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72089B - 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72089B
CN101872089B CN2009100500232A CN200910050023A CN101872089B CN 101872089 B CN101872089 B CN 101872089B CN 2009100500232 A CN2009100500232 A CN 2009100500232A CN 200910050023 A CN200910050023 A CN 200910050023A CN 101872089 B CN101872089 B CN 101872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pressing
actuator
panel display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500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72089A (zh
Inventor
耿军岗
胡浩
王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500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872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187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2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72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72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其中,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包括固定基台和压合基台,还包括翻转臂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翻转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轴上,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合基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平板显示设备制造过程中贴合物的自动翻转和贴合,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Description

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显示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占地小、耗电小、辐射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数据处理设备中,例如电视、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等。采用薄膜晶体管来控制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分子排布的TFT-LCD是最常见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典型的TFT-LCD面板至少包括两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上所贴合的偏光板和彩色滤光片以及玻璃基板所夹持的液晶。
制造TFT-LCD面板的主要工艺流程有三个,包括属于前段的阵列(Array)制造流程、属于中段的组立(Cell)制造流程以及属于后段的模组(ModuleAssembly)制造流程。
其中的组立制造流程是在前段的阵列制造流程后,所进行的TFT-LCD面板的组合制造流程。在此制造流程中,需要利用贴合装置来组合两块玻璃基板,形成封闭液晶的空腔,同时也需要将玻璃基板与其他光学薄膜或板材进行贴合。
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200810002107.4号公开了一种贴合装置,包括可上下移动的上工作台、驱动机构以及固定的下工作台。用于形成TFT-LCD面板的两块玻璃基板中的一块设置在上工作台上,而另一块玻璃基板被设置在下工作台上。工作时,驱动机构驱动上工作台承载玻璃基板向下移动,从而与下工作台上的另一块基板接触。驱动机构继续驱动上工作台向下移动,对两块基板之间施加压力,而实现对两块玻璃基板之间的贴合。
在使用上述贴合装置时,需要将一块玻璃基板翻转之后设置于上工作台之上。也就是说,至于上工作台的玻璃基板的翻转和下压两个动作是分开来实现的。通常,玻璃基板的翻转是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实现的,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平板显示设备制造过程中贴合物的自动翻转和贴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中的固定基台,包括台架,所述台架具有设置贴合物的平台,另外还包括至少两根卡位条,所述卡位条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台架的两侧,且所述卡位条还具有控制端和L型的卡位端。
可选地,所述两根卡位条的控制端通过弹性连接装置相互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卡位条一一对应的杠杆,所述杠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所述杠杆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杠杆的第一自由端以推动或拉动或可旋转的方式与对应的卡位条的控制端配合,所述杠杆的第二自由端可旋转地与所述驱动件配合。
可选地,所述卡位条对称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两块设置在所述台架两侧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转轴与翻转板的侧边平行。
可选地,所述翻转板的转轴与所述平台平行。
可选地,所述翻转板通过弹性连接装置相互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翻转板一一对应的杠杆,所述杠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所述杠杆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杠杆的第一自由端以推动或拉动或可旋转的方式与对应的卡位条的控制端配合,所述杠杆的第二自由端可旋转地与所述驱动件配合。
可选地,所述驱动件为气动驱动件。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平台侧边的至少两个定位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与上述固定基台相配合的压合基台,包括台架和用于设置贴合物的平台,所述台架上设有供与固定基台的卡位条的L型卡位端配合的凹槽或通孔。
可选地,所述凹槽或通孔是由所述压合基台的台架与所述平台之间的间隔所形成的。
