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370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3700A
CN101873700A CN200910106873A CN200910106873A CN101873700A CN 101873700 A CN101873700 A CN 101873700A CN 200910106873 A CN200910106873 A CN 200910106873A CN 200910106873 A CN200910106873 A CN 200910106873A CN 101873700 A CN101873700 A CN 101873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frame
node
data
trans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06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3700B (zh
Inventor
徐勇
刘永俊
蒋挺
周广庆
杨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91010687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370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1821 priority patent/WO20101215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3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7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3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37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帧;所述第一信道与所述第二信道相同或者不同。从而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碰撞,增加了网络容量。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及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项日益更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等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具有通信与计算机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组成,可以应用于无人值守的监控区域,完成指定任务。无线传感器网络按功能可分为物理层,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其中MAC层是传感器网络协议的底层部分,主要通过一组规则和过程来更有效、有序和公平地使用共享通信媒介。在MAC层中规定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参数,如信道信息,网络吞吐量、延迟时间等。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息可以在信道中传输,现有技术中,在2.4GHz频段可以使用16个信道进行通信。目前实际应用的传感器网络大多只采用其中的一个信道,各个传感器节点均在该信道上传输数据。同时也有部分网络采用跳频方式,在多个信道上进行通信,跳频技术是指收发双方传输信号的载波频率按照预定规律进行离散变化的通信方式,即通信中使用的载波频率受伪随机变化码或者序列码的控制而随机跳变。与单一频率通信相比,跳频通信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即使有部分频点被干扰,仍能在其它未被干扰的频点上进行正常的通信。其中常规固定跳频方式是指通信收发双方的跳频序列按事先约好的,同步地进行跳变。常规跳频技术通过移位寄存器加反馈结构来实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较快实现同步。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各种应用要求通信的数据量越来越多,但在现有的无线传感器网中,信道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使得信道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帧,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上述第二信道的信息;通过上述第二信道传输上述第二数据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发送节点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的信息;通过上述第二信道接收上述第二数据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信道选择单元,用于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携带有上述第二信道的信息的第一数据帧;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上述第二信道传输上述第二数据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节点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的信息;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上述第二信道接收上述第二数据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网络节点,用于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帧,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上述第二信道的信息;并在接收到上述第二网络节点反馈的应答消息后,通过上述第二信道传输上述第二数据帧。第二网络节点,用于接收上述第一网络节点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通过上述第二信道接收上述第二数据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可使用信道的优化选择,以及在数据帧中携带跳频信息的方式,完成动态多信道通信,从而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碰撞,增加了网络容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所示为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具体应用的流程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MAC层帧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5所示为单信道与DMAW方法的丢帧率比较示意图;
图6所示为单信道与DMAW方法的传输成功率比较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现有技术,发明人发现:
