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4858A -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4858A
CN101874858A CN2010102233756A CN201010223375A CN101874858A CN 101874858 A CN101874858 A CN 101874858A CN 2010102233756 A CN2010102233756 A CN 2010102233756A CN 201010223375 A CN201010223375 A CN 201010223375A CN 101874858 A CN101874858 A CN 1018748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grams
liver
chinese medicine
sup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33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4858B (zh
Inventor
吕建楠
徐志文
赵莹
戚莎菲
王金博
何秀岩
赵海英
李惠
高洪国
Original Assignee
吕建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吕建楠 filed Critical 吕建楠
Priority to CN20101022337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48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4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4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4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48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柴胡18~22,鸡冠花47~52,甘草13~17,茵陈蒿23~27,冬虫夏草8~12,丹参28~32,枸杞子份13~17,蛇蜕3~7,五味子13~17,猪胆粉8~12;并提供了该中药的生产方法。本中药具有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益气养阴的效果,为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一种安全、服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新药品。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肝炎是我国最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病毒性肝炎已经成为和艾滋病、肺结核、血吸虫病并列的危害最严重的四大传染病。目前全国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2亿人,现今肝炎患者达3000万人以上,其中的1/4最终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及肝癌,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粗略估计,我国每年用于肝炎对症治疗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000亿元。目前能有效治疗肝炎的药物极其有限,肝病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肝病治疗是亟待填补的医疗领域之一。
其中乙肝具有严重的影响公众健康、传染性强、流行面广和发病率高的特点,本病是目前已知七型肝炎中危害最大的一种。针对慢性乙肝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并各有优缺点,前者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明显,不适于肝功失代偿者。后者的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失代偿者;缺点是疗程相对不固定,HBeAg血清学转化率低,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停药后可能出现病情恶化等。其他抗病毒药物如苦参素(氧化苦参碱)系我国学者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已制成静脉内和肌肉内注射剂及口服剂,临床研究表明,本药具有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及一定的抗HBV作用,但其抗HBV的确切疗效尚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进行严格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应用广泛,但多数药物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其抗病毒疗效需进一步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其有清热利湿,疏肝活面,益气养阴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性肝炎目的的中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中药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具体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制成的制剂:
柴胡18~22,鸡冠花47~52,甘草13~17,茵陈蒿23~27,冬虫夏草8~12,丹参28~32,枸杞子13~17,蛇蜕3~7,五味子13~17,猪胆粉8~12。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柴胡20,鸡冠花50,甘草15,茵陈蒿25,冬虫夏草10,丹参30,枸杞子15,蛇蜕5,五味子15,猪胆粉10。
将上述各原料组分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1、先取冬虫夏草、蛇蜕、五味子、枸杞子分别洗净、灭菌,60℃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
2、将鸡冠花、丹参、茵陈蒿、柴胡、甘草加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为上述原料量的8~12倍,煎煮两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3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浓缩制成浸膏,此时浸膏的相对密度为80℃时1.36,干燥制成干浸膏,并粉碎成细粉。
3、将干浸膏细粉及步骤1制成的细粉与猪胆粉混合,
Figure BSA00000182710200021
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制成。
4、如果加适量辅料,可以制备成临床应用的各种剂型,如片剂、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优选上述制备方法中煎煮两次的时间,第一次为2小时,第二次为2小时,加水量为8倍。