可选地,所述平台与所述台架之间由弹性连接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平台设置贴合物的一面的相对面与所述台架之间由弹性连接装置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两根L型压合条,所述压合条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所述压合条具有两个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与所述平台设置弹性连接装置的一面以推动或拉动或可旋转的方式配合。
可选地,所述压合条之间的最短间距大于等于固定基台翻转板的最大间距。
可选地,所述压合条上对应接触贴合物的位置处设有缓冲衬垫。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平台侧边的至少两个定位柱。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包括前述的固定基台和压合基台,另外还包括翻转臂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翻转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轴上,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合基台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三个感应开关,其中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分列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两侧,分别可与翻转至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两侧的所述翻转臂接触而启动;第三感应开关置于所述固定基台的驱动件的行程上,由所述驱动件启动。
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为气动驱动件,所述三个感应开关为气阀。
可选地,还包括初始气阀,所述初始气阀和所述第三感应开关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开关与所述固定基台驱动件的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分别通过换向阀与第二感应开关和第三感应开关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采用前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包括步骤:将贴合物分别置于固定基台的平台和压合基台的平台;由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翻转臂旋转至所述贴合物相互压合;由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翻转臂旋转至所述压合基台返回至初始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平板显示设备制造过程中贴合物的自动翻转和贴合,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固定基台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台架24的B-B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滑槽板3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台架24的A-A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压合基台1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压合基台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的气动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包括固定基台4、压合基台14、翻转臂13和旋转驱动装置12所组成。其中翻转臂1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12的转轴(未标注)上。而翻转臂13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合基台14连接。
其中,固定基台4的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台架24。台架24内有放置固定基台4的其他部件的空腔,并且台架24仅有两个相对侧壁,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并未设置侧壁。因此,仅就台架24本身来说,所述空腔在台架24未设置侧壁的两个方向上是与外界导通的。台架24的顶面是用于设置贴合物的平台,平台的两个侧边分别设有两个定位柱8,用于给贴合物(图未示)提供一个定位基准。当贴合物被置于平台时,定位柱8限制了贴合物的移动,从而防止工作过程中贴合物的错位。当然,这里所述的定位柱8的数量仅仅是一个示例,采用两个以上的定位柱8也可以实施。
另外,固定基台4还包括两根卡位条6。卡位条6有两个自由端,其中一个自由端是直接被驱动的控制端,另外一个自由端是L型的卡位端。卡位条6的中段靠近控制端的一侧设有一个轴孔。一根转轴穿过该轴孔而固定在台架24上。因此,卡位条6可以该转轴为轴心旋转。
图2中台架24的B-B剖面如图3所示。两根卡位条6之间通过弹簧34进行连接。弹簧34与卡位条6之间的连接点位于卡位条6的轴孔和控制端之间。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34在两根卡位条6之间产生拉力。因此,在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两根卡位条6的卡位端趋于分离,可以方便固定基台4与压合基台14之间的配合。
这里,卡位条6的数量仅仅是一个优选的实例,对于本发明来说,也可以设置两根以上的卡位条6。
图3中还示出了上杠杆26。上杠杆26的中段通过一根转轴24设置在台架24的空腔顶部,因而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自由端以推动的方式与卡位条6的控制端配合,也就是说,在上杠杆26沿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第一自由端一直推动卡位条6的控制端,而使得两根卡位条6的卡位端相互靠拢。
当然,上杠杆26的第一自由端也可以与卡位条6的控制端之间采用轴接的方式配合。这样的配合使得上杠杆26的第一自由端与卡位条6的控制端之间既可以拉动的方式配合,也可以推动的方式配合。
由于还有上杠杆26参与卡位条6的驱动,并且上杠杆26的第一自由端与卡位条6的控制端之间既可以拉动的方式配合,也可以推动的方式配合。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将弹簧34与卡位条6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在卡位条6的轴孔和控制端之间,也可以设置在卡位条6的轴孔和卡位端之间。另外,弹簧34在两根卡位条6之间也不限于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推力。只需要上杠杆26与卡位条6之间配合合适即可实现使两根卡位条6的卡位端在上杠杆26未旋转的初始条件下趋于分离,而在上杠杆26旋转的过程中相互靠拢。
