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69000A -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 Google Patents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69000A
CN101869000A CN200880117120A CN200880117120A CN101869000A CN 101869000 A CN101869000 A CN 101869000A CN 200880117120 A CN200880117120 A CN 200880117120A CN 200880117120 A CN200880117120 A CN 200880117120A CN 101869000 A CN101869000 A CN 101869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device
interference budget
channel
sector
frequency band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17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69000B (zh
Inventor
X·吴
S·兰格恩
P·汉德
A·达斯
厉隽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869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9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69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6900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有助于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共享方案,使得可以调度不同的移动设备在不同的时隙进行发送;然而,也可以预期的是,可以利用静态方案。根据实例,可以将干扰预算与基站相关联的时变加权系数进行组合;可以预先定义和/或适应性地调整所述加权系数(例如,基于负载平衡机制)。此外,可以利用所述加权干扰预算来选择移动设备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例如,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移动设备的路径损耗比)。此外,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由扇区的不同信道来利用不同的干扰预算。另外,举例来说,基站可以分配将由无线终端进行利用的负载系数来生成信道质量报告。

Description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技术领域
下面的说明概括而言涉及无线通信,具体而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调度。
背景技术
广泛部署了无线通信系统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通信;比如,通过这些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提供语音和/或数据。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或网络可以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共享的资源的多用户访问。例如,系统可以使用多种多址技术,比如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正交频分复用(OFDM)等等。
普通的无线通信系统利用提供覆盖区域的一个或多个基站。典型的基站可以发送多个数据流以用于广播、多播和/或单播服务,其中,数据流可以是移动设备有兴趣对其进行独立接收的数据的流。该基站的覆盖区域内的移动设备可以用来接收组合流所携带的一个、多于一个或者所有的数据流。同样,移动设备可以将数据发送给基站或另一移动设备。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移动设备进行通信。每个移动设备可以通过在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与一个或多个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到移动设备的通信链路,反向链路(或上行链路)是指从移动设备到基站的通信链路。
无线通信系统常常调度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举例来说,基站通常为移动设备分配信道、时间、频率等以用于在上行链路上进行通信。传统的上行链路调度方案通常基于功率控制算法。该算法的目标可以是对于系统中的所有用户实现可维持的传输速率。对于CDMA系统,不同用户的目标速率通常选择成基本上相互类似;这样,对每个移动设备的发射功率进行的控制可以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超过一定的阈值。该策略在用于面向语音用户的网络时更为有益。对于数据网络,可以利用一种架构,该架构将功率控制算法扩展到更为通用的速率控制构架,其中,只要速率向量在容量区域内,每个用户可以将不同的速率作为目标。根据这种算法,系统可以收敛到使给定的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容量区域内的速率向量。然而,目标速率向量保持可维持取决于每个用户一直在进行发射,并且该算法导致了一种平衡状态,其中每个移动设备以一定的速率进行发射。由于小区间和小区内干扰的存在,可维持的速率可能导致低效率,因为这种可维持的速率对于用户来说可能不是最优的可实现速率。
发明内容
下面简单地概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便对这些实施例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不是对能联想到的所有实施例的全面概述,既不是要确定所有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是要界定任何一个实施例或所有实施例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简单地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及其相应的公开,结合有助于调度上行链路传输描述了各个方面。例如,可以利用时间共享方案,使得可以调度不同的移动设备在不同的时隙进行发送;然而,也可以预期的是,可以利用静态方案。根据实例,可以将干扰预算与基站相关联的时变加权系数进行组合;可以预先定义和/或适应性地调整(例如,基于负载平衡机制)所述加权系数。此外,可以利用所述加权干扰预算来选择移动设备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例如,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移动设备的路径损耗比)。根据进一步的说明,不同的干扰预算在特定的时间可以用于扇区的不同信道,所述不同的干扰预算可以用于在相应的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调度。根据另一实例,基站可以分配将被无线终端用于生成信道质量报告的负载系数(例如,无线终端使用所述负载系数来确定路径损耗比)。所分配的负载系数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此外,所述基站可以获取所述信道质量报告,之后,选择移动设备进行上行链路传输。
根据相关方面,本申请描述了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采用多载波利用静态干扰预算的第一扇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信道质量报告。此外,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包括第一频率带宽。此外,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信道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所述第一干扰预算和第二干扰预算相差至少0.5dB。另外,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
另一方面涉及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存储器,其保存与以下操作有关的指令: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所述第一信道包括第一频率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所述第二频率带宽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宽不重叠,以及所述第一干扰预算和第二干扰预算相差至少0.5dB。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其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保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
又一方面涉及无线通信装置,其支持在多载波环境中通过利用静态干扰预算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所述第一干扰预算和第二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此外,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将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被调度的移动设备的模块。
又一方面涉及其上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该机器可执行指令用于: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包括第一频率带宽;以及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信道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所述第二频率带宽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宽不重叠,以及所述第一干扰预算和第二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
根据另一方面,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包括第一频率带宽。此外,所述处理器可以用于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信道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所述第二频率带宽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宽不重叠,以及所述第一干扰预算和第二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相关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下面将要充分描述和在权利要求中重点列明的各个特征。下面的描述和附图以说明该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示例性方面。但是,这些方面仅仅说明可以利用各个实施例之基本原理的各种方法中的少数一些方法,所描述的实施例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给出的各个方面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举例说明。
图2是对示例性系统的说明,其至少部分地基于干扰预算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
图3是对示例性系统的说明,其包括可以利用相应的时变干扰预算的多个小区。
图4是对随时间变化的干扰预算的示例性加权图的说明。
图5是对基于时变上行链路调度的负载来自适应地调整干扰预算加权的示例性系统的说明。
图6是根据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各个方面、对示例性扇区方式重用多小区部署的说明。
图7是针对干扰预算重用方案对多个小区的示例性小区方式重用部署的说明。
图8是对示例性系统的说明,其基于从移动设备获得的、根据分配的负载系数生成的信道质量报告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
图9是对描述时变负载系数的示例图的说明。
图10是根据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各个方面、对示例性扇区方式重用多小区部署的说明。
图11是针对负载系数重用方案对多个小区的示例性小区方式重用部署的说明。
图12是对有助于基于时间考虑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方法的说明。
图13是对有助于改变加权干扰预算的时间变化以支持负载平衡的示例性方法的说明。
图14是对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方法的说明,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包括采用多载波利用静态干扰预算的第一扇区。
图15是对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方法的说明,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包括利用动态干扰预算的第一扇区。
图16是对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方法的说明,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包括利用静态负载偏移水平的第一扇区。
图17是对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方法的说明,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包括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第一扇区。
图18是对有助于在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环境中操作无线移动设备的示例性方法的说明。
图19是对根据包括多个小区的各个方面来实现的示例性通信系统的说明。
图20是根据各个方面对示例性基站的说明。
图21是对根据本申请描述的各个方面来实现的示例性无线终端(例如,移动设备,端节点...)的说明。
图22是对在多载波环境中通过利用静态干扰预算来支持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系统的说明。
图23是对通过利用动态干扰预算来支持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系统的说明。
图24是对通过利用静态负载偏移水平来支持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系统的说明。