一方面,目前大部份无线传感网使用单一信道通信方式,在发送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竞争通信机制会导致数据包碰撞,拥堵信道,通信延迟的问题。甚至在网络通信节点多,通信密度大的情况下,会造成难以在单信道找到空闲时刻的情况,导致无法正常通信、网络瘫痪的问题。同时采用单信道的通信方式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网络的扩展能力的有一定的限制性。
另一方面,在采用固定跳频序列的多信道通信协议中,并没有考虑信道的状况的变化,只是利用当前信道进行通信,不能避免使用一些质量不好的信道。而利用多套收发系统,如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实现的多信道通信方法,会带来能量消耗与成本增加,而且不能保证选取较优的信道来保证通信质量。
随着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各种应用要求通信的数据量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通信状况下,采用单套发射接收系统尽可能的利用多个信道资源,实现高效的无线网络的通信性能。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包括:
步骤101、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
该第二数据帧表示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帧的下一数据帧。下面称该当前需要发送的数据帧为第一数据帧。
步骤102、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帧,该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上述第二信道的信息;
步骤103、通过上述第二信道传输第二数据帧;
上述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相同或者不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可用的信道可以分为两类: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这两类信道分别承担发送控制信息和传送数据的任务。在传感器网络的起始状态或控制信道受到严重干扰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信道作为节点间通信的基础;或者可以定期更新控制信道。因此,在步骤101之前,网络中已经确定了一条控制信道,以及若干条数据信道。如果上述第一数据帧为当前需要传输的第一帧数据,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上述第一帧数据。如果上述第二数据帧为当前需要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则选择控制信道作为上述第二信道传输上述第二数据帧。
关于控制信道的确定方法,可以采用分布式的方法:首先每个节点扫描可以使用的N个信道,并可以形成一张按通信质量,比如信噪比大小、或反馈信号强度大小等,排序的列表,然后选择一个符合标准的信道,比如选择其中通信质量最佳的信道,在被选择的信道上广播控制信道选择命令,该控制信道选择命令用于传输上述选择的信道的信息。发送完成后,在限定的时间内监听是否存在其它节点发出的控制信道选择命令。如果在限定时间内接收到的其它节点发出的控制信道选择命令超过了预定数量,则节点确定该信道为控制信道。然后节点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其它节点发送的控制信道选择命令,则选择信噪比第二大的信道,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控制信道为止。在发送数据前,每个节点都会检查控制信道是否可用,如果干扰过于严重不可使用,就要复位进入控制信道选择过程。
关于控制信道的确定方法,还可以采用集中式的选取方式来确定控制信道。具体实现方式如下:首先网络中各个节点在同一个信道上,在限定的时间内每个节点扫描可以使用的N个信道,选择其中信道质量最好的信道,如信噪比最大的信道,通过当前所在的信道报告给上层管理节点,如协调器,然后上层管理节点在限定的时间内收集到网络中各个节点反馈的信息并进行相关的统计,确定被选的最多的信道为控制信道。最后由上层管理节点向上述各个节点广播所确定的控制信道信息和各个节点切换到控制信道的时间等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各个节点都切换到控制信道上。
对于使用控制信道的更新,可以采用的动态选择的方法,即现有的控制信道所使用的频段干扰严重,即可触发控制信道重新探测的动作,在可用的信道中重新选取通信质量较好的信道进行通信。这样避免出现网络瘫痪的情况,解决了使用固定频率的控制信道所带来的问题,增加了整个网络的抗毁性和生存能力。
对于数据信道,发送节点可以按照信道的通信质量,比如信噪比、或反馈信号强度等,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形成一张数据信道列表,每个等级包含一个或几个信道。从上述数据信道列表中优先选择高的等级中的信道作为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比如,可以根据一定的信噪比参数将其分为白色信道,即通信质量最佳的一类信道;灰色信道,即可以通信,但是信噪比低于一定数值的信道;以及黑色信道,即不可用信道。各个节点需要定期对信道列表进行更新,这样可以保证网络中数据通信尽可能在较好的状态下进行。
相应的,步骤101中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可以使从上述数据信道列表中优先选择高的等级中的信道作为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
另外,步骤103中,通过第二信道传输第二数据帧,可以具体包括:在第一信道接收到接收节点反馈的应答消息后,切换到上述第二信道上,传输上述第二数据帧;或者,在上述第二信道上接收到上述接收节点反馈的应答消息后,传输上述第二数据帧。
下面针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动态多信道通信方法(DMAW,DynamicMuti-channel Allocation method for WSN)进行具体举例说明:
假设节点A为数据发送节点,假设节点B为数据接收节点。当节点A有超过一帧的数据需要发送时,如图2所示,具体发送步骤包括:
步骤201、节点A进行信道扫描,得到当前可用的数据信道。
步骤202、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形成数据信道列表。
步骤203、选择发送下一帧数据将使用的信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该下一帧数据为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最后一帧数据,则该发送下一帧数据将使用的信道为控制信道。
如果该下一帧数据不是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最后一帧数据,则该选择过程可以包括步骤2031-2035所示,具体包括:
假设,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将数据信道列表划分为白色信道,即通信质量最佳的一类信道;灰色信道,即可以通信,但是信噪比低于一定数值的信道;以及黑色信道,即不可用信道。则
步骤2031、节点A查看在白色信道中是否有可用信道,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32;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33。