上杠杆26的旋转是由滑槽板32所驱动的。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滑槽板32是设置在台架24空腔内的一个凸型板状对称结构,可以沿其对称轴做直线移动。其凸出的一端可以从台架24一个侧面上所开出的通孔内通过。滑槽板32上开有〔型上杠杆滑道33。上杠杆26的第二自由端可旋转地配置在该上杠杆滑道33内。滑槽板32由图1所示的直线气缸10所推动而产生直线运动。在滑槽板32进行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上杠杆滑道33便可带动上杠杆26旋转,继而带动卡位条6旋转。
如前所述,台架24有两个相对的侧面没有侧壁,如图2所示,取而代之的是在这两个侧面安装凹形的调节板3。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调节板3均开有四个竖向的调节槽9,并使用螺钉通过调节槽9将调节板3安装在台架24上。由于调节槽9的存在,调节板3可以在竖向移动。
调节板3的凹形结构内安装有翻转板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根横向转轴28贯穿翻转板7的一个侧边将翻转板7可旋转地设置在调节板3上。这样的设置,使得翻转板7靠近调节板3凹形结构底部的一边成为自由边,可以沿转轴进行旋转。当然,只要转轴平行于翻转板7自由边,也可以实现设置转轴的目的。
图2中台架24的A-A剖面如图5所示。两个翻转板7之间通过弹簧29进行连接。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29在两个翻转板7之间产生拉力。因此,在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两个翻转板7的自由边趋于靠拢。
图5中还示出了下杠杆23。下杠杆23的中段通过一根转轴21设置在台架24的空腔底部,并由卡簧22进行定位而防止下杠杆23在工作中脱落。因而下杠杆23也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自由端以推动的方式与翻转板7的自由边配合,也就是说,在下杠杆23沿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第一自由端一直推动翻转板7的自由边,而使得两个翻转板7的自由边相互远离。
当然,下杠杆23的第一自由端也可以与翻转板7的自由边之间采用轴接的方式配合。这样的配合使得下杠杆23的第一自由端与翻转板7的自由边之间既可以拉动的方式配合,也可以推动的方式配合。
由于下杠杆23的第一自由端与翻转板7的自由边之间既可以拉动的方式配合,也可以推动的方式配合。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将弹簧29设置在两根卡位条6之间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推力。只需要下杠杆23与翻转板7之间配合合适即可实现使两个翻转板7的自由边在下杠杆23未旋转的初始条件下趋于靠拢,而在下杠杆23旋转的过程中相互远离。
下杠杆23的旋转是由滑槽板32所驱动的。如图4所示,滑槽板32上开有两折型下杠杆滑道31。下杠杆23的第二自由端可旋转地配置在该下杠杆滑道31内。在滑槽板32进行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杠杆滑道31便可带动下杠杆23旋转,继而带动翻转板7旋转。
压合基台14的结构如图6所示。压合基台14的一侧与翻转臂13连接,在翻转臂13带动压合基台14翻转之前,压合基台14用于放置被贴合物的一面朝上。压合基台14用于放置被贴合物的一面上设有多个定位柱30。该定位柱30用于给被贴合的工件提供定位基准。
压合基台14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压合基台14的内部为一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压块19。压块19通过弹簧18与压合基台14的空腔内壁底部连接。因此,压块19与压合基台14的空腔内壁底部存在间隙。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弹簧18给压块19提供拉力。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弹簧18也可以给压块19提供推力。
压合基台14的外壁设有与卡位条6的L型的卡位端相对应的凹槽25。在工作过程中,卡位条6的L型的卡位端可以通过凹槽25而伸入压块19与压合基台14的空腔壁底部之间的间隙。当然,这里的凹槽25也可以是通孔。
压合基台14还包括L型的转压条15。转压条15通过转轴17可旋转地设置在外壳14上。转压条15具有一个压合端和一个驱动端。转压条15的压合端伸入压块19与压合基台14的空腔壁底部之间的间隙。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块19顶部开设的沟槽,转压条15的压合端与该沟槽配合。转压条15还设有缓冲衬垫16,用于保护被贴合物不被夹伤。当外力驱使转压条15的驱动端时,整个转压条15就围绕转轴17旋转,而转压条15的压合端便带动压块19做直线运动。
整个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还包括三个感应开关。其中第一感应开关20和第二感应开关11分列旋转驱动装置12的两侧,分别可与翻转至旋转驱动装置12两侧的翻转臂13接触而启动。第三感应开关1置于固定基台4的滑槽板32的行程上,由滑槽板32启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的工作流程为:将两片贴合物分别固定在固定基台4的平台和压合基台14的压块19上;由旋转驱动装置12驱动翻转臂13而带动压合基台14翻转,此时固定基台4上的卡位条6处于张开状态;当旋转驱动装置12旋转到位时翻转臂13触动第二感应开关11,发出信号后直线汽缸10运动;直线汽缸10带动滑槽板32移动;滑槽板32带动上杠杆26转动;上杠杆26再驱动卡位条6旋转,卡位条6的L型卡位端通过凹槽25而伸入压块19与压合基台14的空腔壁底部之间的间隙,使卡位条6夹紧压合基台14,这样就可以给压合基台14一个定位;直线汽缸10继续带动滑槽板32移动,从而带动下杠杆23旋转,进而驱动翻转板7翻转;翻转板7推动转压条15的驱动端从而使转压条15旋转,转压条15的压合端伸入压块19与压合基台14的空腔壁底部之间的间隙,并推着压块19平稳的向下运动,从而完成压合过程;直线汽缸10继续带动滑槽板32移动;滑槽板32带动上杠杆26转动,使得卡位条6张开,并且滑槽板32也带动下杠杆23转动,使得翻转板7回复原位;此时直线汽缸10运动到位,滑槽板32触动第三感应开关1发出信号;旋转驱动装置12驱动翻转臂13而带动压合基台14翻转返回;当旋转驱动装置12返回到位后翻转臂13触动第一感应开关20发出信号使直线汽缸10缩回,至此整个贴合过程完毕。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旋转驱动装置12为气动驱动件,而上述三个感应开关相应为气阀。整个系统的气动逻辑图如图8所示。还包括一个初始气阀,用于启动整个气路。该初始气阀和第三感应开关1与旋转驱动装置12的气缸连接。而第二感应开关11与直线汽缸10连接。第一感应开关20分别通过换向阀C1、C2与第二感应开关和第三感应开关连接。
