提供信标,这取决于它们的能力和/或功能。从设备很少提供信标。每个发信标的设备获取信标期内的时隙,并且设备之间的同步是通过建立共同的信标期开始时间(BPST)和公共超帧号来维持的。发起网络的第一设备在第一信标期时隙发送它的信标,并建立信标期开始时间;为了加入该网络,其它发信标的设备监视信标期,以识别未占用的信标期,并通过在最早的未占用的信标期期间发送它的信标而获取那个信标期。
提供命令来按需要随后调节信标期开始时间,请求设备改变信标期等等,例如以便合并在相同信道上相互接触的两个网络。这样的命令通常经由信标或在信令窗口期间被传递,这优选地出现在超帧的结尾处或在信标期的结尾处。信令窗口也被使用来获取在DSSP中的时隙,以用于例如由不发信标的设备进行传输。
每个被发送的信标通常包括设备和子网的标识、设备类型、超帧号、以及标识在DSSP中的一个或多个时隙随后用于向一个或多个预定的接收者进行传输的信息,这使用了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常见的技术/协议。网络中的每个设备监视信标期,以确定它是否被调度来接收这些传输中的任何传输。
图1图示在三个信道ch1-3上出现的超帧100。每个超帧100包括信标期110和数据/侦听/睡眠期120。在ch1,设备A通过在第一信标期期间发送它的信标而提供信标期开始时间。设备A显然是网络的发起者,而设备B、C和D随后加入该网络,并获得顺序的相邻的信标期。Ch2被设备C、E、A和D占用,让设备C提供信标期开始时间;Ch3被设备D、F、G和A占用。基于获得的信标期的次序,设备A显然是在设备C和D分别在信道ch2和3上发起网络后,才加入这些网络的。
正如在图1上可以看到的,设备A和D能够横跨三个信道,设备C能横跨两个信道,以及设备B、E、F和G是单信道设备。然而,A、C和D对这些多个信道的占用是相当低效率的。具体地,在这些信道的每个信道上的超帧包括有规律地调度的安静期,在该时间内信道上的所有设备都必须不进行传输。如果设备希望并发地使用多个信道,则它必须避开在该多个信道的每个信道上的安静期。同样地,试图在具有不同的信标期开始时间的信道上预留并发时间需要相当大量的协调和处理开销。
而且,如果设备被配置成在多个独立的信道上通信,则每个设备必须包括对应数目的独立的收发器来实现这些多个独立的通信,或者必须避免试图同时在一个以上的独立信道上通信。然而,当前的和将来的多信道设备可能使用允许对设备的输出带宽进行动态控制的技术。也即,要被发送的数据将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都散布在规定的带宽上。图1A的方案基本上对应于在给定的时间跨度内要被发送的数据的散布,它不很适合在给定的频率宽度上(即,带宽)散布要被发送的数据。
图2图示使用本发明的技术的、跨所有信道的网络的优选同步。优选地,希望多个信道被捆绑的设备(下文中被称为“捆绑设备”)调节在每个个体网络上的信道定时,以建立用于信标期210的共同的开始时间。如果信道在时间上被同步,则可以支持要在数据/侦听/睡眠期220期间在给定的频率宽度(带宽)上被发送的数据的散布,正如由在设备A与D之间230和在设备A与C之间235的示例性多信道通信所例示的。
在优选实施例中,信标传输是基于单信道的,由此提供在非捆绑(单信道)设备与捆绑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有多信道能力的设备例如使用像OFDM那样的方法在每个信道上发送个体的信标。如上所述,信标优选地包括信道和业务信息,例如,超帧结构、信标时隙占用信息、信道预留图以及安静期时间表。优选地,为了允许其他设备知道它的捆绑能力,有捆绑能力的设备还应当在它的信标中指示它的能力。
在直截了当的实施例中,通过允许诸如捆绑设备那样的单个设备在每个信道上获取初始的信标期时隙,而可以在所有的信道上提供共同的信标期开始时间。在图2的例子中,设备A通过请求那些时隙的现有持有者进行切换,而获取在每个信道上的初始的信标时隙。同样地,每个横跨多个信道的设备,诸如设备C和D,请求适当的时隙改变以获取在每个信道中的相同的信标期。单信道设备通常将保持它们的当前的信标时隙,除非被请求改变。如果信标期时间变得过大,则可以请求单信道设备获取较早的未占用的时隙。
替换地,这种相同的同步可以通过使捆绑设备请求由每个初始信标期时隙的当前持有者来调节信标期开始时间(BPST)而被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捆绑设备选择参考信道,然后,经由在信令窗口中的信标或控制消息,根据在参考信道的BPST与每个其它信道的BPST之间的差值来请求每个信道相对这个参考信道的BPST对齐。在每个信道上接收BPST调节命令的每个设备,包括第一时隙的持有者,将调节它们的定时,以便符合这个命令。
为了跨所有信道来保持这个一致的BPST,如果每个网络上的超帧的持续时间是可调节的,则每个信道上的超帧的持续时间必须被调节到共同的持续时间,以使得在每个信道上的‘下一个’信标期同时出现。各种各样的技术中的任一种可被使用来确定共同的超帧持续时间。在直截了当的实施例中,捆绑设备仅仅可以请求/要求某个任意的持续时间。替换地,在优选实施例中,捆绑设备评估在每个信道上的超帧的当前持续时间,并根据这些当前的持续时间,诸如最大的当前持续时间、平均的当前持续时间等等,来设置在每个信道上超帧上的持续时间。
当多个信道被通过共同的时基捆绑时,来自从多信道设备的正在发送的信息项目的数据——诸如来自视频流的数据——可以通过使用例如横跨被捆绑信道的带宽的OFDM调制方案而被有效地散布在由所述信道提供的带宽上。
在建立共同的信标期开始时间后,捆绑设备优选地个别地调节每个信道的安静期,以便提供并发的安静期。Jianfeng Wang、KiranChallapali和Dave Cavalcanti在----提交的“DISTRIBUTEDSCHEDULING OF QUIET-PERIOD FOR IN-SERVICE CHANNEL MONITORING”的、共同待决的美国专利申请--/---,---,代理人案号US009474,公开了用于单信道同步的针对安静期调度的技术,该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的方式合并在此。同样地,每个信道上的信令窗口也可以被对齐。
正如在图2上可以看到的,这个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允许捆绑设备减小与信标、信令和侦听相关联的开销。如果信标期、安静期、信令窗口没有被对齐,则用于信标、信令和侦听的开销可能几乎加倍,如图1所例示。
图3图示在多信道分布式控制网络中用于同步信标、信令和侦听的流程图。
希望使用或潜在地使用多信道的设备在310启动处理过程,在315扫描要被捆绑的信道。如果设备还没有识别潜在的信道,则它将扫描频谱,以排除由主要用户占用的信道,并从剩余的信道中进行选择。取决于特定的设备,所述选择可被限于找出相邻的信道,尽管在这个处理过程中对于多信道捆绑并没有固有地限制到相邻的/毗邻的带宽。相邻信道捆绑通常是优选的,因为典型地,需要在与主要用户所占用的信道相邻的每个信道处的防护频带来避免干扰,而相邻的次要用户信道通常不需要这样的防护频带。
在320,捆绑设备选择参考信道。任意数目的选项可用于这个选择,范围是从选择最低或最高编号的信道到选择具有最高信号噪声比的信道、在其上捆绑设备已提供初始信标的信道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具体的选择是相对不重要的。