图25是对通过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支持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示例性系统的说明。
图26是对基于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支持评估干扰比的示例性系统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各个实施例,在所有附图中,相似的标记用于表示相似的部件。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便于解释,给出了很多具体的细节,以便实现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达到透彻的理解。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实施例也可以不用这些具体细节来实现。在其他的实例中,为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是以框图的形式阐述的。
在本申请中所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意指与计算机相关的实体,其可以是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处理器上运行的进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程序、执行的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来说,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和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位于执行中的进程和/或线程内,并且,部件可以位于一台计算机上和/或分布于两台或更多台计算机之间。另外,可以通过存储了多种数据结构的多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执行这些部件。这些部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进程(例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进行通信(如,来自一个部件的数据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和/或通过诸如互联网等具有其他系统的网络中的其他部件通过信号进行交互)。
此外,本申请结合无线终端描述了多个实施例。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作系统、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装置、远程站、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者用户设备(UE)。无线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回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者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另外,本申请结合基站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基站可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也可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其他术语。
此外,本申请描述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EPROM、卡、棒、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申请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表示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器件和/或其他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携带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他介质。
下面参照图1,根据本申请给出的各个实施例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扇区中的一个或多个基站102(例如,接入点),其接收无线通信信号,或者相互之间发送、中继无线通信信号,和/或将无线通信信号发送、中继到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104。每个基站102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其中的每个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可以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联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举例来说,移动设备104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任何其他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100进行通信的适当的设备。每个基站102都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104进行通信。基站102可以通过前向链路(下行链路)将信息发送给移动设备104,并可以通过反向链路(上行链路)从移动设备104接收信息。
系统100可以支持不同类型的用户,例如接近基站的用户(例如,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104)和小区边界的用户(例如,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104)。例如,移动设备104产生的小区间干扰(例如,移动设备在非服务基站处产生的干扰)可能类似于当小区边界的用户在上行链路上发送时在服务基站处观测到的信号强度。此外,接近基站的用户可以产生较少量的小区间干扰。
此外,系统100可以支持在移动设备104之间进行时间共享;因此,不同的移动设备104在不同时隙期间在上行链路上进行发送。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基站102调度上行链路传输来实现时间共享。基站102可以结合上行链路调度来利用干扰预算。此外,干扰预算可以是时变的(或由时变系数进行加权)。另外,干扰预算可以与小区的身份有关(例如,不同小区之间特定时隙内的干扰预算可以不同)。根据另一示例,干扰预算在扇区之间可以不同。实现上行链路调度可以使得:当干扰预算良好时,可以对小区边界的用户进行调度,当干扰预算不好时,可以对接近基站的用户进行调度。根据另一实例,基站102可以提供由移动设备104利用的负载系数以用于生成信道质量报告。负载系数可以是动态的(例如,时变的)或静态的(例如,每个扇区和/或小区可以利用相应的不需要根据时间而变化的负载系数)。之后,基站102可以获取信道质量报告并基于该报告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
相应地,与利用功率控制算法的传统系统中的小区边界用户通常观测到的小区间干扰量相比,通过减轻小区边界用户观测到的干扰,结合系统100来利用的方案可以提供益处。另外,可以以较高的发射功率来调度接近基站的用户,以补偿利用时变干扰预算方案时因为不需要对用户进行功率限制而观测到的较高的干扰(与功率控制方案相比)。此外,当利用系统100所支持的时变干扰预算方案时,可以更频繁地调度接近基站的用户。
转到图2,示出了至少部分地基于干扰预算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系统200。例如,干扰预算可以是动态的(例如,时变的)或静态的。根据另一实例,不同的干扰预算可以用于调度不同的上行链路信道上的上行链路传输;这些不同的干扰预算可以是动态的和/或静态的。系统200包括基站202,基站20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1204、...、移动设备N 206,其中N基本上可以是任意整数);相应地,可以在基站202和移动设备204至206之间建立链路。每个移动设备204至206可以在任何给定时刻在下行链路上和/或上行链路信道上与基站202(和/或不同的基站)进行通信。下行链路是指从基站202到移动设备204至206的通信链路,上行链路信道是指从移动设备204至206到基站202的通信链路。基站202还可以与其它基站和/或任何不同的设备(例如,服务器)(未示出)进行通信,其中这些不同的设备可以执行例如对移动设备204至206进行验证和授权、记账、收费等等的功能。
基站202可以包括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其生成从移动设备204至206到基站202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分配。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可以分配移动设备204至206要利用的资源。例如,在特定的时间,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可以分配特定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1204、...)要利用的上行链路信道(和/或多个上行链路信道);其间,可以由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N206、...)进行调度(然而,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此)。举例来说,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可以将分配转移给相应的移动设备204至206。可以预见,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生成的分配可以提供与时间(例如,时隙、持续时间、...)、信道、频率(例如、音调)、功率水平、速率等等有关的信息,以用于上行链路通信。
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可以包括干扰预算器210和用户选择器212。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可以利用一种方案,该方案利用可维持速率区域的非凸性质。例如,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可以根据下面的准则来分配速率:
Σ i : c ( i ) = k N i α i γ i ≤ l k w k
其中Ni是用户i使用的音调数量,αi是溢出量(spillage)(或路径损耗比),γi用户i的目标SNR。另外,lkwk是小区k的加权干扰预算(例如,lk是小区k的干扰预算,wk是小区k的加权)。干扰预算设定了用户利用与特定小区(和/或扇区)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信道不可超过的总干扰水平。此外,当选择用户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时,由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来利用干扰预算。干扰预算器210可以随时间来改变加权干扰预算。例如,干扰预算器210可以利用对干扰预算进行加权的时间变化曲线。针对该示例,时间变化曲线可以预先定义和/或根据负载平衡机制是适应性的。举例来说,干扰预算器210对lk进行加权的方式使得:当邻近小区具有相对较差的干扰预算时其可以获得良好的干扰预算。因此,类似于干扰预算器210的不同基站的干扰预算器(未示出)可以支持多个小区对与这些小区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的相应干扰预算的时间变化进行协调;因此,多个小区的干扰预算可以随时间相互补充。
此外,用户选择器212可以基于干扰预算器210生成的时变干扰预算来调度特定的移动设备204至206以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用户选择器212可以从一组移动设备204至206中选择特定的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1204、...),从而根据时变干扰预算在时隙内分配给上行链路业务信道。当干扰预算良好时用户选择器212可以调度小区边界的用户(例如,远离基站202的移动设备204至206),当干扰预算不好时可以调度接近基站的用户(例如,位于基站202附近的移动设备204至206)。因此,与利用功率控制算法的类似用户相比,小区边界的用户可以经历减少的干扰,因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调度不同小区中的这些用户进行上行链路传输。
根据另一实例,干扰预算器210可以为第一信道上的上行链路调度分配第一干扰预算,以及为第二信道上的上行链路调度分配第二干扰预算。例如,第一干扰预算和第二干扰预算可以是静态的和/或动态的。尽管本申请描述了2个干扰预算和2个信道,可以预见,可以给任意数量的信道分配任意数量的相应干扰预算以进行上行链路调度。因此,举例来说,用户选择器212可以以良好的干扰预算在第一信道上调度小区边界的用户,以及以不好的干扰预算在第二信道上调度接近基站的用户。
下面参考图3,示出了示例性系统300,其包括可以利用相应的时变干扰预算的多个小区。系统300包括与第一基站302相关联的第一小区和与第二基站304相关联的第二小区。尽管所示系统300包括2个基站和2个小区,要求保护的主题可以预期利用任何数量的基站和小区。此外,根据示出的实例,每个基站302至304可以服务于相应的小区边界的移动设备(例如,基站302可以服务于移动设备306,基站304可以服务于移动设备308)以及相应的接近基站的移动设备(例如,基站302可以服务于移动设备310,基站304可以服务于移动设备312);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每个基站302至304可以服务于任何数量的移动设备和/或移动设备可以位于小区内的任何位置。
由于存在小区间干扰和小区内干扰,传统的系统中通常利用的可维持速率可能并不为用户提供最优的可实现速率。根据2个相邻小区中的每个小区包括相应的小区边界移动设备(例如,小区边界移动设备306至308)的示例,这些移动设备中的每一个对非服务基站产生的干扰可能与该移动设备对其相应的服务基站的信号强度基本上相似。此外,由于移动设备的对称性,利用可维持速率的传统技术常常允许这些小区边界的移动设备以全功率进行发射,并且产生的速率向量可以包括2个相同的项,其对应于在SINR为0处实现的速率。
相反,系统300支持移动设备之间的时间共享,其使得不同的移动设备306至312在不同的时隙进行发送。根据前面2个移动设备、2个基站的实例,每个小区边界移动设备306至308的传输时隙可以进行替换。通过时间共享,移动设备306至308可以较不频繁地进行发送;然而,SINR增益可以补偿自由度的损失并由此对移动设备306至308均有益。因此,通过去除通常与传统的技术相关联的速率的可维持条件,可以获得改进。
此外,结合调度上行链路传输,可以为移动设备306至312确定路径损耗比(例如,移动设备306至312中的每一个可以生成与评估的路径损耗比有关的相应信道质量报告,可以将这些信道质量报告传送给基站302至304,以用于调度移动设备306至312的上行链路传输)。可以根据下式来评估路径损耗比:
α i = Σ k ≠ c ( i ) h ik load k h ic ( i ) .