启动时,手动按下初始气阀q,有压气体从初始气阀q上端进入气路,产生信号驱动旋转驱动装置12的气缸B1端接入气路,高压气体从旋转驱动装置12的气缸右端进入,使旋转驱动装置12旋转。当旋转驱动装置12转到位后压合第二感应开关11的气阀b1,使气阀b1上端接入气路,有压气体通过气阀b1进入气路,产生信号。该信号分两路,一路驱动直线汽缸10的A1端,使A1端接入气路;另一路驱动换向阀C1使相应气路的真空解除。当直线汽缸10的A1接入气路后,高压气体进入直线汽缸10使汽缸杆伸出,当汽缸杆推动滑槽板32移动到达预定位置后压合第三感应开关1的a1端使其上端接入气路,产生信号。该信号又分两路,一路驱动旋转驱动装置12的气缸B0端使B0端接入气路;另一路驱动换向阀C2使相应气路的真空解除。当旋转驱动装置12的气缸B0端接入气路后,高压气体进入旋转驱动装置12的汽缸,使旋转驱动装置12旋转复位。当旋转驱动装置12恢复到位后压合第一感应开关20的气阀b0,使气阀b0接入气路,有压气体从气阀b0上端进入气路,产生信号。该信号分三路,一路驱动直线汽缸10的A0端使A0端接入气路,使高压气体从直线汽缸10的A0端进入,从而使汽缸杆回收;另两路信号驱动换向阀C1、C2,使整个气路产生真空。至此,一个贴合过程完毕。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中的固定基台,包括台架,所述台架具有设置贴合物的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根卡位条,所述卡位条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台架的两侧,且所述卡位条还具有控制端和L型的卡位端;至少两块设置在所述台架两侧的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转轴与翻转板的侧边平行;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与所述卡位条一一对应的上杠杆和与所述翻转板一一对应的下杠杆,所述上杠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所述上杠杆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上杠杆的第一自由端以推动或拉动或可旋转的方式与对应的卡位条的控制端配合,所述时杠杆的第二自由端可旋转地与所述驱动件配合,所述下杠杆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所述下杠杆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下杠杆的第一自由端以推动或拉动或可旋转的方式与翻转板的自由边配合,所述下杠杆的第二自由端可旋转地与所述驱动件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中的固定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卡位条的控制端通过弹性连接装置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中的固定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条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中的固定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的转轴与所述平台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中的固定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通过弹性连接装置相互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中的固定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气动驱动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中的固定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平台侧边的至少两个定位柱。
8.与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中固定基台相配合的压合基台,包括台架和用于设置贴合物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架上设有供与固定基台的卡位条的L型卡位端配合的凹槽或通孔,所述凹槽或通孔是由所述压合基台的台架与所述平台之间的间隔所形成的,所述平台与所述台架之间由弹性连接装置连接,还包括至少两根L型压合条,所述压合条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台架上,所述压合条具有一个压合端和一个驱动端,所述压合端与所述平台设置弹性连接装置的一面以推动或拉动或可旋转的方式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设置贴合物的一面的相对面与所述台架之间由弹性连接装置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条之间的最短间距大于等于固定基台翻转板的最大间距。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条上对应接触贴合物的位置处设有缓冲衬垫。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合基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平台侧边的至少两个定位柱。
13.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基台和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合基台,还包括翻转臂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翻转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轴上,所述翻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合基台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三个感应开关,其中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分列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两侧,分别可与翻转至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两侧的所述翻转臂接触而启动;第三感应开关置于所述固定基台的驱动件的行程上,由所述驱动件启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为气动驱动件,所述三个感应开关为气阀。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初始气阀,所述初始气阀和所述第三感应开关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开关与所述固定基台驱动件的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分别通过换向阀与第二感应开关和第三感应开关连接。
17.采用如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将贴合物分别置于固定基台的平台和压合基台的平台;
由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翻转臂而带动压合基台反转,此时固定基台上的卡位条处于张开状态;
旋转驱动装置旋转到位,翻转臂触动第二感应开关,发出信号后固定基台驱动件的气缸运动;
固定基台驱动件的气缸带动所述驱动件移动;
所述驱动件带动上杠杆转动;上杠杆再驱动卡位条旋转,卡位条的L型卡位端通过凹槽而伸入压块平台与压合基台的空腔壁底部之间的间隙,使卡位条夹紧压合基台,给压合基台一个定位;