在选择参考信道后,经由循环325-365,捆绑设备基于单信道,在每个信道上与网络交互作用。在优选实施例中,捆绑设备在每个特定的信道上表现为任何其它的次要设备。也即,捆绑设备正处在对齐多个信道的处理过程中的事实对于每个其它设备基本上是透明的。虽然设备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设备正在根据行为图案对齐多个信道,但在这个协议的优选实施例中,没有固有的在个体信道级别上区分捆绑设备和任何其它设备的东西。这样,不管在网络上的设备是有单信道还是多信道能力,兼容性都得到保证。
在330,捆绑设备确定在所选择的信道上是否存在信标期;如果是的话,则在340,捆绑设备加入该网络,产生例如信标期调度,正如在图1上对于在ch2上加入现有网络的设备A所图示的。如果没有检测到信标期,则设备在335通过发送信标信号(其它设备随后对其进行应答)而建立新的网络,就像例如图1中设备A在ch1上发起网络时所图示的。
在345,把当前信道的信标期开始时间(BPST)与参考信道的BPST进行比较,以确定每个信道中的超帧是否互相同步。典型地,多个超帧被监视,以便提供对于在这些BPST之间的实际差值的可靠的确定。
如果在345,捆绑设备确定当前信道与参考信道不同步,则捆绑设备发出‘调节BPST’命令/请求,其指引在当前信道上的所有的设备,按照适合于使当前的信标期与参考信标期对齐的量来调节它们的BPST。
此后,当捆绑设备确定当前设备的BPST与参考BPST相对应时,如果需要的话,捆绑设备在355开始对齐安静期与信令窗口的处理过程。如上所述,共同待决的美国专利申请--/---,代理人案号US009474,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对于常规的安静期的要求的技术,其中每个设备经由它的信标宣告它的当前的超帧标号/编号和它的最小的安静期要求,根据这个信息,该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对安静期的出现进行同步,以便满足最大安静期要求。安静期要求按照每个安静期的持续时间和在安静期之间的间隔来表达。为了使多信道超帧相对于在每个信道上的网络的安静期要求的效率最佳化,在安静期之间的间隔在所有的信道上应当是相等的,或者是安静期之间的最小间隔的整数倍。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捆绑设备评估在每个信道上的、所确定的最大安静期要求,并发出一个要求,其提供在所有信道上的共同的安静期间隔、或者作为最短安静期间隔的整数倍的安静期间隔,以使得如果安静期要出现,则它将在与被调度来出现的任何其它安静期相同的超帧处出现。也即,例如,如果最短的安静期间隔是七个超帧,则在每个信道上的安静期间隔将是七的整数倍,即7、14、21等等。这样,可以知道,在所有的信道上,在安静期之间的六个接连的超帧将总是免去安静期的。
为了确保最佳的效率,每个信道上在有规律地调度的超帧期间出现的所有的安静期应当被调度成在超帧内的共同时间间隔期间出现。为了方便起见,安静期和信令窗口优选地被调度成在超帧的结尾处出现。可选地,它们也可以方便地在信标期结束后出现。通常,信令窗口被定义为正好在超帧结束之前出现的、相对较固定的持续时间期间,尽管提供了命令来便于这个窗口的扩展或压缩。
优选地,在超帧结尾处具有安静期的实施例中,为了确保跨所有信道的安静期的这样的一致性,每个信道上的安静期的结束被调节到共同的值,让每个信道上的安静期的开始留待由那个信道上的安静期的所需要的持续时间来确定。这样,所有的安静期将重叠,而在同时,在每个特定信道上数据传送时期可以从信标期的结束扩展到的安静期的开始。如果所述协议提供紧接在每个超帧的开始之前的信令窗口,则所有信道上安静期的结束的定义也用来定义每个信道上信令窗口的开始。
在把每个被捆绑信道同步到共同的基本周期开始时间并保证安静期和信令窗口跨所有的信道都一致之后,在360,捆绑设备优选地获取在每个信道上的共同的信标期。通常,当传统的多信道设备正在信道上广播信标的时候,它不可用于在这个信道或者任何其它信道上监视信标。如果多信道设备在每个信标期中获取相同的时隙,则它能够自由地在所有其它信道上在所有其它时隙期间监视信标信号。
每个信道同样地经由循环325-365被处理,由此跨所有的信道来提供共同的时基。以这样方式被同步的信道被认为是互相捆绑的。在完成370这个捆绑过程后,捆绑设备将继续检测和校正在任一被捆绑信道上的对定时的任何改变。捆绑设备优选地还收集跨捆绑信道的信道和业务量信息,以使得它的媒体接入最佳化。为了做到这一点,捆绑设备应当周期性地跨捆绑信道收听来自其它设备的信标。捆绑设备也可以例如经由它自己的信标通过广播,而把它收集的信道和业务量信息分发到其它设备,以便让它们更好地利用信道。
虽然捆绑设备在每个信道上以单信道模式运行,但为了保证与单信道设备的兼容性,每个捆绑设备优选地经由它的信标,宣布它在每个信道上作为捆绑设备的存在。这允许其它多信道设备使用由该捆绑设备提供的捆绑,以及也避免了另一个捆绑设备任意调节在任何当前被捆绑的信道上的定时的可能性。
所有的多信道设备,不管它们是否创建了正在被使用的捆绑,也都应当经由它们的信标宣布它们作为多信道设备的存在。这种宣布还应当指明该设备的当前的信令信道。虽然信令窗口出现在每个超帧内的经调度的时间处,但在这个信令期期间,对信道的接入优选地是基于争用。因此,在每个信道的信令窗口期间的同时通信将因此需要用于每个信道的单独的发射机/接收机、以及需要用来对每个信道的这些通信作出反应的适当能力。通过允许每个多信道设备在每个信道上经由它的信标宣告它的当前的信令信道,避免了对多个同时的信令资源的需要。当多信道设备希望登记来使用现有的捆绑时,该设备在信令窗口期间确定捆绑设备正在其上运行的信道,并经由信令窗口向这个信道上的捆绑设备登记。
同样地,当另一个多信道设备希望建立与目标设备的多信道通信时,它经由信令窗口在目标设备宣布作为它的信令信道的信道上传递它的愿望。应当指出,虽然这些设备互相辨认为多信道设备和作为多信道设备来相互发信令,但为实现它们的通信所需要的网络交互是在每个信道上个别地执行的。例如,在基于预留的系统中,如果A和C想要预留信道用于信道捆绑通信,则它们优选地通过信标或控制消息在每个本地信道上执行信道预留。这保证所有的设备,不管它们是否有多信道能力,都连续地知道本地信道状态。如果信道接入是基于争用,则捆绑设备优选地,通常是经由它的信标来宣布打算在已识别的时隙上使用的它的运行模式,或者是捆绑模式或者是非捆绑模式。其它设备随后使用相同的运行模式来与该设备通信。
图4图示多信道分布式无线系统的示例性框图。该环境包括得到许可来在给定的频带上运行的多个主要用户490,和被配置成在当前没有被主要用户占用的任何频带上运行的多个次要用户400。为了支持多信道运行,一个或多个次要用户设备可被配置为捆绑设备401,该捆绑设备被配置成在多个信道之间建立共同的时基。
示例性捆绑设备401包括接收机410和发射机430,它们能够在由信道选择器440根据来自控制器450的命令所确定的每个可用的信道上通信。检测器420检测在信道上的网络的定时特性,诸如由接收机410接收的超帧的每个信标期的开始时间。这些网络由包括捆绑设备401在内的次要用户400动态地创建。
控制器450选择所接收的网络之一作为参考网络,此后,典型地通过使用经由信标生成器435或其它信令设备传达的命令,将一个或多个其它网络的定时调节成对应于参考网络的定时。这个定时控制优选地包括在每个信道上的超帧的同步,以及调节开销事件,诸如使用例如以上详述的图3的流程图,在认知无线电网中的安静期和信令窗口的调度,。