相应地,αi是用户i的路径损耗比,hik是用户i与小区k之间的路径损耗,hic(i)是用户i和服务小区c(i)之间的路径损耗,loadk是小区k分配的负载系数。例如,负载系数可以是静态的或动态的。此外,与接近基站的移动设备310至312相比,路径损耗比对于小区边界的移动设备306至308可能更大(例如,接近基站的移动设备310至312对相邻的非服务基站可能造成较少干扰,因为它们的路径损耗较低)。
可以将移动设备306至312的路径损耗比的差值用于基于时变干扰预算的上行链路调度。举例来说,在特定的时间,与基站302相关联的第一小区可以具有高的干扰预算,与基站304相关联的第二小区可以具有低的干扰预算。此外,基站302可以调度小区边界的移动设备306以用于在该时隙内进行上行链路传输,而基站304在这时可以避免调度小区边界的移动设备308;相反,基站304可以在该时隙内调度接近基站的移动设备312。
下面参照图4,示出了随时间变化的干扰预算的示例性加权图400。图400示出了2个加权曲线402和404,其随时间在0.5到1.5之间变化。网络中的每个基站(例如,图2的基站202、图3的基站302至304、...)可以与加权曲线402至404中特定的一个曲线相关联。例如,基站302可以利用加权曲线402,基站304可以利用加权曲线404;然而,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此。在每个时隙内,基站可以将干扰预算乘以相应的加权曲线402至404给出的权重,产生的值可以由基站用于调度移动设备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此外,附近的基站可以利用与该组加权曲线不同的加权曲线。
尽管示出了2个加权曲线402至404,可以预期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量的加权曲线。此外,应当理解的是,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利用正弦加权曲线;相反,可以利用任何时变的模式(例如,模式不需要是平滑曲线)。例如,可以使用任何互补的加权模式,其使得所有加权模式的总和随时间保持不变。举例来说,可以使用离散权重的时变模式;然而,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此。此外,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利用在0.5到1.5之间变化的权重。
下面转到图5,示出了系统500,其基于负载来适应性地调整干扰预算加权以用于时变上行链路调度。系统500包括基站202,基站202如前面所述还包括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干扰预算器210和用户选择器212。此外,干扰预算器210可以包括负载评估器502和适应性加权器504。
负载评估器502可以分析来自不同的基站的负载信息和/或与基站202相关联的负载信息。例如,基站可以与附近的基站共享负载信息以支持该分析。根据另一实例,可以由网络设备(未示出)来收集来自每个基站的负载信息,之后,基站202可以获取该负载信息。负载评估器502可以比较每个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每个基站所服务的移动设备的路径损耗比(例如,这可能涉及小区内移动设备的位置、这些移动设备产生的干扰、...)、等等。根据实例,负载评估器502可以确定基站202服务于100个移动设备,而邻近基站服务于10个移动设备;然而,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此。
适应性加权器504可以基于所分析的负载信息来调整干扰预算器210利用的加权。例如,适应性加权器504可以基于网络负载实时地修改加权。根据基站202服务于100个移动设备而邻近基站服务于10个移动设备的实例,适应性加权器504可以将干扰预算器210利用的平均权重调整为高于邻近基站的干扰预算器利用的平均权重;然而,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此,因为可以预期的是,适应性加权器504可以进行任何的改变(例如,适应性加权器504可以改变频率、均值、周期、偏移、模式、模式类型、...)。此外,根据另一实例,除了或者替换改变加权干扰预算,适应性加权器504可以支持改变提供给移动设备的负载系数以生成路径损耗比。
之后,用户选择器212可以基于适应性的、时变的、加权的干扰预算来选择移动设备以用于在上行链路上进行调度。相应地,响应于这些选择可以得到分配(例如,转移给相应的移动设备)。这些分配可以包括与移动设备将要使用的时隙、持续时间、信道、频率(例如、音调)、功率水平、速率等等有关的信息以用于上行链路传输。
转到图6,根据要求保护主题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示例性扇区方式重用多小区部署600。如所示出的,多小区部署600可以包括分布于地理区域的多个小区602以构成通信网络。如其所示,每个小区602可以包括3个扇区;然而,可以预期的是,一个或多个小区602可以包括比3个扇区少或多的扇区。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多小区部署600可以支持多载波和/或单载波。
扇区化小区602可以位于正六边形网格内,并可以延伸到所示网格以外(例如,任何数量的小区602可以包括在网格中,...)。对于小区602的每个扇区,可以选择干扰预算(例如,I1,I2,I3...)。例如,干扰预算可以被加权并根据时间变化。根据另一实例,干扰预算可以是静态的。此外,可以在所有扇区之间重用干扰预算。根据示出的实例,可以将3个不同的干扰预算分别分配给每个小区602的3个扇区中的每一个扇区;这样,扇区1可以分配干扰预算1(I1),扇区2可以分配干扰预算2(P2),扇区3可以分配干扰预算3(P3)。此外,可以在所有的小区602间重用相同的模式。
另外,根据每个扇区的上行链路通信中支持多载波的实例,每个扇区可以利用一组干扰预算。此外,该组干扰预算中的每个干扰预算可以对应于特定的载波(例如,该组干扰预算可以包括特定的扇区中利用的与第一载波相关的第一干扰预算以及与第二载波相关的第二干扰预算...)。因此,在部署600中示出的I1、I2和I3可以表示3组不同的干扰预算。
图7针对干扰预算重用方案示出了多个小区的示例性小区方式重用部署700。与部署700相关联的网格中包括多个小区702、704、706。如所示的,小区702至706包括3个扇区;然而,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利用具有3个扇区的小区。当来自小区内的扇区的泄漏很严重时,可以使用部署700。具体而言,部署700对于相同小区内的扇区可以使用基本上相似的干扰预算(或一组干扰预算,其中的每一个对应于多载波情形中的特定载波),以及,在不同的小区间使用不同的干扰预算(或不同的干扰预算组)。因此,根据示出的实例,小区702可以包括利用干扰预算1(I1)(或一组干扰预算I1)的3个扇区,小区704可以包括利用干扰预算2(I2)(或一组干扰预算I2)的3个扇区,小区706可以包括使用干扰预算3(I3)(或一组干扰预算I3)的3个扇区。此外,每个小区702可以与小区704和/或小区706相邻(并且,小区704和小区706可以类似地与不同类型的小区相邻),因此,相邻的小区可以利用不同的干扰预算(例如,小区702不与另一小区702直接相邻)。然而,可以预期的是,不同的小区可以利用任何数量的不同的干扰预算(或不同的干扰预算组)可以由,因此,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示出的实例。
下面转到图8,示出了系统800,其基于从移动设备获得的、根据分配的负载系数生成的信道质量报告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系统800包括与移动设备204至206进行通信的基站202。基站202包括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进一步包括负载分配器802和用户选择器212。此外,每个移动设备204至206可以包括相应的信道质量评估器804至806(例如,移动设备1204包括信道质量评估器1804、...、移动设备N 206包括信道质量评估器N 806)。
负载分配器802结合确定移动设备204至206的相应的路径损耗比来确定移动设备204至206要利用的负载系数。举例来说,负载系数可以根据基站202(或基站202的扇区)的负载状态(例如,用户的数量)。例如,可以根据时间来确定由负载分配器802选择的负载系数(例如,动态的)。作为另一实例,负载分配器802确定的负载系数可以是静态的(例如,基于扇区、小区等等的身份来预置)。此外,负载分配器802支持将负载系数传送给移动设备204至206;例如,负载分配器802可以实现将负载系数广播给移动设备204至206。作为另一实例,负载分配器802可以确定并传送多个负载系数,移动设备204至206可以使用每个负载系数来评估对应于相应载波的路径损耗比。
移动设备204至206从基站202获取负载系数。之后,信道质量评估器804至806根据接收到的负载系数来确定移动设备204至206的相应路径损耗比。可以根据
Figure GPA00001139845000151
来分析路径损耗比,其中αi是用户i的路径损耗比,hik是用户i和小区k之间的路径损耗,hic(i)是用户i与服务小区c(i)之间的路径损耗,loadk是小区k分配的负载系数。信道质量评估器804至806可以生成信道质量报告,信道质量报告包括与分析出的路径损耗比相关联的信息(例如,从服务基站到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与来自干扰扇区的、其权重根据负载系数的信号强度的加权总和之间的信道中的干扰比)。此外,信道质量评估器804至806可以支持将信道质量报告发送给基站202。
基站202从移动设备204至206接收信道质量报告。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和/或用户选择器212)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报告来调度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204至206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此外,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器208可以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被调度的移动设备204至206。例如,该分配可以包括分配给被调度的移动设备204至206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大干扰预算。
参考图9,示出了描述时变负载系数的示例图900。图900包括2个负载系数曲线902和904,其可以由网络中不同的基站、小区、扇区等等来利用。例如,第一扇区可以利用负载系数曲线902,第二扇区可以利用负载系数曲线904,以用于选择要分配给移动设备以生成信道质量报告的相应负载系数;然而,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此。此外,附近的基站、小区、扇区等等可以利用不同的负载系数曲线。尽管示出了2个负载系数曲线902至904,可以预期的是,可以利用任何数量的负载系数曲线。此外,可以预期的是,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利用正弦负载系数曲线;而是,可以利用任何时变模式(例如,模式不需要是平滑曲线,模式可以包括离散负载系数值...)。另外,如所示的,与不同的基站、小区、扇区等等相关联的负载系数曲线不需要具有基本上相似的频率、幅度等等;而是,负载系数曲线可以具有不同的频率、幅度等等。另外,可以利用负载系数曲线之间的任意时间偏移。
转到图10,根据要求保护主题的各个方面示出了示例性扇区方式重用多小区部署1000。如所示出的,多小区部署1000可以包括分布在地理区域内的多个小区1002以构成通信网络。如所示的,每个小区1002可以包括3个扇区;然而,可以预期的是,一个或多个小区1002可以包括少于或多于3个的扇区。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多小区部署1000可以支持多载波和/或单载波。扇区化小区1002可以位于正六边形网格内,并可以延伸到所示网格以外(例如,在网格中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小区1002...)。对于小区1002的每个扇区,可以选择负载系数(例如,LF1,LF2,LF3...)。例如,负载系数可以根据时间而变化(例如,可以利用时变负载系数模式)。根据另一实例,负载系数可以是静态的。此外,可以在所有扇区间重用负载系数。根据示出的实例,可以将3个不同的负载系数分别分配给每个小区1002的3个扇区中的每一个扇区;因此,扇区1可以分配负载系数1(LF1),扇区2可以分配负载系数2(LF2),扇区3可以分配负载系数3(LF3)。此外,可以在所有小区1002间重用相同的模式。
另外,根据每个扇区的上行链路通信中支持多载波的实例,每个扇区可以利用一组负载系数。此外,该组中的每个负载系数可以对应于特定的载波(例如,该组可以包括特定的扇区中利用的与第一载波相关的第一负载系数以及与第二载波相关的第二负载系数...)。因此,如部署1000中所示的LF1、LF2和LF3可以表示3组不同的负载系数。
图11针对负载系数重用方案示出了多个小区的示例性小区方式重用部署1100。与部署1100相关联的网格中包括多个小区1102、1104、1106。如所示的,小区1102至1106包括3个扇区;然而,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利用具有3个扇区的小区。当来自小区内的扇区的泄漏显著时可以使用部署1100。具体而言,部署1100对于相同小区内的扇区可以使用基本上相似的负载系数(或一组负载系数,该组中的每一个负载系数对应于多载波情形中的特定载波),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小区间使用不同的负载系数(或不同的负载系数的组)。因此,根据示出的实例,小区1102可以包括利用负载系数1(LF1)(或一组负载系数LF1)的3个扇区,小区1104可以包括利用负载系数2(LF2)(或一组负载系数LF2)的3个扇区,小区1106可以包括使用负载系数3(LF3)(或一组负载系数LF3)的3个扇区。此外,每个小区1102可以与小区1104和/或小区1106相邻(并且,小区1104和小区1106可以类似地与不同类型的小区相邻),因此,相邻的小区可以利用不同的负载系数(例如,小区1102不与另一小区1102直接相邻)。然而,可以预期的是,不同的小区可以利用任何数量的不同的负载系数(或不同的负载系数的组),因此,要求保护的主题并不限于示出的实例。
参照图12至18,示出了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时机性上行链路调度有关的方法。虽然为了使说明更简单,将方法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的动作,但是应该理解和明白的是,这些方法并不受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照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根据本申请中示出和描述的,一些动作可以按不同顺序发生和/或与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并明白,一个方法也可以表示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和事件,如在状态图中的状态和事件。此外,为了实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方法,并非描绘出的所有动作都是必需的。
转到图12,示出了有助于基于时间考虑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1200。在1202,可以根据时间来确定加权干扰预算。干扰预算可以是时变的和/或可以被乘以可能是时变的加权系数。此外,加权干扰预算可以根据预先定义的模式来变化和/或可以跟随适应性地确定的模式(例如,为了支持负载平衡)。根据另一实例,附近的基站(和/或小区)所利用的时变的加权干扰预算可以相互补充;例如,时变的加权干扰预算的总和可以随时间保持不变。
在1204,可以基于加权干扰预算在特定的时间来调度移动设备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例如,当加权干扰预算相对较大时可以调度具有大的路径损耗比的移动设备(例如,小区边界的移动设备),当加权干扰预算相对较小时可以调度具有小的路径损耗比的移动设备(例如,接近基站的移动设备)。在1206,可以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到移动设备。例如,该分配可以包括与移动设备要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时隙、持续时间、频率(例如,音调)、功率水平、速率等等有关的信息。
下面参考图13,示出了有助于改变加权干扰预算的时间变化以支持负载平衡的方法1300。在1302,可以分析与网络中的基站和至少一个邻近基站有关的负载平衡信息。例如,可以比较每个基站服务的用户的数量。根据另一实例,可以评估用户的类型和/或与每个基站的用户相关联的路径损耗比。在1304,可以基于负载平衡分析来适应性地调整根据时间变化的加权模式。举例来说,当基站服务的用户数量大于邻近基站服务的数量用户时,可以为该基站增加时变加权模式的均值。此外,可以预期的是,可以实时地、周期性地等等方式适应性地调整加权模式。在1306,可以基于适应性地调整的加权模式来生成加权干扰预算,其中加权干扰预算可以根据时间。可以用加权干扰预算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