固定基台驱动件的气缸继续带动所述驱动件移动,从而带动下杠杆旋转,进而驱动翻转板翻转;
翻转板推动压合条的驱动端从而使压合条旋转,压合条的压合端伸入平台与压合基台的空腔壁底部之间的间隙,并推动者平台平稳的向下运动,从而完成压合过程;
固定基台驱动件的气缸继续带动所述驱动件移动;
所述驱动件带动上杠杆转动,使得卡位条张开,并且所述驱动件也带动下杠杆转动,使得翻转板回复原位;
此时固定基台驱动件的气缸运动到位,所述驱动件触动第三感应开关发出信号;
旋转驱动装置驱动翻转臂而带动压合基台翻转返回;
旋转驱动装置返回到位后翻转臂触动第一感应开关发出信号,使固定基台驱动件的气缸缩回,所述压合基台返回至初始状态。
CN2009100500232A 2009-04-21 2009-04-21 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Active CN101872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00232A CN101872089B (zh) 2009-04-21 2009-04-21 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500232A CN101872089B (zh) 2009-04-21 2009-04-21 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2089A CN101872089A (zh) 2010-10-27
CN101872089B true CN101872089B (zh) 2012-05-09

Family

ID=42997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500232A Active CN101872089B (zh) 2009-04-21 2009-04-21 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872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73086B (zh) * 2012-05-10 2014-12-17 无锡博一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板与lcd面板的贴合方法
CN103009774B (zh) * 2012-12-14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柔性膜的贴合方法
CN109786302B (zh) * 2017-12-04 2020-11-20 苏州艾纳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oled模组阶段用制造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4629A (ja) * 2001-01-17 2002-07-3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437042A (zh) * 2002-02-04 2003-08-20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制造液晶显示器的设备和方法,使用该设备的方法,用该方法生产的器件
CN1504795A (zh) * 2002-11-15 2004-06-16 Lg.������Lcd��ʽ���� 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和方法
CN2657044Y (zh) * 2003-10-31 2004-11-17 韶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
JP2006227181A (ja) * 2005-02-16 2006-08-3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基板反転装置、基板反転方法および基板製造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4629A (ja) * 2001-01-17 2002-07-31 Sharp Corp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CN1437042A (zh) * 2002-02-04 2003-08-20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制造液晶显示器的设备和方法,使用该设备的方法,用该方法生产的器件
CN1504795A (zh) * 2002-11-15 2004-06-16 Lg.������Lcd��ʽ���� 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装置和方法
CN2657044Y (zh) * 2003-10-31 2004-11-17 韶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版式偏光板贴合装置
JP2006227181A (ja) * 2005-02-16 2006-08-31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基板反転装置、基板反転方法および基板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72089A (zh) 201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0524A (zh) 一种模组组装设备
CN204701246U (zh) Oca全贴合设备
CN104360507A (zh) 翻转装置、基板对盒系统及基板对盒方法
CN101872089B (zh) 平板显示设备贴合装置以及采用该装置的贴合方法
CN100549777C (zh) 显示模组对位装置和方法
CN202230274U (zh) 一种玻璃基片翻转系统
CN102658897A (zh) 基板解包装置
CN102939558A (zh) 面板姿势调节装置及具有其的面板附着装置
CN105223712A (zh) 一种用于基板外接电路绑定的装置、压接系统及绑定方法
CN103465598A (zh) 一种g+g电容屏贴合装置
US20030155392A1 (en) Apparatus for cutt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s and cut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2778988A (zh) 一体化投射电容式触摸屏显示器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3021444U (zh) 一种裂片分离设备
CN203835900U (zh) 高精度液晶屏幕贴合机
CN101284365A (zh) 基板的旋转装置、磨边装置及磨边方法
CN201257792Y (zh) 贴附装置
CN203894506U (zh) 视觉对位真空全自动贴合机对位结构
CN105413961A (zh) 一种胶涂覆设备
CN209972974U (zh) 显示屏组装机用背光撕膜机械臂
CN212221687U (zh) 一种大尺寸玻璃翻转装置
CN203551913U (zh) 偏振片贴附设备
CN207164393U (zh) 一种翻转机构
CN2734641Y (zh) 带定位锁紧机构的生产线用托板
CN205950765U (zh) 玻璃板移动机械臂
CN211918004U (zh) 一种撕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