在不同的信道上建立用于多个网络的共同的时基后,包括捆绑设备401在内的一个或多个次要用户400可以使用由该多个网络提供的带宽来并发地发送信息项目的数据。
以上仅仅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因此,应看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安排,这些安排虽然在这里没有被明显地描述或显示,但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因此属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例如,虽然本发明是在认知无线电信道上的分布式网络的上下文中给出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里给出的原理不限于认知无线电网络或信道,而是可应用于使动态带宽设备能合作地运行在主要被配置用于单信道运行的多个信道上。在考虑到本公开内容后,这些和其它系统配置以及最佳化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明显的,它们都被包括在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在解译这些权利要求时,应当理解:
a)单词“包括”不排除与在给定的权利要求中列出的那些不同的其它单元或动作的存在;
b)在单元前面的单词一或一个(“a”or“an”)不排除多个这样的单元的存在;
c)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参考符号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d)几个“装置”可以由同一个项目或硬件或软件实现的结构或功能来代表;
e)每个所公开的单元可以包括硬件部分(例如,包括分立和集成的电子电路)、软件部分(例如,计算机编程)以及它们的组合;
f)硬件部分可包括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之一或两者;
g)任何所公开的设备或其一些部分可被组合在一起,或被分割成另外的部分,除非另外专门地阐述;
h)不打算要求动作的特定顺序,除非专门地指出;以及
i)术语“多个”单元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所要求的单元,并且不暗示单元数目的任何特定的范围;也即,多个单元可以是少到两个单元。

Claims (20)

1.一种捆绑信道以便于在分布式网络中的多信道通信的方法,包括:
从多个可用的信道中选择(320)参考信道,
确定在该参考信道上第一网络的通信的参考时间,
从该多个可用的信道中选择(325)第二信道,
确定对应于该第一网络上的通信的、在该第二信道上第二网络的通信的第二时间,
调节(350)在该第二网络上的通信,以使得该第二时间与该参考时间之间的差值最小化,以及
使用由该第一和第二网络提供的带宽来并发地发送(235)信息项目的数据。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上的通信包括超帧(100),每个超帧包括信标期(210),以及所述参考时间对应于信标期(210)的开始时间。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超帧(100)包括周期性的安静期(QP),以及所述方法包括调节(355)安静期(QP)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至少之一上出现的时间,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安静期(QP)基本上一致。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超帧(100)包括信令窗口(SW),以及所述方法包括调节(355)信令窗口(SW)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至少之一上出现的时间,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信令窗口(SW)基本上一致。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包括经由设备(401)的信标宣布该设备当前正在其上监视信令窗口(SW)的信道。
6.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超帧(100)包括信令窗口(SW),以及所述方法包括调节(355)信令窗口(SW)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至少之一上出现的时间,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信令窗口(SW)基本上一致。
7.权利要求6的方法,包括经由设备(401)的信标宣布该设备当前正在其上监视信令窗口(SW)的信道。
8.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每个网络上的每个设备(400)获取在信标期(210)中的信标时隙,以及所述方法包括指引(360)一个或多个设备来获取不同的信标期(210),以便允许至少一个设备(401)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中获取相同的信标时隙。
9.权利要求1的方法,包括发起(335)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至少之一。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该第一和第二网络是在包括得到许可的主要用户的信道频谱内的认知无线电的次要用户网络。
11.一种捆绑设备(401),包括:
接收机(410)和发射机(430),其被配置成在多个信道上运行,
定时控制器(425),其被配置成:
确定(320)在该多个信道中的参考信道上第一网络的通信的参考时间,
确定(325)对应于该第一网络上通信的、在第二信道上第二网络的通信的第二时间,以及
调节(350)在该第二网络上的通信,以使得该第二时间与该参考时间之间的差值最小化,
其中该发射机(430)被配置成使用由该第一和第二网络提供的带宽来并发地发送(235)信息项目的数据。
12.权利要求11的设备(401),其中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上的通信包括超帧(100),每个超帧包括信标期(210),以及所述参考时间对应于信标期(210)的开始时间。
13.权利要求12的设备(401),其中所述超帧(100)包括周期性的安静期(QP),以及所述定时控制器(425)被配置成调节(355)安静期(QP)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至少之一上出现的时间,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安静期(QP)基本上一致。