参照图14,示出了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1400,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包括采用多载波利用静态干扰预算的第一扇区。在1402,可以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到信道质量报告。信道质量报告可以包括从服务基站到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与来自产生干扰的基站的信号强度的加权总和之间的干扰比的测量值。在1404,可以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例如,第一信道可以包括第一频率带宽。此外,应当理解的是,除了第一移动设备以外,还可以调度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以及类似地,可以调度下面描述的其它移动设备与一个或多个另外的移动设备)。在1406,可以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举例来说,第二信道可以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此外,第一频率带宽和第二频率带宽可以是非重叠的。此外,举例来说,第一干扰预算水平和第二干扰预算水平可以相差至少0.5dB。在1408,可以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举例来说,该分配可以包括与分配给相应的移动设备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大干扰预算有关的信息。相应地,从被调度的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在第一基站的第一扇区中的每个信道上发出的总干扰可以被限制在相应的干扰预算水平。
根据一个实例,第一基站可以包括第二扇区。从而,可以基于第三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三信道上从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其中第三信道可以包括第三频率带宽。此外,可以基于第四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四信道上从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其中第四信道可以包括第四频率带宽。此外,第三干扰预算水平和第四干扰预算水平可以相差至少至少0.5dB。另外,第一频率带宽和第三频率带宽可以具有至少50%的共同部分,第二频率带宽和第四频率带宽可以具有至少50%的共同部分。根据另一实例,第一干扰预算水平可以大于第三干扰预算水平,第二干扰预算水平可以小于第四干扰预算水平。
根据另一实例,通信网络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该第二基站包括第三扇区。因此,可以基于第五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五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五信道上从第三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其中第五信道可以包括第五频率带宽。另外,可以基于第六干扰预算调度第六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六信道上从第三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其中第六信道可以包括第六频率带宽。之后,可以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第五移动设备和第六移动设备。此外,第五干扰预算水平和第六干扰预算水平可以相差至少0.5dB。
转到图15,示出了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1500,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包括利用动态干扰预算的第一扇区。在1502,可以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到信道质量报告。在1504,可以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在1506,可以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二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此外,可以根据随时间变化的第一干扰预算模式来确定第一干扰预算水平和第二干扰预算水平。干扰预算模式可以预先确定、动态调整等等。在1508,可以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
根据一个实例,可以基于第三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基于第四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第二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此外,第三干扰预算水平和第四干扰预算水平可以根据第二干扰预算模式来确定。另外,第一干扰预算水平与第三干扰预算水平之和可以同第二干扰预算水平与第四干扰预算水平之和相差0.5dB以内。
根据下面进一步的说明,第一基站可以包括第二扇区。此外,可以基于第五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五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另外,可以基于第六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六移动设备在第二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其中第五干扰预算水平和第六干扰预算水平可以根据第三干扰预算模式来确定。例如,第一干扰预算模式和第三干扰预算模式可以是周期性的,其可以具有不同周期。根据另一实例,第一干扰预算模式和第三干扰预算模式可以是周期性的并且具有基本上相似的周期但具有不同的相位。
举例来说,通信网络还可以包括第二基站,该第二基站可以包括第三扇区。可以基于第七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七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三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基于第八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八移动设备在第二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三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此外,第七干扰预算水平和第八干扰预算水平可以根据第四干扰预算模式来确定。
参考图16,示出了在通信网络中有助于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1600,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包括利用静态负载偏移水平的第一扇区。在1602,可以广播第一负载系数,该第一负载系数用于评估与第一信道相关的路径损耗比。第一负载系数可以至少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此外,第一负载系数可以根据在第一信道上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和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在1604,可以广播第二负载系数,该第二负载系数用于评估与第二信道相关的路径损耗比。第二负载系数可以至少基于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此外,第二负载系数可以根据在第二信道上服务的移动设备的数量和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此外,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和第二负载偏移水平可以相差至少0.5dB。在1606,可以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到与评估的路径损耗比有关的信道质量报告。信道质量报告可以包括与第一信道和/或第二信道有关的干扰比的测量值。例如,第一信道干扰比的测量值可以处于从服务基站到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和来自产生干扰的扇区的信号强度的加权总和之间,其中加权可以根据第一负载系数(并且可以类似地确定第二信道的干扰比)。在1608,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报告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举例来说,第一信道可以包括第一频率带宽。在1608,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报告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举例来说,第二信道可以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此外,第一频率带宽和第二频率带宽可以是非重叠的。在1612,可以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该分配可以包括分配给相应移动设备以用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大干扰预算。本申请描述的负载系数可以根据与相应的扇区相关联的负载状态(例如,用户的数量)。此外,负载偏移水平可以从标称值偏移,该标称值可以是负载系数。
根据另一实例,第一基站还可以包括第二扇区。此外,可以广播第三负载系数,该第三负载系数基于第三负载偏移水平以用于评估对应于第二扇区并与第一信道有关的路径损耗比,可以广播第四负载系数,该第四负载系数基于第四负载偏移水平以用于评估对应于第二扇区并与第二信道有关的路径损耗比,可以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到信道质量报告。此外,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报告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报告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并且可以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第三移动设备和第四移动设备。举例来说,第三和第四负载偏移水平可以至少相差0.5dB。另外,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可以大于第三负载偏移水平,第二负载偏移水平可以小于第四负载偏移水平。
根据进一步的说明,通信网络可以包括第二基站,该第二基站包括第三扇区。可以广播第五负载系数,该第五负载系数基于第五负载偏移水平以用于评估对应于第三扇区并与第一信道有关的路径损耗比,可以广播第六负载系数,该第六负载系数基于第六负载偏移水平以用于评估对应于第三扇区并与第二信道有关的路径损耗比,并且可以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到信道质量报告。此外,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报告调度第五移动设备在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基于信道质量报告调度第六移动设备在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第五移动设备和第六移动设备。此外,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可以大于第五负载偏移水平,第二负载偏移水平可以小于第六负载偏移水平。
转到图17,示出了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1700,其中该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该第一基站包括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第一扇区。在1702,可以广播根据与第一时隙相对应的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确定第一负载系数。第一负载系数可以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在1704,可以广播根据与第二时隙相对应的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确定第二负载系数。第二负载系数可以基于第二负载偏移水平。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和第二负载偏移水平可以相差至少0.5dB。在1706,可以在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内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到与评估的路径损耗比有关的信道质量报告。在1708,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报告和第一负载系数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在1710,可以基于信道质量报告和第二负载系数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二时隙内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可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该第一信道可以包括第一频率带宽。在1712,可以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第一移动设备和第二移动设备。
举例来说,可以广播基于第三负载偏移水平、根据与第一时隙对应的第二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而确定的第三负载系数,可以广播基于第四负载偏移水平、根据与第二时隙对应的第二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而确定的第四负载系数。第三负载偏移水平和第四负载偏移水平可以相差至少0.5dB。此外,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信道质量报告和第三负载系数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第二信道可以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此外,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信道质量报告和第四负载系数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第二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例如,第一负载偏移水平与第三负载偏移水平之和可以同第二负载偏移水平与第四负载偏移水平之和相差0.5dB以内。另外,第一频率带宽和第二频率带宽可以是非重叠的。根据进一步的实例,第一基站可以包括利用不同的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不同扇区,并且/或者,通信网络中不同的基站可以包括利用不同的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不同扇区。
参考图18,示出了有助于在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环境中操作无线移动设备的方法。在1802,可以在第一时隙从第一基站接收至少基于第一负载偏移信息的第一负载系数。在1804,可以根据第一负载偏移信息来确定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模式。例如,可通过利用查找表、预定的函数等等来对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模式进行解译。在1806,可以至少基于由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在第二时隙确定第一干扰比。在1808,可以在第二时隙将包括第一干扰比的第一信号发送给第一基站。