本发明药物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理是:中医认为病毒性肝炎为湿热内蕴,肝气淤滞,日久伤及气阴所致。故治宜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益气养阴。本方剂中茵陈蒿苦泄下降,性寒清热,善清利肝胆湿热,为治肝胆湿热黄疸之要药,故以为君,茵陈同时对人体内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在扩张肝内血管,加速胆汁排出的同时可消除炎症,改善肝内循环,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配以柴胡与丹参均善入肝经,一善舒肝气,一善活肝血,“气行则血行”,活血以助行气,两者相辅相成,共为臣药,其中柴胡有疏肝解郁、透表泄热的作用,临床常用于肝气郁泄的慢性肝炎病人,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经实验研究表明,柴胡中的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有抗炎、抗肝损伤作用并能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肝糖原,改善高血脂症,防止脂肪肝,同时能促进抗体形成,诱生干扰素,抑制肝纤维化形成,促进肝细胞再生;丹参主要成分含脂溶性丹参酮I,丹参酮IIA、IIB,隐丹参酮,丹参醌,水溶性酚酸类如丹酚酸等成分,药理作用主要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肝损伤等作用。方中以鸡冠花、蛇蜕性凉可清热,猪胆粉苦寒清热解毒,共助君药茵陈清热之力,其中鸡冠花还具有杀虫、止血、增强机体免疫机制等作用;蛇蜕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动物胆汁粉可刺激肝脏分泌胆汁,增强对脂溶性物质的消化吸收,也有利于清除肝脏内蓄积的脂肪,对脂肪肝有较好疗效。湿热内蕴日久,易伤气阴,故又以冬虫夏草、枸杞子、五味子补益气阴,以助君臣药祛邪之功,并以其性偏温热,以防诸药寒凉太过之弊,以上诸药共为佐药;其中五味子味主酸,酸入肝经,又兼使药之意,另外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五仁醇,具有明显的降酶作用,同时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从而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临床常用于肝功能损害严重,特别是血清转氨酶升高者,可获得显著效果。枸杞子主要成分果实含甜菜碱、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B1、B2、C,果皮含酸浆红素等,另含多种游离脂肪油等,其药理作用具有保护肝脏及促进和调节免疫力功能等作用。冬虫夏草含粗蛋白25~32%,水解产物为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脂肪8%,其他多为不饱和脂肪酸82%,另有虫草素、虫草多糖、腺嘌呤核苷等,其药理作用具有增强免疫、抗炎、抗肿瘤、平喘祛痰等作用。甘草即可助冬虫夏草等药补益正气,又可调和诸药,为使药,甘草主要成分含三萜皂苷类成分20余种,主要为甘草甜素、甘草次苷、甘草素、甘草次酸甲酯、甘草苷等,另含甘草新木脂素,甘草西定等,其药理作用具有抗病毒及增强肝脏的解毒等作用。全方寒热并用,以寒凉为主,垂在清热,同时攻邪与扶正合用,攻邪不伤正气,扶正不碍祛邪,诸药相辅相成,共奏清热利湿,疏肝活血,益气养阴之功。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临床前药理实验:
试验例1抗病毒药效学实验:
本实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具体的是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鸭体内进行治疗试验,观察其是否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并与阿昔洛韦比较。
1、药物:
试验药品: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平肝解毒散。
阳性对照药物:阿昔洛韦(ACV),湖北省武汉市科益制药公司产品,用生理盐水配制。
2、病毒: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NA)强阳性血清,采自上海麻鸭,-70℃保存。
3、动物:1日龄北京鸭,购自北京医科院药植所动物饲养场。
4、试剂:a-32p-dCTP购自北京福瑞生物技术工程公司;缺口翻译药盒购自普洛麦格公司(promega Co.);Sephadex G-50,Ficoll PVP购自瑞典Pharmacia公司;SDS西德Merck公司产品;鱼精DNA、牛血清白蛋白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产品;硝酸纤维素膜0.45μm Amersham公司产品。
5、实验方法:
①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1日龄北京鸭,经腿胫静脉注射上海麻鸭DHBV-DNA阳性鸭血清,每只0.2ml,在感染后7天取血,分离血清,-70℃保存待检。
②药物治疗试验:
DHBV感染雏鸭7天后随机分组进行药物治疗试验,每组6只,给药组分3个剂量组,分别为1.25,2.5,5.0g/kg组,口服,一天两次,10天。设病毒对照组(DHBV)以生理盐水代替药物。阳性药用阿昔洛韦,口服给药100mg/kg,一天两次,10天。在感染后第七天即用药前(T0),用药第5天(T5),用药第10天(T10)和停药后第3天(P3),自鸭腿胫静脉取血,分离血清,-70℃保存待检。
6、结论:
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鸭在感染第7天口服本发明药物治疗,5.0g/kg组,一天两次给药10天,无毒性,对鸭血清DHBV-DNA抑制率二批实验分别为25.90%和34.30%,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抑制作用。2.5g/kg组在给药后,对鸭血清DHBV-DN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25g/kg组抑制作用不明显。阿昔洛韦对照组100mg/kg,口服一天2次,10天有非常显著效果,说明实验可信,同时也说明本发明平肝解毒散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治疗有效。
试验例2平肝解毒散急性毒性实验:
本实验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具体实验过程及结论:
1、受试药物及配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1制成的平肝解毒散,试验时用蒸馏水配成25%的混悬液。
2、动物:昆明种小白鼠,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18~21g,雌雄参半,共30只。
3、实验方法:选择健康,体重18~21g昆明种小白鼠30只,做本发明药物急性毒性试验。经过予试后,采用25%浓度(最大浓度)、0.4ml/10g(最大容量),一次性灌胃,观察7天。结果7g天内小鼠饮食、两便正常,活波,无一只死亡,故本发明最大耐受量为10g/kg你以上,为人用量(0.1g/kg)的100倍。
4、实验结果见下表1:
表1药物最大耐受量
  小白鼠(只)   体重(g)   本发明药物溶液(g/ml)   灌胃容量(ml/10g)   死亡数(只)   最大耐受量(g/kg)
  30   18~21   25%   0.4    10
5、实验结论:
本发明平肝解毒散最大耐受量为10g/kg以上,为人用量的30倍。
试验例3平肝解毒散长期毒性试验:
本实验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具体实验过程及结论:
1、受试药物及配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1制成的平肝解毒散,溶于蒸馏水制成不同浓度的悬浮液,供灌胃用。
2、动物:Wastar大白鼠,由黑龙江省肿瘤研究所动物饲养中心提供。月龄:7~8周,雌雄参半。
3、剂量:根据小白鼠半数致死量8g/kg以上和人用量0.108g/kg。设计大量组为20%(最大浓度)、1.5ml/100g(最大容量)3g/kg为人用量的30倍,以求引起毒性反应。中量组为大量组之一半;小量组为中量组之一半。
4、给药期:6个月
5、给药途径:灌胃给药,临床为口服。
6、实验方法:选择健康、体重为70~110gWastar大鼠160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0只,分笼定量饲养,每笼5只,第一组为对照组,每天灌胃蒸馏水1.5ml/100g;第二组为大量组,每天灌胃20%平肝解毒散1.5ml/100g(3g/kg);第三组为中量组,每天灌胃10%平肝解毒散1.5ml/100g(1.5g/kg);第四组为小量组,每天灌胃5%平肝解毒散1.5ml/100g(0.75g/kg);连续灌胃6个月。在试验进行三个月时处死部分对照组和大量组大鼠,观察中毒情况。三个月后,继续进行试验至6个月,处死余下对照组、大量组大鼠及中量组、小量组部分大鼠,取血做血液细胞、凝血时、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取有关脏器甲醛固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7、检查结果:
①、死亡及其分析:在六个月喂养中对照组死亡2只,大量组死亡1只,中量组死亡2只,小量组死亡4只。死亡后解剖,皆可见肺部充血,坏死,其他器官未见异常。
②、一般状态:在喂养灌药六个月中,大白鼠生长发育良好,在前三个月,体重增长较快,三个月后,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不增长,饮食良好。
③、对大鼠体重增长率的影响:在六个月长期毒性的试验中,灌胃的平肝解毒散之大鼠,大量组、中量组、小量组的体重增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基本相似,统计学无显著差异,说明平肝解毒散对大鼠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④对大鼠器官系数的影响:在六个月长期毒性的试验中,灌胃的平肝解毒散之大鼠,大量组、中量组、小量组的体重增长率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无显著差异,说明平肝解毒散对大鼠重要器官发育无明显影响。
⑤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血液生化指标的检验由哈医大附属第二临床医院检验科完成。在六个月长期毒性的试验中,大、中、小三个剂量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多项指标相似,无显著差异。
⑥对大鼠血液细胞、白细胞分属、凝血时的影响:实验结论是对大鼠血细胞、白细胞分属、凝血时无明显影响。
⑦病理组织学检查:结论是平肝解毒散对大鼠各器官无毒性作用。
8、延迟毒性反应:
停药四周后,处死对照组和大量组留下的大白鼠,取血液和有关脏器,进行血液生化、血液细胞、白细胞分属和凝血时的检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如下:
①、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对照组与大量组之比,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
②、对血液细胞、白细胞分属、凝血时的各项指标,对照组与大量组之比,数值基本相同,无明显的差异,说明本发明药物的延迟毒性反应对血液细胞、白细胞分属、凝血时无影响。
③、病理组织学检查:对照组5例,各器官心、肝、脾、肺、肾、脑、胸腺、胰腺、肾上腺、胃、肠、睾丸、卵巢、子宫等均未见病理改变,小肠内膜有小量淋巴细胞浸润,子宫内膜有小量浆细胞浸润。大量组5例,各器官未见病理变化,只见小肠粘膜有小量淋巴细胞浸润,子宫内膜有小量浆细胞浸润。小肠淋巴细胞浸润和子宫内膜有小量浆细胞浸润,均属正常范围,说明本发明药物无延迟毒性反应。
试验例4平肝解毒散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药效学实验:
1、实验材料
①受试药物:本申请实施例1制备的平肝解毒散。
②护肝片: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409064。
③四氯化碳(CCL4):分析纯,哈尔滨鑫鹏化学试剂厂。
④硫代乙酰胺(TAA):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⑤昆明种小白鼠: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
2、平肝解毒散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实验方法
①选择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72只,体重为20~25kg,雌雄兼半,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护肝片)、平肝解毒散小剂量组(2g/kg)、平肝解毒散中剂量组(4g/kg)、平肝解毒散大剂量组(8g/kg)。
②正常对照组和CCL4模型组灌胃给生理盐水(0.8ml/只),每天一次;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护肝片0.63g/kg,每天一次;平肝解毒散小、中剂量组分别灌胃给2g/kg、4g/kg,每天一次;平肝解毒散大剂量组灌胃给药8g/kg,每天分两次给;各组连续给药七天。
③第七天灌胃给药半小时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剂量为10ml/kg,16h后内眦取血。
④检测生化指标:各组鼠内眦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处死小白鼠,取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取肝片叶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
3、平肝解毒散对TAA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实验方法
①选择健康的昆明种小白鼠72只,体重为20~25kg,雌雄兼半,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护肝片)、平肝解毒散小剂量组(2g/kg)、平肝解毒散中剂量组(4g/kg)、平肝解毒散大剂量组(8g/kg)。
②正常对照组和TAA模型组灌胃给生理盐水(0.8ml/只),每天一次;阳性药物对照组灌胃给护肝片0.63g/kg,每天一次;平肝解毒散小、中剂量组分别灌胃给2g/kg、4g/kg,每天一次;平肝解毒散大剂量组灌胃给药8g/kg,每天分两次给;各组连续给药七天。