14.权利要求13的设备(401),其中所述超帧(100)包括信令窗口(SW),以及所述定时控制器(425)被配置成调节(355)信令窗口(SW)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至少之一上出现的时间,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信令窗口(SW)基本上一致。
15.权利要求14的设备(401),包括信标生成器(435),其被配置成提供信标给发射机(430),该信标宣布该设备(401)当前正在其上监视信令窗口(SW)的信道。
16.权利要求12的设备(401),其中所述超帧(100)包括信令窗口(SW),以及所述定时控制器(425)被配置成调节(355)信令窗口(SW)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至少之一上出现的时间,以使得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信令窗口(SW)基本上一致。
17.权利要求16的设备(401),包括信标生成器(435),其被配置成提供信标给发射机(430),该信标宣布该设备(401)当前正在其上监视信令窗口(SW)的信道。
18.权利要求12的设备(401),其中在每个网络上的每个其它设备(400)获取在信标期(210)中的信标时隙,以及所述定时控制器(425)被配置成指引(360)其它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来获取不同的信标期(210),以便允许所述设备(401)在该第一和第二网络中获取相同的信标时隙。
19.权利要求11的设备(401),包括控制器(450),其被配置成发起该第一和第二网络的至少之一。
20.权利要求11的设备(401),其中所述设备(401)是认知无线电装置,以及该第一和第二网络是在包括得到许可的主要用户(490)的信道频谱内的次要用户(400)网络。
CN2008801195601A 2007-12-07 2008-12-05 分布式无线系统中的多信道支持 Active CN101889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07207P 2007-12-07 2007-12-07
US61/012072 2007-12-07
PCT/IB2008/055127 WO2009072088A2 (en) 2007-12-07 2008-12-05 Multiple channel support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89459A true CN101889459A (zh) 2010-11-17
CN101889459B CN101889459B (zh) 2013-09-18

Family

ID=40651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95601A Active CN101889459B (zh) 2007-12-07 2008-12-05 分布式无线系统中的多信道支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191968B2 (zh)
EP (1) EP2220886B1 (zh)
JP (1) JP4955109B2 (zh)
KR (1) KR101519337B1 (zh)
CN (1) CN101889459B (zh)
TW (1) TWI458284B (zh)
WO (1) WO2009072088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5240A (zh) * 2017-10-27 2018-01-26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无缝漫游组网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54922B2 (en) 2006-10-16 2012-08-28 Stmicroelectronics, Inc. Zero delay frequency switching with dynamic frequency hopping for cognitive radio base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 systems
US7869400B2 (en) * 2006-10-16 2011-01-11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inter-system coexistence and spectrum sharing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s-on-demand spectrum contention
US8494546B2 (en) 2006-10-16 2013-07-23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inter-system communications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 systems-logical control connections
US8824432B2 (en) * 2008-01-16 2014-09-02 Stmicroelectronics, Inc. Beaconing period framing for efficient multi-channel inter-cell communications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US8780882B2 (en) * 2008-01-16 2014-07-15 Stmicroelectronics, Inc. On-demand spectrum contention for inter-cell spectrum sharing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KR101452387B1 (ko) * 2008-02-18 2014-10-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채널을 지원하는 인지무선 시스템에서 채널관리를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185024B2 (ja) * 2008-08-28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従属局並びに中継伝送方法
US8125951B2 (en) * 2008-12-08 2012-02-28 Xg Technology, Inc. Network entry procedure in multi-channel mobile networks