根据又一实例,可以至少基于由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二负载偏移水平在第三时隙确定第二干扰比。此外,可以在第三时隙将包括第二干扰比的第二信号发送给基站。此外,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和第二负载偏移水平可以相差至少0.5dB。
根据进一步的说明,可以在第四时隙从第二基站接收至少包括第二负载偏移信息的第二负载系数。可以根据第二负载偏移信息来确定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模式。可以通过使用查找表、预定的函数等等来生成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此外,可以至少基于由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和由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来确定第一干扰比。
将会理解的是,根据本申请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针对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上行链路调度进行推断。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推断”或“推论”通常指的是根据通过事件和/或数据获得的一组观察结果,进行的关于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状态的推理过程或推断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状态的过程。例如,推论可以用来识别特定的内容或动作,或产生状态的概率分布。这种推论是概率性的,也就是说,根据所考虑的数据和事件,对感兴趣状态的概率分布进行计算。推论还指的是用于根据一组事件和/或数据构成高级事件的技术。这种推论使得根据观察到的事件集和/或存储的事件数据、事件是否在紧密相近的时间上相关,以及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数个事件和数据源,来构造新的事件或动作。
根据一个实例,一个或多个前面给出的方法可以包括针对识别基站和/或小区遇到的相应的负载来进行推断。根据另一实例,可以利用负载信息来推断如何修改加权模式。将会理解,前面的实例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要限制结合本申请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方法可以进行推理的数量或者进行推理的方式。
图19示出了根据各个方面实现的示例性通信系统1900,其包括多个小区:小区I 1902、小区M 1904。注意,如小区边界区域1968所示,邻近小区1902、1904小部分重叠。系统1900的每个小区1902、1904包括3个扇区。根据各个方面,未分成多个扇区的小区(N=1)、具有2个扇区的的小区(N=2)以及具有多于3个扇区的小区(N>3)也都是可能的。小区1902包括第一扇区(扇区I 1910)、第二扇区(扇区II 1912)以及第三扇区(扇区III 1914)。每个扇区1910、1912、1914具有2个扇区边界区域;每个边界区域由2个相邻的扇区进行共享。
小区I 1902在每个扇区1910、1912、1914中包括基站(BS)、基站I 1906和多个端节点(EN)(例如,无线终端)。扇区I 1910包括EN(1)1936和EN(X)1938;扇区II 1912包括EN(1’)1944和EN(X’)1946;扇区III1914包括EN(1”)1952和EN(X”)1954。类似地,小区M 1904在每个扇区1922、1924、1926中包括基站M 1908以及多个端节点(EN)。扇区I1922包括EN(1)1936’和EN(X)1938’;扇区II 1924包括EN(1’)1944’和EN(X’)1946’;扇区31926包括EN(1”)1952’和EN(X”)1954’。
系统1900还包括网络节点1960,网络节点1960分别通过网络链路1962、1964耦合到BS I 1906和BS M 1908。网络节点1960还通过网络链路1966耦合到其它网络节点(例如其它基站、AAA服务器节点、中间节点、路由器等)和因特网。举例来说,网络链路1962、1964、1966可以是光纤电缆。每个端节点(例如EN(1)1936)可以是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的无线终端。无线终端(例如EN(1)1936)可以在系统1900中移动,并可以通过无线链路与EN当前所处小区中的基站进行通信。无线终端(WT)(例如EN(1)1936)可以通过基站(例如BS 1906)和/或网络节点1960与对等节点(例如系统1900内部或者外部的其它WT)进行通信。WT(例如EN(1)1936)可以是移动通信设备,例如手机、具有无线调制解调器的个人数据助理等等。
图20根据各个方面示出了示例性基站2000。基站2000实现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其中为相应的不同扇区类型的小区生成不同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基站2000可以用作图19的系统1900中的基站1906、1908的任意一个。基站2000包括接收机2002、发射机2004、处理器2006(例如、CPU)、输入/输出接口2008和存储器2010,其通过总线2009耦合在一起,其中通过总线2009各个单元2002、2004、2006、2008和2010可以交换数据和信息。
扇区化天线2003耦合到接收机2002,用于从来自基站的小区内每个扇区的无线终端传输接收数据和其它信号,例如信道报告。扇区化天线2005耦合到发射机2004,用于将数据和其它信号(例如,控制信号、导频信号、信标信号等等)发送给基站小区的每个扇区内的无线终端2100(见图21)。根据各个方面,基站2000可以利用多个接收机2002和多个发射机2004,例如,每个扇区的单独的接收机2002以及每个扇区的单独的发射机2004。举例来说,处理器2006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处理器2006在存储器2010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例程2018的指导下控制基站2000的操作并实现方法。I/O接口2008提供到其它网络节点的连接,将BS 2000耦合到其它基站、接入路由器、AAA服务器节点等等,其它网络,以及因特网。存储器2010包括例程2018和数据/信息2020。
数据/信息2020包括:数据2036,包括下行链路带-符号(strip-symbol)时间信息2040和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042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2038,包括多组WT信息:WT 1信息2046和WT N信息2060的无线终端(WT)数据/信息2044。每组WT信息(例如WT 1信息2046)包括数据2048、终端ID 2050、扇区ID 2052、上行链路信道信息2054、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056、和模式信息2058。
例程2018包括通信例程2022和基站控制例程2024。基站控制例程2024包括调度器模块2026,信令例程2028包括用于带-符号周期的音调子集分配例程2030,用于剩余符号周期(例如非带-符号周期)的其它下行链路音调分配跳跃例程2032以及信标例程2034。
数据2036包括待发送数据和从WT接收到的数据,待发送数据将被发送给发射机2004的编码器2014以用于在发送给WT之间进行编码,从WT接收到的数据已经在接收以后通过接收机2002的解码器2012进行了处理。下行链路带-符号时间信息2040包括帧同步结构信息,例如大时隙(superslot)、信标时隙和超时隙(ultraslot)结构信息,以及,规定给定符号周期是否为带-符号周期、如果是则还规定带-符号周期的索引以及该带-符号是否是对基站所用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进行截取的重置点的信息。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042包括的信息包含:分配给基站2000的载波频率、音调的数目和频率、要分配给带-符号周期的音调子集的集合、以及其它的小区和扇区特定值,比如斜率、斜率索引和扇区类型。
数据2048可以包括WT 12100已经从对等节点接收的数据、WT 12100期望发送到对等节点的数据以及下行链路信道质量报告反馈信息。终端ID2050是由基站2000分配的用于标识WT 12100的ID。扇区ID 2052包括用于标识WT 12100正在其中操作的扇区的信息。举例来说,扇区ID 2052可以用来确定扇区类型。上行链路信道信息2054包括用于标识已经由调度器2026分配来供WT 12100使用的信道段的信息,所述信道段例如为用于数据的上行业务信道段,用于请求、功率控制、定时控制等的专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分配给WT 12100的每个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跟随在上行链路跳跃序列之后。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056包括用于标识已经由调度器2026分配以将数据和/或信息携带到WT 12100的信道段(例如,用于用户数据的下行链路业务信道段)的信息。分配给WT 12100的每个下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跟随在下行链路跳跃序列之后。模式信息2058包括标识WT 12100操作状态(例如睡眠、保持、开启)的信息。
通信例程2022控制基站2000来执行各种通信操作并实施各种通信协议。基站控制例程2024用于控制基站2000来执行基本的基站功能任务(例如信号生成和接收、调度),以及实现一些方面的方法步骤,其包括在带-符号周期内使用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将信号发送到无线终端。
信令例程2028控制具有其解码器2012的接收机2002以及具有其编码器2014的发射机2004的操作。信令例程2028负责控制生成发送的数据2036和控制信息。音调子集分配例程2030通过使用根据该方面的方法和使用数据/信息2020来构造要在带-符号周期中使用的音调子集,其中数据/信息2020包括下行链路带-符号时间信息2040和扇区ID 2052。对于小区中的每个扇区类型,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是不同的,以及对于相邻的小区,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是不同的。WT 1200根据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在带-符号周期中接收信号;基站2000使用相同的下行链路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以便生成所发送的信号。在带-符号周期之外的符号周期内,其它下行链路音调跳跃例程2032使用包括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042和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056的信息来构建下行链路音调跳跃序列。下行链路数据音调跳跃序列在小区的扇区间同步。信标例程2034控制信标信号的传输,所述信标信号例如是聚集在一个或少数几个音调上的相对高功率信号,该信标信号可用于同步目的,例如用于对下行链路信号的帧定时结构进行同步,并因此相对于超时隙边界来同步音调子集分配序列。
图21示出了示例性无线终端(例如,端节点,移动设备...)2100,其可以用作图19中所示系统1900的任意一个无线终端(例如,端节点,移动设备...),例如EN(1)1936。无线终端2100实现音调子集分配序列。无线终端2100包括:包括解码器2112的接收机2102、包括编码器2114的发射机2104、处理器2106和存储器2108,其通过总线2110耦合在一起,其中通过总线2110各个单元2102、2104、2106、2108可以交换数据和信息。用于从基站2000(和/或不同的无线终端)接收信号的天线2103耦合到接收机2102。用于将信号发送给例如基站2000(和/或不同的无线终端)的天线2105耦合到发射机2104。
处理器2106(例如,CPU)通过执行例程2120和使用存储器2108中的数据/信息2122来控制无线终端2100的操作并实现方法。
数据/信息2122包括用户数据2134、用户信息2136和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2150。用户数据2134可以包括要用于对等节点的数据和从基站2000接收到的数据,要用于对等节点的数据将被路由到编码器2114以用于在由发射机2104发送给基站2000之前进行编码,从基站2000接收到的数据已由接收机2102中的解码器2112进行了处理。用户信息2136包括上行链路信道信息2138、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140、终端ID信息2142、基站ID信息2144、扇区ID信息2146和模式信息2148。上行链路信道信息2138包括标识已经由基站2000分配给无线终端2100在向基站2000进行发送时使用的上行链路信道段的信息。上行链路信道可以包括:上行链路业务信道、专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请求信道)、功率控制信道和定时控制信道。每个上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跟随在上行链路音调跳跃序列之后。上行链路跳跃序列在小区的每种扇区类型之间以及在相邻小区之间是不同的。下行链路信道信息2140包括标识已经由基站2000分配给WT 2100以便在BS 2000向WT 2100发送数据/信息时使用的下行链路信道段的信息。下行链路信道可以包括下行链路业务信道和分配信道,每个下行链路信道包括一个或多个逻辑音调,每个逻辑音调跟随在下行链路跳跃序列之后,该下行链路跳跃序列在小区的每个扇区之间同步。
用户信息2136还包括终端ID信息2142、基站ID信息2144以及扇区ID信息2146,终端ID信息2142是基站2000分配的标识,基站ID信息2144标识WT预期建立了通信的特定基站2000,扇区ID信息2146标识WT 2000当前所处小区的特定扇区。基站ID 2144提供小区斜率值,扇区ID信息2146提供扇区索引类型;可以使用小区斜率值和扇区索引类型来得到音调跳跃序列。用户信息2136中还包括模式信息2148,模式信息2148标识WT 2100处于睡眠模式、保持模式还是开启模式。
音调子集分配序列信息2150包括下行链路带-符号时间信息2152和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154。下行链路带-符号时间信息2152包括帧同步结构信息(例如大时隙,信标时隙和超时隙结构信息),以及规定给定符号周期是否为带-符号周期、如果是则规定该带-符号周期的索引以及该带-符号是否是对基站所用的音调子集分配序列进行截取的重置点的信息。下行链路音调信息2154包括的信息包含:分配给基站2000的载波频率、音调的数目和频率、要分配给带-符号周期的音调子集的集合、以及其它的小区和扇区特定值,比如斜率、斜率索引和扇区类型。
例程2120包括通信例程2124和无线终端控制例程2126。通信例程2124控制WT 2100使用的各种通信协议。例如,通信例程2124可以支持通过广域网进行通信(例如,使用基站2000)和/或通过本地对等网络进行通信(例如,直接与不同的无线终端)。根据又一实例,通信例程2124可以支持接收广播信号(例如,从基站2000)。无线终端控制例程2126控制基本的无线终端2100功能,该功能包括控制接收机2102和发射机2104。
参考图22,示出了系统2200,其支持在多载波环境中通过利用静态干扰预算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举例来说,系统2200可以至少部分地存在于基站内。应当理解的是,系统2200表示为包括功能性模块,这些功能性模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功能的功能模块。系统2200包括可以协同工作的电子部件的逻辑组合2202。例如,逻辑组合2202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2204。此外,逻辑组合2202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2206。此外,逻辑组合2202可以包括用于将与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被调度的移动设备的电子部件2208。另外,系统2200可以包括存储器2210,存储器2210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2204、2206和2208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示出的电子部件位于存储器2210的外部,应当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电子部件2204、2206和2208可以位于存储器2210内。