③第七天灌胃给药半小时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TAA溶液,剂量为50mg/kg,16h后内眦取血。处死小白鼠,取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
④指标检测各组鼠内眦取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小白鼠肝组织病理切片:取肝左叶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
4、平肝解毒散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结果
表2平肝解毒散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影响
  组别   动物只数   剂量(g/kg)   ALT(μ/L)
  对照组   8   55.78±8.04
  模型组   8   293.75±74.35*
  护肝片组   8   0.63   132.00±39.23
  平肝解毒散小剂量组   8   2.00   728.25±190.46
  平肝解毒散中剂量组   8   4.00   67.00±21.46#&
  平肝解毒散打击两组   8   8.00   6.75±3.73##&&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01,与护肝片组比较,&P<0.01,&&P<0.001。
由表1得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ALT有显著差异,造型成功。平肝解毒散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LT有显著差异(P<0.01,P<0.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大剂量效果最好。平肝解毒散中、大剂量组小白鼠的ALT与阳性药物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01),大、中剂量比阳性药物对照组效果好。
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模型组肝细胞较为广泛的变性,肝小叶中央区可见较多坏死灶,伴炎细胞浸润,说明造模成功;平肝解毒散大、中、小剂量肝细胞坏死程度与模型对照组比减轻,细胞变性减轻;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5、平肝解毒散对TAA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实验结果
表3平肝解毒散对ALT和AST影响
  组别   动物只数   剂量(g/kg)   ALT(μ/L)   AST
  对照组   8   55.78±8.04   224.00±40.83
  模型组   8   123.25±32.65*   398.75±77.11*
  护肝片组   8   0.63   33.255±91.45   863.42±116.64
  平肝解毒散小剂量组   8   2.00   39.37±14.88#&   137.75±38.468#&
  平肝解毒散中剂量组   8   4.00   158.57±29.21   338.00±100.50
  平肝解毒散打击两组   8   8.00   229.75±98.88   298.37±76.15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护肝片组比较,&P<0.01。
由表2得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ALT和AST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成功。平肝解毒散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LT和AST有显著差异(P<0.01),小剂量有效。平肝解毒散小剂量组与护肝片组比较,,ALT和AST有明显差异(P<0.01),平肝解毒散小剂量组比阳性药物组效果好。
肝脏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模型组肝细胞较为广泛的变性,肝小叶中央区可见较多坏死灶,伴炎细胞浸润。平肝解毒散小剂量组肝细胞坏死程度与模型对照组比减轻,细胞变性减轻。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效果比阳性对照组好。
二、临床实验:
1、病例选择:按2000年西安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分型标准,选择同期我院传染科病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法,设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6例,进行临床治疗对比观察。治疗组男67例,女39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37.41岁。其中慢性肝炎轻度38例,中度45例,重度23例;合并脂肪肝31例;乙型肝炎89例,丙型肝炎17例。对照组男71例,女35例,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39.52岁。其中慢性肝炎轻度34例,中度47例,重度25例;合并脂肪肝27例,乙型肝炎92例,丙型肝炎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各种辅助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制备的平肝解毒胶囊,口服每次6粒,一日三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2至3个疗程。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一般保肝药物和对症治疗。如口服草仙乙肝胶囊、护肝片、肌苷、维生素类等。根据患者病情,如恶心、呕吐、进食差则给予静滴葡萄糖液或能量合剂,体弱及营养不良者酌情给予支链氨基酸等营养支持治疗。
3、观察指标:
治疗前常规检查肝功能(包括ALT、AST、Tbil、TP、A/G等)并于治疗期间每两周复查一次。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月查HBV-M(ELISA法)、HBV-DNA(斑点杂交法);对丙型肝炎用PCR法测抗-HCV、HCV-RNA。用药期间观察并记录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
4、判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0年9月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①临床痊愈(主要症状消失,体征全部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无反复);②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尚有少数自觉症状,肝功能基本正常或较明显好转);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较前好转,肝功能及有关生化指标也有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好转或相反,较前加重,肝功能及有关生化指标无改善或损害加重)。
5、结果:
①两组综合疗效比较,见下表4:
表4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n(%)]
  n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106   35(33.02)   40(37.74)   21(19.81)   10(9.43)
  对照组106   23(27.0)   28(2.41)   26(24.53)   29(27.36)
注: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P<0.05。
②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见下表5:
表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n)
  纳差   乏力   腹胀   肝区痛   肝肿大   脾大
  治疗组   14/97   12/92   17/86   14/90   27/46*   19/31**
  对照组   43/94   45/89   51/91   52/95   34/49   29/3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③肝功能的变化,见下表6:
表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异常例数(%)]
  ALT(U/L)   Tbil(umol/L)   A/G
  治疗组   12/106(88.68)   13/93(86.02)   14/62(77.42)
  对照组   55/106(48.11)   44/91(51.65)   34/67(49.25)
注: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
④对HBV血清学标志的影响,见下表7:
表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M变化[治前阳性/治后阴转(%)]
  HBsAg   HBeAg   HBV-DNA
  治疗组   89/1(1.12)   66/15(22.73)*   73/24(32.87)*
  对照组   92/1(1.09)   61/9(14.75)   75/11(14.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上表结果提示,治疗组在促使HBeAg及HBV-DNA转阴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其他指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⑤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用药治疗期间未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连续服用9个月者亦为发现外周血象、心电图和肾功能等出现异常。
在上述的106个病例研究中,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监测、血清病毒标志物等方面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检测,证实了该药物对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与同类药物疗效对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说明平肝解毒胶囊是抗乙肝病毒、护肝、降酶的有效药物,具有安全、服用方便、无任何毒副作用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选用的中草药原料标准分别为:
柴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232页。
鸡冠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57页。
甘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86页。
茵陈蒿:《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65页。
冬虫夏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202页。
丹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152页。
枸杞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256页。
蛇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48页。
五味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192页。
猪胆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259页。
实施例1: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克):
柴胡200,鸡冠花500,甘草150,茵陈蒿250,冬虫夏草100,丹参300,枸杞子份150,蛇蜕50,五味子150,猪胆粉100。
生产方法如下:
1、先取冬虫夏草、蛇蜕、五味子、枸杞子分别洗净、灭菌,60℃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
2、将鸡冠花、丹参、茵陈蒿、柴胡、甘草加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为上述原料的8倍,煎煮两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浓缩制成浸膏,干燥制成干浸膏,并粉碎成细粉。
3、将干浸膏细粉及步骤1制成的细粉与猪胆粉混合,低温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制得散剂。
本药物也可装入胶囊,上述数量原料可以制备2000粒胶囊剂型,每粒装0.3g,胶囊采购自浙江宁波新昌空心丸厂。
胶囊剂型的用法及用量:饭前15~25分钟服用,一次6粒,一日三次。
申请人根据功效加剂型的命名原则,将上述制剂分别命名为平肝解毒散及平肝解毒胶囊。

Claims (5)

1.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柴胡18~22,鸡冠花47~52,甘草13~17,茵陈蒿23~27,冬虫夏草8~12,丹参28~32,枸杞子份13~17,蛇蜕3~7,五味子13~17,猪胆粉8~1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柴胡20,鸡冠花50,甘草15,茵陈蒿25,冬虫夏草10,丹参30,枸杞子份15,蛇蜕5,五味子15,猪胆粉1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散剂或胶囊剂。
4.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
(1)、先取冬虫夏草、蛇蜕、五味子、枸杞子分别洗净、灭菌,60℃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
(2)、将鸡冠花、丹参、茵陈蒿、柴胡、甘草加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为上述原料量的8~12倍,煎煮两次,第一次1~3小时,第二次1~3小时,合并两次煎煮液,浓缩制成浸膏,此时浸膏的相对密度为80℃时1.36,干燥制成干浸膏,并粉碎成细粉。