步骤2032、在白色信道中选取一个可用的信道作为发送下一帧数据所用的佶道。
该选择的方法可以是随机选择,也可以是选择其中通信质量最好的信道。如果该信道不可用,则可以尝试选取其它白色信道。
步骤2033、判断灰色信道中是否有可用信道,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34;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35。
步骤2034、在灰色信道中选取一个可用的信道作为发送下一帧数据所用的信道。
该选择的方法可以是随机选择,也可以是选择其中通信质量最好的信道。如果该信道不可用,则可以尝试选取其它灰色信道。
步骤2035、没有可用信道,则重新进入信道扫描的步骤201。
步骤204、将步骤203中选择的用于发送下一帧数据使用的信道的信息加载到当前数据帧中。如加载在MAC层的帧中,可以封装到MAC层帧净负荷中,如图3所示。
步骤205、将该当前数据帧发送给节点B。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当前数据帧为所要发送的数据中的第一帧数据,则通过控制信道发送该当前数据帧。
步骤206、等待应答消息,并发送下一数据帧。
执行步骤206的过程可以是:节点A在当前信道中,等待接收节点B发回的应答信息。节点B接收到该数据帧后,会发送一个应答信息给节点A,确认已经收到该数据帧,并且在发送应答信息结束后直接切换到该数据帧中所携带的信道信息所指示的信道上,等待接收下一帧数据。节点A接收到节点B所发回的确认信息后,将切换到数据帧中所携带的信道信息所指示的信道上进行新的数据帧的传输。
每一次发送数据帧都是按这个流程进行,但是每次的信道的选取并不一定是一样的,可以是从白色信道随机的进行选取,如果发现没有白色信道可用,则可以在灰色信道中进行随机选取。一直到可用的信道选取完毕。如果此时没有可用的信道,则启动节点的信道扫描动作,重新制定数据信道列表。
当发送到最后一帧时,节点A直接将控制信道作为下一帧数据所使用的信道写入数据包中发送出去,然后节点B收到后发送应答信息并切换到控制信道上,节点A也将在接收到应答信息后也切换到控制信道上。至此节点A和节点B完成一次多帧数据多信道的传输。
一旦节点A与节点B发生失步,节点A和B需要切换回控制信道进行重新同步。具体而言,节点A在当前信道发送包含跳频信息的数据帧后,等待接收节点B返回应答,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应答信息,则进行重新发送。当达到最大的发送次数限制后没有反馈,则跳到控制信道上,等待和节点B进行重新同步。节点B在发送应答信息后,会切换到下一帧的信道上,等待接收新的数据帧。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新的数据帧,则自动切换到控制信道上,再次与节点A进行同步。
执行步骤206的过程还可以是:节点A发送完数据帧后立刻切换至下一个帧所使用的信道中,等待接收节点B发出的应答信息。该节点B在接收到上述当前数据帧后,并不在当前信道上发送应答信息,而是切换到下一帧的信道上给节点A发送应答信息。当节点A收到B所发出的应答信息后,在该信道上开始下一帧数据的传输,其过程重复以上所述。当发送到最后一帧时,节点A直接将控制信道作为下一使用信道封装到数据帧中发送出去,然后转换到控制信道中。节点B收到该数据帧后也切换到控制信道,发送最后一帧的应答信息,至此完成节点A和节点B的一次多帧数据传输。
如果节点A在切换到下一帧的信道上没有接收到节点B的应答信息,则节点A和节点B发生了失步现象。此时节点A可以在当前信道上向节点B发送一个查询信息,节点B如果在当前信道上,则说明节点B已经接收到上一个数据帧并切换到当前信道上,只是节点B发送的应答信息没有被节点A所接收到,此时节点B重新发送应答信息给节点A。如果节点A发出的查询信息后,没有收到节点B的回复,说明节点B没有收到上一帧的数据并且没有切换到当前信道上。此时节点A切换到控制信道上,等待和节点B进行同步操作,而节点B在限定的时间内没有接收到节点A发出的后续数据帧,也会切换回控制信道,和节点A重新进行同步操作。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401、接收发送节点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其中,该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的信息;
步骤402、通过该第二信道接收第二数据帧;
上述第一信道与第二信道相同或者不同。
上述通过第二信道接收第二数据帧,具体可以包括:通过第一信道向上述发送节点反馈应答消息后,切换到第二信道上,接收第二数据帧;或者,在第二信道上向发送节点反馈应答消息,接收第二数据帧。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动态多信道通信方法,在传输的数据信息中添加跳频信息,简化握手过程和提高空闲信道利用率方面做了较大改进: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优化选择信道进行通信,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通信的成功率,而且多个信道的使用也使得由于碰撞和发送失败等造成的能量浪费得到一定的控制,增加了节点的生存时间和网络的鲁棒性。而且本方法实施例不单独传输跳频信息,而是在数据帧中加入了下一个信道的信息,即跳频信息,减少部分的能量消耗。同时在通信过程通过动态的切换信道,避免了突发事件对无线网络的干扰,并且还能增加网络的通信容量。
为了使上述效果更加直观的体现,发明人进行了如下实验:在LINUX平台中使用网络仿真软件NS2仿真单跳传输的情况:所有节点按照0dB功率发送数据,传输范围为20米。在30m×40m的范围内均匀分布20个静止的节点。每秒发送5个较长的数据分组,时间为20秒。根据分组长度的不同,并分别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单信道通信方法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态多信道通信方法,进行多次仿真,其丢帧率及传输成功率的仿真结果,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中横轴表示的是总发送帧数,纵轴为丢帧率。其中,丢帧率=丢帧数/总发送帧数,可以看出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单信道通信方法时,丢帧率快速增长而且变化很大。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态多信道通信方法后丢帧率明显减少,而且随着总发送帧数的变化增长缓慢。这主要是由于使用多个信道后,总信道容量增加,碰撞可能性减少;而且每次都选择质量较好的信道发送,也减小了碰撞的几率。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丢帧的可能性下降了70%~96%,较大的改善了系统的丢帧率。
图6表示的是上述传输成功率的比较,图6中横轴表示的是总发送帧数,纵轴为传输成功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动态多信道通信方法,传输成功率比原有单信道通信模式增加了5%~10%左右,而且不易受到其它节点通信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WLAN,Wi-Fi和WiMAX领域中,使用控制信道的动态选择方法,完成对多信道的分配,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减少了碰撞,增强了网络的生存能力。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实现,上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ROM/RAM、磁碟、光盘等。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7,包括:信道选择单元701,第一发送单元702,以及第二发送单元703。其中,信道选择单元701,用于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第一发送单元702,用于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携带有上述第二信道的信息的第一数据帧;第二发送单元703,用于通过上述第二信道传输上述第二数据帧。