转到图23,示出了系统2300,其支持通过利用动态干扰预算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举例来说,系统2300可以至少部分地存在于基站内。应当理解的是,系统2300表示为包括功能性模块,这些功能性模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功能的功能模块。系统2300包括可以协同工作的电子部件的逻辑组合2302。例如,逻辑组合2302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2304。此外,逻辑组合2302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二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2306。此外,逻辑组合2302可以包括用于将与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被调度的移动设备的电子部件2308。另外,系统2300可以包括存储器2310,存储器2310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2304、2306和2308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示出的电子部件位于存储器2310的外部,应当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电子部件2304、2306和2308可以位于存储器2310内。
参考图24,示出了系统2400,其支持通过利用静态负载偏移水平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举例来说,系统2400可以至少部分地存在于基站内。应当理解的是,系统2400表示为包括功能性模块,这些功能性模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功能的功能模块。系统2400包括可以协同工作的电子部件的逻辑组合2402。例如,逻辑组合2402可以包括用于广播第一负载系数的电子部件2404,所述第一负载系数用于分析与第一信道相关的路径损耗比。例如,第一负载系数可以至少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此外,逻辑组合2402可以包括用于广播第二负载系数的电子部件2406,所述第二负载系数用于分析与第二信道有关的路径损耗比。例如,第二负载系数可以至少基于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此外,逻辑组合2402可以包括用于从至少一个移动设备获取与所分析的路径损耗比有关的信道质量报告的电子部件2408。逻辑组合2402还可以包括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报告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2410。逻辑组合2402还可以包括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报告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二信道上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2412。此外,逻辑组合2402可以包括用于将分配发送给被调度的移动设备的电子部件2414。另外,系统2400可以包括存储器2416,存储器2416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2404、2406、2408、2410、2412和24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示出的电子部件位于存储器2416的外部,应当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电子部件2404、2406、2408、2410、2412和2414可以位于存储器2416内。
参考图25,示出了系统2500,其支持通过利用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举例来说,系统2500可以至少部分地存在于基站内。应当理解的是,系统2500表示为包括功能性模块,这些功能性模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功能的功能模块。系统2500包括可以协同工作的电子部件的逻辑组合2502。例如,逻辑组合2502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一时隙来广播第一负载系数的电子部件2504,所述第一负载系数是根据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确定。例如,第一负载系数可以基于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此外,逻辑组合2502可以包括用于基于第二时隙来广播第二负载系数的电子部件2506,所述第二负载系数根据第一时变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确定。例如,第二负载系数可以基于第二负载偏移水平。此外,逻辑组合2502可以包括用于从至少一个移动设备获取与所分析的路径损耗比有关的信道质量报告的电子部件2508。逻辑组合2502还可以包括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报告和第一负载系数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2510。逻辑组合2502还可以包括用于基于信道质量报告和第二负载系数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第二时隙内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2512。此外,逻辑组合2502可以包括用于将分配发送给被调度的移动设备的电子部件2514。另外,系统2500可以包括存储器2516,存储器2516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2504、2506、2508、2510、2512和2514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示出的电子部件位于存储器2516的外部,应当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电子部件2504、2506、2508、2510、2512和2514可以位于存储器2516内。
转到图26,示出了系统2600,其支持基于动态负载偏移水平模式来评估干扰比。系统2600可以至少部分地存在于移动设备内。应当理解的是,系统2600表示为包括功能性模块,这些功能性模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所实现功能的功能模块。系统2600包括可以协同工作的电子部件的逻辑组合2602。例如,逻辑组合2602可以包括用于在第一时隙从第一基站获取至少基于第一负载偏移信息的第一负载系数的电子部件2604。此外,逻辑组合2602可以包括用于根据第一负载偏移信息来确定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的电子部件2606。此外,逻辑组合2602可以包括用于基于根据第一负载偏移水平模式确定的第一负载偏移水平在第二时隙评估第一干扰比的电子部件2608。逻辑组合2602还可以包括用于在第二时隙将包括第一干扰比的信号发送给第一基站的电子部件2610。另外,系统2600可以包括存储器2612,存储器2612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2604、2606、2608和2610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示出的电子部件位于存储器2612的外部,应当理解的是,一个或多个电子部件2604、2606、2608和2610可以位于存储器2612内。
当实施例由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代码段来实现时,它们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如存储部件中。代码段可以代表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者指令、数据结构或程序语句的任意组合。代码段可以通过传递和/或接收信息、数据、实参、形参或存储内容,来与另一段代码段或硬件电路相耦合。信息、实参、形参、数据等等可以使用任何适用的方法包括存储器共享、消息传递、令牌传递、网络传输等进行传递、转发或传输。
对于软件实现,可采用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申请中描述的技术。这些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在处理器内实现,也可以在处理器外实现,在后一种情况下,它通过各种手段以通信方式耦合到处理器,这些都是本领域中所公知的。
上文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举例。当然,为了描述上述实施例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所有可能的组合是不可能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各个实施例可以做许多进一步的组合和排列。因此,所述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保护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改变、修改和变形。此外,就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包含”而言,该术语的涵盖方式类似于术语“包括”,就如同术语“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衔接词所解释的那样。

Claims (25)

1.一种有助于在通信网络中调度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采用多载波的利用静态干扰预算的第一扇区,所述方法包括:
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接收信道质量报告;
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包括第一频率带宽;
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信道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所述第一干扰预算和所述第二干扰预算相差至少0.5dB;以及
将与被调度的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带宽和所述第二频率带宽是非重叠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配包括:
与分配给对应的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大干扰预算有关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包括:
从进行服务的所述第一基站到相应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与来自产生干扰的基站的信号强度的加权和之间的干扰比的测量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时隙从被调度的移动设备发出的对所述第一基站的第一扇区中的每个信道的总干扰被限制在相应的所述干扰预算水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还包括第二扇区,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三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三信道上从所述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三信道包括第三频率带宽;以及
基于第四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四信道上从所述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四信道包括第四频率带宽,所述第三干扰预算水平和所述第四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带宽和所述第三频率带宽具有至少50%的共同部分,所述第二频率带宽和所述第四频率带宽具有至少50%的共同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干扰预算水平大于所述第三干扰预算水平,所述第二干扰预算水平小于所述第四干扰预算水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网络还包括第二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第三扇区,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第五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五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五信道上从所述第三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五信道包括第五频率带宽;
基于第六干扰预算来调度第六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六信道上从所述第三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六信道包括第六频率带宽,所述第五干扰预算和所述第六干扰预算相差至少0.5dB;以及
将与被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所述第五移动设备和所述第六移动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带宽和所述第五频率带宽具有至少50%的共同部分,所述第二频率带宽和所述第六频率带宽具有至少50%的共同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干扰预算水平大于所述第五干扰预算水平,所述第二干扰预算水平小于所述第六干扰预算水平。
12.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其保存与以下操作有关的指令: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将与被调度的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所述第一移动设备和所述第二移动设备,所述第一信道包括第一频率带宽,所述第二信道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所述第二频率带宽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宽不重叠,并且所述第一干扰预算和所述第二干扰预算相差至少0.5dB;以及
处理器,耦合到所述存储器,用于执行保存在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指令。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保存用于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获取信道质量报告的指令,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包括从服务基站到相应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与来自产生干扰的基站的信号强度的加权和之间的干扰比的测量值。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分配包括与分配给对应的所述移动设备进行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最大干扰预算有关的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存储器还保存用于以下操作的指令:基于第三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三信道上从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以及基于第四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四信道上从所述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三信道包括第三频率带宽,所述第四信道包括第四频率带宽,并且所述第三干扰预算水平和所述第四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一无线通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扇区和所述第二扇区。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第一无线通信基站包括所述第一扇区,第二无线通信基站包括所述第二扇区。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频率带宽和所述第三频率带宽具有至少50%的共同部分,所述第二频率带宽和所述第四频率带宽具有至少50%的共同部分。