US10939299B2 (en) * 2008-12-23 2021-03-0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elf-coexistence of devices in a flexible wireless system including two or more wireless networks that share a frequency band
US8290503B2 (en) * 2009-02-01 2012-10-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JP5571699B2 (ja) * 2009-02-27 2014-08-1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 インカンベント信号検出に対する沈黙ゾーンにおける沈黙期間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及び保護
US8548034B2 (en) * 2010-02-08 2013-10-01 Maxlinear,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lligent power reduction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EP2540011B1 (en) * 2010-02-22 2018-1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device of manag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554013B1 (en) * 2010-03-30 2019-07-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discovery through beaconing
TWI562654B (en) * 2010-07-15 2016-12-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s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self-coexistence of wireless regional area networks
US8804536B2 (en) 2010-08-16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sensing in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s
CN102404744A (zh) * 2010-09-10 2012-04-04 陈喆 认知无线电信道划分方法
EP2636266B1 (en) * 2010-11-05 2021-09-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ilent perio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spectrum management
EP2503726A3 (en) * 2011-03-25 2017-05-03 Broadcom Corporation Upstream burst noise 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KR101783482B1 (ko) * 2011-05-31 2017-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프 스케줄링 장치 및 방법
KR101607410B1 (ko) * 2011-08-11 2016-03-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주파수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02547749B (zh) * 2012-02-20 2015-03-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静默区间设置方法及其装置
JP5938639B2 (ja) * 2012-03-09 2016-06-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放送システム、それに用いる送信機及び受信機、放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受信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4071273A1 (en) * 2012-11-05 2014-05-08 Xg Technology, Inc. Method to enable rapid scanning by cognitive radios
US9084257B2 (en) * 2013-02-25 2015-07-14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GB2511635B (en) * 2013-02-25 2015-06-24 Boeing Co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40254565A1 (en) * 2013-03-05 2014-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ple concurrent wlan operational modes
US10045373B2 (en) * 2013-07-12 2018-08-07 Convida Wireless, Llc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enhancements
US9763112B2 (en) 2014-02-12 2017-09-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ystem for RF quiet channel optimization
US20150372919A1 (en) * 2014-06-20 2015-1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signaling for beacon load reduction
US9686689B2 (en) * 2014-09-26 2017-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ed spectrum operation
EP3248431B1 (en) 2015-01-23 2020-04-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e-emp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for event-triggered transmission