该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控制信道选择单元704,用于选择一个可用信道作为控制信道,该控制信道用于发送当前需要传输的第一帧数据,以及发送当前需要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8,包括:第一接收单元801、第二接收单元802;其中,第一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发送节点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该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的信息;第二接收单元802:通过上述第二信道接收第二数据帧。
该数据传输装置8,还可以包括:
信道切换单元803,用于根据第一接收单元801接收的第二信道的信息进行信道切换,并通过上述第二信道向上述发送节点反馈应答消息;或者,用于通过上述第一信道向上述发送节点反馈应答消息,并根据第一接收单元801接收的上述第二信道的信息进行信道切换,以使得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可以通过上述第二信道接收第二数据帧。
上述装置,通过对可使用信道的优化选择,以及在数据帧中携带跳频信息的方式,完成动态多信道通信,从而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减少了网络中的数据碰撞,增加了网络容量。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全部或部分单元可以集成在芯片中实现。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数据传输系统实施例,该系统可以实现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步骤,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该系统还可以包含实现通信功能的其它众多实体,对于其它现有技术中可能揭示的技术属于通信领域内已规范化的技术,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细节;但是为了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实现方案,这里仅指出了该系统中主要部分。请参阅图9,该数据传输系统9,包括第一网络节点901,以及第二网络节点902,其中,
第一网络节点901,用于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帧,上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上述第二信道的信息;并在接收到第二网络节点902反馈的应答消息后,通过上述第二信道传输第二数据帧;
第二网络节点902,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节点901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通过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帧。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附图和相关描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消息名称和实体可以根据网络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些消息也可以省略。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
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信道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之前还包括:
确定控制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帧,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帧为当前需要传输的第一帧数据,则通过所述控制信道发送所述第一帧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具体包括:
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帧为当前需要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则选择所述控制信道作为所述第二信道传输所述最后一帧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一个可用信道作为控制信道,具体包括:
扫描可用的信道,从可以使用的信道中选择一个符合标准的信道,并通过该信道广播控制信道选择命令;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内监听到其它节点发送的控制信道选择命令,则确定该信道为所述控制信道;如果在限定时间内没有监听到其它节点发送的控制信道选择命令,则在其它可以使用的信道中重新选择信道,并在该重新选择的信道上再次进行上述广播、监听的步骤,直到确定出控制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具体包括:信噪比最大,或者信号强度最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一个可用信道作为控制信道,具体包括:
从上层管理节点获取控制信道的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道由所述上层管理节点根据各个节点上报的信道的信息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其它信道为数据信道,具体包括:
形成一张按照信道的通信质量进行等级划分的数据信道列表,每个等级包含一个或几个信道。
9.根据权利要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具体包括:
从所述数据信道列表中优先选择高的等级中的信道作为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
10.根据权利要1-9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信道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帧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道接收到接收节点反馈的应答消息后,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上,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帧;
或者,在所述第二信道上接收到所述接收节点反馈的应答消息后,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帧。