1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用于在多载波环境中通过利用静态干扰预算来调度上行链路传输,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用于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
用于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所述第一干扰预算水平和所述第二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以及
用于将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分配发送给被调度的所述移动设备的模块。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从至少一个移动设备获取信道质量报告的模块,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包括从服务基站到相应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与来自产生干扰的基站的信号强度的加权和之间的干扰比的测量值。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用于基于第三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三信道上从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以及
用于基于第四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四信道上从所述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
22.一种机器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机器可执行指令,所述指令用于:
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包括第一频率带宽;以及
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信道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所述第二频率带宽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宽不重叠,并且所述第一干扰预算水平和所述第二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机器可读介质,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还包括:从至少一个移动设备接收信道质量报告,所述信道质量报告包括从服务基站到相应移动设备的信号强度与来自产生干扰的基站的信号强度的加权和之间的干扰比的测量值。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机器可读介质,所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还包括:
基于第三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三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三信道上从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三信道包括第三频率带宽;以及
基于第四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四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四信道上从所述第二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四信道包括第四频率带宽,所述第四频率带宽与所述第三频率带宽不重叠,并且所述第三干扰预算水平和所述第四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
25.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其包括:
处理器,其用于:
基于第一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一移动设备在第一时隙内在第一信道上从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一信道包括第一频率带宽;以及
基于第二干扰预算水平来调度第二移动设备在所述第一时隙内在第二信道上从所述第一扇区进行上行链路传输,所述第二信道包括第二频率带宽,所述第二频率带宽与所述第一频率带宽不重叠,并且所述第一干扰预算水平和所述第二干扰预算水平相差至少0.5dB。
CN200880117120.2A 2007-11-20 2008-11-20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9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943,489 US8547857B2 (en) 2007-11-20 2007-11-20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US11/943,489 2007-11-20
PCT/US2008/084180 WO2009067589A1 (en) 2007-11-20 2008-11-20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9000A true CN101869000A (zh) 2010-10-20
CN101869000B CN101869000B (zh) 2014-05-14

Family

ID=4034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1712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69000B (zh) 2007-11-20 2008-11-20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547857B2 (zh)
EP (1) EP2210444A1 (zh)
JP (1) JP5027307B2 (zh)
KR (1) KR101197859B1 (zh)
CN (1) CN101869000B (zh)
TW (1) TW200939826A (zh)
WO (1) WO200906758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2122A (zh) * 2012-03-15 2015-01-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并行调度
TWI578827B (zh) * 2015-06-04 2017-04-1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Method of Main Carrier Configuration in Multi - carrier Multi - 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2429B2 (en) * 2004-12-01 2015-10-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broadband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62902B1 (en) * 2004-12-01 2013-06-1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i, L.P.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broadband powerlin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11646B2 (en) * 2007-11-20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US8160602B2 (en) 2007-11-20 2012-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WO2010096029A1 (en) 2009-02-18 2010-08-26 Thomson Licensing Distributed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10096031A1 (en) 2009-02-18 2010-08-26 Thomson Licensing Centralized channel se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networks in a dense deployment environment
US20100296499A1 (en) * 2009-05-22 2010-11-25 Jeyhan Karaoguz Communicatively coupling wlan and femtocell networks utilizing a femtocell-to-wlan network bridge and controller
CN102026283A (zh) * 2009-09-22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负荷调整因子的通知、drc指向判决及切换判决方法与装置
US8619687B2 (en) * 2010-02-12 2013-12-3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ordinating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2445918B1 (ko) 2014-07-01 2022-09-22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US10499418B2 (en) * 2014-07-09 2019-1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user uplink control and scheduling via aggregated frames
US10356776B1 (en) * 2017-03-22 2019-07-16 Sprint Spectrum Lp Dynamic deployment of new frame configuration
US11291020B2 (en) * 2019-04-10 2022-03-29 Hussein Moradi Spread spectrum scheduling reques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sour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7548A2 (en) * 1995-10-05 1997-04-09 AT&T Corp.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providing load and interference based demand assignment service to users
CN1154614A (zh) * 1995-10-05 1997-07-16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为用户提供基于负载和干扰的按需分配服务的码分多址系统
WO2000072617A1 (en) * 1999-05-21 2000-11-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channel loading
EP1248480A2 (en) * 2001-04-05 2002-10-09 DoCoMo 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USA, Inc.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to a plurality of receivers over a TDMA channel
CN1481650A (zh) * 2000-12-28 2004-03-10 ��˹��ŵ�� 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和系统
CN1925361A (zh) * 2005-09-01 2007-03-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时分双工系统中交叉时隙资源分配的方法
US20070087772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uplink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48178A1 (en) * 2006-04-21 2007-10-25 Fujitsu Limited Proportional fair scheduler for OFDMA wireless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9082A (en) * 1997-08-22 1999-07-06 Micron Technology, Inc. Fixed abrasive polishing pad
JP2000013247A (ja) * 1998-06-18 2000-01-14 Nec Corp 送信電力制御回路
JP3479935B2 (ja) * 1998-08-19 2003-12-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ーバ方法並びに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EP1703643B1 (en) * 1998-11-09 2019-0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ower control in a rsma (reservation multiple acc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46332B2 (ja) * 1999-04-16 2002-11-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方式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FR2798385B1 (fr) * 1999-06-21 2003-09-05 Bio Merieux Procede de recherche d'une resistance aux anti-proteases chez des souches du virus vih-2
US6529494B1 (en) 1999-09-21 2003-03-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ownlink timeslot power control in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6411817B1 (en) * 2000-01-21 2002-06-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downlink power control in a time-division, multiplex wireless system
DE60006930T2 (de) * 2000-02-08 2004-10-28 Alcatel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s Übertragungsqualität-Sollwertes für Sendleistungsregelung in einem Mobilfunkübertragungssystem
US7313391B2 (en) * 2000-09-26 2007-12-25 Andrew Corporation Modeling of RF point source reference for analysis of wireless signal propagation
SE0003748D0 (sv) 2000-10-13 2000-10-13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relating to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73613B1 (en) * 2000-10-16 2005-03-29 Ericsson Inc. Methods for wirelessly communicat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data using adaptive multiplexing and coding