US10524275B2 (en) 2015-05-08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channel bonding, and apparatus therefor
SG11201901981WA (en) 2016-09-08 2019-04-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CHANNEL SETUP MECHANISMS AND WAVEFORM DESIGNS FOR MILLIMETER WAVE (mmW) SYSTEMS
CA3165436A1 (en) * 2020-01-27 2021-08-05 Michel Veillette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channel beaconing in a time slotted channel hopping networ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375A (zh) * 2004-04-12 2006-03-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两个终端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US20060245440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Ne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ynchronizing method in wireless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83257A1 (en) * 2006-01-17 2007-07-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ynchronizing overlapping wireles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667A (en) * 1996-06-28 1999-07-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N-times bandwidth from N separate physical lines
KR100407355B1 (ko) * 1998-02-14 2004-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역방향링크시간정렬장치및방법
US6094429A (en) * 1998-03-02 2000-07-25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accessing and providing access to a packet channel
US6480475B1 (en) * 1998-03-06 2002-11-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omodating a wide range of user data rates in a multicarrier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KR100627188B1 (ko) * 2000-07-04 2006-09-22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역방향 동기 방식에서의 코드 할당 방법
US7190683B2 (en) * 2000-10-27 2007-03-13 L-3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wo-dimensional channel bonding in a hybrid CDMA/FDMA fixe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to provide finely variable rate channels
US7035246B2 (en) * 2001-03-13 2006-04-25 Pulse-Link, Inc. Maintaining a global time reference among a group of networked devices
US7180915B2 (en) * 2001-12-21 2007-02-20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n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ynchronization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US20040029591A1 (en) * 2002-08-07 2004-02-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ommodating high bandwidth traffic on a wireless network
US7423992B2 (en) * 2003-04-16 2008-09-09 Sony Corporation Time slot and carrier frequency allocation in a network
EP1524793B1 (en) * 2003-10-16 2008-11-26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of mapping chips of a spread out symbol to sub-channels of a multi-carrier transmission network
US8027326B2 (en) * 2004-01-12 2011-09-27 Xocyst Transfer Ag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high data rate multi-channel WLAN architecture
JP4577019B2 (ja) * 2004-03-04 2010-1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0965660B1 (ko) * 2004-03-05 2010-06-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레인징 채널 할당 및 레인징 신호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WO2005104442A2 (en) * 2004-04-15 2005-11-03 Airgo Networks, Inc. Packet concaten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050237923A1 (en) * 2004-04-26 2005-10-2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ulti-bank OFDM high data rate extensions