1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节点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的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帧。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帧,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应答消息后,切换到所述第二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帧;
或者,在所述第二信道上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应答消息,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帧。
13.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道选择单元,用于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的第一数据帧;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信道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信道选择单元,用于选择一个可用信道作为控制信道,其中,所述控制信道用于发送当前需要传输的第一帧数据,以及发送当前需要传输的最后一帧数据。
15.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节点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的信息;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信道切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进行信道切换,并通过所述第二信道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应答消息;或者,用于通过所述第一信道向所述发送节点反馈应答消息,并根据所述第一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进行信道切换。
17.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节点,用于从当前可用的信道中选择用于传输第二数据帧的第二信道;通过当前所在的第一信道发送第一数据帧,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帧中携带有所述第二信道的信息;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反馈的应答消息后,通过所述第二信道传输所述第二数据帧。
第二网络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节点通过第一信道发送的第一数据帧;并通过所述第二信道接收所述第二数据帧。
CN 200910106873 2009-04-21 2009-04-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1873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06873 CN101873700B (zh) 2009-04-21 2009-04-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0/071821 WO2010121526A1 (zh) 2009-04-21 2010-04-16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106873 CN101873700B (zh) 2009-04-21 2009-04-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3700A true CN101873700A (zh) 2010-10-27
CN101873700B CN101873700B (zh) 2013-03-27

Family

ID=42998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06873 Active CN101873700B (zh) 2009-04-21 2009-04-2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3700B (zh)
WO (1) WO2010121526A1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833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计算机集群系统的无线组播及点对点通信方法
CN103634932A (zh) * 2012-08-27 2014-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337637A (zh) * 2014-06-06 2016-02-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节点和通信系统
CN106471747A (zh) * 2014-05-13 2017-03-01 泰科消防及安全有限公司 跳频无线网络中的节点同步
CN108400858A (zh) * 2017-02-07 2018-08-14 苹果公司 辅助信道上的基本带宽设备
CN110475272A (zh) * 2019-07-31 2019-11-19 苏州星际靶战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网络设备库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669832A (zh) * 2020-05-25 2020-09-15 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自组网的自动信道选择方法和装置
WO2020215948A1 (zh) * 2019-04-22 2020-10-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865367A (zh) * 2020-06-12 2020-10-30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fid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94461A (zh) * 2021-04-30 2021-07-30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固件空中升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5131B2 (ja) * 1999-05-11 2007-10-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ータ出力回路
FI19992695A (fi) * 1999-12-15 2001-06-16 Nokia Networks Oy Kanava-allokointimenetelmä solukkoradioverkossa
US20060013181A1 (en) * 2002-07-31 2006-01-19 Victor Stolpma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s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526182B1 (ko) * 2003-05-30 2005-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채널을 이용한 무선 랜 통신방법