US6748234B1 (en) * 2000-11-21 2004-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22947B2 (en) * 2001-02-02 2004-11-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network emulator for a packet core network
DE60239898D1 (de) 2001-02-12 2011-06-09 Lg Electronics Inc Steuerung der Datenübertragungsrate in der Rückwärtsverbindung für jede Mobilstation einzeln
US6940827B2 (en) 2001-03-09 2005-09-06 Adaptix,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OFDM for one direction and DSSS for another direction
US7065051B2 (en) * 2001-03-27 2006-06-20 Intel Corporation Management and scheduling of data that is wirelessly transmitted between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and subscriber units
JP2004056478A (ja) * 2002-07-19 2004-02-19 Fujitsu Ltd 送信電力制御支援装置、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US7363039B2 (en) * 2002-08-08 2008-04-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creating and utilizing diversity in multiple 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107885B2 (en) * 2002-10-30 2012-01-31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602722B2 (en) * 2002-12-04 2009-10-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obile assisted fast scheduling for the reverse link
US7783258B2 (en) * 2003-02-14 2010-08-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20100110393A (ko) 2003-03-26 2010-10-12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고속 하향링크 패킷 접속 서비스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FI20031079A0 (fi) * 2003-07-16 2003-07-16 Nokia Corp Menetelmä tiedonsiirtoresurssien kontrolloimiseksi, sekä kontrolleri
GB2408657B (en) 2003-11-28 2006-04-12 Motorola Inc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US20050237959A1 (en) * 2004-04-26 2005-10-27 Christopher Osterloh Mobile automatic meter read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0689491B1 (ko) * 2004-07-12 2007-03-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전력 결정 장치 및 방법
US7412254B2 (en) * 2004-10-05 2008-08-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Power management and distributed scheduling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systems
US8503938B2 (en) 2004-10-14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including loading factors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purposes
US20090143070A1 (en) 2005-01-20 2009-06-04 Kodo Shu Supporting an Allocation of Radio Resources
CN101199213B (zh) * 2005-06-15 201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和系统
US7257376B2 (en) * 2005-06-30 2007-08-14 Adaptix,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channel assignments to reduce interference and increase capacity of wireless networks
US7403745B2 (en) * 2005-08-02 2008-07-2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hannel quality predictor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a channel condi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I20055469A0 (fi) * 2005-09-02 2005-09-02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radioresurssien hallintaan
US9191840B2 (en) 2005-10-14 2015-1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ommunicat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interference control
WO2007057046A1 (en) * 2005-11-21 2007-05-24 Telecom Italia S.P.A. Method for planning a cellula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TE554538T1 (de) 2005-12-20 2012-05-15 Sharp Kk Sendesteuerverfahren, basisstation, mobileinheit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verzögerungsdiversität
US8098644B2 (en) * 2006-01-18 2012-01-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55046B2 (en) 2006-03-30 2014-10-0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coordinated recept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KR101010581B1 (ko) * 2006-08-09 2011-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액세스 프로시져를 이용한 정보의 송수신방법 및 장치
US7826863B2 (en) * 2006-09-14 2010-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853282B2 (en) * 2006-09-14 2010-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94262A1 (en) * 2006-10-03 2020-08-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bined open loop/closed lopp (cqi-bas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e-utra
US8116805B2 (en) * 2006-12-17 2012-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scheduling for OFDM systems
CN101578898A (zh) * 2007-01-15 2009-11-11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有效频谱利用的方法和无线电基站
US8676223B2 (en) * 2007-03-23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haul communication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US8717979B2 (en) * 2007-10-25 2014-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plexing multiple unsolicited grant service (UGS) users onto a same radio resource
US8160602B2 (en) * 2007-11-20 2012-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US8160007B2 (en) * 2007-11-20 2012-04-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US8411646B2 (en) * 2007-11-20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scheduling
KR101448448B1 (ko) * 2008-02-20 2014-10-14 주성엔지니어링(주) 박막형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055198B2 (en) * 2008-08-27 2011-11-08 Motorola Mobility, Inc. Uplink interference control in a wiMAX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00058895A (ko) * 2008-11-25 2010-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채널 스위칭모드 파워 서플라이,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전자장치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67548A2 (en) * 1995-10-05 1997-04-09 AT&T Corp.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providing load and interference based demand assignment service to users
CN1154614A (zh) * 1995-10-05 1997-07-16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为用户提供基于负载和干扰的按需分配服务的码分多址系统
WO2000072617A1 (en) * 1999-05-21 2000-11-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channel loading
CN1481650A (zh) * 2000-12-28 2004-03-10 ��˹��ŵ�� 动态信道分配方法和系统
US20040072571A1 (en) * 2000-12-28 2004-04-15 Timo Halon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EP1248480A2 (en) * 2001-04-05 2002-10-09 DoCoMo 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USA, Inc.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s to a plurality of receivers over a TDMA channel
CN1925361A (zh) * 2005-09-01 2007-03-0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时分双工系统中交叉时隙资源分配的方法
US20070087772A1 (en) * 2005-10-14 2007-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uplink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70248178A1 (en) * 2006-04-21 2007-10-25 Fujitsu Limited Proportional fair scheduler for OFDMA wireless system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2122A (zh) * 2012-03-15 2015-01-2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并行调度
CN104322122B (zh) * 2012-03-15 2018-10-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并行调度
TWI578827B (zh) * 2015-06-04 2017-04-11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Method of Main Carrier Configuration in Multi - carrier Multi - 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47857B2 (en) 2013-10-01
KR101197859B1 (ko) 2012-11-05
US20090129331A1 (en) 2009-05-21
WO2009067589A1 (en) 2009-05-28
TW200939826A (en) 2009-09-16
EP2210444A1 (en) 2010-07-28
JP5027307B2 (ja) 2012-09-19
KR20100089105A (ko) 2010-08-11
JP2011504072A (ja) 2011-01-27
CN101869000B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8999A (zh)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CN101869000B (zh)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CN101868998A (zh)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CN101868997A (zh) 时机性的上行链路调度
CN101997583B (zh) 用于协作多点传输的上行多用户mimo用户配对方法和装置
US654978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measurement based dynamic frequency hopp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2612085B (zh) 子带相关资源管理
CN103229572B (zh) 动态多输入多输出小区区群
US10090974B2 (en) MIMO based adaptive beamforming over OFDMA architecture
Farjami et al. A simple relay selection algorithm in multi user OFDM based cooperative C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