(3)、将干浸膏细粉及步骤1制成的细粉与猪胆粉混合,低温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制成。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煎煮两次的时间,第一次和第二次各为2小时,加水量为8倍。
CN2010102233756A 2010-07-12 2010-07-12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48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33756A CN101874858B (zh) 2010-07-12 2010-07-12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233756A CN101874858B (zh) 2010-07-12 2010-07-12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4858A true CN101874858A (zh) 2010-11-03
CN101874858B CN101874858B (zh) 2011-12-07

Family

ID=43017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337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74858B (zh) 2010-07-12 2010-07-12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485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7323A (zh) * 2014-10-28 2016-04-20 程学来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
CN105920320A (zh) * 2016-07-13 2016-09-07 王云龙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5601A (zh) * 2000-09-25 2002-04-24 香港肝炎中药制剂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治疗嗜肝性病毒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1033A (zh) * 2007-04-19 2007-09-26 韩曙光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5601A (zh) * 2000-09-25 2002-04-24 香港肝炎中药制剂研究中心 一种用于治疗嗜肝性病毒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剂以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41033A (zh) * 2007-04-19 2007-09-26 韩曙光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0201 李晓倩等 茵陈蒿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第21卷, 第01期 2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7323A (zh) * 2014-10-28 2016-04-20 程学来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
CN105920320A (zh) * 2016-07-13 2016-09-07 王云龙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4858B (zh)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8933B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7219B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MXPA03003446A (es) Nueva composicion herbacea medicinal para tratar enfermedades del higado y vih.
CN110787233B (zh) 保肝中药组合物及其提取物和制药用途
CN103301412A (zh) 一种治疗酒精肝的中药组合物
CN103301413A (zh) 一种治疗高血脂合并高血糖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9316491A (zh) Nk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肝炎及肝纤维化中的应用
CN103223069A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47061B (zh) 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74858B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89172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刺五加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14458B (zh)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69603B (zh) 保护肝脏、预防肝损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7145B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440B (zh) 一种平喘消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18156A (zh)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53861B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168946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800317A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4784472A (zh) 一种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0566739C (zh) 含有三七、杜仲和西洋参的组合物
CN102631487B (zh) 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
CN103041260B (zh)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工艺
CN102631506B (zh) 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
CN102631486B (zh) 一种保健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