KR100608006B1 (ko) * 2004-08-31 2006-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상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액세스 포인트장치 및 스테이션 장치
SG122826A1 (en) * 2004-11-12 2006-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Method of leader beacon group selection during beacon group merging in decentralized wireless networks
KR100716993B1 (ko) * 2005-02-07 2007-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 상에서 전송 프레임에 대한 확인 신호 프레임 결정방법 및 장치
JP4515312B2 (ja) * 2005-03-31 2010-07-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送信方法および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60221918A1 (en) * 2005-04-01 2006-10-05 Hitachi, Ltd.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viding content to a remote device
US8027288B2 (en) * 2005-04-22 2011-09-27 Nokia Corporation Reducing beacon slot acquisition time in distribu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network
US7480515B2 (en) 2005-09-29 2009-01-20 Tzero Technologies, Inc. Synchronization of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superframes
TWI434541B (zh) * 2006-02-23 2014-04-1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分散式網路之同步
US7826422B2 (en) * 2006-04-25 2010-11-02 Stmicroelectronics, Inc. Synchronized, semi-dynamic frequency hopping method for WRAN and other wireless networks
WO2007123497A1 (en) * 2006-04-26 2007-11-01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8218673B2 (en) * 2006-08-15 2012-07-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dual-channel beacon signal in a wireless network
WO2008038211A2 (en) * 2006-09-26 2008-04-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fficient channel architectures for 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s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JP2010505293A (ja) * 2006-09-26 2010-02-18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Ieee802.22wran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物理レイヤスーパーフレーム、フレーム、プリアンブル及び制御ヘッダ
US8031618B2 (en) * 2006-10-16 2011-10-04 Stmicroelectronics, Inc. Methods of RF sensing control and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control for cognitive radio base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 systems-cognitive dynamic frequency hopping
TW201532394A (zh) * 2006-12-04 2015-08-16 內數位科技公司 致仍多頻帶傳輸方法及裝置
EP2123101B1 (en) * 2007-01-16 2011-11-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that bond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ogether
US8036241B2 (en) * 2007-03-09 2011-10-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ion resolu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7978680B1 (en) * 2007-03-28 2011-07-1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clock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O2009044382A2 (en) * 2007-10-05 2009-04-09 Nxp B.V.