US7773506B2 (en) * 2003-10-14 2010-08-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communications over multiple channels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833A (zh) * 2011-04-29 2012-10-31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计算机集群系统的无线组播及点对点通信方法
CN103634932A (zh) * 2012-08-27 2014-03-1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471747A (zh) * 2014-05-13 2017-03-01 泰科消防及安全有限公司 跳频无线网络中的节点同步
CN106471747B (zh) * 2014-05-13 2020-01-10 泰科消防及安全有限公司 用于跳频无线网络中的节点同步的方法
CN105337637A (zh) * 2014-06-06 2016-02-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节点和通信系统
CN105337637B (zh) * 2014-06-06 2018-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节点和通信系统
CN108400858A (zh) * 2017-02-07 2018-08-14 苹果公司 辅助信道上的基本带宽设备
CN108400858B (zh) * 2017-02-07 2021-12-31 苹果公司 辅助信道上的基本带宽设备
WO2020215948A1 (zh) * 2019-04-22 2020-10-2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611903B2 (en) 2019-04-22 2023-03-21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ulti-link Wi-Fi system
CN110475272A (zh) * 2019-07-31 2019-11-19 苏州星际靶战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化网络设备库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1669832A (zh) * 2020-05-25 2020-09-15 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自组网的自动信道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1669832B (zh) * 2020-05-25 2023-09-12 湖南智领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自组网的自动信道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11865367A (zh) * 2020-06-12 2020-10-30 惠州拓邦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rfid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94461A (zh) * 2021-04-30 2021-07-30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固件空中升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121526A1 (zh) 2010-10-28
CN101873700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7370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1968152B2 (en) Antenna group operations for wireless systems
CN102695265B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合机制mac协议通信方法
US1013637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network access, and network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CN102870340B (zh) 用于确定协作终端的方法和设备
CN105580305B (zh) 用于启用两跳正交化以供设备到设备广播的控制信令
CN101765116A (zh) 分布式多波束无线系统
CN101015172A (zh) 用于扩展服务集网状网的分布式自配置的系统和方法
KR20090089199A (ko) 라이센스 대역 및 공유 대역의 효과적 사용을 위한 모바일시스템 및 기지국 시스템
CN102238697B (zh) 一种加入无线传感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13905394B (zh) 一种波束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4769969A (zh) 机器到机器无线广域网中的动态寻呼信道选择
CN102378286B (zh) 集中式网络的频谱切换方法、用户终端、基站和系统
CN102318425B (zh) 分配信道时间的方法、确定兼容链路的方法和处理数据的装置
Passos et al. Asynchronous radio duty cycling for green IoT: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N112655158A (zh) 从通信设备进行波束报告
CN108282841B (zh) 系统信息的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491134A (zh) 在多个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26765A1 (en) Channel access procedure
US8374554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djusting mode of collecting interference channel information
CN102318413B (zh) 在无线网络的设备之间交换消息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设备
KR101662687B1 (ko) 인지 무선 기반 센서 네트워크에서 에너지 효율적인 하이브리드 매체접근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Hu et al. LA-MAC: A load adaptive MAC protocol for MANETs
CN101175312A (zh) 一种信道检测和切换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04854941B (zh) 用于信道测量和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