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ed rate/range communication of multimedia data over coaxial cable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7375A (zh) * 2004-04-12 2006-03-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两个终端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US20060245440A1 (en) * 2005-04-28 2006-11-02 Ne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Wireless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synchronizing method in wireless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7083257A1 (en) * 2006-01-17 2007-07-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synchronizing overlapping wireless system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ARLOS CORDEIRO等: "C-MAC:A Cognitive MAC Protocol for Multi-Channel Wireless Networks", 《NEW FRONTIERS IN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NETWORK,2007》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35240A (zh) * 2017-10-27 2018-01-26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无缝漫游组网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635240B (zh) * 2017-10-27 2021-06-15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无缝漫游组网系统及无线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06458A (ko) 2010-10-01
EP2220886A2 (en) 2010-08-25
EP2220886B1 (en) 2017-10-04
TW200935800A (en) 2009-08-16
TWI458284B (zh) 2014-10-21
CN101889459B (zh) 2013-09-18
WO2009072088A3 (en) 2009-07-30
US20100304772A1 (en) 2010-12-02
KR101519337B1 (ko) 2015-05-13
WO2009072088A2 (en) 2009-06-11
JP4955109B2 (ja) 2012-06-20
US9191968B2 (en) 2015-11-17
JP2011507325A (ja) 2011-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9459B (zh) 分布式无线系统中的多信道支持
US7821964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network coordination
EP255401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discovery through beaconing
US8848700B2 (en)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76747B2 (en) Distributed scheduling of quiet-period for in-service channel monitoring
KR101542732B1 (ko) 다중―채널 무선 네트워크들을 위한 mac 프로토콜
US9544816B2 (en) Combined frame of two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n same carrier for machine-to-machine and for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CN106793128B (zh) 一种多通道无线Mesh网络TDMA资源分配方法
CN109151951B (zh) 一种多频集中式网络组网的数据交互方法
WO2012171945A1 (en) Combined frame of two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on same carrier for machine -to -machine and for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CN101461189A (zh) 用于生成和使用保留地图的技术
US201601733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ed access network and home network using a dual-role device
EP1039696B1 (en) Radio transmission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WO2009082838A1 (fr) Procédé de planification de ressources sans fil et procédé d'envoi d'informations occupées pour service de diffusion/multidiffusion à stations de base multiples
CN102349340A (zh) 在无线网络中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2342162A (zh) 在无线网络中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02318433B (zh) 在无线网络中交换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KR20160120024A (ko) 끊김 없는 N-스크린 서비스를 위한 WiMedia D-MAC에서의 효율적인 멀티캐스트 전송 방법
KR20090065868A (ko) 무선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 채널 예약을 통해 다중 채널을활용하는 무선인터페이스 매체접근제어 방법
KR20160120025A (ko) 멀티 홉 N-스크린 서비스를 위한 WiMedia D-MAC에서의 효율적인 멀티 홉 자원 예약 방법
KR2013004808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